幼儿园故事《风筝和纸船》中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故事《风筝和纸船》中班语言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故事《风筝和纸船》中班语言教案

1、幼儿园故事《风筝和纸船》中班语言教案

  教材分析

  《风筝和纸船》是一个富有童趣,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故事让幼儿充分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

  2.能够说出故事中小棕熊和红松鼠的对话,尝试说出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与同伴之间的矛盾。

  3.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棕熊和红松鼠的图片各一个、纸风筝和纸船若干、录音机、磁带、故事背景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感觉怎么样?

  2.依次出示小棕熊和红松鼠的图片、背景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小棕熊住在哪里?红松鼠呢?

  它们住的那么远,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它们是怎么做的呢?

  (2)继续讲述故事 6-8 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红松鼠看到风筝上的祝福,心情是怎样的?它会怎样做?

  小棕熊和红松鼠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的心情会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小结:跟对方说对不起、给朋友送礼物、主动打电话,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3)幼儿熟悉故事 9-11 段内容。它们和好了吗?他们是怎样做的?

  小结:红松鼠在纸船上写了“你愿意和我好的话,就放一只风筝吧”, 小棕熊放了九只风筝呢!说明小棕熊心里很希望和红松鼠和好。

  3.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变化。

  (1)提问:小棕熊和红松鼠是怎样和好的?

  (2)结合生活实际,请幼儿讲一讲:你喜欢小棕熊和红松鼠吗?为什么?和好朋友在一起玩都喜欢玩些什么?大家一起玩要注意什么呢?

  附:

  风筝和纸船

  红松鼠和小棕熊是很要好的朋友。红松鼠住在山顶上,小棕熊住在山脚下。他们很高兴有一条小溪从红松鼠家出发, 沿着山坡流下,正好流到小棕熊的家。于是,他们常在一起玩各种游戏。

  小棕熊会做风筝,他放起一只风筝,风筝一直飘到红松鼠的家门口。

  “早上好,愿快乐和友谊永远伴着你!”红松鼠开门看到小棕熊写在风筝上的祝福, 高兴得眯眯笑。他马上折了一只小纸船放进小溪,溪水把小纸船带给了小棕熊。当然, 小纸船里也少不了写上一句最美好的祝福的话。

  他们就这么玩着……

  可是有一天,两个好朋友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结果,谁也不让谁。山坡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也不再有漂流的纸船。

  小棕熊很难过。他仍然每天做一只风筝,但他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到大树下。他难过了九天,九只风筝挂在了大树下。

  红松鼠也很难过。他仍然每天折一只纸船,但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丢到了屋顶上。他难过了九天,屋顶上丢了九只纸船。

  到第十天的时候,红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想试探一下。他折好纸船,在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您愿意和好的话,那么就请放飞一只风筝吧!”然后,他把纸船放进了小溪……

  啊,九只风筝在天空中飘,九只纸船在小溪里飘,多么美好!

2、幼儿园中班语言《小年的故事》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小年”的传说及由来,对传统文化故事感兴趣。

  2.体验具有浓烈中国特色的绘本美。

  3.感受绘本的趣味性,能够根据情节猜测故事的发展。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对于过年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2.物质材料准备:PPT;小年民俗视频。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讨论。

  1.引导语:图片上的人们正在庆祝什么节日呢?

  小结:他们正在庆祝春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年。

  2.引导语:过年前我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爷爷奶奶们还会准备一些好吃的东西放在厨房灶台边,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结:这些都是为了小年准备的,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小年吧!

  二、绘本展示,了解“小年”。

  1.引发幼儿猜想故事的发展。

  2.引导语: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是小年了吗?这个民间故事说的就是小年的由来,虽然并不是真的,但令这个节日显得更加生动了。

  三、结合视频,深入感知。

  1.引导语:关于小年,中国人在这一天还会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跟着视频了解一下吧!

  小结:小年一过,意味着春节就要来了,不论是小年还是春节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令我们的生活更有仪式感,也传递了我们的情感和祝福。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分享小年的故事吧!

