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 黄继光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 黄继光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 黄继光教学设计一等奖

1、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 黄继光教学设计一等奖

说起黄继光,大家都会联想出他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4.查找资料,了解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和人物。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战役(yì) 屡(lǚ)次 摧(cuī)毁

3.自由读文,读通语句。小组轮流读,互相点评。

4.说说课文写了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事。)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即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

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第12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继光是一位怎样的战士?把感受深的地方用“  ”画出来,做简单标注。

2.小组交流,读一读感受深的句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小组汇报。

(1)预设1:英勇献身。

抓住“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上去、堵住”等词语,体会英雄的顽强与勇敢。

理解:“匍匐”是什么意思?(身体贴着地面爬行。)从“匍匐”这一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炮火的猛烈和冲向火力点的艰难。)

出示句子: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令人感动啊! 所以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过渡:面对死亡,黄继光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战斗铺平道路。

预设2:主动请战。

交流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句话中能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屡次”说明了什么? (“屡次”说明多次突击都没有成功,突出了任务的艰巨。)

对比句子:A.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B.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预设3:占领高地。

对比句子:A.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B.战士们猛虎一样冲上去,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2)黄继光主动请战、爬向火力点、投掷手雷、勇堵枪口这几个事件表现了黄继光的什么品质?(不怕牺牲,勇于献身。)

(3)补充资料:黄继光的事迹是十分感人的,他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有资料介绍,就在黄继光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他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堵着敌人的枪口。在火力点前,留下一条深深的10米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所有人都流出了热泪,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4. 体会细节描写的句子。

(1)动作描写: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更加突出了他的英勇顽强。

(3)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或短语。

轰鸣 屡次 匍匐前进 像冰雹一样 闪闪发光 火舌 猛扑

像海涛一样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假如你现在就站在他的烈士墓前,想想过去,看看今天,心里一定有好多的话要说。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黄继光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感受深的句子谈体会,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英雄气概。课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感悟,增加这场战役在学生心中的立体感,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拓展阅读其他英雄故事。

上面就是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了,你们学会了吗?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 黄继光教案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六年级下心愿教案与反思 心愿教案设计

六年级下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优秀一等奖

挑山工教案部编版2021 四年级下册挑山工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 纸的发明教案及反思

金字塔教学设计及反思 金字塔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2、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 黄继光教学设计

说起黄继光,大家都会联想出他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4.查找资料,了解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和人物。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战役(yì) 屡(lǚ)次 摧(cuī)毁

3.自由读文,读通语句。小组轮流读,互相点评。

4.说说课文写了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事。)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即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

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第12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继光是一位怎样的战士?把感受深的地方用“  ”画出来,做简单标注。

2.小组交流,读一读感受深的句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小组汇报。

(1)预设1:英勇献身。

抓住“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上去、堵住”等词语,体会英雄的顽强与勇敢。

理解:“匍匐”是什么意思?(身体贴着地面爬行。)从“匍匐”这一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炮火的猛烈和冲向火力点的艰难。)

出示句子: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令人感动啊! 所以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过渡:面对死亡,黄继光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战斗铺平道路。

预设2:主动请战。

交流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句话中能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屡次”说明了什么? (“屡次”说明多次突击都没有成功,突出了任务的艰巨。)

对比句子:A.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B.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预设3:占领高地。

对比句子:A.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B.战士们猛虎一样冲上去,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2)黄继光主动请战、爬向火力点、投掷手雷、勇堵枪口这几个事件表现了黄继光的什么品质?(不怕牺牲,勇于献身。)

(3)补充资料:黄继光的事迹是十分感人的,他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有资料介绍,就在黄继光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他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堵着敌人的枪口。在火力点前,留下一条深深的10米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所有人都流出了热泪,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4. 体会细节描写的句子。

(1)动作描写: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更加突出了他的英勇顽强。

(3)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或短语。

轰鸣 屡次 匍匐前进 像冰雹一样 闪闪发光 火舌 猛扑

像海涛一样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假如你现在就站在他的烈士墓前,想想过去,看看今天,心里一定有好多的话要说。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黄继光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感受深的句子谈体会,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英雄气概。课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感悟,增加这场战役在学生心中的立体感,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拓展阅读其他英雄故事。

