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整合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整合练习课教案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三年级语文整合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1、三年级语文整合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拓展了解其比喻义。

2、 梳理复述这三篇课文时分别关注的重点,了解为什么关注点各不相同,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重点复述相关内容。

3、 练习复述成语典故,在复述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利用表格对这三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

1、 这几课我们学了三个故事,积累了三个词语。请大家在表格的第一列默写三个词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

2、出示三个成语

“忌”和“璧”最容易写错(出示这两个字)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经常有同学写错,请同学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 “忌”是个形声字,心里有所顾忌,上面是个“己”,下面是个“心”。(书空)

(2)“璧” 下面是“玉”字,因为“璧”是一种玉器。

中国汉字中有不少字义和形紧密结合,了解意思,就不容易写错。

3、读好三个词语。

4、这三个词语就是11、12、13课的课题,(出示:课题) 作为课题,这样写有问题吗?(出示《 》)单独做题目,后面没有文章,千万不要忘记《 》。

5、这是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通过学习,我们也了解了三个著名人物。交流。

(1) 扁鹊:原来不叫扁鹊,他的原名叫秦越人。由于他医术高明,人们把传说中神医的名字扁鹊送给他。他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出示:身份 医学家)

(2) 孙膑:不是“田忌赛马”吗?为什么你说主要人物是“孙膑”?(人物是两个,但主要介绍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示:军事家)著有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3)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出示:政治家

6、这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要说得出,还要写得出。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默写,注意“蔺”字不要写错。(学生默写)

7、出示:扁鹊

孙膑

蔺相如(复习“蔺”的字形 )

8、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医学家扁鹊,军事家孙膑,政治家蔺相如,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对人物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你能用一句话介绍吗?

课题

主要人物

身份

特点

《起死回生》

扁鹊

医学家

医术高明

《田忌赛马》

孙膑

军事家

善于观察

《完璧归赵》

蔺相如

政治家

大智大勇

例:扁鹊是一位医学家,他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

医术高明的扁鹊是一位医学家。

二、了解复述课文的相关知识,检查反馈。

1、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出示:复述课文

为什么要复述呢?复述可以让我们对课文讲的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同时也可以训练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本领。复述不是从头到尾地背诵课文,它是有方法的。

2、这三篇课文要求我们复述哪些内容?老师把每篇课文后“阅读芳草地”中有关复述的要求打在投影上。

出示课后练习(指名读)

阅读芳草地

《起死回生》 仔细读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先想一想扁鹊是怎么做的,然后把这部分内容复述给同学听。

《田忌赛马》默读课文,想一想两次比赛分别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然后把其中的一次复述给大家听。

《完璧归赵》复述从“蔺相如来到秦国……”课文结束。想想蔺相如是怎么一步步和秦王斗智的。

3、想一想这三篇课文分别让我们从哪些方面复述呢?

(1)《起死回生》扁鹊治病的动作 (扁鹊“怎么做”?抓住动作叙述扁鹊如何治病。)

(2)《田忌赛马》马的出场顺序 (“怎么比”?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你们在复述的时候选第几次?为什么选第二次?这是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马还是原来的马,正由于孙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终是田忌反败为胜。)

(3)《完璧归赵》蔺相如的语言 (“怎么斗智”?蔺相如是文官,他和秦王斗智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

出示:扁鹊治病的动作

马的出场顺序

蔺相如的语言

4、 为什么练习要这样提示我们?对照表格,联系人物特点思考课文为什么让 我们抓这些复述?

