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活动《图书笑了》中班教案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社会活动《图书笑了》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喜欢看书,在了解了纸的特性的基础上,孩子们懂得节约用纸,初步有了爱护图书的意识,所以在生活中如何正确看书来保护图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入手,以情感渗透为主要策略,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鼓励幼儿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直接参与活动中,懂得图书为什么会坏和应怎样爱护图书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知道正确的看书方法,学习用简单的修补破损的图书的方法,提高剪、贴、画的技能。
2.能与同伴一起大胆交流爱护图书的方法,并运用各种符号进行记录。
3.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修补图书的材料:胶水、双面胶、剪刀、透明胶、订书机、彩笔、白纸等
2.“图书哭声”“图书笑声”录音。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破损图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书宝宝”为什么会哭?
二、分组讨论,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大胆交流爱护图书的方法,并运用各种符号进行记录。
1.提问:有哪些爱护图书的好办法,可以让书宝宝开心?
2.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爱护图书的方法,并运用符号进行表示。
3.每组幼儿派代表交流自己组爱护图书的方法。
小结:爱护图书要从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做起,看图书时要轻拿轻放、不争抢图书, 看完图书还要把图书送到家,这些都是爱护图书的方法。
三、出示破损的图书,了解修补图书的方法,能用简单的修补破损的图书的方法, 提高剪、贴、画的技能。
1.出示几本破旧的图书,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些书怎么了?
如果不小心把图书撕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几种修补图书的方法)
2.出示几种不同的撕坏的图书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修补图书的方法。提问:没有封面的图书、破角的图书要怎么修补?
小结:在修补图书的时候要根据图书撕坏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修补,如果没有封面的图书,我们要帮助画一个封面,撕破的图书要帮助用透明胶粘好。
3.教师提供修补图书的工具和材料,师幼共同修补图书。
四、展示修补好的图书,幼儿互相交流修补图书的方法,共同体验修补图书的快乐。提问;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修补的图书?
图书修补好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进一步体验修补图书的快乐)
五、播放“图书”的“笑声”,请幼儿把“书宝宝”送回家。
教学反思:
通过进行这一节教育活动,孩子们都知道图书是用纸做的,易皱、易湿、易坏,所以他们更加的知道爱惜自己的书和幼儿园的书,并产生了爱惜图书情感 ,在我们的区角中也都投放了各种修补图书的材料,孩子们也都知道书破了自己进行修补。
2、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谢谢老师》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知道每年9月10日是教师节并了解教师节的由来。
2. 知道教师的本领大,教给学生许多本领,为祖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
3. 萌发热爱、尊敬教师的情感。
4.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一) 我的老师本领大。
1.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荣誉室,特别邀请园长作展览讲解员,向幼儿介绍幼儿园里的教师们所获得的荣誉。
2. 观看录像《幼儿园里的老师们》,引导幼儿思考。
① 在电视里你看到了谁,老师教会小朋友一些什么本领?
② 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些什么?什么事情使老师感到快乐?
③ 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才让老师们快乐?
3. 表演唱《老师本领大》。
引导幼儿在演唱时抒发自己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二) 老师,请您告诉我。
组织幼儿采访园长及退休老教师。
1. 鼓励幼儿讨论,定出采访时要提的问题。
① 您为什么要当老师?
② 您当老师多久了,辛苦吗?
③ 您当老师最高兴的是什么事情?
④ 您教的小朋友毕业后去哪里了,他们在哪些学校读书?在哪里工作?
2. 鼓励幼儿大胆向园长、教师提问。
3. 提示幼儿认真倾听,为自己的问题寻找答案。
(三) 老师,谢谢您。
环境与材料:
卡纸、油画棒、蜡光小方纸、剪刀、浆糊、手工布等。
指导重点:
1. 预先准备了贺卡的幼儿把贺卡送给教师。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把贺卡送给老师?”“教师节里,我们要对老师说些什么?”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谢意呢?”
