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歌曲游戏《毛毛虫和蝴蝶》教案及教学活动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歌曲游戏《毛毛虫和蝴蝶》教案及教学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肢体感应伸缩律动。
2、感受A段旋律的小调音乐风格。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二、活动准备:
1、乐器:各类木质乐器、蛙鸣筒
2、道具:挂图P1P2P3、创意节奏卡、纱巾、袜子
三、教学队型:
坐位:八字型
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熟悉歌曲,肢体感应伸缩律动。
2、难点:感受A段旋律的小调音乐风格。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回顾。
出示挂图P1—P2故事,师生共同讲故事:……毛毛虫打扮得很美,一路往选美赛场爬去。它是怎样爬的呢?
(二)节奏复习
1、幼儿听音乐自选木质乐器,用手指即兴做毛毛虫的律动。
2、即兴敲奏节奏,并探索音色。
3、教师出示四拍节奏卡,幼儿看拍节奏。
(三)故事引导:毛毛虫在爬的路上,被在一旁的蜘蛛太太看到了,她哈哈大笑:你也想参加选美,可惜长得太丑了,回去照照镜子吧。蜘蛛太太嘲笑着小红点的打扮,小红点伤心极了,含着眼泪离开,慢慢地朝树上爬去……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我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成长过程,教育孩子不要太在意暂时的外表;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论,只要多加充实,将来一定会像毛毛虫一样,蜕变成美丽的蝴蝶。让幼儿把毛毛虫伤心和变成蝴蝶时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为一环节做铺垫。
(四)情感表达与律动
1、教师边念语词边以手指在各个肢体部位一伸一缩,慢慢移动。
2、小红点心情怎么样?感受小红点的悲伤情绪,师生以悲伤的情绪将语词再念一次。
3、如何表现悲伤?语词+肢体模仿毛毛虫。
4)利用纱巾、袜子道具发明如何一伸一缩地爬行。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利用纱巾袜子道具发明如何一伸一缩地爬行,老师带领幼儿边念语词边律动,幼儿学习的很认真,把毛毛虫的表情和蝴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爱极了。
(五)演奏蛙鸣筒。
1、乐器替代:以蛙鸣筒代替毛毛虫,自由探索音色。
2、语词配合做节奏模奏。
3、音乐配合做节奏模奏。
教学反思:此环节B段音乐的节奏很快,孩子们很难按要求用蛙鸣筒敲奏出三拍子律动伴奏。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熟悉三拍子的节奏,我先请他们欣赏了音乐,再用肢体动作来感应三拍子的节奏,配合音乐来感应,最后,再加上乐器,孩子们很开心。
(六)乐团与舞团
1、师生共同商量分配角色。
2、乐团:以蛙鸣筒每两拍刮一次。
舞团:以各种方式模仿毛毛虫爬行。
(七)师生听全曲,舞蹈结束活动。(让幼儿初次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
(八)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中投放材料,学习制作蝴蝶的羽翼。
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们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乐意参与音乐与舞蹈的表现,课堂气氛很活跃,自我课后的感觉也很好。
2、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毛毛虫变蝴蝶》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他们会积极地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喜欢寻根问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进行探究。一只美丽的小蝴蝶飞来飞去,可是小朋友们知道小蝴蝶的前身是什么样儿吗?本次活动课正好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蝴蝶的形态、生长过程,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昆虫的兴趣,保护昆虫的情感。
2、尝试随音乐用肢体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态,激发幼儿探索昆虫世界的奥妙。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课难点是:让幼儿复述毛毛虫变蝴蝶的四个主要阶段。
活动准备
1、童话故事情景动画片;
2、毛毛虫变蝴蝶成长动画课件;
3、蝴蝶和毛毛虫头饰等;
4、蝴蝶拼图若干(含蝴蝶拼图底版纸张和胶水)。
活动过程
一、讲童话故事引入课题(大屏幕显示童话故事情景动画片)
故事内容:从前,在一个动物王国里住着一只小毛毛虫,它觉得自己很丑,所以它很自卑。一天,小瓢虫看见小毛毛虫,说:“哼,你这个丑八怪,长着一身绿(lù)毛,你看我,长得多漂亮啊!让我看到你,真是对我的一种侮辱!”小毛毛虫听很悲观。小山羊听了说:“别这样,我们不能从外表来评价。善良,才是最美的!”小毛毛虫听了,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一天,小毛毛虫结茧了,挂在树枝上,几个月后,小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从此,蝴蝶家族(zú)再也不自卑了,成天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过着幸福的生活。
二、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基本特征(大屏幕显示一只蝴蝶图片)
蝴蝶的身体主要由头部、胸部、腹(fù)部(就是我们说的肚子、肚皮)三个部分组成,还有翅膀(复眼(眼睛)和触角。
三、蝴蝶拼图游戏(大屏幕显示五彩缤纷的蝴蝶图)
分成小组来让幼儿做拼图游戏,同一组的小朋友相互合作动手拼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四、引导幼儿了解蝴蝶成长过程(播放毛毛虫变成蝴蝶过程的动画片)
请小朋友们仔细地观察蝴蝶蜕变整个变化过程。
五、理清毛毛虫变蝴蝶过程 (大屏幕显示毛毛虫变蝴蝶图解多媒体课件)
蝴蝶一生要经过:产卵—孵化出毛毛虫——形成蛹——最后变成蝴蝶四个主要阶段。
六、角色游戏(播放大自然背景音乐)。
