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美丽的祖国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社会教案:美丽的祖国反思
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即将来临,在这个即将迎来七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到处喜气洋洋,也使我们的孩子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氛围中。每当这个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洋溢着一片愉快的氛围,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会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报道、介绍,给我们的爱国教育的实施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班里几名小朋友在看到练习阅兵的飞机挂着国旗从天上飞过后,跟小朋友讨论着为什么有飞机排着队在天上飞,他们要去做什么。因此, 为了使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孩子们建立文化认同与归属感,我抓住这个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本班幼儿处于中班初期幼儿,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对了解祖国文化内涵有强烈欲望。班中大部分幼儿有外出旅游的经验,对游览祖国的名胜很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感受祖国美景,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够主动向他人介绍“我心中的祖国”。
3.了解天安门、长城、故宫、长江等祖国的主要名胜古迹。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逐步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难点:能够主动向他人介绍“我心中的祖国”,并表达爱国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 课件、茶叶及器皿、幼儿旅游时的照片(电子版)。
经验准备: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有在国内旅游的经验, 参观过天安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 分钟) 出示天安门图片引入。
师:这是哪里,哪位小朋友去过,那里都有什么?
幼:天安门,有国旗,警察叔叔……
师小结:是的,天安门,这里有一面面国旗迎风飘扬,有国徽,跟伟大领袖的照片挂在墙上。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环节价值: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二、基本部分
1. 说一说,分享旅游经历。(8 分钟)
(1)请个别幼儿分享旅游经历。
师:孩子们,我知道你们去过很多地方旅行,谁来说一说除了天安门你还去过哪里?看到了什么?
幼:我去过故宫,那里有……
师:你觉得那里什么最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那里的房子很美,感觉故宫很大……
(2)请幼儿分组分享旅游经历。
师:请小朋友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说说你去过哪里,看到了什么,那里什么最美,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小朋友去了那么多地方,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风景,我们的祖国很大,风景很美。
2.走一走,认识祖国的名胜古迹。(8 分钟)
今天,李老师也想带你们参加一场奇妙的旅行,不过今天的旅行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美丽”,当你找到“美丽”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小脚丫旅行团准备出发——请上车!
(1)播放课件,出示北京景点:天安门、故宫、天坛、鸟巢、水立方、长城,进行介绍。
师:旅行团的小朋友们注意,请不要在车厢里乱跑,系好安全带坐好。
我们出发了!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北京的长城。孩子们快看窗外,瞧那是哪里?(简单介绍:天安门、故宫、天坛、鸟巢、水立方)北京的建筑好美呀!
长城到了,孩子们请下车!我们现在就站在了长城脚下,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最伟大的建筑“长城”。“长城”是宇航员在月球上唯一能看见的中国建筑。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长城很长很长,被世界称为“万里长城”。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然来了就让我们和长城拍一张美丽的照片留个纪念吧。请你摆好美丽的造型,长城美不美?我们应该为祖国有这样的建筑感到自豪!
(2)播放课件,出示景点:东北,海南,并进行介绍。
欣赏完长城,我们要奔向下一站。下一站比较远,我们要改乘火车。请你们排成两队,搭好小火车,准备出发!(教师播放坐火车的课件)火车到站了,欢迎你们来到东北,东北天气寒冷,请注意保暖!小朋友们下车后, 请坐到小椅子上休息。东北是祖国最冷的地方,你们看他们穿的是什么衣服?现在他们需要穿厚厚的皮大衣才会觉得暖和。再看树上、地上是什么? 到处都是冰雪、树挂,大地、树木变成了白色。尽管很冷,可是这里却有美丽的雪景。(幼儿欣赏图片)还有艺术家们创作的美丽的冰雕,加上彩色的灯光,更是漂亮极了。很多外地人一到冬天都向往观赏这里的美丽景色,冰雕美吗?原来冬天也可以这么美!有了最冷的地方也一定有最热的地方。在哪儿呢?在海南。看,那里的人穿什么衣服?这里阳光明媚、温暖舒适。有蓝蓝的海水,白白的沙滩,高高的椰子树,人们在这里还可以尽情的游泳。海南是暖暖的美!
