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第7课《参观自然博物馆》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上第7课《参观自然博物馆》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参、馆、特”的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读6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博物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个博物馆。打开书,借助拼音读一读。借助拼音读课文
从书中你都知道了哪些博物馆?说说你的理解。
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
指名朗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参 军 艺 陈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出示认读字。
博物馆 航空 地质
恐龙 明显 骨骼
三、指导朗读。
1.把这些生字词放在课文中再读课文。
抢读、齐读、开火车读
2.谁来读一读?
“故宫博物院”与其他的名称不完全一致,读时要注意。朗读时应突出××博物馆。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评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猜字游戏。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参 军 艺 陈
试着读读,指名读,评读
2.再读课文,组内互相检查(指名读)。
3.读第一句时,语速要慢,让人听清楚在什么地方,摆放着什么。读第二句时,把“特别”突出出来,读出对比,读出风趣。
4.大家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学写几个生字。
出示:参、馆、历、史、艺、术
5.你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
“车”加“秃宝盖”念“军”;
“东”加“耳刀旁”念“陈”;
“乙”加“草字头”念“艺”;
按部件记:
“参”上边是“撇折、点”,中间是“大”,下边是“三撇”。
书空、观察、组内交流
6.你能用它们组词或说句话吗?
大家对这些字的用法掌握得很好,看谁能把它们写好。
7.按笔顺跟随书空,再观察田格中的范字。(重点指导)
参 中间“大”的“撇、 捺”要写得长一些,把下面的三“撇”盖住。下面三“撇”从上往下,起笔在竖中线或偏右一点,最后一“撇”要长些。
8.书写其他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会4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参、馆”的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博物馆,课下你又收集到了其他博物馆的知识么?请你介绍给大家。指名朗读。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参观 历史 博物馆 艺术 特别
大厅 陈列 高大 化石 旁边
齐读、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
列 龙 特 别
说说你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
“歹”加“竖心旁”念“列”;
“另”加“竖心旁”念“别”。
按部件记:
“特”左边是“牛字旁”,右上是“土”,右下是“寸”。
“龙”是“尤”加“一撇”。
3.指导书写。
大家对这些字的用法掌握得很好,看谁能把它们写好。
按笔顺跟随书空,再观察田格中的范字
4.重点指导:
特:整个字左窄右宽,左 边是“牛字旁”“牛”的第2笔“横”改为一“提”。占右上格“寸”的“横”要短于“土”的第2横。
陈:“左耳旁”要小,“东”的“撇折”的“撇”要长,“折”压横中线。
5.学生书写。
课后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历史博物馆的位置和干什么用的 ,知道里面珍藏着很多值得同学们观赏的东西,很多同学准备去看看。生字学的较好。
2、二上第7课《参观自然博物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参、馆、特”的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读6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博物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个博物馆。打开书,借助拼音读一读。借助拼音读课文
从书中你都知道了哪些博物馆?说说你的理解。
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
指名朗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参 军 艺 陈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出示认读字。
博物馆 航空 地质
恐龙 明显 骨骼
三、指导朗读。
1.把这些生字词放在课文中再读课文。
抢读、齐读、开火车读
2.谁来读一读?
“故宫博物院”与其他的名称不完全一致,读时要注意。朗读时应突出××博物馆。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评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猜字游戏。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参 军 艺 陈
试着读读,指名读,评读
2.再读课文,组内互相检查(指名读)。
3.读第一句时,语速要慢,让人听清楚在什么地方,摆放着什么。读第二句时,把“特别”突出出来,读出对比,读出风趣。
4.大家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学写几个生字。
出示:参、馆、历、史、艺、术
5.你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
“车”加“秃宝盖”念“军”;
“东”加“耳刀旁”念“陈”;
“乙”加“草字头”念“艺”;
按部件记:
“参”上边是“撇折、点”,中间是“大”,下边是“三撇”。
书空、观察、组内交流
6.你能用它们组词或说句话吗?
