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律动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

《幼儿园音乐律动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音乐律动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

1、幼儿园音乐律动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

  音乐律动: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

  2、通过口技律动模仿,培养幼儿的即兴创作。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二、活动重难点:通过情境游戏让幼儿感应音乐的曲式。

  三、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P3;

  2、布娃娃、纱巾人手一份。

  四、活动队形:围圈坐,游戏时围圈走。

  五、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

  师:小朋友早上好!我想请一位小朋友和我出来走走。

  1、老师示范如何和同伴相亲相爱一起走。

  师:他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和他手牵手的走,你还能想出和小朋友怎么相亲相爱的走吗?

  (给幼儿创作的时间)

  2、接触与分离

  依老师指示,用幼儿自己创作的肢体接触一起走。

  师:请小朋友一起走回到位置上。我们要来讲故事了。

  (二)故事延续:

  宝宝想给妈妈买礼物,可是他们没有钱。为了存够足够买礼物的钱,宝宝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当家里有客人时,宝宝就抱着小猪存钱罐到处向客人要钱。这一天,宝宝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是爸爸的朋友,宝宝看到客人来很有礼貌的和客人打招呼。小朋友,家里来客人你是怎样和客人打招呼的呀?恩,我们中国人打招呼一般会说:“你好。”可是呀,今天的这位客人是意大利的人,要怎样和他打打招呼呢?(幼儿不懂)跟我学学吧!(教师先慢速的念出富尼古利富尼古拉,接着速度慢慢接快,接着可以用唱的唱出来)。今天呀,爸爸的朋友是来带宝宝一家去爬山,宝宝可喜欢爬山了。他们爬山的时候高兴的高声欢呼。我们一起来听听。

  (三)口技发音

  师:你听到他们的欢呼了吗?他们说的是什么?在山里对着对面的山喊是有回音的,你们玩过回音游戏吗?现在我们玩一个回音游戏。

  1、老师示范,幼儿模仿: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叽哩咕哩叽哩咕哩、姆哩嘛哩姆哩嘛哩。

  师:这样的欢呼有趣吗?你们也来想一个吧?

  2、模仿口技律动幼儿创造的口技。

  师:你们说的很好,如果能在加上动作就更有趣了。

  3、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和动作。

  (四)感应曲式

  律动和语词

  1、 肢体感应

  A段:围圈拍手,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拍奏肢体各部位,并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句,尾问:第几名?答:第一名!

  师:刚才小朋友爬山很棒。我这里有个娃娃,想请你们当爸爸妈妈,带着娃娃爬山好吗?

  师:娃娃还很小,不会爬山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背着娃娃)

  2、 道具感应

  A段:围圈背着娃娃往内走,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牵娃娃手跳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句,尾问:第几名?答:第一名!

  (五)结束活动

  师:终于爬到山顶,累吗?那我们赶紧下山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音乐律动: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创造出各种登山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2、学会听指音乐图谱,感应拍子与乐句。

  二、活动重点:鼓励幼儿创造各种登山动作。

  三、活动难点:听指音乐图谱,感应拍子与乐句。

  四、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P3—P4. 、大挂图。

  2、道具:塑料袋、软垫、纱巾、琴槌、大绿布等布置障碍的道具。

  3、乐器:木鱼、圆舞板、铃鼓、三角铁等。

  五、活动队形:围圈坐,游戏时围圈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一家和客人叔叔一起去爬山,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大伙都累了,于是他们坐下来喝喝水休息一下。这时宝宝想起了要给妈妈买礼物的,于是他就到抱着小猪存钱罐到客人叔叔面前要钱。妈妈看见了很生气,她严厉的批评了宝宝。问宝宝:“你为什么要向客人叔叔要钱?这样的行为很不好。”宝宝说:“我想给妈妈买礼物,可是宝宝没有钱。”当妈妈知道宝宝的一片心意后终于原谅了她,并告诉宝宝:“好孩子,有些礼物是用钱买不到的。你只要乖乖的做个好孩子,就是给妈妈最大的礼物了。”宝宝笑了,大家都笑了,他们又开开心心的继续爬山了。我们也一块来爬山吧?

