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这个悬崖有点难》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观察记录《这个悬崖有点难》反思
观察背景
孩子们最近喜欢上了搭建立交桥,所以我们班的积木区小主题是立交桥,我们也给予了幼儿相应的支持,例如:图例、问题墙、基本搭建方法示意图。
观察目标
看幼儿在搭建时是否还会遇到别的问题并且是否会利用墙饰进行思考和解决?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观察过程
积木区中,瀚钦问:“你们的立交桥搭好了?”小平说:“是,完成了。”“杨老师说搭完了要试试能不能通车。”瀚钦边说着边拿了一个露露罐走过来,把它放在笔直的桥上,沿着路走呀走,“刷——噗通”露露罐直接摔在地上,小平聚精会神的看着。瀚钦说:“你们的大桥这里不能通车,车都掉下去了!”小平解释道:“我们这是悬崖。”“立交桥怎么能建在悬崖上呢?”
听完他的话,小平大声的喊起他的搭建伙伴“小刘刘快来!”两个小朋友蹲在“悬崖”边儿上探讨起来。小平说:“这里不能通车,车都掉下去了。”小刘刘听完,把手掌撑开像小尺子一样,然后用手比了比中间的空隙。“这么大”他一边自言自语又一边把积木往上推了推,又用手比了比,还是有一段距离。于是他对小平说“要不我们把它放平试试。”
两个小伙子把积木搬下来铺平,“不行不行,更远了!”刚刚铺好,小平马上大喊道。这次两个小家伙没了办法,“杨老师,能来帮帮我们么?”我走到他们身边蹲下问:“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我们的车通不了了!”“那你们怎么解决的?”“把它铺平还是搭不上,这里是空的。”“那我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把它填满就可以了呀!”“用哪个积木?”“你们去转一转,找一找。”说完,小平真的去积木柜开始环视,刘刘还继续留在原地思考着。
不一会儿小平拿回来一块辅助砖块,他兴高采烈的说:“用这个试试”小刘看到以后开心的说“对对,用这个肯定行!”说完两个人把砖块放在了积木上,“咦?”放了掉下来,放了又掉下来。就这样两个人反复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小平看着我,小眼睛里写满了困惑。仿佛在说:怎么就不行呢?
他们的反复尝试都被我看在眼里,我笑了起来:“两个小傻瓜,三角形积木当然放不住东西啦!“哈哈哈哈”他们自己也笑了起来。
这时收区的音乐响起了,我让他们留下作品跟我去回顾了。
“小刘刘,你今天完成计划遇到问题了么?”“遇到问题了,我们的大桥不能通车。”“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帮小刘刘想想办法!”说了,我们组的孩子们一起来到了积木区。“这个是三角形积木,这里连不上”他一边进行讲解,一边比划着。“怎么能解决三角形下坡这个问题呢?如果上面放不了,哪里还可以放?你们讨论一下去试试吧。”我刚说完,孩子们就讨论开来,有的说用异型积木有的说干脆就这样吧。“下面可以试一试!”小刘刘又想到了好点子,自己边说边走向材料区,孩子们也跟着他忙碌起来。
快看,孩子们一起完美的解决了这个有点难的“悬崖”!第一座有隧道的立交桥在中三班诞生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在小平说出悬崖时,我想这是有他丰富的想象力在里面。而他叫来他计划里的同伴一起解决问题时,说明孩子已经有了中班初期的合作意识,知道要与同伴共同解决两人的搭建问题。小刘刘听完问题后,用小手在积木间测量。这个小小的动作能看出他有很丰富的搭建经验,也很快明白了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在小平去找材料时,他一直在悬崖专心的思考着,我想他一定对搭建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很强的专注力。用砖块反复尝试的他们,一次又一次不怕失败也没有急躁,真的很棒。
在我打趣两人之后,他们也开心的笑起来说明两个人知道了自己尝试的误区,在回顾时,我问小刘刘有没有遇到问题,就在我想着他会不会说出自己的问题时,他很准确的说了出来。能看出孩子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并且能理解回顾时间的作用。在我抛出问题时,他积极的思考,想到症结所在,真的很聪明!最后和同伴共同解决了搭建问题,并且是很完美的搭建作品。
机会和可能性:
1.对于积木区有着浓厚兴趣的他,我可以引导他掌握更有难度的搭建技巧,提高搭建水平,来给小朋友做讲解。同伴间的交流学习应该是更快的。
2.把孩子们自己解决的问题单独放在一个墙饰区域,增加树立其自信心,激发搭建积极性。
2、幼儿园观察记录《魔法剪刀》范文反思
观察对象
崔伟彤
年龄段/班
5岁 / 中班
观察时间
