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教案一等奖

《《致云雀》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致云雀》教案一等奖

1、《致云雀》教案一等奖

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代表作有《西风颂》《致云雀》等。

创作背景:

《致云雀》: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诗歌主题:

《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理解重要句子

1.“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点拨:“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2.《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点拨:“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分析诗歌形象

3.如何理解《致云雀》一诗中“云雀”这一形象?

点拨: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赏析诗歌技巧

4.《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

点拨: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②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把握思想情感

5.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诗中的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诗人。那么,你认为云雀的代表意义有哪些?

点拨:

观点1:云雀代表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样是渴望光明、正义、美好的,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

观点2:云雀代表的是一种平等的制度。诗人写这篇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诗人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

浪漫主义手法简介:

浪漫主义着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表现客观现实,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比如《致云雀》一诗中,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迁移练笔:

请以“梦想”开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梦想在一片清幽的竹林里,品青茗、赏竹韵,用古琴奏一曲《高山流水》,学嵇康弹一支《广陵散》而后听蝉鸣、莺唱;梦想乘一叶扁舟,于江南水乡的小路旁,那里的女子吴侬软语、曼妙罗裳;梦想化作月亮的清辉,投下几点斑驳,流入李白的酒壶,大笔如椽,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梦想变作翱翔九天的鲲鹏,与庄周一道于九霄之上,感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抒情诗简介: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致云雀》教案

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代表作有《西风颂》《致云雀》等。

创作背景:

《致云雀》: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诗歌主题:

《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理解重要句子

1.“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点拨:“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2.《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点拨:“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分析诗歌形象

3.如何理解《致云雀》一诗中“云雀”这一形象?

点拨: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赏析诗歌技巧

4.《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

点拨: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②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把握思想情感

5.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诗中的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诗人。那么,你认为云雀的代表意义有哪些?

点拨:

观点1:云雀代表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样是渴望光明、正义、美好的,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

观点2:云雀代表的是一种平等的制度。诗人写这篇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诗人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

浪漫主义手法简介:

浪漫主义着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表现客观现实,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比如《致云雀》一诗中,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迁移练笔:

请以“梦想”开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梦想在一片清幽的竹林里,品青茗、赏竹韵,用古琴奏一曲《高山流水》,学嵇康弹一支《广陵散》而后听蝉鸣、莺唱;梦想乘一叶扁舟,于江南水乡的小路旁,那里的女子吴侬软语、曼妙罗裳;梦想化作月亮的清辉,投下几点斑驳,流入李白的酒壶,大笔如椽,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梦想变作翱翔九天的鲲鹏,与庄周一道于九霄之上,感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抒情诗简介: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3、《云雀的心愿》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认识7——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加强朗读与理解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认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反馈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带生字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4)依据课题质疑。

(5)浏览课文,找到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相机板书: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自渎课文,看看课文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交流讨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3、抓住关键词语自学说明森林重要的前三部分,边读边体会。

4、检查自学效果:

(1)第1段:抓住“漫天飞舞”、“睁不开眼”、“贫瘠”体会乱砍滥伐造成的危害;指导读好埋怨的语气;练习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2)第2段:“从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体会说明什么;从“大伞”、“挡住”、“吸收”、“渗进”、“储存”体会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出示反问句式,体会反问语气,指导朗读;仍用上一段的句式练习说话,领悟云雀***话。

(3)第3段:生自渎自说自悟,抓住“枝叶茂密”、“挡住”、“遮挡”、“不容易散失”等词语来体会。

5、再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森林的重要,读后有条理地说一说。

6、读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感叹,读出“一定”、“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决心和期盼。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熟读的基上练习复述,鼓励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将对“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体会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后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

2、选读有关科普文章,举行“环保我知道”主题会。

4、《云雀的心愿》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1--8自然段,第14自然段;理解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2、朗读训练:①根据说话的语气朗读;②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进行朗读。

3、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教学重点:理解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心愿,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的心愿是什么?