(3)播放课件,出示景点:云南,并进行介绍。
欣赏完美丽的雪景我们也休息够了,准备向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这次我们要坐飞机去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不仅景色美,人更美。登上飞机张开翅膀,准备起飞!(教师播放坐飞机的课件)各位游客云南到了,欢迎您到云南旅游。放下翅膀请到小椅子上休息。云南有美丽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美丽的风景,还盛产药材、茶叶等。瞧,这是茶园,采茶姑姑在采茶。我们祖国是生产茶叶的大国。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茶叶,请小朋友们闻闻茶叶的芳香。云南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我们祖国有多少个民族?(56 个)而云南就有 25 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他们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美丽的服装和头饰,有自己的好听音乐和优美的舞蹈。
(4)播放课件,看长江视频,进行介绍。
师:孩子们,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游览了祖国一大圈,很辛苦, 让我们坐飞机回家吧,出发啦!(教师播放坐飞机课件)瞧,下面的这条大河就是祖国的长江,它是祖国的第一大河,让我们欣赏着长江的美丽沿着长江流过的地方飞回去吧。
教师小结:祖国美在哪里,激起幼儿的爱国情感。祖国建筑美、景色美、物美、民族美。
环节价值:此环节帮助幼儿认识祖国的名胜古迹。通过交通工具的变换, 使幼儿感知距离的远近,感受祖国之大。通过对比的方式欣赏祖国名胜古迹不同的美,激起幼儿爱国之情。
三、结束部分(8 分钟)
介绍我心中的祖国,表达爱国之情。
师: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你心中的祖国是什么样子的?你对祖国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漂亮的,美丽的,很大……爱祖国,喜欢祖国。
师:现在,让我们去把对祖国的爱分享给别人吧,让别人也同样爱祖国! 环节价值:通过介绍我心中的祖国,内化,传达爱国之情。
活动延伸:假期请幼儿同家长一起绘制亲子作品“祖国妈妈生日快乐”,为祖国妈妈送上节日祝福。并请幼儿在展览活动中介绍“我心目中的祖国” 表达爱国之情。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从目标落实情况及幼儿参与度来看:本次活动幼儿从最初对祖国的名胜古迹并不了解,只认识自己去过的景点,到了解了祖国著名的几大名胜古迹,知道祖国很大,很美,从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愿意
表达出来,目标基本完成。在活动中大多幼儿表现出了对祖国的热爱,有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愿望。
活动开始部分,我提供了幼儿外出游玩的照片,激发了幼儿参与互动的兴趣, 而且专注点和话题都集中在祖国名胜古迹上。从而引出带幼儿去游览祖国名胜古迹,寻找我心中的祖国的活动环节,感受祖国很大,很美,幼儿对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参与性强。
从教学准备来看:在教学准备上,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幼儿旅游照、祖国名胜古迹图片。根据孩子们对可播放的画面比较感兴趣这一特点,多媒体教学课件里我放了介绍长城与黄河这些重要景点的视频,引导幼儿感受长城与黄河的长度与气势。我收集了每名幼儿的旅游照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当幼儿回答问题时我会打开相应的图片,使幼儿回忆起已有经验, 并与接下来建立的经验做好连接。祖国名胜古迹图片在幼儿向他人介绍心目中祖国,分享爱国情感时自主选择使用。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互动、交流与分享的机会。
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适宜性等方面来看: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经验梳理法,精神层面及材料的支持法等。主要是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感受祖国的美从而产生爱国之情。并用介绍我心中的祖国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活动中我激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发现。在梳理和提升经验的时候,引导幼儿总结。活动结束分享环节,给予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的机会,且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想介绍的图片,用自己的方式去分享。幼儿在活动后的延伸是幼儿回家与家长绘制的“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的画,为幼儿的情感表达服务,活动结束是下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最后我们请幼儿在园里的展览中展示自己的作品,抒发交流爱国之情。
教育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在各环节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再加强,重点的环节多一些时间,不重点的地方不可拖沓。“游览”中介绍景点,多一些
启发,少一些介绍。
2、幼儿园中班美术:美丽的白天鹅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交流和动作模仿,感受白天鹅优美的姿态并能用水粉大胆表现;
2.尝试通过天鹅颈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白天鹅的多种姿态;
3. 在音乐的伴奏下大胆作画,并正确使用水粉画材料工具;
4. 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材料工具:画纸、水粉笔、颜料、调色盘、抹布;
2. 教具:幻灯片、纸版天鹅、背景音乐;
3. 经验:幼儿对天鹅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 生活经验导入,感受天鹅的形态美
指导语:你们见过天鹅吗?你觉得天鹅美吗?哪里美?