(1) 文章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着重对他治病时的动作进行描写,因此在复述时要抓住他的动作。

(2) 正是由于孙膑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判断,最终才能转败为胜,因此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

(3) 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正是通过他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时的语言来表现的。

5、归纳总结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复述就是要我们根据文章描写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将最能反映主要内容和人物特点的部分讲述出来。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怎么复述有了一点了解,今后要不断运用,不断揣摩,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要多加关注,它能提醒我们读文章时从哪些方面思考。复述时,重点内容要熟读成诵,其余的内容要作简要的交代,否则别人听不明白。

出示:《起死回生》

扁鹊在虢国都城听说太子突然死亡,心里很纳闷,他称自己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请他入宫。…

6、接着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复述擂台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复述,组员打分,最后推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出示:复述擂台赛

要求:(1)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2)能把最主要的部分说清楚。

(1)小组复述。

(2)班级交流。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复述三篇课文,其他同学听清是否将主要内容说清楚。及时点评:你讲述的十分流利,看来你已反复朗读过课文;你不仅讲得流畅,而且绘声绘色,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感情……

7、总结:学语文不能读过就算了,对经典故事要反复读,熟读品味,回家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有所感悟。

三、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1、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有不少成为成语。这三篇课文是其中的三个成语。出示:成语(起死回生 田忌赛马 完璧归赵》……)

2、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生动、精炼,来源广泛,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不仅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了解典故,这样会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同时运用复述的本领讲给别人听。

3、初步了解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完璧归赵” 的意思是

出示:完璧归赵: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本义)

(2) 这里还有一句句子,读一读。

出租车驾驶员在车里拾到一笔巨款,在警察的帮助下完璧归赵,失主十分感谢。

这句句子中用到这个成语还是现在的意思吗?“璧”在这里指巨款。“赵”指失主。

(3)引申义是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示)

现在我们多用它的引申义。

3、 要了解成语如何使用,有什么好方法?(查《成语词典》)是呀,一年级时我们不认识字查《新华字典》。查词语用词典,现在学习成语可查《成语词典》,和工具书交朋友,会学到很多本领。

4、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这单元的训练重点“复述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成语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将这三则成语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其他成语,了解它的典故,理解成语的含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三年级语文整合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拓展了解其比喻义。

2、 梳理复述这三篇课文时分别关注的重点,了解为什么关注点各不相同,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重点复述相关内容。

3、 练习复述成语典故,在复述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利用表格对这三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

1、 这几课我们学了三个故事,积累了三个词语。请大家在表格的第一列默写三个词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

2、出示三个成语

“忌”和“璧”最容易写错(出示这两个字)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经常有同学写错,请同学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 “忌”是个形声字,心里有所顾忌,上面是个“己”,下面是个“心”。(书空)

(2)“璧” 下面是“玉”字,因为“璧”是一种玉器。

中国汉字中有不少字义和形紧密结合,了解意思,就不容易写错。

3、读好三个词语。

4、这三个词语就是11、12、13课的课题,(出示:课题) 作为课题,这样写有问题吗?(出示《 》)单独做题目,后面没有文章,千万不要忘记《 》。

5、这是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通过学习,我们也了解了三个著名人物。交流。

(1) 扁鹊:原来不叫扁鹊,他的原名叫秦越人。由于他医术高明,人们把传说中神医的名字扁鹊送给他。他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出示:身份 医学家)

(2) 孙膑:不是“田忌赛马”吗?为什么你说主要人物是“孙膑”?(人物是两个,但主要介绍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示:军事家)著有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3)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出示:政治家

6、这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要说得出,还要写得出。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默写,注意“蔺”字不要写错。(学生默写)

7、出示:扁鹊

孙膑

蔺相如(复习“蔺”的字形 )

8、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医学家扁鹊,军事家孙膑,政治家蔺相如,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对人物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你能用一句话介绍吗?