  (二)空间、步伐与路线

  配合音乐走不同路线与步伐

  第一遍:配合音乐幼儿搭火车队形,老师带领幼儿走不同路线与步伐。

  步伐:踏并步、矮步、跨走、跳跃

  路线:直、弯延、锯齿、圆圈

  (1)师:山上的路可不好走,有的地方滑、有的地方高低不平。我这里有些道具,我们一块来设计山路好不好?

  (2)幼儿设计好后请他们来介绍自己设计的路。

  第二遍:配合音乐做步伐律动。

  步伐:踏并步、矮步、跨走、跳跃……

  路线:直、弯延、锯齿、圆圈……

  地质:滑的、不稳的、窄的、高低不平的、泥泞的……

  (三)登山旅程

  1、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登山装备

  师:我想问问你们,知道登山要准备一些什么吗?

  幼儿回答,教师一边拿乐器当幼儿所说的物品放到纱巾上。最后把纱巾包裹起来,用琴槌当扁担双手握着搭在肩上。

  师:你们也来准备一份吧。

  2、登山步伐

  运用五线谱大绿布练习并步、矮步、跨步、跳跃、脚尖、脚跟或侧走

  3、老师以道具设计各种登山路线。

  4、攻顶欢呼:发明各种欢呼声

  5、山顶野餐,以乐器当食物

  师:我们到山顶了,来休息一下,拿出我们准备的食物吧。

  教师和幼儿用乐器想象食物。

  A段:依节奏敲奏各式乐器

  B段:念语词:好吃!好吃!面包真好吃!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齐奏拍子,尾声高举乐器。

  6、垃圾分类:乐器以木质、铁质、皮质分类。

  师:哇,我们吃了好多好吃的呀。垃圾可不能乱丢哦。我们来给它们分分类。

  教师给幼儿准备筐让幼儿分类。

  (四)游戏书——配合音乐指画音乐图谱。

  师:我们现在要准备去爬另一座山啦!可是那一座更高,更难爬的,怎么办?别担心,为了让小朋友更清楚知道爬山的路,老师都把它画下来啦,你看!

  1、教师听音乐边依拍子指出音乐图谱。

  师:爬山的路怎么走呢,老师在图谱上先指出来给你们看!你们可要听清楚看清楚了,要不爬山会迷路的噢!

  2、幼儿听音乐边依拍子指出音乐图谱。

  师: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指一指!

  3、幼儿听画图谱。

  (五)幼儿听音乐脚踩步伐出教室。

2、中班音乐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含反思

  歌曲《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用肢体律动和道具感应拍子与乐句。

  2、练习和模仿各种口技,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CD、挂图P3、铃鼓、布娃娃

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

  游戏:连体人

  二、故事引导及模仿口技练习

  1、讲述故事

  2、“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发音练习

  (1)“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意思

  (2)口技发音练习

  (3)跟朋友打招呼、问好

  三、感应曲式(通过创设“登山”情境引导)

  1、初步感应全曲的拍子

  (1)听音乐,做登山前的热身运动,如耸一耸肩、扭一扭腰等。

  (2)听音乐,跟着音乐行进,并念读语词。

  2、听音乐,创编“加油”动作

  3、听全曲做律动感应全曲式

  四、道具感应曲式(布娃娃)

  背娃娃全曲感应。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3、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含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表现及道具游戏,感应音乐曲式。

  2、模仿、体验并创造各种欢呼的口技发音及欢呼的动作。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相亲相爱的情感。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音乐、小鼓一个

  2、纱巾及娃娃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用肢体表现相亲相爱的一对好伙伴。

  1、围圈站立,音乐起,自由找朋友,音乐停,俩俩牵手站好。

  2、老师示范如何和配班教师做相亲相爱一起走。

  (如:俩教师手牵手,面对面走,背对背走,语言引导:好朋友,手牵手,相亲相爱一起走/好朋友,背靠背,相亲相爱横着走)

  3、游戏:碰一碰

  幼儿依教师指示,听鼓声指令,两人肢体接触一起走(语言指令:走——走——走,好——朋——友,小手碰小手/走——走——走,好——朋——友,膝盖碰膝盖等等)

  (二)故事情感体验,爱的表现。

  1、故事延续,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上回说到:当宝宝看到好朋友们都为自己的妈妈准备了一份爱的礼物,宝宝也想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向自己的妈妈献上一份爱心,可是宝宝没有钱,为了存够买礼物的钱,宝宝想到一个好办法,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宝宝就抱着他的小猪存钱罐向客人要钱,妈妈看到了非常生气,但当知道宝宝的一片心意后,终于原谅了他,并告诉他,爱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最后,妈妈决定在妇女节这天,全家去进行登山运动,以此庆祝。小朋友,你们参加过登山运动吗?