2. 让幼儿三两结伴商议制作什么送给教师。
① 制作贺卡时提示幼儿运用对称的装饰卡片。
② 提示正确使用剪刀。
3. 让幼儿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送给园长、教师。
① 你把贺卡送给谁?你准备向老师说些什么?
② 你把礼物送给老师后,老师是怎样说的,她为什么会感到开心?
教学反思:
转眼,我们大班的幼儿马上就要毕业了。有可能是这周都处于离别的状态之中,发现有些伤感的女孩子有时候会默默地流眼泪,询问之下,有的说“舍不得离开幼儿园,,舍不得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是的,虽然他们的年纪是比较小,但是情感依然高大,她们也明白毕业了,有些朋友、老师都会再也见不到了。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笑着让大家去回忆我们在园的美好事情,让他们都保存起来,一个个的拥抱,一声声的祝福,都让我们大班的孩子变的感性起来。
在幼儿的回忆中,发现有的幼儿真是调皮捣蛋,但又是那么的好笑;有的幼儿是那样的聪明可爱,总是将美好带给大家;有的幼儿是那样的能干,帮助同伴和老师。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在同伴的心声中,度过了美好的一天,我相信今天会让我们班的孩子永远记住。
3、中班社会活动《图书笑了》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中班社会活动《图书笑了》
活动对象:中班幼儿
活动时长:25分钟
活动目标:
1.知道正确看书的方法:轻拿轻放、轻轻的翻等。
2.尝试用简单的方法修补破损的图书。
3.喜欢看书,产生爱护图书的意识。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知道正确看书的方法:轻拿轻放、轻轻的翻等。
活动难点:尝试用简单的方法修补破损的图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已会唱歌曲《小人书不要哭》
物质准备:课件、正确与不正确看书的图片和四个笑脸图片、破损的图书数本、音乐《小人书不要哭》、书架、双面胶、透明胶带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提问:这些图书怎么了?为什么哭了?
二、交流讨论,引导幼儿知道正确的看书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正确的看书方法。
(1)提问:怎样才能让书宝宝笑呢?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正确看书的好方法。
(2)请个别幼儿分享正确看书的方法。
(3)儿歌小结:小手洗干净,轻拿又轻放,一页一页翻,不争也不抢,看完送回家,好好爱护它。
2.游戏“送笑脸”,进一步掌握正确看书的方法。
出示不同看书方法的图片,让幼儿为正确的看书方法贴上笑脸,并说明原因。
三、动手尝试,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方法修补图书1.播放书宝宝的哭声,引导幼儿说出修补图书的方法。
(1)提问:“这是谁哭了?应该怎样让书宝宝笑呢?引导幼儿讨论:我们怎样来帮助这些受伤的图书朋友?