2018年11月下午
观察背景
下午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在美工区已经做好了准备,崔伟彤是我们班比较典型的孩子,她的求知欲非常强!但是,她操作能力较差,剪出的作品质量不高。所以我利用区域活动时间观察崔伟彤的目的是想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目标
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为让幼儿了解蝴蝶翅膀的对称性,区域活动时在美工区为每名幼儿准备了一张带有对称中心线的蝴蝶剪纸、一把剪刀。
崔伟彤拿起剪刀,将对折好的蝴蝶沿着边缘开始剪起来。
剪了一会她看见旁边小朋友是沿着最外边黑色边缘线剪的,而她把每条黑色线都剪开了,蝴蝶翅膀剪坏了,知道自己剪错了,急的哭了起来,我赶忙手把手教她,教她一步一步剪。
(剪坏的蝴蝶作品)
观察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幼儿喜爱,也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针对崔伟彤这一情况,我分析了,孩子动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 成人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剪刀伤到手,或怕孩子剪坏东西,不让孩子在家剪纸。许多事情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而由成人包办,孩子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2. 孩子在家动手材料少。父母花钱买的玩具,外表虽美观,但大多数是机械或者电动的,不能拆拼,孩子缺乏动手材料。
3. 孩子剪纸基本技能和方法不正确,孩子不自信,不能自主剪纸,缺少老师的及时指导、鼓励。
反思对策:
1. 幼儿园剪纸活动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去剪是不行的,学习一些基本剪纸技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目标制定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行,逐步提高幼儿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学习剪纸时,从基础开始,尝试让幼儿剪直线、曲线、沿轮廓线剪。例如《剪蝴蝶》活动,就是练习直线、曲线剪。
2.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在教崔伟彤剪纸基本方法时,要引导她学会自己探索,在《剪蝴蝶》活动中,应先让崔伟彤观察剪蝴蝶的步骤图,探索发现出剪蝴蝶的方法。
3. 鼓励、引导。当崔伟彤剪出基本图形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
3、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图形拼搭》反思
观察背景
在“智育爱”课程《拼蜂窝》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尝试了利用图形块用不同方法做六边形的游戏,并对拼图形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将各种图形投放到益智区中,支持幼儿继续开展相关活动。
观察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拼摆前后的变化。
2.能感知图形的结构特征,拼出正六边形。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区域活动开始了,三号桌小朋友选了拼图形和脸谱的游戏材料,游戏刚开始,天天、雨兰、童童三个小朋友便把放在子航面前正六边形盒子里的三角形拿给了然哲,然哲将这些三角形装到了三角形盒子里,这时,子航开始哭起来,我听到哭声询问他:“你怎么了?”子航边哭边指着然哲说:“他把我的三角形都拿走了!”然哲听到他这样说便主动还回几个三角形,于是子航停止了哭声,开始尝试将手中的三角形拼装到正六边形盒子里,中途童童从她手中借走了一块三角形,子航反复尝试了几次之后都没能拼出正六边形,一会童童将借走的那块三角形又还了回来,这时子航将原本放在盒子里的其它三角形拿了出来,把童童还回的三角形和另一块和其一样的三角形拼装进去,这次他很顺利的拼出了正六边形,可是却发现这个正六边形并不能将盒子填满,于是他将盒子里的三角形倒到桌子上开始拼摆,尝试一次后他发现盒子盖儿上也有正六边形,于是开始参照盖子上的图形拼摆,只拼了两块他又将三角形放回正六边形盒子里进行尝试......
