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练习2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练习2的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练习2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练习2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1.复习本单元部分生字新词,指导练习1—2题。

(1)用卡片复习以下词语,读准音,说出带点字及词语意思,对易错的字提示点拨。

迷惑不解 眼花缭乱 争先恐后 畚箕

不可开交 大汗淋漓 不由自主 硬币

毫不气馁 通宵达旦 呕心沥血 斥责

坚持不懈 挑灯夜读 举世瞩目 灵感

(2)完成作业本1、2两题。教师巡视,了解作业情况。

(3)检查。

①第1题要求学生逐组口述,说出形近字的读音区别、字形区别,各组成什么词及词的意思。

②小黑板揭示第2题答案,核对订正。

(坚持不懈无计可施不由自主一事无成)

2.指导练习第5题。

(1)怎样给一段话加标点?(回顾已学的课文,在课堂讨论基础上归纳:①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②弄清这段话应该有几句。——一句话只有一个主语,讲一个主要意思。③根据短文意思确定加!……或“”。)

(2)默读这段话,弄清楚内容,用铅笔在书上断句。(其他标点先不管。)交流。议论理由。

(3)根据意思,确定标点。(在书上加。)检查,核对。有争论的说出理由。

(4)巩固方法,完成作业本第5题。

3.指导练习第6题。

(1)说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示分句间什么关系。(转折。)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评价:①运用是否正确?②句子的内容有无积极意义?)

(2)指导运用“只要……总是……”。

①黑板揭示例句。“只要下定决心,努力改正,缺点总是可以克服的。”

②认识例句表示的关系。克服缺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通过哪个词表示?(只要。)“总是”连接什么?(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③仿照例句,口头运用“只要……总是”说话。

(3)完成作业本第6题。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4题。

(1)指名读题、审题。说出题目有哪几个要求。(①重读课文。②思考各篇课文的写作目的。填空答题。)

(2)速读三篇课文,思考各篇课文写作目的。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完成作业。

参考答案:

《数鸡》赞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赞扬小姑娘做事认真、实事求是、诚实、有礼貌、乐于助人、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好品质。

《才能来自勤奋》说明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指导练习第3题。

(1)审题,明确题意。(要点:①在填空格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②体会填上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即这些词表达出什么。)

(2)按课文内容填上动词。交流检查。

(3)指导理解填人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读(1)、(2)两句,说说填人的动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描写我怎么数鸡的。)

②怎样的“数”叫横数竖数?请演示动作。

联系句子说话,这个词写出了什么?(由于鸡太多,我反反复复努力数鸡。)

③动作演示“开门”、“放”一只、“数”一只。说明这些动词的作用。(写出了无论如何要把鸡数清楚的态度。)

④运用学到的方法,了解动词描写什么。(想象或演示动作,体会作用o)说说第(3)句动词的作用。(写出了小姑娘用尽力气帮助售货员推车。)

(4)小结。说出这道题的训练有什么意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词语对句子表达起的作用;写作时要准确用词。)

3.指导阅读短文。(第7题)

(1)审题。阅读这篇短文有哪几个要求?(①联系句子,解释多义字“焦”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②领悟〈拔苗助长〉的写作目的。)

(2)复习“单元学习提示”,怎样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理解内容,再体会写作目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①划出解释题目的一句话,说出什么叫“拔苗助长”。(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帮助它长得快些。)

②那个农夫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是没有长高吗?(是说长得慢,人们发现不了,看上去好像没长高。)

“焦急”是什么意思?

③“拔苗助长”的结果怎么样’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的?(违背厂禾苗生长的规律。)

(4)完成作业本习题7。

(5)检查。

A 为什么取③?选项①、②错在什么地方? (选项①、②对中心的理解停留在寓言故事本身的人和事上,选项③指出了寓意,有普遍指导意义。)

B.交流“焦”在句子中的意思。

参考答案:①焦急:着急。②烧焦:指火力过猛,衣服呈现黄黑色,发脆。③花儿快烤焦:指失去水分、枯萎。(学生答案只需意思接近即可,课后再查字典验证。)

2、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练习2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复习本单元部分生字新词,指导练习1—2题。

(1)用卡片复习以下词语,读准音,说出带点字及词语意思,对易错的字提示点拨。

迷惑不解 眼花缭乱 争先恐后 畚箕

不可开交 大汗淋漓 不由自主 硬币

毫不气馁 通宵达旦 呕心沥血 斥责

坚持不懈 挑灯夜读 举世瞩目 灵感

(2)完成作业本1、2两题。教师巡视,了解作业情况。

(3)检查。

①第1题要求学生逐组口述,说出形近字的读音区别、字形区别,各组成什么词及词的意思。

②小黑板揭示第2题答案,核对订正。

(坚持不懈无计可施不由自主一事无成)

2.指导练习第5题。

(1)怎样给一段话加标点?(回顾已学的课文,在课堂讨论基础上归纳:①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②弄清这段话应该有几句。——一句话只有一个主语,讲一个主要意思。③根据短文意思确定加!……或“”。)

(2)默读这段话,弄清楚内容,用铅笔在书上断句。(其他标点先不管。)交流。议论理由。

(3)根据意思,确定标点。(在书上加。)检查,核对。有争论的说出理由。

(4)巩固方法,完成作业本第5题。

3.指导练习第6题。

(1)说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示分句间什么关系。(转折。)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评价:①运用是否正确?②句子的内容有无积极意义?)