随音乐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的姿态动作。
(最后有序将幼儿带出教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后有如下反思:
1、 注重知识性的传授,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还少了些。
2、 老师说得多,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多,活动体验不够。
3、 多媒体使用频率过高,幼儿看课件的时间多了,幼儿容易产生疲劳感。
4、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将作如下改进:
(1) 将看动画片时间减少,增加幼儿参与体验活动量。
(2) 鼓励幼儿大胆发问、提问、答问。
启发:1、多加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理念的更新。
2、多加强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教资、教态的学习和借鉴。
3、幼儿园教案范文:韵律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运动游戏是指幼儿在室内外运动场所进行的,自定运动形式、自选运动器械或手持玩具,也可以利用自然物或徒手,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游戏活动。进入中班以后,我班的孩子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他们不仅能够自如地进行跑、跳爬等动作,还敢于尝试、探索各种动作,如何让孩子更喜爱运动,注意科学的运动呢?于是我选择了《幼儿运动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这一课题。本阶段我班正在开展《运动身体》的主题活动,通过音乐活动《健康歌》、语言活动《胖胖兔减肥》、综合活动《小小运动员》、《木偶娃娃》、游戏活动《照镜子》以及带领幼儿参观健身房、做健身操等多种形式,幼儿从了解别人运动开始,到参与运动,亲身感受运动身体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幼儿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兴趣:我们的身体是怎样动的?我们身上什么地方会动?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身体、移动”这一活动,让幼儿从自己的身体本身得到运动的快乐,是我设计和开展这一活动的宗旨。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让幼儿发现身体中会动的部位。
2、发展幼儿走、跑、跳、爬等能力,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
3、敢于运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来探索不同的动作,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6、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7、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走、跑、跳等动作的不同形式有了初步的尝试。
2、伴奏音乐磁带。
3、材料准备:投放呼拉圈、纸皮圈、脚印、高跷、跳袋。
4、场地准备:铺设泡沫软垫、设置“铁丝网”、隧道、画上数字格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感知活动,引导幼儿发现身体内外部可以动的部位。
1、幼儿听音乐绕场进行走、跑、跳的多种练习。
2、引导幼儿找出自己身体外部会动的部位,大家一起感知一下。
3、通过《木头人》游戏和听、触摸,引导幼儿感知身体内部会动的部位。
二、探索活动:我们的身体会移动。
1、幼儿自由尝试用不同形式的走、跑、跳、爬等动作来移动身体。
2、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探索的移动身体的方法。
3、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由探索一人或多人一起移动身体的方法。
4、放松活动:雪人融化了。
三、分享经验
1、幼儿自由交流运用材料来移动身体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3、播放《走路》音乐,幼儿随音乐做动作结束。
活动反思:
一节活动,时间有限,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每一格孩子都要有所锻炼或提升,我们只能通过材料来帮助我们达到更好的效果。
4、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毛毛虫和蝴蝶》中班艺术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毛毛虫和蝴蝶》选自奥尔夫音乐,两段体的结构非常鲜明,第 1 段为 2/4 拍,舒缓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毛毛虫爬行、做茧的过程;第 2 段为 3/4 拍,欢快活泼,表现了毛毛虫破茧成蝶、快乐飞舞的情景。音乐节奏对比鲜明,便于幼儿理解。本次活动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帮助幼儿学会倾听、感受、想象、表现音乐。乐曲配上有趣的儿歌,更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旋律结构和情绪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 AB 式的结构以及两段的不同节奏和情绪特点。
2.能根据音乐的特点想象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并大胆地表达、表现。
3.体验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动物生长过程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前期有毛毛虫变化成蝴蝶的知识经验。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纱巾、绸带若干。
活动建议:
一、引导幼儿倾听《毛毛虫和蝴蝶》,自由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感知乐曲 AB 式的结构及情绪特点。
提问:乐曲讲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乐曲由几段组成两段一样吗?