大家对这些字的用法掌握得很好,看谁能把它们写好。
7.按笔顺跟随书空,再观察田格中的范字。(重点指导)
参 中间“大”的“撇、 捺”要写得长一些,把下面的三“撇”盖住。下面三“撇”从上往下,起笔在竖中线或偏右一点,最后一“撇”要长些。
8.书写其他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会4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参、馆”的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博物馆,课下你又收集到了其他博物馆的知识么?请你介绍给大家。指名朗读。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参观 历史 博物馆 艺术 特别
大厅 陈列 高大 化石 旁边
齐读、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
列 龙 特 别
说说你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
“歹”加“竖心旁”念“列”;
“另”加“竖心旁”念“别”。
按部件记:
“特”左边是“牛字旁”,右上是“土”,右下是“寸”。
“龙”是“尤”加“一撇”。
3.指导书写。
大家对这些字的用法掌握得很好,看谁能把它们写好。
按笔顺跟随书空,再观察田格中的范字
4.重点指导:
特:整个字左窄右宽,左 边是“牛字旁”“牛”的第2笔“横”改为一“提”。占右上格“寸”的“横”要短于“土”的第2横。
陈:“左耳旁”要小,“东”的“撇折”的“撇”要长,“折”压横中线。
5.学生书写。
课后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历史博物馆的位置和干什么用的 ,知道里面珍藏着很多值得同学们观赏的东西,很多同学准备去看看。生字学的较好。
3、二年级上册语文《参观自然博物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参、馆、特”的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读6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博物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个博物馆。打开书,借助拼音读一读。借助拼音读课文
从书中你都知道了哪些博物馆?说说你的理解。
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
指名朗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参 军 艺 陈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出示认读字。
博物馆 航空 地质
恐龙 明显 骨骼
三、指导朗读。
1.把这些生字词放在课文中再读课文。
抢读、齐读、开火车读
2.谁来读一读?
“故宫博物院”与其他的名称不完全一致,读时要注意。朗读时应突出××博物馆。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评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猜字游戏。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参 军 艺 陈
试着读读,指名读,评读
2.再读课文,组内互相检查(指名读)。
3.读第一句时,语速要慢,让人听清楚在什么地方,摆放着什么。读第二句时,把“特别”突出出来,读出对比,读出风趣。
4.大家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学写几个生字。
出示:参、馆、历、史、艺、术
5.你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
“车”加“秃宝盖”念“军”;
“东”加“耳刀旁”念“陈”;
“乙”加“草字头”念“艺”;
按部件记:
“参”上边是“撇折、点”,中间是“大”,下边是“三撇”。
书空、观察、组内交流
6.你能用它们组词或说句话吗?
大家对这些字的用法掌握得很好,看谁能把它们写好。
7.按笔顺跟随书空,再观察田格中的范字。(重点指导)
参 中间“大”的“撇、 捺”要写得长一些,把下面的三“撇”盖住。下面三“撇”从上往下,起笔在竖中线或偏右一点,最后一“撇”要长些。
8.书写其他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会4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参、馆”的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博物馆,课下你又收集到了其他博物馆的知识么?请你介绍给大家。指名朗读。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参观 历史 博物馆 艺术 特别
大厅 陈列 高大 化石 旁边
齐读、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
列 龙 特 别
说说你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
“歹”加“竖心旁”念“列”;
“另”加“竖心旁”念“别”。
按部件记:
“特”左边是“牛字旁”,右上是“土”,右下是“寸”。
“龙”是“尤”加“一撇”。
3.指导书写。
大家对这些字的用法掌握得很好,看谁能把它们写好。
按笔顺跟随书空,再观察田格中的范字
4.重点指导:
特:整个字左窄右宽,左 边是“牛字旁”“牛”的第2笔“横”改为一“提”。占右上格“寸”的“横”要短于“土”的第2横。
陈:“左耳旁”要小,“东”的“撇折”的“撇”要长,“折”压横中线。
5.学生书写。
课后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历史博物馆的位置和干什么用的 ,知道里面珍藏着很多值得同学们观赏的东西,很多同学准备去看看。生字学的较好。
4、二年级上册7《参观自热博物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参、馆、特”的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读6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博物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个博物馆。打开书,借助拼音读一读。借助拼音读课文
从书中你都知道了哪些博物馆?说说你的理解。
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
指名朗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参 军 艺 陈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出示认读字。
博物馆 航空 地质
恐龙 明显 骨骼
三、指导朗读。
1.把这些生字词放在课文中再读课文。
抢读、齐读、开火车读
2.谁来读一读?
“故宫博物院”与其他的名称不完全一致,读时要注意。朗读时应突出××博物馆。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评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猜字游戏。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参 军 艺 陈
试着读读,指名读,评读
2.再读课文,组内互相检查(指名读)。
3.读第一句时,语速要慢,让人听清楚在什么地方,摆放着什么。读第二句时,把“特别”突出出来,读出对比,读出风趣。
4.大家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学写几个生字。
出示:参、馆、历、史、艺、术
5.你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
“车”加“秃宝盖”念“军”;
“东”加“耳刀旁”念“陈”;
“乙”加“草字头”念“艺”;
按部件记:
“参”上边是“撇折、点”,中间是“大”,下边是“三撇”。
书空、观察、组内交流
6.你能用它们组词或说句话吗?