板书课题《云雀的心愿》。随机指导:雀、愿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

1、字词。(开火车)

咆哮 冲垮 苔藓 冲刷 储存

漫天飞舞 泛滥成灾 枯枝败叶 脱缰的野马

2、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贫(pin ping )瘠河堤(ti di ) 淹没(mo mei) 蓄(xu xv) 水

土壤(ran rang) 乱砍滥(lan nan)伐树冠(guan guan) 埋(mai man)怨

3、教学第14自然段

(1)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号,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2)以你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可以默读,小声读书,大声读,也可以同座位或者四人小组合作轮流读。读后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3)讨论: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投影:“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植树造林。(四个字概括)

(4)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小云雀的心愿很大?关键词“实在、太、一定、重新”。

(5)指导朗读。方法:朗读要抓住关键词,体会心情。

(6)第一个问号可以擦去了吗?

过渡:云雀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明天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就是——(课件出示云雀图,生说),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还记得是什么吗?(生说,师板书:沙漠绿洲)。

2、课文的哪一小节写了云雀的这个心愿?(生答)

3、(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生齐读这段话。

过渡: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云雀和他的妈妈一起去旅行吧!

二、细读课文,感受危害

小云雀和妈妈都飞到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来。(指名说)

1、学习第2—4自然段

(1)他们先来到了哪儿呢?(沙漠上空),我们也跟着云雀一起飞去看看吧!

(2)他们飞呀飞,飞到了一片沙漠上空(出示:沙漠漫天飞舞图),他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你喜欢这儿吗?小云雀喜欢吗?(指导读小云雀的话)

(4)妈妈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看到茂密的森林逐渐变成贫的沙漠(出示对比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谁再来读一读云雀他*的话?(指名读、齐读)

(5)听了他*的话,你觉得森林重要吗?为什么?(指名说)

师小结:森林可以保护土壤,(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学习第5—10自然段

(1)他们又飞呀飞呀,飞到了一条大河的上空(出示大河图)

(2)观看课件:河水像脱僵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村庄被洪水淹没,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

(3)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深黄的河水像脱僵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自由地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很好!(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看到这么凶猛的洪水,小云雀不由地挨近了妈妈,害怕地说——(生读),妈妈叹了一口气说——(生读)。

(6)森林就是森林,为什么说是森林水库呢?

(出示第10节的2、3、4句)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静下心来思考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7)原来,森林还有蓄水的作用,你看(出示:森林不就是一座水库吗?)(指名读、齐读)

读了几遍之后,你读懂这句话了吗?森林是不是大水库?(出示: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生齐读,体会两句话的语气)

师小结:如果没有森林水库,许多地区将发生水灾,大面积的农田,村庄也都会淹没在洪水之中,看来(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学习第11—13自然段

(1)他们又继续飞呀飞呀,真是又累又热,赶快飞回家休息休息吧!(出示森林图)咦?这儿怎么这么凉快呀?(生说原因,齐读有关语句)

(2)森林长得这么葱郁,这么像空调器,难怪小云雀会说:“妈妈,我们的家——(生说)

(3)师小结:(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迁移、延伸

1、森林的作用可多了,同学们课前一定搜集了不少资料吧!(交流)

2、森林有这么多的作用,难怪小云雀会说(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生齐读)

3、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为绿化祖国,美化校园做些什么呢?

4、(出示)“森林需要人类的呵护,我们要诊惜她,抚育她健康生长。”同学们想不想也设计这样的广告语呢?请各小组分工合作,设计一份绿化方面的公益广告语,可以配上图画,比一比,哪组作品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小组合作设计)

5、展示作品,汇报广告语及设计意图

小结: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5、《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1--8自然段,第14自然段;理解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2、朗读训练:①根据说话的语气朗读;②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进行朗读。

3、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教学重点:理解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教学准备:投影片黄河、沙漠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心愿,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的心愿是什么?

