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神童的秘诀》教案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三年级语文上册《神童的秘诀》教案一等奖
教学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汇。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文题目。
你知道“神童”指的是谁吗?(陈毅。)
2.说说你对陈毅的了解。
3.老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神童”的秘诀》一课,讲的是陈毅小时候为何被称为“神童”的事。我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 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 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同桌交流。重点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分析字形。
左右结构的字:私 读 纪 列 称 抄 刷 阻 聪 陈
上下结构的字:茅 篇 符 留 赞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赞”,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要匀称。 “聪”,左右结构,左边是“耳”,不要写成“目”。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私塾:旧时私人的教学处所,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一般只有一个教师。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四 朗读课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朗读全文,把课文读通顺。
1.文中的主人公陈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师可在上课伊始简单介绍陈毅,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
2.文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讲陈毅因专心看书而把饭烧煳,妈妈火冒三丈的事。此处不宜过度强调妈妈的“火”,而要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含义。这里有一个反衬作用,是通过这一件事,更加突出“勤奋”二字。教师讲解时不能偏离主题。
1.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
2.懂得在学习上勤学好问才能取得好成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
一 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板书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秘诀”是什么意思?“神童”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神童”?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3.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 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
(2)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段学习,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说说为什么同学们都称陈毅为“神童”。(陈毅小小的年纪,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③认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准确,读流利。
老师:陈毅为什么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呢?他成绩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A.你从哪些词看出陈毅抓紧时间学习的?
B.什么是入迷?陈毅为什么会入迷?
②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从“一边烧火,一边看书”看出他抓紧时间学习,且喜欢看书到了沉迷的程度。)
③妈妈回来后是怎么做的呢?怎样才能读出这种语气?
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老师:当陈毅的妈妈要打他时,毛老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④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边读边用“ ”画出毛老师说的话,用“ ”画出毛老师的做法。
⑤投影出示毛老师说的话。
不要打孩子!
饭烧煳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读书专心,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
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
A.毛老师说话时,应该是怎样的神态?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你能把毛老师神态、语调的变化读出来吗?
D.指名读,共同评议。
老师:毛老师拿过书,看到圈圈点点感到非常惊奇,连忙问陈毅那些符号是什么意思,陈毅是怎样回答的呢?
⑥默读第五自然段。
陈毅是怎样回答老师的,用“ ”画出来。
A.陈毅的这种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方法?(课前预习。)
B.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C.朗读课后“指南针”。
D.练习分角色读陈毅和老师的对话。
小结:陈毅小时候非常爱学习,爱读书,他简直是个书迷,以至于把饭烧煳了都不知道。妈妈气得要打他,被毛老师制止了。毛老师很喜欢他,不仅因为他读书专心,还因为他是个常做课前预习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做个课前预习的好孩子吗?
⑦学习第六自然段。
A.朗读第六自然段。
B.毛老师的神态由惊奇变得十分高兴,这是为什么?
(毛老师知道了那些圈圈点点是什么意思了,发现陈毅不仅很爱学习,还有很好的学习方法,知道了他成绩好的原因,所以毛老师的神态由惊奇变得十分高兴。)
C.联系上文讨论:“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中的“问”指的是什么?多学多问有什么好处?
D.朗读第六自然段。
⑧说说课文题目中的神童为什么加引号。
三 朗读全文,进行总结
1.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2.总结:陈毅小时候被称为“神童”。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经常做课前预习,以便上课能格外留心,直接向老师提问。这正是他懂得“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的体现。从中我们知道了“神童”的秘诀是勤奋。只要我们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神童”。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陈毅小时候一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
1.整个课堂围绕“秘诀”展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句来了解这位勤奋好学的“神童”。在这个过程中,借助陈毅的榜样作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他的学习方法,还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陈毅刻苦好学的精神。
2.向课外的延伸有两点:一个是好的方法,另一个是积累激励人勤奋学习的名言。教师在课前要搜集一些好的方法,包括预习、复习、阅读等,然后在教学时教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而且积累了名人名言。
1.用下面的字组词。
2.根据读音写字、组词。
ī dài è sī
(医)生 口(袋) (课)堂 (私)塾
(依)靠 交(代) (刻)苦 (司)机
(衣)服 捎(带) (客)人 (思)考
3.写出加点字的反义词,组成词语。
争先恐(后) 明争(暗)斗 七上八(下)
大惊(小)怪铺天盖(地)不进则(退)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小年纪的陈毅,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神童”)。
(2)陈毅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
5.课文题目中的“神童”为什么加了引号?
