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荷花奇境》》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美术教案:《荷花奇境》
设计意图
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它们对大自然与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本次活动,以小朋友熟悉的荷花世界(当地游乐公园)为背景,以荷花精灵智斗黑暗婆婆故事为情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荷花的观察与了解,运用刮画的形式大胆进行艺术表达,打破黑暗婆婆的阴谋,创造自己心中的荷花世界。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刮画的方法,感受刮画色彩明显对比的艺术魅力;
2.技能目标:观察荷花的外形特征,尝试运用刮画的形式表现;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美术创作,萌发幼儿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荷花的外形特征,尝试运用刮画的形式表现; 难点:乐于参与美术创作,萌发幼儿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刮画纸、刮画笔、音乐《去郊游》《欢快》
经验准备:荷花世界游玩的经历,观赏荷花的经历,刮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2 分钟) 1.音乐导入,开启郊游之旅。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秋天到了,天气晴朗而干爽,让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吧! 播放音乐《去郊游》,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来到目的地。
2.PPT 显示“荷花世界”大门,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荷花。观看 PPT,显示图片“荷花世界的大门”。
师:小朋友们,我们开到了什么地方? 幼:荷花世界!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进去玩耍吧! 播放声音,荷花精灵出现。
荷花精灵:小朋友们好,我是荷花精灵,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参观荷花世界吧! 与荷花精灵一起开启“荷花奇境”之旅。
二.学习环节(5 分钟) 1.观看图片,观察荷花的特征。
小朋友跟随荷花精灵的步伐,观察荷花各种形态的图片,说说荷花的特征,巩固幼儿对荷花特征的了解,为刮画做准备。
荷花精灵: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子呢? 幼:盛开、含苞待放、粉红色、黄色、紫色的......
2. PPT 上荷花消失,黑暗婆婆降临。
黑暗婆婆:哈哈哈,我是黑暗婆婆,荷花都被我收走了,你们再也看不到荷花啦!
(消失)
荷花精灵:不好啦!荷花都被黑暗婆婆收走了!我们的荷花世界消失啦!我们该怎么办?你能想想办法吗?
幼儿思考一会后,ppt 出现“刮画笔”。
荷花精灵:哇,太好啦!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幼:刮画笔!
荷花精灵:对!刮画笔可以打破黑暗,拯救荷花,小朋友们回想一下荷花的样子, 拿起刮画笔,一起行动起来吧!
三 . 创 作 环 节 。(15 分 钟 ) 1.教师与幼儿巩固刮画的方法,欣赏刮画荷花的作品。
师:荷花精灵已经刮了几幅荷花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自主刮画时间,播放纯音乐《欢快》,教师巡回观察,适当引导。四.小结(3 分钟)
荷花精灵:时间已到,黑暗婆婆马上要来啦,小朋友究竟能否拯救出荷花们呢?请大家展示一下作品。
教师点评幼儿的完成情况,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黑暗婆婆:你们竟然找到了刮画笔,还拯救了荷花,哼,没关系,我还会回来的!
(消失)
幼:太好啦太好啦
师:让我们跟随荷花精灵一起好好游玩吧! 播放《去郊游》退场
五.延伸。
美工区投放图片,提供多种制作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与并创作自己心中美丽的荷花。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意愿与需要为初心,以幼儿的美术创作发展为主线,以弘扬家乡文化(荷文化)为基本开展活动;以幼儿熟悉的荷花世界为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 极性;以故事智斗黑暗婆婆为线索深入活动,让幼儿主动地投入创作,大胆地进行刮画表
达;创作中感受了明刮与暗刮的不同表现形式,达到活动目标,效果良好。
2、小班下学期美术教案《艺术表现美术:果子真多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萌发参与手指点画活动的兴趣。
2.学习手指点画的方法,能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的水果。
3.能独立作画,保持画面整洁。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布置《丰收的果园》、多色颜料、抹布、美术用纸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参观"丰收果园"的场景,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说说果树上结了什么水果、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水果轮廓图",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提问:小熊听说水果丰收了,要到园子里摘果子。可是他的果树上什么水果也没有怎么办?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掌握手指点画的方法。
(1)提供各种颜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尝试提问:怎样用手指点画水果?
