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猫与狗 鸭与鹅》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册《猫与狗 鸭与鹅》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第一册《猫与狗 鸭与鹅》教学设计一等奖

1、第一册《猫与狗 鸭与鹅》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笔画“横勾”和“宝盖儿”“单人旁”“月字旁”3个偏旁部首。了解“友”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与伙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并能发现伙伴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儿歌,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笔画和部首。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作表演。用表演的方式来表达伙伴之间的友好和快乐。

3.领悟文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4分】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8板块——《伙伴》。谁知道伙伴是什么意思?在班级里你和谁是伙伴?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两组小动物(出示课题)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谁和谁又是朋友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12分】

1.看图说一说谁和谁是朋友,谁和谁不是朋友。

2.自由读文说说谁和谁是朋友,谁和谁不是朋友。

3.开火车读文,教师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画出生字

5.教师范读强调生字读音

6.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生字(识字策略)【17分】

1.分别出示生字,用多种方法识记。学生口头组词或造句。

“狗”让学生说一说有关狗的习性、特点等。

“起”“做”部件识字

“朋”字谜:六十天

“友”字理识字

“尾巴”猜动物的尾巴并引导学生说比喻句。

“扑”找学生作动作。理解扑通的意思

“哥”与熟字比较

2.出示字卡齐读、开火车读。

3.找朋友游戏

4.认识新笔画和部首,指导书写“它。”

四、再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5分】

五、总结【2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部首、笔画【4分】

二、学习生字【10分】

齐:上下结构,共6画。拼读字音。本课是“一起”的意思,书写时“文”字上下扁一些,下面第一笔是竖撇。

尾:半包围结构。拼读字音。意思是“尾巴”。组词:结尾、尾声、马尾。

巴:拼读字音,单字读地一声,在“尾巴”一词中读轻声。讲清笔画、笔顺。组词:尾巴、巴掌、巴士。

扑:拼读字音。做动作理解字义。

哥:拼读字音。上下结构。组词:哥哥,练习用“哥哥”说话。

三、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朗读、背诵课文。【8分】

1.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同桌练习背诵;男女生合作背诵;全班齐背课文,可以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3.你喜欢猫和狗,还是鸭和鹅?为什么?

4.“读一读”。熟读4个成语,巩固学过的生字。

5.“写一写”。 熟读4个成语,复习它们的结构,通过书写复习巩固要求会写的字。

6.小结:猫和狗只看到了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所以才会吵起来。同学们,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像小白鸭和小白鹅一样,成为好朋友。[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与伙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并能发现伙伴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四、指导书写【17分】

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观察后把6个字的范写,边写边记。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讲评!同桌同学互评互改这几个字。学生书写,教师个别辅导。

[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正确的坐姿、保护本薄的好习惯、按笔画规矩写字的好习惯,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五、作业:【1分】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8---1猫和狗、鸭和鹅

小花猫←(脸太瘦 个太小)小花狗不做好朋友

小白鸭←(摆尾巴 摇头)小白鹅好像弟弟和哥哥

2、第一册《猫与狗 鸭与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笔画“横勾”和“宝盖儿”“单人旁”“月字旁”3个偏旁部首。了解“友”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与伙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并能发现伙伴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儿歌,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笔画和部首。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作表演。用表演的方式来表达伙伴之间的友好和快乐。

3.领悟文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4分】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8板块——《伙伴》。谁知道伙伴是什么意思?在班级里你和谁是伙伴?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两组小动物(出示课题)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谁和谁又是朋友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12分】

1.看图说一说谁和谁是朋友,谁和谁不是朋友。

2.自由读文说说谁和谁是朋友,谁和谁不是朋友。

3.开火车读文,教师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画出生字

5.教师范读强调生字读音

6.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生字(识字策略)【17分】

1.分别出示生字,用多种方法识记。学生口头组词或造句。

“狗”让学生说一说有关狗的习性、特点等。

“起”“做”部件识字

“朋”字谜:六十天

“友”字理识字

“尾巴”猜动物的尾巴并引导学生说比喻句。

“扑”找学生作动作。理解扑通的意思

“哥”与熟字比较

2.出示字卡齐读、开火车读。

3.找朋友游戏

4.认识新笔画和部首,指导书写“它。”

四、再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5分】

五、总结【2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部首、笔画【4分】

二、学习生字【10分】

齐:上下结构,共6画。拼读字音。本课是“一起”的意思,书写时“文”字上下扁一些,下面第一笔是竖撇。

尾:半包围结构。拼读字音。意思是“尾巴”。组词:结尾、尾声、马尾。

巴:拼读字音,单字读地一声,在“尾巴”一词中读轻声。讲清笔画、笔顺。组词:尾巴、巴掌、巴士。

扑:拼读字音。做动作理解字义。

哥:拼读字音。上下结构。组词:哥哥,练习用“哥哥”说话。

三、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朗读、背诵课文。【8分】

1.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同桌练习背诵;男女生合作背诵;全班齐背课文,可以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3.你喜欢猫和狗,还是鸭和鹅?为什么?

