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简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简案一等奖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简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
(一)读课文
1、默读。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门外戏(玩耍)
2、太丘舍(放弃)去相委(丢下、舍弃)而去
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
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
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4、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
5、则是无信(信用)则是无礼(礼貌)
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去后乃(才)至
(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活动二:合作探究
问题质疑
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
活动三:角色扮演
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人物有:陈太丘、友、元方(请3个同学扮演)
活动四:学生小结
用一句话谈谈这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可从“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等来说)。
活动五:拓展迁移
《世说新语》这本笔记体小说里有好多表现小孩聪明机智的故事,请读下面一篇: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思考:
1、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
2、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请阅读《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2、《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简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简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
(一)读课文
1、默读。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门外戏(玩耍)
2、太丘舍(放弃)去相委(丢下、舍弃)而去
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
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
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4、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
5、则是无信(信用)则是无礼(礼貌)
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去后乃(才)至
(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活动二:合作探究
问题质疑
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
活动三:角色扮演
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人物有:陈太丘、友、元方(请3个同学扮演)
活动四:学生小结
用一句话谈谈这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可从“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等来说)。
活动五:拓展迁移
《世说新语》这本笔记体小说里有好多表现小孩聪明机智的故事,请读下面一篇: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思考:
1、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
2、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请阅读《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和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是南朝文学家的刘义庆的作品,出自《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的故事,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以供大家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学生认真听读欣赏。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课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1)读准字音:如“尊君在不?”读fǒu,
(2)读好节奏: 把握停顿,准确断句。如“君/与家君/期日中。”
(3)读出情味:由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师生评价,共同纠正:要重点读出友人“礼--怒--惭”的语气和情感变化。要把元方维护父亲尊严,有理有据地驳斥友人“无信”“无礼”和入门不顾的小孩情态表现出来。
4、背诵课文。
三、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
(1)留:国名、人名、地名、年号等保留不译
例:陈太丘,元方。
(2)补: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例:(太丘)去后(友)乃至。
(3)比:比较异同。
例:尊君:你父亲;
君:你、您;
家君:我父亲。
(4)参: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
(5)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把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后理出文章的两个层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后半部分通过元方和客人的对话阐明寓意。
四、悟读主旨,质疑探究
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
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的?
3、试对人物进行评价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予以重视,因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见或超出教学预设的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积极应对,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搞好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评价人物时,要客观、公正、全面。
在经过师生相互的活动之后,达成共识:
1、因为陈太丘没有等他,认为陈太丘没有守信。
2、一是“无信”,二是“无礼”。
3、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懂礼识义。
4、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要做一个明礼诚信的人。
五、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课件展示“八荣八耻”内容,提出问题:
1、如果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哪方面的教材?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选择一句或者写一句关于诚信的格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我诚信,我美丽.
我诚信,我自豪!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 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的庄严承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各句中词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3)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自读,齐读,表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聪敏机智、懂礼识义”,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学生提出: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牵元方,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也是不懂礼貌。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确实不懂礼貌。(2)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3)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入门不顾”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4、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 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学设计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吧。
4、《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一、 导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故事书吗?
老师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这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晋代名士言谈、行事的一本书,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陈太丘与友期》。
2、陈太丘,就是陈寔,因曾任太丘县令,所以称陈太丘。期,就是约定。整个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陈太丘和友人约定”。陈太丘和友人约定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出示无句读全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你能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吗?
2、请一个学生读,让另一生从字音、停顿进行评价
3、打开课本,齐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1、同学们刚才自读的时候,能看懂这篇文章的意思吗?有哪些字、词、句不太清楚、不太理解呢?提出来,
2、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放开声音翻译全文
3、师读一句,生齐翻译一句
4、字词梳理
三、品文研析
1、读了这篇短文,
......
