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2、大班语言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发幼儿观察画面,想象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两只(一只笑嘻嘻摇扇,一只在达瞌睡)。抬轿的八只小狗。
2.扇子几把。
活动过程
(一)理解图意。
1、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让我们来看一看谁坐在里面?(掀开轿帘)
2、出示八只小狗图片
师: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了坐只大老虎那么是谁来抬轿子?
有几只小狗抬轿子?
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轿子?
老虎在轿子里舒服吗?
(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到的姿势)问:发生什么事了?
小狗为什么摔到?摔到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3、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
师;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到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快帮小狗想办法对付坏老虎。
4、移动轿子到山腰
师;看小狗用什么办法对付老虎?
(重点理解“山腰,抛”两个词)
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二)引导幼儿试编诗歌。
1、师:我们可以把故事编成诗歌,每一句的字数要一样多,读起来要顺口。
2、出示图片试编诗歌,把诗歌连起来说一遍。
(三)分组看图、编后半部分。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用道具),结束活动。
诗歌
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扇扇子。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踢了它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活动反思
在上课过程中,我设计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题,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生动的读完童谣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学习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明显有了提高。
由此我觉得,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们虽然很喜欢,但是局限在积累不多,动作的表现力还不够,很多地方要暗示火直接的演示孩子们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较弱。
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八只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并参与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2、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通过对比、感知老虎与小狗的强弱之差,从小学会关心弱小。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四张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张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有些什么?
2、师:花轿里会坐着谁呢?(掀开帘子)喔!原来是只大老虎。它想坐着花轿到山里去看风景,于是请来了8只小狗来抬它。老虎为什么要让8只小狗来抬花轿呢?
教师放音乐,让幼儿初步体验抬轿子的节奏感,体验大老虎座得很舒服。为下文小狗为何挨打做铺垫。
3、我们来学学老虎是怎么叫的。老虎连叫声都这么响,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啊?
4、这只凶猛的老虎坐在花轿里看上去怎么样?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5、老虎这么舒服,抬轿子的小狗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呀?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讨论、创编故事情节。
1、小狗吃力地抬着轿子往山上走,只听见“哎呦”一声,发生了什么事?(找个小朋友来说说,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究竟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出示图二)图片上面讲了什么呢?
3、小狗忍受老虎的欺负吗?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狗吧!
4、 幼儿讨论小狗战胜大老虎的办法,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聆听幼儿的讲述,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讲述。
5、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
6、像你们说的一样吗?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图三、图四)(体验“抛”的感觉)为什么小狗气的汪汪叫,老虎却还睡得着。(突出老虎的目中无人,凶恶)
7、是图片上小狗的办法好还是刚才××小朋友想的办法好呀?
8、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9、如果小狗当时摔跤路,大老虎没有打小狗,而是原谅路小狗,那么又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
10、教师总结。
(三)、初步学习儿歌
1、教师把故事编成了儿歌一起来听听吧!
