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我的家人

《中班美术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我的家人》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美术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我的家人

1、中班美术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我的家人

  一:准备:油画棒、操作卡片、自带全家福照片。

  二:教师重点引导,教师示范画出头型、五官、可以用简单的嘴的变化来表示情绪。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自己的家庭,爱社会,热爱父母的情感。

  2、通过活动引起幼儿对画画的兴趣,使幼儿感受画画色彩的美。

  3、引导幼儿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画出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特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四: 活动过程:

  1、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家中的每个人的特征,说说照片上一家人长得怎样?表情怎样?一起来学一学。

  2、教师重点引导,教师示范画出头型、五官、可以用简单的嘴的变化来表示情绪。

  3、引导幼儿大胆地用线条来勾画,老师巡回指导,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掌握五官的大概位置。启发幼儿选用适当的颜色涂画点状,用色彩来装饰画面。

  4、让幼儿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全家照是什么样的。

  活动结束:

  可以把幼儿画的我的家人全部贴在小墙饰上。

2、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设计:神秘的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⒈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印第安人脸部造型特征,体验立体造型活动的乐趣。

  ⒊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⒋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课件、深色纸每人一张、各种图形若干、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白板课件导入(观看印第安人的视频,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的造型特征。)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很特别的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长得什么样子的?

  师: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师: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

  师小结: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人,他们非常地喜欢装饰自己,喜欢在脸上画画,把脸涂成五颜六色。还有他们头上会戴上羽毛的帽子,非常漂亮。

  二、欣赏各种印第安人造型(白板淡入功能,帮助幼儿有重点的观察。)

  师:看看印第安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打扮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还有他们的头上会戴上什么?

  三、师幼示范,拓展思维。

  1.教师拼贴,拓展幼儿思维。(白板拖拉、无限克隆功能,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师:如果你是印第安人,你会怎么装饰你的脸呢?

  2.幼儿拼贴。(请一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拼贴,其他幼儿一起说说)

  师:谁也想来试一试?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白板播放功能,播放音乐,营造快乐的氛围。)

  ⒈教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参加土著舞会吧。

  ⒉ 幼儿在印第安狩猎舞背景音乐下进行拼贴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⒊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颜色、形状的彩纸,进行装饰,在制作中进一步体会印第安人特有的造型特征。

  ⒋把幼儿粘贴好的图案卷成直筒粘贴起来变成印第安人的脸。

  五、展示评价

  ⒈你们的印第安人都那么漂亮,看看他的脸上是怎么装饰的?他的眼睛、嘴巴、鼻子是用什么形状贴出来的?

  ⒉幼儿拿着制作完成的印第安人边跳舞边离开活动室

3、中班美术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我的家人

  一:准备:油画棒、操作卡片、自带全家福照片。

  二:教师重点引导,教师示范画出头型、五官、可以用简单的嘴的变化来表示情绪。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自己的家庭,爱社会,热爱父母的情感。

  2、通过活动引起幼儿对画画的兴趣,使幼儿感受画画色彩的美。

  3、引导幼儿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画出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特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四: 活动过程:

  1、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家中的每个人的特征,说说照片上一家人长得怎样?表情怎样?一起来学一学。

  2、教师重点引导,教师示范画出头型、五官、可以用简单的嘴的变化来表示情绪。

  3、引导幼儿大胆地用线条来勾画,老师巡回指导,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掌握五官的大概位置。启发幼儿选用适当的颜色涂画点状,用色彩来装饰画面。

  4、让幼儿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全家照是什么样的。

  活动结束:

  可以把幼儿画的我的家人全部贴在小墙饰上。

4、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观摩课教案:有趣的螺旋线

  目标:

  1、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使幼儿认识螺旋线。

  2、会用各种材料做成螺旋线的形状并给物体装饰。

  3、幼儿团结合作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1、有螺旋线图案的课件。

  2、棒棒糖。

  3、操作材料:铅丝、油泥、油画棒、毛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棒棒糖,引出螺旋线。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是什么?”(棒棒糖)

  “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好吃、好看……)

  “棒棒糖上有漂亮的花纹,我们把这种花纹叫做螺旋线。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从里到外旋转,再从外到里旋转。”

  “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像螺旋线?”