4.“读一读”。熟读4个成语,巩固学过的生字。

5.“写一写”。 熟读4个成语,复习它们的结构,通过书写复习巩固要求会写的字。

6.小结:猫和狗只看到了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所以才会吵起来。同学们,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像小白鸭和小白鹅一样,成为好朋友。[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与伙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并能发现伙伴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四、指导书写【17分】

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观察后把6个字的范写,边写边记。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讲评!同桌同学互评互改这几个字。学生书写,教师个别辅导。

[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正确的坐姿、保护本薄的好习惯、按笔画规矩写字的好习惯,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五、作业:【1分】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8---1猫和狗、鸭和鹅

小花猫←(脸太瘦 个太小)小花狗不做好朋友

小白鸭←(摆尾巴 摇头)小白鹅好像弟弟和哥哥

3、《猫和狗 鸭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新的笔画“横钩”,会写3个部首:宝盖儿、月字旁、单人旁。了解“友”的字理演变过程。 2、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3、大概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朋友之间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相处融洽,感到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学习新的笔画“横钩”。学习三个部首:宝盖儿、月字旁、单人旁。 2、领悟文中的道理。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8板块——《伙伴》,谁知道伙伴是什么意思呢?在班级里你和谁是伙伴?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两组小动物——猫和狗、鸭和鹅,哪一组小动物是真正的伙伴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二、新课。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以各种形式读课文,如自由读、指读等。 2、学习生字,先拼读字音。学习“狗、起、它、做、们、朋、友” 3、复习巩固。(1)开火车读、指读。(2)猜字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部首、笔画。二、学习生字“齐、尾、巴、扑、哥”三、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同桌合作练习背诵、男女合作背诵、全班齐背课文,可以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3、你喜欢猫和狗,还是鸭和鹅?为什么? 4、“读一读”。熟读4个词语,巩固学过的生字。 5、“写一写”。熟读4个词语,复习它们的结构,通过书写复习巩固要求会写的字。 6、小结:猫和狗只看到了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所以才会吵起来。同学们,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像小白鸭和小白鹅一样,成为好朋友。四、指导书写。作业:把课文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4、《猫和狗 鸭和鹅》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新的笔画“横钩”,会写3个部首:宝盖儿、月字旁、单人旁。了解“友”的字理演变过程。

2、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3、大概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朋友之间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相处融洽,感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学习新的笔画“横钩”。学习三个部首:宝盖儿、月字旁、单人旁。

2、领悟文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8板块——《伙伴》,谁知道伙伴是什么意思呢?在班级里你和谁是伙伴?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两组小动物——猫和狗、鸭和鹅,哪一组小动物是真正的伙伴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新课。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以各种形式读课文,如自由读、指读等。

2、学习生字,先拼读字音。学习“狗、起、它、做、们、朋、友”

3、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指读。

(2)猜字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部首、笔画。

二、学习生字“齐、尾、巴、扑、哥”

三、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同桌合作练习背诵、男女合作背诵、全班齐背课文,可以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3、你喜欢猫和狗,还是鸭和鹅?为什么?

4、“读一读”。熟读4个词语,巩固学过的生字。

5、“写一写”。熟读4个词语,复习它们的结构,通过书写复习巩固要求会写的字。

6、小结:猫和狗只看到了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所以才会吵起来。同学们,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像小白鸭和小白鹅一样,成为好朋友。

四、指导书写。

作业:把课文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猫和狗 鸭和鹅

会写的字:它、们、朋、友、齐、巴

会认的字:狗、起、做、尾

5、感悟与运用促进言语与情感和谐同构:第十一册《匆匆》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吉春亚

设计理念:

促进言语和情感同构共生的机制是什么,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言语实践的方式很多,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感悟和运用。感悟是情智交融的,是人心与文心的融通。感悟重于综合,是一种整体的感知。感悟的方式中诵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言语和情感的感知活动,背诵又是全息感悟言语的学习方式。运用是言语实践的本质内涵,是学生调用已有经验和语言为新的表达服务,用自己新生成的言语去感动自己、影响他人的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能有力的促进学生言语和情感的同构共生。