  2、交流登山体验,口技律动与即兴创作

  模仿老师,发出各种欢呼的声音,如:叽哩咕哩叽哩咕哩……,姆哩嘛哩姆哩嘛哩……

  师:(引导)当你开心的时候,你会发出欢乐的叫声,同时,你还想做出什么样快乐的动作,比如,有些人会用手比划出V的手势,想想看,你会做什么动作?

  3、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同时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示)

  (三)肢体游戏、道具律动,感应曲序

  1、登山律动和语词感应

  A段:老师带领幼儿围圈,听音乐拍手往内或外走,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拍奏肢体各部位,并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

  最后拍四拍,句尾:师问/第几名?生答:第一名!

  2、道具游戏

  师:小娃娃们也想参加登山游戏,请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娃娃,一起带它来参加登山游戏吧!山上的风很大,请你想想方法如何用纱巾包好娃娃,不要让它着凉!

  A段:幼儿围圈背着娃娃往内走,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牵着娃娃手跳并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娃娃!

  句尾:师问/第几名?生答:第一名!

  (四)在舒缓的音乐中,引导幼儿轻轻地送娃娃回家。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4、幼儿园小班律动教案及教学实录:小蜜蜂反思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如何把这种天性发挥到一个受益的层面上,使幼儿在动的过程中得到各种有利身心健康的体会。而舞蹈正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让幼儿在身体动起来的同时,又培养其对音乐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得到一种欣赏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体会。而我们学校欠缺的,正是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能力培养。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对于舞蹈的体会也许是空白的,正是打基础最好的时机,对舞蹈这种艺术能力培养是十分急需的。

  针对小班幼儿肢体动作发展的程度,以及小班幼儿从未接触舞蹈的这一现况,设计了小班舞蹈《小蜜蜂》。以学习舞蹈动作中基本动作小碎步为课题设计的中心,让幼儿在体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勤劳采蜜的快乐情景中,学习舞步小碎步,当一只快乐采蜜的小蜜蜂。能感受音乐节拍做动作,并获得一种对小蜜蜂勤劳不懒惰表示认同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知道小碎步用脚步则么表现。

  2、用小碎步表现蜜蜂飞的情景。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学习并认识基本舞步小碎步。

  2、感受小蜜蜂勤劳不懒惰的精神。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蜜蜂》mp3音乐,小蜜蜂手偶一个,小蜜蜂胸饰若干,红黄蓝大小花朵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小蜜蜂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一起来和客人老师问个好!(客人老师好!)老师还带了一个特别的朋友来和大家认识呢!

  2、出示手偶小蜜蜂,念出儿歌《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

  飞到西,飞到动。

  不怕雨,不怕风。

  采花蜜,勤劳动。

  (评析:手偶蜜蜂的出示十分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而儿歌《小蜜蜂》则让幼儿在舞蹈活动中不是只学舞蹈,穿插了语言学习的部分。儿歌也让幼儿对小蜜蜂的勤劳有了初步的情感体会。)二、学习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师:小蜜蜂可爱不可爱呀?你们喜不喜欢小蜜蜂呀?(可爱,喜欢)那有没有能干的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领?(会飞,会采蜜等等)2、师:小蜜蜂是则么飞的呢?

  幼儿自由想像各种小蜜蜂飞的样子,教师总结:

  ①飞的时候高高的,小脚尖点地,后跟离地,形成飞的最高的样子。飞起来的时候轻轻的,小脚轻轻点地踏步。

  ②我们把这种脚的动作叫做“小碎步”。

  ③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表演,全班小朋友配上音乐跟随教师一起来表演一遍小碎步。

  3、师:小蜜蜂是则么采蜜的呢?

