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回顾导入
1.师生一起回顾那迷人的风景。
2.检查新词:郁郁葱葱、湛蓝深远。
3.问题导入: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深入理解,体会内涵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
2.集体交流: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体会“拎”:你想怎么读?(师评读。)
③把体会读出来。
(2)村民们这样的行为使得小村庄出现了什么变化?看图,体会读。
(3)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①都来读一读,你知道什么了?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
③可是,这样做小村庄又出现怎样的变化?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体会反义词的用法。
②交流资料。
③展开想象。
④带着这体会完整读第三自然段。
(4)但是,作者却说“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再次提到了那锋利的斧头。
就让我们看看靠着斧头,这里的人们得到了什么,能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吗?
(5)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变化了?解决书中“黄泡泡”的问题。
(6)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呢?体会着读一读。
(三)表达感受,总结升华
1.表达感受:
我对这小村庄的人们说……
我想对还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
我想对我们全人类说……
2.重温单元导读。
四、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消失
锋利的斧头
2、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回顾导入
1.师生一起回顾那迷人的风景。
2.检查新词:郁郁葱葱、湛蓝深远。
3.问题导入: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深入理解,体会内涵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
2.集体交流: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体会“拎”:你想怎么读?(师评读。)
③把体会读出来。
(2)村民们这样的行为使得小村庄出现了什么变化?看图,体会读。
(3)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①都来读一读,你知道什么了?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
③可是,这样做小村庄又出现怎样的变化?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体会反义词的用法。
②交流资料。
③展开想象。
④带着这体会完整读第三自然段。
(4)但是,作者却说“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再次提到了那锋利的斧头。
就让我们看看靠着斧头,这里的人们得到了什么,能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吗?
(5)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变化了?解决书中“黄泡泡”的问题。
(6)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呢?体会着读一读。
(三)表达感受,总结升华
1.表达感受:
我对这小村庄的人们说……
我想对还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
我想对我们全人类说……
2.重温单元导读。
四、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消失
锋利的斧头
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防沙固土的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现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查阅资料,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树林里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说说最喜欢小村庄哪个地方。生交流。(板书:美丽)
3.是啊,我跟你们一样也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那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段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2.指名读,齐读。
3.很好。听到大家的朗读老师也陶醉其中了。现在我请你再看这段话,你除了发现小村庄特别的美,你还有什么发现?
4.“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
三、 品味小村庄的最终命运
1. 课件出示被破坏后的小村庄图片。
2. 自由读、指名读最后一段。
3. 读了这一段,你了解到了什么?(板书:什么也没有)
4. 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四、自读课文中间部分,自我了解,总结原因
五、回顾,整理
1.出示课文生字词语,进一步认识、巩固 。
2.结语: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我们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到底是什么原因害了它,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文的旁边吧!我们下节课再畅所欲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字词,认读
二、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合作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是什么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2. 是洪水卷走了小村庄,是因为人们把树吹掉了,才不能挡住洪水,是他们自己害了自己。
3. 为什么说是村民自己毁掉小村庄?请你分成四人小组,找找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画出对应的句子,并说说你画这句话理由。 (生分组学习,师巡视、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4. 小组汇报,及时总结,引导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还有“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板书:斧头
B: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村民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砍掉了树木,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C: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师:你为什么要画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啊?
生:因为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砍伐树。
师:啊,一直在砍树,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
生:“不断”。
师:啊,“不断”,还有呢,针对时间是哪个词?
生:“一年年,一代代”。
师:“一年年,一代代”说明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什么啊?
生:砍树。
那么些村民这样长时间的,无休止的砍树,有没有想到后果呢?最终灾难终于降临了……
再次读4段。
三、品读第四段,理解“咆哮”一词
1.指名说词语意思,江河奔腾或人暴怒叫喊。
这里是谁在“咆哮”?
生:洪水。
2.(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3.为什么洪水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
这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因为村民乱砍树,所以现在没有树木来抵挡洪水了
4. 现在老师告诉同学们的是,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5.学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一篇文章。
让地球妈妈笑起来
当绿叶慢慢变成美丽金色的时候,秋姑娘从遥远的地方旅行回来了,她来看望大地妈妈和她的孩子
但眼前的景象着实令他大吃一惊:大地妈妈正在痛苦地呻吟.原来大地妈妈病了,病得还不轻哪!匆忙赶来的秋姑娘赶忙请来了著名的太阳医生和风婆婆大夫给大地妈妈看病。
太阳医生仔细地看了看,摇了摇头,指着大地妈妈的皮肤说:“大地妈妈得了皮肤病,有些地方以前是美丽的绿洲,而现在都变成了沙漠,到处尘土飞扬,干燥得不行了。”
风婆婆用听诊器在大地妈妈胸口侧耳倾听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哎,大地妈妈得了严重的哮喘症。现在许多工厂大量排放废气,大气污染严重,大地缺少新鲜空气,如今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太阳公公又忙给大地妈妈照了X光片,发现她的日常饮食也很不卫生,影响到了内脏,不由感叹道:“是啊,如今连小河水都变得十分浑浊,鱼儿也无法生存,这样下去怎么行?”
地球妈妈听完自己的病情,哭得更伤心了,眼泪夺眶而出,大声呼喊道:“谁来救救我啊?”
亲爱的人们,不要再让地球妈妈哭泣了,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没有了,我们大家都将面临死亡,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让地球妈妈的脸上永露笑容!
板书设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斧头 什么也没有了
砍伐
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4、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村庄为何有这样突如其来的大变故。3.在理解重点词句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乱砍树木的重大后果,培养他们环保种树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中心。2.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多栽树、护树。
课时安排二课时
预习作业自学生字词,理解村民靠锋利的斧头生活的后果。·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过程一、自由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
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设计板书,练习表达。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个板书,然后给大家讲解自己所设计的板书。
板书一:
树木被斧头一棵棵砍倒,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柴火等。突然有一天洪水来临,使人们辛辛苦苦用树木换来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板书(二)
斧头使树木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等,而由于洪水的来临,使这一切以及他们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无影无踪。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5、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17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ǒ)露、扩(kuò)大、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chè)、造犁(lí)、咆(páo)哮(xiào)
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有──郁甚──湛果──裸
三、检查预习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3.各自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②“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③“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
③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
②“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
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的森林
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斧头→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清新甜润的空气
6、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能懂得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
二、品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注,等一会我们交流。
三、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再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先自己讲一遍,然后讲给同桌听。可以一个人单独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
四、拓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我们将自食其果,自我毁灭。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五、环保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7、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读读议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品读句子,体悟自得
1.自读体悟。
(1)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现实体会,感悟。
(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
(4)多媒体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1“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裸露的土地指什么?
2“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引导:指的是大量树木被劈柴后烧掉了。
3“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引导:指的是小村庄的人们仍旧在不断地砍伐树木,靠自然的给予过着安逸的生活。
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2.悟情感,明主旨。
(1)看到树木不断的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的扩大,你是什么心情?(惋惜,难过)把你们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练读,教师指导,指名读,齐读。
(3)如果时光能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三.回顾全文,课外延伸
1.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说明
2.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珍惜,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5)宣传环保知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地球,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上的人类说说?
(1)小组展开讨论,综合小组的意见,写出一句忠告的话语。
(2)小组汇报自己的话。
(3)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四.总结全文。
8、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教学设计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9、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 引入新课
1 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 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 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 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 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 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 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 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 一栋栋 应有尽有 各种各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 出示第4段。(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 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 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 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 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 画 写 唱 等等)
附 板书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10、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