设计特色: 感悟、 积累、运用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初读课文,畅说感悟

1、一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课文,提倡边读边动笔圈画。

2、初说感悟。

师:同样读一篇文章,每一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你大家自由谈一谈你与课文对话后的感悟。

学生自由说完不同的感受时,教师应引导其言语表达的正确、通顺。

3、二读课文。要求结合同学对文章的感受再用心来读读课文,看看自己对课文言语的感受是否加深一些。

4、再说感受。

此环节是学生在没有接受老师任何点拨的情况下,直接触摸感受文本,自由探索的言语实践活动。初读课文后,又结合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再读课文,能提升自己独特的感悟。学生感悟时,所关注的对象包括言语和言语所含的作者的情思,还有学生个体自身的情思,因而,同样读一篇文章,就有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应。

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语句。

有的可以随即解决,有的在下面的朗读积累环节中体会。

二、反复诵读,积淀感悟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过度)虚度光阴,无奈可惜,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份复杂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也有、我也有。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

1、学生自由有感情的朗读整篇课文。

2、教师提示对“日子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不仅写在脸上,而且是发至内心,让学生再读读课文。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一栋雄伟的楼宇,一曲华彩的乐章,如果将它拆分成多少梁柱,多少音符,就失去了整体的美。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和作者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在琅琅的书声中体验言语的节奏感、音韵感。整体的多次的朗读,课文言语和精神营养就会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部分,就会成为学生语感结构和精神系统中有活力的细胞)

3、学生展示朗读的情况。

师:课堂上最美的是书声,在匆匆逝去的时间里,我们一遍一遍地拥抱课文的言语。你还想读哪些语句呢?

每个人学生选择展示朗读水平的语句肯定不一,教师应随机进行指导、点拨、解难。

如: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三、积累语言,运用情景

1、学生背诵。

师:熟读成诵,你可以选择其中几个句子或者一个章节,在将要轻轻悄悄流逝的5分钟内进行背诵,让自己欣赏的语句留在心中。

2、情景运用。

师:(课件出示一组音乐风光MTV片)有这么一个配乐的优美的风光片请大家欣赏,可惜的还没有配上朗诵词。大家看如何为他解说呢?

学生看完MTV片后,用刚才积累背诵的语段为其配上解说。

(试图挖掘言语形象、言语内涵、言语情感的结合点,使积累与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驱动学生一颗颗灵动的心,诱发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个性表达。

1、拓展激情

师:古今中外的一代代人,从家境贫困的乡野村夫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从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到深沉智慧的哲人志士······当面对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或如何使自己在世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发出许多感叹。

课件出示:

孔老夫子面对流逝不返的河水,感慨:“逝者如斯夫!”

三国枭雄曹操,手捧美酒,无限忧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唐代诗人刘秋娘说:“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著名散文家林清玄说:“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我们 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虽然这几步很小很小,但收获却很大很大。

吉老师说:“好好的把握业余时间,你就能挖掘出源源不绝的幸运之泉!“

同学们,你们会怎样说的呢?请动笔把心中想的写下来。

2、个性表达。

这种运用,学生有积极活跃的精神活动,它能使所积累的词语在运用中增殖,又能使学生在运用中生成新的新的言语和新的思想。且“每一种话语,每一种语体(风格)每一个发音的背后,都蕴藏着(典型的、独特的)言说者活生生的个性”(《文本对话与人生》巴赫金)

五、扩大阅读,综合学习

布置学生或收集朱自清的诗文,或收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等办专题小报。

(从“小课本”和“小课堂”中走出来,使学生在宽广的心境中,在活跃的状态下学语文,让言语和精神同构,提高言语感悟和运用的能力)

刊于〈〈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

作者邮箱: bjjchy@sina.com资料提供者:

6、第一册《口耳木》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册《口耳木》教学实录与评析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一册《口耳木》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上节课我们吃了小熊贝贝家的苹果,味道怎么样?

生:好吃,甜。

师:还想不想吃?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看看小熊贝贝家的苹果还有没有熟的?

(多媒体显示小熊贝贝家)

小熊:嗨!大家好!你们又想吃苹果了是吗?今天的苹果真是又大又圆,通过上一节课我发现小朋友们果然是特别聪明。今天,我想请小朋友做闯关游戏,如果7关都闯过了,你们可以吃到又大又圆的苹果啦,首先请大家闯第一关:请用多种方法认识六只苹果上的生字。

师:小熊贝贝为什么鼓励我们用多种方法来识字呢?因为上节课,我们在学习这六个生字(口耳木日月火)的时候,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生:(抢读生字)

师:读得真好!老师和小熊贝贝都知道同学们是因为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才把这几个字记住得又准又牢,后面听课的老师也很想向你们学一学识字方法。现在,我们就从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六个生字中找出一个一起学一学,给在场的各位老师展示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这个字笔画最多,我们就先把它所表示的实物请出来(多媒体课件显示兔和兔子的彩色图片)先看一看,它怎样读?

