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欣赏《彩云追月》大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艺术欣赏《彩云追月》大班音乐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艺术欣赏《彩云追月》大班音乐教案

1、幼儿园艺术欣赏《彩云追月》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初步感受、体验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所表达的内容。

  2.愿意用动作、绘画、泥工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享受并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彩云追月乐曲和爱戴演唱的彩云追月歌曲

  2.绘画工具

  3.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2.欣赏音乐

  (1)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

  (2)师:听完音乐请你选择与音乐有关的图画。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选择这幅图画。(图画有月亮、云、太阳、跑步、爵士舞 太极)

  (3)你听过这种风格的乐曲吗?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

  (4)有位姐姐把这首乐曲用歌来唱,我们一起听听(播放爱戴的《彩云追月》)

  (5)请说说这位姐姐在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的广东音乐。

  3.用动作表达感受。

  (1)幼儿自由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幼儿两两结对,合作表现彩云与月亮一起嬉戏的情景。

  (3)请个别幼儿表现自已创编的动作。

  4.听着音乐,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延伸

  进行打击乐演奏

  附乐谱

2、幼儿园大班绘本公开课教案《跳舞吧小雅》应彩云

  活动名称:《跳舞吧,小雅》

  一:教学流程

  1、课前交流

  (看到孩子上台在座位上坐好后)

  应:有几个男孩子?男孩子站起来我看一下。(男孩站起)

  应:只有三个哦。我告诉你们,应老师最喜欢男孩子。

  继而转头小声对女孩说:我也喜欢女孩子,可今天他们人少,我们让他们一下。

  又对男孩子说:你们是男孩子,一会儿男孩子要有大的用处,男孩子很棒的……

  2、导入

  出示图片(正在跳芭蕾舞的女演员)

  应提问:这时什么人?

  幼:芭蕾舞。

  应:我问是什么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重音放在“人”字上)

  幼:芭蕾舞。

  应:这是芭蕾舞演员。男生喜欢芭蕾舞吗?

  男孩齐声说:不喜欢。

  应:为什么?

  男孩:因为这不是男生擅长的。

  应:男生不擅长?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男芭蕾舞演员)

  应:这是男生还是女生?(又出示双人芭蕾舞的图片)男生跳的好不好?

  男生跳芭蕾也。

  (出示绘本封面图片)

  应:这个女孩是在干嘛?

  幼:在跳芭蕾舞。

  应:今天带来的就是小女孩跳芭蕾舞的故事。

  3、讲述绘本故事

  (1)(音乐响起,讲故事)

  讲到小雅模仿姐姐跳舞。应老师问:小雅觉得跳舞难吗?

  幼:不难。应:对,因为她喜欢,所以觉得不难。喜欢就不难

  (出示两张小雅模仿的动作)

  应:那我们也来模仿一下。一会儿我要放一段音乐,你们听音乐模仿这两个动作。

  音乐结束,我们就要回小椅子上坐好。

  (2)幼儿听音乐模仿动作。(老师没有一起做)

  (一分钟后,音乐停止)

  应:现在音乐停了。(几个孩子立刻回座位上坐好)

  应:对,大班的孩子反应就是快。(其它幼儿陆续坐好)

  (出示四张简笔画式芭蕾舞动作)

  应:这些动作难吗?

  幼:不难

  应:你觉得哪一个简单?(幼儿指出)

  应:好,那我们就来模仿这个动作。

  (一名幼儿上前面对屏幕摆好动作,应让他摆好动作转身面对其他小朋友)

  应:现在我们要注意,方向变了。你们面对着图片摆好的动作,然后背对图片,方向一样吗?

  (模仿动作的幼儿回头看图,发现动作不一样。)

  应:好,现在我们来告诉他怎样摆是正确的。

  (幼儿开始毫无头绪指挥模仿动作的男孩。这个手。。。这个脚。。)

  应:(左右看)这边是门,这边是窗,我们可以跟他说脚伸向门的那一边……(帮幼儿找好了参照物,幼儿有序说出手脚的摆放方向)

  集体模仿,音乐停止后,幼儿自觉回座位上坐好。

  应:对,反应就是快,大班的孩子反应就要快。

  应再一次问:难吗?