课题

主要人物

身份

特点

《起死回生》

扁鹊

医学家

医术高明

《田忌赛马》

孙膑

军事家

善于观察

《完璧归赵》

蔺相如

政治家

大智大勇

例:扁鹊是一位医学家,他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

医术高明的扁鹊是一位医学家。

二、了解复述课文的相关知识,检查反馈。

1、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出示:复述课文

为什么要复述呢?复述可以让我们对课文讲的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同时也可以训练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本领。复述不是从头到尾地背诵课文,它是有方法的。

2、这三篇课文要求我们复述哪些内容?老师把每篇课文后“阅读芳草地”中有关复述的要求打在投影上。

出示课后练习(指名读)

阅读芳草地

《起死回生》 仔细读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先想一想扁鹊是怎么做的,然后把这部分内容复述给同学听。

《田忌赛马》默读课文,想一想两次比赛分别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然后把其中的一次复述给大家听。

《完璧归赵》复述从“蔺相如来到秦国……”课文结束。想想蔺相如是怎么一步步和秦王斗智的。

3、想一想这三篇课文分别让我们从哪些方面复述呢?

(1)《起死回生》扁鹊治病的动作 (扁鹊“怎么做”?抓住动作叙述扁鹊如何治病。)

(2)《田忌赛马》马的出场顺序 (“怎么比”?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你们在复述的时候选第几次?为什么选第二次?这是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马还是原来的马,正由于孙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终是田忌反败为胜。)

(3)《完璧归赵》蔺相如的语言 (“怎么斗智”?蔺相如是文官,他和秦王斗智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

出示:扁鹊治病的动作

马的出场顺序

蔺相如的语言

4、 为什么练习要这样提示我们?对照表格,联系人物特点思考课文为什么让 我们抓这些复述?

(1) 文章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着重对他治病时的动作进行描写,因此在复述时要抓住他的动作。

(2) 正是由于孙膑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判断,最终才能转败为胜,因此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

(3) 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正是通过他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时的语言来表现的。

5、归纳总结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复述就是要我们根据文章描写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将最能反映主要内容和人物特点的部分讲述出来。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怎么复述有了一点了解,今后要不断运用,不断揣摩,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要多加关注,它能提醒我们读文章时从哪些方面思考。复述时,重点内容要熟读成诵,其余的内容要作简要的交代,否则别人听不明白。

出示:《起死回生》

扁鹊在虢国都城听说太子突然死亡,心里很纳闷,他称自己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请他入宫。…

6、接着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复述擂台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复述,组员打分,最后推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出示:复述擂台赛

要求:(1)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2)能把最主要的部分说清楚。

(1)小组复述。

(2)班级交流。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复述三篇课文,其他同学听清是否将主要内容说清楚。及时点评:你讲述的十分流利,看来你已反复朗读过课文;你不仅讲得流畅,而且绘声绘色,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感情……

7、总结:学语文不能读过就算了,对经典故事要反复读,熟读品味,回家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有所感悟。

三、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1、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有不少成为成语。这三篇课文是其中的三个成语。出示:成语(起死回生 田忌赛马 完璧归赵》……)

2、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生动、精炼,来源广泛,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不仅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了解典故,这样会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同时运用复述的本领讲给别人听。

3、初步了解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完璧归赵” 的意思是

出示:完璧归赵: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本义)

(2) 这里还有一句句子,读一读。

出租车驾驶员在车里拾到一笔巨款,在警察的帮助下完璧归赵,失主十分感谢。

这句句子中用到这个成语还是现在的意思吗?“璧”在这里指巨款。“赵”指失主。

(3)引申义是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示)

现在我们多用它的引申义。

3、 要了解成语如何使用,有什么好方法?(查《成语词典》)是呀,一年级时我们不认识字查《新华字典》。查词语用词典,现在学习成语可查《成语词典》,和工具书交朋友,会学到很多本领。

4、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这单元的训练重点“复述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成语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将这三则成语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其他成语,了解它的典故,理解成语的含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诗三首》教案及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更、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松sōng 是平舌,鼠shǔ是翘舌。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想知道什么呢?

