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一等奖

在作者笔下,每一个事物都富有生命力,它们跟人类一样,有感情,有知识,有认知,跟人类一样需要从学校中汲取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板书设计:

10  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

急急匆匆

上面就是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后练习题

长春版六年级下:《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语文A版语文六年级下:《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湘教版五年级下:《春》教学设计

2、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在作者笔下,每一个事物都富有生命力,它们跟人类一样,有感情,有知识,有认知,跟人类一样需要从学校中汲取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板书设计:

10  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

急急匆匆

上面就是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三年级下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后练习题

长春版六年级下:《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语文A版语文六年级下:《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湘教版五年级下:《春》教学设计

3、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学设计

大家伙儿喜欢唱歌吗?唱歌可以放松心情,舒缓情绪,是解压的一种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一方面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或建议,如设计自主学习卡等,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学的方法。另外,本课是一首散文诗,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诗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仿写文中的语句,有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花之歌”,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预设难词: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

〔祭献〕祭祀供奉。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2)各自练读,或小组内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可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感知形象。要从整体感知花的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要读得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及语气的轻重抑扬,要体现出散文诗的抒情性。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花的形象,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_______的花。

预设: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引发学生思考,把握主要内容。回答可能是:美丽的花、永远变化的花、可当礼物的花、自由的花、快乐的花……

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小组合作探究。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花,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花在诗人的笔下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自主学习卡

(1)议一议:读“阅读提示”,思考其中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花?

(2)说一说: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理清课文的思路,再分别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想一想:这篇课文只是单纯地写花吗?作者在花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4)学一学:课文中的语言十分优美,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请标示出相关语句,借鉴写法,进行仿写训练。

3.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1小题。

预设: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第一人称叙述。虽然文中并无一个“花”字,但通过文中的“我”可以很容易理解本文把花当作人来写,说出了花的话,唱出了花的歌。特别是本文的前四段,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花的特征。可让学生分别说说从第1—4自然段中可以看出花的哪些特征。

明确:在第1自然段中,“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花开花落的循环往复。

第2自然段交代了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远观那一朵朵花儿就犹如绿草中亮丽的星星点点。

第3自然段是说花的四季变化。

第4自然段是说花的功用,它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上的装饰,还可以作为葬礼上的祭献。

(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2、3小题。

预设: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划分文章层次。比如课文前四个自然段都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绘,具体描述了“我”是什么,所以这几个自然段可以归纳为第一部分。剩下的三个自然段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可以归纳为第二部分。但划分层次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予以肯定。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这部分对花的形象展开了描绘,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贡献。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这部分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着世界无私地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和行动。

过渡:通过划分课文层次和概括主要内容,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并不只是单纯地描写花的生长与美丽,而是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花的身上又寄寓着哪些美好的品质呢?

(遵循自然的规律,积极、乐观、向上等。)

(3)仿写训练,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4小题。

过渡:这篇文章以花的口吻展开,把花当作人来写,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读这篇文章时,我们能发现文中大量使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排比。排比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又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展开想象,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中的某一种事物(如草、彩虹、雪、雨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仿写句式: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我是____,我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

4.诵一诵,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请同桌评价。

预设:指名朗读,要求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他热爱大自然,故乡的秀美风光赋予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所以在他的笔下,风、雨、浪、花,无不具有生命力。大家在课外可以找来他的其他散文诗作品读一读。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后面“阅读链接”里的文字,看看纪伯伦笔下的风又是怎样的形象。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选自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冰心译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这个文段的叙述方式和《花之歌》有什么不同。(《啊!风》使用的是第二人称,《花之歌》使用的是第一人称。)

(2)风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变幻莫测、刚毅、坚忍、谦恭、礼让、轻盈、灵敏、和蔼可亲、威风凛凛……)

(3)找出文段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读了这首散文诗,我们是否在大自然的话语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就是一朵花,失意时不要顾影自怜,得意时不要孤芳自赏。不论失意还是得意,我们的心中应该总是开满怡人的鲜花。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读散文诗的一些方法,比如说欣赏性地朗读,想象画面。我们更欣赏了纪伯伦优美、亲切、隽永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像一首歌,萦绕在我们的脑海、心中。今天大家的表现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爱诵读的你,可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读出花的美、花的精神。