  幼:不难。应:对,喜欢就不难。

  (3)讲故事至结束

  应:我们来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故事中的小雅喜欢跳舞,我们就叫它《跳舞吧,小雅》

  你们有喜欢做的事情吗?

  (幼儿举手)应:你叫什么名字?(幼回答)应:你喜欢做什么?

  幼:我喜欢跑步。应:你觉得跑步难吗?

  幼:不难。应:因为你喜欢,喜欢就不难。那我们可以说“跑步吧!XXX”

  又问了两名幼儿,以同样的模式重复。引导幼儿说“画画吧!XXX”等

  应:只要我们大家喜欢的事,坚持就不难。

3、幼儿园经典皮影戏《西游记》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剪影艺术之美,并对这种表现形式感兴趣。

  2.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产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西游记故事的了解,西游记皮影片段视频,皮影道具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1)播放西游记的配乐,孩子随乐自由律动。

  (2)师:知道这首音乐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小结:这手音乐讲的是西游记的故事。

  2.了解皮影戏

  (1)出示皮影道具,让幼儿看一看,玩一玩。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他们有什么用处?你在哪里看到过?

  (2)教师介绍皮影表演的特色。

  3.欣赏皮影表演视频。

  (1)请幼儿欣赏西游记的经典皮影表演“三打白骨精”。

  (2)师:你在皮影戏里看到了什么?

  (3)请幼儿学学皮影戏里的动作。

  小结: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4.请幼儿分组进行皮影戏表演。

  (1)请幼儿自由分组一起讨论皮影戏是怎么表演的。

  (2)播放西游记音乐,幼儿表演皮影戏。

  活动延伸

  1.观看更多的皮影戏作品,进一步激发孩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设置皮影戏剧场,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皮影戏表演。

  活动反思:

  让幼儿从小接触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并由此领略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核心思想,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颜老师在众多的音乐舞蹈作品中选定《俏夕阳》,并据此改编、设计成大班的创造性韵律活动“快乐皮影人”,显然颇具眼光。事实上,现成的作品一经选定,往往还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作品内容是否符合教育要求,还要考虑幼儿感知、理解和表现该作品的实际能力水平如何。分析《俏夕阳》这一音乐作品,我们发现该作品无论在长度、节奏、速度还是结构上都不太适合幼儿进行表现。为此,颜老师对该乐曲进行了处理,通过删减、压缩和黏贴,将它改编为ABA的结构:A段音乐诙谐有趣,幼儿随乐整齐划一地走皮影步,从而习得皮影舞的元素性动作。B段音乐的乐句为a+b结构,前半乐句(a)有旋律,后半乐句(b)仅由锣及水鱼按 × ××| 0 ×× |的节奏型演奏。动作结构为:a部分创编皮影动作,b部分造型定格。这样的设计为幼儿的创造性表达提供了空间和秩序上的保证,既使幼儿有比较充分的思考反应时间,也能使幼儿获得新奇感和满足感。

4、幼儿园艺术欣赏《彩云追月》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初步感受、体验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所表达的内容。

  2.愿意用动作、绘画、泥工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享受并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彩云追月乐曲和爱戴演唱的彩云追月歌曲

  2.绘画工具

  3.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2.欣赏音乐

  (1)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

  (2)师:听完音乐请你选择与音乐有关的图画。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选择这幅图画。(图画有月亮、云、太阳、跑步、爵士舞 太极)

  (3)你听过这种风格的乐曲吗?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

  (4)有位姐姐把这首乐曲用歌来唱,我们一起听听(播放爱戴的《彩云追月》)

  (5)请说说这位姐姐在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的广东音乐。

  3.用动作表达感受。

  (1)幼儿自由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幼儿两两结对,合作表现彩云与月亮一起嬉戏的情景。