生:(齐读tu 兔)

师:怎样记住它?

生:上面的“ ”字头像兔子的两只耳朵,中间的口像兔子的头,下面像兔子的身体和爪子,一点像兔子的短尾巴。

师:嗯,是对比着事物的形状来学习的,真不错。

生:免费的免我认识,加上一点就是兔。

师:和自己认识的字对比着学,这个办法真好!能告诉大家“免”是怎样认识的?

生:“六一”那天,公园门口写着“儿童免费入园”。

师:在生活中都非常善于学习,真能干!

生:我能给它找朋友,兔子,小白兔。

生:我能说一句话,我家有只小白兔。

师:我们都知道兔是一种动物,那你对兔子的了解有多少呢?

生:它爱吃萝卜爱吃菜。

生:它蹦蹦跳跳很可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没看见,后面的老师和我一样不停的向你们翘起大拇指,那剩下的5个生字打算怎么学?

生:自己学。

师:行!你们一定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学的时候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

生:问同学。

师:好办法。

生:问老师。

师:如果我知道,我一定毫无保留的告诉你。大家还等什么呀?5个生字可不少啊,抓紧时间学吧!

生:(自学,同桌互学,小组研究学)

师:好,谁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这五个字我都认识了,还能领大家读呢!

师:好,老师把位置让给你。

生:(领读生字)

师:真像小老师!

生:我能帮大家记住“羊”字,“羊”字的上面是羊的两个犄角,三横是羊的五官,一竖是羊的胡须。

生:我能给羊找朋友 ,山羊,绵羊。

生:我知道它们吃草挤奶。

师:是产奶,对不对。

生:它的叫声咩咩的。

生:我记住了“木”字,“大”加上一竖就是“木”。

生:还有“十”字加上一撇一捺就是“木”。

师:采用了熟字加笔画的方法,真聪明。

生:一横像上面的两个树枝,一撇一捺像下面的两个树杈,一竖像中间的干。

师:也就是这个字很像图上的实物,是吗?

生:我能帮它找朋友,木头,木材。

生:我知道木头可以做家具。

生;(指桌子)书桌就是木头做的。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再接着说一说。你还学会了哪个字。

生:我学会了鸟字,鸟字的上半部像鸟头,下半部像鸟的身子,一横像那根树枝,一点像鸟的眼睛。

生;我喜欢小鸟,我记住了鸟字,我还能唱小鸟的歌曲呢?: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你自由的飞翔。(生齐唱)

师:小鸟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我们应该保护小鸟是不是?

生:是。

师:那你想保护哪些鸟倪?

生:(抢说)

生:我知道麻雀最能吃田里的虫子,禾苗才会好好的长。

师:知道的可真多!今天我们这真有一株禾苗,说一说你怎样记住它?

生:木字加一撇。

生:禾字的一撇是禾苗上面穗,下面“禾”是禾苗的“杆”。

师:办法可真不错。看看还有哪些字咱们没说到?

生:竹子的竹。

生:大熊猫吃竹子。

师:对,就是这个竹字,怎样把它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生:两个“丁”字各加一撇,左边“丁“勾去掉。

生:竹字的上面像竹叶,下面像竹竿。

师:好,现在同学们往前看,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今天的六个字与它所表示的实物也非常像,这样的字叫——

生:象形字。

师:同学们看着图能把这些字认的很好。现在我们离开图片,相信大家也能认的好。

师:出示卡片。

生:(齐读)

师 :齐读的也不错,那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认识这些字呢?同桌之间相互检查一下。

生:(同桌之间拿生字卡片相互检查)

师:现在这六个生字都学会的同学,请你把手高高的举起来。

生:(举手)

师 :都非常自信,那好,进行开火车游戏。两列火车比一比,看那列火车不脱节,开的快。

生:(两组同学分别做开火车的游戏)

师:两列火车跑的都不做,现在我宣布第一关顺利通过,看看地二关是什么内容?

(课件显示第二关:书写最大三只苹果上的字)

师:让我们写“

十、木、禾”三个字。这个也难不到我们,对不对?