(2)指导运用“只要……总是……”。

①黑板揭示例句。“只要下定决心,努力改正,缺点总是可以克服的。”

②认识例句表示的关系。克服缺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通过哪个词表示?(只要。)“总是”连接什么?(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③仿照例句,口头运用“只要……总是”说话。

(3)完成作业本第6题。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4题。

(1)指名读题、审题。说出题目有哪几个要求。(①重读课文。②思考各篇课文的写作目的。填空答题。)

(2)速读三篇课文,思考各篇课文写作目的。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完成作业。

参考答案:

《数鸡》赞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赞扬小姑娘做事认真、实事求是、诚实、有礼貌、乐于助人、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好品质。

《才能来自勤奋》说明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指导练习第3题。

(1)审题,明确题意。(要点:①在填空格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②体会填上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即这些词表达出什么。)

(2)按课文内容填上动词。交流检查。

(3)指导理解填人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读(1)、(2)两句,说说填人的动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描写我怎么数鸡的。)

②怎样的“数”叫横数竖数?请演示动作。

联系句子说话,这个词写出了什么?(由于鸡太多,我反反复复努力数鸡。)

③动作演示“开门”、“放”一只、“数”一只。说明这些动词的作用。(写出了无论如何要把鸡数清楚的态度。)

④运用学到的方法,了解动词描写什么。(想象或演示动作,体会作用o)说说第(3)句动词的作用。(写出了小姑娘用尽力气帮助售货员推车。)

(4)小结。说出这道题的训练有什么意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词语对句子表达起的作用;写作时要准确用词。)

3.指导阅读短文。(第7题)

(1)审题。阅读这篇短文有哪几个要求?(①联系句子,解释多义字“焦”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②领悟〈拔苗助长〉的写作目的。)

(2)复习“单元学习提示”,怎样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理解内容,再体会写作目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①划出解释题目的一句话,说出什么叫“拔苗助长”。(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帮助它长得快些。)

②那个农夫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是没有长高吗?(是说长得慢,人们发现不了,看上去好像没长高。)

“焦急”是什么意思?

③“拔苗助长”的结果怎么样’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的?(违背厂禾苗生长的规律。)

(4)完成作业本习题7。

(5)检查。

A 为什么取③?选项①、②错在什么地方? (选项①、②对中心的理解停留在寓言故事本身的人和事上,选项③指出了寓意,有普遍指导意义。)

B.交流“焦”在句子中的意思。

参考答案:①焦急:着急。②烧焦:指火力过猛,衣服呈现黄黑色,发脆。③花儿快烤焦:指失去水分、枯萎。(学生答案只需意思接近即可,课后再查字典验证。)

3、小学语文二年级练习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练习教学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组词:

僵() 蓝() 橱() 梗() 蜷()

疆() 篮() 厨() 哽() 倦()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老师经常激励我们学会的本领。

2.我的课余爱好是打乒乓球和足球。

四、根据课文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

幻想渴望现实

美丽的圣诞树温暖冻死

慈爱的奶奶 幸福痛苦

喷香的烤鹅 食物寒冷

美好的地方 爱抚孤独

温暖的大火炉欢乐饥饿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_________悲惨故事,揭露了________,表达_________。

☆测试答案:

一、填满 蹒跚 灵魂 暖烘烘 圣诞树

二、

冻僵 蓝天 橱窗 火柴梗 蜷缩 喷香 薄纱

边疆 篮球 厨房 哽咽疲倦 喷出 淡薄

三、

四、

五、《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

4、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一》。


【三维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具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⑴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⑵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6、小学语文二年级练习教学设计《鸟岛》练习教学设计

图片欣赏园

这就是美丽的青海湖鸟岛,你见过这壮观的景象吗?学习了课文,再展开丰富的想象,照样子为剩下的三副图写个介绍吗?

数不清的鸟儿展翅飞翔,你看!它们生活得多么幸福!

读写提示园

这么美、这么热闹的鸟岛,让我们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朗读、背诵课文吧!

本课有9个生字要求掌握,要想写好得注意:

育:上窄下宽;

类:上边宽下边窄。

趣味词语

1、玉白色、青绿色。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这样的词还有紫红色、墨绿色等,请你也是这些几个好吗?