上面就是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了,你们学会了吗?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部编版四年级下黄继光教案 黄继光教案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六年级下心愿教案与反思 心愿教案设计

六年级下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优秀一等奖

挑山工教案部编版2021 四年级下册挑山工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 纸的发明教案及反思

金字塔教学设计及反思 金字塔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3、《黄继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黄继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人物介绍:“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学生交流上甘岭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

⑤理解词语

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教师可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

顽强:坚强;强硬。

“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 大而急的风雨。

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

②凶狠;残酷。(暴徒、暴行、施暴)

③急躁。(暴躁)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2):

(1)指名读

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 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A.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B.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C.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板书:主动请战

3、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四段

(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板书: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四)布置作业:

两个内容任选一个。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

2、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资料提供者:

4、四年级语文上册《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的第8~1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注意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

导语

2.

介绍上甘岭战役及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的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了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是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加入志愿军,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词。

(1)战役黎明负伤持续屡次规定胸膛晕倒报仇倒塌

启明星营长朝鲜

(2)匍匐(pu

fu)摧毁(cui

hui)

2.注意:“晕”“朝”“屡”“役”的读音,“黎”“暴”“塌”的写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及时纠正错误。

四、分组再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理清脉络。

(1)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试用归并法把课文分成四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出答案:(1、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把相关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将课文分成四段,这种方法叫合并法。3、分段:1——2自然段,概述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3——6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7——11自然段详细叙述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12自然段讲在黄继光的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占领了597.9高地。)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2)投影出示重点句,讨论。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战士们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这一任务的?从哪些词看出?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紧迫。)

(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接受命令。

二、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理解重点句子:

(1)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屡次”上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了,有了这个词更能说明任务艰巨。

指导朗读这句话。“屡次”“比雨点还密”“压”要重读。

(2)分组讨论句子: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战斗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祖国和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段,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请求任务)

小结学习方法: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体会重点词语、句子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想一想这一段的意思,用四个字概括。

三、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三段。

1、分组学习,讨论,朗读。

出示要思考的问题:(1)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2)黄继光负伤后又怎样做的?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

(3)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以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注意重点引导比较以下句子,并加强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下来。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全文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点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却没有退却,表现的英勇顽强。)

(2)他用尽全身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体会句中的数量词和省略号,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的意志。)

(3)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比较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尤其是第二次,说明了啊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3、段意:英勇献身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后,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2、归纳段意:占领阵地。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注意从黄继光的语言、行动,读出战斗环境的险恶和黄继光坚强的意志,体会他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2、结束语:

二、指导背诵8——11自然段,练习背诵。

三、巩固及加深练习。

1、组词。

役()屡()暴()塌()膛()设()缕()爆()踏()躺()规()()()晕()()()启()()()()黎()()朝chao()zhao()鲜xian()xian()

2、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战争

上甘岭()是抗美援朝()中,其中夺取敌人的5979高地的()是关键的一仗。(提示:战争>战役>战斗)

5、四年级语文上册《黄继光》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的第8~1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注意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导语。

2.介绍上甘岭战役及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的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了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是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加入志愿军,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词。

(1)战役黎明负伤持续屡次规定胸膛晕倒报仇倒塌

启明星营长朝鲜

(2)匍匐(pufu)摧毁(cuihui)

2.注意:“晕”“朝”“屡”“役”的读音,“黎”“暴”“塌”的写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及时纠正错误。

四、分组再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理清脉络。

(1)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试用归并法把课文分成四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出答案:(1、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把相关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将课文分成四段,这种方法叫合并法。3、分段:1——2自然段,概述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3——6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7——11自然段详细叙述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12自然段讲在黄继光的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占领了597.9高地。)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2)投影出示重点句,讨论。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战士们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这一任务的?从哪些词看出?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紧迫。)

(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接受命令。

二、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理解重点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屡次”上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了,有了这个词更能说明任务艰巨。

指导朗读这句话。“屡次”“比雨点还密”“压”要重读。

(2)分组讨论句子: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战斗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祖国和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段,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请求任务)

小结学习方法: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体会重点词语、句子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想一想这一段的意思,用四个字概括。

三、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三段。

1、分组学习,讨论,朗读。

出示要思考的问题:(1)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3)黄继光负伤后又怎样做的?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

(3)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以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注意重点引导比较以下句子,并加强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下来。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点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却没有退却,表现的英勇顽强。)