2. 欣赏天鹅的各种姿态,丰富审美经验
(1)欣赏天鹅在水面的各种动态
指导语: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它的头、颈子、翅膀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2)欣赏多组一群天鹅的姿态,大胆想象它们发生的有趣活动
指导语:这几只天鹅好像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利用纸版天鹅和线条游戏讨论绘画方法,引发创作兴趣
指导语:这里有一只纸质天鹅,谁来试一试,它能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呢?
这里有三根线条(直线、曲线、弧线),它们好像天鹅的什么?怎样添画能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呢?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构思,提示身体画大;颈部线条柔和有变化;最后用小笔表现喙、眼睛。
4. 幼儿作品欣赏
整体欣赏与个别交流:你画的天鹅在干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欣赏天鹅,激起多数幼儿喜欢天鹅,通过课堂的欣赏,模仿,动作创编等,给幼儿们绘画带来有效果的创作,孩子们都大胆想象天鹅的样子,并且画出来。不足的是课前没有给幼儿观赏过天鹅,导致课堂时间不够而拖堂,同时材料准备不足,颜料不够使用;同时有些幼儿把天鹅想象的太难了,作画时没能完整的完成绘画,需要教师多点时间的指导。
3、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美丽的祖国反思
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即将来临,在这个即将迎来七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到处喜气洋洋,也使我们的孩子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氛围中。每当这个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洋溢着一片愉快的氛围,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会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报道、介绍,给我们的爱国教育的实施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班里几名小朋友在看到练习阅兵的飞机挂着国旗从天上飞过后,跟小朋友讨论着为什么有飞机排着队在天上飞,他们要去做什么。因此, 为了使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孩子们建立文化认同与归属感,我抓住这个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本班幼儿处于中班初期幼儿,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对了解祖国文化内涵有强烈欲望。班中大部分幼儿有外出旅游的经验,对游览祖国的名胜很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感受祖国美景,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够主动向他人介绍“我心中的祖国”。
3.了解天安门、长城、故宫、长江等祖国的主要名胜古迹。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逐步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难点:能够主动向他人介绍“我心中的祖国”,并表达爱国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 课件、茶叶及器皿、幼儿旅游时的照片(电子版)。
经验准备: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有在国内旅游的经验, 参观过天安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 分钟) 出示天安门图片引入。
师:这是哪里,哪位小朋友去过,那里都有什么?
幼:天安门,有国旗,警察叔叔……
师小结:是的,天安门,这里有一面面国旗迎风飘扬,有国徽,跟伟大领袖的照片挂在墙上。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环节价值: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二、基本部分
1. 说一说,分享旅游经历。(8 分钟)
(1)请个别幼儿分享旅游经历。
师:孩子们,我知道你们去过很多地方旅行,谁来说一说除了天安门你还去过哪里?看到了什么?
幼:我去过故宫,那里有……
师:你觉得那里什么最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那里的房子很美,感觉故宫很大……
(2)请幼儿分组分享旅游经历。
师:请小朋友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说说你去过哪里,看到了什么,那里什么最美,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小朋友去了那么多地方,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风景,我们的祖国很大,风景很美。
2.走一走,认识祖国的名胜古迹。(8 分钟)
今天,李老师也想带你们参加一场奇妙的旅行,不过今天的旅行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美丽”,当你找到“美丽”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小脚丫旅行团准备出发——请上车!
(1)播放课件,出示北京景点:天安门、故宫、天坛、鸟巢、水立方、长城,进行介绍。
师:旅行团的小朋友们注意,请不要在车厢里乱跑,系好安全带坐好。
我们出发了!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北京的长城。孩子们快看窗外,瞧那是哪里?(简单介绍:天安门、故宫、天坛、鸟巢、水立方)北京的建筑好美呀!