提示:引起读者注意,引发思考。从引号的作用分析。
一 陈毅简介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陈毅同志还是著名的将军诗人。
二 陈毅轶事二则
1.建国初期,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放着美丽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上台便说道:“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 ‘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立刻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2.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
“陈老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哇?”会后有人问他。
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三 勤学名言四则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2、三年级语文上册《神童的秘诀》教案
教学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汇。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文题目。
你知道“神童”指的是谁吗?(陈毅。)
2.说说你对陈毅的了解。
3.老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神童”的秘诀》一课,讲的是陈毅小时候为何被称为“神童”的事。我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 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 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同桌交流。重点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分析字形。
左右结构的字:私 读 纪 列 称 抄 刷 阻 聪 陈
上下结构的字:茅 篇 符 留 赞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赞”,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要匀称。 “聪”,左右结构,左边是“耳”,不要写成“目”。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私塾:旧时私人的教学处所,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一般只有一个教师。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四 朗读课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朗读全文,把课文读通顺。
1.文中的主人公陈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师可在上课伊始简单介绍陈毅,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
2.文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讲陈毅因专心看书而把饭烧煳,妈妈火冒三丈的事。此处不宜过度强调妈妈的“火”,而要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含义。这里有一个反衬作用,是通过这一件事,更加突出“勤奋”二字。教师讲解时不能偏离主题。
1.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
2.懂得在学习上勤学好问才能取得好成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
一 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板书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秘诀”是什么意思?“神童”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神童”?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3.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 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
(2)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段学习,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说说为什么同学们都称陈毅为“神童”。(陈毅小小的年纪,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③认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准确,读流利。
老师:陈毅为什么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呢?他成绩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A.你从哪些词看出陈毅抓紧时间学习的?
B.什么是入迷?陈毅为什么会入迷?
②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从“一边烧火,一边看书”看出他抓紧时间学习,且喜欢看书到了沉迷的程度。)
③妈妈回来后是怎么做的呢?怎样才能读出这种语气?
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老师:当陈毅的妈妈要打他时,毛老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④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边读边用“ ”画出毛老师说的话,用“ ”画出毛老师的做法。
⑤投影出示毛老师说的话。
不要打孩子!
饭烧煳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读书专心,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
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
A.毛老师说话时,应该是怎样的神态?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你能把毛老师神态、语调的变化读出来吗?
D.指名读,共同评议。
老师:毛老师拿过书,看到圈圈点点感到非常惊奇,连忙问陈毅那些符号是什么意思,陈毅是怎样回答的呢?
⑥默读第五自然段。
陈毅是怎样回答老师的,用“ ”画出来。
A.陈毅的这种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方法?(课前预习。)
B.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C.朗读课后“指南针”。
D.练习分角色读陈毅和老师的对话。
小结:陈毅小时候非常爱学习,爱读书,他简直是个书迷,以至于把饭烧煳了都不知道。妈妈气得要打他,被毛老师制止了。毛老师很喜欢他,不仅因为他读书专心,还因为他是个常做课前预习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做个课前预习的好孩子吗?
⑦学习第六自然段。
A.朗读第六自然段。
B.毛老师的神态由惊奇变得十分高兴,这是为什么?
(毛老师知道了那些圈圈点点是什么意思了,发现陈毅不仅很爱学习,还有很好的学习方法,知道了他成绩好的原因,所以毛老师的神态由惊奇变得十分高兴。)
C.联系上文讨论:“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中的“问”指的是什么?多学多问有什么好处?