(2)请个别幼儿分享修补图书的方法,并进行演示。
小结:针对这三种不同破损形式的图书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补,如有撕口的用透明胶粘好;撕破一角的可以两人合作先对齐、再用透明胶粘好:掉页的要先对齐、再用双面胶粘好。
2.修补工具,鼓励幼儿用简单的方法修补图书。
(1)出示修补图书的工具,说说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使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幼儿尝试修补图书,教师鼓励互相合作共同完成。
四、情感迁移,激发幼儿看书、爱护图书的情感1.幼儿展示修补成果,并说说自己是如何修补的,说完后将书宝宝送回家。
2.播放歌曲《小人书不要哭》,请幼儿把“书宝宝笑了”的小秘密分享给其他好朋友,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图书,喜欢看书的情感。
五、活动延伸
幼儿平时能用正确的方法看书,如果在幼儿园或家里发现有受伤的书宝宝能及时给它们“治病”,让书宝宝笑了。
课后反思:
根据《指南》和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在设计社会活动《图书笑了》
活动方案时以“书宝宝从哭到笑”为主线,通过各种游戏形式及多领域整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看书方法,能进行简单的修补图书,从而激发幼儿喜欢看书、爱护图书的情感,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在学中乐。
活动前幼儿已有会唱歌曲《小人书不要哭》的经验,在活动开始环节出示了受伤的书宝宝在哭泣的情景,很容易激发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接着启发幼儿互相交流已有经验——正确的看书方法,然后互相分享,这时教师以儿歌结合课件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方法便与幼儿记忆与理解,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了语言表达的美。为了巩固幼儿对正确看书方法的掌握,通过送笑脸的形式让幼儿判断图片中正确与不正确的看书方法,加强了师幼间的互动,很好地完成了活动重点。在第三环节中利用书宝宝的哭声激发幼儿想为书宝宝治病的心情,利用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幼儿进行了实践体验,学会了简单的修补图书方法,较好的完成了难点目标。只是在幼儿动手操作前应先引导幼儿知道在使用工具时应注意安全和卫生,这方面有所欠缺。第四环节中让幼儿把书宝宝送回家后,看到书宝宝笑了,感受到了为书宝宝治好病的愉快心情,再师幼同唱歌曲《小人书不要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喜欢看书、爱护图书的情感。
整个活动以“书宝宝从哭到笑”为主线,活动设计游戏性、趣味性强,贴近幼儿生活。活动中体现了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幼儿自主探究在前、教师梳理提升在后的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活动中,每个幼儿能积极参与,大胆交流,主动探究,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很好地达到了目标的要求,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4、幼儿园社会活动《图书笑了》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喜欢看书,在了解了纸的特性的基础上,孩子们懂得节约用纸,初步有了爱护图书的意识,所以在生活中如何正确看书来保护图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入手,以情感渗透为主要策略,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鼓励幼儿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直接参与活动中,懂得图书为什么会坏和应怎样爱护图书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知道正确的看书方法,学习用简单的修补破损的图书的方法,提高剪、贴、画的技能。
2.能与同伴一起大胆交流爱护图书的方法,并运用各种符号进行记录。
3.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修补图书的材料:胶水、双面胶、剪刀、透明胶、订书机、彩笔、白纸等
2.“图书哭声”“图书笑声”录音。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破损图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书宝宝”为什么会哭?
二、分组讨论,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大胆交流爱护图书的方法,并运用各种符号进行记录。
1.提问:有哪些爱护图书的好办法,可以让书宝宝开心?
2.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爱护图书的方法,并运用符号进行表示。
3.每组幼儿派代表交流自己组爱护图书的方法。
小结:爱护图书要从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做起,看图书时要轻拿轻放、不争抢图书, 看完图书还要把图书送到家,这些都是爱护图书的方法。
三、出示破损的图书,了解修补图书的方法,能用简单的修补破损的图书的方法, 提高剪、贴、画的技能。
1.出示几本破旧的图书,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些书怎么了?
如果不小心把图书撕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几种修补图书的方法)
2.出示几种不同的撕坏的图书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修补图书的方法。提问:没有封面的图书、破角的图书要怎么修补?
小结:在修补图书的时候要根据图书撕坏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修补,如果没有封面的图书,我们要帮助画一个封面,撕破的图书要帮助用透明胶粘好。
3.教师提供修补图书的工具和材料,师幼共同修补图书。
四、展示修补好的图书,幼儿互相交流修补图书的方法,共同体验修补图书的快乐。提问;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修补的图书?