长城到了,孩子们请下车!我们现在就站在了长城脚下,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最伟大的建筑“长城”。“长城”是宇航员在月球上唯一能看见的中国建筑。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长城很长很长,被世界称为“万里长城”。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然来了就让我们和长城拍一张美丽的照片留个纪念吧。请你摆好美丽的造型,长城美不美?我们应该为祖国有这样的建筑感到自豪!
(2)播放课件,出示景点:东北,海南,并进行介绍。
欣赏完长城,我们要奔向下一站。下一站比较远,我们要改乘火车。请你们排成两队,搭好小火车,准备出发!(教师播放坐火车的课件)火车到站了,欢迎你们来到东北,东北天气寒冷,请注意保暖!小朋友们下车后, 请坐到小椅子上休息。东北是祖国最冷的地方,你们看他们穿的是什么衣服?现在他们需要穿厚厚的皮大衣才会觉得暖和。再看树上、地上是什么? 到处都是冰雪、树挂,大地、树木变成了白色。尽管很冷,可是这里却有美丽的雪景。(幼儿欣赏图片)还有艺术家们创作的美丽的冰雕,加上彩色的灯光,更是漂亮极了。很多外地人一到冬天都向往观赏这里的美丽景色,冰雕美吗?原来冬天也可以这么美!有了最冷的地方也一定有最热的地方。在哪儿呢?在海南。看,那里的人穿什么衣服?这里阳光明媚、温暖舒适。有蓝蓝的海水,白白的沙滩,高高的椰子树,人们在这里还可以尽情的游泳。海南是暖暖的美!
(3)播放课件,出示景点:云南,并进行介绍。
欣赏完美丽的雪景我们也休息够了,准备向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这次我们要坐飞机去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不仅景色美,人更美。登上飞机张开翅膀,准备起飞!(教师播放坐飞机的课件)各位游客云南到了,欢迎您到云南旅游。放下翅膀请到小椅子上休息。云南有美丽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美丽的风景,还盛产药材、茶叶等。瞧,这是茶园,采茶姑姑在采茶。我们祖国是生产茶叶的大国。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茶叶,请小朋友们闻闻茶叶的芳香。云南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我们祖国有多少个民族?(56 个)而云南就有 25 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他们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美丽的服装和头饰,有自己的好听音乐和优美的舞蹈。
(4)播放课件,看长江视频,进行介绍。
师:孩子们,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游览了祖国一大圈,很辛苦, 让我们坐飞机回家吧,出发啦!(教师播放坐飞机课件)瞧,下面的这条大河就是祖国的长江,它是祖国的第一大河,让我们欣赏着长江的美丽沿着长江流过的地方飞回去吧。
教师小结:祖国美在哪里,激起幼儿的爱国情感。祖国建筑美、景色美、物美、民族美。
环节价值:此环节帮助幼儿认识祖国的名胜古迹。通过交通工具的变换, 使幼儿感知距离的远近,感受祖国之大。通过对比的方式欣赏祖国名胜古迹不同的美,激起幼儿爱国之情。
三、结束部分(8 分钟)
介绍我心中的祖国,表达爱国之情。
师: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你心中的祖国是什么样子的?你对祖国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漂亮的,美丽的,很大……爱祖国,喜欢祖国。
师:现在,让我们去把对祖国的爱分享给别人吧,让别人也同样爱祖国! 环节价值:通过介绍我心中的祖国,内化,传达爱国之情。
活动延伸:假期请幼儿同家长一起绘制亲子作品“祖国妈妈生日快乐”,为祖国妈妈送上节日祝福。并请幼儿在展览活动中介绍“我心目中的祖国” 表达爱国之情。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从目标落实情况及幼儿参与度来看:本次活动幼儿从最初对祖国的名胜古迹并不了解,只认识自己去过的景点,到了解了祖国著名的几大名胜古迹,知道祖国很大,很美,从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愿意
表达出来,目标基本完成。在活动中大多幼儿表现出了对祖国的热爱,有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愿望。
活动开始部分,我提供了幼儿外出游玩的照片,激发了幼儿参与互动的兴趣, 而且专注点和话题都集中在祖国名胜古迹上。从而引出带幼儿去游览祖国名胜古迹,寻找我心中的祖国的活动环节,感受祖国很大,很美,幼儿对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参与性强。
从教学准备来看:在教学准备上,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幼儿旅游照、祖国名胜古迹图片。根据孩子们对可播放的画面比较感兴趣这一特点,多媒体教学课件里我放了介绍长城与黄河这些重要景点的视频,引导幼儿感受长城与黄河的长度与气势。我收集了每名幼儿的旅游照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当幼儿回答问题时我会打开相应的图片,使幼儿回忆起已有经验, 并与接下来建立的经验做好连接。祖国名胜古迹图片在幼儿向他人介绍心目中祖国,分享爱国情感时自主选择使用。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互动、交流与分享的机会。
