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案展示:儿谣游戏:《小蚂蚁》》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奥尔夫音乐教案展示:儿谣游戏:《小蚂蚁》
活动目标:
一、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二、认识昆虫,并根据语词做四种动力表现。
三、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四、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音乐分析:
这是一首儿谣游戏,里面蕴含的节奏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整首儿谣有四段。每段有四句,每句有四拍。
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儿谣做四种动力的表现。
难点:在活动中学习小蚂蚁与他人合作,并能体验合作的快乐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搬、推、拉、堆), 即让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四种动力。
2、通过活动中的搬运游戏、传递积木、搭建舞台等等环节,让孩子充分地体验了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队形:半圆形、圆形、竖排
乐器的摆放:放置围好的半圆形的凳子底下。
活动准备:
木质乐器:木鱼、响板、蛙鸣筒
材料准备:昆虫图片、小积木、音乐CD、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表现,昆虫步伐。
1、认识昆虫(三对足的)
2、律动
师:播放各式音乐曲风。
幼:以各种昆虫的姿势爬、飞、走。
二、故事引导。
故事: 秋天将要举办昆虫选美大赛,六只脚以上的小动物都可以来参加比赛。可是选美大会需要在一个舞台上进行,所以勤奋的小蚂蚁自愿担任搭建舞台的工作。
三、语词游戏,肢体表现搬/推/拉/堆。
1)根据语词做动作,暗示四种动力搬、推、拉、堆 (动力)
2)两人一组协力搬运。
3)跟着儿谣敲念拍子,最后进行简单的舞台搭建工作。(拍子)
四、搬运游戏
1、不同方位传递积木(左右、跨下、头顶)
2、探索不同的搬运方式。
五、配器敲奏,认识木质乐器。
1、确定哪些乐器是用木头做的。
2、配合语词敲奏儿谣节奏。
六、游戏书。
1、找找哪些是昆虫?(三对脚)。
2、请用蜡笔圈选出来。
2、奥尔夫音乐观摩课教案和教学反思:《新年真热闹》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听辨乐曲8拍间奏。
2、玩各种过年的游戏,感受传统游戏的快乐。
3、熟悉新年真热闹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二、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打棒、啦啦彩球、大挂图;
道具:爷爷、奶奶、叔叔等人物图片。
三、教学队形:半圆形
四、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乐曲8拍间奏;
难点:语词填词八拍间奏。
五、活动过程:
听音乐〈新年游〉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场坐好。
(一)故事引导:(幼儿坐位)
村里的老婆婆用什么办法把年兽赶跑的?(吵闹的声音和红颜色的东西,还在家门前点火烧竹子。)从此以后,大家都学老婆婆的方法,果然把年兽给吓跑了,后来,每次过年的时候都会非常的热闹。
(反思: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对于孩子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他们知道一些过年的活动如:拿红包、放鞭炮、穿新衣等,可是有关于春节的由来和各地的风俗却很陌生。因此在课前把一些有关春节的故事和风俗告诉给幼儿,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习俗,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这个环节老师就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讲解)
(二)歌曲游戏
1、歌曲和律动(场地中间)
师:“过年给爷爷奶奶拜年的时候要作揖和恭喜,我们一起来学学。”幼儿学习作揖恭喜的动作。
(反思:拜年时要说一些恭贺的话,孩子们说出了许多何如:“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小朋友快快乐乐等)
第一遍:幼儿与老师一起拍奏节拍唱歌谣,间奏的时候做倾听动作,语词部分互相打躬作揖。
2、感应间奏长短与语词变化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间奏时有几拍?一边听音乐一边数出拍数。还有在念儿谣的时候向谁说恭喜?”
第一遍:歌曲部分拍奏唱儿谣,间奏部分倾听数拍子,语词部分出示人物图片。
结合幼儿回答小结:间奏是有8拍,向爷爷、奶奶、叔叔说恭喜。
第二遍:请幼儿边唱儿谣边数间奏拍子,语词部分向人物图片方向作揖。
(反思:在这整个环节中师要求幼儿在熟悉歌曲的拍子和语词的基础上掌握好间奏部分的8拍。由于整首歌曲的拍子和语词变化不大,因此老师的重点放在了倾听间奏部分,幼儿能安静的倾听,幼儿知道间奏有8拍,并能拍念出来)
(三)年节游戏
放鞭炮游戏(场地中间)
1、啦啦彩球当鞭炮,练习各种鞭炮爆破与丢掷的方式
师:“在最后小朋友听到什么声音(鞭炮声),你们看过放鞭炮和烟花吗?”“看过。”“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看过的烟花鞭炮会怎样?”