3、幼儿园中班语言故事活动《喷火龙和公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带来乐趣,以及数字故事的乐趣。

  2、倾听故事,感知喷火龙的神奇友善,以及喷火龙如何变成王子。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喷火龙和王子》PPT

  2、数字故事《喷火龙和王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故事。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出事喷火龙的图片

  二、播放PPT,请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动脑想象画面内容并大胆讲述。

  1 、我们一起来听关于喷火龙的故事

  教师播放PPT,请幼儿逐个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图片上都有谁?

  2、请小朋友们讲一讲,看过图片以后,你觉得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故事中出现了什么事物。

  三、播放数字故事,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1、小眼睛闭起来,和老师一起数三个数字。出现好听的故事,小朋友去听,听完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播放数字故事,幼儿倾听。

  2、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听到的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3、再次播放PPT,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结合图片回忆故事内容。

  4、请个别幼儿看图复述故事。

  四、幼儿说说故事中喷火龙为什么一个人要住到深山里去?

  1、公主真的生病了吗?

  2、公主为什么写信说自己生病了?

  3、王子为什么会变成喷火龙,巫婆对他做了什么?

  五、师幼再次听数字故事,加深记忆。

  六、教师进行活动小结。

  恐龙也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朋友,故事中的喷火龙很友善,只是他不小心会喷火伤到别人,为了不伤害别人他就住到了深山里,可是公主不希望喷火龙一个人孤独地生活所以又把喷火龙请了除了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出事喷火龙,引起幼儿的兴趣

  PPT展示是幼儿经常能够见到的,幼儿的积极性并不高,可是利用了数字故事,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我提出的问题幼儿心理也是可以明白的,因为这个故事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故事很简单,所以幼儿都积极参与复述故事。

4、幼儿园诗歌活动《纸风筝》中班语言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纸风筝》是一首短小精悍,便于记忆的诗歌,诗歌内容通俗易懂, 节奏朗朗上口,表现了一只骄傲自大的纸风筝,富有童趣。本活动通过欣赏、朗诵、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表现诗歌,懂得要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表现出纸风筝的特征和诗歌的趣味性。

  3.懂得要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ppt、纸偶等

  活动建议

  一、出示纸风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纸风筝有什么本领?

  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前后情绪的变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提问:纸风筝是怎样飘在天空中的?它做了什么?

  请幼儿模仿纸风筝在天空飘的动作,重点模仿“脑袋摇,尾巴翘”。

  2.引导幼儿体验小风筝骄傲自满的心理,模仿小风筝说的话。

  请幼儿讨论:纸风筝在天空中飘的时候说了什么?它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风儿和燕子?那它会用什么语气、什么表情说?

  3.谈话体验儿歌前后情绪的变化。

  最后纸风筝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它会落到树梢上?没有风纸风筝还能飞得起来吗?现在的纸风筝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后悔难过的语气来朗诵这句儿歌吗?

  三、出示 PPT,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体验儿歌的情绪。

  2.运用纸偶边操作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讨论:纸风筝刚开始的时候很骄傲,看不起风儿和燕子,最后变得怎样了,你觉得纸风筝以后会有什么改变?

  小结:这个儿歌也告诉了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当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或是有所进步时,可千万不能像纸风筝一样骄傲得意, 否则离失败就不远了。

  活动延伸

  将纸偶放置在语言区,供幼儿继续表演、朗诵。

  附:

  纸风筝

  纸风筝,天空飘, 脑袋摇,尾巴翘。

  “风儿没我跑得快, 燕子没我飞得高。” 风儿听了手一松, 风筝落下挂树梢。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良好语言学习情境,培养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幼儿园精品教案中班语言教案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反思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幼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 帮助幼儿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提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应该怎样?动物妈妈们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小蝌蚪讲话?它们找到最后妈妈了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幼儿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到池塘中来游水。小蝌蚪看见小鸭子跟着妈妈在水里划来划去,就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小蝌蚪你问我,我问你,可是谁也不知道。

  “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

  他们一起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

  “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

  鸭妈妈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你们自己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一条大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追上去喊妈妈:“妈妈!妈妈!”

  大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鱼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大乌龟有四条腿:心里想,这回真的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

  大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游了过来。小蝌蝌看见大白鹅的白肚皮,高兴地想:这回可真的找到妈妈了。追了上去,连声大喊:“妈妈!妈妈!”