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适宜性等方面来看: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经验梳理法,精神层面及材料的支持法等。主要是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感受祖国的美从而产生爱国之情。并用介绍我心中的祖国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活动中我激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发现。在梳理和提升经验的时候,引导幼儿总结。活动结束分享环节,给予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的机会,且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想介绍的图片,用自己的方式去分享。幼儿在活动后的延伸是幼儿回家与家长绘制的“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的画,为幼儿的情感表达服务,活动结束是下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最后我们请幼儿在园里的展览中展示自己的作品,抒发交流爱国之情。
教育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在各环节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再加强,重点的环节多一些时间,不重点的地方不可拖沓。“游览”中介绍景点,多一些
启发,少一些介绍。
4、中班主题语言活动:美丽的春天教案反思
《美丽的春天》用于中班的春天季节主题活动当中,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感受春天、表现春天,通过粘贴美丽的春天,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背景:
每天的饭后时间,孩子们都会绕幼儿园里的小花圃散步。今天的午后,阳光特别的温暖,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面前的一棵冬青树冒出了一层嫩芽,显示它诱人的绿。春困秋乏,一阵倦意袭来,我学着孩子的口气和身边的同事开玩笑说:“哟,春姑娘来了!”没想到一句玩笑话却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一个个的小脑袋左顾右盼,一双双的小眼睛在四下搜索“春姑娘”的身影。在他们的意识里,“春姑娘”的概念是形象而具体的,是一位如公主一般,有着长长的头发,穿着漂亮裙子的女孩。捕捉到这个充满幽默瞬间的我,为了让孩子能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春天,并能够将心里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我设计并开展了本次活动《美丽的春天》。
活动目标:
1.加深对春天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2.学会用词语对春天的景色进行讲述。
3.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方式,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已有春游的经历,已学过儿歌《雷公公在敲门》。
2.相关课件,《春天》音乐磁带。
3.自制手偶“小蜜蜂”,彩色卡纸、白纸、彩笔、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忆春
1.提问:
⑴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大家一起告诉我?
幼:春天!
⑵师:对啦!春姑娘已经悄悄的,在你们不注意的时候来到了大家的身边。哪位小朋友是细心的孩子,发现了春姑娘,她躲在哪里了呢?
幼:桃花、柳树、小草……师:嗯,你能像老师一样吗?说:“春姑娘躲在了桃花里,桃花就开了!”
幼:春姑娘躲在柳树里,柳树就发芽了。
春姑娘躲在小草里,小草就变绿了。
…………(幼儿对于此环节的回答还是停留在表面的物象,如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等基本的自然现象,不能更深层地挖掘春天的特点。)
2.引出手偶“小蜜蜂”,播放课件师:大家好,我是春姑娘派来的使者小蜜蜂,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课。今天,在我来的时候,春姑娘给了我一样东西,说这是给大家的礼物,大家想看看吗?
(教师学着小蜜蜂的口气跟幼儿进行对话,似乎幼儿在看一场木偶剧,让幼儿感觉到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蜜蜂,调动起了幼儿的全部兴致。)
二、基础部分赏春
1.播放《春天》的背景音乐,观看有关春天景物的课件师:大声告诉我,你们喜欢春姑娘送的礼物吗?
幼:喜欢!
师:其实,春姑娘躲得地方就在刚刚的礼物里面。哪些是我们刚刚没有说到的?
