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一等奖
屯溪六中七年级
(7)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策划:程宁海郁素秋丁爱宁
实施教师:丁爱宁
活动参与:七年级
(7)班全体学生
资源利用:黄山世纪广场三区四县各景点展示台、网上资料、黄山三区四县地方志及其他有关书籍资料。
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感情,要求学生具有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参观世纪广场各景点展示台,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山的优美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网上资料的调查,全面了解黄山市各区县的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及其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黄山,为建设更美的家园努力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了解、继承徽州文化,锻炼他们查阅资料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本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参观黄山世纪广场景点展示台,第二部分:学生分7个小组查资料、写调查报告,第三部分:调查报告汇报会及成果展览。
第一部分实施情况(参观)
时间:9月15日下午3点30-----5点30分
地点:世纪广场
形式:分成7个小组分别调查三区四县,在各小组语文组长的带领下参观并作记录。
预期目的:
一、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直接了解徽州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更全面地掌握黄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直观考察徽派古建筑的精妙,追寻古徽州名人的足迹,探索徽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在国内的地位。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热爱新安江,美化家乡的热情。唤起学生以黄山为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读书的热情,并不断学习徽州名人,继承徽派优秀的学风和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通过对家乡的探索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确立大语文观念。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变过去认为语文教学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处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钻研黄山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让学生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从中学语文,用语文,收集语文,研究语文,以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真正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本次活动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历史、绘画、篆刻、雕塑、地理、自然等密不可分的联系。了解黄山各区县的地理概况,离不开地理知识,了解它们的自然资源又与自然有关,源远流传的徽文化是历史的范畴,独具一格的徽派古建筑更是集绘画、雕塑、篆刻于一身,一方面具有工具性特征的语文是研究黄山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活动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学科间的这种联系,学会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效率,也可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实施情况(查资料、写报告)
时间:9月17日-----27日,分散进行
地点:可以集中讨论,也可分工查找资料。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先分别找资料,再集中资料,分工写作,大致分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和其他五个部分写调查报告。最后由组长定稿,誊稿。
预期目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先每小组每个人都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把资料集中加以整理,分类,修改,这需要很好的合作精神,能共同完成任务,能够共同探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信息时代,电脑发挥着无穷无尽的功能,利用好电脑有助于我们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网上查资料的能力,本次活动正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改变电脑只能玩游戏的看法,倡导学生利用电脑查阅资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课外学语文。
三、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对已查到的资料,学生必须加以修改、处理,而且按要求分门别类地写出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不断的对资料的修改中提高文章处理的能力,语意理解力,从而锻炼写作能力。
第三部分实施情况(汇报、展览)
时间:9月29日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本班教室“课外活动”栏目
形式:
1、每组组长将本组的调查报告简要地向同学汇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黄山,走近黄山,热爱黄山。
2、将调查报告贴在教室后“课外活动”栏目,让大家更进一步熟知黄山。
预期目的: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发他们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全面获得有关黄山三区四县的各项内容,更加全面了解这些地方,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一次尝试,学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学生在活动课上的收获,都让我们对新课程新标准充满信心,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将出现一片新的曙光。
撰稿人:丁爱宁
2002年9月30日
资料提供者:
2、屯溪六中七年级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屯溪六中七年级
(7)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策划:程宁海郁素秋丁爱宁
实施教师:丁爱宁
活动参与:七年级
(7)班全体学生
资源利用:黄山世纪广场三区四县各景点展示台、网上资料、黄山三区四县地方志及其他有关书籍资料。