观察分析与反思
子航在此次活动中乐于探索尝试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摆出正六边形,并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尝试发现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拼摆后的变化,初步感知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结构特征,最终拼出正六边形。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盒子供幼儿探索。
观察时我发现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盒子由于和拼图大小不匹配,对幼儿拼摆造成干扰,同时为了支持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摆其他几何图形的机会,于是决定在第二次活动时将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盒子收回,在白纸上划出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正六边形以及其他简单几何图形,并将白纸铺设到桌垫下。
4、幼儿园观察记录《玩棋小能手》范文反思
观察对象
涛涛、浩浩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时间
2019年11月
观察背景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中心任务是,充分鼓励儿童参与活动,与同伴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内在意志是同他人活动的外在要素互助作用的产物。”所以作为教师,应多为幼儿创造一些交往的条件,让幼儿去交往去实践去锻炼,别在乎幼儿的“输”和”赢”,重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做一个“赢得了”又“输得起”的人。
观察目标
了解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在棋区时小朋友都玩的非常好,知道遵守游戏规则,玩游戏时知道不能大声讲,在认真的将自己开启的棋局下完,可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今天不会遵守游戏规则,不时的大声讲话,在老师的提醒下也就只安静那么一会儿,而且换棋的速度也非常快,我看到后,走过去和他们进行了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对下棋也是非常的感兴趣,但长时间的在一类棋上没有分出胜负后,他们就失去了耐心。在换的下种棋类上有的是他们不会下的,所以就造成了频繁换棋的现象
观察分析与反思
这两个小朋友缺乏耐心,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所以当他们发生大声讲话和频繁换棋时教师应耐心指导并给予鼓励,在下棋比赛中得到胜利的喜悦,而且也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发展能力和逻辑能力。
5、幼儿园观察记录《脱队的小鑫》反思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语音提示,通过一些室内的游戏锻炼小鑫的注意力,让他能够专注的玩一个游戏,做一件事情。经常和小鑫聊天,告诉他觉得不对的事情就不要做,千万管住自己。让小鑫多参加集体的游戏活动,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体会集体游戏的乐趣,让小鑫爱上集体。以下是由教案网小编整理分享,欢迎阅读。
观察背景
小鑫有过了解户外的常规的经验,但专注力都在自己的游戏上,对于教师的呼唤没有做出反应;对集体没有依赖感,经常独自游戏,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事情。
观察目标
寻找解决鑫鑫户外脱队问题的方法。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观察过程
