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一等奖

《《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一等奖

1、《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正确认读12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韵文,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在交互学习中,发展非智力品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彼此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树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策略:

交互式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作游戏吗?现在,我们来一起作个游戏

(出示一根小棒)

师:谁能把它折断?(指名试一试。)

(出示一捆小棒)

师:谁能把这一捆小棒折断,谁就是咱们班的大力士!(可以多找一些学生试一试。)

师: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一根小棒就能折断,一捆小棒就折不断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快来一起看看吧!

板书课题《我和我的小伙伴》

二、小组交互、自学字词。

1、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来。

2、小组合作、认读字词。

3、游戏“我会认、我会记”检查自学情况

(师生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生活中见到过这个字(词)吗?

伙伴、一滴、木船、高兴、大喊

航行、禾苗、救活、跑回

4、认读带生字词的句子

小伙伴们在高兴的做游戏。

木船又能在大海中航行了。

小水滴们救活了干枯的禾苗。

三、情感交互,感悟阅读的乐趣。

1、教师为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3、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评一评谁读得最美,并选派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4、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想象:受到小水滴们帮助的木船、禾苗会有什么表现?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和小伙伴的经历,充分感觉到伙伴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互助协作的力量。

师:小水滴和它的小伙伴们一起托起了木船、救活了禾苗,谁来说说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做过什么事。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汶川地震的事情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2、《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正确认读12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韵文,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在交互学习中,发展非智力品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彼此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树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策略:

交互式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作游戏吗?现在,我们来一起作个游戏

(出示一根小棒)

师:谁能把它折断?(指名试一试。)

(出示一捆小棒)

师:谁能把这一捆小棒折断,谁就是咱们班的大力士!(可以多找一些学生试一试。)

师: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一根小棒就能折断,一捆小棒就折不断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快来一起看看吧!

板书课题《我和我的小伙伴》

二、小组交互、自学字词。

1、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来。

2、小组合作、认读字词。

3、游戏“我会认、我会记”检查自学情况

(师生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生活中见到过这个字(词)吗?

伙伴、一滴、木船、高兴、大喊

航行、禾苗、救活、跑回

4、认读带生字词的句子

小伙伴们在高兴的做游戏。

木船又能在大海中航行了。

小水滴们救活了干枯的禾苗。

三、情感交互,感悟阅读的乐趣。

1、教师为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3、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评一评谁读得最美,并选派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4、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想象:受到小水滴们帮助的木船、禾苗会有什么表现?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和小伙伴的经历,充分感觉到伙伴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互助协作的力量。

师:小水滴和它的小伙伴们一起托起了木船、救活了禾苗,谁来说说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做过什么事。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汶川地震的事情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和我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人物头饰。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一根小棒)谁能把它折断?(指名学生试一试)

谁能把这一捆小棒折断,谁就是咱们班的大力士!(多找一些同学试一试)

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一根小棒能折断,一捆小棒就折不断了呢?(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快来一起看看吧!(板书课题:23、我和我的小伙伴)

二、认读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2、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解决。

3、认读生字、词语。

伙伴一滴木船高兴大喊航行禾苗救活跑回

4、认读带生字词的句子。

(1)小伙伴们在高兴的做游戏。

(2)木船在大海中航行。

(3)好多小水滴把干枯的禾苗救活了。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朗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划出来,读给同学听。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有水啦,有水啦,我能航行啦!”--要读出木船见到“我”之后的高兴与激动。而“我”的力量太小了,不能托起木船,读出惋惜与失望。

5、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我跑回小河,唤来了我的小伙伴。”--要表现出小水滴的果断和自信。

“我们流到木船下......托起了木船”--要表现出小水滴们齐心协力救助木船的勇气和信心。

“谢谢你和你的小伙伴”--要突出小木船的喜悦和感激。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小水滴和它的小伙伴们一起托起了木船,救活了禾苗,谁来说一说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做过什么事?

4、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教案《在希望的田野上》教案《黄河颂》教案表格式1

课题

二十六、歌词三首

课时

      1    课时

(总第         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的修辞手法;精练形象的语言,学唱三首歌。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品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重点:歌词的内涵

难点:正确把握歌词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导语

出示学习目标:

1、欣赏这三首歌词。

2、体会歌词中体现的热爱祖国

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生字注音

萦    烙    穗    澜    魄    嶂    巅    哺

2、解释下列词语

澎湃   狂澜    屏嶂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3、了解三位作者

4、学习《我的中国心》思考:

(1)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对这首歌的共鸣?(2)歌词反复提到的中心词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3)“河山只在我梦萦” ,“只”字体现了什么感情?