生:对。

师 :请把笔和本准备好,在学写这三个字之前,让我们先认识3种笔画,第一种:“竖”竖有两种,一种是带针尖的竖(板书),一种是不带针尖的竖(板书),第二种笔画“ ”(撇)从右上到右下,起笔重,越来越轻,收笔时比较快(板书),第三种笔画“ ”(捺)从左上到右下,起笔轻,越往下越重,收笔时更重,稍稍顿一下轻轻收起。

生:(分别练习三种笔画,注意书写姿势)

师:现在我们又认识了三重笔画,加上上一节认识的“一”。一共是四种,如果四种笔画到一起,我们应该先写谁,后写谁?现在老师说两条笔顺规则,看谁听得准,记的牢。“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师;好,我们先学写“十”字,它是由一横一竖组成的,横在横线上,竖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是带针尖的竖。

生:(练习写“十”)

师:再看“木“字,我们先书空它的笔顺。

(师生书空)

师:“木”字一横写在上半格里,竖写在竖中线上,一撇一捺起笔在一横一竖的相交处,收笔要比竖高一些,竖不是带针尖的。

生:(练习写“木”)

师:最后练习写“禾”,一撇写在上半格里,是横撇,要短而平,下面与“木”字写法相同。

生:(练习写“禾”字)

师:大家都很能干,小熊贝贝非常关心我们,第三关的内容非常轻松的我们就能通过。请看第三关:请你跟我一起说。(课件显示)

小朋友们表现好,山羊开口咩咩叫。

熊猫拍手直叫好,吃着竹子满地跑。

学会生字不骄傲,易错地方要记牢。

木禾相差只一撇,千万不要弄混淆。

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

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好。再看第四关:抢读生字。(课件)

生:(抢读)

师:我知道这个也难不倒你们,下一关也没问题。(课件)第五关:请你连一连,题目在课本48页。

师:那请同学们翻开书48页,用笔连一连。

生:(连线)

师:与正确的答案对照一下,如果全对的同学,请把你的小手骄傲地举起来。

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都是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只剩下最后一关了: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我(小熊)把苹果运到了自选商场,请你帮受货员阿姨分分类。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不把上节课的六个生字卡片拿出来,加上这节课学习的六个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分类。看谁分的好,谁就是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生;(分类)

师:同学们是不是这样分的,那你们分的都不错。阿姨肯定非常高兴,这一关我们又顺利通过,通常在闯关的时候,最后一关往往是不容易通过的,让我们给自己加加游吧!

生:(拍手加油)

(课件小熊:第七关;你认识这些标牌吗?你还认识那些字?试着说一说?)

国泰大厦 工人文化宫

大世界 太平区红纬路小学

人民公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教师进修学院 花园市场

生:(认读标牌上的字,并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

师:(课件小熊:同学们表现真好,现在去自选商场取苹果吧!

生;(高兴地拍手,要走)

师:在我们离开之前别忘了和后面的老师说-——

生:(齐说)老师再见!

评析:

1、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识记字形是难点,教师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一个生字,渗透了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识记其它几个生字,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无论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方式教师都给予鼓励。学习中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里了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2、写字指导到位。教师采用了讲解、书空、范写具体指导了学生写好每一个字,特别注意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何起笔收笔及笔顺规则等。为学生写好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喜欢的动画引课堂。以小熊贝贝为线索,利用闯关的形式安排教学环节,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4、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资料提供者:

7、《老人与海鸥》教学及说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第六章 铁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金属

基础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铁属于有色金属 B 铁是一种合金
C 球墨铸铁在有些场合可代替钢 D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
2.常用来制刀具、量具、模具的是  
A 中碳钢 B 低碳钢 C 高碳钢 D 不锈钢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硫酸铜溶液 B. 不能用铁制容器储运稀硫酸
C.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还高 D. 生铁的韧性好,可铸可锻
4.炼铁时用作还原剂的是  
A O2 B CO C H2 D CO2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四氧化三铁 B 铁矿石 C 不锈钢 D 白口铁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  
A 高炉 B 转炉 C 电炉 D 平炉
7.生铁中机械性能最好的是  
A 白口铁 B 灰口铁 C 球墨铸铁 D 氧化铁
8.生铁和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
A 生铁含有杂质,钢不含杂质
B 生铁含碳,而钢不含碳
C 生铁不含碳,而钢含碳
D 生铁含碳量在2%~43%之间,钢含碳量在003%~2%之间
9.有关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B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C 铁元素在地壳中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合金都是化合物
10.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生铁中含有少量碳 B 在铁表面刷上油漆,可以防止铁生锈
C 铁在潮湿空气中不会生锈 D 铝表面有氧化物保护膜
11.用来制造医疗器械和炊具的不锈钢,是在合金钢炼制中加入了下列元素中的  
A. 硅 B. 锰 C. 钨 D. 铬和镍
12.在一些铁制品表面烧制搪瓷的目的是 ( )
A 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B 防止生锈且美观
C 美观和杀菌消毒作用 D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13.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损的主要原因是  