幼:笋子、蚕豆、蒲公英……(幼儿自由回答,不指定幼儿回答)
2.师:谁来告诉大家他最喜欢刚才哪一样礼物?(指名幼儿回答)幼:我最喜欢桃花。
师:我最喜欢黄黄的油菜花,你能想我一样,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一说吗?
幼:我最喜欢粉红色的桃花。
大大的头的小蝌蚪;尖尖的竹笋飞的高高的风筝……(指名5至6名幼儿来表达他的想法)3.事学会说完整的句子:“春姑娘送来了(黄黄的油菜花、温暖的阳光)”等等师:春姑娘就像和我们在捉迷藏,藏在好多地方,不过都给眼尖的小朋友找出来了。赶快和你的朋友说一说,你的发现,别忘了用一个好听的词语。
幼儿自由交流。
(小班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最好时机,经过小班的学习,他们的语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中班的孩子得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幼儿能够用修饰语来形容它所看到的景物,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三、结束部分
闹春播放音乐磁带《春天》,师生在春意盎然的环境里,随旋律节奏尽情的嬉戏与舞蹈,感受春天带来的欢乐。
师:听!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和春姑娘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感受春天、表现春天,使幼儿了解了春天的一些明显特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从而提高幼儿对自然的感受力。边讲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春天的美景,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还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自己的感受,并给予肯定。同时通过粘贴美丽的春天,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为幼儿观察事物的特点,仍属于具体的而不是整体的,零星的而不是全面的,所以,他们还不会从人到自然,从植物到动物有序地、细致地观察,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人们的活动、穿着及大自然的变化进行联想,丰富幼儿对春天的多重认识。
5、中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花儿真美丽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花,让幼儿初步感知几种花的特征。喜欢花,爱护花。
2、在感知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的过程中,习得观察方法。
3、培养幼儿的质疑能力和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花卉图片、“春天”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说说春天的花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出示花精灵朵朵:“小朋友们好,我是花精灵朵朵,很高兴认识你们。我有很多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出示花卉图片,引导幼儿观赏。
2、幼儿观赏,对各种漂亮的花有初步的了解。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花都一样吗?那我们现在来认识一下它们。
二、感知花的特征和美丽
1、师: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花呢?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呢?
花儿花儿朵朵开,五颜六色真美丽。
2、引导幼儿知道花的名称,并比较花的茎、叶子、花蕊是不一样的。
师:轻轻的摸摸长长的花茎、看一看花的叶子,这当中的叫做花蕊。你们比较一下它们的茎、叶子、花蕊相同吗?
师小结:这一种花的叶子大大的,像个西瓜的叶子,我们把它叫做瓜叶菊。而这一种花的叶子好像在向客人打招呼,我们就把它叫做仙客来。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漂亮的花。
师:我们一起来闻一闻香不香?花朵就像你们的小脸一样,它高兴的时候就露出美丽的笑容。
三、激发幼儿爱护花草
师:你们喜欢美丽的花吗?我们只能看不能摘,这样才是好孩子。那我们要怎样保护花呢?
四、游戏
播放音乐《春天》,引导幼儿游戏。
课后反思:
在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后,本次活动中,我有选择性地展示了几种有特点的花卉让幼儿进行观察,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能从花儿的形状、颜色、叶子等特征来区别花儿的不同之处,并能加以描述,对花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花儿和我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花,并能加以实践。幼儿对花朵在生活的用处还是不太了解,应在以后的活动中进一步拓展,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6、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装饰画:爸爸的领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领带,感受不同的线条、花纹、色彩搭配后带来的美感。
2.能选择多种工具迁移已有线条、图案、色彩经验装饰爸爸的领带。
3.熟悉爸爸衣饰特点,体验给爸爸设计、制作礼物的快乐,产生爱爸爸的情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装饰爸爸的领带 PPT。
2.水彩笔、画纸、花纹范例。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欣赏各种领带,感受不同的线条、花纹、色彩搭配后带来的美感。
2.难点:能选择多种工具迁移已有线条、图案、色彩经验装饰爸爸的领带。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一般谁会用到它?戴领带的爸爸看起来怎样?