(4)“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有什么象征意义?(5)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呢?(6)你最喜欢歌词中的哪一句?说说为什么?(7)把歌词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意思。

5、《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一歌词的思路怎样?概括本文中心。

6、学习《黄河颂》思考:

(1)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2)哪些句子描写了黄河的形象?(3)你是怎样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的?(4)把歌词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意思。

学生根据提纲自学,然后合作交流。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生字注音

Yíng  lào  suì  lán   pò zhàng diān   bǔ

萦     烙     穗    澜     魄    嶂   巅      哺

2、解释下列词语

萦:围绕,缠绕。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嶂:像屏风那样遮拦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遮挡。

九曲连环:形容广阔或壮大。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3)“河山只在我梦萦” ,一个“只”字,体现了什么感情?明确:对祖国的企盼和向往之情。

(4)“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代表祖国的“河山” ,借代祖国。

(5)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明确: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念着祖国,海外游子,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

(6)你最喜欢歌词中的哪一句?说说为什么?明确:①“中国心”②“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③“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④“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①“中国心”  也就是心中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对祖国一片深情。

②通过对比,写出了海外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

③“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代表祖国,“重千斤”把不可以用斤两计算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④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这是融在血里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7)把歌词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意思。

一、第 1—4 行:海外赤子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二、 第 5~12 行: 祖国永远在海外赤子的心中。

三、第 13—16 行: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永远不变。

6、《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一歌词的思路怎样?概括本文中心。

明确: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至8行):歌唱家乡。

第二层(第9至16行):歌唱理想。

第三层(第17至24行):歌唱未来。

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 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歌颂了新生活, 歌颂了新时代 。

7、学习《黄河颂》思考:

(1)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

(2)哪些句子描写了黄河的形象?明确: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3)你是怎样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的?

明确:“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气魄。

(4)把歌词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意思。

第一层: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层,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民族的摇篮” ; “民族的屏障” ;“民族的伟大精神” 。

第三层,表达祖国儿女心中的决心。 诗人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形象,把心中的感情,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感情抒发出来。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ào(     )印      chuī(    )烟    明mèi(    )   抽suì(    )yíng(    )绕 梳zhuāng(    ) 狂lán(    )

(2).辨字组词。

烙(        )漂(       )梳(        )哺(       )

洛(        )飘(       )疏(        )浦(       )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1)河山在我梦萦:

(2)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3)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2.解释下列歌词的含义。

(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2)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3)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案:《19、三个小伙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理解和读背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水、小水桶,头饰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友情提醒:查找本课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种过树吗?(种过),小动物是怎样种树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一个关于三只小动物种树的故事。

板书课题:19、《三个小伙伴》

2、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是怎样种树的呢?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抽读生字的读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2、看图练说:()有()。

3、它们去干什么呢?请你说说这幅图。

4、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自己学习生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3、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齐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指导看图。

1、指着图片问:“小朋友,这是谁?”

2、

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去栽树,栽好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

a.小伙伴们在干什么?(手拉着手,又跳又笑,唱歌又跳舞)

b.看出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十分高兴)

c.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来读这段话。(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

没有工具它们怎么栽好树的呢?请你去课文中找答案吧。

3、学生自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感知课文

1、小动物们种树遇到了哪几个困难?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1)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2)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3)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2、当遇到了困难,小动物是一种什么心情呢?(着急

难过)

3、小动物们想出了办法,小野猪,小袋鼠,小象是怎么说的呢?

4、指导读,(读出自信,一点儿也不把困难放在心上)

5、

最后小动物们就用自己的身体解决了困难。让我们口头完成练习:

小野猪把()当成(),挖出()。

小袋鼠把()当成(),运来()。

小象把()当成(),吸来()。

〈三〉排演课本剧

三、总结全课

1、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学生回答)

2、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遍课文。(齐读课文)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19、三个小伙伴

野猪把()当成(),挖出()。

小袋鼠把()当成(),运来()。

小象把()当成(),吸来()。

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把”“拉”。

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三种动物的外貌特征及作用,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困难大家要密切合作,主动想办法,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4、积累语言,能仿照文本形式进行想象说话。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教学过程:

一、揭题复习,质疑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小伙伴》,还认识了三个朋友呢,他们是谁呀?

