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等奖
第一场雪选自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是由作者看到入冬的第一场大雪是感慨所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问题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下雪前(1、2)
下雪时(3) 雪大
21。 第一场雪
下雪后(4、5) 雪大 而美
联想(6、7)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 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
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
(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4)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补充板书。
下雪前(1、2) 天气变化
21.第一场雪 下雪时(3) 看(静态) 听(动态) 雪大
下雪后(4 、5 ) 欢乐 雪大而美
联想(6、7) 作用
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这说明了雪“大”。另外 ,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从中体会到雪的“大”。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这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体会到孩子的欢乐 。
四、读写有机结合,创造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喜悦之情)
2让学生根据文中精彩的语句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学设计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吧。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相关推荐文章: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2021 怀念母亲教案一等奖
燕子专列教案设计2021 燕子专列教案
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台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想和做教学设计公开课2021 想和做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梁实秋的下棋教学设计2021 梁实秋下棋教学设计
2、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场雪选自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是由作者看到入冬的第一场大雪是感慨所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问题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下雪前(1、2)
下雪时(3) 雪大
21。 第一场雪
下雪后(4、5) 雪大 而美
联想(6、7)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 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
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
(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4)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补充板书。
下雪前(1、2) 天气变化
21.第一场雪 下雪时(3) 看(静态) 听(动态) 雪大
下雪后(4 、5 ) 欢乐 雪大而美
联想(6、7) 作用
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这说明了雪“大”。另外 ,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从中体会到雪的“大”。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这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体会到孩子的欢乐 。
四、读写有机结合,创造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喜悦之情)
2让学生根据文中精彩的语句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学设计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吧。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最新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相关推荐文章: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2021 怀念母亲教案一等奖
燕子专列教案设计2021 燕子专列教案
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台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想和做教学设计公开课2021 想和做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梁实秋的下棋教学设计2021 梁实秋下棋教学设计
3、《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问题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下雪前(
1、2)
下雪时
(3) 雪大
21。 第一场雪
下雪后(
4、5) 雪大 而美
联想(
6、7)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 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
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
(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4)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补充板书。
下雪前(
1、2) 天气变化
21.第一场雪 下雪时
(3) 看(静态) 听(动态) 雪大
下雪后(4 、5 ) 欢乐 雪大而美
联想(
6、7) 作用
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这说明了雪“大”。另外 ,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从中体会到雪的“大”。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这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体会到孩子的欢乐 。
四、读写有机结合,创造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喜悦之情)
2让学生根据文中精彩的语句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资料提供者:
4、《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继续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情,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1、回顾下雪前、下雪时情景。
2、播放课件《雪绒花》(下雪情景)。
二、回顾学习方法(四读法)。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第
四、五自然段。
2、学生汇报。
① 说说你读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雪大——景美——人欢)
②一幅怎样的画面扑入你的眼帘?(播放课件)哪些句子概括地写出了雪后景象?
四、品读词句,潜心会文。
(一)深入学习第三段。
1、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
(1)“呵!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
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生汇报:
① 让学生说出所感。
② 找依据词,品读,证明所感。
③ 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2)“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① 导语激趣,继续引导欣赏。
② 播放课件:欣赏银条儿、雪球儿。
③ 你想怎样形容它们?
④ 引导质疑并品析:“毛茸茸、亮晶晶”、“ 蓬松松、沉甸甸 ”
⑤ 赞一赞: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⑥ 读一读:读出语感。
(3)“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①激趣引导欣赏。
②生汇报所见所感。
③品味重点词。
④悟情。
⑤感情读。
3、引导学生小结作者的描写方法。
4、欣赏全景,配乐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男女生配合读)。
5、悟情。
①读完后,你的心情如何?(高兴)
②(播放课件:嬉雪)他们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高兴、欢乐?