8、大家觉得,这篇短文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才七岁、把喜怒都还摆在脸上的孩子来指责友人的迟到失信呢?(更能突显“信”的重要)
9、刚才同学们读友人和元方的对话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所使用的称谓?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尊”是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称;“家”是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比如“家父”
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都有许多谦辞和敬辞,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恰恰今天人际交往中没了这些礼貌用语,见面必呼职位,充分体现官本位社会的特点。元方这个七岁小儿,即便是在生气状态下,也仍然尊称对方为“君”,而没有爆粗口,说脏话,更加显示出“礼”的重要。
四、课堂回眸
1、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决不姑息不守时守信的人,是一种正直;
友人面对一个孩子合理的批评,能放下大人的架子知错能改,是一种正直;
元方不因对方是大人,有理有据地指出对方过错,对自己的爱憎不遮不掩,也是一种正直。
一篇135字的小文,讲了一个关于信和礼的故事,塑造了三个正直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做一个守信讲理的人,要做一个正直不阿的人,这恐怕就是编者要把这篇文章收录在“方正门”的意图了。
2、这么涵义丰富的小文,不把它背下来总觉得有点缺憾。我们一起背背这个小故事把,老师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书
七、反思
本次教学比较顺利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基本落实了教学目标,在朗读中解决字词积累与运用,通过分析三个人的语言、动作描写,体味人物内心、品格,把握人物形象,都是正直的人,符合刘义庆把这个故事收入“方正门”的意图。课堂总会有一些遗憾,时间把握上还有一点欠缺,还要努力加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利用率能更高效。在品析部分,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他们更多元化地理解。自己再尽量少讲一些,让学生再多讲一些。
5、《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
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
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
?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
she
)
不(
fou
)
3.
学生自由朗读
4.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
们还有疑
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
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
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
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
关于文章字、词、句的
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1.
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
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
3
个)主要人物有几个?(
2
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对文章的两个主
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
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
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
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友人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
(题目合适吗?)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六、作业
元方
'
入门不顾
'
是否失礼
?
说说你的看法。
背诵全文
6、《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试教)
一、导入
二、读文释义
(一)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结合课下注释吧字音读准确!
2、请全班同学齐读。
3、请一个同学点评齐读的情况。
(二)疏通文意
1、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放开声音自译课文,前后桌也可以互相帮助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3、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掌握并链接现代常用的成语。(屏幕出现古今链接题)
(三)动笔积累
三、依文说故事
1、简单直译
字词障碍清除了,课文内容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了,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2、想象创意
要想生动起来,就要把想象合理地加进去,让自己走进故事中去。想想当事人的心情怎样,表情怎样,动作会怎样?同学们可以互相先讲一下,可以互相补充啊!
四、读文悟“怒”
1、通过讲故事,同学们应该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了。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刚才欠缺的遗憾弥补上。先请女同学齐读,男同学注意听,评价她们读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2、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好,我们要抓住哪种情绪来读?抓住一个“怒”来读,读时体会他们“怒”的不同:陈太丘是无声的怒,友人是恼羞成怒,元方反驳友人的话,是针锋相对的怒!请男同学来读一遍。看能不能把这些情感体现出来。
3、再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五、品文评“怒”
这是一个因诚信引起矛盾冲突的故事。大家全都生气了,全都在发怒,而且都有自己充足的发怒理由!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谁的发怒更合乎情理,或你认为谁的发怒不太妥当?
六、据文息“怒”
1、陈太丘无声的抗议不仅没让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引起了友人的大怒;元方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指责虽然让友人惭愧却显得有些不礼貌了。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假如是你,你会怎样说或怎样做呢?
2、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处理,就有不同的结果。既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又不激化矛盾,更能解决矛盾,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所以,我们在欣赏元方纯真睿智、敬佩陈太丘率性而为的个性、感叹友人知错就改的品行时,也应尝试着象同学们说的那样以诚信、理解、宽容的态度,更以睿智的语言、较好的修养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冲突,去平息愤怒。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美好!
