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我的故事》语言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幼小衔接《我的故事》语言教案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各个时期的自己及其表现,体会不同的过程,体验自己的独特。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2.知道在不同的时候,“我”会有不同的表现。
3.体验自己的独特性,学习表达不同的“我”。
活动准备:小时候与现在的照片、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1)幼儿跟音乐律动。
(2)请幼儿介绍自己。
2.讲述“我”的故事。
(1)阅读幼儿用书p1页。
(2)请幼儿说说书里的故事。
(3)教师完整讲述幼儿用书“我的故事”。
(4)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请你们也说说你们自己的故事吧。
(5)幼儿拿出自己的成长相册,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
(教师提醒幼儿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6)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最有趣的事情?
(6)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3.绘本制作“我的故事”。
活动延伸
班级举办幼儿绘本制作“我的故事”展。
★以上
2、幼儿园幼小衔接故事《蔡伦造纸》语言教案
通过蔡伦造纸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纸的由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3.理解故事,并能将故事画成连环画。
活动准备 :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造纸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1)师: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纸)
(2)师: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发明了“造纸术”,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
(2)蔡伦为什么要造纸?
(3) 纸是用什么做的?
(4)纸是怎么做的?
(5)师:谁发明了纸?
(6)他是怎么做纸的?
(7)播放蔡伦造纸的视频。
3.请幼儿用连环画方式画一画造纸过程。
4.欣赏、评价。
延伸活动
1.将幼儿连环画“蔡伦造纸”放入幼儿阅读区。
2.对纸有兴趣,不断探索纸的奥秘。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幼儿园幼小衔接语言活动诗歌教案《老师我想对你说》
教材分析:
3 年的幼儿园生活,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师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师,我想对你说》是一首感情真挚的儿童诗,富有激情的诗句、朴素深情的友谊,表达了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回忆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和信心。本次活动那个引导幼儿从回忆成长的足迹入手,从点滴进步中感受教师和保育员的辛勤劳动,在充分感受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法子内心的表达对老师的保育员的爱和感谢。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尝试用声音的抑扬、高低、急缓、起伏表现诗歌。
2、理解诗歌中表现的内容,能清楚、连贯讲述自己 3 年来的最大变化。
3、感受诗歌中表达的对教师的感激之情和成长的自豪感。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布置”成长的足迹“展台:小班时的衣服、鞋袜,小班时的美术作品、早操照片等能明显体现幼儿成长的标志性物品。
活动建议:
1、参观”成长的足迹“展台,在对比中真切感受自己的成长。
(1)幼儿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最大的变化。
(2)教师小结幼儿成长的变化,并表达为孩子们即将成为小学生而高兴的心情。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激和喜悦之情。
(1)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幼儿间相互交流听诗歌的感受。
(2)教师朗诵地 1 段诗歌,引导幼儿学说诗歌。
情感迁移:朗诵这段诗歌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激发幼儿情感,尝试用自豪的语气朗诵第 1 段诗歌。
3.教师朗诵地 2 段诗歌,引导幼儿逐句分析诗歌里的感情,用深情、朴实、自豪的语气进行朗诵。
情感迁移:这段诗歌让你想起了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4.学习诗歌地 3 段,感受诗歌中跟老师道别的不舍心情。
3、师生共同朗诵诗歌,启发幼儿用声音和动作有感情的表现诗歌。
附诗歌
《老师,我想对你说》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里。
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我是多么欢喜。再过几天,我就要进小学,
做一个一年级小学生,
坐在明亮的教师里,读书、写字多神气!