小鑫在户外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准备活动,小朋友们都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做,只见小鑫一会看看老师,一会回头和后面的小朋友打招呼。老师叫了一声:“小鑫,跟着一起做准备活动了。”他看了看老师,跟着老师一起动了起来,一边做动作,身子还扭着,过了没一会,小鑫看我没有注意到他,又开始和身后的小朋友打招呼,玩闹起来。到了做操的环节,小朋友们都在往前走,他突然停了下来,挡住了后面的小朋友,一下子跪在了地上,在地上爬着玩,老师看到后马上走到了他的身边。老师对他说:“小鑫,快起来,地上凉。”他听了老师的话在地上磨蹭了一会才慢慢的起来。
观察分析与反思
小鑫个性较活泼的幼儿,经常闲不下了,不能较稳定的做一件事情。通常和他聊天,问他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他都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下一次还是会重复去做的事情,说明小鑫的自控能力较弱。小鑫没有较好的融入到集体的游戏活动中去,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觉得开心了,没有意识到打扰到别的小朋友。
教师只使用了语言提示的方法,起到了一时的作用。之后,可以通过一些室内的游戏锻炼小鑫的注意力,让他能够专注的玩一个游戏,做一件事情。经常和小鑫聊天,告诉他觉得不对的事情就不要做,千万管住自己。让小鑫多参加集体的游戏活动,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体会集体游戏的乐趣,让小鑫爱上集体,同时,也告诉他不能打扰小朋友正常的游戏活动。
教师运用语言提示的方法,强化了幼儿正确和错误的做法。严格执行提前制定的规则,要求幼儿按照规则游戏,有不符规则的就要停止游戏,学会遵守规则后在进行游戏。
教师与幼儿约定听到我叫名字就要走到教师的身边来,不管在做什么。帮助幼儿了解教师的要求需要遵守,日常做到教师的指导要让幼儿完全遵守。
教师还可以先请他在做操时当排头,第一可以防止他做操时跑去其他地方,第二可以让他融入到集体中去,让他自己表现得棒棒的做小朋友们的榜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小鑫小朋友在当了排头后不再有离开队伍自己随意玩的现象。
6、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淘气的图书》反思
观察背景
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发现本班孩子在阅读图书时会有将书拿反的现象,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对全班小朋友进行了引导,但效果都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采取个别观察记录来观察,找出3-4岁幼儿普遍存在的现象。
观察目标
1.了解正确阅读图书的方法。
2.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阅读图书,养成不将书拿反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爱阅读的好习惯。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观察过程
又到了区角时间,这次,兰博赟小朋友依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图书区。随后快速拿起自己喜欢的图书坐在垫子上阅读起书中的内容,很认真的样子。这时,他看到旁边的杨子墨正在认真地看书,并且坐得端端正正,他立刻调整姿势,做出看书的姿势,但是他却没有发现自己将书拿反了,直到区角时间结束,兰博赟都是反着看书。当然孩子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直安安静静地在阅读着图书。随后老师请小朋友们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活动,兰博赟和杨子墨一起又选择了图书区。活动开始后,两位小朋友分别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几分钟后,杨子墨小朋友依然很认真的看书,并且保持着最初看书的姿势,坐在区角的垫子上阅读。这时,发现兰博赟早已经不见,还将自己最初选择的图书扔的远远的,自己又跑到书架旁重新翻阅其书籍。
观察分析与反思
通过宝贝从始至终都会选择图书区,可以看出宝贝对图书十分热爱,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姿势不正确时能主动快速的改正,模仿并学习他人,说明了孩子的模仿力较强。但孩子从始至终都将书拿反,无意识去改正,分析以下几点:
1.孩子没有较好的阅读习惯,不清楚如何正确阅读图、及拿书的方法,心中没有关于阅读的正确标准。
2.孩子与成人有时观看物体的方位不同兰博赟拿反书且没有意识,也是因为孩子缺少一定的思维能力及对事物的理解力。
3.在阅读图书时幼儿没有仔细观看页码及书的反正,只是被书中的图片所吸引,才导致幼儿拿反书。
4.经过几分钟的观看,幼儿将书扔到一边,不去阅读,此举动可以看出孩子在书中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失望,失去最初书籍在自己内心的期待值,幼儿自然不愿意去发掘书中的秘密,同时也是缺少阅读耐心,阅读习惯的表现。
教师在生活中可以做以下几点措施:
1.增强孩子的阅读能力,多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幼儿内心树立正确的阅读目标,引导幼儿了解正确标准。
2.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幼儿进行有关培养思维及理解力的活动,尽量改正幼儿的“倒是现象”。
3.在阅读图书前为幼儿讲解读书方法,加深记忆,改正错误的看书陋习。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培养幼儿对图书的热爱,告诉孩子一些阅读图书的好处,让孩子能主动地发掘书中的秘密,对图书能赋予无限的幻想,同时也可以以成人的方式方法激励鼓励幼儿,为孩子们做好榜样。让幼儿内心真正喜欢图书,爱图书,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7、幼儿园观察记录《棉花有什么作用》反思
观察背景
在种植区里,孩子看到高高的棉杆接桃了,几张小嘴巴就叽叽喳喳争论起来。看到围观的越来越多的孩子,我也随机加入进来。解答着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有关棉花的问题。孩子们也在一个个为什么中了解了棉花。
观察目标
1、了解棉花制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观察棉花,了解棉花的特征。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观察过程
以棉花为材料的区域活动终于开始了,娃娃家里好温馨呀:雨轩抱着洋娃娃遥遥拍拍正哄“宝宝”睡觉呢。“哎呀!宝宝睡觉没小被子盖,老师说这样会着凉的,怎么办?”“爸爸”金伟双手一摊着急地说。“怎么办呢?我从家里拿我的小被被来就好了”,“妈妈”有点失望的说。这时一边做烧烤的“奶奶”欣桐讲话了:“真笨,老师说棉花能做被子,我来做个小被被给宝宝好了”。
“对呀,对呀,我们做被被吧!”“一家人”终于解决了难题。眼瞅着“奶奶”找来几块小手帕铺在桌上,就往上抓棉花。他们的谈话引来了其他几个小朋友,就听强强惊讶的说:“不行的,棉花里有籽会咯疼宝宝的屁股的”,“我奶奶做被子用没有籽的棉花。”
观察分析与反思
看到孩子们需要帮助,我笑着走进娃娃家“宝宝们,怎样才让棉花去籽变成做被子的棉花绒呢?这需要再加工”。于是我给孩子们讲叙了棉花加工成棉花绒的全过程——“弹棉花”。明白棉花绒的来历后,我又教会孩子们去棉花籽的方法。那边的操作区里,孩子们有的用棉花粘贴小动物,有的用棉花壳粘贴花朵,更有趣的是有的把棉花放在玉米杆上搓“棉花卷”。看着孩子们喜悦的、一丝不苟的神情,加之笨拙的样子让我在一次明白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8、幼儿园观察记录《神奇的太阳雨》反思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年龄段/班:3—4岁/小班
观察时间:2019年4月11日
观察背景:幼儿园户外操场
观察目标:
1,认识太阳雨,对太阳雨感兴趣。
2,通过观察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观察过程:
下午户外分组游戏时,孩子们正玩的起劲,忽然下了毛毛雨,我组织孩子们到一楼大厅避雨。刚回到大厅天又晴了,但依旧下着毛毛雨。依依说:“老师,天又晴了。”小钰说:“可是在下雨啊。”我对小朋友们说:“孩子们你们看,现在出着太阳下雨,这叫太阳雨。”孩子们有点兴奋,又蹦又跳,王幼安大声喊着:“老师,怎么没有彩虹呢?”我说:“待会儿有可能会出来。”
阳光下的雨显得格外的耀眼,孩子们都张着小脑袋往外瞧,显然,他们充满了兴趣。于是我们一同走到屋檐下站着,观察着操场上的小雨,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可以伸手感受一下,仔细看看雨是什么样子的?”