③设身处地,悟景悟情。
④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⑤结合课本,拓展延伸。
“拍雪景”(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汇报)
(二)深入学习第四段。
1、理解“瑞雪兆丰年”
2、结合写作背景悟情,情感得以升华。
作者的激情从哪来?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背景资料。
*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冲口而出的喜悦?(回顾品读“呵!好大的雪呀!”)
*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呢?(呵!好大的雪啊!真是……)
五、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1、 思考总结写作方法(通过写景与联想表达感情)。
2、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六、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
七、板书设计:
1
9、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
雪中 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
雪后 雪大——景美——人欢 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
联想 瑞雪兆丰年 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资料提供者:
5、《第一场雪》读写结合教学设想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
文字投影
悲伤的音乐
大黑骡子的图片
五、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理解部分词语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感知全文
1、认真读全文
2、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作业
1.朗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彭德怀对他的大黑骡子怎样?对战士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2-20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组织交流
(一)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文字投影1: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你能不能谈谈你的理解
2、很好,你能抓住关键的词理解,你还有没有补充
3、其余的同学能不能也像他这样谈谈你的理解
2、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疼爱,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能读出这种疼爱之情吗
过渡:爱有很多种,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是疼爱,是关爱的,其余的同学你认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是怎样的爱呢?
(二)出示文字投影2: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1、你也来谈谈你的理解?在什么情况下深情地看着大黑骡子?深情包含的是怎样的情?(疼爱、不舍、伤心、留恋)
2、理解“平静”。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的都是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平静的外表下该是怎样的心情啊?(掩饰的都是那份忍痛割爱的伤啊!舍不得战士忍饥挨饿)
3、从这句话里还能体会到什么?(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
4、原来彭德怀杀大骡子是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战士走出草地啊,当时草地上是怎样的情况?
引说:看到战士们因饥饿昏倒在地,首先想到了什么?草地上断了粮食,有没有了野菜,只有杀了大骡子才能……可见得当时的情况怎样?
过渡:可见彭德怀不但爱着大黑骡子,更爱战士呀!这种爱渗透在文中的字里行间,同学们好好找找,还会有很多发现
(三)出示文字投影: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
1、想到的是干什么?(和战士同甘共苦、想到的是给战士们填肚子,走出草地,想到的是战士们的生命,还想到让大黑骡子立最后一次功)最后一次功是什么?曾经为革命立了哪些功?
长征以来,大黑骡子受尽了苦,一路上不是驮着粮食,就是驮器材,战士生病了,它驮着伤员一步步朝前走;过大江时,是它一次次将不会游泳的战士运过江;过雪山时,是它将奄奄一息的战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2.想想:这时的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会怎么说?学生练读
过渡:这才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应有的刚毅果断
在这紧要的关头,必须有这样坚定的态度。彭德怀能和大家同甘共苦,这是一个军人的风采,在这风采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爱着心爱的大骡子,更爱战士的伟大灵魂,看看这种爱还从哪里能看出?
继续讨论:
1、原本还表面平静的彭得怀为什么不耐烦?有哪些人在劝他?大家都深爱着大骡子,在这不耐烦的背后彭得怀的内心深处藏着多少的痛啊,可没有人知道他这样的痛,这样的不舍
引说:命令下了,彭得怀痛苦地背过脸去,而枪声---10分钟---,20分钟----这分分秒秒里凝聚的都是人们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可是枪声依然没有响起,此时此刻的彭德怀再也忍不住了,他变得怎样?哪里看出?
2、怒吼什么意思,此时此刻的彭得怀为什么怒吼呢?
3、过渡:等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人动手,想到因饥饿而昏倒的战士,彭得怀又一次愤怒地下了命令,大家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庞大而瘦弱的身躯缓缓地斜倒下去。大黑骡子就这样默默地离开彭德怀,离开了红军战士们,此时此刻,彭德怀该是怎样的心情啊?心如刀绞的彭得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这时彭总司令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出示课件练说:(音乐)枪声响了,大家难过地摘下军帽,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学生练说,教师引述: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竟然有如此的柔情,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过渡: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那是大黑骡子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呀,这时的司令面对着警卫员捧来的肉汤,他是怎么做的呢?