  2、出示图片,并请幼儿指出图片上的螺旋线。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们来找一找上面又没有螺旋线的图案。”

  出示第一幅图,“这是什么?”(纽扣)“这是唐装上面的纽扣,它的形状就像螺旋线。”二,“这是什么?”(坛子)……

  3、幼儿用铅丝操作,自己做螺旋线。

  “我们刚刚找到那么多螺旋线,我们自己也来试试做个螺旋线好不好?”(好)“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放了一根铅丝,我们把它拿出来,做个螺旋线吧。”“先把一边卷起来,然后往外绕……”“请做好的小朋友举起来给我看看。”

  4、幼儿分组操作。

  (1)“小朋友真能干,看,你们后面有(裙子、城堡、火炬、柱子),它们身上空空的,它们特别想用螺旋线来装扮自己,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好)“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铅丝、油泥、油画棒、毛线,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装扮。”“xx,你想用什么材料,装扮什么?”(……)“还有那些小朋友也想用……的?赶快找自己的好朋友商量一下怎么装扮。”“商量好了就赶紧拿材料去装扮吧。”

  (2)巡视

  (3)“做好了吗?我们一起到前面来欣赏一下我们的作品。”“这是谁装扮的?你们用的什么材料,怎么装扮的?”(……)

  5、结束活动

  “我们刚刚用了许多材料来做成螺旋线,我们现在用身体来做一个螺旋线吧。”……“你们想用这个螺旋线做个什么?”(棒棒糖)“棒棒糖还差个什么?”(棍子)插上棍子“现在像不像个棒棒糖?”(像)“我们再来变个什么?”(蜗牛)继续旋转,变成蜗牛。“好不好玩?我们在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5、幼儿园观摩课活动中班律动游戏教案及说课稿:变变变

  律动游戏: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应长短音,体验游戏的快乐。

  2、积极参与肢体的创意造型,能伴随音乐用肢体表现长短音。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音乐CD,钢琴,铃鼓一个,纱巾若干条,故事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造型游戏:

  做吹泡泡游戏并听铃鼓声做爆破的泡泡造型。

  二、感知欣赏,在游戏中感知音乐中的长短音。

  导语:今天我们要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听!里面传出了很好听的音乐,音乐里藏着“变-变-变——”的声音,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1、倾听音乐,感应乐曲中的“短短长” 。

  2、节奏律动并拍手表现乐曲中的“短短长” 。

  3、配合肢体拍奏感应乐曲中的“短短长” 。

  三、情境创意

  1、故事引导

  今天精灵山谷来了一群可爱的、快乐的小精灵,他们准备穿越山谷去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他们用神奇的魔法咒语和山谷中的朋友们打着招呼“你好呀~” ,结果所有的东西都随着小精灵的魔法咒语,变得快乐起来。我们来一起看看,小精灵们都是怎么跟朋友打招呼的。

  2、创意表现

  (1)随乐学小精灵做动作

  (2)围圆圈,随乐律动拍奏,肢体动作创意表现“变变变~”。

  (3)律动游戏“找朋友”,并用肢体创意表现“变变变~”。

  四、道具表现:

  道具(纱巾)创意表现“变变变~”。

  中班律动游戏:《变变变》说课稿

  海南省军区幼儿园执教:李丽指导:于娴

  一、教材分析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 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音乐《变变变》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全曲共有六个相同节奏和旋律的乐句,每个乐句的结尾都有固定的“短短长”的节奏,这首乐曲十分适合幼儿进行律动活动。中班初期幼儿的学习特点仍然以模仿为主,但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