引导幼儿用啦啦彩球表现出来,其他幼儿模仿。
2、歌曲和律动
第一遍:歌曲部分配合音乐舞动手中的啦啦彩球,间奏部分1—7拍模仿鞭炮点燃时的抖动,第8拍的时候向上丢。语词部分恭喜时互相打躬作揖。
第二遍:引导幼儿配合音乐创编舞蹈动作,间奏部分创编鞭炮或烟花点燃时的抖动,提醒幼儿数8拍间奏,语词部分恭喜时互相打躬作揖。
(反思: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游戏表现出间奏的8拍。孩子们刚一拿到啦啦彩球时显得特别的兴奋,尤其是让幼儿用啦啦彩球表现烟花鞭炮,他们各显神通,玩出了许多的花样。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在模仿和创编动作时就显得很轻松了,有时老师不要急着赶环节,做好铺垫才能开展好下面的活动,更好的完成重难点)
(四)配器演奏(幼儿坐位)
单独使用打棒敲奏8拍间奏。
第一遍:歌曲部分配合音乐敲奏手中的打棒、铃鼓,引导幼儿边数边敲奏出8拍间奏。
第二遍:歌曲部分配合音乐敲奏手中的打棒、铃鼓,八拍间奏时加上吉祥话和打棒、铃鼓的敲奏。
师:“刚才我们在间奏的时候数了8 次,那我们试一试,用8个好听的字来代替它好吗?例如:“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反思:用乐器演奏的这一个环节也是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做透前面的一个环节在接下去完成下面的环节,就会显得轻松,有序)
(五)拍子与唱名旋律
1、出示大挂图,听间奏的拍数指鞭炮
师:“在这幅挂图里,有8拍间奏,谁能找出来?(请个别幼儿指出鞭炮的位置)我们来看看对吗?”
第一遍:听间奏的拍数指鞭炮
(反思:从听出音乐节拍到看到的抽象性的音乐节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从听的过渡到图画的、看的。这说明孩子已完全掌握了建州的8拍,很清楚音乐的8拍在图画中用什么来表示,怎么样听音乐指拍出来。)
2、指唱唱名(钢琴伴奏)
师:“在这幅挂图里,小朋友还认识谁?(幼儿观察挂图,说出挂图的内容,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认识唱名)”按顺序指唱唱名。
(六)结束活动:游戏《赶走年兽》
师:“年兽就要睡醒了,它可要出来抓小孩了,我们一起放鞭炮把它赶走好吗?”
3、小班奥尔夫音乐优秀教案设计:节奏训练——《青蛙》
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 * *| * * *|。
2、通过手指游戏、表演等形式体会音乐生动有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卡一张、小鼓一个、创设“池塘”情境、青蛙头饰人手一个、蛙鸣筒人手一个。
活动结构:
1、基本节奏练习
2、手指游戏
3、乐器操作
4、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击鼓,引导幼儿听鼓声模仿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及声势练习熟悉节奏| * *| * * *|。(由此引出小青蛙的叫声)
二、出示画有小青蛙叫的节奏卡,引导幼儿练习小青蛙叫| 呱呱| 呱呱 呱|,帮助幼儿感知此节奏型。
三、谈话引出童谣《数青蛙》,鼓励幼儿自由创编与童谣相符的手指表演,在玩手指游戏过程中熟练童谣和节奏型| * *| * * *|。
1、结合提问,逐句分析童谣。并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两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青蛙是怎样跳的?青蛙高兴的时候是怎么叫的?怎么才能表现它大声叫?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演童谣,教师提炼整合幼儿的表演动作。
3、完整表演一遍。
四、完整欣赏音乐《青蛙》,感受音乐的生动有趣,结合提问引导幼儿将童谣与音乐相匹配。
提问:请小朋友们猜猜音乐中有谁?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五、引导幼儿在音乐中玩手指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及主要节奏型。
六、幼儿操作蛙鸣筒,为《青蛙》器乐伴奏。引导幼儿“呱呱”部分用幼儿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跳跳”部分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
1、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蛙鸣筒,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发明出不同的敲击方法,发觉不同的声响。
师:你们认识它吗?他的名字叫蛙鸣筒。你们和它玩一玩,看看它能发出几种声响?