板书课题《云雀的心愿》。随机指导:雀、愿的书写。

二、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了段,下面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1、字词。(开火车)

咆哮 冲垮 苔藓 冲刷 储存

漫天飞舞 泛滥成灾 枯枝败叶 脱缰的野马

2、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贫(pin ping )瘠河堤(ti di ) 淹没(mo mei) 蓄(xu xv) 水

土壤(ran rang) 乱砍滥(lan nan)伐树冠(guan guan) 埋(mai man)怨

三、教学第14自然段

1、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号,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2、以你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可以默读,小声读书,大声读,也可以同座位或者四人小组合作轮流读。读后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3、讨论: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投影:“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植树造林。(四个字概括)

4、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小云雀的心愿很大?关键词“实在、太、一定、重新”。

5、指导朗读。方法:朗读要抓住关键词,体会心情。

6、第一个问号可以擦去了吗?

四、教学课文第一段

1、过渡:云雀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下面,我们来寻找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一段(1--4自然段),看看小云雀飞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云雀飞到了哪里?小云雀喜欢这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讨厌、埋怨”)

指导朗读。体会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地说。方法:朗读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埋怨”的语气,轻声读。

3、为什么不喜欢这里,有没有原因?动笔画一画有关词句。

4、讨论:重点理解“贫瘠”“乱砍滥伐”等,你是什么心情,通过读体会出来。

5、句式训练:学了这一段,你是不是知道了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按照“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句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土地贫瘠的沙漠

五、学习第二段(5--10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小云雀离开了让人讨厌的沙漠上空,飞呀飞,又来到了大河的上空,看到什么景象呢?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书上是怎么描述的。齐读第5自然段。

4、大河的水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5、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河水可怕、凶猛。重点体会:“咆哮、脱缰的野马”。

6、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大河水的凶猛。

7、小云雀看到凶猛的河水,心里感到怎么样?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害怕)

能不能添上这些词语,朗读小云雀的话,体会出小云雀的心情:小云雀地说:“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8、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呢?(无可奈何),朗读体会妈妈的话。

9、学到这里,你是不是知道了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10、妈妈说,森林是一座大水库,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小云雀不理解,老师也不明白,为什么说:森林是一座大水库,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自学,下节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给老师听,好吗?

六、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失去森林的保护,就会;没有了森林,就会。”

七、作业

1、词语填空

()枝()叶  泛滥()()  乱()滥()  ()()飞舞

()()的沙漠 ()()的森林 ()()的野马 ()()的大河

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失去森林的保护,就会;没有了森林,就会。”

板书设计:

10、云雀的心愿

             土地  贫瘠的沙漠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植树造林

             大河  泛滥成灾

6、《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森林的宝贵作用,懂得不爱护森林将会有严重的后果。

3.对学生进行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啊!小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森林对人们到底有哪些好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10、13节

1.云雀妈妈把森林比作了什么?“大水库”“空调器”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2.自由读课文第10、13节。思考:为什么要把森林比作“大水库”和“空调器”?画出它们的特点。

3.指名说森林是怎样蓄水的,把“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四个词语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明森林是如何蓄水的。同桌试说,指名说。齐读第10节。

4.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呢?指名说。齐读第13节。引读:所以小云雀感叹道:“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5.森林除了有蓄水和调节气温的作用外,你还知道其他的作用吗?

三、学习课文1——4节

1.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如果没有森林,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跟着云雀妈妈一起到沙漠中去看看。分组朗读课文。

2.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想象“漫天飞舞”时沙漠中会出现哪些情况?为什么会形成沙漠呢?你的心情怎样?(疼惜)

3.指导朗读第4节,抓住词语“茂密”“乱砍滥伐”“越来越少”“贫瘠的沙漠”。

四、学习课文5——8节

1.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呀飞,飞到了大河上,大河上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自读第五节。

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如果你被洪水围困,你又会想到什么?

你想对乱砍滥伐的人说些什么啊?

2.指导朗读第5节,读出洪水的凶猛和受灾人民的悲伤。男生读。

3.小云雀看到这样的情景,它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4.洪水为什么会“泛滥成灾”呢?女生读云雀妈妈的话。

五、总结课文

1.即使森林再宝贵,经过人们的乱砍滥伐之后,就会失去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周边只会是漫天飞舞的沙漠,洪水泛滥成灾,人们不能快乐安定的生活。所以小云雀会产生“让沙漠变成绿洲”的愿望,这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2.同学们将会为实现自己的心愿做些什么呢?