1、读到了这里你想到了什么?(难过到了极致,已经控制不住了)
2、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吗?
3、(这样的发火说明爱得深,爱得真切,为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而难受到极点)谁来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句话
四、学习21小节
过渡:枪声永远带走了大黑骡子,它永远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
1、引读
2、谈感受。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各自谈感受,从哪里看到战士们有这样的精神?你觉得这句话该怎样读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精神吗?
过渡:这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战士们在茫茫的草地上勇往直前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出示“声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小结:战士们从彭德怀司令那里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将军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把对战士带深深地埋在心底,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希望同学们把这个故事牢牢地记在心中。长征途中像这样故事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或查资料搜集这样的长征故事
6、《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教案教学设计
执教: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 李 静
评析:广西桂平市桂平镇城西小学 廖月兰
(一)以读代讲 多法品读
师:喜欢雪吗?作家峻青也很喜欢雪,他用描述了1960年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看看这场雪有什么特点。
(生读课文,然后争相说出这场雪“大”、“及时”、“美”的特点。 )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而且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把把自己感兴趣的、体会最深的段落读给同学听。读的时候,除了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外,还要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描述的画面。
(先同桌互读,并交流想像的画面,然后指名读。)
生:(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1:这是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粉妆玉砌”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生1:松树、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亮晶晶的,非常美丽动人。
生2:这是一个雪白的、晶莹的世界,十分的美丽。
……
(教师投影课文中“大雪整整一夜……”的语句,让同学们通过诵读加深对“粉妆玉砌”画面的理解。)
[“以读代讲”是读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把自已最感兴趣的、体会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能使学生披衣入境,入境生情。]
师:有谁见过这么大的雪,给大家讲一讲。
生:我在冬天的时候去九寨沟旅游,看到的是白茫茫的一片,非常美。许多的小孩在搓雪球、堆雪人,特别有趣。
师:这位同学结合生活体验,讲述了迷人的雪景,让我们觉得雪景太美了。(板书:结合生活体验)
(多媒体演示美丽的北国雪景)
师: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生:觉得这场雪很美,是个非常洁白的世界。
生:雪非常的洁白,像白色的小天使从天而降,使人仿佛置身于白色的世界。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多丰富啊!不仅能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课文,又能借助录像来理解“粉妆玉砌”的含义。(板书:借助录像)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录像画面来理解词语“粉妆玉砌”的含义,把抽象的词语和具体的视像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领悟词语的含义,进而体会课文的情境。]
(教师提议进行朗读比赛,读出雪的“美”。参赛者读的时候,其余同学当评委进行评议。)
(两位学生比赛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生:他们读“好大的雪啊”,没有读出雪大的语气。
师:你能不能也试着读一读?
(生自信地朗读)
师:你觉得你读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我读得不错,再努力一下会读得更好。
师:那你再读一读。(生更有感情地朗读)你读得真好。(面向全体同学)你们能像他这样读吗?
生齐:能!(生齐读)。
师:我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来跟老师比赛读。
(一生与教师比赛读,然后众“评委”进行评议。)
生:老师读“彩虹”读得太重,没能读出彩虹的美。
师:你真棒,你能读一下吗?
生:行!(生读)
师:我再来读一读(师读)。这回读得怎样呢?
(大部份学生认可教师的这种读法,也有个别学生认为读得轻和读得重是对“美”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有特点。)
(师生在配乐声中美读)
[以朗读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验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意识。生生竞读、师生竞读、众人评判,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参与的新理念。有一些同学对老师的朗读提出意见,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以上的教学片段以学生的多读、品读、熟读代替以往教师繁琐多余的串讲和串问,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阅读教学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想像拍摄 一法多效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浮现雪后的美景。我知道,在你们的眼中雪景还有更美的画面。让我们来当个小小的“摄影师”吧,以想像的方式“拍摄”课文里的画面,也可以延伸至课文之外,“拍摄”想像到的有关画面。下面请四人小组把学习卡拿出来,共同讨论。
(小组讨论,把所“拍摄”的想像画面写在学习卡上。)
师:谁来拿着“照片”(学习卡)说说?