  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蜜蜂采蜜的动作,教师总结:

  ① 做蜜动作,屈膝微蹲,弯腰,头向下低,手臂向后伸直,轻轻摇晃小脑袋。

  ② 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采蜜动作,全班幼儿跟随音乐来完整做一边蜜蜂采蜜动作。

  4、学习完整舞蹈动作。

  ①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师来当蜜蜂妈妈,你们来当小蜜蜂,小蜜蜂们!(小朋友回答:唉!)妈妈会跳一支蜜蜂舞,学好这个舞以后你们就可以跟妈妈去花园采蜜啦,先来看妈妈跳蜜蜂舞!(教师出示绑着红黄蓝三种颜色花的凳子,围着花朵跟随音乐完整演示)② 师:妈妈这支蜜蜂舞好不好看,请两个能干的小蜜蜂上来和妈妈一起来表演蜜蜂舞吧!(两个小朋友上来跟随音乐一起表演舞蹈)师:这只小蜜蜂表现的真棒,妈妈要奖励给他们蜜蜂王国光荣的蜜蜂勋章!(奖励蜜蜂胸章)③ 师:还有哪些小蜜蜂想要上来表演?(邀请一组小朋友上来表演,并奖励蜜蜂胸章)④ 师:小蜜蜂们,我们以凳子为花朵一起来为去花园采蜜跟音乐演练一下蜜蜂舞吧!(集体跟音乐跳一遍蜜蜂舞)(评析:以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及学习蜜蜂飞、采蜜等的兴趣,在幼儿自己想像飞、采蜜的动作后,教师总结动作,并以小蜜蜂跟蜜蜂妈妈学本领这一情节,来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相应完整的舞蹈动作。以蜜蜂胸章作为奖励,很大程度的吸引幼儿注意,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幼儿对小蜜蜂学本领这一情节也很感兴趣,以小蜜蜂的立场来做小碎步。)三、游戏—集体舞小蜜蜂采蜜。

  小花以大花为中心撒在空地上装扮成花园,教师带领小朋友围圆圈绕花朵跳蜜蜂舞。

  师:小蜜蜂是最勤劳的昆虫,每天辛勤采蜜从不偷懒,我们这群小蜜蜂现在也跟妈妈学好本领了,妈妈带你们去花园采蜜吧!我们出发咯!(播放音乐两遍)(评析:以红黄蓝三基色花朵布置一个花园的情景,带领幼儿跳集体舞,体验大家一起跳舞一起游戏的快乐。体验小蜜蜂勤劳采蜜的情感,激发幼儿学习蜜蜂的欲望。)四、结束。

  师:小蜜蜂们!我们采了那么长时间的蜜,都累了吧,让我们停在花朵上休息一下吧!

  (播放摇篮曲,蹲下来作休息状结束)(评析:动静结合,在动态舞蹈活动后,在安静温馨的摇篮曲氛围中结束课程)

  活动反思:

  首先在课的内容上我并没有实行“拿来”主义,而是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提炼。音乐方面的取舍。我舍弃了原来的音乐,重新剪辑了一首新的节奏显明的音乐,更有利于孩子掌握小碎步的练习。

  课的具体环节是:图片小蜜蜂的导入——知道小蜜蜂长什么样,初步体会小蜜蜂的勤劳精神——学习蜜蜂采蜜的动作——创编采蜜动作——花园采蜜——品尝蜂蜜。

  在课的导入时由于我的问题问的不是很规范,导致幼儿一直重复回答一个问题,是语言的引导不到位而引起的混乱。我没有明确提出小蜜蜂长什么样子?而是他们来看。而只是说了你在图片上看见了什么。所以我觉得在调整后的教案里我应该在图片出示时,直接提出:“小蜜蜂长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能通过幼儿看到图片表达出蜜蜂的形态及主要特点。

  在模仿蜜蜂采蜜环节时,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结合着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蜜蜂的基本形态和活动规律,引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的同时,幼儿通过演一演,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并且在最后一个环节品尝蜂蜜时,老师指导语是“请你们常常你们自己采的蜂蜜”,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幼儿的情绪更加高涨。

5、幼儿园音乐律动优秀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

  音乐律动: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

  2、通过口技律动模仿,培养幼儿的即兴创作。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二、活动重难点:通过情境游戏让幼儿感应音乐的曲式。

  三、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P3;

  2、布娃娃、纱巾人手一份。

  四、活动队形:围圈坐,游戏时围圈走。

  五、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

  师:小朋友早上好!我想请一位小朋友和我出来走走。

  1、老师示范如何和同伴相亲相爱一起走。

  师:他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和他手牵手的走,你还能想出和小朋友怎么相亲相爱的走吗?