纪骁尧:“是一条一条的。”
李孟芯:“是飘下来的。”
黄予馨:“好凉啊。像雪糕一样。”
九宝伸出了舌头去舔,说:“我尝到了,是甜的。”子豪试了试说:“才没有味道呢。”几个小朋友甚至跑到雨里然后赶紧回来,感受雨滴洒在脸上的乐趣,王幼安手舞足蹈的说:“好漂亮啊,雨是彩虹色的。”接着转过头说:“老师,我好想画(雨)。”小朋友们听见了,都表示想把太阳雨画出来,我们顺着楼梯到了养殖角,想画的小朋友选择了画笔和纸,描绘了刚才的画面。
观察分析与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较短,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却充满了好奇。所以今天当幼儿表现出对太阳雨的极大热情时,教师敏感捕捉到幼儿的关注点,适时引导幼儿观察太阳雨的形态,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在游戏中观察、体验太阳雨的特点,如用手摸,在小雨里跑一跑,感受雨滴洒落在脸颊上,甚至张开嘴巴尝一尝等,从而对大自然有了初步认识,也满足他们想要了解太阳雨的愿望。
有了充分的体验之后,幼儿主动生发出记录太阳雨的兴趣。从幼儿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太阳雨的观察十分细致。黄予馨的画中有两条小鱼在雨中游泳,因为养殖角饲养了小金鱼,她就把金鱼画到了太阳雨的画里;王幼安的画作里展现了阳光下的雨滴斑斓多彩;李孟芯和傅思睿的画作里看到孩童们在雨中玩耍的乐趣;黄萧棋的画作里有一个大大的彩虹,他说爸爸告诉他太阳雨过后就会出现彩虹;而纪骁尧的画里都是绿色,因为操场是绿色,孩子眼中连下落的雨点都是鲜明的绿色。画中的世界包含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客观认识,也包含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今天的事是偶然事件,却让孩子们和我都印象深刻。这也让我明白: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就应给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支持方式,尊重幼儿兴趣,支持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这是让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9、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反思
观察背景
放学之后有几个小朋友的家长还没来,便自己开始了一起玩儿雪花片。
观察目标
该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观察过程
下午放学后,有几个小朋友的家长还没到幼儿园,小朋友们便自己坐在一起玩儿拼插玩具。小涵刚做好了一辆“坦克”,他的奶奶来了。我摸了摸小涵的头说:“看,奶奶来接你了。”小涵抬头对奶奶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奶奶说:“不行,现在就走,赶快。”小涵很大声说:“我就要玩。”奶奶生气的说:“你不走就算了,反正我要走了。”
我觉得情况有点不好,便去给小涵说:“奶奶回家还要做饭,我们玩一小会儿就回家,好不好?”小涵点头同意了,于是我示意让小涵奶奶等他一会儿,小涵奶奶不高兴的坐在旁边。小涵“开”着她的“坦克”走向宝宝(化名)旁边说:“我的巨型坦克最厉害,要把你的玩具消灭掉。”
说完便“开”着坦克在宝宝的玩具上不停的敲,宝宝伸出手去保护作品,保护的同事小涵还在用“坦克”敲下去,宝宝哭着说:“老师,他破坏我的作品,还打我。”小涵奶奶看到宝宝哭了,拉着小涵的手“啪啪”打在了小涵的手上,生气的说:“弄嘛,我看你还去弄别人。”小涵也大声哭了起来,奶奶一边拉着小涵往教室外走去一边说:“你去惹事嘛,回家看你爸妈怎么收拾你。”
观察分析与反思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儿童攻击行为获得的重要途径。儿童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习得了攻击行为。小涵奶奶不恰当的惩罚方式,为小涵攻击行为的习得与发展提供了观察学习的途径,在“适当”的情况下,小涵可能会把奶奶惩罚自己的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小涵的攻击行为可能是从家长不适当的惩罚方式中习得的。因此,首先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不恰当的惩罚方式的弊端,停止使用体罚。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比如,当小涵出现攻击行为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惩罚。但惩罚时应注意:
一、惩罚要及时,让小涵的攻击行为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且在惩罚时向小涵讲清楚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二、惩罚和鼓励相结合,对小孩的惩罚“并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动画片等办法。当幼儿表现出家长期望的良好行为或行为有明显改进时,成人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便帮助小孩消除攻击行为,塑造良好行为。
10、幼儿园观察记录《这个悬崖有点难》反思
观察背景
孩子们最近喜欢上了搭建立交桥,所以我们班的积木区小主题是立交桥,我们也给予了幼儿相应的支持,例如:图例、问题墙、基本搭建方法示意图。
观察目标
看幼儿在搭建时是否还会遇到别的问题并且是否会利用墙饰进行思考和解决?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观察过程
积木区中,瀚钦问:“你们的立交桥搭好了?”小平说:“是,完成了。”“杨老师说搭完了要试试能不能通车。”瀚钦边说着边拿了一个露露罐走过来,把它放在笔直的桥上,沿着路走呀走,“刷——噗通”露露罐直接摔在地上,小平聚精会神的看着。瀚钦说:“你们的大桥这里不能通车,车都掉下去了!”小平解释道:“我们这是悬崖。”“立交桥怎么能建在悬崖上呢?”