(2)运用儿歌示范讲解手指点画的方法:小手指,蘸一蘸,点一点,点完这里点那里
(3)提示幼儿点画完后要擦手
3.引导幼儿运用美术用纸第5页进行创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1)提醒幼儿选择合适的颜色表现不同的水果
(2)重点指导幼儿学习手指点画的方法:用手指轻轻蘸颜料,用力点,注意手指在画纸上点一下马上离开 ,要点在果树上,保持作品干净整洁。
4.布置"丰收的果园"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提升经验。
请幼儿将作品粘贴到"果园"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水果,用了什么颜色。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于手指添画创作时,他们的灵感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也可能是因为其前面的引导不够,导致孩子们并没有能够大胆的想象与创作。活动最后,关于指纹运用在水果的延伸,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3、中班下学期美术教案《手掌印画:螃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征,初步探索双手重叠按印出螃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手影螃蟹,范画螃蟹,颜料(黑、红、黄),幼儿作画纸,人手毛巾一条。
活动过程:
一、观察螃蟹,引起幼儿的作画的心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这儿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出示手影螃蟹)今天他把他的朋友们也带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螃蟹)谁来说说螃蟹长的什么样?(幼儿自由回答)螃蟹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椭圆形)它有几只脚?(八只脚)还有两只什么?(大钳子)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螯,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小结: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只大脚,两只大螯。谁来说一说螃蟹是怎样走路的?你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听音乐集体模仿螃蟹走路)
二、观察范例,师幼共同讨论,探索印螃蟹的方法。
师:咦,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这些螃蟹是怎么画出来的呢?(用颜料画出来的)对,它们是用手蘸上颜料画出来的,那么你们想学吗?(想)教师示范画师:在印画之前,我们首先把衣袖卷起来,伸出一只手,小手、海绵亲一亲,要让你的手心、手背沾满了颜料,小手放平,五指分开,白纸上面用力按,注意小手可不能移动位置只能印一次。提问:小朋友,你们看我的手心和手背印出了螃蟹的什么呢?(手心印出了螃蟹的身体,手指印出了螃蟹的脚)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一只手印出了螃蟹的半个身体和脚,我要用另外一只手来印螃蟹的另外半个身体,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老师又是怎样印出另外半边身体的,小手海绵亲一亲,让手心和手背完全沾满颜料,螃蟹引好了,谁来说一说,老师是怎样引这边的身体的?(螃蟹的两个身体印在了一起)把螃蟹的两个身体印在一起,变成一个身体。这种方法叫着重叠,最后,点上小眼睛螃蟹就引好了。谁想来试一试?(请两至三名幼儿)提示:螃蟹的身体要重叠。
三、幼儿操作,师幼分享交流。
师:你们想印螃蟹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黑色、红色、黄色三种颜色的颜料,小朋友可以选一种你喜欢的颜色印螃蟹。提问:螃蟹生活在哪呀?(水里)那等一会儿,我们就到后面的小河里去印螃蟹,在这之前,老师要提三个要求:
(1)把袖子卷起来,不要弄脏衣服
(2)用颜料时不要争抢,保持画面的干净
(3)印好螃蟹后,把小手擦干净。走,去小河里印螃蟹吧!
幼儿印画,作品展示。
师:我们小朋友印的螃蟹可真好看,为自己鼓鼓掌吧。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只螃蟹,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我们的小手不但能印出螃蟹,还能引出好多其他的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是非常感兴趣的,幼儿在进行创作印画时也非常的投入,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平时水粉还是玩的不多,有些幼儿在活动时会有些拘谨,印画时还不够大胆。因为水粉玩的不多,我本以为这么多孩子玩水粉肯定会乱遭遭的,会抢颜料、水桶什么的,但是幼儿的还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来进行活动。说明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是专注的,不过关于美术的素养还是需要长期培养、需要提高的。
4、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装饰画:爸爸的领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领带,感受不同的线条、花纹、色彩搭配后带来的美感。
2.能选择多种工具迁移已有线条、图案、色彩经验装饰爸爸的领带。
3.熟悉爸爸衣饰特点,体验给爸爸设计、制作礼物的快乐,产生爱爸爸的情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装饰爸爸的领带 PPT。
2.水彩笔、画纸、花纹范例。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欣赏各种领带,感受不同的线条、花纹、色彩搭配后带来的美感。
2.难点:能选择多种工具迁移已有线条、图案、色彩经验装饰爸爸的领带。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一般谁会用到它?戴领带的爸爸看起来怎样?