生1:我们“拍摄”了三张照片,第一张是及时雪,第二张是……是根据课文里描写的“天上有一道彩虹,在随风摆动……”的情景来拍摄的。
生2:我们“拍摄”了四张“照片”。第一张是及时雪,是根据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情景拍的……第三张拍了雪中的快乐,是根据第五小节描写的情景拍的;第四张是美丽的雪,是根据第四小节描写的情景拍的。
师:你们“拍摄”的是课文描写的画面;有没有“拍摄”课文之外的画面的?
生3:有!我们“拍摄”的是小孩子在结冰的的湖面上滑冰的情景。
生4:我们“拍”的是下雪了,水管冻结冰了,老人拿着热毛巾敷在上面。
师:请你们继续“拍摄”所要拍的照片,把画面用一两句话写在学习卡上,看看哪个场景选得好,让我们领略到更多更美的雪景。
[老师让学生展开想像,“拍摄”课文中的情景和课外的有关画面,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由小组的代表来描述所拍摄的“照片”。这种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描述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创新意识。]
资料提供者:
7、《第一场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之一
佚名
本节课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大和雪后景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本节课难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雪大的,从哪些方面来写雪后美丽的景色的。
本节课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领悟作者善于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下雪景象。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试着背下来。
教学过程 :
一、课前谈话
1、你们见过雪吗?雪大吗?雪景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峻青爷爷写的《第一场雪》。板书课题:第一场雪
2、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你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1、第一场雪的时间。2、雪下得大。3、雪后景美。4、大雪引起的联想。)
三、共同探究学生最喜欢的部分。
1、雪下得大。
你们从哪些地方知道雪大的?小组协作,找出来读一读。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让学生进入情境。课文是怎样把这场雪的“大”写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鹅毛般的大雪”、“一会儿就白了”是从视觉上来写的;“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咯吱一声响”是从听觉上来写的)。教师就势引导学生,我们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下了整整的一夜大雪,你们想看看雪后的壮美景色吗?
2、雪后景美。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临其景,感受大雪之后雪景的美,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地方美。请同学们看书,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美,美在哪里?从这些句、段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讨论,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适当的点评。
(如:“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作者写得是否真实,赞一赞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遣词造句的绝妙。)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有感情地朗读,赞一赞雪美,分享作者的喜悦。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领会作者写大雪之后的美景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如学生在领会的过程中有难度,教师可作一定的引导。)
三、师生共同小结。在这一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你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8、《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继续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情,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1、回顾下雪前、下雪时情景。
2、播放课件《雪绒花》(下雪情景)。
二、回顾学习方法(四读法)。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2、学生汇报。
①说说你读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雪大——景美——人欢)
②一幅怎样的画面扑入你的眼帘?(播放课件)哪些句子概括地写出了雪后景象?
四、品读词句,潜心会文。
(一)深入学习第三段。
1、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
(1)“呵!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
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生汇报:
①让学生说出所感。
②找依据词,品读,证明所感。
③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2)“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①导语 激趣,继续引导欣赏。
②播放课件:欣赏银条儿、雪球儿。
③你想怎样形容它们?
④引导质疑并品析:“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
⑤赞一赞: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⑥读一读:读出语感。
(3)“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①激趣引导欣赏。
②生汇报所见所感。
③品味重点词。
④悟情。
⑤感情读。
3、引导学生小结作者的描写方法。
4、欣赏全景,配乐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男女生配合读)。
5、悟情。
①读完后,你的心情如何?(高兴)
②(播放课件:嬉雪)他们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高兴、欢乐?