  大白鹅笑着说:“小蝌蝌,你们认错了。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鹅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圆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他们赶快游过去, 小声地问:“请问您:您看见了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有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唱起来‘呱呱呱’的………”

  青蛙听了“呱呱”地笑起来,她说“唉!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吗呀”

  小蝌蚪听了,一齐摇摇尾巴说:“奇怪!奇怪!我们的样子为什么跟您不一样呢?”

  青蛙妈妈笑着说:“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天,你们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四条腿长齐了,小尾巴也不见了,穿上绿衣服,就跟妈妈一样了,就可以跟妈妈跳到岸上去捉虫吃了。”

  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头来:“啊!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好妈妈,好妈妈,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

  青蛙妈妈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块儿游玩去了。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故事。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故事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6、幼儿园故事《风筝和纸船》中班语言教案

  教材分析

  《风筝和纸船》是一个富有童趣,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故事让幼儿充分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

  2.能够说出故事中小棕熊和红松鼠的对话,尝试说出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与同伴之间的矛盾。

  3.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棕熊和红松鼠的图片各一个、纸风筝和纸船若干、录音机、磁带、故事背景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感觉怎么样?

  2.依次出示小棕熊和红松鼠的图片、背景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小棕熊住在哪里?红松鼠呢?

  它们住的那么远,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它们是怎么做的呢?

  (2)继续讲述故事 6-8 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红松鼠看到风筝上的祝福,心情是怎样的?它会怎样做?

  小棕熊和红松鼠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的心情会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小结:跟对方说对不起、给朋友送礼物、主动打电话,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3)幼儿熟悉故事 9-11 段内容。它们和好了吗?他们是怎样做的?

  小结:红松鼠在纸船上写了“你愿意和我好的话,就放一只风筝吧”, 小棕熊放了九只风筝呢!说明小棕熊心里很希望和红松鼠和好。

  3.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变化。

  (1)提问:小棕熊和红松鼠是怎样和好的?

  (2)结合生活实际,请幼儿讲一讲:你喜欢小棕熊和红松鼠吗?为什么?和好朋友在一起玩都喜欢玩些什么?大家一起玩要注意什么呢?

  附:

  风筝和纸船

  红松鼠和小棕熊是很要好的朋友。红松鼠住在山顶上,小棕熊住在山脚下。他们很高兴有一条小溪从红松鼠家出发, 沿着山坡流下,正好流到小棕熊的家。于是,他们常在一起玩各种游戏。

  小棕熊会做风筝,他放起一只风筝,风筝一直飘到红松鼠的家门口。

  “早上好,愿快乐和友谊永远伴着你!”红松鼠开门看到小棕熊写在风筝上的祝福, 高兴得眯眯笑。他马上折了一只小纸船放进小溪,溪水把小纸船带给了小棕熊。当然, 小纸船里也少不了写上一句最美好的祝福的话。

  他们就这么玩着……

  可是有一天,两个好朋友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结果,谁也不让谁。山坡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也不再有漂流的纸船。

  小棕熊很难过。他仍然每天做一只风筝,但他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到大树下。他难过了九天,九只风筝挂在了大树下。

  红松鼠也很难过。他仍然每天折一只纸船,但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丢到了屋顶上。他难过了九天,屋顶上丢了九只纸船。

  到第十天的时候,红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想试探一下。他折好纸船,在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您愿意和好的话,那么就请放飞一只风筝吧!”然后,他把纸船放进了小溪……

  啊,九只风筝在天空中飘,九只纸船在小溪里飘,多么美好!

7、幼儿园中班语言故事《小熊车行》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 通过谈话、讨论,了解机动车尾气给人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3、 初步具有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了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区别。

  2、物质准备: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教师:

  (1) 小朋友好,今天早上,爸爸妈妈是用什么送你们上幼儿园的呢?

  (2)你们还知道什么交通工具呢?

  (3) 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车啊,都特别厉害呢,刚好啊,森林里的小熊黑黑开了 一家小熊车行,我们就一起去瞧一瞧,看看那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吧。

  (4)请小朋友都竖起耳朵,认真地听。听完之后,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哦!