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花的色彩、花的形态、生活中的花。

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花的韵味、花的追求。

爱国学的你,可以搜集诗词,感受花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与自然和谐相处(晨风、群鸟、星星……)

“我”是 苍穹坠落的星星   花之歌  无私奉献(装扮原野、芬芳清风)

诸元素之女    由花及人  远大追求(对光明心驰神往)

礼品、冠冕、祭献       高尚品格(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

上面就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

【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 花之歌教案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客至教案设计 客至教案设计一等奖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案一等奖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案设计

自己之歌教学设计 自己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下语文燕子教案设计 燕子教案设计一等奖

4、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著名,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国。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

(2)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2、检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检查字音(课件;出示词语)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检查字形:特别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导语: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语句。用心读,用心体会,想想它“奇”在哪里?

1、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答)还有哪个词呢?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生答)(课件:词语变红)

(2)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的花怎么样?――(美)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读词语,读出这种美来。把它们放到句子里去读读。(生读)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读?

(3)花美是一“奇”,请问景色奇丽还“奇”在哪里呢? (花多)哪个词说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课件:词语变红)一个窗子前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是许多锦簇的花团连在一起,姹紫嫣红,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啊!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条街有多长,这花的路就有多长,这条街没有尽头,这花的路就主、没有尽头,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难怪会让看的人――(应接不暇)(课件:词语变红)你们说奇不奇?(奇)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话。

(4)在德国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吗?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词)(课件:词语变红)

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条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如果你走过这里的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这样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漫步在街头,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

(5)欣赏奇丽的景色(课件: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6)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吗?(生答)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老师也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走在这样的街头,我真想赋诗一首,我们一起来吧!(课件:诗)

2.感受民族奇特。

导语:在这优美的诗歌声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那么民族的奇特又体现在哪里呢?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让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户户)(课件:词语变红)

家家户户就是说――(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调查调查,家里有养花的请举手。那能不能说我们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国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奇特吗?(奇特),可见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把他们这种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吧!(生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课件:词语变红)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们想,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如果你们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读)(再读)

C、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把花养在屋子里或养在阳台上。)养花是为了给自己――欣赏,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你们说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看到――(娇艳的花朵),显然,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特吗?一起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吧!(齐读)

(4)家家户户都养花,养花的方式又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季老要说: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课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

(3)自己看别人的花,别人也看自己的花。这一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就是说: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也种花给我看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

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

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这确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 ?(生举例)

(5)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种下爱的种子,就会收获爱的果实。正因为德国人有着这样的境界,才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引读)(因为在这里:每一家都是这样――)他们所要表达的这种境界就是――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八个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动中,相信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美丽。

五、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转眼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时,德国发生了变化吗?

(2)齐读(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

(5)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敬佩,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板书设计:

18、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民族奇特

5、三年级语文《五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

2、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用具:

有关五花山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你见过哪些怎么样的大山?

不同的季节会有怎么样不同的景色吗?

这节课我们走进五花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配乐播放图片)

板书课题:五花山

喜欢五花山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二、走近五花山

请小朋友们放声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课文描写了大山哪些不同季节的景色?

3、此山为何取名五花山?

交流成果

1、出示树叶和词语。

银杏叶枫叶白杨叶黄栌叶

读一读,说一说你认识的树叶

它们是什么颜色?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说说为何取名“五花山”。

三、走进五花山

1、感受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谁愿意读这句话)

小结:春天的山真美呀,一切就像刚出生的小娃娃,淡淡的,嫩嫩的。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出示句子。这又是什么时候的山?

谈理由,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理解:绿油彩、染绿了(出示图)出示油画颜料

指导朗读

山绿得是这样的美,这样的心旷神怡

2、感受秋天的五花山

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写出了五花山的“五颜六色”?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颜色?