(2)他用尽全身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体会句中的数量词和省略号,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的意志。)

(3)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比较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尤其是第二次,说明了啊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3、段意:英勇献身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后,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2、归纳段意:占领阵地。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注意从黄继光的语言、行动,读出战斗环境的险恶和黄继光坚强的意志,体会他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2、结束语:

二、指导背诵8——11自然段,练习背诵。

三、巩固及加深练习。

1、组词。

役()屡()暴()塌()膛()

设()缕()爆()踏()躺()

规()()()晕()()()

启()()()()黎()()

朝chao()zhao()鲜xian()xian()

2、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战争

上甘岭()是抗美援朝()中,其中夺取敌人的5979高地的()是关键的一仗。

(提示:战争>战役>战斗)

6、四年级语文下册:《黄继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且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⑵ 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德育目标:

学习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4、创新目标:

结合课文内容和画面想象当时的场景,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壮烈牺牲的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2、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做到边读边想。本单元共四课,在第一篇课文中进行尝试对学生来讲会有一定的难度。

3、确定五点:

重点:学习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中描写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部分,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战斗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文章分段。

创新点:抓住重点段 ,通过记叙的重点语句,想象战斗的场面和英雄行为。

德育点:通过课文第三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英雄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空白点:⑴ 搜集关于上甘岭战役,关于黄继光的资料。

⑵ 体会英雄品质时,为学生创造性理解留下空白点。

⑶ 理解课文内容时,为学生创造性想象留下空白点。

【学具选择】 挂图,电脑。

【主要技术】

留空白、加深体验、激励创新等技术。

【教学过程 中的五环节设计】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教师背诵11自然段让学生感受英雄壮举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导出课题。

学生质疑:看到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自由读课文,说出你知道了什么,交流读后的感受。提出你的疑问,发表你的见解。(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找伙伴进行交流合作,放手给学生自读,自悟,自感。)

学生在自由读、说、讲、辩过程中,放飞思想,让他们自由地发表见解。释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学生可自由选择内容和形式。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小组学习,交流自己读文的收获。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给你印象深刻的语段,放声读一读。(对于文章的第三段着重让学生通过词语理解和感情朗读体会英雄壮举,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英雄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并且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学习第三段时,看图听朗诵,想象当时的战斗场景及黄继光的牺牲的详细经过。从而感受英雄牺牲的伟大意义。

假如你面对着黄继光的墓碑,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学生想象不同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谈谈自己的收获。(写作方法方面的,情感体验方面的,观察方面的,学习方法方面的,学生根据自己所得,自由谈。)

2、出示练习。

【研究性作业 】

背诵或摘记文章当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句段。

【板书】

【教学后记】

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上的五个环节,并不是按我所写的顺序不变的,而是五个环节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创新,并不断地进行阶段性地小结,在师生的相互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

7、黄继光教案教学设计

30 黄继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9个,能正确读写“持续、黎明、枪弹、愤怒、任务、艰巨、牺

牲、顽强、规定、胸膛、惊天动地、报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11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

际主义教育。

4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思想教育: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有关情况,电影片断、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本上曾经学过了很多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佩服哪位英雄人物?”

让学生列举一些英雄的人物和他们英雄的事迹;然后让学生归纳这些英雄人物的相同点;最后老师给予肯定:黄继光也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个,他们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以及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

2.向学生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向学生介绍黄继光的家庭和他小时候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助于学生理解。正因为黄继光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才可能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

3.介绍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这次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就是这次战役中涌现的特级英雄。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1)首先以“战役”为例:让学生把这个词与课文中的“战争”、“战斗”进行辨析。首先请同学讲出字典中“战役”一词的解释,强调“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然后用集合圈的方法讲解“战争、战役、战斗”三个词的范围是一个比一个大,用这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范围大小。

最后设计了一道填空作业以进行巩固:

“上甘岭( )是抗美援朝( )中最激烈的( ),其中夺取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的( )是最关键的一仗。”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五).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1)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听后归纳出答案:①全文有12个自然段。②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③顺序学生可能会说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教师先给予肯定,然后归纳: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或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的,这就叫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本文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

1、2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主要写上甘岭发生的时间和战斗的激烈程度,以及上级下达的命令。