  (3)请个别幼儿表现自已创编的动作。

  4.听着音乐,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延伸

  进行打击乐演奏

  附乐谱

5、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啄木鸟》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感知并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理解音乐形象和内容。

  2、幼儿在理解音乐内容,分辨音乐旋律和变化的基础上,尝试用适当的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啄木鸟》音乐磁带。

  2、教学挂图。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大叔生病的图片,引出树木的医生—啄木鸟。

  2、引导幼儿欣赏《啄木鸟》音乐。

  (1)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幼儿倾听乐曲:有一首乐曲讲的就是啄木鸟给树治病的故事,啄木鸟是怎样给大树治病的?

  (2)请幼儿完整欣赏《啄木鸟》,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3)请幼儿再次欣赏《啄木鸟》音乐,教师利用图示或肢体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内容,感知旋律的变化,并请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3、引导幼儿分段欣赏《啄木鸟》音乐。

  (1)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幼儿表达:啄木鸟在给大树治病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来大树的病治好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听音乐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帮助幼儿梳理对音乐的感受,为三段音乐命名。

  (3)请幼儿随音乐把对音乐的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一段:寻找。幼儿一只手做树,另一只手做鸟绕树飞的动作;

  第二段:捉虫。一只手食指勾起做鸟嘴状随音乐节奏做捉虫动作; 第三段:高兴。一只手做大树,另一只手做鸟绕大树飞。

  4、请幼儿倾听音乐并分角色扮演。

  教师或个别幼儿扮大树,其他幼儿扮啄木鸟,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

  活动反思

  《啄木鸟》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右边是图,画的是一只啄木鸟正在一棵大树干上捉虫子。由于啄木鸟专吃树上的害虫,捉虫的本领很大,素有森林“医生” 之称,所以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啄木鸟人格化为专门给老树治病的医生,具体描写他是怎样给老树治好病的。课文第二幅图展示了老树的病治好后,又长出茂密的绿叶,可见啄木鸟“治病”的本领之高。

  教学本课时,我先指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树的颜色的不同,再观察啄木鸟的样子:一身灰褐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锋利的爪子。让学生通过看图明白,老树生病了,啄木鸟正在给老树治病,后来老树的病治好了,长出了新叶子。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啄木鸟是怎样给老树治病的?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想象他治病的样子。学生很快找到了第二自然的内容来解答这个问题,我随之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啄木鸟为什么要给老树治病呢?学生连声回答:“它喜欢吃虫子。”我说:“是的,啄木鸟不仅救了树木,又让自己得到了美味,真是一举双得。”我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哪些是一举双得的事情,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快乐了自己、锻炼了自己,又解决了别人的困难,这也是一种幸福。

6、幼儿园广东丝弦乐器欣赏《步步高》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简单认识广东高胡、扬琴、琵琶等广东丝弦乐器。

  2.尝试跟随音乐进行打击乐活动。

  3.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体验乐曲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情绪。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乐器PPT、各种打击乐器等。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1)播放《步步高》,让幼儿随音乐律动.

  (2)我们刚才跟随了音乐一起跳舞,你对这首乐曲感觉怎么样?

  2.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认识重复记号。

  (2)身体动作练习。(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3.演奏。

  (1)集体配器。

  ①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②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徒手练习

  ①看图谱集体徒手练习

  ②分声部徒手练习

  (3)打击乐演奏

  ①按图谱分声部用乐器演奏

  ②幼儿交换组别,用不同乐器演奏

  ③请幼儿指挥,全体幼儿用乐器演奏。

  活动延伸

  音乐角提供广东音乐的各种乐器图让幼儿了解。

  附乐谱:

7、大班中秋节主题教案乐曲欣赏:彩云追月

  活动目标:

  1、熟悉曲子,了解曲子优美、饱含深情的基调。

  2、能跟着旋律进行哼唱,并表演优美的动作。

  3、幼儿乐于聆听、感受、体验,喜欢中国民族音乐丰 富的意蕴之美。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彩云追月》民乐合奏曲子、月亮、风、云彩 的头饰和丝巾等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图片,激发幼儿情感。

  1、中秋节的晚上你和家人赏月了吗?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件: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情景?你觉得美吗?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做什么?