图书修补好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进一步体验修补图书的快乐)
五、播放“图书”的“笑声”,请幼儿把“书宝宝”送回家。
教学反思:
通过进行这一节教育活动,孩子们都知道图书是用纸做的,易皱、易湿、易坏,所以他们更加的知道爱惜自己的书和幼儿园的书,并产生了爱惜图书情感 ,在我们的区角中也都投放了各种修补图书的材料,孩子们也都知道书破了自己进行修补。
5、幼儿园中班社会《图书笑了》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正确看书的方法:轻拿轻放、轻轻的翻等。
2.尝试用简单的方法修补破损的图书。
3.喜欢看书,产生爱护图书的意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知道正确看书的方法:轻拿轻放、轻轻的翻等。
活动难点:尝试用简单的方法修补破损的图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已会唱歌曲《小人书不要哭》
物质准备:课件、正确与不正确看书的图片和四个笑脸图片、破损的图书数本、音乐《小人书不要哭》、书架、双面胶、透明胶带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提问:这些图书怎么了?为什么哭了?
二、交流讨论,引导幼儿知道正确的看书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正确的看书方法。
(1)提问:怎样才能让书宝宝笑呢?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正确看书的好方法。
(2)请个别幼儿分享正确看书的方法。
(3)儿歌小结:小手洗干净,轻拿又轻放,一页一页翻,不争也不抢,看完送回家,好好爱护它。
2.游戏“送笑脸”,进一步掌握正确看书的方法。
出示不同看书方法的图片,让幼儿为正确的看书方法贴上笑脸,并说明原因。
三、动手尝试,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方法修补图书1.播放书宝宝的哭声,引导幼儿说出修补图书的方法。
(1)提问:“这是谁哭了?应该怎样让书宝宝笑呢?引导幼儿讨论:我们怎样来帮助这些受伤的图书朋友?
(2)请个别幼儿分享修补图书的方法,并进行演示。
小结:针对这三种不同破损形式的图书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补,如有撕口的用透明胶粘好;撕破一角的可以两人合作先对齐、再用透明胶粘好:掉页的要先对齐、再用双面胶粘好。
2.修补工具,鼓励幼儿用简单的方法修补图书。
(1)出示修补图书的工具,说说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使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幼儿尝试修补图书,教师鼓励互相合作共同完成。
四、情感迁移,激发幼儿看书、爱护图书的情感1.幼儿展示修补成果,并说说自己是如何修补的,说完后将书宝宝送回家。
2.播放歌曲《小人书不要哭》,请幼儿把“书宝宝笑了”的小秘密分享给其他好朋友,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图书,喜欢看书的情感。
五、活动延伸
幼儿平时能用正确的方法看书,如果在幼儿园或家里发现有受伤的书宝宝能及时给它们“治病”,让书宝宝笑了。
教学反思:
通过进行这一节教育活动,孩子们都知道图书是用纸做的,易皱、易湿、易坏,所以他们更加的知道爱惜自己的书和幼儿园的书,并产生了爱惜图书情感 ,在我们的区角中也都投放了各种修补图书的材料,孩子们也都知道书破了自己进行修补。
6、教案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笑比哭好》反思
中班绘画《笑比哭好》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脸部感官以及感官变化产生的笑与哭的表情,学习用较简洁的线条画出笑和哭的头像。
2.引导幼儿用色彩来表达哭与笑的神态、体验不同颜色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盒油画棒、一张图画纸、一面小镜子。
2.笑与哭的表情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教师作出哭的表情,幼儿关心地围到老师身旁问老师怎么了?
2.教师恢复常态后,提问:
(1)你们知道我刚才怎么了吗?
(2)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3)你们看到我的眉毛怎样了?
(4)你们有没有哭过?哭的时候,你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做给老师看看,好吗?
二、示范作画
1.老师想把自己的表情画下来,可我看不到自己怎么办呢?
2.教师取出小镜子边画边讲解哭的表情:哭时眉毛皱在一起,嘴角向下弯,眼泪掉了下来了。
3.出示范画,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得出我怎么了?是不是漂亮了?
4.请幼儿作出笑的表情,并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观看,启发幼儿思考,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现笑和哭。
三、幼儿作画
1.请小朋友将图画纸一折为二,拿着小镜子照着把自己笑和哭的表情画下来。要大胆画,将头像画得大大的,并给脸部涂上想象的颜色。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哭还是笑。
2.幼儿作画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不能表达的幼儿再进行观察。
四、总结评价请幼儿拿着自己的绘画作品,显示笑与哭的表情,互相看像不像。幼儿之间互相讨论一下,人们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笑?又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哭?