2、幼儿依照画面跟诵二遍。(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3、可尝试幼儿独立朗诵,教师用动作提醒。
(四)、延伸。
根据儿歌内容表演,请“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其它人念儿歌。根据音乐有节奏的表演。再次体验台轿子的节奏感以及座轿子的舒服。
活动反思:
语言课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如果不认真备课,设计一些能调动起幼儿积极性的方法,课就会上得毫无生气,死气沉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八只小狗抬花轿》是幼儿园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可真妙,嘘,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哈哈哈!”这首童谣不长,内容也简单。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首先,通过听赏让幼儿知道童谣讲述了什么事情。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打算一边朗诵一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一些来。然后分段学念儿歌,这个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习,之后通过带头饰表演来复习巩固童谣。最后还有一个讨论: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如果你是小狗,你会怎样教训这只老虎?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跌跤、踢、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很有语气又加身体动作的把童谣读完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在学念到“一、二、三,往上抛”这一句时,一名幼儿念完后加了一个象声词:“咣!”原来干瘪无味的“跌跤”,立刻变得有血有肉,丰满了许多!(.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听后既出乎意料,又非常高兴,觉得这是这名幼儿创新火花的闪现,也正是所有幼儿创新的一个好机会。于是我灵机一动,对他大加赞扬,我想:再读时肯定所有幼儿都会加上一个象声词。果然不出我所料,每个幼儿读到此时都加上了一个不同的象声词,而且脸上都洋溢着创造的快乐。我欣慰地笑了。
由此我觉得,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在“表演”这一环节,我担心幼儿自己设计不好,就把我的思路说出来让幼儿们去表演,虽然他们每个人都为能够表演感到高兴,但是却显得很被动,我说怎么演就怎么演,他们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我想,如果我能够大胆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表演,那么他们也许会设计出多种思路,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讨论时,孩子们基本都能回答出前面的问题,而在回答后面的问题时却不尽如人意。他们只是回答和书上类似的方法,如“把它摔个大跟头”等,没有把思路打开。课后我仔细想了想,找到了症结所在。因为孩子们都知道了书中的方法,受其影响和束缚,只能想出以它为例子的类似的方法。如果我改变一下方案,把这一环节放到“听赏”之中,在念完前半段之后便讨论,此时孩子们还不知道书中的结果,那么他们就能充分发挥想象,一定会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来。所以在备课时,应该考虑的全面一些,减少类似情况发生。
4、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狗抬花轿》含反思
一、活动目的
1.引发幼儿观察画面,想象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二、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两只(一只笑嘻嘻摇扇,一只在达瞌睡)。抬轿的八只小狗。
2.扇子几把
三、活动过程
一、理解图意。
1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让我们来看一看谁坐在里面?(掀开轿帘)
2出示八只小狗图片
师: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了坐只大老虎那么是谁来抬轿子?
有几只小狗抬轿子?
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轿子?
老虎在轿子里舒服吗?
(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到的姿势)问:发生什么事了?
小狗为什么摔到?"屈,老师.教,案,网"摔到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3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
师;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到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快帮小狗想办法对付坏老虎。
4移动轿子到山腰
师;看小狗用什么办法对付老虎?
(重点理解“山腰,抛”两个词)
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二、引导幼儿试编诗歌。
1师:我们可以把故事编成诗歌,每一句的字数要一样多,读起来要顺口。
2出示图片试编诗歌,把诗歌连起来说一遍。
三、分组看图、编后半部分。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用道具),结束活动。
诗歌:
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扇扇子.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踢了它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活动反思:
活动中,把孩子喜欢的儿歌与旋律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学习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知识,相信这样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过程组织少紧凑,时间没有把握好。
5、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实录诗歌《叶子》
动内容:诗歌《叶子》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编诗歌,并能有感情朗诵。
2、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有感情的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优美的句子表述图片内容,并会自然朗诵。
活动难点:能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诵。
活动准备:1、四片春夏秋冬特色的叶子
2、与诗歌内容相符的长形卡片
3、钢琴曲
活动过程:1、师幼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叶子吗?老师知道你们见过很多的叶子,那么,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见过的叶子像什么?
(1)个别幼儿发言
(2)师小结:小朋友见过的叶子真漂亮,有扇子形的,有花瓣形的,有心形的,还有针形的,你们真棒。老师今天就为小朋友带来了四片叶子,你们看看老师的叶子像什么?
2、师出示春夏秋冬特色的四片叶子,引导幼儿创编诗歌每一句的前半句。
师:小朋友,你们瞧,老师带来的四片叶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呢?
那么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这四季的叶子都像什么?
(1)个别幼儿回答
(2)师引导幼儿说出诗歌:
春天的叶子像书本,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
秋天的叶子像贺卡,
冬天的叶子像棉被。
(3) 师: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诗歌,小朋友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3、师朗诵完整诗歌,幼儿倾听。
(1) 师有感情朗诵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是什么?你在诗歌里你听到了什么?还有一些地方小朋友没有听清楚,我们再来听一遍。
(2)放钢琴曲,师再次示范朗诵一遍,提问:小朋友听得真认真,请你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诗歌的那一句?