8、感悟与运用促进言语与情感和谐同构:第十一册《匆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促进言语和情感同构共生的机制是什么,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言语实践的方式很多,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感悟和运用。感悟是情智交融的,是人心与文心的融通。感悟重于综合,是一种整体的感知。感悟的方式中诵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言语和情感的感知活动,背诵又是全息感悟言语的学习方式。运用是言语实践的本质内涵,是学生调用已有经验和语言为新的表达服务,用自己新生成的言语去感动自己、影响他人的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能有力的促进学生言语和情感的同构共生。

设计特色:

感悟、

积累、运用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初读课文,畅说感悟

1、一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课文,提倡边读边动笔圈画。

2、初说感悟。

师:同样读一篇文章,每一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你大家自由谈一谈你与课文对话后的感悟。

学生自由说完不同的感受时,教师应引导其言语表达的正确、通顺。

3、二读课文。要求结合同学对文章的感受再用心来读读课文,看看自己对课文言语的感受是否加深一些。

4、再说感受。

此环节是学生在没有接受老师任何点拨的情况下,直接触摸感受文本,自由探索的言语实践活动。初读课文后,又结合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再读课文,能提升自己独特的感悟。学生感悟时,所关注的对象包括言语和言语所含的作者的情思,还有学生个体自身的情思,因而,同样读一篇文章,就有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应。

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语句。

有的可以随即解决,有的在下面的朗读积累环节中体会。

二、反复诵读,积淀感悟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过度)虚度光阴,无奈可惜,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份复杂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也有、我也有。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

1、学生自由有感情的朗读整篇课文。

2、教师提示对“日子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不仅写在脸上,而且是发至内心,让学生再读读课文。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一栋雄伟的楼宇,一曲华彩的乐章,如果将它拆分成多少梁柱,多少音符,就失去了整体的美。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和作者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在琅琅的书声中体验言语的节奏感、音韵感。整体的多次的朗读,课文言语和精神营养就会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部分,就会成为学生语感结构和精神系统中有活力的细胞)

3、学生展示朗读的情况。

师:课堂上最美的是书声,在匆匆逝去的时间里,我们一遍一遍地拥抱课文的言语。你还想读哪些语句呢?

每个人学生选择展示朗读水平的语句肯定不一,教师应随机进行指导、点拨、解难。

如:(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三、积累语言,运用情景

1、学生背诵。

师:熟读成诵,你可以选择其中几个句子或者一个章节,在将要轻轻悄悄流逝的5分钟内进行背诵,让自己欣赏的语句留在心中。

2、情景运用。

师:(课件出示一组音乐风光MTV片)有这么一个配乐的优美的风光片请大家欣赏,可惜的还没有配上朗诵词。大家看如何为他解说呢?

学生看完MTV片后,用刚才积累背诵的语段为其配上解说。

(试图挖掘言语形象、言语内涵、言语情感的结合点,使积累与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驱动学生一颗颗灵动的心,诱发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个性表达。

1、拓展激情

师:古今中外的一代代人,从家境贫困的乡野村夫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从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到深沉智慧的哲人志士······当面对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或如何使自己在世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发出许多感叹。

课件出示:

孔老夫子面对流逝不返的河水,感慨:“逝者如斯夫!”

三国枭雄曹操,手捧美酒,无限忧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唐代诗人刘秋娘说:“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著名散文家林清玄说:“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我们

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虽然这几步很小很小,但收获却很大很大。

吉老师说:“好好的把握业余时间,你就能挖掘出源源不绝的幸运之泉!“

同学们,你们会怎样说的呢?请动笔把心中想的写下来。

2、个性表达。

这种运用,学生有积极活跃的精神活动,它能使所积累的词语在运用中增殖,又能使学生在运用中生成新的新的言语和新的思想。且“每一种话语,每一种语体(风格)每一个发音的背后,都蕴藏着(典型的、独特的)言说者活生生的个性”(《文本对话与人生》巴赫金)

五、扩大阅读,综合学习

布置学生或收集朱自清的诗文,或收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等办专题小报。

(从“小课本”和“小课堂”中走出来,使学生在宽广的心境中,在活跃的状态下学语文,让言语和精神同构,提高言语感悟和运用的能力)