小结:乐曲由两段组成,第 1 段舒缓,为两拍子;第 2 段欢快,为三拍子。
二、请幼儿分段欣赏、感受音乐,尝试创编动作表现乐曲。
(1)播放 A 段乐曲,朗通第 1 段儿歌,鼓励幼儿表现毛毛虫的动作特点。
提问:毛毛虫怎么爬?它会做什么?请幼儿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毛毛虫爬行、吃东西的样子,重点表现爬行时一伸一缩的动作。
提问:吃饱了的毛毛虫又做了什么?变成了什么?请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毛毛虫吐丝造房子的情形,提醒幼儿慢慢地、轻轻地做动作。
(2)播放 B 段乐曲,朗诵第 2 段儿歌,鼓励幼儿表现蝴蝶的动作特点。
提问: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心情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破茧成蝶的快乐,提醒幼儿做蝴蝶飞舞的动作时要优美。
三、请幼儿完整地随音乐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创造性地使用道具。
(1)出示纱巾、绸带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可以怎么使用这些材料?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将纱巾作为毛毛虫的茧、蝴蝶的翅膀等。
(2)请幼儿跟随音乐,自主地运用身体姿态和道具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开心地参与活动,各个环节也比较连贯、清晰,但在创编动作环节,幼儿的创编的动作比较少和单一,老师并没及时指导,应该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作。
5、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毛毛虫变蝴蝶》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魔术画框是用黑色卡纸制作成小道具,通过简单的绘画,让画面产生神奇的变化的一种作画形式,与我国传统的动画片有着相似之处。根据这一原理,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传统的美术绘画活动局限于在纸上平面作画,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绘画激情,我借助“魔术画框”这个小道具,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发散思维,尽情创作。 在教学活动中,我以魔术表演导入,激发兴趣。利用“魔术画框”这一道具启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画框的奥秘,讨论绘画方式,最后通过魔术展演,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探索画框,了解魔术画框的变化原理。
2.借形想象,尝试用间隔绘画的方法创作会变的画。
3.能积极参与并大胆创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重难点:
1.遇到画框遮挡时如何继续进行绘画。
2.画第二幅画之前如何将第一幅画藏起来。
活动准备:
自制画框、勾线笔、油画棒、绘画纸、人手一份范例魔术画框、课件《毛毛虫变蝴蝶》。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留下悬念。
1.出示第一幅画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千万不要眨眼睛哦!
教师:早晨起来,太阳公公出来了,大地照的暖洋洋的,到了夜晚,太阳公公藏起来了,月亮姐姐和星星妹妹一起出来做游戏啦!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变的? (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抽拉这张纸后,图画就变了。
教师:老师还有魔术呢,请你再观察仔细一点,看看还可以发现什么?
2. 出示第二幅画
教师:老师又要变魔术了。喵!猫来了,小鱼呀被吃掉了,变成了一堆鱼骨头!
