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宜昌话《小胖小》大班语言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宜昌话《小胖小》大班语言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宜昌话朗诵儿歌:小胖小。乐意在集体面前用宜昌话朗诵儿歌。体验说宜昌话的乐趣和感受乡音乡情的亲切。
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位新生家长跟我交流时问道:“张老师,我们国际幼儿园小朋友是不是都不说方言?”然后很困惑的跟我诉说她的宝贝这学期转入我们班后一直不善表达,原因是孩子之前在老家不太会说普通话,所以一个多月的时间宝贝都没有特别好的朋友。
了解了家长和孩子的困难之后,我和班级孩子共同商议,由此产生了学说家乡话的想法,以此来带动新生,让孩子之间相互学习,帮助新生尽快融入集体,在新环境中尽快交到新朋友,缓解家长的焦虑,孩子的适应性障碍,同时又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从中习得地方语言。
很多家长认为说普通话就是高级的,说方言就是不上档次,新《纲要》中有这样提到: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以及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提供一个能说方言、敢说方言、会说方言的平台和语言环境,让孩子们在通过学方言、说方言中去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不能让方言在若干年后成为我们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我结合幼小衔接课程中孩子们喜欢的一首儿歌,设计了这节:宜昌话《小胖小》。
活动目标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宜昌话朗诵儿歌:小胖小。
2、乐意在集体面前用宜昌话朗诵儿歌。
3、体验说宜昌话的乐趣和感受乡音乡情的亲切。
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宜昌话朗诵儿歌:小胖小。
难点:引导幼儿大胆开口说宜昌话,乐意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有说方言的经验和熟悉儿歌的经验)
教师:物资准备:1、音频:广东话版:小胖小。2、视频 :1段家长宜昌话朗诵:小胖小
3、音乐:推磨拐磨、雀尕飞。4、电脑。5、音响和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复习儿歌(小胖小)
师:小朋友们,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胖小的儿歌,你们还记得吗?
幼:记得
师: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朗诵给大家听听吧!【小胖小,预备起】
师:小朋友们真棒,吐词清晰,声音也非常好听!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张老师有一个广东朋友,她也会朗诵小胖小的儿歌,还说想要和我们宜昌的小朋友比赛,看谁朗诵的好听呢,我们要不要一起听听看【要】
2、播放广东版小胖小音频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听懂了吗?
师:那她跟我们念的小胖小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师:刚刚大家听到的《小胖小》是用广东方言朗诵的,所以听起来会有点难懂,但是很好玩儿
幼/配课老师:张老师,什么是方言啊?
师:方言就是地方语言,也叫家乡话,广东人说的方言是广东话,山西人说的方言是山西话,上海人说的方言是上海话。我们是宜昌人,说的方言就是宜昌话,不同的城市,方言是不一样的。但都有不同的味道,有没有小朋友想来说说自己家乡话小朋友。(请两个孩子表演一段家乡话)
幼/配课老师:张老师,你说我们是宜昌人,说的方言是宜昌话,那用宜昌话来朗诵小胖小是什么样的呢?
师:哈哈,就知道你们会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宜昌话的小胖小是怎么朗诵的呢?
3、播放视频(家长用宜昌话朗诵的《小胖小》)
师:宜昌话朗诵的《小胖小》,想不想试着学一学,用宜昌话来朗诵小胖小呢?【想】
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预设了4种用宜昌话学习朗诵(小胖小)的方式,第一种是看视频学习,在第一组;第二种是两人一组合作的方式,在第二组;第三种是小组接龙【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来学习,在第三组,第四种是跟着小老师,学习用宜昌话朗诵小胖小,在第四组,我们的小老师就是贾静秋,大家清楚了吗?请小朋友们仔细思考一下,待会儿你要渠道哪一组参与学习,把你想好的想法放在心里,待会儿用行动来告诉张老师就好了,OK?
师:另外,张老师还有几点温馨提示:
(1)每种学习方式的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
(2)如果你发现你想要选择的学习方式的小组人数已经有6人了,请你做第二选择,到另外的小组去参与学习;
(3)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遇到困难,及时找身边的老师帮助你
(4)听到***音乐的时候,快速收拾小组内的物品,坐回到现在的位置。
师:清楚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听音乐轻轻的走到你想去的小组,开始宜昌话的小胖小的学习吧!