二、熟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老师读。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朗读反馈指导。

三、自读感悟

(一)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二)汇报交流。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读这段时是什么心情,怀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2.谁喜欢第二段?指名读。注意读出思考的语气。

3.谁喜欢第三自然段?说说读第三自然段时是什么心情。用担心的语气朗读课文。(生试读—师指导—师范读—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并读出喜悦的语气。

5.其实每一段都很美,课文缺了哪一段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让我们捧起书,从头到尾有感情地读一遍。

四、实践活动——“画未来”。

1.学了这篇文章,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2.小松树埋下的松果已经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树,请大家用画笔让小松树章得更加高大吧。

第二课时

一、认字

(一)初步感知。

1.出示生字词:

聪明 活泼 突然 眨眼睛 如果 主意 总有一天 以后

2.自由认读,不会的看拼音,也可问同学。

3.同桌之间检查。

(二)巩固练习。

1.给带点字交个朋友,组成新的词语

2.认读生字练习:全体同学把卡片摆放好,老师或学生读生字,全体同学赶快从卡片中找到生字并举起来。

3.游戏:

(1)编、猜字谜。

(2)“智慧博士送信”:先将字(词)卡发给部分学生,老师语言描述,拿到该卡的学生把字卡送给老师)

二、写字

(一)示范引导。

1.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仔细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3.讲解要点。

“心字底”的写法: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意”中的心字要比“总”中的心字更扁一些。

“更”字的关键一笔是“竖撇”,一定要先“竖”后“撇”,而且要从竖中线起笔,穿过日字开始拐弯。

“以”字的第二笔点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后”字中出现了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二)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1.要求学生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2.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4、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三教案

练 习 三
教学目标
通过“语文与生活”中精彩片段的阅读,品味不同人物的笑,积累有关笑的词语,掌握其用法,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练习写钢笔字,掌握钢笔字的章法与行款格式。
积累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丰富语汇。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课时安排 两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导入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我们下面要阅读的这个片段,主要是围绕众人笑的神态展开的。片断中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笑的形态,笑中又尽显各人的性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
语文与生活
自己读读片段,根据片段前的提示,说说文中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
生:史湘云笑得喷饭,可见她开朗活泼。
生:林黛玉笑得叫哎哟,可见她娇弱婉约。
生:贾宝玉恃宠,贾母娇惯。
…… ……
同是写笑,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同学们能联系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大家愿意再现当时的情景吗?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那富丽堂皇的贾府,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演员,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下当时的场景。
(生分组表演)
小结:同学们的表演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老师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贾府里,众人听到刘姥姥的一番话笑倒的热闹场面。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笑的词语?
(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
读读下面四个句子,看看每个句子该填什么样的笑?你能结合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写好钢笔字
指导。
读这段话,指出出处——《读书要有选择》。
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练习。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
诵读与积累
诵读词语。
自由认读。
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第一组词语从情节上说是因孙悟空大闹天宫而获得“齐天大圣”这一美誉。第二组讲的是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不避风险,不辞辛劳。
第三、四、五组词语讲的都是孙悟空的通天本领。
第六组词语讲的是除恶务尽,才能天下太平。
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积累。
练习背诵。
集体练读、练背。
第 二 课 时
口语交际
启发谈话:《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他们当中一定有你熟知的,现在久让我闷一起走进三国,说说各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吧。
阅读准备:阅读《三国演义》,或回忆看过的三国故事的电影、电视,选择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做重点准备。
课堂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漫谈、交流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
评议:谁漫谈的人物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读读《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一段对话。分析、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学写毛笔字
指导学生观察。
自由练习,巡回指导。
拓展引申相同结构的字。
展评。

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特别营救》教案及练习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海洋忧思录》教案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的,他们都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人,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刷子李

齐读、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从课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姓李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高)

4、是的。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难读的)读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四、感悟文本

(一)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刷子李是个粉刷技术非常高超的人,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2)出示第一自然段

(3)自由读边读边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刷子李的技艺很高超?

(4)交流:

a:如同升天一样美

感受到什么?(如同仙境)技艺高超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b:干完活,绝没有白点

1、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干粉刷匠身上没有白点,难吗?