  教师小结:月亮一直是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它宁静、 温馨、美丽,寄托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播放曲子,幼儿欣赏。

  提问:你听完了曲子, 你感觉像看到了什么画面一样?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曲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彩云追月》。是我们中国的作曲家任光所创作的。听了曲子后,人们会想到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进忽退,好一幅彩云追月的美景啊!

  三、边看课件,边欣赏乐曲,引导幼儿从欣赏中感受曲子优美、饱含深情的基调。

  提问: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进忽退, 夜空中的一对好朋友,这么美的的景色让你想到了什么? 听了乐曲后,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你感觉乐曲的旋律怎样?可以在什么时间听这首乐曲?

  教师小结: 这么美的景色,感觉像皎洁的明月在缓慢移动,彩云随风紧紧相随像在画中游览一样。乐曲旋律舒缓优雅,可以在中秋节或很想念亲人的时候听这首乐曲, 听了以后感觉很思念亲人一样,盼望和亲人相见。

  四、边听乐曲边哼唱,感受乐曲的节奏。

  1、请幼儿跟着曲子哼唱一下,感觉一下这是几拍子的曲子也可以随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进一步感受这种柔美的意境。

  2、教师出示头饰和丝巾等,幼儿自主选择,边听音乐边表演优美的动作,进一步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

  乐曲解析:

  《彩云追月》是我国音乐家任光先生于 1935 年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因抒情优美的旋律、淡雅清幽的风格而深受人们喜爱。在创作后的几十年里,该曲曾被改编成歌曲、各种器乐独奏、合奏曲。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8、幼儿园音乐欣赏《快乐的面条》大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美的感受和 理解。音乐活动《快乐的面条》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内容,乐曲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库郎 进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乐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有 一定的联想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本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学习根据音乐内容表现面条 的变化。

  2.能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 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和成功感。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并品尝了面条。

  2.音乐(《库郎进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厨具(围兜和捞勺),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纹纸。

  3.在活动场地中用彩色胶布贴出一个大圆形代表大锅。

  4.白板和白板笔,数字 1、2、3,滑音符号,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分别是没煮前的面条,放进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活动过程

  一、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直接激趣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们会煮面条吗?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二、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库郎进行曲》,理 解音乐结构。

  1.倾听第一遍音乐,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

  教师用点头、晃动身体来变现节奏的快慢,提示引导幼儿乐曲中的快慢不同。

  问题:“这首曲子你觉得可以分成几段?哪几段”

  2.倾听第二遍音乐,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感受乐曲 三段体的不同变化。

  问题:“第一段听了有什么感觉呢?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第三段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第一段雄壮有力,第二段轻柔舒缓,第三段越来 越快。

  4.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欣赏感知音乐。

  问题:“音乐中有一个地方给人感觉就像从高处滑下来一样,这叫滑音。那,你觉得我们都可以加什么样的动作呢?”

  小结: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邦邦、直 愣愣等,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 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

  三、结合图片分段欣赏音乐,幼儿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 作创编动作。

  1.分别出示三幅图片,请幼儿根据音乐帖相应的图片, 并想象创编动作。

  问题:“你们觉得这三幅图分别可以代表哪一段的音 乐?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形象夸 张的体态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2.幼儿完整表现乐曲,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

  教师:刚才我们创编了那么多动作,我们一起跟着音乐 试试吧,希望每个面条的动作都不一样。

  四、游戏“煮面条”,进一步感受音乐, 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和成功感。

  教师(或一名幼儿)扮演厨师,其他幼儿扮演面条一起 玩“煮面条”的游戏。

  要求:当音乐变化时,面条们的动作也要随之变化,并 且每个面条动作不一样。

  活动反思

  本活动首先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了解到乐曲的三段 式结构,感受音乐第一段的雄壮有力、第二段的轻柔舒缓、第三段的越来越快。通过游戏“下面条”,引导幼儿结合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变化。