  2.讲述故事,幼儿聆听。

  播放微课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

  森林里,小熊黑黒开了一间车行,那里面的车可多了,有摩托车、拖拉机、小汽车、大卡车,等等。小熊黑黒站在车行门口高声地叫卖,消息传开后,小动物都 来买车了。小猴买了摩托车,小熊猫买了一辆小汽车,山羊伯伯买了一辆大卡车, 小狗买了一辆拖拉机。小动物们开着自己买的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提问:

  (1)小熊黑黑开了一家什么商店?

  (2)哪些小动物来买车了,分别买了什么车?

  (3)买了车以后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

  3.大胆猜想故事情节并回答问题。

  过了不久,森林发生了奇怪的事,请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请幼儿讲述)

  过了不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森林里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小动物们都一个接着—个生病住院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提问:

  森林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小动物们为什么会生病?

  4.了解机动车尾气的危害并讨论

  (1)讨论机动车的尾气对人和动物、自然有什么危害呢?

  教师:

  小朋友们想一想,那小熊黑黑卖的都是什么车呢?(机动车)

  原来天灰蒙蒙的,小动物生病都是因为森林里的车越来越多了,那这些机动车加了油后排出来的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的名字叫做"尾气”。这些尾气它弥漫在空中后,空气就被污染了,小花小草闻了这些气味呀,他们变得不再那么漂亮了。小动物们也都是因为闻了这些汽车的尾气才会生病的。小朋友有没有见到过或者闻到过汽车排出来的有毒气体呢?在哪见到到?

  (2)观看尾气危害的图片

  教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气体吧!

  教师小结:原来汽车尾气不仅对花花草草、小动物们有危害,它对我们的身体也 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我们闻的多了也会生病呢。看来小动物们和我们都遇到 了一个大难题。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空气中没有这些有害的气体呢?

  (3)探讨如何减少尾气。

  1)小朋友们,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森林里的小动物呢?

  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那让我们看看聪明的科学家们想了什么办法。

  教师: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不少科学家做了研究,他们发明了无污染的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那你们知道这些电动汽车和摩托车需要什么才能动起来呢(需要充电)。

  5.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除了科学家发明的电动汽车之外,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再来想几个办法吧!

  (比如可以让小熊卖一些无污染的电动车、可以尽量少开车、多种树、种花、还 可以骑自行车、电动车、步行)

  教师:老师还有最后一个办法是,我们可以共同坐一辆公共汽车,虽然公交是机 动车,它的尾气也会污染环境,但是如果人们都不开车坐公共汽车的话,就能减少很多的尾气排放,还是能够保护我们的环境的,有了这些好办法,小树小花长得漂亮,小动物和我们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哦。

8、幼儿园中班语言故事《胆小先生》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趣和角色情绪的变化。

  2:将前后胆小先生遇到老鼠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

  3:懂得遇到困难不害怕,培养勇敢的品质。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谜语PPT

  三、活动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角色前后情绪的变化

  四、活动过程

  A活动开始

  教师用谜语导入课堂内容,激起幼儿的好奇心

  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老鼠

  B活动展开

  1教师首先完整的给幼儿讲述故事,让其感受角色情绪的变化

  2刚才小朋友已经听完故事内容了,现在请小朋友给我们说说刚开始的胆小先生和老鼠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最后的时候,胆小先生又和小老鼠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让幼儿用语言或者用肢体来表示)

  4在幼儿的初步理解基础上,教师在逐一播放ppt,让幼儿看图表达,增加幼儿的理解的深度

  5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导出前后胆小先生的心理特点,将其做一个详细的对比

  (胆小勇敢)

  C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

  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小朋友要学会遇到事情不要怕,一定要勇敢,争做勇敢小武士

  六.活动和延伸

  可以在表演区投放故事中角色的头饰等物品,让幼儿分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总是讲一遍故事问几个问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记忆,理解故事内容上,对故事的内涵,幼儿听故事的感受很少顾及。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从情感入手,紧抓了故事中胆小先生的内心变化、故事奇特的构思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问题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通过讨论和迁移,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文学作品的朦胧感知,得到了梳理与提高。在孩子的表达中把活动推想了高潮。在活动中,教具的使用也很有创意,采用围裙剧的形式,幼儿兴趣浓厚,至始至终注意力集中,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参与,很好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