D.朗读第六自然段。
⑧说说课文题目中的神童为什么加引号。
三 朗读全文,进行总结
1.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2.总结:陈毅小时候被称为“神童”。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经常做课前预习,以便上课能格外留心,直接向老师提问。这正是他懂得“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的体现。从中我们知道了“神童”的秘诀是勤奋。只要我们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神童”。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陈毅小时候一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
1.整个课堂围绕“秘诀”展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句来了解这位勤奋好学的“神童”。在这个过程中,借助陈毅的榜样作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他的学习方法,还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陈毅刻苦好学的精神。
2.向课外的延伸有两点:一个是好的方法,另一个是积累激励人勤奋学习的名言。教师在课前要搜集一些好的方法,包括预习、复习、阅读等,然后在教学时教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而且积累了名人名言。
1.用下面的字组词。
2.根据读音写字、组词。
ī dài è sī
(医)生 口(袋) (课)堂 (私)塾
(依)靠 交(代) (刻)苦 (司)机
(衣)服 捎(带) (客)人 (思)考
3.写出加点字的反义词,组成词语。
争先恐(后) 明争(暗)斗 七上八(下)
大惊(小)怪铺天盖(地)不进则(退)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小年纪的陈毅,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神童”)。
(2)陈毅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
5.课文题目中的“神童”为什么加了引号?
提示:引起读者注意,引发思考。从引号的作用分析。
一 陈毅简介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陈毅同志还是著名的将军诗人。
二 陈毅轶事二则
1.建国初期,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放着美丽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上台便说道:“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 ‘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立刻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2.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
“陈老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哇?”会后有人问他。
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三 勤学名言四则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3、语文三年级上册《神童的秘诀》教案
《“神童”的秘诀》这篇课文讲的是老一代革命家陈毅小时候认真读书的事。揭示了陈毅学习好的“秘诀”,告诉我们要想学习成绩好,更重要的是勤奋,还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学习他的学习方法,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读书习惯。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第二课时:细读重点段,理解感悟,学习陈毅好的学习方法,了解“神童”的秘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神童”的秘诀》,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神童”是?为什么同学们都称陈毅为神童呢?“神童”多么令人兴奋的赞赏!同学们想知道神童的秘诀吗?到哪里才能找到答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4页。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既为下面学习作铺垫,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明晰“秘诀”。
1、要求: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它将告诉我们神童的秘诀是什么。找到了请用“。”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
2、生读文,圈画。
3、交流:神童的秘诀是什么呢?
4、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5、齐读
过渡:陈毅小时候用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勤奋学习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在读中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细读重点段,理解感悟。
1、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①(出示插图)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幅图,想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内容呢?(找出来后,指名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告诉我们陈毅是个学习勤奋的孩子呢?
班级汇报交流。
③师:陈毅这么勤奋学习,难怪毛老师这么喜欢他,当妈妈要打陈毅时,毛老师是( ),谁能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呢?你能把毛老师亲切,惊奇的语气读出来吗?(对比读、同桌读)注意评价。
④师:刚才有很多同学读得非常认真,并且能把毛老师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配合一下,一起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如何?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⑤师:嗯,同学们进步真大,声音也非常响亮。老师这里有一组对话,请看出示课后第3题,谁来当当毛老师,谁来当当陈毅呢?我们来听听看谁读得更好。(指名读)要求注意:标点符号。提示: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师:同学们真聪明,读得入情入境,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们,你能从第五自然段里找出陈毅小时候的学习方法吗?请同学们轻声地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班级汇报交流
②师:陈毅画了许多圈圈点点,打圈圈的是( ),打半圈圈的是( ),打黑点的是(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③上课的时候,陈毅格外留心,留心什么呢?
④你觉得陈毅的这种学习方法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呢?