( )的太阳 ( )的湖水 ( )的丁香花

( )的菊花 ( )的草地 ( )的( )

2、照样字写词语。

一群一群的鸟儿

一( )一( )的鲜花一( )一( )的禾苗

一( )一( )的( ) 一( )一( )的( )

词句练习园

1、比一比,再组词。

密( ) 育( ) 玉( )

蜜( ) 盲( ) 主( )

2、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上课了,同学们( )走进教室。

吃完晚饭,我( )写作业。

姐姐( )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3、 读一读143页第4题,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六月一日是小朋友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是我最喜欢的人。

我最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作室

1、猜字谜?

A大米真好,粒粒饱满。( ) B 今天我捡到一个盒子。()

2、同学们一定希望人们都爱护鸟吧,我们也来照样子创作一条爱护鸟类的广告语吧!

例:让鸟儿和我们一样,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选词填空:陆续 继续 连续

猜字谜:类 拾

7、小学语文二年级练习教学设计《赶海》练习教学设计

基础练习

一、用“\”划去下列词语中不恰当的字。

退(朝 潮) (底 低)头满(载 栽 裁)而归

沙(滩 摊) (拣 捡)贝壳 兴奋(极 级 急)了

二、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海边的人在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或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2、到处逃跑乱窜。 ()

3、装得满满地归来。比喻收获很大。 ( )

三、选字填空。

哦呢咦哩嘿

1、( ),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2、(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3、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 )。

4、( ),原来是一只虾在逗我()!

四、照样子,写句子。

每当我唱起这一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事。

每当……便……

发展练习

小朋友,回忆一下,哪次活动你玩得最开心?你能先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再写成一段话。好吗?

8、小学语文二年级练习教学设计《将相和》练习教学设计

教《将相和》一课,教师根据课题与课文的关系,教学一开始便设计了一项训练,让学生当堂板演:

1、“将”的读音( )( )这里应读( )。“将”指( )。

2、“相”的读音( )( )这里应读( )。“相”指( )。

3、“和”的读音( )( )这里应读( )。

4、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

教师根据课题三个字都是多音字,而且每个字各有内含,又互相联系的特点,设计了这项巧妙的训练,对学生的阅读趣了很好的导向,定向作用,同时也激趣学生围绕“和”与“不和”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训练过程中又自然地帮助学生抓住了课文的大体内容,既检查了预习,又加强了书写。整个训练设计,从“题”上做文章,点化了“题”与“文”关系,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审题、解题、以题统文的能力。

9、小学语文二年级练习教学设计《赤壁之战》练习教学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diào( ) jiàng( ) xiáng( )

调将 降

tiáo( ) jiāng( ) jiàng( )

pū ( ) chà ( ) sàn ( )

铺 差 散

pù ( ) chā ( ) sǎn ( )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调兵( )将自不( )力丢( )弃甲

( )江相对定( )一看不( )其数

三、根据“火烧赤壁”的经过,整理下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周瑜带了兵船跟在后面。

( )选择有东南风的一天作为进攻的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 )黄盖率兵追杀,曹军兵将狼狈逃跑。

( )黄盖写信,假意投降。

( )黄盖下令点火,火船乘风冲进曹营,曹军惨败。

四、阅读课文片断,完成下列作业: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80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着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20 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也不是粮草,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1、黄盖的信是赤壁之战中很关键的,想一想,黄盖会怎么写这封信,使得曹操一定不怀疑呢?请你代黄盖写这封信。

2、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里面不是兵,也不是粮草,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短文,完成练习。

阿辽沙把迷路的小女孩送回家。小女孩的母亲为了表示谢意,就问阿辽沙:“你要我送你一点儿什么吗?”

阿辽沙说,什么也不必送,假如她肯借一本什么书给他读读倒好。小女孩的母亲微微一笑,从桌子上拿一本书给他。

阿辽沙把书藏在顶楼上。到了星期六,他上去晾衣服的时候,想起书,就拿起来读,一开始读,就叫书给迷住了。他站在天窗旁边读下去,一直读到身上有点儿冷起来。等到晚上,主人们做晚祷去了,他把书带到厨房里去读。他读得那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

前门的门铃响了。阿辽沙虽然听见铃声,竟至于没能想到马上是谁在拉门铃。

“睡着了吗?”主人一进门就严厉地责问阿辽沙。……

吃晚饭的时候,主人还是责骂阿辽沙。可是阿辽沙觉得他们这些人,跟他在书里读到的那些有力量的高尚的人相比,显得那么渺小和可笑。

主人们吃完饭,睡觉去了。这时候,阿辽沙悄悄地起来,从炉灶底下拿出书来走到窗前去。夜色清朗,月光正好照在窗上,可是阿辽沙怎么用劲看也看不清小小的铅字。他想了想,从架子上拿下一个铜锅,把月光反射到书上去。但是没有用,仍然看不清楚。于是他爬到屋角的凳子上,在神像前的长明灯下读书。后来他倦了,就倒在凳子上睡着了。

阿辽沙想尽方法读书,他读书的热望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1、第3自然段可以缩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自然段可以缩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