  (给幼儿创作的时间)

  2、接触与分离

  依老师指示,用幼儿自己创作的肢体接触一起走。

  师:请小朋友一起走回到位置上。我们要来讲故事了。

  (二)故事延续:

  宝宝想给妈妈买礼物,可是他们没有钱。为了存够足够买礼物的钱,宝宝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当家里有客人时,宝宝就抱着小猪存钱罐到处向客人要钱。这一天,宝宝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是爸爸的朋友,宝宝看到客人来很有礼貌的和客人打招呼。小朋友,家里来客人你是怎样和客人打招呼的呀?恩,我们中国人打招呼一般会说:“你好。”可是呀,今天的这位客人是意大利的人,要怎样和他打打招呼呢?(幼儿不懂)跟我学学吧!(教师先慢速的念出富尼古利富尼古拉,接着速度慢慢接快,接着可以用唱的唱出来)。今天呀,爸爸的朋友是来带宝宝一家去爬山,宝宝可喜欢爬山了。他们爬山的时候高兴的高声欢呼。我们一起来听听。

  (三)口技发音

  师:你听到他们的欢呼了吗?他们说的是什么?在山里对着对面的山喊是有回音的,你们玩过回音游戏吗?现在我们玩一个回音游戏。

  1、老师示范,幼儿模仿: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叽哩咕哩叽哩咕哩、姆哩嘛哩姆哩嘛哩。

  师:这样的欢呼有趣吗?你们也来想一个吧?

  2、模仿口技律动幼儿创造的口技。

  师:你们说的很好,如果能在加上动作就更有趣了。

  3、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和动作。

  (四)感应曲式

  律动和语词

  1、 肢体感应

  A段:围圈拍手,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拍奏肢体各部位,并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句,尾问:第几名?答:第一名!

  师:刚才小朋友爬山很棒。我这里有个娃娃,想请你们当爸爸妈妈,带着娃娃爬山好吗?

  师:娃娃还很小,不会爬山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背着娃娃)

  2、 道具感应

  A段:围圈背着娃娃往内走,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牵娃娃手跳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句,尾问:第几名?答:第一名!

  (五)结束活动

  师:终于爬到山顶,累吗?那我们赶紧下山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音乐律动: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创造出各种登山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2、学会听指音乐图谱,感应拍子与乐句。

  二、活动重点:鼓励幼儿创造各种登山动作。

  三、活动难点:听指音乐图谱,感应拍子与乐句。

  四、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P3—P4. 、大挂图。

  2、道具:塑料袋、软垫、纱巾、琴槌、大绿布等布置障碍的道具。

  3、乐器:木鱼、圆舞板、铃鼓、三角铁等。

  五、活动队形:围圈坐,游戏时围圈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一家和客人叔叔一起去爬山,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大伙都累了,于是他们坐下来喝喝水休息一下。这时宝宝想起了要给妈妈买礼物的,于是他就到抱着小猪存钱罐到客人叔叔面前要钱。妈妈看见了很生气,她严厉的批评了宝宝。问宝宝:“你为什么要向客人叔叔要钱?这样的行为很不好。”宝宝说:“我想给妈妈买礼物,可是宝宝没有钱。”当妈妈知道宝宝的一片心意后终于原谅了她,并告诉宝宝:“好孩子,有些礼物是用钱买不到的。你只要乖乖的做个好孩子,就是给妈妈最大的礼物了。”宝宝笑了,大家都笑了,他们又开开心心的继续爬山了。我们也一块来爬山吧?

  (二)空间、步伐与路线

  配合音乐走不同路线与步伐

  第一遍:配合音乐幼儿搭火车队形,老师带领幼儿走不同路线与步伐。

  步伐:踏并步、矮步、跨走、跳跃

  路线:直、弯延、锯齿、圆圈

  (1)师:山上的路可不好走,有的地方滑、有的地方高低不平。我这里有些道具,我们一块来设计山路好不好?

  (2)幼儿设计好后请他们来介绍自己设计的路。

  第二遍:配合音乐做步伐律动。

  步伐:踏并步、矮步、跨走、跳跃……

  路线:直、弯延、锯齿、圆圈……

  地质:滑的、不稳的、窄的、高低不平的、泥泞的……

  (三)登山旅程

  1、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登山装备

  师:我想问问你们,知道登山要准备一些什么吗?