(2)带着问题再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电脑出示重点句: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老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体会:“第五天夜晚”接到任务,到“黎明”前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么样?从哪些词看出。

“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很紧迫。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4)总结第

1、2自然段段意。

上甘岭战役在1952年10月打响了,战斗非常激烈,时间十分紧迫。

(5)在如此紧张激烈的情况下夺取597.9高地并不是一件易事,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导入下一段的学习。

2.学习第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电脑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A.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让学生思考:在这句话中,“屡次”是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让学生体会到“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不行。如果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有这个词是说明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和“压”字不仅有阻挡的意思,而且说明当时敌人的气势咄咄逼人,火力太猛,更说明为了战斗的胜利,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以及完成这个任务十分艰巨。这也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他有要按时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B.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学生思考:“愤怒”和“坚定”写出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这写出了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C.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感情。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表达了黄继光完成任务的必胜的信心和革命战士的自豪感,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重点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第3~6自然段的段意:

黄继光请求任务,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

(5)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冲上去执行任务,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

3.学习课文第7~11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黄继光负伤后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句。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学,然后抓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

电脑出示重点句:

“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教师帮助学生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勇敢地冲了上去,写出了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引导学生归纳出黄继光受伤后的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这些动作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感情。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②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③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前后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却,表现得英勇顽强。

(3)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人物思想感情。

电脑出示: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的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经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句子中用“20米”、“10米”这样的数量词及省略号,意在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20米”、“10米”的距离是很短的,但对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说,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要忍受伤痛。躲避敌人的枪弹,因此他爬得很慢。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

(4)再次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

①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②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第一次站起来,“啊”仅一个词,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它既是对黄继光顽强意志的赞叹,又表达了战友们的期待、惊喜之情。“突然站起来”,突出了黄继光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第二次站起来,是在黄继光昏迷后醒来的情况下。这次站起来,说明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通过指导学生看插图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在理解本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上《国际歌》的乐曲,充分体会黄继光的这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4.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黄继光牺牲了,夺取597.9高地的任务落在了战友们的身上。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

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这句话的意思。

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夺取了胜利。

(2)归纳第12自然段的段意:战士们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占领了高地。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由于上级下达新的战斗任务,并且有个火力点久攻不下,才有后来的黄继光主动请战;由于黄继光的顽强战斗、壮烈牺牲,鼓舞了战士们,部队才很快占领了597.9高地。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夺下高地

请求任务 愤怒、坚定 英勇顽强

30、 黄继光 胸堵枪口 负伤、猛扑 不怕牺牲

占领高地 歼灭、敌人

课后小记:

资料提供者:

8、黄继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意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八━━十一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黄继光在枪林弹火中顽强战斗的大无畏精神。给课文分段的依据,怎样分析段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

1、出示课题:黄继光。

2、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出生于贫民家庭,受尽阶级压迫。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决定给黄继光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介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外国侵略军屐侵朝战争,并妄图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也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3年苦战,打退了美国侵略者及其帮凶军队,追使美帝国主义签订也《朝鲜停战协定》。

二、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字形难点:“暴”的下“水”,“规”的左“见”。

2、理解词义。

持续:延续不断。

黎明:天快要亮。

火力点:战斗中火力比较集中的地方。

匍匐:爬行。

挪动:慢慢地移动。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件伟大。

四、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分自然段读通课文。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内容?

二讲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时候?上级下达也什么命令?

追问:你觉得任务怎样?

2、默读第十自然段,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情况怎样?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理解当时情况危急:

(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敌人火力占凶猛地射击)

(2)时间紧迫。(4点多、黎明)

3、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哪位主要人物出现了,他做了什么?

(1)他对敌人是怎样的?

(2)请战时,他是怎样的?

(3)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进行战斗?

4、自学第三大段。

(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找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词语。

(2)组织讨论句子。

“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有什么用?)

“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思考: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找出说明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伤得那么重,晕倒了!可他心中有个什么信念呢?)

(3)小结:这段主要写了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顽强作战。

(4)指导朗读并试着背诵这一大段。

5、黄继光牺牲后,战斗是怎样的?

(1)战士们怎样做?理解“惊天动地”。

(2)结果?