教师:小鱼变成了鱼骨头。我是怎么变的呢?(幼儿交流讨论)
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发现老师抽拉这张纸,图画就变了。
3.出示第三幅画
教师:冬天到了,雪花飘飘,大树只剩下干枯的枝干;渐渐地,天气变暖和了,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钻出来,大树也长出了嫩绿的枝叶!
二、讲解示范,学习绘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小虫子长大以后会飞?对喽,小朋友们非常聪明,就是毛毛虫长大以后变成了蝴蝶!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毛毛虫变蝴蝶吧!
教师边示范如何制作《毛毛虫变蝴蝶》,边对其中所需注意的事项进行讲解:1.遇到画框遮挡时如何继续进行绘画。2.画第二幅画之前如何将第一幅画藏起来。
小结:在画纸上画了两幅不同的画,一幅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另外一幅被黑框挡住了,要通过抽拉画纸之后,我们才能看见。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适时给予幼儿指导帮助,提醒幼儿遇到边框跨过去接着画。
四、作品展示
1.幼儿大概表述自己的作品并演示给同伴欣赏。
2.教师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回家后把这个魔术表演给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创作一幅新的作品吧!
大班美术活动《毛毛虫变蝴蝶》反思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高效课堂模式的深入进行,出现了一种叫做“微课”的教育形式,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教学竞赛,我深感荣幸。为此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微课有了一些认识,我认为“微课”的核心在于一个“微”字——“微视角”、“微导学”、“微测评”、“微总结”、“微拓展”。
一、教学设想我的教学设想就是围绕着这五个“微”来开展的。本节活动的主题是《毛毛虫变蝴蝶》,活动内容富有童趣,接近生活,同时有科学的知识点。绘画的方式用了有趣的魔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把本节活动的微视角(目标)确定为:
1、通过观看魔术、探索画框,了解魔术画框的变化原理。
2、借形想象,尝试用间隔绘画的方法创作会变成的画。
3、能积极参与并大胆创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开始通过展示三幅成品作品《太阳和月亮》、《鱼和骨头》、《冬天和春天》来导入,让幼儿体验魔框画带来的神奇变化。提问:这个魔术是怎么变得呢?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幼儿探索魔框绘画的奥秘,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引出主题《毛毛虫变蝴蝶》,这是所谓的“微导学”。这个“微测评”能及时检测出本环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挺理想的。在活动后幼儿都知道了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在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生活经验应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通过本节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同时知道了毛毛虫变成蝴蝶。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在教学比赛中,还是不自觉的和学生互动,等幼儿思考和回答,导致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时间没有做到很好的配合,略显拖沓。
2、教学重心放在了“微”上,只注重“科学性”,却忽略了“趣味性”、“生动性”。
3、幼儿的操作部分没有展示。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思维形成了定式思维,认为课堂就是老师说的多,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我们的教学理念难以很快适应微课教学的理念,做到教学内容的“精”“要”“实”,还需要我们不断转换教学理念,尽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上我今后还要不断地探索、开拓进取,才能与时俱进!
6、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反思
课程分析:
小班幼儿处于身心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维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而现实中老师却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却大多有着挑食的习惯,特别是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老师认为幼儿刚入园的初期,正是纠正食物偏好的良好时期,对于偏食、挑食的孩子们,我们老师要有策略的正确引导,绝不可以一味强求孩子吃。
《纲要》中提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据小班幼儿更直观、感性的特点,老师和幼儿化身为“毛毛虫妈妈”和“小毛毛虫”,以“想变蝴蝶的毛毛虫”为主线,开展了适合小班幼儿的讲故事、创设“喂毛毛虫”情境及请幼儿亲自去“吃”水果蔬菜的活动环节,逐步将幼儿带入情境,在听听、说说的自然情感交流中,渗透了“什么都要吃”的饮食理念。
活动中渗透了星期几、第几天的数概念,喂毛毛虫时的语言表达、礼貌交往,“吃食物”时的吃“一样的”、“最喜欢的”和“没吃过的”层次递进,让幼儿爬爬、玩玩中树立培养“平衡饮食,合理营养”的健康理念,也体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课程目标:
1.讲讲玩玩的过程中了解毛毛虫爱吃水果蔬菜才变成美丽的蝴蝶。
2.通过情景引导,培养样样东西都爱吃、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3.能积极参与活动,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认识蔬菜,让幼儿知道常见蔬菜的名称并能说出他们的作用。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课程准备:
经验准备:对毛毛虫长大会变成蝴蝶自然想象有初步了解。
物质准备:各种蔬菜、水果的图片若干、自制毛毛虫、蝴蝶各一个,两段音乐。
课程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语:今天天气真好,小毛毛虫们去爬一爬,玩一玩吧!(跟随音乐做爬行,伸展,卷曲,打滚等动作) 回家休息喽!