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感情,要求学生具有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参观世纪广场各景点展示台,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山的优美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网上资料的调查,全面了解黄山市各区县的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及其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黄山,为建设更美的家园努力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了解、继承徽州文化,锻炼他们查阅资料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本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参观黄山世纪广场景点展示台,第二部分:学生分7个小组查资料、写调查报告,第三部分:调查报告汇报会及成果展览。
第一部分实施情况(参观)
时间:9月15日下午3点30-----5点30分
地点:世纪广场
形式:分成7个小组分别调查三区四县,在各小组语文组长的带领下参观并作记录。
预期目的:
一、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直接了解徽州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更全面地掌握黄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直观考察徽派古建筑的精妙,追寻古徽州名人的足迹,探索徽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在国内的地位。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热爱新安江,美化家乡的热情。唤起学生以黄山为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读书的热情,并不断学习徽州名人,继承徽派优秀的学风和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通过对家乡的探索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确立大语文观念。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变过去认为语文教学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处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钻研黄山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让学生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从中学语文,用语文,收集语文,研究语文,以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真正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本次活动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历史、绘画、篆刻、雕塑、地理、自然等密不可分的联系。了解黄山各区县的地理概况,离不开地理知识,了解它们的自然资源又与自然有关,源远流传的徽文化是历史的范畴,独具一格的徽派古建筑更是集绘画、雕塑、篆刻于一身,一方面具有工具性特征的语文是研究黄山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活动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学科间的这种联系,学会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效率,也可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实施情况(查资料、写报告)
时间:9月17日-----27日,分散进行
地点:可以集中讨论,也可分工查找资料。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先分别找资料,再集中资料,分工写作,大致分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和其他五个部分写调查报告。最后由组长定稿,誊稿。
预期目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先每小组每个人都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把资料集中加以整理,分类,修改,这需要很好的合作精神,能共同完成任务,能够共同探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信息时代,电脑发挥着无穷无尽的功能,利用好电脑有助于我们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网上查资料的能力,本次活动正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改变电脑只能玩游戏的看法,倡导学生利用电脑查阅资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课外学语文。
三、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对已查到的资料,学生必须加以修改、处理,而且按要求分门别类地写出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不断的对资料的修改中提高文章处理的能力,语意理解力,从而锻炼写作能力。
第三部分实施情况(汇报、展览)
时间:9月29日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本班教室“课外活动”栏目
形式:
1、每组组长将本组的调查报告简要地向同学汇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黄山,走近黄山,热爱黄山。
2、将调查报告贴在教室后“课外活动”栏目,让大家更进一步熟知黄山。
预期目的: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发他们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全面获得有关黄山三区四县的各项内容,更加全面了解这些地方,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一次尝试,学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学生在活动课上的收获,都让我们对新课程新标准充满信心,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将出现一片新的曙光。
撰稿人:丁爱宁
2002年9月30日
资料提供者: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人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全新栏目──“”。它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强调跨学科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学习时,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多方位的课程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互联网、人力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其他社会文化资源等),创造开放的语文空间,营造多彩的综艺课堂,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形成内涵丰富的大语文教育。
第四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教学目的是:
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2.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课外准备】
小组分工、搜集资料、交流整理、筹备展示、设计表达。
【教学过程】
一、地理航班:知识导航
1.歌曲导入:播放《中国大舞台》
师:(深情吟诵)好一个中国大舞台,万里长城多豪迈,黄河长江如金色的绸带,舞得那神州如画、壮志满怀。中国是个幅员辽阔、富饶美丽的大舞台,(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她像──(生齐说)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
2.我国有──(生齐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和28个省(自治区)。让我们乘坐“地理航班”,在地图上找一找吧!