3、一篇短短的小故事,涵盖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背下这个小故事吧!我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7、《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学生分析: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在第一、第二两个单元中已经学过两篇文言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识。将继续积累文言文的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办法,调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诵读背诵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一、 导入新课: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学习文言文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联系以前学过的通假字:“项为之强”中“强”通“僵”,“诲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
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
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文中的情境,为背诵作准备。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文,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过程,为背诵作准备。)
四、背诵课文。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五、品悟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能说明理由。
六、读后思辨:联系当今谈谈你对“信”的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课件展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2、学生写或交流自己写的名句。
七、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八、作业布置。
继续背诵全文。读读《世说新语》。
8、《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上个星期,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爬山,可时间到了,他还没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
古代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检查学生预习
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
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陈太丘:
“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2)友人:
“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3)元方:
“(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4、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样做?
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是怎样做的?
五、学生当堂表演元方与友人的对话。
六、自由朗读,当堂成诵检查。
七、课外延展
1、讲一个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
2、就课堂讨论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写一段文字,如《谈陈太丘舍友而去》、《元方的待客之道》和《守信之我见》
3、习作:《我家来了客人》。
9、《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 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文中主要赞颂的人物是谁?(东晋才女谢道韫)赞美了她什么呢?(聪明有才学。)我们现在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单独读,读后让学生评论正误优劣。
三.学生自学课文并讨论。(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1.读懂课文并翻译。
2.讨论“研讨与练习”中一、二两题中属这课的内容。
3.学生提问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若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就由老师提问: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3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四.先让学生读无标点的原文,再叫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先背诵。
五.学生课堂做练习,如有时间就课内订正。(或留作课外作业。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下课!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chā)(nǐ)
②太丘舍去(shě)③尊君在不(fǒu)
④无奕(yì)⑤友人惭(cán)
⑥雪骤(zhòu)⑦非人哉(zāi)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相比)
○2未若柳絮因风起(乘着,趁着)
○3过中不至(到)○4相委而去(丢下)
○5讲论文义(讲解)(讨论)
○6去而乃至(才)(到)
○7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大)
○8太丘舍去(放弃,即不再等候)(离开,就走了)
○9与友期行(约定)(同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儿当“子侄辈”讲)
○11下车引之(牵,拉)○12入门不顾(回头看)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真不叫人哪!和别人约
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
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的
家门。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
④无奕()⑤友人惭()⑥雪骤()⑦非人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过中不至()○4相委而去()○5讲论文义()()
○6去而乃至()()○7俄而雪骤()()
○8太丘舍去()()○9与友期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11下车引之()○12入门不顾()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0、《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应注意的字词:舍(she)不(fou)
3. 学生自由朗读
4.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过中不至:到;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 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1. 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 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 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 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友人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 (题目合适吗?)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六、作业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背诵全文。
11、《陈太丘与友期》的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的教案
【
教学目标
】
:
①
知识与能力:积累
“
期
”“
舍
”
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③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
【
教学重难点
】
:
1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
教学方法
】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随身扩音小喇叭、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导入
(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
2
、出示课题
3
、出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听录音朗读课文
2
、学生齐读课文
3
、学生自读课文(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
步骤:
1
、粗读,读准字音。
2
、再读,结合注释粗通文意。
3
、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4
、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
1
、读书声音要洪亮。
2
、不懂的字词要翻检工具书。
3
、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实词下加点,重点虚词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
三、翻译课文
1
、译读技巧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
加:
按现代语言习惯加字
,
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
.
2
、老师点出重点字、词、句子
(先提问学生,后出示答案)
与友期(约定)行
期日中(中午时分)
太丘舍去
(放弃)
去后乃至(才)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年龄)
门外戏(嬉戏)
“
尊君
在不
?”