用笔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依次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

指名回答,

金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找出这些颜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3、教师引读。

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杏黄色———远远望去……

火红色———风一吹……

紫红紫红——跟剧场里……

翠绿————只有松柏不怕……

在熟读的基础上,课件欣赏秋天的五花山。

那么多的颜色,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

五彩缤纷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美不胜收

请全体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练习。

四、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五花山何止这几种颜色呢,说说还有什么颜色?(生答随机指导写法)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蔚蓝色,仿佛——(成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粉红色,仿佛——(天上的七仙女下了凡)

……

1、生开始仿写。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评价。

秋天是五颜六色的,请你学习作者的写法自己另外选一种颜色,来写写我们美丽的五花山——

3、展示写话。

4、小结:

走进五花山,仿佛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置身山中,红彤彤的枫叶把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映得通红,似红霞缭绕,无数的小白桦轻松地挺立在柔媚的秋光下,片片小叶闪着鹅黄色,杨树身上的斑纹犹如小孩眼睛,黑黑亮亮,纯洁无瑕。小松鼠在林中跳跃,美丽的飞龙时常掠过树梢,梅花鹿、黑熊、野猪、狍子也多有出没,更多的小生灵在林中或飞舞或爬行,发出各种声音,很是热闹。天人合一,忘我之情自在外溢。

五、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课

板书:

绿

金黄色

五花山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

6、三年级语文上册《七色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回答课后习题第1、2题,所提出的4个问题。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 决全文生字读音及词语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1、2自然段,会回答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3)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二) 教学过程

  (1)听歌曲,谈话揭题。
  板书课题:七色花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思考:A、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B、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思,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B、带着课后1、2两题的4个问题在读课文,思考并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检查部分自学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B、讨论没弄懂的词语意思。
     C、指名回答习题1的两个问题。
  (5)学习1、2自然段。
     A、齐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C、1、2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7)作业。
     A、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冻 僵    
     B、用一句话写出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11自然段,会正确回答习题2两个问题。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正确朗读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2) 提问找出重点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帮她做了7件事。
    2)、 你认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3) 学习10、11自然段。
    1)、 找出写最后一片花瓣的有关段落。
    2)、 轻声读。思考并讨论:这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读第10自然段。想象,当时珍妮会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来,高兴地跑啊跳啊。这时,为什么珍妮心里充满快乐?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时,就撕下一片花瓣帮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说说这部分主要内容。
    6)、朗读。
  (4) 总结学法。分5步:
    1)、 找(找相应段落)
    2)、 读(读有关内容)
    3)、 思(思考几个问题)
    4)、 概括(概括主要内容)
    5)、 朗读
  (5)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9自然段。
  (6) 讨论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板书:用花
    看板书回答习题2的两个问题。
  (8) 总结全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谈读后感。
    3)、 质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会用它帮你做哪些事?
  (9) 作业,复述课文。

7、三年级语文上册《七色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回答课后习题第1、2题,所提出的4个问题。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 决全文生字读音及词语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1、2自然段,会回答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3)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二) 教学过程

(1)听歌曲,谈话揭题。

板书课题:七色花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思考:A、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B、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思,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B、带着课后1、2两题的4个问题在读课文,思考并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检查部分自学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B、讨论没弄懂的词语意思。

C、指名回答习题1的两个问题。

(5)学习1、2自然段。

A、齐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C、1、2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7)作业 。

A、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冻 僵

B、用一句话写出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11自然段,会正确回答习题2两个问题。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正确朗读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2) 提问找出重点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帮她做了7件事。

2)、 你认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3) 学习10、11自然段。

1)、 找出写最后一片花瓣的有关段落。

2)、 轻声读。思考并讨论:这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读第10自然段。想象,当时珍妮会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来,高兴地跑啊跳啊。这时,为什么珍妮心里充满快乐?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时,就撕下一片花瓣帮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说说这部分主要内容。

6)、朗读。

(4) 总结学法。分5步:

1)、 找(找相应段落)

2)、 读(读有关内容)

3)、 思(思考几个问题)

4)、 概括(概括主要内容)

5)、 朗读

(5)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9自然段。

(6) 讨论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板书:用花

看板书回答习题2的两个问题。

(8) 总结全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谈读后感。

3)、 质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会用它帮你做哪些事?