4、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组分享展示,教师小结。
6、活动延伸:
播放宜昌方言歌曲让孩子们对宜昌话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活动总结
今天通过学习宜昌话《小胖小》不仅让孩子们对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掌握了朗诵儿歌的多种方式,增加了其趣味性。全国人民都说普通话,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是本地人不会说当地方言,又不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看过今天的活动之后所以不用担心孩子听了方言就不会说普通话了,只要我们给与提供孩子不同语境的氛围,就别小看他们的接受能力!
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他们具有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不同语言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可以让孩子的发音器官得到良好的锻炼,掌握不同的发音技巧。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可以使孩子大脑的语言转换机制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方言也可以促进孩子与长辈、特别是只会使用方言的祖辈之间的沟通。对外地移民的孩子来说,学习当地的方言也便于他与同伴更好地交流,得以尽快被接纳,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方言还能让孩子从小接受地方特色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本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有益于增加亲情和乡情。
后期我们班还会开展类似“方言周”“方言月”“学习方言歌曲”“亲子方言比赛”的活动。为避免方言民俗文化的流失,传承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地方文化,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习方言。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好神奇的小石头之我是小作者》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图画书中童谣的句式结构,能对自己的石头造型展开大胆想象,进行童谣创编。
2、感受自我创作画和童谣创编的乐趣,在吟诵图画书作品和自编童谣中进一步感受童谣的韵律。
3、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进行石头延画;童瑶的创编。
难点:理解三三七句式结构;创编带有尾韵的童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对图画书故事《好神奇的小石头》的前期了解、对事物形状的感知经验
物质准备:图画书《好神奇的小石头》、自制小书、彩色石头状纸片若干、美工区画笔、胶棒若干、ppt课件、A4白纸(一半)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书导入:出示《好神奇的小石头》图画书,引导幼儿回忆之前所学图画书的内容,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带来一本神奇的小书,它就是《好神奇的小石头》,小朋友们都度过了吧?那你们知道,这些小石头到底神奇在哪里吗?”
小结:“原来这些小石头,只要换一种颜色,换一个摆放的方向·,它就可以变出来一个不一样的东西。”
师:“现在陈老师手里有一本空白的小书,需要托五班小朋友帮忙一起来完成。现在你们需要听好小任务喽!每个小朋友需要在一张单页纸上让你的小石头大变身,可是我们看看仅仅把石头变身后的图画出来就可以了吗?我们还需要加上好听的童谣。你还记得图画书里都有哪些童谣吗?”
二、基本部分
(一)结合图画书内容,了解童谣句式结构
出示《好神奇的小石头》这一图画书,和幼儿共同学习图画书中的句式结构。
如:小汽车,嘀嘀嘀,开到东来开到西;大鸭梨,甜又脆,小朋友们排好队。
师:“小朋友们上面这两句话,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结:这两句话的句式结构叫做三三七句式,前面两句话分别由三个字组成,最后一句话是由七个字组成的,而且每句话的内容前后都是有关联的。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小石头卡纸,你们可以把它贴在白纸上进行一次石头大变身,最后根据你变身后的事物创编出新的童谣 。
(二)幼儿自行设计图画,进行童谣创编
1、为幼儿提供美工材料,请幼儿自行绘制图画,进行童谣的创编。
师:“老师已经为小朋友准备好各种彩色小石头,现在你可以将小彩石随意摆放在白色纸上,来为小书设计图画,并根据图画的内容进行童谣创编。”
2、幼儿组内进行分享
师:“已经创编好童谣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三)集体分享所创编童谣
请出一组幼儿进行童谣分享,并将其作品粘贴于空白小书内。
(在分享过程中,适当加入童谣押韵的部分,进一步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总结:每个小朋友都能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图画,按照三三七的句式,进行童谣创编,你们都太棒了。
三、结束部分
将幼儿创编好的单页小书贴入空白的大书内,请幼儿组内商讨,为小书加上名字。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是幼儿在前期熟悉图画书的基础上,进行石头的创想和延画。活动中,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将石头变成不同的物体。同时,在理解三三七句式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童谣创编。我班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完整创编,但在尾韵的处理上,只有少数幼儿能够做到,这也是我今后在语言领域需要带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3、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一只耳朵耷拉的小白兔》教案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图片,能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技能目标:发挥想象力,大胆续编故事。
情感目标:懂得欣赏自己和他人,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发挥想象力,能大胆续编故事。
难点:懂得欣赏自己和他人,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故事动画片,兔子玩偶,故事骰子(贴图片)、画纸、彩笔、毛绒兔子、小棒、皮筋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说谜语:“红眼睛、白衣裳、尾巴短、耳朵长”。引导幼儿结合原有经验描述小兔子的特征。
2、教师出示一只耷拉耳朵的兔子玩偶引出课题:“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比较特别的新朋友,你们看一看它哪儿长的很特别呢?”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开始部分,并播放不同种类兔子的PPT图片。
2、利用故事课件,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并提出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深入思考,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为什么今天小兔子心情不开心呢?