⑤师:既然陈毅的学习方法这么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怎么样?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3、师:现在谁能来说说题目上的神童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勤奋。”把这句名言读一读。
4、师:同学们概括得真好,那“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中的学问指的是什么?多学多问指什么?(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秘诀的真正含义。
四、拓展思维,联系实际。
1、你平时是怎样学习的呢?(小组交流)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打算怎样做?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所学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五、总结谈话。
师:其实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和陈毅一样,既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又很认真地读书,老师相信只要做好这两点,我们班也会出现很多的神童。
4、语文三年级上册23课《神童的秘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学习上勤学好问才能取得好成绩。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课文内容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设疑激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神童”的秘诀》,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神童”是谁?为什么同学们都称陈毅为神童呢?“神童”多么令人兴奋的赞赏!同学们想知道神童的秘诀吗?到哪里才能找到答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4页。
二、自读课文,明晰“秘诀”
1.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讨论交流“神童”的秘诀是什么?
3.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4.齐读
师:陈毅小时候用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勤奋学习呢?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表现陈毅勤奋、多学多问的句子。 3.分段学习,深入理解
①陈毅为什么学习这是名列前茅?从哪些看出他认真学习?
②他为什么总是被称作“神童”
③什么是入迷?陈毅为什么会入迷?
④妈妈打陈毅时,老师怎么说?怎么做的?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陈毅的这种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方法?
②师:陈毅画了许多圈圈点点,打圈圈的是( ),打半圈圈的是( ),打黑点的是(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③上课的时候,陈毅格外留心,留心什么呢?
④你觉得陈毅的这种学习方法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陈毅小时候被称为“神童”……
2、你平时是怎样学习的呢?
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打算怎样做?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预习24课。
5、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神童的秘诀
一、教材分析
《“神童”的秘诀》是小学语文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老一代革命家陈毅小时候认真读书的事。揭示了陈毅学习好的“秘诀”,告诉我们要想学习成绩好,更重要的是勤奋,还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陈毅好的学习方法,了解“神童”的秘诀是什么。通过具体句子学习冒号、引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初步做到在阅读中有所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经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读课文,明晰“秘诀”——细读重点段,理解感悟——拓展思维,联系实际等环节,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对这种结构更加明晰化。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学习他的学习方法,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读书习惯。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第二课时:细读重点段,理解感悟,学习陈毅好的学习方法,了解“神童”的秘诀。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神童”的秘诀》,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神童”是?为什么同学们都称陈毅为神童呢?“神童”多么令人兴奋的赞赏!同学们想知道神童的秘诀吗?到哪里才能找到答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4页。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既为下面学习作铺垫,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明晰“秘诀”。
1、要求: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它将告诉我们神童的秘诀是什么。找到了请用“。”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
2、生读文,圈画。
3、交流:神童的秘诀是什么呢?
4、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5、齐读
过渡:陈毅小时候用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勤奋学习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在读中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细读重点段,理解感悟。
1、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①(出示插图)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幅图,想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内容呢?(找出来后,指名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告诉我们陈毅是个学习勤奋的孩子呢?
班级汇报交流。
③师:陈毅这么勤奋学习,难怪毛老师这么喜欢他,当妈妈要打陈毅时,毛老师是( ),谁能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呢?你能把毛老师亲切,惊奇的语气读出来吗?(对比读、同桌读)注意评价。
④师:刚才有很多同学读得非常认真,并且能把毛老师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配合一下,一起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如何?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⑤师:嗯,同学们进步真大,声音也非常响亮。老师这里有一组对话,请看出示课后第3题,谁来当当毛老师,谁来当当陈毅呢?我们来听听看谁读得更好。(指名读)要求注意:标点符号。提示: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师:同学们真聪明,读得入情入境,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们,你能从第五自然段里找出陈毅小时候的学习方法吗?请同学们轻声地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班级汇报交流
②师:陈毅画了许多圈圈点点,打圈圈的是( ),打半圈圈的是( ),打黑点的是(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③上课的时候,陈毅格外留心,留心什么呢?