学生同桌间“你说我找”,再上台指认大地图。
3.我国有56个民族,让我们找一找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
学生指认: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广西(壮族)等。
二、音像森林:赏心悦目
播放录像,全班共享。
1.乘坐“走遍中国”专列:游览名胜古迹。如:故宫、长城、泰山、庐山、岳阳楼等。
2.乘坐“民族风情”专列:了解民族服饰、风俗。如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
三、神州舞台:异彩纷呈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举行“神州之旅”小组擂台赛。学生自发组成:“览尽名胜”旅行社和“民族之花”旅行社。
1.妙口生花:“指点”江山。
课件出示地名,各“旅行社”抢答。
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剑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岳阳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阿里山: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画,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2.载歌载舞:大展才艺。
以“旅行社”为单位,演唱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歌曲。如《阿里山的姑娘》《我想去桂林》《青藏高原》等。也可以表演少数民族的舞蹈。
可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属于少数民族的家长现场向学生介绍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可利用本地社会资源,邀请当地文艺团体教学生唱少数民族歌曲、跳少数民族舞蹈。
3.咏颂九州:爱我中华。
师:(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师生朗诵二年级上册韵文:“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
学生以组为单位,选代表朗诵赞美中华民族的诗文。
四、返程列车:个性飞扬
学生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名胜或少数民族聚集地写导游词;可以用电脑制作平面或Flash宣传广告;可以为祖国名胜或少数民族填词、写诗;可以在橱窗里展示自己的绘画、书法作品;可以利用节日外出旅游,拍下照片、收集景点门票、宣传卡带回来全班共享;还可以因地制宜,到旅行社向导游采访学习;为学生提供彰显个性的多维空间。
(河南南阳油田第五小学 宋瑜静 (摘自:《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5.2))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资源利用:黄山世纪广场三区四县各景点展示台、网上资料、黄山三区四县地方志及其他有关书籍资料。
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感情,要求学生具有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参观世纪广场各景点展示台,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山的优美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网上资料的调查,全面了解黄山市各区县的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及其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黄山,为建设更美的家园努力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了解、继承徽州文化,锻炼他们查阅资料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本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参观黄山世纪广场景点展示台,第二部分:学生分7个小组查资料、写调查报告,第三部分:调查报告汇报会及成果展览。
第一部分实施情况(参观)
时间:9月15日下午3点30-----5点30分
地点:世纪广场
形式:分成7个小组分别调查三区四县,在各小组语文组长的带领下参观并作记录。
预期目的:
一、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直接了解徽州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更全面地掌握黄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直观考察徽派古建筑的精妙,追寻古徽州名人的足迹,探索徽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在国内的地位。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热爱新安江,美化家乡的热情。唤起学生以黄山为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读书的热情,并不断学习徽州名人,继承徽派优秀的学风和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二、通过对家乡的探索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确立大语文观念。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变过去认为语文教学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处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钻研黄山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让学生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从中学语文,用语文,收集语文,研究语文,以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真正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本次活动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历史、绘画、篆刻、雕塑、地理、自然等密不可分的联系。了解黄山各区县的地理概况,离不开地理知识,了解它们的自然资源又与自然有关,源远流传的徽文化是历史的范畴,独具一格的徽派古建筑更是集绘画、雕塑、篆刻于一身,一方面具有工具性特征的语文是研究黄山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活动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学科间的这种联系,学会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效率,也可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实施情况(查资料、写报告)
时间:9月17日-----27日,分散进行
地点:可以集中讨论,也可分工查找资料。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先分别找资料,再集中资料,分工写作,大致分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和其他五个部分写调查报告。最后由组长定稿,誊稿。
预期目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先每小组每个人都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把资料集中加以整理,分类,修改,这需要很好的合作精神,能共同完成任务,能够共同探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信息时代,电脑发挥着无穷无尽的功能,利用好电脑有助于我们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网上查资料的能力,本次活动正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改变电脑只能玩游戏的看法,倡导学生利用电脑查阅资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课外学语文。
三、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对已查到的资料,学生必须加以修改、处理,而且按要求分门别类地写出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不断的对资料的修改中提高文章处理的能力,语意理解力,从而锻炼写作能力。
第三部分实施情况(汇报、展览)
时间:9月29日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本班教室“课外活动”栏目
形式:1、每组组长将本组的调查报告简要地向同学汇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黄山,走近黄山,热爱黄山。
2、将调查报告贴在教室后“课外活动”栏目,让大家更进一步熟知黄山。
预期目的: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发他们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全面获得有关黄山三区四县的各项内容,更加全面了解这些地方,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一次尝试,学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学生在活动课上的收获,都让我们对新课程新标准充满信心,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将出现一片新的曙光。
5、宽带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宽带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品设计名师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好一个中国大舞台”──“宽带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人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全新栏目──“宽带网”。它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强调跨学科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宽带网”学习时,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多方位的课程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互联网、人力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其他社会文化资源等),创造开放的语文空间,营造多彩的综艺课堂,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形成内涵丰富的大语文教育。
第四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宽带网”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教学目的是:
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2.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课外准备】
小组分工、搜集资料、交流整理、筹备展示、设计表达。
【教学过程】
一、地理航班:知识导航
1.歌曲导入:播放《中国大舞台》
师:(深情吟诵)好一个中国大舞台,万里长城多豪迈,黄河长江如金色的绸带,舞得那神州如画、壮志满怀。中国是个幅员辽阔、富饶美丽的大舞台,(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她像──(生齐说)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
2.我国有──(生齐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和28个省(自治区)。让我们乘坐“地理航班”,在地图上找一找吧!