  在《变变变》的律动游戏中,就是以兴趣为主,抓住了幼儿已获得的经验作为创作的源动力,还更加关注了幼儿在创作表现上动作与音乐配合的难度,从而引领幼儿在感受音乐、倾听音乐和表现音乐上有一定的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熟悉和理解音乐是幼儿表现美的前提,幼儿对音乐的欣赏感知必须通过适合的游戏、肢体动作等方式来完成。中班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开始发展,可以让幼儿通过感知、想象、模仿,最后导向创造性的发展。<<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知与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所以根据<<纲要>>的要求,在这次活动中特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应长短音,体验游戏的快乐。

  2、积极参与肢体的创意造型,能伴随音乐用肢体及道具表现长短音。

  三、说重、难点

  积极参与肢体的创意造型,用不同的方式感应长短音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活动中能伴随音乐用肢体及道具表现长短音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舞蹈律动、肢体动作和道具等方式来表现音乐,所以积极参与肢体的创意造型,用不同的方式感应长短音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但是,要让幼儿在创作、表现的同时又必须与音乐的内容、节奏以及自身的情感相匹配,既要参与创作又要伴随音乐进行表现,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所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游戏《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将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游戏的要求循序渐进,引领幼儿逐步突破重点,也是解决难点的关键。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故事的引导,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创作与表现的过程中,在有趣的肢体拍奏中感知并熟悉了音乐,让幼儿融入到音乐的环境中,在音乐的感知触动下进行创作表现,最后再现了故事“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让幼儿在集体的表现中将学习的经验进行升华,最终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整个活动在轻松自然的氛围完成,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下获得发展。其中精选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故事引导法。

  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贯穿整个活动,故事的引导让幼儿通过“魔法咒语”的倾听、拍奏和动作的创意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尝试使用道具纱巾进行表现。尝试音乐律动游戏的快乐。

  2、趣味游戏法。

  游戏师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在孩子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游戏是孩子最喜欢最容易接受和掌握的学习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完成任何目标的前提。让孩子欣赏音乐、分析音乐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所以我们要将学习贯穿于游戏“魔法咒语”和“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中,从而让孩子感知的经验进行升华。

  3、情境感染法。

  感情、情境是幼儿想像力和表现力的体验的最好方法。活动中孩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在动听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戏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探索多种肢体表现的方法,体验音乐,交流互动,经验升华,在情境的创意表现中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学法

  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熟悉并掌握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然后进行模仿、探索和创作,在游戏的情境中表现了音乐。我们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使孩子在经验、探索、创造、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轻松学习,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了学习的过程与乐趣。

  五、说活动准备

  音乐CD,钢琴,铃鼓一个,纱巾若干条,故事背景图

  六、说活动流程

  本节活动以游戏:《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贯穿整个活动,活动环节紧凑、目的明确,每一个环节都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环节过度自然,安排合理且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一个环节:造型游戏

  让幼儿听铃鼓声做动作(拍:跟着节奏走;摇:做创意造型),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不断的变化拍奏的快慢,让幼儿在摇奏的时候能敏捷的做出反应,并变化造型动作。幼儿在此环节中还原经验,尝试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动作,从而为下一环节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环节:感知欣赏,在游戏中感知音乐中的长短音。

  让幼儿进行肢体律动的创作就必须熟悉并掌握音乐,所以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教师是通过倾听、拍奏和创意动作三个步骤循序渐进的让幼儿感应全曲,感知音乐中的“短短长~”及音乐的旋律,这个环节是解决重点的关键,因为只有很好的掌握了节奏“短短长~”及它在音乐的位置,幼儿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表现。这个环节老师引导幼儿倾听、理解、熟悉了音乐,并将经验迁移到下一个环节中去。

  第三环节:情境创意。

  教师将“会跳舞的小精灵”作为角色寓意给幼儿,利用故事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以“打招呼”和“交朋友”为情境,分别创编固定拍子的律动和“短短长~”的情境创意动作,使幼儿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的理解音乐,然后教师再次为幼儿发展建构桥梁,让幼儿在全曲的伴奏下自由选择舞伴进行律动游戏,从而,在与音乐完美的配合表现出“短短长~”节奏的同时解决了重点,突破的难点。