9、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金蛇狂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并尝试用舞龙和敲锣打鼓等动作表现。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和敲锣打鼓的录像,丰富有关经验。

  2.录音机、磁带;红绸道具。

  3.已学会儿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过新年情景。

  (1)师:小朋友,你们觉得新年里最热闹的是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

  (3)师:新年里人们还敲起了锣、打起了鼓、舞起了龙灯呢!你知道怎样敲锣打鼓吗?你见过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吗?

  2.完整欣赏乐曲,初步了解乐曲内容和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新年里的乐曲和你们一起分享。

  (2)讨论: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

  (3)再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曲子中好象在讲哪些事情?

  (4)师:这首欢快热闹的曲子,讲述了人们过年时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的欢乐情景。音乐的名称就叫《金蛇狂舞》。

  (5)第三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曲子,人们什么时候在舞龙灯?什么时候在敲锣打鼓?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你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出来。

  (6)交流:人们先是在干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曲子一共有几段?哪些是一样的?

  (7)第四次完整欣赏乐曲,师同时提示三段内容的变化。@_@我是分割线@_@

  3.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欣赏、表现第一段乐曲:

  ①欣赏第一段: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第一段音乐,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

  ②个别幼儿交流、演示舞龙灯动作和情景,重点学习用手臂表现舞龙灯的姿态。

  ③全体幼儿排成一列共同手举红绸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前行表演舞龙,提示幼儿不挤、不断、不随意碰撞。

  2.欣赏、表现第二段乐曲:

  (1)欣赏第二段:我们以前学过一首闹新春的儿歌,你能跟着第二段音乐把儿歌念出来吗?

  (2)将幼儿分成两组,将每一长句儿歌分成上下两句,随音乐一组念上句、一组对下句,最后的锣鼓节奏一起念。

  (3)在音乐中,幼儿一组做敲锣动作、一组做打鼓动作进行对答,注意体态、表情等的应答。

  3.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梳理乐曲表现内容:再来完整地听一听,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一下。

  (2)随音乐完整表演:第一段音乐时舞龙灯行进,第二段音乐时两组幼儿对念儿歌并表演敲锣打鼓,第三段音乐时继续舞龙灯,结束句时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所有幼儿一起站定说:“锵锵锵!”并将双手高举过头顶表示结束。

  (3)重点练习结束句动作,再次完整表演,突出乐曲的欢乐气氛

  活动延伸

  准备彩带、鞭炮、龙的等道具、民乐乐器,投入区域供孩子边听音乐边欣赏。

  附乐谱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10、幼儿园教案《狮王进行曲》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国的儿童并不习惯于听音乐,对于没有太多聆听经验的幼儿来说,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是非常枯燥的。但本次活动的主题来自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为大班幼儿提供了探索动物奥秘的机会。幼儿与动物之间似乎建立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他们喜爱看"人与自然",热衷于讨论"恐龙家族",忙碌着为饲养的小动物喂食,他们互相讲述着"大森林里的故事"……这些活动的主角总离不开老虎、狮子、狐狸、兔子……本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是《动物狂欢节》中的作品,乐曲生动形象,为了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活动设计时巧妙地运用故事贯穿全曲,并利用图谱、打击乐器、动作、游戏等让孩子们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现音乐。整个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培养孩子"听"的艺术,从而在以他们为主体的活动中获得愉快与满足。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简单符号、打击乐器、表演动作、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让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与他人共享活动空间的能力。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查找有关森林动物的资料,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声音及生活习性。

  2.多媒体课件。

  3.音乐图谱。

  4.两种打击乐器。

  5.狮王头饰一个和各类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拍手、碰碰脚》。

  二、播放幻灯片,教师讲故事,引出课题。

  在一个大森林里,大树小树长的很密很密,风吹树摇,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狮王在山洞里理理鬃毛准备出巡。忽然,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狮王驾到!"。乐队就吹起了喇叭打起了鼓,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走出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对小动物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吃你们。"小动物听了非常高兴,围着狮王跳起了舞,乐队为他们伴奏,他们跳的可开心了。

  三、播放动画片并提问:

  1.这个故事里有谁?