③设身处地,悟景悟情。
④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⑤结合课本,拓展延伸。
“拍雪景”(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汇报)
(二)深入学习第四段。
1、理解“瑞雪兆丰年”
2、结合写作背景悟情,情感得以升华。
作者的激情从哪来?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背景资料。
*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冲口而出的喜悦?(回顾品读“呵!好大的雪呀!”)
*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呢?(呵!好大的雪啊!真是……)
五、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1、思考总结写作方法(通过写景与联想表达感情)。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六、作业 。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
七、板书设计 :
19、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
雪中 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
雪后 雪大——景美——人欢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
联想 瑞雪兆丰年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9、《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问题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下雪前(1、2)
下雪时(3) 雪大
21。 第一场雪
下雪后(4、5) 雪大 而美
联想(6、7)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 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
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
(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4)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补充板书。
下雪前(1、2) 天气变化
21.第一场雪 下雪时(3) 看(静态) 听(动态) 雪大
下雪后(4 、5 ) 欢乐 雪大而美
联想(6、7) 作用
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这说明了雪“大”。另外 ,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从中体会到雪的“大”。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这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体会到孩子的欢乐 。
四、读写有机结合,创造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喜悦之情)
2让学生根据文中精彩的语句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10、《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导入 :
同学们,老师昨天带着你们饱览了下雪前、下雪时的风光,今天早晨,天放晴了,雪停了,我继续带你们领略雪后的景色,会有一番新的感受。
投影出《第一场雪》
二、 学习新课
1、 过渡:纷纷扬扬的大雪,会把大地妆扮成怎样的世界呢?人们的心情怎样呢?翻开书P106。快速浏览4——7自然段,看看这场雪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1) 板书:美、好。
(2) 整理问题。
a. 作者是怎样写这场雪的特点——美、好的?
那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
b.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这场雪的?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写这场雪的美?说说自己的发现或感受。
3、 哪一小组先展示研究成果?
(1)阳光照耀下的雪景。有山川、树木、房屋。
(2)万里白雪
板书:厚厚的、粉妆玉砌。(静态描写)
4、 指导朗读
谁能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
(个别读)(出示文段)
5、 继续汇报
板书:银条儿雪球儿吹摇落飘(动态描写)
6、 指名读小组读(出示文段)
7、 小结(出示图片:白茫茫的雪景)
同学们,你们体会得真好,山川、树木、房屋……目之所及都是雪白的一片,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是何等的壮美啊!谁能把这部分读美、读活?
(推荐小老师领读)
(每句话的第一个符号前的内容由小老师读,后面的同学们读)
8、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9、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美,你们真行)
现在我们来学习5、6、7自然段。先默读。用一个字说说这场雪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心情?
板书(喜)
说到“喜”,课文中的孩子们和老农的“喜”的原因相同吗?小组讨论,从书中找出能说明自己看法的理由。
10、 汇报(哪一小组先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1) 汇报弄懂的问题。
a 孩子们“喜”的是什么?
打出(课文插图)
板书:堆雪人掷雪球(人物活动)
b.你们觉得这部分写得怎样?从哪知道?
(夸张手法).震落
c. 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让我们跟图中的孩子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快乐,好不好?
(齐读)
(2)继续汇报:
下面的内容就由小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好不好?现在小老师跟同们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就是进行“小博士摆擂台”的活动。
看看谁围绕6、7自然段的内容提出问题挑战小博士,看谁能问倒它!(谁来做小老师?)
11、小结
1)、 同学们真棒,都读懂了这部分内容,这是你们合作学习的结果。自由朗读,读出喜悦的心情,再把自己喜爱的部分背下来。
2)、 作者由这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
二、开拓发展,环境教育
1、“瑞雪兆丰年”难怪老农心头乐滋滋的,谁上台当老农夸夸这场雪。(这场雪太好了,它能促进明年农作物的收成……)
出示课图片:(拼图)
小品:这时一位同学走上教坛:农民伯伯请等一等,我有问题请教一下“瑞雪兆丰年”是大自然的恩赐,可是现在……:你听地球在哭了。该怎么办?