(9) 作业 ,复述课文。

8、三年级语文上册《七色花》教学设计

1、 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回答课后习题第1、2题,所提出的4个问题。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 决全文生字读音及词语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1、2自然段,会回答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3)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二) 教学过程

(1)听歌曲,谈话揭题。

板书课题:七色花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思考:A、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B、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思,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B、带着课后1、2两题的4个问题在读课文,思考并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检查部分自学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B、讨论没弄懂的词语意思。

C、指名回答习题1的两个问题。

(5)学习1、2自然段。

A、齐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C、1、2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7)作业。

A、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冻 僵

B、用一句话写出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11自然段,会正确回答习题2两个问题。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正确朗读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2) 提问找出重点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帮她做了7件事。

2)、 你认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3) 学习10、11自然段。

1)、 找出写最后一片花瓣的有关段落。

2)、 轻声读。思考并讨论:这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读第10自然段。想象,当时珍妮会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来,高兴地跑啊跳啊。这时,为什么珍妮心里充满快乐?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时,就撕下一片花瓣帮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说说这部分主要内容。

6)、朗读。

(4) 总结学法。分5步:

1)、 找(找相应段落)

2)、 读(读有关内容)

3)、 思(思考几个问题)

4)、 概括(概括主要内容)

5)、 朗读

(5)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9自然段。

(6) 讨论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板书:用花

看板书回答习题2的两个问题。

(8) 总结全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谈读后感。

3)、 质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会用它帮你做哪些事?

(9) 作业 ,复述课文。

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课文写了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小姑娘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难点:运用幻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本课写了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 教具准备:做一朵七色花,配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奇妙的童话世界总是那么令人遐想无边,无限向往。这节课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那神奇的、丰富多彩的童话王国,去采一朵美丽又神奇的七色花。 1、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呀?(讨论后归纳) (1)七色花什么样? (2)七色花怎么神奇? (3)小姑娘怎么得到七色花的?她都用七色花做了什么? 3、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姑娘珍妮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它可以满足人的愿望。于是小姑娘就用它做了七件事。)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理解词语,全班交流。 迷路:迷失道路;比喻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一眨眼:一瞬间。 3、选择三个问题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进行学习。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全班交流,理解内容。 1、七色花什么样? (1)指名回答。(这朵七色花,有七片花瓣,黄、红、蓝、绿、橙、紫、青,一片花瓣一种颜色。) (2)出示老师自制的“七色花”,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漂亮) (3)指名读书上的句子,读出七色花的美。 2、七色花怎么神奇? (1)指名回答。(只要撕下一片花瓣,把它扔出去,唱个歌谣,你要它做什么它就能做什么。) (2)小结:神奇的七色花给小姑娘带来了幸运。她怎么得到的?七色花帮助小姑娘做了哪些事? 3、小姑娘是怎样得到七色花的?七色花帮助小姑娘做了哪些事? (1)问题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小姑娘去买面包圈,结果面包圈被跟在后面的小狗吃掉了。于是,珍妮去追小狗,迷了路。她害怕地哭起来。一位老婆婆就给了她一朵七色花。) (2)问题二:学生交流。 黄色花瓣——让她带面包圈回家去 红色花瓣——把打碎的花瓶复原 蓝色花瓣——带她去北极 绿色花瓣——让她从北极返回家 橙色花瓣——来了很多玩具 紫色花瓣——叫玩具都回去 青色花瓣——帮助跛腿男孩儿恢复健康 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读一读。 指名汇报读。 你认为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分组讨论。 集中汇报,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甲:最后一片用得最有意义。因为它用在了最需要帮助的人的身上,它把快乐带给了别人,让小男孩儿重新获得健康。

