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蛋宝宝出生了》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数学教案《蛋宝宝出生了》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的减法。
2、通过故事,认识“-”的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提前把卵生动物的图片放入玩具蛋壳中。
2、《狮子和蛋》幼儿用书。
3、白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蛋壳,请幼儿猜猜哪种卵生动物会从蛋里走出为。
2、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第一组图:
池塘力,鸭妈妈生了两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池塘边还有多少个蛋?
第二组图:鸟妈妈筑了个窝,生了3个蛋,有两个蛋孵化小鸟,窝里还有多少个蛋?
第三组图:鳄妈妈在沙滩上生了5个蛋,5个蛋中有3个孵化小鳄,沙滩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四组图:鸡妈妈生了4个蛋,有1只小鸡先出生了,还有多少个蛋?
第五组图:
不知谁在草丛里生了3个蛋,3个都孵化出小宝宝,叶片还有多少个蛋?
3、认识“-”减号,每次讲完一促故事,老师引导幼儿 在白板上写算式,找出答案。并请幼儿说说“-”表示什么?
4、幼儿两人一组,师 给每组幼儿5个玩具蛋壳,请他们轮流用玩具蛋壳讲述有关动物宝宝出生的故事,并在纸上写下5以内 减法算式。
5、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这堂课整个过程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一开始动物和他们的蛋出现时,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都很想知道答案,所以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也很积极配合,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开始时孩子们还很清楚开始有几个最后剩几个,后面就有点乱,有些是不明白讲的是什么,有些是知道但是结果却算错了,但总体而言还是达到了整个活动的效果。
2、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保护蛋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寻找、尝试、操作保护蛋宝宝的多种方法。
2.感知并体验保护事物的责任心。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生鸡蛋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彩笔、多彩泥、卡纸、皱纹纸、棉花、纸盒、绳、布等辅助材料。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17页。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装饰蛋宝宝。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材料来装饰,让它更像一个蛋宝宝,同时还能起到保护蛋宝宝的作用。
2.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17页《可爱的蛋宝宝》,开阔思路。
3.开展制作活动。
(1)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工具自由进行制作。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装饰蛋宝宝。
(2)教师观察幼儿制作活动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困难,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克服困难。
(3)完成装饰后提醒幼儿收拾整理桌面材料。
4.请幼儿互相欣赏并介绍自己的蛋宝宝。
第二部分:保护蛋宝宝。
1.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爱护宝宝的方法。
提问:妈妈是怎样保护宝宝的?你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介绍护蛋行动的内容。
要求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将鸡蛋宝宝保护,放在自己身上带一天。一天结束后,看谁的鸡蛋完好无损,体验保护宝宝的辛苦。
3.幼儿操作护蛋的方法。
(1)组织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保护好鸡蛋,并想办法固定在自己身上。如用棉花包裹放在纸盒里,将纸盒四边穿上绳挂在脖子上;用布包好放在口袋里等。
(2)引导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保护鸡蛋的方法。
4.幼儿体验护蛋的过程。
整个上午幼儿喝水、如厕、洗手、户外活动,都要将蛋宝宝一直带在身上并时刻关注保护好,教师随时记录鸡蛋破损情况。
5.组织幼儿检查自己的蛋宝宝,探索蛋宝宝完好和破损的原因,引导幼儿交流护蛋行动的感受,体验责任心的重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是《保护蛋宝宝》,活动目标是寻找、尝试、操作保护蛋宝宝的多种办法;感知体验保护事物的责任心。