2.创设“领带博览会”,带领幼儿欣赏各种领带。
师:今天我们这里要开领带博览会,一起来看看。
(1)请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领带。引导幼儿从颜色线条、花纹等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领带, 感受图案的美。
(2)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小结:这些领带有的是以动物、植物、花卉、植物造型为主,有的以色块为基本造型, 还有的以线条做基本造型。
3.幼儿绘画创作领带,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的爸爸会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图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爸爸的喜好。
师:这里还有一些领带没有被创造出来,你们也来试试看。创作前请你来想一想你的领带想用什么颜色、造型来创作?
可针对个别幼儿的需要进行指导,重点关注有创意的作品。
1. 将作品展览,师幼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感受给爸爸制作礼物的快乐心情。
(1)把幼儿设计、制作好的领带挂在绳子上进行展览,鼓励幼儿欣赏、讲述。
(2)请个别幼儿从材料、图案、制作方法等方面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
师:你喜欢哪条领带?为什么?
(3)结合幼儿作品,从图案的运用、设计的创新等方面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领带是男性特有的装饰品,装饰领带的活动可以使幼儿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从而更加留意、关心自己的爸爸。爸爸会被孩子的这份心意所感动,从而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出示准备好的一条领带,可是我班有的孩子说这是围巾,有的说这是带子……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爸爸也有这个 ”,我马上接到他们说“这是领带,爸爸的领带”。
接着请幼儿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这下孩子们说开了“有红颜色、有蓝颜色、有圆形……”我用一幅有一条大领带的画让孩子们静下来,“ 哇,好大的一条领带哦,这条领带你们觉得漂亮吗”?启发幼儿开动小脑筋,想想办法来装饰爸爸的领带,并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领带。我请鑫鑫小朋友来“领带 ”上作画,鑫鑫说他喜欢棒棒糖,所以她在上面画了棒棒糖。接着请孩子们在各自的“领带”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认为漂亮的东西,有的孩子画的一座房子,有的孩子画满了爱心,还有的孩子把领带涂成七彩色。画好了之后请幼儿把领带拿回家,亲手为爸爸戴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表达对爸爸的爱意。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非常开心地为爸爸装饰领带,但是看到孩子们最后的作品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我能在活动前多准备几条不一样的领带,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出领带的区别,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点就是孩子上前作画时应给她们多一些时间,老师可和孩子共同把画完成,不要急着画没完成就让所有的孩子作画。
5、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水彩笔画:我的好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绘画行进中的人物。
2.引导幼儿能从五官、发型、服装等不同的方面抓住妈妈的特征并在作品中体现。
3.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妈妈的爱,愿意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 课件。
2.水彩笔每人一盒、画纸每人一张。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绘画行进中的人物。
2.难点:引导幼儿能从五官、发型、服装等不同的方面抓住妈妈的特征并在作品中体现。活动过程:
1.出示孩子们收集的妈妈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妈妈在五官、发型和服装上的不同特点。提问: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子?你的妈妈是什么发型?五官有什么特点?喜欢穿什么样的服装?
2.师幼共唱《我的好妈妈》,引出活动主题,教师向幼儿讲述妈妈的好,让幼儿产生对妈妈的爱意。
师:有一首关于妈妈的歌曲《我的好妈妈》,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3.出示几张范画,请幼儿用心观察,引导幼儿能从五官、发型、服装等不同的方面介绍自己的妈妈。
师:请你仔细看一看这几幅图片,说一说你的妈妈和她长得像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4.请两名幼儿分别以正面和侧面两种姿态站立,引导幼儿观察。提问:正面和侧面站立看起来有什么不同?