(3)引导幼儿理解讲述诗歌内容。
4、出示前后顺序不一致的长形卡片,引导幼儿正确排列。
秋天的叶子像贺卡,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夏天的叶子象歌谱,蝉儿唱了一下午。
春天的叶子像书本,毛毛虫 用嘴巴写大字。
冬天的叶子像棉被,小草在棉被里悄悄睡。
5、指导幼儿看卡片完整朗诵。
(1)师自然朗诵,幼儿轻声跟诵。
(2)幼儿自然朗诵,师随溜。
(3)幼儿分小组比赛朗诵
(4)幼儿集体随钢琴曲朗诵一遍。
(5)师:小朋友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呢?
6、指导幼儿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
(1)放钢琴曲:师:听,是什么声音?好听吗?为什么好听?
(2)师小结:钢琴曲声音有高有低,非常好听,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诗歌中,哪些地方可以读的轻一些?哪些地方可以读的重一些?为什么?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小草在棉被里悄悄睡,很安静,要读的轻一点:毛毛虫用嘴巴写大字,写字声音很轻,也读的情一点;那么,刮风和唱歌的生硬很大,所以其他的两句要读的重一些。小朋友们一起来按照轻重不同的语气读一遍好吗?
(4)幼儿几天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师鼓励。
(5)配上好听的音乐,再次按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
7、把四片叶子做成一本书,再次朗诵。
(1)师:如果把四片叶子做成一本书,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呢?(春夏秋冬)
表面还要有什么?(封面)
(2)是翻动书页幼儿看书集体朗诵。
(3)背过身不看图片和书背诵。
6、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诗歌活动教案《小狗抬花轿》及评析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附:诗歌《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7、幼儿园大班诗歌活动公开课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附:诗歌《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8、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活动教案小狗抬花轿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9、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诗歌活动公开课教案:“小狗抬花轿”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像和讲述富有童话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能在看看讲讲中学习整首诗歌。
3.理解词:山腰、抛。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群山,插入材料:花轿,虎头二只(一只笑嘻嘻摇扇,另一只在打瞌睡)。抬轿姿势的小狗8只(其中一只可活动)。
2.图四幅。
3.老虎头饰一只,绳子二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一顶可移动的花轿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幼儿理解的诗歌内容
师:山脚下有什么?
众幼:山脚下有轿子。
师:猜一猜谁会坐在花轿里?
幼:皇帝、新娘子、大官儿……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让我们来看看,轿子里到底坐了谁,和你们猜的一样吗?(掀开轿帘)
众幼:呀,原来是只大老虎。
【评】
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试着去想,试着去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当谜底揭示后,学习情绪更为高涨,该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师:是呀,平时都是人坐轿,今天可奇怪啦,花轿里坐了只大老虎,那么,会是谁来抬轿呢?(出示8只小狗图片)
幼:小狗抬花轿。
师:有几只小狗来抬花轿?
众幼:8只小狗抬花轿。
师:为什么要8只小狗来抬花轿?
幼:因为老虎又大又重,小狗太少抬不动。
师:小朋友讲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老师来讲讲看,可能是这只老虎特别喜欢讲排场,让8只小狗来抬轿显得它很有气派,看上去威风凛凛的,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
众幼:有道理。
幼:(插嘴说)过去的皇帝也是这样的。
师:你讲得好极了。
【评】
让孩子试着分析教师的话,是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老虎坐在花轿里舒服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幼:老虎很舒服,它在看风景。
幼:老虎很舒服,它还在扇扇子。
师:(移动一只小狗成摔倒姿势)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一只小狗摔倒了。
师:这只小狗为什么会摔倒呢?试着想想看,它摔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
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这样所获得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
幼:(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小狗也许抬不动了;小狗可能踢到石头了;小狗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也许这只小狗本来就有病,硬给老虎拉来抬轿的……(教师提醒幼儿说出可能发生的事)小狗摔跤后,轿子可能会翻掉,老虎会跌出来的;轿子翻了,老虎一生气,可能会吃掉小狗的;也许老虎会狠狠地打小狗一顿;还会把小狗踢到山下去……
师:(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气得直叫,老虎睡大觉的图片)让我们看一看,小狗摔倒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幼:小狗摔跤了,老虎狠狠地踢小狗。踢完后还要去睡觉。
师:小狗抬着又大又重的老虎已经很累了,可是老虎还要欺负小狗,你们生气不生气啊。那么,快帮小狗想想办法,如何来对付这只坏老虎?