  2.故事里有哪些声音?(喇叭声、鼓声、狮吼声。)

  3.组织幼儿模仿吹号和狮子吼叫的声音。

  四、看图谱听音乐。

  1.狮王出来之前小动物为它做了什么?(吹喇叭、打鼓)

  2.小动物们"嗒嗒嗒嗒"有节奏地吹着喇叭打着鼓欢迎狮王的到来,谁来学一学?

  3.狮子大王出来后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狮王吼一吼。

  五、欣赏音乐。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引导幼儿讨论为乐曲编配打击乐器,并听音乐看图谱为乐曲伴奏。

  3.再次欣赏音乐,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六、自由动作表现。

  1.教师戴上狮王头饰,组织幼儿分配其它角色,跟随音乐完整表演。

  2.请一名幼儿担任狮王,其余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小动物,听音乐完整游戏。

  七、在音乐声中自由扮演小动物欢快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井井有条,紧扣主题,活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通过听赏、游戏,表现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模仿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形象进行艺术表现,促进幼儿的合作交流,使幼儿体验成功、合作的快乐。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

11、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优秀教案反思

  音乐欣赏 《水族馆》大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优美、神秘、轻快等情绪,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愉悦。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感知乐曲ABAB的曲式结构及各段的音乐特点。

  3、尝试用多种方式(语言描述、身体动作)表现乐曲,初步培养幼儿听辨、分析乐曲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二、活动准备:

  图谱课件,音乐,海底世界的影像资料,海底生物头饰若干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乐曲ABAB的曲式结构及各段音乐的性质。

  难点:尝试用多种方式(语言描述、身体动作)表现乐曲,初步培养幼儿听辨、分析乐曲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二、为视频配曲,初步感知音乐

  小朋友,老师这有三段音乐,不知道哪一段最适合这段视频,请你们来选一选,并说说为什么合适?

  三、幼儿欣赏第一遍音乐,了解音乐的名称、作者和风格。

  1、介绍音乐名称及作者。

  2、谈谈听完音乐的感受。

  四、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听辨AB段的曲式结构,感受两段音乐优美轻巧的特点。

  1、分析乐曲结构,了解ABAB的曲式。

  2、通过图谱感受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

  五、分段欣赏音乐《水族馆》,进一步感受音乐的两段体结构及优美、轻巧的特点,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的旋律是怎么样的?你会想到什么?

  2、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草在舞蹈,小鱼在游……

  3、欣赏第二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和前面一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可能有鲨鱼要来,小鱼很害怕,它们在玩捉迷藏,说悄悄话……

  5、以此类推分析反复的第三、第四段。

  六、引导幼儿结伴协商、自选角色,根据所编情节进行表演,进一步表现海底的情景,感受合作表演的愉快。

  七、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2、教案大班音乐欣赏《彩云追月》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初步感受、体验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所表达的内容。

  2.愿意用动作、绘画、泥工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享受并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 彩云追月乐曲和爱戴演唱的彩云追月歌曲

  2. 绘画工具

  3.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2.欣赏音乐

  (1)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

  (2)师:听完音乐请你选择与音乐有关的图画。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选择这幅图画。(图画有月亮、云、太阳、跑步、爵士舞 太极)

  (3)你听过这种风格的乐曲吗?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

  (4)有位姐姐把这首乐曲用歌来唱,我们一起听听(播放爱戴的《彩云追月》)

  (5)请说说这位姐姐在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的广东音乐。

  3.用动作表达感受。

  (1)幼儿自由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幼儿两两结对,合作表现彩云与月亮一起嬉戏的情景。

  (3)请个别幼儿表现自已创编的动作。

  4.听着音乐,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延伸

  进行打击乐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