(
尊称,您的父亲;“不”通“否”表示疑问)
待君
(待:等待;君:尊称,
“
您
”
)
非人哉(语气词,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父亲)
则是无信(信用)
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句子: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
)
3
、学生比赛翻译
(先以座位行或列开火车的形式翻译,后出示全篇译文)
4
、译读积累
课文中
“
尊君
” “
君
”“
家
君
”
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
:
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
: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
君
: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5
、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自由组合形式进行分角色表演:旁白、友人、元方)
四、问题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1
、你认为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
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元方:聪颖机智、有正义感
、
童真无邪
友人:无信无礼、勇于自责、
知错能改
2
、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意见
A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B
:接受友人的道歉。大家对人物有不同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论语》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关键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3
、假如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太丘,遇到文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元方应该给父亲的朋友解释道歉的机会;友人应该向元方说明不守时的原因,争取得到同情;陈太丘不等朋友自己先出发应,该嘱咐儿子等友人的时候告诉友人他先去的原因,或者等到友人来才出发,不管怎样都应该有所交待。)
五、共同探究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
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
六、比赛背诵
(
以学习小组或个人形式背诵
)
七、拓展延伸
1
、诚信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
,
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
“
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
‘
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
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
?
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
?”
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出处《史记
·
季布来布列传》
2
、诚信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孔子
真诚到永远
——
海尔著名广告语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
李嘉诚
八、课堂小结:做人诚信相伴,你将一生无憾
九、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十、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做人诚信相伴,你将一生无憾
12、《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1、 背诵全文;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3、 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1、评价人物。2、掌握重点词汇。3、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评价人物。2、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七年级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确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为: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学法]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合作法:交流自己对人物做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要点]
导入新课。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疏通文意(学生质疑、教师和学生共同解答,注意:期、舍、去、不、委、引、顾及“君”“尊君”、“家君”的古代称谓)评价人物(陈太丘、陈元方、友人)主题探究。
教学内容: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课
教师请学生说自己的品行优点。
学生发言。
激发兴趣
引入课文
二
诵读课文
1、范读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背诵
4、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自读、齐读、背诵
感知课文内容,文言积累
三
积累文言词语
1、重点掌握(期、舍、去、不、委、引、顾)
2、教师补充
3、掌握古代一些称谓词语。《赠送令尊》故事讲起。古代表敬称:令、惠、高、请、赐、华、贤;谦称:家、舍、小、老、拙、鄙、敝、犬
1、 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意,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 举手提出问题。请学生解答。
3、 明确:期:约定;舍:放弃;去:离开;不:通“否”;委:放弃;引:牵,拉;顾:回头看
尊君:敬称对方父亲、君:敬称对方,您;
家君:称自己父亲。
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古今异义、通假字)
四
研讨课文(评价人物)
1、你同意文中三个人,你同意谁的做法吗?
2、教师归纳(结合作品知识解答)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
1、学生思考并写好看法。
2、学生发言。
3、评价人物。
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悟。
五
探究活动
从人物姓名设计问题:
陈太丘——陈实(诚实)
陈元方——(原来方正)
学生给自取一个名、号表现自己的性格志趣。
请学生发言。
传承民族优秀传统。
六
讨论:“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
学生发表看法。
拓展
附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期:约会,约定时间。 期行:相约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就。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家君:家父。 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不在。 委:放弃,抛弃。 相委:丢下别人。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至:到。 不:通假字,同“否”。 君:您。 行:出行。
附作品介绍:《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鲁迅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附故事《赠送令尊》:一天,一位农民,向一位专爱咬文嚼字的秀才请教:先生这令尊二字是什么意思?因为农民不懂,秀才就骗他说:这令尊二字么,就是称呼别人的儿子.农民:哦,原来是这样,那么,敢问先生有几位令尊,秀才听了大怒,又不好发作.只好说:我没有令尊.不料农民是个热心肠,说:我倒有四个不成器的孩子,如先生不嫌弃,随便哪个,都可以送与先生做令尊。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字词:期、舍、去、不、委、引、顾
敬称与谦称:对别人——敬:令、惠、高、请、赐、华、贤
说自己——谦:家、舍、小、老、拙、鄙、犬
人物:陈太丘:(守信)
友人:(急躁、率直、知错能改)
陈元方:(知礼守信、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