5.教师讲解作画步骤。
师:绘画妈妈的时候有一定的顺序:头(圆形)——头发——脖子——肩膀(正三角形)
——身体(倒三角形)——裙子(大三角形)。
6.幼儿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大胆的创作和绘画,教师随机指导。
教师重点鼓励幼儿抓住妈妈的特点进行绘画,把最喜欢妈妈的特征画出来。
7.作品展示,分享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6、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荷花奇境》
设计意图
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它们对大自然与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本次活动,以小朋友熟悉的荷花世界(当地游乐公园)为背景,以荷花精灵智斗黑暗婆婆故事为情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荷花的观察与了解,运用刮画的形式大胆进行艺术表达,打破黑暗婆婆的阴谋,创造自己心中的荷花世界。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刮画的方法,感受刮画色彩明显对比的艺术魅力;
2.技能目标:观察荷花的外形特征,尝试运用刮画的形式表现;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美术创作,萌发幼儿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荷花的外形特征,尝试运用刮画的形式表现; 难点:乐于参与美术创作,萌发幼儿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刮画纸、刮画笔、音乐《去郊游》《欢快》
经验准备:荷花世界游玩的经历,观赏荷花的经历,刮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2 分钟) 1.音乐导入,开启郊游之旅。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秋天到了,天气晴朗而干爽,让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吧! 播放音乐《去郊游》,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来到目的地。
2.PPT 显示“荷花世界”大门,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荷花。观看 PPT,显示图片“荷花世界的大门”。
师:小朋友们,我们开到了什么地方? 幼:荷花世界!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进去玩耍吧! 播放声音,荷花精灵出现。
荷花精灵:小朋友们好,我是荷花精灵,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参观荷花世界吧! 与荷花精灵一起开启“荷花奇境”之旅。
二.学习环节(5 分钟) 1.观看图片,观察荷花的特征。
小朋友跟随荷花精灵的步伐,观察荷花各种形态的图片,说说荷花的特征,巩固幼儿对荷花特征的了解,为刮画做准备。
荷花精灵: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子呢? 幼:盛开、含苞待放、粉红色、黄色、紫色的......
2. PPT 上荷花消失,黑暗婆婆降临。
黑暗婆婆:哈哈哈,我是黑暗婆婆,荷花都被我收走了,你们再也看不到荷花啦!
(消失)
荷花精灵:不好啦!荷花都被黑暗婆婆收走了!我们的荷花世界消失啦!我们该怎么办?你能想想办法吗?
幼儿思考一会后,ppt 出现“刮画笔”。
荷花精灵:哇,太好啦!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幼:刮画笔!
荷花精灵:对!刮画笔可以打破黑暗,拯救荷花,小朋友们回想一下荷花的样子, 拿起刮画笔,一起行动起来吧!
三 . 创 作 环 节 。(15 分 钟 ) 1.教师与幼儿巩固刮画的方法,欣赏刮画荷花的作品。
师:荷花精灵已经刮了几幅荷花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自主刮画时间,播放纯音乐《欢快》,教师巡回观察,适当引导。四.小结(3 分钟)
荷花精灵:时间已到,黑暗婆婆马上要来啦,小朋友究竟能否拯救出荷花们呢?请大家展示一下作品。
教师点评幼儿的完成情况,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黑暗婆婆:你们竟然找到了刮画笔,还拯救了荷花,哼,没关系,我还会回来的!
(消失)
幼:太好啦太好啦
师:让我们跟随荷花精灵一起好好游玩吧! 播放《去郊游》退场
五.延伸。
美工区投放图片,提供多种制作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与并创作自己心中美丽的荷花。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意愿与需要为初心,以幼儿的美术创作发展为主线,以弘扬家乡文化(荷文化)为基本开展活动;以幼儿熟悉的荷花世界为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 极性;以故事智斗黑暗婆婆为线索深入活动,让幼儿主动地投入创作,大胆地进行刮画表
达;创作中感受了明刮与暗刮的不同表现形式,达到活动目标,效果良好。
7、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荷花奇境》优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刮画的方法,感受刮画色彩明显对比的艺术魅力;
2.技能目标:观察荷花的外形特征,尝试运用刮画的形式表现;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美术创作,萌发幼儿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荷花的外形特征,尝试运用刮画的形式表现;
难点:乐于参与美术创作,萌发幼儿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刮画纸、刮画笔、音乐《去郊游》《欢快》
经验准备:荷花世界游玩的经历,观赏荷花的经历,刮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2分钟) 1.音乐导入,开启郊游之旅。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秋天到了,天气晴朗而干爽,让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吧!
播放音乐《去郊游》,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来到目的地。
2.PPT 显示“荷花世界”大门,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荷花。
观看 PPT,显示图片“荷花世界的大门”。
师:小朋友们,我们开到了什么地方?