老农:(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我们别无去处,那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为造福子孙后代而多作贡献。)
2、 老农赞得好,说得好
显示图片:(活动:文插图)加上文字:为雪美而赞,为人欢而叹。
3、看到这,你们想抒发自己的感情吗?请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三、总结。
1、 看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按时间发展顺序写)
2、 欣赏雪后的美景(出示第二个课件)
四、作业 。
摘抄好的句子,并体会其写法的好处。
板书设计
11、《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景美,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积累,回顾: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快速把它写下来。
2、用上这些词介绍你印象中的第一场雪。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课堂上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读、写、记忆的机会。)
二、感受景美:
1、哪个自然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放声朗读,想象画面。
2、和同座交流读后感受。
3、再读课文,动笔勾画、批注:哪些词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
4、交流感受,相机指导:
(随学生的回答顺序出示):
句1:嗬!好大的雪啊!
(抓住“!”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句2: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引导想象,抓住词语“全、罩、粉妆玉砌”加以体会,感情朗读。)
句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抓住动词“挂、堆”及叠词“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句4: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抓住“簌簌地落下来、随风飘扬”加以想象,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5、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深究、发现、感悟的层次,以此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及边读边想象边体会的好习惯。)
三、感受“人欢”:
1、出示画面,展开想象: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最想干什么?
2、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读出高兴的心情。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赞一赞,夸一夸这一场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会景美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波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自然而然的体会“人欢”。)
四、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读6、7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2、指名说,相机介绍有关雪与农作物的关系。
3、理解“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五、情感升华,说写训练:
1、为什么课题为《第一场雪》。
(1)指名说。
(2)简介历史背景。
(3)感情朗读。
2、抒发情感: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呀,——————————!
3、积累,识记。(机动)
(设计意图:破释题意,引导学生更深刻的领会文章中心。)
六、作业 :
1、读读背背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外阅读一篇写景的文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2、《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继续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情,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1、回顾下雪前、下雪时情景。
2、播放课件《雪绒花》(下雪情景)。
二、回顾学习方法(四读法)。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2、学生汇报。
① 说说你读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雪大——景美——人欢)
②一幅怎样的画面扑入你的眼帘?(播放课件)哪些句子概括地写出了雪后景象?
四、品读词句,潜心会文。
(一)深入学习第三段。
1、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
(1)“呵!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
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生汇报:
① 让学生说出所感。
② 找依据词,品读,证明所感。
③ 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2)“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① 导语激趣,继续引导欣赏。
② 播放课件:欣赏银条儿、雪球儿。
③ 你想怎样形容它们?
④ 引导质疑并品析:“毛茸茸、亮晶晶”、“ 蓬松松、沉甸甸 ”
⑤ 赞一赞: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⑥ 读一读:读出语感。
(3)“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①激趣引导欣赏。
②生汇报所见所感。
③品味重点词。
④悟情。
⑤感情读。
3、引导学生小结作者的描写方法。
4、欣赏全景,配乐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男女生配合读)。
5、悟情。
①读完后,你的心情如何?(高兴)
②(播放课件:嬉雪)他们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高兴、欢乐?
③设身处地,悟景悟情。
④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⑤结合课本,拓展延伸。
“拍雪景”(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汇报)
(二)深入学习第四段。
1、理解“瑞雪兆丰年”
2、结合写作背景悟情,情感得以升华。
作者的激情从哪来?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背景资料。
*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冲口而出的喜悦?(回顾品读“呵!好大的雪呀!”)
*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呢?(呵!好大的雪啊!真是……)
五、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1、 思考总结写作方法(通过写景与联想表达感情)。
2、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六、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
七、板书设计:
19、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
雪中 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
雪后 雪大——景美——人欢 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
联想 瑞雪兆丰年 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