学生同桌间“你说我找”,再上台指认大地图。
3.我国有56个民族,让我们找一找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
学生指认: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广西(壮族)等。
二、音像森林:赏心悦目
播放录像,全班共享。
1.乘坐“走遍中国”专列:游览名胜古迹。如:故宫、长城、泰山、庐山、岳阳楼等。
2.乘坐“民族风情”专列:了解民族服饰、风俗。如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
三、神州舞台:异彩纷呈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举行“神州之旅”小组擂台赛。学生自发组成:“览尽名胜”旅行社和“民族之花”旅行社。
1.妙口生花:“指点”江山。
课件出示地名,各“旅行社”抢答。
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剑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岳阳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阿里山: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画,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2.载歌载舞:大展才艺。
以“旅行社”为单位,演唱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歌曲。如《阿里山的姑娘》《我想去桂林》《青藏高原》等。也可以表演少数民族的舞蹈。
可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属于少数民族的家长现场向学生介绍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可利用本地社会资源,邀请当地文艺团体教学生唱少数民族歌曲、跳少数民族舞蹈。
3.咏颂九州:爱我中华。
师:(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师生朗诵二年级上册韵文:“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
学生以组为单位,选代表朗诵赞美中华民族的诗文。
四、返程列车:个性飞扬
学生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名胜或少数民族聚集地写导游词;可以用电脑制作平面或Flash宣传广告;可以为祖国名胜或少数民族填词、写诗;可以在橱窗里展示自己的绘画、书法作品;可以利用节日外出旅游,拍下照片、收集景点门票、宣传卡带回来全班共享;还可以因地制宜,到旅行社向导游采访学习;为学生提供彰显个性的多维空间。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宽带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6、宽带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人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全新栏目──“宽带网”。它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强调跨学科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宽带网”学习时,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多方位的课程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互联网、人力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其他社会文化资源等),创造开放的语文空间,营造多彩的综艺课堂,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形成内涵丰富的大语文教育。
第四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宽带网”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教学目的是:
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2.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课外准备】
小组分工、搜集资料、交流整理、筹备展示、设计表达。
【教学过程】
一、地理航班:知识导航
1.歌曲导入:播放《中国大舞台》
师:(深情吟诵)好一个中国大舞台,万里长城多豪迈,黄河长江如金色的绸带,舞得那神州如画、壮志满怀。中国是个幅员辽阔、富饶美丽的大舞台,(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她像──(生齐说)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
2.我国有──(生齐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和28个省(自治区)。让我们乘坐“地理航班”,在地图上找一找吧!