幼:荷花世界!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进去玩耍吧! 播放声音,荷花精灵出现。
荷花精灵:小朋友们好,我是荷花精灵,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参观荷花世界吧! 与荷花精灵一起开启“荷花奇境”之旅。
二.学习环节(5 分钟)
1.观看图片,观察荷花的特征。
小朋友跟随荷花精灵的步伐,观察荷花各种形态的图片,说说荷花的特征,巩固幼儿对荷花特征的了解,为刮画做准备。
荷花精灵: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子呢?
幼:盛开、含苞待放、粉红色、黄色、紫色的......
2. PPT 上荷花消失,黑暗婆婆降临。
黑暗婆婆:哈哈哈,我是黑暗婆婆,荷花都被我收走了,你们再也看不到荷花啦!
(消失)
荷花精灵:不好啦!荷花都被黑暗婆婆收走了!我们的荷花世界消失啦!我们该怎么办?你能想想办法吗?
幼儿思考一会后,ppt 出现“刮画笔”。
荷花精灵:哇,太好啦!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幼:刮画笔!
荷花精灵:对!刮画笔可以打破黑暗,拯救荷花,小朋友们回想一下荷花的样子, 拿起刮画笔,一起行动起来吧!
三 . 创 作 环 节 。(15 分 钟 )
1.教师与幼儿巩固刮画的方法,欣赏刮画荷花的作品。
师:荷花精灵已经刮了几幅荷花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自主刮画时间,播放纯音乐《欢快》,教师巡回观察,适当引导。
四.小结(3 分钟)
荷花精灵:时间已到,黑暗婆婆马上要来啦,小朋友究竟能否拯救出荷花们呢?请大家展示一下作品。
教师点评幼儿的完成情况,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黑暗婆婆:你们竟然找到了刮画笔,还拯救了荷花,哼,没关系,我还会回来的!
(消失)
幼:太好啦太好啦
师:让我们跟随荷花精灵一起好好游玩吧! 播放《去郊游》退场
五.延伸。
美工区投放图片,提供多种制作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与并创作自己心中美丽的荷花。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意愿与需要为初心,以幼儿的美术创作发展为主线,以弘扬家乡文化(荷文化)为基本开展活动;以幼儿熟悉的荷花世界为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故事智斗黑暗婆婆为线索深入活动,让幼儿主动地投入创作,大胆地进行刮画表达;创作中感受了明刮与暗刮的不同表现形式,达到活动目标,效果良好。
8、幼儿园中班美术《荷花奇境》优秀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它们对大自然与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本次活动,以小朋友熟悉的荷花世界(当地游乐公园)为背景,以荷花精灵智斗黑暗婆婆故事为情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荷花的观察与了解,运用刮画的形式大胆进行艺术表达,打破黑暗婆婆的阴谋,创造自己心中的荷花世界。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刮画的方法,感受刮画色彩明显对比的艺术魅力;
2.技能目标:观察荷花的外形特征,尝试运用刮画的形式表现;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美术创作,萌发幼儿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荷花的外形特征,尝试运用刮画的形式表现;
难点:乐于参与美术创作,萌发幼儿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刮画纸、刮画笔、音乐《去郊游》《欢快》
经验准备:荷花世界游玩的经历,观赏荷花的经历,刮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2分钟)
1.音乐导入,开启郊游之旅。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秋天到了,天气晴朗而干爽,让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吧! 播放音乐《去郊游》,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来到目的地。
2.PPT 显示“荷花世界”大门,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荷花。观看 PPT,显示图片“荷花世界的大门”。
师:小朋友们,我们开到了什么地方?
幼:荷花世界!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进去玩耍吧! 播放声音,荷花精灵出现。
荷花精灵:小朋友们好,我是荷花精灵,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参观荷花世界吧! 与荷花精灵一起开启“荷花奇境”之旅。
二.学习环节(5分钟)
1.观看图片,观察荷花的特征。
小朋友跟随荷花精灵的步伐,观察荷花各种形态的图片,说说荷花的特征,巩固幼儿对荷花特征的了解,为刮画做准备。
荷花精灵: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子呢? 幼:盛开、含苞待放、粉红色、黄色、紫色的......
2. PPT 上荷花消失,黑暗婆婆降临。
黑暗婆婆:哈哈哈,我是黑暗婆婆,荷花都被我收走了,你们再也看不到荷花啦!