事先我通过QQ与微信告知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熟鸡蛋,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准备上课用,其目的是为了装饰蛋宝宝,二是保护蛋宝宝,三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并让家长想一想怎样让孩子带到幼儿园而不容易碰破。细心的家长有的给孩子缝了布兜并用线挂在脖子上,这样便于携带;有的是用纸盒放上棉花再把鸡蛋放在里面;有的用塑料瓶,里面放上泡沫,再把蛋宝宝放进去。但大部分孩子是用手拿着来的,有的孩子还没入园就碰破了,心疼的大哭起来,由于是初次接触这样艰巨的任务,还不曾尝试过,从入园到装饰蛋宝宝这一环节中就破了11个,在装饰过程中破了2个,在户外活动中,有的孩子在拿着蛋宝宝玩玩具时感到不能好好保护蛋宝宝,就主动不玩了,但还是有9个蛋宝宝没有幸免,被碰破了。到最后只有9个蛋宝宝是完好无损的。我当众表扬了这9个孩子,并授予他们“护蛋小勇士”称号,并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
通过这次护蛋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心,我认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虽然到最后只有9个完好无损的蛋宝宝,但我认为重要的是过程,是孩子们在护蛋过程中懂得了怎样去爱护它、保护它,责任心增强了,我们的活动目标也就达成了。
3、大班体育教案《拯救蛋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力。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学习双脚分合跳的方法。(重点)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难点:探索不同方法通过轮胎
【活动准备】
轮胎、海绵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小老鼠们今天我们这里好多的客人,快跟着鼠妈妈一起来瞧瞧吧,走,今天妈妈带你们在这玩怎么样,现在我们一起来做运动。
二、探索不同方法通过轮胎
师:咦,这里有个蛋宝宝,它好像在说话,我来听一听,它在说什么?不好了,蛋宝宝说:它的朋友们被大巨人抓走了,需要我们去拯救它们,我们要救出蛋宝宝必须要闯过大巨人设的机关才可以,可是我们必须要学好本领才能闯关,你们有信心救出蛋宝宝吗?(有)好,现在鼠宝宝们用你们最省力的办法去把那边轮胎拿到这里来塔成两座桥。
师: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过桥,顺利通过的小老鼠从这两边回来排队继续,好,现在开始。
三、学习双脚分合跳的方法
师:鼠宝宝们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刚才你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通过我们的轮胎桥,很不错,有跳、跨、走,现在鼠妈妈教你们一个新本领,只要你们学会了这个本领大巨人的机关我们都可以通过,看,我是怎么做的,双脚并拢,膝盖弯曲一点,前脚掌蹬地起跳,跳进一个轮胎里面,当下一个出现两个轮胎的时候我们就双脚分开分别跳进前面两个轮胎的里面,鼠宝宝们你们再看一次,好了,这么聪明的你们,我想一定知道怎么跳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扯前面的小老鼠也不能推)。
师:现在鼠妈妈考考你们学的怎么样了,现在第一个鼠宝宝跳过去以后赶快跑回来击掌第二个小朋友再出发
四、闯关拯救蛋宝宝
师:好,现在小朋友们都会了,我们就用跳的方法闯过大巨人的机关拿回我们的蛋宝宝,鼠宝宝们你们看大巨人正在睡觉,我们的蛋宝宝就在他旁边的箱子里,我们过去的时候一定要又快又轻的拿回我们的蛋宝宝,等前面一个小老鼠回来以后才能出发,过去的时候不能把大巨人吵醒,不然我们会被他吃掉的,有信心吗?(有)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开始····
五、放松
刚才为了救出蛋宝宝我们都很累了,现在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吧。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教学活动,我充分认识到在体育课中,要在“引导幼儿探索动作、相互交流,掌握动作要领”上下功夫,让孩子在探索中,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动作的积极性。能善于充分利用空间、大胆利用材料,教师的讲解要精炼、透彻,把握好幼儿活动的密度和强度,一节体育活动才能真正的使幼儿体质逐渐增强、动作发展更完善。
4、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通过幼儿动手探索,学会积累经验,并做个记录。
3、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鸡蛋,人手一份。并涂成彩蛋或加上图案,使其具有蛋宝宝的特征。
2、辅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纸、铅丝、海绵、积木、电线、布、瓶子、各种盖子等等。
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蛋宝宝想要站起来。
1、跟随音乐节奏,幼儿精神饱满的行走,音乐结束时做立正动作。
2、蛋宝宝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样神气的站起来,你们能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吗?
幼儿进行探索,看看鸡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来。
二、我帮蛋宝宝站起来。
1、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在平面上让蛋站起来的方法。
2、你怎样让蛋宝宝在桌子上站起来的?
3、为什么蛋宝宝不容易站起来?
引导幼儿说出蛋的特征,蛋的两头是尖尖的。
三、帮蛋宝宝找朋友帮忙,并记录下来。
(一)
1、我们请一些朋友来帮蛋宝宝站起来,你们想想找谁呢?
2、幼儿进行操作,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比较什么方法能让蛋宝宝站得更稳,并作好记录。活动记录表
OO
所用材料
√或×
3、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好办法。
(二)、二次操作:
1、有的桌上的材料和另的桌上的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它材料,看看它能不能让蛋宝宝站稳?