  幼儿回答,教师一边拿乐器当幼儿所说的物品放到纱巾上。最后把纱巾包裹起来,用琴槌当扁担双手握着搭在肩上。

  师:你们也来准备一份吧。

  2、登山步伐

  运用五线谱大绿布练习并步、矮步、跨步、跳跃、脚尖、脚跟或侧走

  3、老师以道具设计各种登山路线。

  4、攻顶欢呼:发明各种欢呼声

  5、山顶野餐,以乐器当食物

  师:我们到山顶了,来休息一下,拿出我们准备的食物吧。

  教师和幼儿用乐器想象食物。

  A段:依节奏敲奏各式乐器

  B段:念语词:好吃!好吃!面包真好吃!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齐奏拍子,尾声高举乐器。

  6、垃圾分类:乐器以木质、铁质、皮质分类。

  师:哇,我们吃了好多好吃的呀。垃圾可不能乱丢哦。我们来给它们分分类。

  教师给幼儿准备筐让幼儿分类。

  (四)游戏书——配合音乐指画音乐图谱。

  师:我们现在要准备去爬另一座山啦!可是那一座更高,更难爬的,怎么办?别担心,为了让小朋友更清楚知道爬山的路,老师都把它画下来啦,你看!

  1、教师听音乐边依拍子指出音乐图谱。

  师:爬山的路怎么走呢,老师在图谱上先指出来给你们看!你们可要听清楚看清楚了,要不爬山会迷路的噢!

  2、幼儿听音乐边依拍子指出音乐图谱。

  师: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指一指!

  3、幼儿听画图谱。

  (五)幼儿听音乐脚踩步伐出教室。

6、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优秀教案设计:美丽的小船

  教学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互相合作表演,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好品质。

  2、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朝鲜族的童谣,感知3/4拍子的起伏荡漾的节奏特点。

  3、要求幼儿在做动作时要和音乐协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会唱《小白船》歌曲。

  2、flash《小白船》、钢琴、 教具:一弯月亮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具

  1、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拿的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月亮上干什么吗?(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引出他们在高兴地玩耍。你们想想月亮什么时候出来?晚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美吗?让幼儿简单说说。老师还有一首更美的音乐,你们听:

  2、教师播放flash幼儿欣赏。

  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听到了什么?

  (2)音乐的节奏是快的还是慢的?

  (3)你们知道这首音乐是什么族的?它是几拍的?节奏的特点就是强——弱——弱。教师带幼儿说两遍强——弱——弱。让幼儿感知3/4拍子的起伏的特点。

  (4)你们想想小男孩和小女孩听着这么优美的音乐做什么呢?教师引出拍手游戏。

  二、老师示范动作,幼儿欣赏。

  1、教师和配班老师示范动作一遍后,第二遍幼儿模仿动作.

  2、教师把动作分解开,分小节给幼儿讲解幼儿学习,幼儿练习,教师指导动作。

  3、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动作,配班教师弹琴,连贯地把动作做一遍。

  4、幼儿动作熟练后,跟音乐做动作。

  三、教师把幼儿分组进行拍手游戏。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一遍之后,教师指导,请几组幼儿跟音乐表演,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结束:

  教师:“孩子们,我们把刚刚学习的律动去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去表演一下,让我们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合作来表演律动吧!

7、幼儿园中班奥尔夫活动:富尼古利富尼古拉教案及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应音乐,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

  2、体验音乐律动和语词,能跟老师喊出各种口号。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光碟、挂图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宝宝没有钱买礼物给妈妈,为了存够买礼物的钱,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宝宝就抱着小猪存钱罐到处向客人要钱,妈妈看到了很生气,但知道宝宝的一片心意后还是原谅了宝宝,并告诉宝宝:有些礼物是用钱买不到的。小朋友们觉得是什么呢?

  二、感应曲式

  1、第一遍音乐(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 师:在音乐里尼听到了什么呢?