亲爱的老师、阿姨, 我有很多话想说给您。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这里, 玩具扔满地,还要发脾气。
今天站在这里的还是我自己, 脸上再也没有泥,
手帕、袜子自己洗,还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 懂得了许多道理。
亲爱的老师、阿姨,我从心里感谢您,再见吧,老师!再见吧,阿姨! 以后我一定来看您,向您汇报我的学习成绩。
4、幼儿园幼小衔接《我的故事》语言教案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各个时期的自己及其表现,体会不同的过程,体验自己的独特。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2.知道在不同的时候,“我”会有不同的表现。
3.体验自己的独特性,学习表达不同的“我”。
活动准备:小时候与现在的照片、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1)幼儿跟音乐律动。
(2)请幼儿介绍自己。
2.讲述“我”的故事。
(1)阅读幼儿用书p1页。
(2)请幼儿说说书里的故事。
(3)教师完整讲述幼儿用书“我的故事”。
(4)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请你们也说说你们自己的故事吧。
(5)幼儿拿出自己的成长相册,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
(教师提醒幼儿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6)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最有趣的事情?
(6)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3.绘本制作“我的故事”。
活动延伸
班级举办幼儿绘本制作“我的故事”展。
★以上
5、幼儿园谈话《如果没有纸》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怎本课就《如果没有纸》这个话题,启发幼儿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用“假如-----就---”句式讲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纸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缺一不可。
2.能运用“假如---“的句式联想“没有纸,生活可能发生的一切。”
3.积极进行联想,并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如果没有纸的课件、幼儿画画、看书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PPT图:幼儿画画、看书。
(2)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将画画在哪里?他们看的书用什么做的?
(3)谈论:纸有什么作用?
2.启发想想。
(1)假如没有纸,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邀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用“假如-----就---”句式讲述。
(1)师:如果没有纸,真的会给我们的什么造成困扰吗?
(2)课件:如果没有纸。
(3)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17页,从“假如-----就---”句式讲述。
小结:如果没有纸,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比如感冒时要用手绢,不能用餐巾纸,上厕所后也要找某种物体代替,书本只能用竹简或木头之类的东西代替。
(4)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语言区:教师提供:水、纸等图卡,请幼儿用“假如-----就---”句式讲述。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6、幼儿园看图讲述故事《爱折纸的小猫灰灰》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本课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并能看图讲述灰灰帮助他人的故事,体验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学会认真观察图片,并能看图讲述灰灰帮助他人的故事。
2.尝试按故事发展的线索仿编故事,并大胆讲述。
3.体验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
1.出示一张彩色纸:
(1)师:小朋友,你们会折纸吗?
(2)如果你有一张纸,你会折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看来,折纸是一件让人开心又聪明的事。怪不得前几天,有一只灰灰也高高兴兴地跑来告诉我,说它会折纸啦!灰灰会折什么呢?
2.看图说话。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24页,看图,理解图意。
(2)师:你们能看明白书上这些图的意思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3)请幼儿讲述。
(4)教师逐图讲述画面内容。
(5)教师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3.方便故事
(1)师:还有哪些小动物需要得到小猫灰灰的帮助呢?为什么需要帮助,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呢?
(2)幼儿方便故事。
(3)幼儿互相讲述自己仿编的故事。
活动延伸
幼儿将仿编故事画成绘本。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7、幼儿园艺术活动《自制连环画》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不同的情节并知道先后顺序,鼓励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爸爸妈妈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体验与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制作图书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白纸裁成32k,数量6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油画棒、连环画、动物图片、背景图一张、订书机、记号笔。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教师一边操作图片,一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请你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螃蟹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谈话导入,激情激趣。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连环画,请幼儿欣赏,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刚才我们看得是什么画吗?(幼儿讨论并发言)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看到的是连环画,它们是由一张张连续的 画面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读者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我们也试着画一画连环画,好吗?
(三)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2.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3.请爸爸妈妈给故事情节配上文字说明
4.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5.装订
(四)家长幼儿一同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家长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五)鼓励幼儿交换连环画册互相欣赏评价师:制作好画册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画册和好朋友的画册交换阅读,互相介绍自己制作的画册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互相交流交流。
(六)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再一起合作,为其他已学过的故事编讲后续故事,绘制成连环画,装订成连环画册带到幼儿园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