⑴、学生回答(板贴: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⑵、交流人物特点(相机板贴图片)

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学生读词语)

2、课件出示并齐读: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

3、质疑:他们空着手能栽树吗?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二、入情入境,感悟朗读

㈠、整体感知2-5

1、自己去读一读2-5自然段,想一想: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一边读一边把这几个困难用横线画下来。

2、交流: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3、课件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4、指导读好三个问句。

㈡、重点指导2

1、(创设语言情境,把学生当作故事中人物来问)小象小象,你有什么办法吗?小袋鼠,小袋鼠,你有什么好办法?

(课件出示小野猪用手指着自己的嘴巴说话的无声动画)

2、他指着自己的嘴巴在说什么呀?

⑴、指名说。

⑵、听课件配音。

⑶、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

⑷、课件出示:“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随即进行生字词教学:

●“巴”、“嘴巴”:单个字读第一声,词语中读轻声。

●“硬硬的嘴巴”:

a——“的”是轻声,要读得又轻又快。

b——指导读出硬的感觉。

⑸、读好句子。(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及时评价)

3、语言训练:小野猪可真会安慰人啊!如果你是这只小野猪,还会怎样来安慰自己的小伙伴?(不着急不着急,没关系没关系,别紧张别紧张,别慌别慌,没事的没事的)

4、小野猪是这么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请你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⑴、指名读

⑵、看课件、表演等方式理解“拱树坑”。

⑶、谈话明白:能为大家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虽然累,但是感觉很快乐。

⑷、小野猪的嘴巴就是厉害,能用来当锄头挖树坑,小象和小袋鼠的嘴巴可没有这样的本领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呀?(指名说)

⑸、读好第三句话(指名读)

5、读好第二自然段(齐读)

6、指导背诵:读得真好!老师这里有一段动画片,可是没有声音,愿意用这一段内容为它配音吗?(课件:无声动画,与第二自然段相配套)

㈢、方法学习3-5

第三自然段

1、过渡: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当锄头,把树坑挖好啦!可是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呢?是谁想办法解决的?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能像刚刚学习第二自然段一样自己去学懂第三自然段吗?

2、要求:先自己读,并认真思考,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是谁解决的?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⑴、指名读。

⑵、课件出示:“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

4、读了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5、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一问一说一做,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⑴、分角色读。

⑵、指导评价并适时分句指导读好。

⑶、再指名分角色读。

7、集体分角色读好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引读:三个小伙伴把小树——(课件演示,出示第四段内容)

第五自然段

1、自读第五自然段。

2、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3、你能读好小象的话吗?(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后两句)

4、指导读懂关键词。

⑴、学生质疑。

⑵、读懂“浇得湿湿的”和“吸足了水”。

⑶、读好第三句话。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五自然段。

㈣、回归整体

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一同上山栽树。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好了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小象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㈤、学习第六自然段

1、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可高兴啦!瞧,他们在干什么呀?

⑴、课件出示:图片+文字(第六自然段)

⑵、自由说。

⑶、看上去,他们心情怎么样?

⑷、指名一个读,其他同学想:从哪些词语也能看出他们很高兴?

⑸、交流。

2、读好第六自然段

三、明理感受,指导背诵

1、三个小伙伴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把小树栽好啦!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喜欢?

2、小结:是啊,他们遇到困难不害怕,不退缩,用自己特有的本领把困难一个个解决了,把事情做得好好的,我们以后是不是也要这么做呢?

3、指导背诵

⑴、试着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来讲一讲,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⑵、指名定角色,其他人和老师一起讲第1、4、6自然段。

四、运用语言,拓展说话

1、课件:一起上山摘果子

2、课件:梯子

没有梯子爬上去怎么办?小象说:“。”不一会儿,

3、课件:箩筐

没有箩筐装苹果怎么办?小袋鼠说:“。”不一会儿,

五、生字教学

拉把

1、认读

2、说说两个字的共同点。

3、学习“把”的笔顺

4、怎样才能把提手旁写漂亮?

5、怎样才能把“拉”写漂亮?

6、写字

板书: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硬硬的嘴巴拱树坑

小袋鼠皮口袋运肥料

小象长长的鼻子浇水

7、《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 东北特产

二、 作者介绍

三、 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 整体介绍

五、 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 文章结构

七、 问题讨论:

1、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 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 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 “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 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 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 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 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丰子恺作品欣赏

3、 丰子恺简介

二、 课文学习

1、 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 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 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 小结

四、 拓展

五、 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 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 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欣赏(老虎)

2、 有关老虎的成语

3、 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 写作背景

5、 作者介绍

二、 预习检测

三、 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 角色分析

1、 观众

2、 “我”

3、 华南虎

五、 小结

六、 拓展

8、《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

9、《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