小伙伴是怎样笑话他的呢?
如果你是小兔子,伙伴们都笑话你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你觉得小兔子想的这个办法怎么样?
小伙伴们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猜一猜接下来他会干些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小兔子想了什么办法。
三、复述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1、出示贴有图片的大骰子。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玩掷骰子的游戏,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大骰子上面的画面内容,再换另一名幼儿来玩。以此类推,直至讲述完所有画面。
2、两名幼儿合作讲述。一名幼儿手持大骰子,按故事情节发展变换画面,另一名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四、续编故事,拓展幼儿想象
1、师:那只耷拉耳朵的小兔子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是呢?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办法让它的耳朵竖起来吗?请发挥想象力一起来续编故事吧!
2、幼儿自由结成五组,自由续编故事。每组桌面都准备了画纸、彩笔、毛绒兔子、小棒、皮筋等辅助材料,幼儿可以借助此材料边操作边讲述,或者先画再讲述。
3、请每组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续编的故事。
五、观看动画,幼儿情感迁移
1、播放故事动画片,形象生动的展示小兔子的动作、表情和语气,使幼儿感受到小兔子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理解故事内涵。
2、联系实际,引发幼儿讨论并分享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3、教师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在以后当我们看到身体胖的、个子矮的、或是身体某部位有残疾的小朋友时,我们不应该笑话他,要和他友好相处,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六、活动延伸:
1、在角色表演区,布置简单的场景,投放动物头饰,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总结
在《纲要》和《指南》新理念的指导下,我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并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整个活动环节紧凑,步骤清楚,指导用语流畅、教学思路清晰。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采用了谜语玩偶形象导入、课件图片观察解读、游戏中复述、边操作边创编、欣赏故事动画片等多种教学形式,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每一环节都能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在积极思考与快乐的表达中感受到了语言活动的无穷乐趣,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4、幼儿园传统文化《相声反正话》大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听相声,感受相声的滑稽与幽默。
2.尝试说相声、创编反正话。
3.能区分相声表演和日常生活的不同,知道不能把表演中的言语用到日常生活。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资源《反正话》(视频)
2.与相声内容相对应的桌、椅、五官、花卉图片。
活动过程:
1.和幼儿学说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引发幼儿兴趣。
2.观看教学资源《反正话》,学说相声反正话。
(1)观看视频,请幼儿说一说听了相声什么感受。觉得哪个地方最有意思。
小结:相声是带给人快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由两人表演,一个叫逗哏,一个叫捧哏,最有趣的部分叫抖包袱。说相声的时候,演员自己不笑,要把观众逗笑。
(2)教师和幼儿说相声。教师分别出示图片,扮逗哏角色,请幼儿试着接捧哏语言。
(3)幼儿自由结伴,二人分工,看着图片学说反正话,并尝试把相声说完整。
(4)请几组幼儿表演相声。教师提示幼儿尽量保持演员状态,不笑场。
3.创编相声反正话,能区分表演和生活的不同。
(1)请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可以说成反正话,把它编到相声中。
(2)视情况请 1~2 组幼儿表演新创编的反正话。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如果在生活中,有小朋友也这么和自己说话,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小结:生活不是表演,如果把相声表演中的包袱放在平时的对话中,小朋友可能不理解,会因此而生气。
附:相声反正话
甲:今天咱给大家说个相声 乙:好呀,咱说什么相声呀? 甲:就说反正话吧!
乙:什么叫反正话?
甲:我给你打个比方吧,我说桌子,你就说子桌。乙:好来,开始!
甲:我椅子。
乙:我子椅。甲:我脑袋。
乙:我呆脑,我呆头呆脑的啊! 甲:我脑门子。
乙:我没脑子! 甲:我眼眉。 乙:我没眼! 甲:我眼珠。
乙:我猪眼,不像话啊! 甲:我鼻子。
乙:我子鼻。 甲:我鼻梁子。
乙:我量鼻子,我量他千吗啊! 甲:我嘴!
乙:……我咬你! 甲:咬我干什么啊!
乙:这一个字的怎么翻啊! 甲:那依您的意思呢?