2、但刷子李粉刷时却——引读2、3句

3、奇不奇?哪里奇?板书:规矩奇

刷子李简直是跟“黑”较上了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黑衣无瑕)

(5)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去看看刷子李是不是真的有这么高超的技艺?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是写刷子李刷墙时的情景?

(2)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生汇报,师出示

“……匀匀实实一道白……”

“啪啪声里……”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

(4)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句

1、指名读

2、你感受到了什么?(抓匀匀实实透亮清爽)

3、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第二句

1、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悠然……悠然……)

2、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随机板书:动作奇

3、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悠然地刷一次墙壁生动作模仿

4、这时,你觉得刷子李成了一个什么家了?

5、把你地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啪”要读得干脆)——齐读

第三句

1、指名读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天衣无缝技术高超像美术家)随机板书:效果奇

(5)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

用“好一个刷子李”开头,齐读上面的四句话(做修改)

(6)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还仅仅是传闻吗?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7)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肯定的语气)

(二)侧面描写

1、我们刚才亲眼见证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那么他的徒弟曹小三一开始就相信了吗?(半信半疑)他是怎么做的?

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2、出示:每一面墙刷完,……也没发现。

(1)自由读

(2)体会到什么?板书:佩服

(3)居然?课文的哪个地方也写到了事情出乎曹小三的意料?

3、出示:当刷子李刷完……出现一个白点

(1)齐读

(2)刚刚还是对师傅佩服的五体投地,转眼间,在曹小三的心目中,师傅的形象——(轰然倒地)板书:;失落

(3)那事实真像曹小三想的那样吗?(不是,是烟洞)板书:敬佩

(4)指板书,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可谓是一波三折,如果把小三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具体,那曹小三的形象就更具体,更丰满了。

4、出示练习题,用几句话写出曹小三的心里活动(任选一题)

(1)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小三在师傅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小三明白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5、交流

6、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这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7、在小三向刷子李学艺的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的资料

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我的长生果》教案及练习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挂、街”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四个太阳。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且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挂在街道成熟伙伴品尝香甜温暖冻僵脸应该因为季节阳光(5)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忆旧知:课文里的小哥哥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我们请四个太阳代表组把你们组最好的代表作品带到黑板上来。(我们是绿太阳组,请欣赏我们的的作品绿绿的太阳)

(根据学生回答贴图片)

过渡:瞧,四个代表组画了四个完全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哪!课文中的小哥哥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四个太阳呢?咱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5)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太阳。

2.小朋友为什么喜欢这个太阳呢?把写它的那段再读一读,读出对太阳的喜爱。

3.检查:你喜欢哪个太阳?说说你的理由。

(以下内容可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进行教学)

◆绿太阳。

1你为什么喜欢绿太阳?读一读。

夏天烈日炎炎,如里天空中出现一轮绿绿的太阳,这时你有什么感觉啊?

生1:好凉爽啊!生2:真凉快,不用扇扇子了。生3:好舒服的感觉。生4: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师:夏天绿色的太阳可以给我们带来清凉。板书:夏天清凉)

2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多好呀,让我们一齐来感受绿太阳带来的凉爽吧。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金黄太阳。

夏天过去了,秋天已经来到了,第二个自然段你想怎样学啊?

1:我想和同桌一起学第二个自然段。2:我想和小组同学一起学。生3:我自己先读一读,不懂的就问问老师和同学。

很好那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读一读、学一学第二个自然段吧。

师:小朋友们学得热火朝天,说说(你学懂了什么)你的收获吧。

生:我知道秋天画了个金黄色的太阳。

师:(板贴金黄色太阳)

生:我知道秋天到处都是金黄色的落叶。谷穗黄了,玉米黄了

生:果园里果子成熟了。

师:是啊,金黄色象征秋着成熟,象征着收获,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金黄的落叶邀请小伙伴品尝香甜的水果,所以秋天画了个金黄色的太阳。他可以给人们带来香甜的劳动成果板书:秋香甜

4、师:秋天人们收获了,心情会怎样啊?