(消失)
荷花精灵:不好啦!荷花都被黑暗婆婆收走了!我们的荷花世界消失啦!我们该怎么办?你能想想办法吗?
幼儿思考一会后,ppt 出现“刮画笔”。
荷花精灵:哇,太好啦!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幼:刮画笔!
荷花精灵:对!刮画笔可以打破黑暗,拯救荷花,小朋友们回想一下荷花的样子, 拿起刮画笔,一起行动起来吧!
三 . 创 作 环 节 。(15分 钟 )
1.教师与幼儿巩固刮画的方法,欣赏刮画荷花的作品。
师:荷花精灵已经刮了几幅荷花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自主刮画时间,播放纯音乐《欢快》,教师巡回观察,适当引导。
四.小结(3 分钟)
荷花精灵:时间已到,黑暗婆婆马上要来啦,小朋友究竟能否拯救出荷花们呢?请大家展示一下作品。
教师点评幼儿的完成情况,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黑暗婆婆:你们竟然找到了刮画笔,还拯救了荷花,哼,没关系,我还会回来的!
(消失)
幼:太好啦太好啦
师:让我们跟随荷花精灵一起好好游玩吧! 播放《去郊游》退场
五.延伸。
美工区投放图片,提供多种制作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与并创作自己心中美丽的荷花。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意愿与需要为初心,以幼儿的美术创作发展为主线,以弘扬家乡文化(荷文化)为基本开展活动;以幼儿熟悉的荷花世界为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故事智斗黑暗婆婆为线索深入活动,让幼儿主动地投入创作,大胆地进行刮画表达;创作中感受了明刮与暗刮的不同表现形式,达到活动目标,效果良好。
9、中班美术欣赏活动优秀教案设计:《美丽的青花瓷》
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是将自然物象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图式在瓷器上表现出来,构图简洁,色彩素雅明快,造型,线条极其丰富,给人一种淡雅的视觉美感。正好满足中班幼儿强烈的学习探索欲望,是中班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很好的幼儿美术欣赏教材,既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又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今天我们走进了青花瓷的世界,更近距离地欣赏国瓷,感受中国文化。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能初步感受到白底青花的古朴简约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表现能力。
2、引导幼儿懂得利用美丽的线条将事物进行装饰提亮。
3、体验欣赏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大胆、自由地表达。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事先幼儿有认识过生活中的普通瓷器制品。
2、 物质材料准备:场景——米奇妙妙屋;展示台——1个大藏宝箱,内部摆放各种青花瓷实物;电脑投影仪;青花瓷课件;音乐情境——3首古典音乐,分别对应于幼儿出场、欣赏以及创作时间的不同氛围;幼儿人手一份——1次性纸盘、蓝色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
欣赏一:(实物欣赏)
1、 以幼儿喜爱的“米奇妙妙”引入课题,(音乐)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美
术欣赏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米奇妙妙屋做客,妙妙屋里有很多好玩的宝贝,小
朋友想不想去呀?现在就让我们跟着美丽的音乐轻轻地出发吧。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古典音乐的舒缓旋律,轻轻地舞动入场。
2、 进入展示区——发现米奇的藏宝箱,教师与幼儿一同揭开藏宝箱里的秘密,并进行实物欣赏。
师:这些是什么宝贝呀?它们上面画了什么?有什么形状?它们的颜色呢?
3、组织幼儿进入米奇妙妙屋内做客,教师出示现代瓷器与青花瓷器实物,引导幼儿在直观的比较中小结刚才发现的奥秘。
师:刚才我们看见的那些瓷器,你们发现了什么?在颜色上它跟我们现代这
种瓷器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这些瓷器它们只有白底和蓝色,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
名字叫青花瓷。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叫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
欣赏二:(课件欣赏)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播放青花瓷课件)集中欣赏图片。
(1)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欣赏时注意观察青花瓷它们的花纹、形状、图案,美在哪里?
(2)请小朋友念通关米奇的通关咒语把神秘墙(投影仪)打开,欣赏图片。
(3)提问幼儿欣赏后的感受:看完这些青花瓷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青花瓷器美在哪里?
2、引导幼儿重点欣赏几个富有特色的青花瓷器。
(1)启发幼儿重点说说青花瓷上美丽的图案。
¨师:小朋友的小眼睛真厉害能够发现青花瓷器里各种各样的美。这些里米奇也有几个特别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美在哪里?