乙:得说字儿多的。
甲:哦,字多一点,好了!我嘴里有牙。
乙:我牙里有嘴,我成妖怪了!你换个词儿行不行啊。甲:别生气,咱们出城逛逛去,我逛花园。
乙:我花园逛。 甲:我是牡丹花。乙:我是花牡丹。甲:我是芍药花。乙:我是花芍药。甲:我是茉莉花。乙:我是花茉莉。
甲:我是狗尾巴花。
乙:我是花尾巴狗,去你的。
5、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诗歌《我升大班了》
活动目标:
1.学说诗歌,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应该关心、爱护身边的弟弟、妹妹。
2. 掌握诗歌内容, 能运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 萌发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体验帮助別人的快乐心情。
4. 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1 、“ 幼儿学习资料” — 《我长大了》。
2. 提前组织幼儿开展照顾小班弟弟、妹妹的活动。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观看照顾弟弟、妺妹的照片, 引导幼儿回忆帮助弟弟、妹妹时发生的事情, 激发幼儿帮助弟弟、妺妹的自豪感。
提问: 你为弟弟、妹妹做了哪些事? 你的心情如何?
小结: 弟弟、妹妹年龄小, 离开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 难免害怕和难过, 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帮助他们。
2. 指导幼儿学说诗歌、掌握诗歌内容, 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通诗歌。
( 1) 结合课件、录音, 引导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 弟弟、妹妹遇到了什么困难? 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讲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 2) 结合《我长大了》第 2- 3 页,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诗歌, 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用恰当的情感、语气朗通。
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 遇到这种情况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用什么语气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
( 3) 请个别幼儿分享, 引导幼儿相互间自由分享。
3. 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完整朗诵诗歌, 着重表现帮助弟弟、妺妹的自豪感。
( 1) 教师完整朗通诗歌。
( 2) 教师说旁白, 幼儿结合诗歌中的语句有感情地进行朗通。重点表扬朗诵时感情充沛、表情丰富的幼儿,请其在集体面前展示,以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 3) 幼儿独自完整、有感情地朗通诗歌。
( 4) 幼儿个别或分组边表演边朗通, 相互展示、分享。
4. 带领全体幼儿到小班朗诵诗歌, 将诗歌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开展大带小的活动,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
附诗歌: 《我是大班 儿童》
开学了, 我快快活活, 走向可爱的幼儿园。去年, 我还是中班的儿童。
现在, 我升到了大班。
中班、小班的小朋友, 就是我的弟弟妹妹。小弟弟, 鞋带开了吗?
来, 我帮你系上。 小妹妹, 跌疼了吗? 来! 我扶你起来。
有一个新来的小弟弟, 妈妈上班时间已到, 他不放妈妈走, 又是哭, 又是闹。
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他乖乖的听着, 还咯咯地笑。从现在起, 我就是大班的儿童。
我们帮助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 看! 这有多么光荣。
6、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爱聆听绘本故事。
2、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
3、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仿编。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
师: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一起来看看吧!
二、播放故事
完整播放《小马过河》的动画。
从前有一匹小马,从小就和妈妈住在一起,他总是跟在妈妈身边寸步不离。
有一天,妈妈对小马说:“你把这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着麦子来到了河边,可是河上没有桥,也不知道河水有多深?怎么办呢?
小马在河边遇见了牛伯伯,他问牛伯伯:“牛伯伯,这河水深不深啊?”
牛伯伯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小腿。
听牛伯伯这么一说小马就放心了,正准备趟过河,刚迈一步,就听见一个声音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水可深了。”
小马低头一看,原来是小松鼠。
小松鼠接着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掉进河里,就被河水卷走了!”
小马一听没了主意。牛伯伯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
这时,马妈妈来了,她看到犹豫中的小马,就对小马说:“孩子,这河水的深浅,只有你自己试了才知道呀!”
小马小心的试探着,一步一步趟过河
噢,原来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
三、提问:
问题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
问题2、老牛说了些什么?
问题3、小松鼠说了些什么?
问题4、他们说的对吗?
问题5:小马是怎么做的?