学生同桌间“你说我找”,再上台指认大地图。
3.我国有56个民族,让我们找一找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
学生指认: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广西(壮族)等。
二、音像森林:赏心悦目
播放录像,全班共享。
1.乘坐“走遍中国”专列:游览名胜古迹。如:故宫、长城、泰山、庐山、岳阳楼等。
2.乘坐“民族风情”专列:了解民族服饰、风俗。如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
三、神州舞台:异彩纷呈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举行“神州之旅”小组擂台赛。学生自发组成:“览尽名胜”旅行社和“民族之花”旅行社。
1.妙口生花:“指点”江山。
课件出示地名,各“旅行社”抢答。
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剑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岳阳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阿里山: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画,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2.载歌载舞:大展才艺。
以“旅行社”为单位,演唱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歌曲。如《阿里山的姑娘》《我想去桂林》《青藏高原》等。也可以表演少数民族的舞蹈。
可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属于少数民族的家长现场向学生介绍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可利用本地社会资源,邀请当地文艺团体教学生唱少数民族歌曲、跳少数民族舞蹈。
3.咏颂九州:爱我中华。
师:(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师生朗诵二年级上册韵文:“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
学生以组为单位,选代表朗诵赞美中华民族的诗文。
四、返程列车:个性飞扬
学生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名胜或少数民族聚集地写导游词;可以用电脑制作平面或Flash宣传广告;可以为祖国名胜或少数民族填词、写诗;可以在橱窗里展示自己的绘画、书法作品;可以利用节日外出旅游,拍下照片、收集景点门票、宣传卡带回来全班共享;还可以因地制宜,到旅行社向导游采访学习;为学生提供彰显个性的多维空间。
7、宽带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好一个中国大舞台”
【教材说明】人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全新栏目──“宽带网”。它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强调跨学科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宽带网”学习时,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多方位的课程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互联网、人力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其他社会文化资源等),创造开放的语文空间,营造多彩的综艺课堂,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形成内涵丰富的大语文教育。第四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宽带网”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
教学目的是: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2.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课外准备】小组分工、搜集资料、交流整理、筹备展示、设计表达。
【教学过程】
一、地理航班:知识导航1.歌曲导入:播放《中国大舞台》师:(深情吟诵)好一个中国大舞台,万里长城多豪迈,黄河长江如金色的绸带,舞得那神州如画、壮志满怀。中国是个幅员辽阔、富饶美丽的大舞台,(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她像──(生齐说)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2.我国有──(生齐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和28个省(自治区)。让我们乘坐“地理航班”,在地图上找一找吧!学生同桌间“你说我找”,再上台指认大地图。3.我国有56个民族,让我们找一找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学生指认: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广西(壮族)等。
二、音像森林:赏心悦目播放录像,全班共享。1.乘坐“走遍中国”专列:游览名胜古迹。如:故宫、长城、泰山、庐山、岳阳楼等。2.乘坐“民族风情”专列:了解民族服饰、风俗。如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
三、神州舞台:异彩纷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举行“神州之旅”小组擂台赛。学生自发组成:“览尽名胜”旅行社和“民族之花”旅行社。1.妙口生花:“指点”江山。课件出示地名,各“旅行社”抢答。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剑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岳阳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阿里山: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画,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2.载歌载舞:大展才艺。以“旅行社”为单位,演唱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歌曲。如《阿里山的姑娘》《我想去桂林》《青藏高原》等。也可以表演少数民族的舞蹈。可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属于少数民族的家长现场向学生介绍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可利用本地社会资源,邀请当地文艺团体教学生唱少数民族歌曲、跳少数民族舞蹈。3.咏颂九州:爱我中华。师:(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师生朗诵二年级上册韵文:“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学生以组为单位,选代表朗诵赞美中华民族的诗文。
四、返程列车:个性飞扬学生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名胜或少数民族聚集地写导游词;可以用电脑制作平面或Flash宣传广告;可以为祖国名胜或少数民族填词、写诗;可以在橱窗里展示自己的绘画、书法作品;可以利用节日外出旅游,拍下照片、收集景点门票、宣传卡带回来全班共享;还可以因地制宜,到旅行社向导游采访学习;为学生提供彰显个性的多维空间。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祖国美如画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祖国美如画
活动简介:
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中国的美景。结合这一单元的课文,还有本学期要对学生进行养成课前收集资料的习惯的培养,设计了这堂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搜集有关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故事、诗歌、景点介绍等。还可以通过绘画表现祖国的美。围绕“祖国美如画”,设计了“我当小导游、讲故事、祖国美如画、诗朗诵”等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地点:课室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的能力与习惯。
2、通过讲故事、朗诵、当小导游,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用普通话朗读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
活动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拥有5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是亚洲东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无数的名胜古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们为自己的祖国自豪。那我们的祖国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呢?这些名胜古迹又有什么特别之处,竟能吸引如潮般的游客呢?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交流
1、按照自己收集的资料,分成图片展示小组、小导游小组、讲故事小组、绘画小组、朗诵小组。
2、分小组交流。
三、汇报
每组推荐优秀者汇报。
1、图片展示小组:展示各地名胜古迹的图片。
2、小导游小组:根据展示的图片或自己喜爱的名胜古迹,向同学们介绍。带着同学们畅游祖国名胜古迹。
3、讲故事小组:讲述有关祖国名胜古迹的故事。
4、绘画小组:展示绘画作品―――祖国美如画。
5、朗诵小组:诗歌朗诵赞美祖国的名胜古迹。
6大合唱:祖国,我爱您!