  第四环节:道具创意。

  集体的表现等于幼儿学习经验的巩固和展示,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不仅再现了幼儿的学习经验,还在使用道具的同时为幼儿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道具纱巾的表现,使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又建构了一个表达与表现的方式,让幼儿从动作的表现经验直接迁移到道具的使用上,这样能更好的提升了幼儿的经验的同时又给幼儿带来了挑战,在表现完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活动的无限乐趣。

  最后,活动结束,教师给了孩子大大的肯定,同时还将学习进行了延伸,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最后又结束在快乐中。

  活动的延伸:可以尝试让幼儿使用不同的道具及乐器进行创作表现,还可以组织拓展活动,让幼儿根据音乐固定的节奏做创意造型。

  评委点评:

  优点:

  教师肢体动作夸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不足与建议:

  1、整个活动教师带得过多,应给予孩子创造的空间。

  2、挂图的作用不大,对幼儿的想象有所局限。

  3、教师缺乏有效的评价,没有紧扣重难点。

6、幼儿园美术活动观摩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帮妈妈绕毛线团

  教育教学活动目标:

  1、感知线条有里向外运动方向及变化。

  2、初步学习使用蜡笔的基本方法。

  3、使用不同颜色作画,感受色彩的美。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孩子喜欢的小兔手偶,以天冷了,兔妈妈要给兔宝宝织毛线衣,兔宝宝帮妈妈绕毛线团的小故事引入活动。

  评议:小兔帮妈妈绕“毛线团”的拟人化故事引入活动,因为小兔是孩子喜欢而且比较熟悉的小动物,纸偶和故事有效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帮妈妈的事情也特别容易打动孩子。

  2、示范讲解画“毛线团”的基本方法。

  评议:以童趣、形象、夸张的语言讲解了“毛线团”由里向外慢慢变大的方法,同时,在变换颜色时,根据个别孩子的要求,我抓住时机融入了认识红、黄、蓝、绿基本颜色的学习,还让孩子一起数数涂画了几个“毛线团”,孩子们特别高兴,星宇、书帆等个别孩子还提出让老师变自己喜欢的颜色;樱奇、炳志、艺婕等孩子看着范画的出现还兴奋地跑了上来。

  3、强调和演示使用蜡笔的方法。

  评议:孩子集体跟我书空练习时,一些孩子注意力开始分散了;握笔练习时,很多孩子兴趣在蜡笔上,并没有认真练习握笔。

  4、绘画“毛线团”

  评议:因为是第一次学习握笔涂画,孩子兴趣都很高,拿到画纸后,很多孩子就开始涂鸦了,并没有按要求涂画“毛线团”,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以小兔的口吻,让孩子跟着我的方法涂画,很快孩子的注意力又集中了,跟着老师的步骤,一些孩子基本掌握了涂画“毛线团”的基本方法,还会变换颜色。

  5、小结评议。

  评议:因为绘画常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孩子涂画好后,开始离开座位,此环节并没有很好达到相互欣赏学习的效果。

  反思:

  拟人化的口吻适合小班的孩子的情感需要,能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相对比较枯燥的示范讲解环节,我每示范画一个毛线球都会以小班孩子喜欢的童趣话语言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原本活动中就不活跃的孩子也在老师和同伴的情绪带动下,开口或拍手、跺脚起来。还有,根据几位小朋友也提出了颜色的要求。给我极大的提示,我立即调整了原定的活动进程,把认识颜色融入孩子即时的兴趣学习中,很快孩子们认识了红、蓝、绿色;接着还进行了点数练习。我们都知道善于抓住孩子兴趣生成的活动最有效。活动中我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把原本单纯练习绘画技能的活动,即时自然地融入了一些数学方面的学习内容。孩子们活动中的受益,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组织开展的每一个活动,活动前教师对孩子可能在活动中出现的情况做一些预测性的分析这点非常重要,还有要重视领域学习内容的整合性。这样老师心中有数的生成的活动才真正让孩子有所收获,生成的活动才真正有价值。另外,对于最后的评议环节的方式,也是我一直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会在借鉴经验中不断把握好这个环节的教学。