  (1) 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幼儿先跟老师念词,幼儿会念了之后加快速度。再练习唱。)

  2第二遍音乐:肢体感应律动和语词

  第一段:拍手打节奏,句尾唱:“摘一朵花,摘一朵花”、|喝一口水,喝一口水、休息一下,休息一下,擦一擦汗,擦一擦汗。”并做出相应动作。

  第二段:双手握拳做加油状,并念:“加油加油,努力往上爬。”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

  句尾:师问:第几名?生答:第一名。

  3、第三遍音乐:步伐,体会不同的路程

  师:宝宝玩得真开心,他邀请我们一起去爬山,小朋友要不要去?爬山的路会很崎岖,要过山洞,还要跨过很高的石头,小朋友会累吗?

  (1) 教师先请六个小朋友一起体验爬山的乐趣。

  (2) 请全班幼儿站队体验。配合音乐,幼儿排火车队形,老师带领走不同的路线及步伐。

  步伐:踏步、矮步、跨走、跳跃。

  路线:直、横、弯

  地质:滑的,不稳的、窄的、高低不平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 体验不同的空间、步伐与路线带来的乐趣.

  2、 用乐器打出音乐节奏并喊出欢呼声。

  活动准备:

  音乐光碟、圆舞板、打棒。

  活动过程: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一、登山旅程:空间、步伐与路线,体会不同的路途。

  1、幼儿听音乐在原地做动作,喊出口号声,做出相应的动作。

  2、幼儿排火车队形,老师带领走不同步伐,句尾做出“摘一朵花、|喝一口水、休息一下、擦一擦汗”的动作。并一起喊出欢呼声

  。二、乐器演奏(圆舞板、大棒)

  1、常规培养:排队取乐器,拿到乐器的小朋友将乐器放在腿上坐好。

  2、分组练习打节奏

  3、合奏第一段:以二分音符奏乐,每一句句尾停。

  第二段:奏乐并念出: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停)唱词。

  活动反思: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这首音乐轻快有趣,音乐节奏感很强,小朋友很喜欢。刚开始幼儿对”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几个字的发音唱的不好,后来让幼儿一句一句慢慢读,速度慢慢加快,能读得快了再学着唱。通过肢体动作及各种语词让幼儿感应曲式,句尾念出语词,小朋友学得很快,语词掌握的比较好,但在最后的“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唱得还不好,还需要练习。小朋友很喜欢登山的游戏,教师设计情境,配合着音乐,带领幼儿进行练习各种不同的步伐,体验不同的步伐和路途,做出:踏步、跨走、跳跃等步伐,句尾做出语词动作,这块幼儿掌握得比较好。最后的乐器打奏中,我选择了圆舞板和打棒两种乐器,先让幼儿看老师示范一次,乐器是在什么时候发出声音的。徒手练习一遍,大多数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节奏,在第一遍乐器演奏中,幼儿还是没能准确的拍对音乐节奏。第二遍演奏好一些。

8、幼儿园律动游戏:游乐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游戏,体验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

  2、尝试用肢体动作感应曲式AB。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准备:

  1、故事挂图:主题4;关于游乐园的设施图卡。

  2、道具:呼啦圈、飘带若干。

  三、教学队形:

  1、听故事时围坐在教师身边,欣赏音乐时围半圆坐在地板上。

  2、游戏时有围圈、散型、两人一组等。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在游乐场玩耍的快乐。

  难点:用肢体动作感应曲式AB。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宝宝被逗得哈哈笑,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孤单,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块玩。现在宝宝要带大家去游乐园了……

  (二)感应曲式

  1、开小车

  幼儿开车随老师去游乐园,A段开车,B段提醒幼儿“前面有车开来了,快按喇叭,” A段继续开车,B段提醒幼儿“要到游乐园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2、幼儿学习动作:前后摇摆、左边拍手三下、右边拍手三下。

  3、听音乐玩游戏:

  全体围圈手拉手

  A段:两大拍/前后摇摆。

  B段:六拍/左边拍手三下、右边拍手三下。

  (三)道具

  1、谈话:你们在游乐场玩过吗?游乐场里有些什么玩具?

  2、出示游乐园设施图卡,幼儿看看、说说。

  3、游戏:呼啦圈咖啡杯

  (1)幼儿幼儿每人一个呼啦圈咖啡杯,尝试创编玩法。

  (2)教师小结并选出代表性的动作示范,幼儿跟学。

  (3)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A段:两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立持呼啦圈,于地面弹跳。

  4、呼啦圈旋转木马

  (1)幼儿尝试创编呼啦圈当马骑的玩法。

  (2)教师小结并选出代表性的动作示范,幼儿跟学。

  (3)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两人面对面共持一个呼啦圈

  A段:两大拍/两人持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手持呼啦圈前进跳。

  5、飘带火车

  (1)出示飘带,教师示范玩法。

  (2)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一遍。

  两人面对面手持两条飘带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火车行进。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开火车回家吧!