生:很快乐,很高兴。

师:那就和你的同桌一起快乐地读一读吧!

◆第三个自然段写的是红太阳。

师:画了个红太阳,为什么要画红太阳呢?

看!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你走在上学的路上,这时一阵寒风吹来,你感觉怎样?

1:我感觉好冷啊!生2:我希望出现个大火炉温暖我。生3:我的手都要冻僵了。

师:就在你感觉要冻僵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一轮火红的太阳,(板贴红太阳)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啊?

生1:突然间不冷了。生2:好暖和啊!生3:要是冬天能总是这样温暖该多好啊!

师:是啊,冬天里红红的太阳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板书:冬温暖)

3、师:小朋友们能用你的读书让大家感受到温暖吗?试着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

◆.彩色太阳。

彩色的太阳送给谁?(春天)

师:一年有四季,夏天画绿色的太阳,秋天画金色的太阳,冬天画红色的太阳,那春天,你认为春天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生:(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一听啊?

生:我认为应该画个红色的,因为春天很温暖。

生:我认为应该画个绿色的,因为春天把小草给变绿了。

生:我认为应该画个粉色的,因为粉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粉色很漂亮。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棒,那书中是怎样想的呢?最后一个自然段,老师小朋友们合作读好吗?我来问,你来答。(师生合作读)

10、师:春天画了个彩色的太阳,(板贴彩色的太阳)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板书:多彩)小朋友们你能用一句简短的话夸一夸这美丽的春天吗?

生:春天,谢谢你把小燕子带回来。

生:春天,你好美啊,我爱你春天。

生:感谢春天,是你给我们带来温暖,是你给大地穿了绿色的新装。

生:春天……

1、下面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春天的绚丽多彩吧,齐读

三、拓展思维,口语交流

1.现在老师你们拿出自己画的“我心中的太阳”。准备好后说给小组的小朋友听。

2.全班交流。引导: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这样画?想表达什么心愿?根据学生的心愿,把画送给某人或贴在黑板上。

小结:小朋友们画得真不错,老师相信在每幅画的背后,都会有个美好的愿望。播种理想,放飞心愿,努力吧,一定会实现你们的梦想。

3.老师将自己画好的太阳送给学生,并提出希望。

四、指导背诵,巩固理解

背自己喜欢的太阳所对应的自然段。引导学生课下继续背

五、全堂小结:小朋友们能和你们一起学习,黄老师感到非常快乐,你们呢?今天回家后,把这节课的收获说给你的家人听一听,争取把这篇课文背下来,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快乐起来好吗?

七、板书设计:

绿太阳夏清凉

黄太阳秋香甜

红太阳冬温暖

彩太阳春多彩

8、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3教案

练习三
第三单元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繁体字。
3、将句子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4、将关联词语分别选用到3个句子里。
5、熟记12个成语。
6、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7、学写毛笔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读题。
2、指导。
⑴指导学生读句子。
⑵让学生说说比较难写的是哪个字,难在哪里?
⑶教师重点指导“唯、装”这两个字。
3、练习。
⑴学生练习描红。
⑵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⑴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⑵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让学生把简化字和繁体字一一对应起来读一读。
⑵让学生观察相对应的繁简字,说说它们的异同。
3、练习。
⑴学生繁简对照,自读词语,并找出较难认的多读几遍。
⑵男女生对读。
⑶教师打乱顺序,任意指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⑴出示句1,指名读句。
⑵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式词语。
⑶把改后的句子读一读,比较它和原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重叠式词语有强调语意和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⑷能否将“认真”改成“认真认真”这样的重叠式?为什么?(通过诵读比较)
⑸教师归纳做该题的方法:一想(想可换成哪种形式的重叠),二换(换成重叠式),三读(以读来检查这样换是否合适,并和原句比较)
3、练习。
⑴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变换并验读第2、3句。
⑵交流。
4、补充练习。
⑴只要下狠心,肯定能把情况摸个清楚( ),弄个明白( )。
⑵不知过了多少个冬夏,经历了多少风雨( ),玉兰树依然郁葱( ),充满生机。
四、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单独完成练习。
3、反馈。
⑴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⑵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⑶让学生大声朗读加关联词语后的三个句子。
4、补充练习。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⑴广玉兰幽香、纯洁,充满活力。我爱广玉兰。
⑵明天下雨,我喊叔叔开汽车送我去上学。
⑶秋天到了,许多树都落叶了,玉兰树还是那么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
2、交流:说说理解的成语意思。
3、教师讲解。
嫣然一笑:形容笑的样子很美好。
曲意逢迎:违反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
4、练习。
⑴学生大声自由练习。
⑵同座位练习背诵。
⑶指名读;集体背;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⑴谈话揭示话题。
⑵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2、指导。
⑴你们经常看的电视栏目有哪些?(相机板书)
⑵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栏目是什么?
⑶你为什么喜欢它?它与其它栏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喜欢相同栏目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讨论)
⑷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要说的意思分点有条理地说清楚)
⑸这个栏目中哪一期的节目或哪一个片断你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同学间相互启发回忆)
⑹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能根据回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述一下吗?(先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同学间互说)
⑺指名说或小组推荐。
⑻教师让学生根据要求中的三个问题列好说话提纲。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
原因:
印象深刻的内容:
3、练习。
⑴学生列写提纲。
⑵四人小组练说。
⑶指名汇报,师生评点。
4、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向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投稿。

9、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芒( ) 坊( ) 班( ) 宫( )

茫( ) 仿( ) 斑( ) 官( )

冽( ) 笼( ) 腾( )( )

列( ) 龙( ) 入( )( )

二、把下面的词分成3类写下来。

轮船 面条 赛跑 包子 火车 游泳

米饭 飞机 大饼 跳高 汽车 打球

面食

交通工具

体育运动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闪一闪的,忽明忽暗。 ()

2、特别引人注意。 ()

3、形容自以为了不起,很得意的样子。 ()

4、天气很冷,地上都结冰了。 ()

5、形容东西不断地、杂乱地从空中飘落下来。()

四、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连一连。

巍巍田野|刮雪人

茫茫群山|飘雪球

北国图画|堆雪花

喜人风光|掷寒风

五、划出句子中写错的字和用得不合适的词,改在( )里。

1、凛冽的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

2、爱因斯坦小时候,老师不这么喜欢他,后来,老师和同学都改正了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

3、公园里一坐坐冰雕晶莹透亮,闪动着五彩的光。( )

4、在学习课文时,小明发明了一个问题。( )

5、我一定接受大家的批评,改进缺点。( )

六、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老师们立即将同学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立即――

2、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一望无际――

3、公园门口,“冰雕游园会”五个冰雕大字闪闪发光,引人注目。

引人注目――

七、请在()里填上你知道的电话号码。

火警电话( ) 报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电话查询( )

天气预报( ) 时间查询( )

交通事故( ) ( )

八、把下面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

( )马路也白了。

( )纷纷扬扬的雪花飘着。

( )整个大地好象盖上了一条白棉被。

( )雪停了,小明和小刚拿起扫帚扫雪。

( )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

九、读一读。

傍晚时分,雪片开始稠密起来,雪花也似乎大了起来,仿佛梨花瓣儿,一片跟着一片,不紧不慢,下得稳稳的,百片、千片,漫天飞舞。不一会儿,高楼戴起了白帽儿,大树穿起了白袍子……

天愈来愈黑,雪越下越大。天空黑沉沉的,大地白茫茫的。在路灯的光照下,雪花犹如吐絮的棉朵,千朵、万朵,纯白、晶亮、闪光……

十、听写本单元词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