四、总结
资料: 长城
是谁的手掌,
拍出历史的回声?
断裂的生命线
在一次次占卜中延伸。
红,
是家乡的雅丹
干涸的烽燧含着腐木
只承载起一片想象。
就这样
与将军台遥望
像天个一方的恋人
守着不同的宿命
即使魂飞魄散,也要记住方位!
生命还在延伸
有些成为圣地,有些则被遗忘
人们从圣地来了,又去了
带走红叶,带走远山的云影,
带走扩散的雾霭
带走没有被物化的欲望
那些被遗忘的土墙
饱含春闺的幽怨文士的低思
渐渐沉入沙土
等待下一个时代。
那些被遗忘的土墙
饱含春闺的幽怨文士的低思
渐渐沉入沙土
等待下一个时代。
长城长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
太阳照啊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太阳照啊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长城在哪里
就看那一身身/一身身绿军装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
太阳照啊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太阳照啊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长城在哪里
就在那/老百姓的心坎上
心坎上
祖国,你多么伟大啊!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56个民族,我为自己能生活在这个大家庭而感到自豪。我们的祖国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环境优美。你看,那美丽的三峡就越变越迷人了。
在长江三峡的下游有一座著名的神女峰,它真是美丽无比啊!那彩壁上雕刻的平棣、楷、行字,字体端庄、笔力雄健,石刻技艺精湛,可谓长江沿线的石碑奇珍。
资料提供者:qllwyl
9、屯溪六中七年级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参与:七年级(7)班全体学生
资源利用:黄山世纪广场三区四县各景点展示台、网上资料、黄山三区四县地方志及其他有关书籍资料。
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感情,要求学生具有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参观世纪广场各景点展示台,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山的优美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网上资料的调查,全面了解黄山市各区县的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及其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黄山,为建设更美的家园努力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了解、继承徽州文化,锻炼他们查阅资料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本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参观黄山世纪广场景点展示台,第二部分:学生分7个小组查资料、写调查报告,第三部分:调查报告汇报会及成果展览。
第一部分实施情况(参观)
时间:9月15日下午3点30-----5点30分
地点:世纪广场
形式:分成7个小组分别调查三区四县,在各小组语文组长的带领下参观并作记录。
预期目的:
一、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直接了解徽州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更全面地掌握黄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直观考察徽派古建筑的精妙,追寻古徽州名人的足迹,探索徽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在国内的地位。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热爱新安江,美化家乡的热情。唤起学生以黄山为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读书的热情,并不断学习徽州名人,继承徽派优秀的学风和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二、通过对家乡的探索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确立大语文观念。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变过去认为语文教学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处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钻研黄山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让学生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从中学语文,用语文,收集语文,研究语文,以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真正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本次活动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历史、绘画、篆刻、雕塑、地理、自然等密不可分的联系。了解黄山各区县的地理概况,离不开地理知识,了解它们的自然资源又与自然有关,源远流传的徽文化是历史的范畴,独具一格的徽派古建筑更是集绘画、雕塑、篆刻于一身,一方面具有工具性特征的语文是研究黄山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活动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学科间的这种联系,学会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效率,也可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实施情况(查资料、写报告)
时间:9月17日-----27日,分散进行
地点:可以集中讨论,也可分工查找资料。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先分别找资料,再集中资料,分工写作,大致分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和其他五个部分写调查报告。最后由组长定稿,誊稿。