六、课外作业:《我的心愿》

板书:

云雀的心愿(让沙漠变成绿洲)

大水库(蓄水)

树冠

树干

树下

土壤

森林

空调器(调节气温)

挡住

遮挡

太重要了

乱砍滥伐

漫天飞舞

泛滥成灾

7、《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森林的环保作用,并能用有条理的话叙说出来。

2、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咱们初步学习了《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现在老师考考大家有没有把课文中重要的词语读准确了(出示灯片1)指导学生读一读。

(二)新授课文

1、通过初步的学习,你知道云雀心里藏着一个什么心愿吗?(出示灯片,课文最后第二小节)指出中心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就让我们跟着云雀母子一起去走走,看看他们都遇到了什么事?

2、学习2—4节

请学生读课文,告诉老师他们来到了哪里?如果课文不直接告诉我们,那你能通过哪个词也知道了?(黄沙漫天飞舞)(出示灯片)指导朗读。这样的沙漠你们能喜欢吗?小云雀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出埋怨的语气。从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用一些词来形容你所看到的,是什么是环境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出示两幅对比鲜明的图,告诉老师你能用一些词来形容此时此刻你的感受)(心疼)指导朗读妈妈的话。请学生分角色朗读2—4小节。此时此刻老师不禁想到了小云雀说过的一句话,觉得说得太有道理了(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一起朗读。

3、学习5—10节

告别了曾经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今却是一片荒漠的土地,我们跟着他们来到了一条大河边,请同学自己读读第五小节,告诉我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见过吗?如果没有见过,你先闭着眼在心里想象一番这是怎样的场面。(放录像)刚才录像的比你想象得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五小节,请同学为录像配音。同学们,这是一条怎样的大河?(出示黑板,填空这是一条()的大河)多么令人心痛的场面啊,小云雀不禁紧紧地挨在妈妈的身边,不忍再看下去。(出示6-8小节)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听了妈妈的话,你有疑问吗?引出(9—10小节)妈妈耐心地解释给了道理,请大家也耐心地自己把第10小节看一遍。出示灯片,找出雨水流经的地方。出示灯片,展示雨水被大树拦截的图示。请同学互相之间说一说。再请同学扮演妈妈给大家再说说。出示两句话A你看,森林是一座大水库。B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体会二者的语气。如果我们的森林覆盖了这条大河的上游,你们猜,那会是怎样的景象啊。你们看那一定是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世界。你们还记得小云雀说的话吗?(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再读。

4、学习11-13节

母子两人飞过了满目疮痍的大河和沙漠,带着惋惜、心痛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家,这个家有什么特点?(出示第11—13小节)同桌分角色念二者对话。这个家你们羡慕吗?现在咱们把小云雀请到我们教室里,请他为我们现场来解说他们家的秘密。(请学生现场表演)引导学生感悟“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跟着云雀母子走了这么一遭,我总算明白了小云雀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了。森林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先别急着回答,你们看,又一列乱砍滥伐的伐木队伍进山了,大家快来阻止他们,你会怎么去说服他们呢?。你们能把我们课文中学到的来说服他们吗?

5、拓展练习

a)除了书上告诉我们的,你知道森林还有那些作用吗?

b)再次读第14-15小节

小云雀怀着一个多么美好的心愿啊,我们这次跟随小云雀母子的旅程也即将结束,你们还有怎样的心愿吗?

8、小学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教案

(一)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感悟、积累、迁移”是语文教学的“三步曲”,只有依据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认识7——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加强朗读与理解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认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反馈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带生字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4)依据课题质疑。

(5)浏览课文,找到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相机板书: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自渎课文,看看课文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交流讨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3、抓住关键词语自学说明森林重要的前三部分,边读边体会。

4、检查自学效果:

(1)第1段:抓住“漫天飞舞”、“睁不开眼”、“贫瘠”体会乱砍滥伐造成的危害;指导读好埋怨的语气;练习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2)第2段:“从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体会说明什么;从“大伞”、“挡住”、“吸收”、“渗进”、“储存”体会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出示反问句式,体会反问语气,指导朗读;仍用上一段的句式练习说话,领悟云雀***话。