听完他的话,小平大声的喊起他的搭建伙伴“小刘刘快来!”两个小朋友蹲在“悬崖”边儿上探讨起来。小平说:“这里不能通车,车都掉下去了。”小刘刘听完,把手掌撑开像小尺子一样,然后用手比了比中间的空隙。“这么大”他一边自言自语又一边把积木往上推了推,又用手比了比,还是有一段距离。于是他对小平说“要不我们把它放平试试。”
两个小伙子把积木搬下来铺平,“不行不行,更远了!”刚刚铺好,小平马上大喊道。这次两个小家伙没了办法,“杨老师,能来帮帮我们么?”我走到他们身边蹲下问:“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我们的车通不了了!”“那你们怎么解决的?”“把它铺平还是搭不上,这里是空的。”“那我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把它填满就可以了呀!”“用哪个积木?”“你们去转一转,找一找。”说完,小平真的去积木柜开始环视,刘刘还继续留在原地思考着。
不一会儿小平拿回来一块辅助砖块,他兴高采烈的说:“用这个试试”小刘看到以后开心的说“对对,用这个肯定行!”说完两个人把砖块放在了积木上,“咦?”放了掉下来,放了又掉下来。就这样两个人反复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小平看着我,小眼睛里写满了困惑。仿佛在说:怎么就不行呢?
他们的反复尝试都被我看在眼里,我笑了起来:“两个小傻瓜,三角形积木当然放不住东西啦!“哈哈哈哈”他们自己也笑了起来。
这时收区的音乐响起了,我让他们留下作品跟我去回顾了。
“小刘刘,你今天完成计划遇到问题了么?”“遇到问题了,我们的大桥不能通车。”“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帮小刘刘想想办法!”说了,我们组的孩子们一起来到了积木区。“这个是三角形积木,这里连不上”他一边进行讲解,一边比划着。“怎么能解决三角形下坡这个问题呢?如果上面放不了,哪里还可以放?你们讨论一下去试试吧。”我刚说完,孩子们就讨论开来,有的说用异型积木有的说干脆就这样吧。“下面可以试一试!”小刘刘又想到了好点子,自己边说边走向材料区,孩子们也跟着他忙碌起来。
快看,孩子们一起完美的解决了这个有点难的“悬崖”!第一座有隧道的立交桥在中三班诞生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在小平说出悬崖时,我想这是有他丰富的想象力在里面。而他叫来他计划里的同伴一起解决问题时,说明孩子已经有了中班初期的合作意识,知道要与同伴共同解决两人的搭建问题。小刘刘听完问题后,用小手在积木间测量。这个小小的动作能看出他有很丰富的搭建经验,也很快明白了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在小平去找材料时,他一直在悬崖专心的思考着,我想他一定对搭建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很强的专注力。用砖块反复尝试的他们,一次又一次不怕失败也没有急躁,真的很棒。
在我打趣两人之后,他们也开心的笑起来说明两个人知道了自己尝试的误区,在回顾时,我问小刘刘有没有遇到问题,就在我想着他会不会说出自己的问题时,他很准确的说了出来。能看出孩子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并且能理解回顾时间的作用。在我抛出问题时,他积极的思考,想到症结所在,真的很聪明!最后和同伴共同解决了搭建问题,并且是很完美的搭建作品。
机会和可能性:
1.对于积木区有着浓厚兴趣的他,我可以引导他掌握更有难度的搭建技巧,提高搭建水平,来给小朋友做讲解。同伴间的交流学习应该是更快的。
2.把孩子们自己解决的问题单独放在一个墙饰区域,增加树立其自信心,激发搭建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