【评】
教师善于把握时机,激起幼儿憎恨老虎同情小狗的情感,并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幼儿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小狗全跑掉,不抬大老虎上山;有的说:把轿子抬到山上,再往下一推,摔死大老虎;有的说:8只小狗一起咬死它;还有的说:放火烧死它;等等。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有用,小狗也在想办法,你们想知道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吗?(将轿子移动到半山腰,8只小狗做抛轿姿势)问:小狗抬轿到哪里?它们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
幼:把老虎抬到山上,再把轿子往下一扔,摔死它。(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山腰”以及“抛”这两个词,并用比较形象的动作让幼儿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
师:(语言概括)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评】
帮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体态动作来理解动词“抛”,较好地解决了难点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二、引导幼儿根据图意。试着用规定的句式来学编诗歌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小狗抬花轿”,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编成诗歌,愿意来试一试吗?
幼:(集体回答)愿意。
师:(出示图一,帮助幼儿掌握诗歌句式,并提出编诗歌的基本要求)小朋友,我先说一下编诗歌的要求:每一句的宇数要一样多或者是差不多,语言要简练一点,读起来要非常顺口。好,现在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片上8只小狗在干什么?老虎坐轿在干什么?
幼:8只小狗抬轿子,老虎坐在轿子扇扇子。
师:听听看,这两句诗歌的字数是不是差不多?后面一句能改得简练一点吗?
幼:(在教师的提示下改编)8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师:(出示图二)请用相同的方法来编这幅图上的内容,谁愿意来试试?
幼:一只小狗摔跤了,老虎下轿踢它一脚。
师: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字,可不可以把它拿掉?(在教师商量的口气下,幼儿拿掉了一个“它”字)
(这里有一些争论,有的孩子说,老虎狠狠踢一脚;马上有孩子反驳,老虎不下轿怎么去踢小狗)
【评】
这个班的孩子很有个性,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体现出很有主见。该教师相当尊重孩子,随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就我们所知,原诗歌的这两句为“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由于基本意思不变,教师就依了孩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掌握适度,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尝试精神和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谁来把刚才编的四句诗歌连起来说一遍。(有3个幼儿先后读诗歌各一遍,全体读一遍)
三、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图、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师:我在两边的桌子上分别放了两张同样的图片。小朋友自愿结合,分成两组,按刚才的方法学编诗歌,编的时候,先看看哪张图片应放在前面编。
(幼儿十分感兴趣地编诗歌,教师巡回辅导)
【评】
幼儿按规定句式尝试编诗歌的积极性很高,而且编诗歌的能力也很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边读边改,大约花了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
师:现在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读一读你们编的诗歌。(要求先摆放图片,后读诗歌)
(两组幼儿编的基本差不多)
师: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很快就把一首好听的诗歌编好了,老师把你们编的诗歌读一下,大家听听我读错没有?如果错了请指出来,不错就为我鼓鼓掌。
幼:老师,有一句你改掉了两个字。(幼儿指出那一句后,老师重读了一遍诗歌,其实也含有帮助幼儿记忆和巩固的成分在内)
师:这次我读对了没有?
幼:(异口同声)读对了。(掌声响起)
(幼儿集体读诗歌一遍)
四、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愿意来表演诗歌吗?我先做一次大老虎,谁来做小狗?
幼:我来!我来!(自动走上8个小朋友)
师:其他小朋友请帮我们读诗歌配音。再看看谁表演得最好,等会儿交换。
(师幼表演,情趣很浓,幼儿还积极地帮助教师出主意分配角色)
【评】
这个情节安排使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幼儿分别尝试体验老虎坐轿、小狗抬轿的乐趣,体验不同角色所引起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并对诗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始终以坐轿――抬轿这根主线进行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体验、尝试,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幼儿说完整语句的能力。
10、大班幼儿语言活动教学设计诗歌《悯农》公开课教案及简要评析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
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