7、中班音乐活动观摩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买菜》

  教材分析:

  《买菜》这首歌曲歌词虽然简单,但是很多菜名连在一起说,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些菜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要每个幼儿清楚地按规定的节奏来唱,却存在困难。于是我把这些菜名按照节奏分别画出,如萝卜就画两个并列的萝卜,西红柿就画3个并列的西红柿,这种图形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歌曲的节奏,使幼儿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视觉的参与帮助了幼儿清晰地分解了节奏,

  活动目标:

  1、幼儿学唱歌曲《买菜》。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到唱歌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图片若干(与歌词内容相匹配)

  2、幼儿操作的卡片若干张,每人一支水彩笔。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律动,带领幼儿来到课前准备好的菜场场景内。

  只见活动室里布置成农贸市场,里面有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肉类、家禽类等,各种菜都分类放好,给孩子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反思:本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做铺垫的,幼儿通过愉快的参观活动,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歌曲内容。

  2、学习歌曲《买菜》。

  教师说到:"我是谁呀?妈妈今天带你们去个好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他们有的跟在妈妈的后面,有的的拉着小伙伴的手,更有的孩子跑过来高高兴兴地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去买菜。

  教学反思:教师利用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通过扮演妈妈的形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

  幼儿参观过菜场以后都抢着回答看到的瓜果蔬菜:有的说:“我看到了花菜、萝卜、青菜、鱼、鸡、还有虾” ;有的说:“看到了茄子、西红柿、辣椒、青菜和带鱼” ;有的说:“ 看到了草莓、香蕉、包菜、鸡蛋。” ……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妈妈在菜场里买了什么?

  (1)完整欣赏歌曲,

  (2)通过律动学唱歌曲,

  (3)两人一组角色表演学唱歌曲。

  三、游戏结束:妈妈和宝宝卖完菜回家。

  教学反思:

  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非常熟悉。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选择的内容来既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又为生活所服务。活动开始,我以“妈妈”带孩子们去“买菜”的形势导入,小朋友们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拿也拿不动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我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让孩子们自己感受、讨论,进行非指导性学习,就是为了尊重幼儿欣赏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激发幼儿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尊重幼儿多样的表演动作。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幼儿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幼儿主体意识,又使幼儿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8、幼儿园中班科技活动观摩课教案和教学反思:磁铁对对碰

  幼儿园中班科技活动:磁铁对对碰

  设计意图: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提出了要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磁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住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的喜爱。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也经常玩小猫钓鱼的游戏。但他们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针对幼儿喜爱磁铁的现象,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探索磁铁的磁性及磁铁吸引物品的特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磁铁的特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方法:

  讨论方法、操作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猜想并实验,为磁铁找好朋友

  活动准备:

  回形针、不锈钢杯子、钢丝发夹、小铃铛、螺帽、硬币、积木、雪花片、钥匙、骰子、磁铁、记录板、记号笔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出示磁铁和物品

  出示磁铁:今天我们的磁铁很孤单,它想找些朋友来和自己玩,可是谁愿意和磁铁宝宝玩呢?请你们来帮它找找吧。

  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这么多东西,请你看一看,想一想

  三、幼儿大胆猜想并试验。

  每人拿一块磁铁去试试看,能被它吸住的就放在红筐中,不能被吸起来的就放在蓝筐中。

  四、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谁来告诉大家,磁铁找到了哪些好朋友?