(3)第3段:生自渎自说自悟,抓住“枝叶茂密”、“挡住”、“遮挡”、“不容易散失”等词语来体会。

5、再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森林的重要,读后有条理地说一说。

6、读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感叹,读出“一定”、“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决心和期盼。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熟读的基上练习复述,鼓励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将对“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体会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后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

2、选读有关科普文章,举行“环保我知道”主题会。

9、四年级语文下册《云雀的心愿》公开课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认识7——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加强朗读与理解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认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反馈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带生字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4)依据课题质疑。

(5)浏览课文,找到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相机板书: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自渎课文,看看课文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交流讨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3、抓住关键词语自学说明森林重要的前三部分,边读边体会。

4、检查自学效果:

(1)第1段:抓住“漫天飞舞”、“睁不开眼”、“贫瘠”体会乱砍滥伐造成的危害;指导读好埋怨的语气;练习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2)第2段:“从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体会说明什么;从“大伞”、“挡住”、“吸收”、“渗进”、“储存”体会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出示反问句式,体会反问语气,指导朗读;仍用上一段的句式练习说话,领悟云雀***话。

(3)第3段:生自渎自说自悟,抓住“枝叶茂密”、“挡住”、“遮挡”、“不容易散失”等词语来体会。

5、再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森林的重要,读后有条理地说一说。

6、读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感叹,读出“一定”、“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决心和期盼。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熟读的基上练习复述,鼓励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将对“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体会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后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

2、选读有关科普文章,举行“环保我知道”主题会。

10、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技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名在语气上的不同。

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对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3、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

心愿就是一种愿望,是人们心里的理想或美好目标。老师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个都能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同学们,你们有心愿吗?(个别提问)

2、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心愿有关的知识童话(板书:10 云雀的心愿)。

3、生疑:看着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带着疑问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能不能为你排忧解难。

2、生答题:

资料:云雀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羽毛呈红褐色,还带有黑色的斑纹,显得十分美丽,它的嘴小而尖,翅膀大,所以飞得高。

3、快速读课文,提出要求:

(1) 读准生字词的音

(2) 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划出小节。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字音检查:指名读,其他人看他的读音是否正确,领读,开 读,反复正音。

生字词①讨厌 乱砍滥伐 贫瘠 冲垮 树冠★

冲刷 土壤 擦去 空调器 绿洲

②脱缰 讯期 蓄水 苔藓 渗进 储存

多音字:埋怨 mán/mái 淹没mo/mei

树冠 guan/guan

暖和 huo/he/he/huo/huo/hu

2、划生字词:

3、字形检查:

(1) 出示生字词思考:生字中有哪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

(2) 学生描红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课文第14自然段告诉我们“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2、(出示文字)指名读,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很重要呢?小云雀和他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找一找,然后用“先……然后……最后……”(小黑板出示)回答。

它喜欢其中的哪里?讨厌哪些地方呢?

六、课堂练习

1、听写:贫瘠、冲垮、树冠、土壤、空调器、绿洲、漫天飞舞、枯枝败叶

2、组词:

厌( ) 伐( ) 垮( ) 冠guan( )

庆( ) 代( ) 挎( ) guan( )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和疑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3、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就是(引)-----“到沙漠去种树”。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就是因为它到了几个地方后发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同学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他们去的地方。(指名说)

小云雀讨厌沙漠和大河,喜欢森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去弄个究竟。

二、读课文

(二)精读第2、3、4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先到沙漠,它为什么讨厌沙漠呢,轻轻地读读 2、3、4自然段,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自读,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2自然段)

(1)你们有人见过沙漠吗?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沙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总结描写沙漠的词语(漫天飞舞、贫瘠)。

(2)沙漠这样的凶险,难怪小云雀要说,引“这里的风沙真讨厌!”(指导用埋怨的语气读)

(3)妈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指导用惋惜、心疼的语气读)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4自然段)

你知道了绿洲为什么会变成沙漠。

“贫瘠”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小云雀要给沙漠种上树呢?

它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

沙漠好吗?怎么不好?