2.创设“领带博览会”,带领幼儿欣赏各种领带。
师:今天我们这里要开领带博览会,一起来看看。
(1)请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领带。引导幼儿从颜色线条、花纹等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领带, 感受图案的美。
(2)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小结:这些领带有的是以动物、植物、花卉、植物造型为主,有的以色块为基本造型, 还有的以线条做基本造型。
3.幼儿绘画创作领带,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的爸爸会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图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爸爸的喜好。
师:这里还有一些领带没有被创造出来,你们也来试试看。创作前请你来想一想你的领带想用什么颜色、造型来创作?
可针对个别幼儿的需要进行指导,重点关注有创意的作品。
1. 将作品展览,师幼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感受给爸爸制作礼物的快乐心情。
(1)把幼儿设计、制作好的领带挂在绳子上进行展览,鼓励幼儿欣赏、讲述。
(2)请个别幼儿从材料、图案、制作方法等方面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
师:你喜欢哪条领带?为什么?
(3)结合幼儿作品,从图案的运用、设计的创新等方面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领带是男性特有的装饰品,装饰领带的活动可以使幼儿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从而更加留意、关心自己的爸爸。爸爸会被孩子的这份心意所感动,从而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出示准备好的一条领带,可是我班有的孩子说这是围巾,有的说这是带子……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爸爸也有这个 ”,我马上接到他们说“这是领带,爸爸的领带”。
接着请幼儿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这下孩子们说开了“有红颜色、有蓝颜色、有圆形……”我用一幅有一条大领带的画让孩子们静下来,“ 哇,好大的一条领带哦,这条领带你们觉得漂亮吗”?启发幼儿开动小脑筋,想想办法来装饰爸爸的领带,并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领带。我请鑫鑫小朋友来“领带 ”上作画,鑫鑫说他喜欢棒棒糖,所以她在上面画了棒棒糖。接着请孩子们在各自的“领带”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认为漂亮的东西,有的孩子画的一座房子,有的孩子画满了爱心,还有的孩子把领带涂成七彩色。画好了之后请幼儿把领带拿回家,亲手为爸爸戴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表达对爸爸的爱意。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非常开心地为爸爸装饰领带,但是看到孩子们最后的作品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我能在活动前多准备几条不一样的领带,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出领带的区别,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点就是孩子上前作画时应给她们多一些时间,老师可和孩子共同把画完成,不要急着画没完成就让所有的孩子作画。
7、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7、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画画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
(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8、中班美术活动公开课教案:美丽的鸟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画的手法表现美丽的鸟,并突出鸟的不同特征。
2、通过欣赏各种鸟,教师的示范讲解,尝试运用各种简单的线条和图案装饰鸟。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范画,勾线笔,白纸。
2、幼儿已认识过各种各样的鸟。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1、复习已经认识的鸟。提问:你认识那些鸟?为什么?这些鸟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教师小结:这些鸟都有共同的特征,都有尖尖的嘴巴,翅膀和尾巴,猫头鹰的眼睛大大的,老鹰的翅膀大大的,鹦鹉的嘴巴尖尖的,还会说话哩,真有趣。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出示范画)这是一只鸟妈妈,它的鸟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帮它,好不好?那我们来看看它和以前我们见过的、画过的小鸟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鸟的画法。
1、引导幼儿观察范画,认识各种点、线、面。
教师:鸟妈妈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点(线、面)还可以怎样画?让幼儿在黑板上画出来。
2、尝试用线条来装饰鸟。
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鸟?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3、 教师提绘画要求。
教师:现在该轮到小朋友大显身手了,我们一起来画鸟宝宝。我们画小鸟的时候啊,先画小鸟的头(圆圆的脑袋)再画小鸟的嘴巴,小鸟的身体可以画半圆型,也可以画椭圆型。然后我们再画小鸟的翅膀和尾巴,最后,我们用各种线条和图案来装饰。注意:装饰的时候:头、嘴巴、身体、翅膀和尾巴都要装饰到。
4、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鸟,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赏评析作品。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鸟妈妈找回了鸟宝宝,并且鸟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鸟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鸟妈妈,小朋友来当鸟宝宝,我们一起飞出去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当中看到幼儿这样快乐,这样活跃,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幼儿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幼儿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9、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勇气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活动来源于中班建构教材主题《勇敢的我》。“勇气”是一种抽象的意志品质需要通过具体行为的呈现,来帮助幼儿理解。
本活动的设计,我将重点放在让幼儿萌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意愿上。活动第一环节,我先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害怕的事情,引发幼儿的一个讨论兴趣。第二环节通过对图片中小朋友行为的观察初步理解勇气的含义,知道哪些行为是勇气哪些行为不是勇气。第三环节让孩子们结合自身说一说有勇气的事情与表现。第四环节则是重点的所在,激励幼儿萌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意愿与行为。
活动目标:
1.感知勇敢的行为,理解勇气的含义。
2.萌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意愿。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6.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7.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萌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意愿。
活动难点:
理解勇气的含义。
活动准备:
自制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兴趣
请幼儿说说自己害怕的事情
二、什么是勇气
1.提问:什么是勇气?