  总结:说明这些物品是用铁做的,不能被吸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五、延伸活动:如何将非铁质物品吸起来

  活动反思: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已经对磁铁有了一些认识,知道哪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住,哪些不可以被磁铁吸住。在尝试用磁铁吸杯子时,孩子们都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杯子是铁质的也吸不起来呢?(在生活中很多物品都迷惑了孩子的眼睛如:铝、不锈钢做的勺子、杯子,在孩子们的印象中金属制品都是铁的。)这时老师给予了经验上的帮助: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铁制品,有些并不是铁做的,所以光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磁铁来试一试,实验证明杯子不是铁制品,是不锈钢制品,所以不能吸起来。在孩子们尝试用磁铁吸东西的过程中,程澜淇以外地发现:“老师,你看,我的磁铁可以将塑料玩具吸起来,因为我的玩具里面放了一个回形针,磁铁吸住了回形针所以玩具不会掉。”我听了程澜淇的话后,觉得太意外了,之后我请孩子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其他非铁质的物品也被磁铁吸起来。这时孩子们都举一反三用了很多的办法,都将非铁质的物品吸起来,大家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对铁制品非铁制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9、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设计与及反思:我给昆虫照个相公开课教案

  中班美术:我给昆虫照个相

  一、活动目标:

  1. 巩固幼儿对昆虫的认识,了解油画棒和水粉颜料一起画画的新玩法。

  2.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图形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象,并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展现出来。

  3.在想象、创作、展现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昆虫世界》,纸制相机一架,幼儿全班福照片一张,音乐一段,已调好的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报纸若干,刷子、白色油画棒、素描纸人手一份,作品展示板

  已有的知识经验准备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相机,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照张相吧!教师手拿相机“咔嚓”

  师:(出示全班福照片)瞧,我们照得多漂亮!你们想不想也来照一张,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给昆虫照张相。首先我们要拿好相机(拇指和食指弯曲成两个圈放在眼前作相机)

  (评析:情景引出,激发幼儿兴趣)

  2、欣赏PPT,感受眼睛旅行看到的各种可爱的昆虫。

  师: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去昆虫世界旅行,不过是先带你们的眼睛去旅行,所以小朋友们的眼睛要准备好了,紧紧跟着我。

  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并以“你看到了什么”让孩子边看边自由说说,亦可适当的提醒。

  (评析:课件中孩子们欣赏到了各种昆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特点,从各个方面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同时在视觉感官上给了幼儿一些初步的印象,为下面的创作做铺垫。)

  3、引导和鼓励幼儿伴随音乐,大胆的想象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眼睛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旅行,看到了各种可爱的昆虫,开心吗?还想不想去旅行?

  师:这次我要请小朋友们的眼睛闭上了,我们要去好玩的想象旅行。那里可好玩了,小朋友可以自己来到昆虫世界,和你喜爱的昆虫游戏,说话。师: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我们一起去想象旅行啦!记得带上我们的相机,把你喜欢的昆虫照下来。

  师:我们都有了翅膀,飞到了昆虫世界,可以看到七彩的蝴蝶,挥着大刀的螳螂,勤劳的小蜜蜂,还看到了……又看到了……看到了(省略部分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师:我们想象旅行回来啦,谁来告诉我你去哪里旅行了,你给什么昆虫照了相?它是怎么样的?它们在干什么?(请幼儿举手回答,可以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评析:音乐和美术都是美的表现形式,我把两者结合起来,让孩子聆听《飞舞的芬多精》,在童话般意境的音乐声中大胆的想象旅行,给孩子充分感受美的意境,想象出一幅幅童话色彩的画面,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来。)

  4、老师示范操作油水分离,神秘展现想象内容,再次激发幼儿兴趣。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想象旅行,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的昆虫照片?悄悄的告诉你们,其实我喜欢的昆虫都已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看的清楚吗?这支笔会让他们神奇的出来,看的更清楚,仔细看。

  (加儿歌:小刷子,手中拿,盘中转一转,跳个圆圈舞,扁扁舞,再去纸上走一走,向左走,向右走,到处都走遍。让孩子一边说一边也做动作)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边看边说)