是啊,当狂风挂过时,会睁不开眼睛,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它怎么知道的,请同做妈妈告诉小云雀,齐读。

总结:没了森林不行,沙漠太可恶了,小云雀是什么态度,书上怎么说的?

5、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板书:保护土地)看黑板,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三)、精读第5——10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过了沙漠又到了哪儿?(大河),在那儿,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默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小云雀来到大河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洪水很凶猛?

(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比喻句)“把……比作……”,突出“脱缰的野马,咆哮”,反复朗读,体会洪水的危害。

3、所以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它心里引“害怕”,谁能用害怕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

4、妈妈怎样回答他的?用什么语气读?(指导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突击“唉”这个拟声词)

5、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防洪)

6、过渡:森林为什么能防洪?怎样防洪?森林水库又是什么?自读第10节。

7、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作示意图,指名按图复述树的各个部分如何蓄水?

树冠 挡住

苔藓和枯枝败叶 吸收一部分

土壤 吸收大部分

① 森林是一水库

8、比较句子:

②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说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相同)。哪句话更肯定?(反问句更肯定),用反问句表示强调,更加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语气就可以用反问句,教师领读,集体读。

9、这段话说明了森林的什么作用?(蓄水)

10、说话练习:“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板书,防洪蓄水)。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

(四)、精读第11、12、13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累了,他们又回到了森林,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默读课文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奥妙?

2、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森林就像空调器。

3、比较句子 森林像不像空调器?(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调节温度)。这段话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调节温度),谁能用“因为……所以……”,把板书连在一起说。

三、总结

现在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太重要了吧,你能根据板书,也告诉大家森林很重要吗?自己先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P 26 二、三、一

2、搜集森林的资料,说说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课文

2、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讲评作业

①字词:树冠guan 乱砍滥伐 咆哮 冲垮

② 解释:①流水漫溢(泛滥成灾)乱砍滥伐② 选择或节制

2、森林的作用

用“因为……所以……”把森林的四个作用连起来说说。对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小云雀就立下了到沙漠去种树的心愿(板书:种树)

二、引申扩展

1、课文中讲了林林的四个作用,那同学们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1) 人类的资源宝库

(2) 庞大的氧气制适厂(天然的氧吧)

(3) 良好的吸尘器

(4) 卫生保健医生

(5) 绿色的隔音墙

2、总结,还让同学抄在书上(有举的同学)

三、复述课文

1、通读课文

2、表演:课文中描写了哪两个动物?(小云雀和云雀妈妈)。要求分角色表演,脱离书本,给5分钟时间准备。

3、想象:假如小云雀实现了他的愿望,那我们将看到什么?

四、培养环保意识

1、过渡:是啊,那样世界该多美好啊!小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去种树来保护环境,那你们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什么心愿呢?

2、 例如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自己的心愿,我们看到河水脏,我就希望发明一个污水净化器来使河水变清(生回答)

4、总结:老师真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愿都能实现,那世界将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住着该多开心啊!

五、课堂作业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2) 难道森林不是空调器吗?

2、说“森林实是太重要了?用”因为……所以……”写下来。

3、抄写课文中一个比喻句

六、课外作业

1、 小练笔:以“森林实是太重要了!”或“我的环保心愿”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2、 预习“习作3”

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保护土地

防洪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种树

蓄水

调节温度

11、《致云雀》教学设计

一、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三、作家作品

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四、关于诗歌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五、写作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六、解题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

七、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八、再读诗歌,解读意象

1.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2.《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②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

九、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各省的音乐之美。

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3.《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4.如何理解第20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十、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诗句的象征意义,用线连接起来。

云雀展翅翱翔诗人自然清新、优雅作品风格

云雀在云中歌唱不求功名利禄,用笔唤起爱与同情

云雀歌声清脆动听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

云雀熟知的欢欣冲破世俗,渴望美好

十一、拓展提升

西风颂(节选)

雪莱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诗的结束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请作赏析。

运用了象征手法。这句话表面是说冬天到来了,春天也会很快来的。其实是在说一切的难事都会过去的,希望和成功也就要来了。

十二、课堂总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十三、板书设计

形态欢乐明朗

云雀歌声欢乐强音诗人

本质高贵自由

象征:欢乐、光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