④你觉得陈毅的这种学习方法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呢?
⑤师:既然陈毅的学习方法这么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怎么样?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3、师:现在谁能来说说题目上的神童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勤奋。”把这句名言读一读。
4、师:同学们概括得真好,那“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中的学问指的是什么?多学多问指什么?(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秘诀的真正含义。
四、拓展思维,联系实际。
1、你平时是怎样学习的呢?(小组交流)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打算怎样做?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所学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五、总结谈话。
师:其实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和陈毅一样,既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又很认真地读书,老师相信只要做好这两点,我们班也会出现很多的神童。
6、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人生需要掌声,掌声是对我们的认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2.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掌声》和《一节特殊的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争当记字“小明星”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 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 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汇报展示,多元认读
(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
(2)学生
5.识记字形,争夺明星
(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明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
(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
四、作业,书写写字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1:2-4;5-6;7)。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知道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1)、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课后小记: 1、本课的教学设计参照颜宏京老师的设计,我觉得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主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小英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是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讲课时要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2、存在的一些遗憾,学生感悟到小英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但在感悟后需要通过朗读来加以巩固,在课堂上读的时间总觉得不到位,似乎意犹未尽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以上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需要了解更多知识,关注本网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掌声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掌声教案
小学语文掌声的说课稿 小学语文掌声教材分析
《花钟》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丑小鸭》练习作业
三年级语文《望洞庭》教案
7、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8、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呢容。
3.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三段主要内容。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语句得意思,注意语句之间的联系,领悟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门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心情会怎样呢?对。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副日出的美丽景色,他怎能不高兴呢?作者便及不可待的蹬上了一只海轮,那么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新授:
1.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并且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学生自读。
3.比较句子: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的排列在码头两边。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和巨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4.你是从那个词语看出吊车多,海轮多呢?你从那些词语看出吊车高大,工作繁忙呢?
5.作者看到海港十分繁忙心情如何?书上那句写出了作者当时高兴的心情的?
6.读出来。飞溅起来的浪花会发出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
7.作者站在船头,再阳光的照耀下迎着猛烈的海风,浪花飞溅。作者认为是在唱歌,因为作者不仅看到的自然景物而且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景色,心里为祖国的兴旺景象感到快乐自豪。
8.指导读。读出欢乐,自豪的心情。过度语:船在大海中航行,海的颜色由绿变蓝,由蓝变深蓝,这表明了什么?
9.讲读课文4,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你喜欢那句呢?
比较句子: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2)谁能够读出作者高兴自豪的心情?
3)在原文中找出带有“瞭望”和“极目瞭望”的句子,思考这两个词语可不可以交换?作者看到了什么?
4)这种景色给你什么感受?你好像来到什么地方了?
5)你还喜欢哪个句子?
6)比较句子: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7)指导朗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观察点的变换顺序,讲了自己在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象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借助大海的唱歌,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也要为祖国谱写一曲新歌。
9、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狮子和鹿》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好处。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理解美丽与实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过于注重事物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注重事物的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四、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陶罐和铁罐》,思考课文的寓意。
②课文朗读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①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②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③师生共同回味寓意:铁罐很坚硬,这是铁的优点,但同时又具有会氧化的缺点。陶罐容易碰碎,这是陶制品的缺点,但同时又有不会氧化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④教师板书课题: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
⑤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①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②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③同座同学开始闯关。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④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可加1颗星,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可加2颗星,参与此文转自淘.教。案网().第三关展示的可加3颗星。
A、愿意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守关员,看他们是否能通过。
B、愿意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互相评议,看哪些地方读得有感情,也可请读书同学自己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C、愿意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说说自己领悟到的寓意。看谁能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说得有理有据。
⑤增设一项特别奖项——“智慧星”:鼓励学生比较《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
三、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①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写的词句。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③课后找《伊索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28*、狮子和鹿
鹿角:精美别致差点儿送命
鹿腿:太细、配不上狮口逃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狮子和鹿》教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