刊于〈〈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

9、第十二册《猫和老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鼠、偷、眯、慢、咪、胡、须、迷、糊、饱、抓、谜”12个生字;会写“欢、咪、猫、饱、眯、迷、谜”7个汉字。学习“反犬旁”、“食字旁”、“目字旁”3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猫和老鼠图片、生字卡片、花朵卡片、猫和老鼠头饰。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看!(出示猫、鼠图。)(贴:猫图、老鼠图)这是两只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呀,在它们之间呀,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好,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92面,(板书:和)听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读给你们听一听,好吗?(师范读)

二、读儿歌,识生字。

1、读儿歌,找出会认字。

1) 学生自由读儿歌。

多么有趣的故事呀!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在你们读书之前,我想问问你们:在你们读书的时候,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例如: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看拼音读……

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下面就请大家读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

哪些同学读完了快快打个胜利的手势!

2) 学生齐读课文。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课文读完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3) 出示卡片,认读会认字。

同学们喜欢这首儿歌吗?喜欢可爱的猫和老鼠吗?这首儿歌里的字宝宝也很喜欢大家呢!想认识它们吗?(出示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4) 回到课文,圈生字。

生字宝宝很淘气,瞧呀!他们又回到了课文里,快快,赶快拿出我们的笔把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找到,可别让他们跑掉了。咱们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最先把生字宝宝找到。(发现有同学找到了,师:你真棒!这么快就把生字宝宝找到了,再把它读一读吧。其他的同学可要加油哦!)

2、认读会认字

1) 贴字卡,识记会认字。

聪明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呼唤,把这些生字宝宝请出来,让我们和它交个朋友好吗?(学生一起呼唤)(师贴字卡)

这些字宝宝从课本里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女生读第一排,男生读第二排)

课间休息:读儿歌(老师拍手范读,学生自由试读,大家拍手齐读)

同学们,我们来休息一下吧!老师呀!十分喜欢这首儿歌,我读着读着,还拍起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请大家坐好了,认真听、仔细看。(老师拍手范读)你能像老师这样也试着读读吗?(学生自由试读)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吧!(学生一起拍手齐读)

3、认记字形

1) 分析“迷、谜、咪、眯”4字字形、字音。

(从以贴出的字卡中拿出这四个字,单独再贴出。)

同学们真聪明!祝贺你们,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了。光认识了可不行呀!我们还得想办法把它们牢牢的记住呀!

你们瞧瞧这四个生字宝宝有些什么关系呀?

生:读音相似、都有一个米字……

是的,这四个生字宝宝呀,都有一个“米”字,仔细看,瞧它们的“米”字有什么不同呀?

生:“眯”和“咪”的最后一笔是一捺,“迷”和“谜”的最后一笔是一点。

2) 指名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同学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你还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吗?

指名学生分别用“鼠、偷、慢、胡、须、糊、饱、抓、”8字领读、组词、造句、做动作等方法来巩固生字。

3) 去掉拼音读

现在老师要把这些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自由读(学生互相考察,评价,给读得全对的同学画红花)指名学生读,齐读)

全认识的同学请起立,我们大声读!

小结:同学们可真棒!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和这些生字宝宝手拉手,成为好朋友了!

三、趣味朗读,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师生表演。

这篇课文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来边读儿歌边表演吧!

2、理解“谜”

问:哎!这只老鼠可真可怜呀,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死的原因。小朋友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觉得花猫怎样呢?

10、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河与青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把课文读好。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水分和干枯的叶子 小草和小河的头饰

一、复习。

上一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生齐读课题)这篇课文。

1、读生词。

这些词儿你还记得吗?自已先读一读,记一记 。记不得的可以看书也可以问问同学,待会儿开火车读。

藏在这些词中的单个的字还能认出来吗?

2、你心中的小河、青草是怎么样儿的呢?请你来说一说。( )的小河 ( )的青草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河与青草》,一起来读懂这篇课文,读好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

请小朋友看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读文。

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3、你最喜欢哪个词儿,为什么呢?

(弯弯的,写出了小河的样子,青青的,写出了小草的颜色,满写出了小草长得多。)

4、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小草多美呀!把这种美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

过渡: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聊起天来了,想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吗?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学习第二、三、四、五小节。

(一)、学习第二、三小节 。

1、看图。

你知道他们在什么吗?

2、读文。

他们都说什么了?自已先读一读。

3、画一画。

请用“—”画出小草说的话,用“﹏”画出小河说的话。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你有哪个词儿不懂的呢?提出来大家帮助你。

5、老师这儿还有一些问题,咱们一起来读读对话,找出答案。

①这儿写了谁夸谁?谁感谢谁?