(3)小结:黄继光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战斗的胜利。

三、总结: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总结学习方法:找出重点语句理解。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背诵课文八━━十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7、黄继光

接到命令进攻受阻

主动请战顽强战斗

英勇献身占领高地

消灭敌人起因

经过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结果

9、黄继光教案教学设计

2

2、黄继光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理解“战役”等17个词语的意思;会用“坚定”、“用尽全力”写句子。

3、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能复述本课的第4-6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揭示课题,简介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及上甘岭战役;学习有关生字词,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学目标:

了解抗美援朝时代背景及上甘岭战役,学习生字新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罗盛教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说罗盛教是国际主义战士。

2、回答上面两题引入本文。指出黄继光也是国际主义战士,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本文介绍他的是英勇事迹。板书课题。

3、介绍时代背景和黄继光简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放录音或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黄继光是怎样牺牲的?是什么什么力量使他这样做的?

2、读后指名回答。

3、填空:

课文记叙了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 用身体堵住 ,使战役得胜的事。

三、自学字词并检查

1、查字典理解词义:匍匐、挪动、屡次。

2、给下面的带点的字选择词义

规定:

(1)圆规;

(2)法规、常规;

(3)相劝;

(4)谋划。

战役:

(1)战争里()指劳力的事,需要花力气;

(3)服兵役;

(4)使唤。

3、说说上面两题的意思。

4、教师解释:“启明星、轰鸣、惊天动地、高地、主峰、手雷、照明弹”等词义。

四、读文,说段意

1、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正音。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五、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

1、

2、3题。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生字词;训练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第

1、2段。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第

1、2段,理解部分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见课后第4题读读写写。

2、说说“战役、轰鸣、挪动、惊天动地”的词义。

二、自学分段

1、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可按提示:“上级命令”、“请求任务”、“英勇牺牲”、“占领阵地”分成四段。

2、汇报分段,师生评议。(第1段——第1自然段,第2段——

2、3自然段,第3段——4至6自然段,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上级的命令是什么?从“黎明之前”(时间),“夺下597.9高地”(地点)任务重。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上甘岭战役激烈。

4、比较“持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

四、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文,思考: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请求战斗任务的?(划出有关句子)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指名读

2、3自然段。

3、说说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请求战斗任务的?

4、分析句子:

(1)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几十挺机枪喷射出无数火舌,交织成严密的火网阻挡着战士们前进。(有条件的放有关这方面的录象)划出写敌人火力猛的词语。说明什么?

(2)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负伤的同志越来越多。解释,“如果……就……”情况严重。

(3)第3自然段

1、2两句,从“升启明星”“4分钟”分析时间紧,“如果……就……”情况严重。

(4)划出写黄继光神态的句子,从关键词“愤怒、注视”,理解黄继光对敌人恨。

(5)用引读法读黄继光与指导员的话,读出语气。也可以听录音,仿读。

五、练习作业

1、填空:

(1)战士们像猛虎一样朝敌人扑去。把( )比作( ),这样写出了战士们( )。

(2)( )不很快地拿下这个火力点,黎明前攻不下597.9高地,一夜奋战所夺取的山头( )会全部丢失。这句写出( )。

2、用“坚定”造句。

3、抄写词语表中的部分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第2课时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第3段;按照本单元的“学习提示”,训练学生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黄继光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目标:

学习第

3、4段,按本单元的“提示语”训练复述

4、

5、6自然段;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黄继光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请求任务的?他是怎样对指导员说的?

二、学习第3段

1、默读思考,划出写黄继光是怎样前进的句子。黄继光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敌人的机枪口?用波浪线划出写黄继光心理活动的句子。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黄继光前进和炸堡的句子,说说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原因。

3、理解四个“望着他”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三、学习第4段

1、齐读这一段,说出段意。

2、理解比喻句: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冲向敌人占领了的阵地。句中把( )比作( )。

四、朗读全文

五、学习提示语,复述课文。

1、学习提示语,明白复述课文与背诵的不同,学习复述方法。

2、先自己复述,再同桌互说,接着指名复述,评议。

六、作业

1、填空,见《作业本》第7题。

2、指导扩句,见《作业本》第5题

3、用“用尽全力”造句。

资料提供者:周岌

10、黄继光教案教学设计

5.黄继光

教学要求

1.学习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8~11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

2.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了解英雄

1.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

2.黄继光是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和压迫。1950年参加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使这场战斗取得了胜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黄继光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预习。说说预习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1)学习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