2、教师示范两种不同敲击方法。帮助幼儿感知两种不同的声响分别与童谣中的“呱呱”、“跳跳”相呼应。
3、师幼共同为《青蛙》器乐伴奏。重点引导幼儿把握音乐中的节奏型。
4、幼儿分组为《青蛙》器乐伴奏,一半幼儿念童谣,一半幼儿操作蛙鸣筒为“呱呱”、“跳跳”部分伴奏。
七、情景游戏表演《青蛙》。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练习节奏型| * *| * * *|。
师:请小青蛙们和青蛙妈妈一起到池塘边练习跳水。(幼儿带青蛙头饰)
4、幼儿园儿谣游戏优秀教学设计:《过端午》(2课时教案)
儿谣游戏:《过端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儿谣,初步学习用语词、律动感应拍子和节奏。
2、了解传统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3、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二、教学准备:
故事图片:P1
道具:人手一个铃鼓
三、教学队形:坐时半圆型、游戏时为散型、直线型、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为:熟悉儿谣,初步学习用语词、律动感应拍子和节奏。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端午节快到了,龙舟爷爷好兴奋呀!原来,又要举办龙舟比赛了。今年才出生的小老鼠却不知道什么是端午节。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
(二)、习俗活动:感受民俗艺术美感。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端午节时怎样过的。
2、介绍挂图中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喝雄黄酒以及挂艾草的传统民俗活动。
(三)、拍子与节奏:语词律动
1、语词
(1)幼儿欣赏儿谣一遍。(可随音乐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2)提问:儿谣中说了什么?
(3)语词律动练习:老师念语词律动,学生模仿。
(4)配合CD律动(坐)
音乐:拍子/配合音乐律动。
句尾/拍“你来划船我打鼓”节奏。
间奏:到处划船。
2、节奏:语词节奏
老师拍念语词节奏,学生模拍。
3、乐器:铃鼓龙船
(1)龙船出航
音乐:拍节奏。
间奏:铃鼓当龙船划。
(2)路线(铃鼓面朝下)
直排:铃鼓排成一直线,以拍子左右跨走,同步手拍节奏。
横排:铃鼓拉开间隔成一横排,以拍子跨走或蛇行,同步手拍节奏。
(3)结束:龙舟下水
音乐结束时,师:“下水咯!(耶!)”
儿谣游戏:《过端午》(第二课时)
海口市机关幼儿园陈鑫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民俗游戏的乐趣。
2、学念儿谣,尝试用乐器拍奏全曲。
3、认识节奏名ta、titi
二、教学准备:
故事图片:P1
道具:调羹2个、16宫格、磁铁。
乐器:砂蛋与圆舞板若干
三、教学队形:坐时半圆型、游戏时为散型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体验民俗游戏的乐趣。
难点:学念儿谣,尝试用乐器拍奏全曲。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回顾与发表。
回顾挂图P1的故事内容,请幼儿看图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端午节的习俗。
(二)、念儿谣并做律动。
(三)、习俗活动。
1、立蛋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立蛋’”。
教师介绍立蛋游戏的由来:相传在端午节的正午12点的时候,可以将鸡蛋立在地上。能将鸡蛋于此时立起来的人,未来一年会有好运来到。
2、平衡游戏。
(1)我是一颗蛋
幼儿弓曲身体学蛋状。
(2)幼儿一人一个砂蛋练习平衡。
①老师示范立蛋,幼儿模仿
②非移动性:高低、上下、原地转圈。
③移动性:移动双脚走,可随机停止。
(3)竞赛运蛋
分两组传蛋,一组一个调羹运蛋。
(四)、乐器:
1、教师出示砂蛋和圆舞板。
师:“看着你们和砂蛋宝宝玩得这么开心,圆舞板宝宝也想来玩玩,它们俩一起来就可以玩另一个更好玩的游戏了。”
2、音色探索
砂蛋:拍子。
圆舞板:节奏。
师:“怎样让砂蛋宝宝唱出好听的歌呢?(引导幼儿探索整齐的拍子合奏)怎样让圆舞板宝宝唱出好听的歌呢?(引导幼儿探索整齐的节奏合奏)”
3、十六宫格
(1)幼儿拍手,老师点拍。
(2)指拍:感应4拍子。
贴磁铁:节奏感应。
(3)给节奏命名,认识节奏名ta、titi
4、用肢体拍出全曲。
(1)念儿谣并配合音乐演奏拍子。
(2)用砂蛋、圆舞板拍奏全曲。
(3)念谣并配合音乐演奏拍子。
(五)、感应拍子:辨认节奏
1、幼儿观察书上的图画,说说有什么?
2、拍子:老师画拍,幼儿随音乐指龙船或流动地进行拍手。
3、分析音乐节奏名:画拍 / 一拍有几个音 / 音的长短
4、找出龙舟上缺的节奏,指导幼儿添画完整。
5、奥尔夫音乐活动公开课教案:歌曲游戏《啦啦啦啦来跳舞》
活动目标:
一、在音乐游戏活动学习问候的礼仪;
二、培养幼儿感受、听辩节奏的能力;
三、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
四、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五、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道具准备:音乐CD。
乐器准备:铃鼓、圆舞板。
活动重点、难点:
能根据音乐听辨节奏。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幼儿围坐成半圆形,将乐器摆放在椅子下方。
活动过程:
一、礼仪学习、体验音乐。
1、 谈话:今天我们要举办一个盛大的舞会,你们看这么多客人老师都来参加我们的舞会。我们跟她们打声招呼吧(鼓励幼儿大胆与老师们打招呼)。“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小朋友们应该说什么?应该怎样给客人服务呢?