2、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并做好记录。
3、再次交流,让幼儿说出更多更好的让蛋站起来的办法。
四、拓展思维,寻找材料以便投入区域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大班数学教案《月历宝宝》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月历。月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5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月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月历。了解月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月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月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附:
自编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有365个孩子,他们的名字都叫日。一天这位妈妈为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造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住在房子里,为了使房子不挤。年妈妈就在大房子里住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28个孩子。
自编谜语:一个小本子,天天挂墙上。一天撕一张,过年就撕完。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月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月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月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月历是那一年的?2010年、2009年、2011年、虎年、兔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月历最上面有数字2010的就是2010年。我的月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月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月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月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6、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一张教师示范图示、少量沙子、鸡蛋壳若干、小瓶子若干、蜡烛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前段时间有一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魔术师来中国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好,那今天就请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和蛋宝宝以及它的助手沙子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1、出示图示1,引导幼儿通过尝试来完成图示中的三个任务。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小药瓶上站立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蛋宝宝在沙子的帮助下都能变一些什么魔术呀?哦,这个魔术能不能成功吗就得看看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的本事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赶快来试试吧!”
2、幼儿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沙子的变化在图示中进行记录。
“好,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请你们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好你真能干,表演的真棒!那请你告诉我你把沙子放到蛋宝宝的什么位置魔术成功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成功的情况
“你们的蛋宝宝都站起来了,但他的魔术失败了,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失败了?”(放置沙子的多少)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原来蛋宝宝变的魔术是否成功和你们放的沙子有关系,只要放得少少的就能成功了,原来只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变魔术也是很简单的哦!”
三、将蜡烛油滴在沙子上固定沙子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1、请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前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金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沙子放的较少的蛋宝宝,那现在请你们再来变变魔术看,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三个魔术。”
2、出示图示2,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并自己寻找答案。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瓶子上站立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它能不能完成呀?”
4、幼儿再次操作并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的原理。
“刚刚那只蛋宝宝为什么可以完成魔术,而这只蛋宝宝为什么就不能完成魔术呀?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只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肚子上有沙子的蛋宝宝只能完成横躺的魔术,而脚上有沙子的蛋宝宝也只完成站立和瓶子上站立的两个魔术,而这些蛋宝宝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哦!”
四、幼儿扮演蛋宝宝,愉快的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好,现在今天我们自己也来做回不不倒翁蛋宝宝,来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调色其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活动,如何使传统的活动有一定的新意,是我组织这个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美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这个活动,初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考虑幼儿对调颜色没有丰富的经验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调配新的颜色,并学念儿歌;难点为尝试创编儿歌,并把自己想到的事物绘画下来,并且乐意在师生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仔细分析整个活动,觉得的问题就是老师自身的预见性不够强,应该在活动前就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在调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变化一下调配的方式,把有红色的颜料水慢慢加入黄色的颜料水中。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想法,总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设计走,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这其实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是不适合孩子的。如果我当时能针对出现的意外“将计就计”:既然孩子们看见了红黄两种颜色调成的颜色不一定是橙色,可以让孩子逆向思维并敢于尝试,如何将红黄两中颜色变成橙色,那就是要在黄色中加入少许,让孩子有不断探索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活动最宝贵的教育价值。
7、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蛋宝宝出生了》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的减法。
2、通过故事,认识“-”的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提前把卵生动物的图片放入玩具蛋壳中。
2、《狮子和蛋》幼儿用书。
3、白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蛋壳,请幼儿猜猜哪种卵生动物会从蛋里走出为。
2、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第一组图:
池塘力,鸭妈妈生了两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池塘边还有多少个蛋?
第二组图:鸟妈妈筑了个窝,生了3个蛋,有两个蛋孵化小鸟,窝里还有多少个蛋?
第三组图:鳄妈妈在沙滩上生了5个蛋,5个蛋中有3个孵化小鳄,沙滩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四组图:鸡妈妈生了4个蛋,有1只小鸡先出生了,还有多少个蛋?
第五组图:
不知谁在草丛里生了3个蛋,3个都孵化出小宝宝,叶片还有多少个蛋?
3、认识“-”减号,每次讲完一促故事,老师引导幼儿 在白板上写算式,找出答案。并请幼儿说说“-”表示什么?
4、幼儿两人一组,师 给每组幼儿5个玩具蛋壳,请他们轮流用玩具蛋壳讲述有关动物宝宝出生的故事,并在纸上写下5以内 减法算式。
5、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这堂课整个过程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一开始动物和他们的蛋出现时,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都很想知道答案,所以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也很积极配合,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开始时孩子们还很清楚开始有几个最后剩几个,后面就有点乱,有些是不明白讲的是什么,有些是知道但是结果却算错了,但总体而言还是达到了整个活动的效果。
8、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蛋宝宝出生了
一、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的减法。
2、通过故事,认识“-”的意义。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的意义。
3、难点:理解5以内的减法。
二、活动准备
1、提前把卵生动物的图片放入玩具蛋壳中。
2、《狮子和蛋》幼儿用书。
3、白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蛋壳,请幼儿猜猜哪种卵生动物会从蛋里走出为。
2、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第一组图:
池塘力,鸭妈妈生了两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池塘边还有多少个蛋?