②小草紧紧抱住河岸的泥土是用什么抱住的呢?做做动作,再读这个词儿。

③一眼能看到底,还可以看到什么呢?

④浑浊,为什么会浑浊的?

6、句式练习。

谁能用这样的名式练习说话的?

7、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是小河和小草之间的第一次对话,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

同桌可以在位上练习。指名到前面来表演。

(二)学习第四、五小节。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小草和小河的第一次对话。小草夸小河,小河感谢小草。(板书:夸 感谢)我们采用的,看看图,读读对话,提提问题,找找答案,再读对话的方式学习的。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还用这种方式继续学习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1、 生自主学习。

2、 交流。

词:碧绿碧绿(课件) 水分(课件) 干枯(课件)

句的关系:谁夸奖谁?

3、指导读好相关的词和句。赞美和真诚的感谢之情。

4、分角色朗读。

5、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小河与小草之间的两次对话,我们明白了小草紧紧抱住了小河边的泥土,小河才会这么清,小河给了小草充足的水分,小草才会长得这么绿,他们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生活在一起过得非常地开心。

四、学习第六小节。

1、 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2、生读 你想怎么来读课文的这一小节呢?谁来试试 ?

3、 想读的我们一起来读。

五、拓展。

1、生活中,象这样的好朋友可多啦!他们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你们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吗?

2、他们会怎样感谢别人呢?

3、欣赏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感谢的人太多啦!有的人写下来了,有的人唱出来了。(课件)

六、升华课题。

小河与青草是好朋友(读课题)

小河与青草互相帮助(读课题)

小河与青草互相保护(读课题)

小河与青草谁也离不开谁(读课题)

让我们对待朋友也像小河与青草那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

11、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时间:2002-10-29 6:43:30 来源:浙江台州临海白水洋小学 作者:谢百云 阅读923次

关注体验 重视积累 鼓励创造

——人教版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对杨梅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谁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生:我知道杨梅是圆形的,浑身长满了小刺。

生:我知道杨梅果的颜色是由淡红变成深红,再变成更红,像黑的一样。

生:我还知道熟透了杨梅是又酸又甜的,我想味道一定很好。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想不想亲口尝一尝杨梅的味道呢?

生:想(兴高采烈地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分给每个小组一盒杨梅果,虽然这些杨梅果经过了加工,没有刚采下来的新鲜,但是我还要请同学们看一看,尝一尝,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你手中的杨梅与课文中描述的是否一样。

生:(观察 品尝杨梅果 朗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意见)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老师,杨梅的味道美极了,又酸又甜,真好吃!

生:我们吃的和书上描写的一样,圆圆的,毛绒绒的小刺,吃到嘴里,舌尖添到小刺,感觉滑溜溜的,真好玩。

师:从你的语言中,老师可以感觉到你特喜欢这段文字是吗?

生:是。

师:那么请你把这段内容读一读好吗?

生:(读)

师:你读得真很棒,连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们想听吗?

生:想(兴奋地回答)。

师:(读)

生:老师,你读地很好,但是我想和你比一比,可以吗?

师:太好了,老师真的希望你比我读得好。

生:(读)

师 :你读得确实棒极了,老师要向你学习。

生:老师,刚才我们吃的杨梅确实很好吃,但是我想书中描写的杨梅回更好看。

师:哦?能能说说理由吗?(做惊讶状)

生:能。我想书中写的杨梅是长在树上,或是刚刚摘下来的,一定新鲜,所以我觉得书中描写的杨梅会更让人喜欢。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既然你们喜欢书中描写的杨梅,那么就请你们再默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一划、抄一抄,愿意背诵的,就练背一背,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生:(默读课文、动笔划、动笔抄写、练背)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江南的特产“杨梅”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做为阜新人你能不能把你知道的阜新特产也介绍给他人呢?

生:能。

师:那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你熟悉的特产,通过各种形式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好吗?

生:(组内交流)

师: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型的博览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特产介绍给大家?

生:我们家乡被称为“煤电之城”地下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每年能开采出很多的煤送往全国各地。

生:我们家乡盛产玛瑙石,能制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有的都已经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了。

生:我们家乡的三沟酒很有名,我的爷爷很喜欢喝。

生:我们这里生产高粱、玉米,我说不好,但我用笔画出来了。(火红的高粱地,金黄的玉米……)

评析: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得到真实的再现。同时在尊重学生愿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语言积累,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素养。此外,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加强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