(2)理解不懂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生字词的读音,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3.认读生字词卡片。

战役、营、黎明、屡次、启明星、负伤、暴风雨、塌、晕倒、规定、胸膛、报仇。

4.处理多音字:

“朝”在本课读ch2o“鲜”在本课读xi3n“弹”在本课读d4n

5.指名读书,找出思考、练习1问题的相应内容,使学生知道全文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上级下达命令,夺下597.9高地;②突击受阻,黄继光请战;③黄继光堵住枪口,完成任务;④战斗取得胜利。得到分段的启示。(第一段是第

1、2自然段。第二段是第3~6然段。第三段是第7~11自然段,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6.小结: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我们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把课文分成了四段。

第二课时

一、点名朗读课文,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学习第1段。

(1)默读,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什么命令?

(学生思考后回答:黄继光所在的营在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要在黎明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的命令。)

(2)从第2自然段中划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夜晚”、“黎明”,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紧迫。

(3)从“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体会战斗的激烈程度和完成任务的艰巨性。

(4)小结:这就是文章的第1段。讲的是战斗非常激烈,黄继光所在的营于夜晚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2.学习第2段。

(1)指名读,思考: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向指导员请求摧毁敌人火力点的任务的?

(进攻597.9高地主峰时,受到了敌人火力点的疯狂阻击,如果不尽快摧毁这个火力点,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2)从哪看出敌人的火力很凶猛;出示幻灯片,指名读句子。(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3)理解句子。

“屡次”是什么意思?(“屡次”就是多次的意思。)

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屡次突击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敌人的火力太凶猛了。)

为什么战士们被枪弹“压”了回来?用这个词好在哪儿?(“压”不仅有阻挡的意思,而且说明敌人当时气势咄咄逼人,也突出了黄继光在完成任务中所面临的困难是很大的。)

(4)黄继光是怎样请战的?

(5)他“愤怒地注视”、“坚定地对指导员说”,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来自高度的责任感。)

(6)读句子,回答问题。

“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句话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一定要完成任务,夺取胜利。)

(7)小结:这部分是文章的第二段,讲的是进攻受阻,黄继光坚决请战。

3.学习第2段。

(1)指名读书,学生思考:黄继光在完成任务时处境怎么艰难,他又是怎样顽强地战斗的?

(2)通过对“敌人发现了他们”等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明白,黄继光参加的是一次最激烈的战斗,处境极其险恶,完成任务的困难极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通过分析黄继光的行动,再现英雄形象。

①黄继光共站起来几次?

②第一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站起来的?结果怎样?

③第二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站起来的?结果又怎样?

(通过学习让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向→堵住,理出英雄的行动线索,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清楚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体会到英雄多么顽强,多么勇敢。)

(4)读句子体会省略号和数字的作用。

(意在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20米、10米”的距离是很短的,但对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说,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

(5)指导朗读

①第一次站起来。

“啊!”仅一个词,内容很丰富。它既是对黄继光顽强意志的赞叹,又表达了战友们的期待、惊喜之情。

“突然站起来了”要突出黄继光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②第二次站起来。

表达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心献出自己的生命。

(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6)指导学生看图,体会第1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他为什么要“张开双臂”?

(身负重伤,必须用尽全力扑得远些,胸膛堵住枪口才更有力量。)

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规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必须扫清战友冲上高地的障碍。他感到战友们在期待着他,他想到的是祖国人民的重托。因此,他这时明知会牺牲,还偏偏这样做。指导看图,升华英雄的境界。)

4.学习第4段。

(1)齐读。

(2)回答问题。

①这段讲的是什么?(战士们夺下高地。)

②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说明了黄继光的壮举为取得胜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

1.黄继光的故事对你有什么鼓舞,我们应该学习黄继光什么精神?

2.看板书总结。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1.读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检查背诵。

4.指导学生分析记忆字形。

提示:

“黎”共15画,右上“”不要多撇,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负”的部首是“”部。

“规”的部首是“见”部。

“屡”的部首是“尸”部,里面上边是“米”,下边是“女”。

5.比一比,再组词。

负( )暴( )规( )

付( )瀑( )归( )

晕( )仇( )营( )

( ) ( ) ( )

6.读本课的生字词。

7.指导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工整、规范。)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