2.观看PPT图片,欣赏散文。
3.图片上的小朋友做了哪些有勇气的事情?为什么这些事情都是有勇气的?
4.幼儿根据图片,逐一描述有勇气的行为。
5.教师小结:什么是勇气,什么不是勇气。
三、每个人都有勇气
1.我们都做过有勇气的事情,请小朋友说给大家听一听。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勇敢行为,教师及时肯定。
3.结合个别看似与勇敢无关的表述,进一步理解“勇气”的含义。
四、我有勇气,不害怕
1.你现在遇到困难还会害怕吗?
2.鼓励幼儿鼓起勇气,大胆尝试原来害怕的事情。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觉得自己进行得过于仓促,当谈到某一话题,就让孩子回忆并讲述,很多孩子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就延伸到其他方面去,课堂稍显混乱,虽然我及时的停止,并进行适时的引导,但是孩子们的思维还是有个别偏离。其次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的教态语言也还不够精炼,如:教学过程中平凡使用“是呀,恩”等词,需要加强锻炼。此外活动最后环节结束地太无趣,社会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情感的体验,并且我们想让大家看到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因此原先我设计的时候就打算让孩子们有一个试一试的实际游戏体验,但是想了很久都没想出合适的游戏,因此今天活动就草草地结束了。
活动建议:
在课前的已有经验上要多加引导,或者拍一段孩子们游戏活动时的短片,在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是勇气了之后,让小朋友找一找短片哪些行为是有勇气的,增加一个知识的巩固。当然最好是“结束部分”能拓展延伸一下,即设计一个游戏环节让孩子真正的去体验勇气。比如在操场把很多的轮胎、平衡木摆放好,并含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一个个攀爬过去。然后带领幼儿回到教室,讨论一下自己刚才的表现怎么样?在玩的过程中,你觉得哪点表现你有勇气?是哪一种勇气呢?
10、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礼貌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这是我国人民广为传颂的一句名言。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约定俗成的一些礼貌语言。在一定意义上,它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着社会风尚,也反映着每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注意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特别是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更为重要,这也是设计《我是有礼貌的小朋友》本次活动的主旨。
组织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礼貌含义,并愿意积极参与和认真做好。
2、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体验自己的价值。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儿童经验基础去过公共场所。环境准备挂图、礼貌牌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礼貌”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过程与策略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吗?
2、我们来当幼儿园有礼貌的小朋友。在商场里,我们要注意什么?
3、请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对礼貌的理解。在幼儿园里,怎么做是有礼貌的小朋友?你是怎样做的呢?
(1)幼儿自由结伴练习礼貌用语。请你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并推选出谁是最有礼貌的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个小朋友最有礼貌?
(3)给有礼貌的小朋友挂上礼貌牌。
活动反思: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选用“图示”的手段,把幼儿应掌握的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来,说明礼仪的具体内容,这样幼儿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记住。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有利于协调入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们之间的团结。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说话有礼貌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课旨在通过活动,教育幼儿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有礼的好传统,知道了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形成人人使用礼貌用语,处处使用礼貌用语的风气,逐渐形成习惯。体会对人说话有礼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给生活带来的和谐和快乐,为自己做到说话有礼貌而感到自豪。激发了幼儿产生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