2、体验音乐:用肢体感受一遍音乐
3、熟悉语词:学生围圈唱,回应老师相同的礼仪动作,老师在圈内边走边唱,走到谁面前,该生配合词义律动。
4、依词义律动:可单人或双人做律动,间奏可换伴
二、歌曲游戏、听辩节奏。
1、画拍子
(1)白板:老师/于白板画单数小节拍子;
(2)空中:学生/边唱边在空中画拍
2、画节奏长短
(1)白板:老师/一手指白板的拍子。另一手与拍内画节奏线条。
(2)空中:学生/与老师同步在空中画出节奏长短
3、合奏
(1) 鼓与圆舞板/单数小节“啦啦啦啦、、、、、、”用手拍,双数小节用手点敲。
(2)与客人老师互动,分两部轮唱
三、音乐舞会、表现音乐。
围圈请客人老师跟孩子们一起舞蹈,结束活动。
6、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展示:儿谣游戏:《小蚂蚁》
活动目标:
一、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二、认识昆虫,并根据语词做四种动力表现。
三、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四、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音乐分析:
这是一首儿谣游戏,里面蕴含的节奏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整首儿谣有四段。每段有四句,每句有四拍。
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儿谣做四种动力的表现。
难点:在活动中学习小蚂蚁与他人合作,并能体验合作的快乐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搬、推、拉、堆), 即让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四种动力。
2、通过活动中的搬运游戏、传递积木、搭建舞台等等环节,让孩子充分地体验了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队形:半圆形、圆形、竖排
乐器的摆放:放置围好的半圆形的凳子底下。
活动准备:
木质乐器:木鱼、响板、蛙鸣筒
材料准备:昆虫图片、小积木、音乐CD、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表现,昆虫步伐。
1、认识昆虫(三对足的)
2、律动
师:播放各式音乐曲风。
幼:以各种昆虫的姿势爬、飞、走。
二、故事引导。
故事: 秋天将要举办昆虫选美大赛,六只脚以上的小动物都可以来参加比赛。可是选美大会需要在一个舞台上进行,所以勤奋的小蚂蚁自愿担任搭建舞台的工作。
三、语词游戏,肢体表现搬/推/拉/堆。
1)根据语词做动作,暗示四种动力搬、推、拉、堆 (动力)
2)两人一组协力搬运。
3)跟着儿谣敲念拍子,最后进行简单的舞台搭建工作。(拍子)
四、搬运游戏
1、不同方位传递积木(左右、跨下、头顶)
2、探索不同的搬运方式。
五、配器敲奏,认识木质乐器。
1、确定哪些乐器是用木头做的。
2、配合语词敲奏儿谣节奏。
六、游戏书。
1、找找哪些是昆虫?(三对脚)。
2、请用蜡笔圈选出来。
7、幼儿园音乐教案儿谣:小蚊子
目标:
一、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节奏ta 、titi.
二、幼儿能手口一致地拍念节奏。
三、欣赏儿谣,感受特定节奏。
四、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五、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道具准备:录音带、录音机、蚊子图片。
乐器准备:铃鼓、手摇铃。
活动重点:
感应特定音效。
活动难点:
手眼协调游戏。
形及乐器摆放:
幼儿为做成半圆形将乐器装入托盘内放在椅子下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今天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了,大家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为了防止有人捣蛋,所以青蛙兄弟负责守卫,可是就在音乐会刚开始的时候,果真有一群捣蛋鬼来捣蛋了,结果怎么样了呢?我们来听听!!
二、放音乐,教师模拟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三、展开话题讨论,并模仿动作。
1、原来是蚊子来捣蛋的。你们见过蚊子吗?它是怎么飞的??
2、幼儿创编动作,大家一起模仿(自己表扬)
3、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蚊子不会唱歌,只会嗡嗡地叫,捣乱音乐会,那它们结果都怎么样了?
四、再一次放音乐,可加上幼儿刚创编的动作,到“死翘翘”时大家摆造型不懂,大家一起分享。
五、欣赏音乐,到“飞”“飞”和“拍”的时候幼儿拍桌子。
六、打蚊子游戏。
叫一半幼儿拿手摇铃当蚊子,拿铃鼓的幼儿当青蛙守卫员,围圆圈跳舞,到“飞”的时候,蚊子要捂住头,守卫员在位子头上拍,在“嗡-------”。飞时蚊子可以自由转圈飞,到守卫员拍时。蚊子要做出各种死翘翘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