  (评析:以儿歌的形式表现刷子的刷法,既清楚的表达操作的方式,又符合幼儿的兴趣,给活动增添乐趣,使之更完美。)

  师:神奇吗?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其实我已经用白色的油画棒把我喜爱的昆虫先在这张纸上画好了,然后用有颜色的颜料涂上去,它们就会出现。

  5、幼儿在音乐中,大胆想象、创作并展示,相互欣赏

  师:你们想不想玩?怎么玩,每个小朋友先用笔在白纸上画好你喜爱的昆虫,再涂上你喜欢的颜料

  师:要求:1.你们各自的喜爱的昆虫也许是不一样的;

  2.涂颜料的时候要把整张纸涂满,但是不能涂的太多,纸会破的;

  3.注意颜料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

  4.涂完后把作品放在旁边窗台上晾干,然后把手洗干净;

  5.可以互相欣赏别人的作品,但是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别人

  6、评价结束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小朋友的照片,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昆虫,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师:我们今天的旅行顺利完成,你们开心吗?下课后可以拿着自己的照片告诉你的好朋友你

  教学反思

  随着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的开展,幼儿对昆虫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他们对昆虫有着极大的兴趣,为了巩固幼儿对昆虫的认识,创造机会报答对昆虫的热爱,我设计了本节课。在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下让孩子们自由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以他们的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油水分离的美术方法让他们的想象神秘的展现出来,既符合幼儿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又满足了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同时促使孩子自由想象,自我表达,寓教于乐,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本活动有三大亮点。

  一,有很强趣的情境性,通过设定我给昆虫照相的情节,把幼儿带入了神秘有趣的昆虫世界。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首先以照相引出主题,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观看PPT,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昆虫的外形和特点,从各个方面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同时在视觉感官上给了幼儿一些初步的印象,为下面的创作做铺垫。然后,闭着眼睛进行想象旅行,实际上就是对刚才观看的回顾,重点突出幼儿喜欢的昆虫,为下步作画确定了绘画对象,并进行拓展想象,从而突破了难点,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绘画阶段。最后幼儿怀着浓厚的激情大胆创作绘画,并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相互欣赏交流中结束活动,幼儿的话题和目的始终只有一个:昆虫。他们至始至终兴趣未减。

  二,新颖有趣的绘画方式。本次活动与以往的绘画不同,没有单一的运用油画棒。而是利用有粉分离的方法把他们的想象神秘的展现出来,既符合幼儿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又满足了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在教幼儿涂色时,教师没有枯燥地教,而是以儿歌的形式表现刷子的刷法,既清楚的表达操作的方式,又符合幼儿的兴趣,给活动增添乐趣,使之更完美。

  三整个活动过程突出的是:神秘、有趣、五彩斑斓。不需要画出多好的作品,只要你把自己的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出来,然后让他们神秘的展现出来,就是一个完美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美术的神秘和有趣,看到了自己想象的精彩和五彩缤纷,调动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大胆地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没有一幅好与不好的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每幅作品都是一个很好的表现。

  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孩子不须要求对色彩配置的考究,强调的是想像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不须担心形象造型的可笑,强调的是心灵之窗毫无顾忌的敞开;不须要求构图形式的变化,强调的是随心所欲大胆任意的挥笔;不须害羞表现方法的稚拙,强调的是全心投入乐在其中的玩耍。解放孩子,让孩子想象飞起来,身体动起来,大胆说出来,在充足的空间时间里驰骋,让孩子们任意涂鸦,说出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精彩理解,创造出五彩斑斓、个性十足、名副其实的儿童画。

  在整个活动中,有些细节地方不是很尽人意,比如涂色时,幼儿用色不是很大胆,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水粉分离这种方法,他们只一味在这种方法的探索与运用上而忽略了颜色的多样性。教师也在这方面提示的不够,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