四、想象延伸,扩展阅读。 1、过渡:多么神奇的七色花呀,要是我也能拥有一朵,那该多好!同学们,你们想要吗?好,闭上眼睛,伸出双手,听,七色花和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飞来了。(出示:七色花)现在,这朵神奇的七色花就属于你了,你想用七色花实现什么愿望?向好朋友说一说。 2、找朋友。 3、交流汇报。鼓励学生从能带给别人快乐方面去考虑。 4、教师总结。 其实,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所有的愿望就都能成为现实,七色花就在你的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八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教学进程: 一、检查复习。 1、说说七色花帮助珍妮做了哪些事情。 2、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互相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2、小组代表汇报。 (1)熟字换偏旁:谣 架 戏 (2)熟字加偏旁:撕 碎 便 健 康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碎”“康”的写法。 碎:左窄右宽。右边一竖的起笔在两个“人”字的交汇点上,不要写成“卒”。 康:第五笔“一”要出头,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2、学生仔细观察其他生字的占格位置,书写。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3、扩词练习。 架:打架书架衣架 戏:戏剧看戏戏曲 便:方便便利便民 健:健美强健健全 康:康复健康安康。

10、三年级语文下册《打碗碗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结合课文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里描写“肃、吭、忐、忑、芜”。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尝试提问。

3、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有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1 、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的意思。学习书写汉字“肃、吭、忐、忑、恙、芜”。

2、 尝试提问,有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图(喇叭花 鸡冠花 ) 图上分别是什么花?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出示图:打碗碗花

2.根据课题质疑。

这种花究竟生活在哪里?究竟是怎样的花?这么新奇有趣的花,却有一个那么怪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1节。

(1)打碗碗花生活在什么地方?出示填空题

(2)学习生字“荒、芜、茬” 给“荒芜”找近义词。 看图片理解“一茬接一茬”

(3)引读第一节。

2、学习第二节。

(1)究竟是怎样的打碗碗花呢,课文的第二小节写了这个内容。

(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的打碗碗花 你喜欢吗?

(2)读出喜欢的感情来,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打碗碗花真漂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那美丽的模样。 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多么新奇、有趣的花呀!

(3)引读第二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读2-6节 填空:外婆告诉我,( ),我当时( )。后来,我经过尝试,终于知道( )。引出疑问“打碗-不打碗”

2、外婆当时是怎么说的?画出外婆说的话。 学习生字:“摘、肃” “摘”与“商”区别。书写指导:“肃”指导朗读。 “我”相信吗? “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

3、指导填空。

(外婆说:“________ 。”我对这话将信将疑,有点相信是因为________;但感到疑惑的是因为____ ____。)

我对外婆的话将信将疑,心里很矛盾:这话似乎应该相信但我转念又一想。

过渡:摘了“打碗碗花”真的会让人打破饭碗?

4、学习5-6节。 指名读5-6节。出示6小节,细读质疑。为什么“忐忑不安”“一声不吭”? 观察“忐忑”的字形特点,理解意思。给“吭”找姐妹字:抗、航、杭、坑 。 读出语气。

引读, 理解“安然无恙”的意思

5、小结:看来,什么事都要通过自己的眼睛,或自己尝试,才能找到答案。

6、你喜欢小男孩吗?我想对男孩说:“”

师引:小男孩的疑问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引读最后一节,你有办法解决吗?

7、学习第7节。

教师出示资料:打碗碗花又叫小旋花、打碗花。草本植物,叶片三角状卵形、戟(jǐ)形或箭形。茎很柔软,靠平卧在地或缠绕在其它植物上生长。花粉红色,像喇叭的形状。花期6—7月。生长在荒地及田边、路旁。地下的根状茎含有很多淀(diàn)粉,提取出来的淀粉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工业生产,花和根状茎可入药,也可做杀虫剂。

四、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复习新词:荒芜、除非、将信将疑、严肃、郑重其事、鼓动、一声不吭、忐忑不安、安然无恙、始终。用“忐忑不安”说一句话。

2.生活中还有什么是觉得有疑问的,不妨自己探究一下。

3.课后找一种有趣的植物的资料,了解它的特点。

五、 指导描摹。

1、 出示“肃、吭、忐、忑、芜”,读一读。

2 观察老师在田字格内书写“肃。(媒体演示)

3 书写“吭、忐、忑、芜”。

板书:

打碗碗花

打碗 不打碗

听说 尝试

将信将疑

积极思考 勇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