¨以米奇有几个特别喜欢的青花瓷器,引导幼儿用猜测的形式进行逐图欣赏,并说说它们美丽的图案。
¨教师提问:瓷器上画了什么美丽的图案?它画了什么故事?他们在干什么呢?
(2)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是创作者想画什么美丽的图案故事。
师:原来每个美丽的青花瓷器上,中间画的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给青花瓷器画上什么美丽的图案呢?
(3)认识各种美丽的花边花纹。
¨出示几张范图,启发幼儿发现图案少了花边花纹的装饰并不完美,引导幼儿认识花边花纹装饰的重要。
¨组织幼儿再次念念咒语打开神秘墙,观看花纹课件,认识各种美丽的花纹。
师:米奇用相机拍下了很多美丽的青花瓷花纹,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装饰花边的。
¨结合节奏小游戏,引导幼儿发现各种花纹的规律美。
师:你喜欢哪一个花纹?你觉得哪个花纹美,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二、制作青花瓷,装扮米奇妙妙屋。
1、师:今天米奇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美丽的青花瓷,现在我们也用自己学到的本领来帮它把妙妙屋打扮打扮。
2、幼儿尝试用蓝笔在纸盘上进行创作,进一步感受古代青花瓷的简约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三、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评价,活动自然结束。
10、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与课后反思:《花与蝴蝶》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怎样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去深思和反省的。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孩子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大班艺术教育活动《花儿与蝴蝶》正是王老师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所做的努力与尝试,为我们研究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设置,为幼儿创设了三维空间美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长出了嫩叶,地上开满了鲜花。在优美的《梁祝》乐曲中,美丽的“花儿”(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戏玩耍。)
活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气,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只是幼儿园的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景表演,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美感。一是场景的设置及角色的装扮给了孩子视觉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乐给了孩子听觉上的美。我们也许担心:孩子听得懂名曲吗?但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没有理由拒绝美的东西,优美、抒情的乐曲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与整体的和谐给了孩子知觉上的美。教师精心创设的三维空间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必须以直观的、具体的美去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王老师正是抓住了此特征,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了成功的铺垫。
二、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幼儿和谐的环境美
这是所提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请看下面的几段对话:
师:你认为蝴蝶漂亮吗?
幼:漂亮
师:哪儿漂亮?
幼:我认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认为是蝴蝶身上的花纹......
师: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谁?
幼:我想扮成花儿
师:那你准备怎样做?
幼:......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你想干什么?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耐心地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意愿。《纲要》中要求“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可亲、可爱、可信任、可依赖便是心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建筑”,给孩子舒适、欢心和自由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可以展开想象,放飞思维。《花儿与蝴蝶》中,师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精心营造的“美”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
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表现的机会,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美。
我们都知道,艺术活动须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现机会。《花儿与蝴蝶》中教师按新《纲要》要求,为让每个孩子都有动脑、动手和表演的机会,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工具类:剪刀、铅笔、水彩笔、胶水、固体胶、胶带、别针
材料类: 白纸、彩纸、亮纸、旧挂历纸、旧报纸、硬纸板、皱纹纸、旧纱巾、丝巾、围巾;各种颜色的线等
在进行美工活动时,每个孩子都很开心地投入活动中。既使是能力最弱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孩子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专注于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没有一个孩子在打闹,没有一个孩子不欢乐。
由此看来,美工活动确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意义重大,对于发展幼儿手、眼、脑的协调性、手的灵活性以及形象思维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它必须依靠物质材料,与材料的接触过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感觉经验,通过改变材料表达美的情感。有心的教师往往不忽视这一教育契机,不辞辛苦为孩子准备种类众多,数量够多的材料,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玩玩做做中,学到知识,开发智力。让每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力,表现的机会。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美昭然于众。教师爱孩子,那就关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好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反思:
《花儿与蝴蝶》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一个“美”字,不容置疑,但美中亦有不足,在这许多“美”的画面之后,却残留了一个不能称之为“美”的场景:
制作完成后,是孩子们的表演,然后整个活动结束,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离开了活动室。室内一下子静下来。桌上有零乱的物品,地上到处是纸屑、残头等,一片狼籍。
看到这个场面,你能说这是美吗?只是一个小小的忽视,却在人的心里留下了一丝阴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却轻易放过了一个美的教育的良机。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内容应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艺术教育也应与其它各科教学相融合。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不时体验教育的价值。