  幼儿排成一行队,双手搭前者的肩。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小跑步前进。

  游乐园(律动游戏1)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的感应方式感应乐曲的AB曲式。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呼啦圈、飘带若干,关于游乐园的设施图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宝宝被逗得哈哈笑,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孤单,

  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块玩。现在宝宝要带大家去游乐园了,我们

  一起开车去吧。

  反思:因为这是一整个主题的最后一个故事,所以我把挂图P1、P2、P3,都一 一按顺序出示,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进行复述。在幼儿进行简单的复述的基础上,我再对故事挂图P4进行讲述。让幼儿通过精心设计的结合了文字与音乐的故事主题,感受文学的魅力以及音乐的快乐。

  二、暖身。A段开车,B段边开车边拍手做按喇叭状。

  幼儿开车随老师去游乐园,A段开车,B段提醒幼儿“前面有车开来了,快按喇叭,” A段继续开车,B段提醒幼儿“要到游乐园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反思:音乐开始之前我忘了提醒新来的插班生,要求他们一定要沿线“开车”,(本班幼儿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游戏常规,只要教师的一个手势或者眼神就能按规则游戏。)所以,有几个新生开着“车”在教室里四处乱窜,虽然我及时走到这些孩子身边,提醒他们要沿线开车,但是这么一折腾,音乐已经结束了,我在这一环节中所设立的一个小目标——初步感应A、B乐段的不同,没有预期完成。

  在幼儿没有养成一定的游戏常规之前,我们有必要在每一个游戏的开始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会幼儿游戏规则。

  三、舞步

  第一遍音乐:听音乐全体围圆圈手牵手,跟着老师做:A段前后摇摆,感应两大拍;B段拍手原地跳并拍手,感应六拍。

  反思:教师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带动幼儿,让幼儿以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应A、B乐段的不同,使幼儿将音乐与肢体结合,更好的区分A段与B段。

  第二遍音乐,请个别幼儿听音乐创作动作,表现A段音乐与B段音乐的不同。

  反思:幼儿已能准确的分清A段与B段音乐的不同,在设计A段的动作时,他们都用荡秋千的动作完成(左右/前后/上下荡秋千),B段音乐的动作用游乐园里的常见游戏,如:打气枪、骑转马、骑咖啡杯、玩蹦蹦床……等动作完成,虽然他们的B段音乐设计的动作并不是非常正确的6小拍,但是音乐的A段做什么动作,音乐的B段做什么动作,他们都能听音乐正确的做出来,不需要老师的特别提示。

  四、呼啦圈咖啡杯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有很多的咖啡杯,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A段拿呼啦圈左右摇摆,B段拿呼啦圈套在身上原地跳转圈(提示幼儿咖啡杯会越转越快的)。

  幼儿听音乐表演一遍。

  A段:两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拿呼啦圈原地跳转圈

  反思:在活动开始前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语都很清晰,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区分A段与B段的不同但在B段部分,有部分幼儿会转晕,因此我在玩第二遍音乐的时候,将原地转圈改为绕大圈跳。

  四、呼啦圈旋转木马

  师:宝宝还要邀请小朋友们一起玩旋转木马呢,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老师示范一遍,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吧。

  A段:两大拍/双手持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骑持呼啦圈原地跳,做骑马状。

  反思:有了之前的一系列铺垫,幼儿已经能非常好的表现AB乐段的不同,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很好的用律动来表现两大拍和六小拍。

  五、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宝宝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看,(出示飘带)让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出示飘带)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用瓢带怎样玩游戏呢?

  幼儿想出各种表示AB两种不同乐段的方法。如: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双手持飘带跳绳。

  活动反思:

  在前面的“舞步”部分我已经尝试的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但是在“舞步”之前没有做好铺垫,幼儿不可能一下子就创造出表现AB乐段的动作,而且同时又兼顾表现出A段的两大拍和B段部分的六小拍。在活动的最后,用瓢带来让幼儿创造表现A、B两种不同的乐段的动作,是可行的,是循序渐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