第二组图:鸟妈妈筑了个窝,生了3个蛋,有两个蛋孵化小鸟,窝里还有多少个蛋?
第三组图:鳄妈妈在沙滩上生了5个蛋,5个蛋中有3个孵化小鳄,沙滩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四组图:鸡妈妈生了4个蛋,有1只小鸡先出生了,还有多少个蛋?
第五组图:
不知谁在草丛里生了3个蛋,3个都孵化出小宝宝,叶片还有多少个蛋?
反思:幼儿能一边看图一边听故事,感知蛋数量变化,知道蛋孵化后蛋的数量变少,慢慢感知数与量之间的关系。
3、认识“-”减号,每次讲完一促故事,老师引导幼儿在白板上写算式,找出答案。并请幼儿说说“-”表示什么?
反思:幼儿通过看图听故事理解变少用减法算,在教学中采用与幼儿一问一答,通过幼儿的回答“鸭妈妈生了2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还有1个蛋,”加深幼儿理解数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在实物减的基础上,幼儿认识了蛋孵出1个蛋,表示少了1个蛋,要用减法运算,从而认识“-”减号,了解“-”的意义。
4、幼儿两人一组,师 给每组幼儿5个玩具蛋壳,请他们轮流用玩具蛋壳讲述有关动物宝宝出生的故事,并在纸上写下5以内 减法算式。
反思:通过玩、讲的基础上,理解数量变少要用减法运算,这样加深认识运算减号的含义后,才慢慢进入到抽象的符号运算。
5、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9、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一张教师示范图示、少量沙子、鸡蛋壳若干、小瓶子若干、蜡烛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前段时间有一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魔术师来中国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好,那今天就请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和蛋宝宝以及它的助手沙子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1、出示图示1,引导幼儿通过尝试来完成图示中的三个任务。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小药瓶上站立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蛋宝宝在沙子的帮助下都能变一些什么魔术呀?哦,这个魔术能不能成功吗就得看看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的本事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赶快来试试吧!”
2、幼儿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沙子的变化在图示中进行记录。
“好,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请你们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好你真能干,表演的真棒!那请你告诉我你把沙子放到蛋宝宝的什么位置魔术成功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成功的情况
“你们的蛋宝宝都站起来了,但他的魔术失败了,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失败了?”(放置沙子的多少)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原来蛋宝宝变的魔术是否成功和你们放的沙子有关系,只要放得少少的就能成功了,原来只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变魔术也是很简单的哦!”
三、将蜡烛油滴在沙子上固定沙子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1、请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前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金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沙子放的较少的蛋宝宝,那现在请你们再来变变魔术看,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三个魔术。”
2、出示图示2,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并自己寻找答案。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瓶子上站立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它能不能完成呀?”
4、幼儿再次操作并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的原理。
“刚刚那只蛋宝宝为什么可以完成魔术,而这只蛋宝宝为什么就不能完成魔术呀?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只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肚子上有沙子的蛋宝宝只能完成横躺的魔术,而脚上有沙子的蛋宝宝也只完成站立和瓶子上站立的两个魔术,而这些蛋宝宝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哦!”
四、幼儿扮演蛋宝宝,愉快的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好,现在今天我们自己也来做回不不倒翁蛋宝宝,来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调色其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活动,如何使传统的活动有一定的新意,是我组织这个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美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这个活动,初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考虑幼儿对调颜色没有丰富的经验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调配新的颜色,并学念儿歌;难点为尝试创编儿歌,并把自己想到的事物绘画下来,并且乐意在师生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仔细分析整个活动,觉得的问题就是老师自身的预见性不够强,应该在活动前就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在调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变化一下调配的方式,把有红色的颜料水慢慢加入黄色的颜料水中。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想法,总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设计走,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这其实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是不适合孩子的。如果我当时能针对出现的意外“将计就计”:既然孩子们看见了红黄两种颜色调成的颜色不一定是橙色,可以让孩子逆向思维并敢于尝试,如何将红黄两中颜色变成橙色,那就是要在黄色中加入少许,让孩子有不断探索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活动最宝贵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