如《花儿与蝴蝶》,当活动结束后,可引导孩子收拾整理好用过的物品,清理地上的垃圾,让活动室重归整洁。这就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教育契机:1、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及爱整洁的习惯。2、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劳动本身就是美。3、增强了爱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感受环境的美感。从这里我们看到,幼儿园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依相辅,紧密结合。对孩子美的教育也不能局限在艺术活动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美的人事物无处不存在,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让孩子充分去感受去区别,让他们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意识到并弥补不美的事物,让美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伴随着他们和谐健康地成长。
11、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与反思:《花与蝴蝶》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怎样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去深思和反省的。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孩子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大班艺术教育活动《花儿与蝴蝶》正是王老师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所做的努力与尝试,为我们研究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设置,为幼儿创设了三维空间美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长出了嫩叶,地上开满了鲜花。在优美的《梁祝》乐曲中,美丽的“花儿”(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戏玩耍。)
活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气,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只是幼儿园的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景表演,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美感。一是场景的设置及角色的装扮给了孩子视觉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乐给了孩子听觉上的美。我们也许担心:孩子听得懂名曲吗?但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没有理由拒绝美的东西,优美、抒情的乐曲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与整体的和谐给了孩子知觉上的美。教师精心创设的三维空间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必须以直观的、具体的美去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王老师正是抓住了此特征,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了成功的铺垫。
二、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幼儿和谐的环境美
这是所提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请看下面的几段对话:
师:你认为蝴蝶漂亮吗?
幼:漂亮
师:哪儿漂亮?
幼:我认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认为是蝴蝶身上的花纹......
师: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谁?
幼:我想扮成花儿
师:那你准备怎样做?
幼:......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你想干什么?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耐心地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意愿。《纲要》中要求“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可亲、可爱、可信任、可依赖便是心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建筑”,给孩子舒适、欢心和自由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可以展开想象,放飞思维。《花儿与蝴蝶》中,师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精心营造的“美”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
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表现的机会,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美。
我们都知道,艺术活动须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现机会。《花儿与蝴蝶》中教师按新《纲要》要求,为让每个孩子都有动脑、动手和表演的机会,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工具类:剪刀、铅笔、水彩笔、胶水、固体胶、胶带、别针
材料类: 白纸、彩纸、亮纸、旧挂历纸、旧报纸、硬纸板、皱纹纸、旧纱巾、丝巾、围巾;各种颜色的线等
在进行美工活动时,每个孩子都很开心地投入活动中。既使是能力最弱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孩子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专注于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没有一个孩子在打闹,没有一个孩子不欢乐。
由此看来,美工活动确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意义重大,对于发展幼儿手、眼、脑的协调性、手的灵活性以及形象思维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它必须依靠物质材料,与材料的接触过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感觉经验,通过改变材料表达美的情感。有心的教师往往不忽视这一教育契机,不辞辛苦为孩子准备种类众多,数量够多的材料,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玩玩做做中,学到知识,开发智力。让每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力,表现的机会。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美昭然于众。教师爱孩子,那就关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好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反思:
《花儿与蝴蝶》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一个“美”字,不容置疑,但美中亦有不足,在这许多“美”的画面之后,却残留了一个不能称之为“美”的场景:
制作完成后,是孩子们的表演,然后整个活动结束,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离开了活动室。室内一下子静下来。桌上有零乱的物品,地上到处是纸屑、残头等,一片狼籍。
看到这个场面,你能说这是美吗?只是一个小小的忽视,却在人的心里留下了一丝阴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却轻易放过了一个美的教育的良机。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内容应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艺术教育也应与其它各科教学相融合。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不时体验教育的价值。
如《花儿与蝴蝶》,当活动结束后,可引导孩子收拾整理好用过的物品,清理地上的垃圾,让活动室重归整洁。这就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教育契机:1、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及爱整洁的习惯。2、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劳动本身就是美。3、增强了爱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感受环境的美感。从这里我们看到,幼儿园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依相辅,紧密结合。对孩子美的教育也不能局限在艺术活动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美的人事物无处不存在,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让孩子充分去感受去区别,让他们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意识到并弥补不美的事物,让美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伴随着他们和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