预期目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先每小组每个人都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把资料集中加以整理,分类,修改,这需要很好的合作精神,能共同完成任务,能够共同探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信息时代,电脑发挥着无穷无尽的功能,利用好电脑有助于我们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网上查资料的能力,本次活动正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改变电脑只能玩游戏的看法,倡导学生利用电脑查阅资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课外学语文。
三、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对已查到的资料,学生必须加以修改、处理,而且按要求分门别类地写出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不断的对资料的修改中提高文章处理的能力,语意理解力,从而锻炼写作能力。
第三部分实施情况(汇报、展览)
时间:9月29日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本班教室“课外活动”栏目
形式:1、每组组长将本组的调查报告简要地向同学汇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黄山,走近黄山,热爱黄山。
2、将调查报告贴在教室后“课外活动”栏目,让大家更进一步熟知黄山。
预期目的: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发他们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全面获得有关黄山三区四县的各项内容,更加全面了解这些地方,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一次尝试,学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学生在活动课上的收获,都让我们对新课程新标准充满信心,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将出现一片新的曙光。
10、《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科学引领未来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主动了解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做关心世界的有心人。
2、教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报刊、图书、媒体、网络等)获取并筛选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科技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搜集科技资料,了解科技成果,制作一份手抄报。
2、或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项科技小发明,并确立一人作为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写好发言稿。
3、确定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专家和记者等角色。(专家可由学生邀请与发明有关的物理、化学等科任教师)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包括电脑、互联网等)
活动过程:
1、展示幻灯片一:标题“人类没有他们,世界将会怎样?”
图片:伽利略、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蔡伦、毕升、丁肇中、李政道……
(图片自选,兼顾中外古今,六至八张为宜)
2、问:仰望这些科学巨匠,你能否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名字和主要贡献?
(生答略)
3、幻灯片二:活动主题“科学引领未来”
总结:是的,我们很难想象,人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正是这些科学巨匠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才使得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我们想要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也必然要依靠更多的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的科学家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同学之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加川港中学初二(3)班科技新闻发布会,有请主持人。
4、幻灯片四:标题“科技新闻发布会”
5、主持人上场:
串联词:
好,本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为你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人员。
(略)
6、主持人:
下面请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所搜集的最新科技新闻,请用一句话标题新闻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例:(1)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程度达到96%
(2)石油价格上涨,各国开发新能源替代石油
(3)斯坦福大学教授发现大脑两个区分管妙股输赢
(4)美科学家称人类载入火星探险可提前10年实现
(5)美科学家宣布发现太阳系第十大行星
(6)卡西尼号发现土卫二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
(7)德国研制出超硬纳粹材料,硬度超普通钻石
(8)废渣变为优质水泥,我科学家发明“凝石”技术
(9)“勇气”号火星车传回火星沙漠全景照片
……
7、主持人:
同学们的交流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大家也不必妄自菲薄,我想下面的发布会,也会让大家领略一下我们同学当中小小科学家的风采。
下面新闻发布会的基本程序是:发言人发布新闻或介绍自己的科技小制作,然后记者们共有五分钟提问时间,最后有请专家进行点评。发布会结束时由各位记者评选出“最佳创意奖”一名和“实用科技奖”一名。
(发言人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发明)
(学生发言、专家评点略)
8、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手抄报评比
(2)小记者根据新闻发布会情况写一则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