活动反思: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幼儿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幼儿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幼儿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在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7、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找朋友》教案反思
一、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小朋友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很差,对朋友的认识淡漠,不懂得分享等等问题较多,为了让孩子们能从小养成与人为善的健康心理及行为,设计了本课,让他们尝试处理与小伙伴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享受这种交流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找朋友介绍朋友等游戏,激发学生对与朋友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2、 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体验交友的乐趣
3、 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朋友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交朋友
四、活动准备:
PPT、空白卡片、彩笔,音频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自制短片《孤独的小熊》(内容:因为骄傲、自私,小熊没有一个好朋友,它感到非常孤独)。
2、提问:没有朋友的小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难过、孤单、害怕……)
3、师:是呀,没有朋友是件多么让人难过的事啊!朋友会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小朋友,你有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好朋友呀?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体验快乐
1、小朋友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分享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的事情。(老师在学生讲述过程中给予肯定和鼓励)
2、小朋友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来找自己的好朋友吧!接下来我们一起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吧!
(三)、结交新朋友(学习如何结交朋友)
1、有朋友真好,大家还想结交一些新朋友么?
2、和老师交朋友。(选几个愿意和老师交朋友的学生和老师互动,要求学生赞赏夸奖老师的优点,同事老师夸奖小朋友的优点,学生体验发现他人优点和赞赏他人的乐趣)。
3、让学生跟班级中更多的同学交友,进一步体验如何交友和交友的乐趣。(背景音乐《找朋友》)
(四)、友情传递
好朋友为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我们也要送给好朋友一份特别的礼物,在空白卡纸上画上你喜欢的画或者写上你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好朋友。
(六)拓展
回家和爸爸妈妈、邻居的小朋友交朋友。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语言教育活动紧紧围绕着学习反义词而展开,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产生新鲜好奇感,在观察实物中理解反义词,并能运用一些反义词说一句简短的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活动,通过运用各种感观,在看看、说说、想想、动动、找找、做做等活动中,让每个幼儿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同伴交往,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发展想像思维,举一反三。让幼儿通过思维想像说出一些教师活动中没有认识的反义词,不仅达到发现掌握新反义词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准备更多样些实物,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加有趣的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8、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大哥哥》教案
随着二胎政策的来临,大部分家庭都迎来了新成员,这让本来是家里独苗苗的孩子们,有些接受不了,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对弟弟妹妹有抵触心理,因此设计此次活动,通过出示班级里二胎家庭的全家福前后对比,让幼儿感受有弟弟妹妹后家庭成员的变化。并听故事,体验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学会接纳家庭新成员的诞生,接纳自己身份的改变。
2.体验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体验关爱、互助带来的快乐。
3.知道父母的爱不会因为有弟弟妹妹而改变。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故事PPT 、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心愿卡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1)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幼儿欣赏全班幼儿的全家福照片,体验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感觉。
(2)教师出示班级里二胎家庭的全家福前后对比,让幼儿感受有弟弟妹妹后家庭成员的变化。
(3)师:如果爸爸妈妈再为你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你愿意吗?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意愿并讲述原因。
3.分享故事《大哥哥》
(1)播放绘本PPT,欣赏故事前面部分。
(2)师:皮皮猴的家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3)师:有弟弟妹妹后他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4)皮皮猴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5)皮皮猴感觉非常委屈、非常伤心,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情绪?
(6)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对情绪抒发的方式,教师最后进行引导,(7)请幼儿把心里的话用画在卡片上。
(8)请幼儿说说对爸爸妈妈说出自己的爱与需求后有什么感觉?
(9)欣赏故事后半部分并提问。
(10)师:皮皮猴是怎么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的?
(11)他现在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4.扮演游戏。
(1)情景表演要求:皮皮猴真是一位好哥哥,如果你的弟弟妹妹摔跤了、肚子饿了你会怎么做?如果弟弟妹妹和你抢玩具你会这么做?
(2)请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先商量解决的办法,然后把解决过程表演出来。
活动延伸
幼儿绘画: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9、幼儿园宜昌话《小胖小》大班语言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宜昌话朗诵儿歌:小胖小。乐意在集体面前用宜昌话朗诵儿歌。体验说宜昌话的乐趣和感受乡音乡情的亲切。
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位新生家长跟我交流时问道:“张老师,我们国际幼儿园小朋友是不是都不说方言?”然后很困惑的跟我诉说她的宝贝这学期转入我们班后一直不善表达,原因是孩子之前在老家不太会说普通话,所以一个多月的时间宝贝都没有特别好的朋友。
了解了家长和孩子的困难之后,我和班级孩子共同商议,由此产生了学说家乡话的想法,以此来带动新生,让孩子之间相互学习,帮助新生尽快融入集体,在新环境中尽快交到新朋友,缓解家长的焦虑,孩子的适应性障碍,同时又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从中习得地方语言。
很多家长认为说普通话就是高级的,说方言就是不上档次,新《纲要》中有这样提到: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以及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提供一个能说方言、敢说方言、会说方言的平台和语言环境,让孩子们在通过学方言、说方言中去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不能让方言在若干年后成为我们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我结合幼小衔接课程中孩子们喜欢的一首儿歌,设计了这节:宜昌话《小胖小》。
活动目标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宜昌话朗诵儿歌:小胖小。
2、乐意在集体面前用宜昌话朗诵儿歌。
3、体验说宜昌话的乐趣和感受乡音乡情的亲切。
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宜昌话朗诵儿歌:小胖小。
难点:引导幼儿大胆开口说宜昌话,乐意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有说方言的经验和熟悉儿歌的经验)
教师:物资准备:1、音频:广东话版:小胖小。2、视频 :1段家长宜昌话朗诵:小胖小
3、音乐:推磨拐磨、雀尕飞。4、电脑。5、音响和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复习儿歌(小胖小)
师:小朋友们,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胖小的儿歌,你们还记得吗?