(创设毛毛虫情景,引导幼儿练习膝地爬行,发展身体协调能力)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故事名称。
今天妈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看谁来了?它是毛毛虫宝宝,我们跟他打个招呼吧!他有一个问题问小朋友,毛毛虫长大后会变成什么?今天妈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2.讲述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
(1)师:有一只毛毛虫,长的又瘦又小,因为他可不喜欢吃东西了,可是它非常想变成美丽的蝴蝶,于是它就跑去问妈妈:"妈妈、妈妈我怎样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妈妈告诉它:"你要多吃点水果蔬菜,样样东西都喜欢吃才能长大变成美丽的蝴蝶。"毛毛虫听了妈妈的话,下定决心要多吃点东西......
(2)教师喂毛毛虫吃东西:星期一毛毛虫吃了苹果;星期二毛毛虫吃了白菜;星期三毛毛虫吃了黄梨;星期四毛毛虫吃了胡萝卜;星期五毛毛虫变成蝴蝶。
(3)教师提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
教师小结:毛毛虫吃了很多的水果蔬菜,水果蔬菜里面有很多的营养,毛毛虫才长大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3.出示新的毛毛虫,师:"还有一只毛毛虫说我也想变成蝴蝶,那我该怎么办?”
(1) 你想喂毛毛虫吃什么?
(2)请个别幼儿上来喂毛毛虫吃东西(茄子、桃子、南瓜、玉米),学习使用“毛毛虫我请你吃…”句子。到了第五天,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体验情景游戏的趣味性)
4.游戏“我们都爱吃”
(1)师:小毛毛虫们,刚才毛毛虫宝宝吃了很多的蔬菜、水果,他们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我们怎么样也能跟它们一样变成蝴蝶呢?妈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蔬菜、水果。
(2)教师示范操作的要求。
第一次吃一个跟妈妈一样的食物,一次只能吃一样食物。
第二次吃一个自己喜欢的食物,提醒幼儿可以跟别人不一样。
第三次吃一个自己没吃过的食物,我们要样样菜都吃才能更健康。
(在自然的情感交流中,培养幼儿“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健康理念,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了解食物间不同的营养,建立良好的饮食态度。)
三、结束部分
1.师:我们每样东西都吃过了,要睡一觉养足精神,看看会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呢?
2.随音乐变成了蝴蝶,一起飞到外面玩吧!
课程反思:
活动设置目标明确、层次清晰,环节紧紧相扣、逐层递进,把抽象的健康饮食教育寓于生动的故事、情境之中。活动把幼儿带入 “毛毛虫” 角色中,从旁观听故事,到语言表述体验情境游戏,再到亲自参与去“吃”各种喜欢的、没吃过的食物,有效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在自然的情感交流中,培养健康饮食理念,建立良好的饮食态度。本次健康活动中还渗透身体协调、语言表述、数的感知、礼貌交往等多领域学习,关注到小班幼儿的整体发展。但是这次活动我还存在不足,活动中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和表达还不够充分,对幼儿的有些问题没有很好的关注和回应,这些都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7、幼儿园歌曲游戏《毛毛虫和蝴蝶》教案及教学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肢体感应伸缩律动。
2、感受A段旋律的小调音乐风格。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二、活动准备:
1、乐器:各类木质乐器、蛙鸣筒
2、道具:挂图P1P2P3、创意节奏卡、纱巾、袜子
三、教学队型:
坐位:八字型
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熟悉歌曲,肢体感应伸缩律动。
2、难点:感受A段旋律的小调音乐风格。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回顾。
出示挂图P1—P2故事,师生共同讲故事:……毛毛虫打扮得很美,一路往选美赛场爬去。它是怎样爬的呢?