活动反思:
情感教育无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中还是主题活动教育中,都应是一个不被忽视的主体,而且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的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知道人的情绪是会变化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影响。难点是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初步知道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中,由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各种情绪的体验,都能积极发言,并大胆表现自己愉快的情绪,师幼互动效果较好。
7、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公开课教案《下雨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下雨了
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避雨常识,以及雨后的安全知识。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下雨后的经历。
活动过程:
1、谈话
如果下雨天来幼儿园,你使用什么雨具?
2、讨论
教师举例,请幼儿说说例子中的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如:下雨了,一个小朋友躲在大树下;下雨了两个小朋友拿雨伞打着玩;雷雨天,一个小朋友在屋里看电视;雨后,一个小朋友在踩水洼,把鞋子、裤全弄湿了。
教师小结:下雨天要穿戴雨具,不要在大树下、金属建筑物旁躲雨,不要站在电线杆和变压器下,打雷时要捂住耳朵或张大嘴巴。下雨时不要看电视。
3、提问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下雨了,家里有晾晒的衣物该怎么办?
雨天遇到别人没有戴雨具该怎么办?
到朋友家避雨,你该怎么做?
4、雨后安全教育
幼儿讨论:雨停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路途中遇到水洼要绕行,不要到小河沟边和泥泞的地方玩耍。
二、教学反思
现在的季节经常会突然下雨,幼儿对雨天回家也有过担心焦虑,散文《下雨啦》正符合幼儿的心态,文章意境优美,想象丰富,非常适合中班幼儿阅读。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兴趣,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
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并结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活动构思巧妙,达到了“识字、讲述、阅读”的和谐统一。
但在活动中,我自己好像对积极发言的幼儿关注的更多一些,下次对所有的孩子都要多关注,根据孩子的能力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每个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
8、幼儿园社会活动《再见了紫藤花》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关注身边的紫藤,知道她在我们的身边默默开放、默默落下,一直陪伴着我们;知道紫藤花落之后留给我们什么。
2.能说出一直以来自己观察紫藤的想法和收获,敢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喜欢紫藤花,愿意关注身边的植物。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紫藤花有长期的观察基础。
2.物质准备:收集幼儿在紫藤花下的照片;幼儿自己画的紫藤花。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交流自己之前画的紫藤花,引发幼儿讨论紫藤花的变化。
1.提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紫藤花?你是在什么时候画的?那时的紫藤花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利用之前自己画的紫藤花,采用自由谈话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中的紫藤花,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小组的作品。
二、展示幼儿在紫藤花下拍的照片,对比现在紫藤花的样子,引发幼儿进一步感受紫藤花陪伴我们走过的日子。
1.出示照片,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这张照片的印象。
提问:这是在什么时候拍的照片?为什么要拍这张照片?
2.讨论:现在的紫藤花是什么样子的?花朵为什么开始落下来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请幼儿分小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将之前的紫藤花和现在做对比,发现不同。
1.小组交流:现在的紫藤花有什么变化?什么开始变少?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发现?
2.小组讨论:猜一猜,紫藤花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再过一段时间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3.小结:春天过去了,紫藤花落了,她给我们留下了小种子,小种子会慢慢长大,以后小种子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再一起观察吧。
四、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照片布置到信息台上,供大家互相交流分享。
2.在观察紫藤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和交流紫藤的种子的变化。
活动反思:
在持续的观察和体验之后,幼儿看到紫藤花落下,产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组织幼儿梳理之前搜集和积累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唤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在活动之前和活动中帮助幼儿梳理和紫藤花在一起的过程材料,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具体的发现紫藤开放与落下的时间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