幼:记得
师: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朗诵给大家听听吧!【小胖小,预备起】
师:小朋友们真棒,吐词清晰,声音也非常好听!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张老师有一个广东朋友,她也会朗诵小胖小的儿歌,还说想要和我们宜昌的小朋友比赛,看谁朗诵的好听呢,我们要不要一起听听看【要】
2、播放广东版小胖小音频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听懂了吗?
师:那她跟我们念的小胖小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师:刚刚大家听到的《小胖小》是用广东方言朗诵的,所以听起来会有点难懂,但是很好玩儿
幼/配课老师:张老师,什么是方言啊?
师:方言就是地方语言,也叫家乡话,广东人说的方言是广东话,山西人说的方言是山西话,上海人说的方言是上海话。我们是宜昌人,说的方言就是宜昌话,不同的城市,方言是不一样的。但都有不同的味道,有没有小朋友想来说说自己家乡话小朋友。(请两个孩子表演一段家乡话)
幼/配课老师:张老师,你说我们是宜昌人,说的方言是宜昌话,那用宜昌话来朗诵小胖小是什么样的呢?
师:哈哈,就知道你们会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宜昌话的小胖小是怎么朗诵的呢?
3、播放视频(家长用宜昌话朗诵的《小胖小》)
师:宜昌话朗诵的《小胖小》,想不想试着学一学,用宜昌话来朗诵小胖小呢?【想】
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预设了4种用宜昌话学习朗诵(小胖小)的方式,第一种是看视频学习,在第一组;第二种是两人一组合作的方式,在第二组;第三种是小组接龙【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来学习,在第三组,第四种是跟着小老师,学习用宜昌话朗诵小胖小,在第四组,我们的小老师就是贾静秋,大家清楚了吗?请小朋友们仔细思考一下,待会儿你要渠道哪一组参与学习,把你想好的想法放在心里,待会儿用行动来告诉张老师就好了,OK?
师:另外,张老师还有几点温馨提示:
(1)每种学习方式的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
(2)如果你发现你想要选择的学习方式的小组人数已经有6人了,请你做第二选择,到另外的小组去参与学习;
(3)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遇到困难,及时找身边的老师帮助你
(4)听到***音乐的时候,快速收拾小组内的物品,坐回到现在的位置。
师:清楚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听音乐轻轻的走到你想去的小组,开始宜昌话的小胖小的学习吧!
4、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组分享展示,教师小结。
6、活动延伸:
播放宜昌方言歌曲让孩子们对宜昌话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活动总结
今天通过学习宜昌话《小胖小》不仅让孩子们对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掌握了朗诵儿歌的多种方式,增加了其趣味性。全国人民都说普通话,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是本地人不会说当地方言,又不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看过今天的活动之后所以不用担心孩子听了方言就不会说普通话了,只要我们给与提供孩子不同语境的氛围,就别小看他们的接受能力!
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他们具有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不同语言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可以让孩子的发音器官得到良好的锻炼,掌握不同的发音技巧。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可以使孩子大脑的语言转换机制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方言也可以促进孩子与长辈、特别是只会使用方言的祖辈之间的沟通。对外地移民的孩子来说,学习当地的方言也便于他与同伴更好地交流,得以尽快被接纳,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方言还能让孩子从小接受地方特色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本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有益于增加亲情和乡情。
后期我们班还会开展类似“方言周”“方言月”“学习方言歌曲”“亲子方言比赛”的活动。为避免方言民俗文化的流失,传承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地方文化,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习方言。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