(二)节奏复习
1、幼儿听音乐自选木质乐器,用手指即兴做毛毛虫的律动。
2、即兴敲奏节奏,并探索音色。
3、教师出示四拍节奏卡,幼儿看拍节奏。
(三)故事引导:毛毛虫在爬的路上,被在一旁的蜘蛛太太看到了,她哈哈大笑:你也想参加选美,可惜长得太丑了,回去照照镜子吧。蜘蛛太太嘲笑着小红点的打扮,小红点伤心极了,含着眼泪离开,慢慢地朝树上爬去……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我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成长过程,教育孩子不要太在意暂时的外表;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论,只要多加充实,将来一定会像毛毛虫一样,蜕变成美丽的蝴蝶。让幼儿把毛毛虫伤心和变成蝴蝶时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为一环节做铺垫。
(四)情感表达与律动
1、教师边念语词边以手指在各个肢体部位一伸一缩,慢慢移动。
2、小红点心情怎么样?感受小红点的悲伤情绪,师生以悲伤的情绪将语词再念一次。
3、如何表现悲伤?语词+肢体模仿毛毛虫。
4)利用纱巾、袜子道具发明如何一伸一缩地爬行。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利用纱巾袜子道具发明如何一伸一缩地爬行,老师带领幼儿边念语词边律动,幼儿学习的很认真,把毛毛虫的表情和蝴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爱极了。
(五)演奏蛙鸣筒。
1、乐器替代:以蛙鸣筒代替毛毛虫,自由探索音色。
2、语词配合做节奏模奏。
3、音乐配合做节奏模奏。
教学反思:此环节B段音乐的节奏很快,孩子们很难按要求用蛙鸣筒敲奏出三拍子律动伴奏。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熟悉三拍子的节奏,我先请他们欣赏了音乐,再用肢体动作来感应三拍子的节奏,配合音乐来感应,最后,再加上乐器,孩子们很开心。
(六)乐团与舞团
1、师生共同商量分配角色。
2、乐团:以蛙鸣筒每两拍刮一次。
舞团:以各种方式模仿毛毛虫爬行。
(七)师生听全曲,舞蹈结束活动。(让幼儿初次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
(八)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中投放材料,学习制作蝴蝶的羽翼。
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们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乐意参与音乐与舞蹈的表现,课堂气氛很活跃,自我课后的感觉也很好。
8、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设计及教学活动反思《蝴蝶飞》
目标:
1.学会使用剪刀沿线剪。
2.用对称的方式粘贴蝴蝶,并合理布置画面。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准备:
幻灯片,范例,正方形手工纸,剪刀,胶水,蜡笔,抹布
过程:
1.出示幻灯片,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美丽的画面怎么样才能成为自己的。
2.教授使用剪刀的方法,并示范把正方形剪成三角形的方法;用对称的方式粘贴蝴蝶,并对幼儿提出卫生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完成的幼儿可以用蜡笔增添花草进行装饰。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每位幼儿两张贴花,贴在自己喜欢的画面上);挑选几张贴花较多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优点,教师择优进行点评。
5.布置幼儿作品上墙。
活动反思:
在动手制作的环节中,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手法大胆创新进行再创作活动,从动手制作中了解形态对称的特点和色彩协调要素,激发幼儿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兴趣。在评价的环节,采取“展览”的形式进行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收获,在评价中得到提高。
9、幼儿园音乐表现区游戏《毛毛虫和蝴蝶》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材料:
1.三角铁、铃鼓、沙锤、串铃等乐器,纱巾、丝巾若干。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根据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及情绪和情感特点,用动作和节奏创造性地表现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表演组或乐器组,指导两组幼儿默契配合。
3.启发表演组幼儿借助纱巾、丝中等材料自主进行装扮,根据旋律特点和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引导乐器组幼儿根据乐曲特点选择乐器进行伴奏。例如:A 段音乐选用三角铁沙锤等乐器:B 段音乐选用铃鼓、串铃等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