大家对这些字的用法掌握得很好,看谁能把它们写好。
7.按笔顺跟随书空,再观察田格中的范字。(重点指导)
参 中间“大”的“撇、捺”要写得长一些,把下面的三“撇”盖住。下面三“撇”从上往下,起笔在竖中线或偏右一点,最后一“撇”要长些。
8.书写其他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会4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3.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
提高识字和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把字写端正。“参、馆”的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博物馆,课下你又收集到了其他博物馆的知识么?请你介绍给大家。指名朗读。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参观 历史 博物馆 艺术 特别
大厅 陈列 高大 化石 旁边
齐读、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
列 龙 特 别
说说你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
“歹”加“竖心旁”念“列”;
“另”加“竖心旁”念“别”。
按部件记:
“特”左边是“牛字旁”,右上是“土”,右下是“寸”。
“龙”是“尤”加“一撇”。
3.指导书写。
大家对这些字的用法掌握得很好,看谁能把它们写好。
按笔顺跟随书空,再观察田格中的范字
4.重点指导:
特:整个字左窄右宽,左 边是“牛字旁”“牛”的第2笔“横”改为一“提”。占右上格“寸”的“横”要短于“土”的第2横。
陈:“左耳旁”要小,“东”的“撇折”的“撇”要长,“折”压横中线。
5.学生书写。
课后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历史博物馆的位置和干什么用的 ,知道里面珍藏着很多值得同学们观赏的东西,很多同学准备去看看。生字学的较好。
5、《参观自热博物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3.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过程方法:
1.利用插图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博物馆,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词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学习难点。
2.课外延伸,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注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情感态度:
有学习生字的兴趣。有搜集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3.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照田字格把字写端正。理解博物馆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北京有很多博物馆,谁去北京参观过博物馆?你参观过哪些博物馆?
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参观几个北京的博物馆,你们愿意吗? 板书课题:参观自然博物馆
二、现在我们坐上汽车,来到了北京,首先我们来到了故宫博物院……
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介绍六个博物馆。
三、读词语
1.刚才我们参观了北京的好几个博物馆,看看它们的名字都在这儿呢,快来读一读吧?课件:词语:
gù gong bó wù yuàn jūn shì bó wù guǎn
故 宫 博 物 院 军 事 博 物 馆
háng kōng bó wù guǎn zì yán bó wù guǎn
航 空 博 物 馆 自 然 博 物 馆
dì zhì bó wù guǎn yì shù bó wù guǎn
地 质 博 物 馆 艺 术 博 物 馆
2.不同形式读词语
3.这几个生字又把自己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看看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练习读生字)
4.看,它们还把自己家的一些成员带来了,你想认识它们吗?
5.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个生字,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边,你一定有好办法记住它们。自己想一想,不会的还可以向同桌请教。(生自由说一说)
四、学习生字
1.观察田字格,该怎样写?
2.自己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3.说说那一笔不好写。
4.独立再写一个。
5.同桌互相欣赏,指出问题,改正。
1.观察田字格,该怎样写?
2.自己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3.说说那一笔不好写。
4.独立再写一个。
5.同桌互相欣赏,指出问题。改正。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自然博物馆。
过程方法:通过读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表达出对博物馆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读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说说都知道了那些博物馆?
二、学习句子
1.导入:我们刚刚了解了很多博物馆,看了很多图片,今天,我们就走进自然博物馆去参观。
板书:自然
读课题:参观自然博物馆
2.打开书,读一读学过的词语,再读下面的句子,要争取把字音读准。
3.同桌互相读一读句子,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4.请你再读一读句子,想一想有几句话?
5.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请你再仔细地读一读。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读表达出来。
你从哪儿看出恐龙骨骼化石高大?
出示句子,结合学生的发言改变重点词的颜色。
大厅 高大 特别 矮小
三、有语气地读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特别
2.结合图意记字型、用自己的好办法记字型。
3.你还在哪见过这些生字,组词或句子。
4.观察田格描一个写两个。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该怎样写?
2.自己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3.说说哪一笔不好写。
4.独立再写一个。
5.同桌互相欣赏,指出问题。改正。
六、作业
书写生字。
6、二上第七课《为了妹妹》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詹尼献血给妹妹的故事,体会感人的兄妹亲情,学习詹尼美好的心灵和奉献精神。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献血前后詹尼的表情变化,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学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是的,妈妈对子女的爱是无私,伟大的,在本课主人公的身一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爱。(板书课题),看到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中会冒出不少的问号,会问的小朋友也一定很会学习,现在,请说出你的问题,让大家分享。
二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借助拼音轻声练读课文,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出示小卡片,帮助学生正音(献血、血型、血液、输血、医院、生病)
3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师生共同介绍一些输血常识。
三 围绕重点,精读感悟
1 师: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令人感动,还需理解课文内容才行。学生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詹尼的表情的句子画出来,再读一读。
2 教学献血前。
师:文中的怎样描写詹尼献血前的表情的,你找到了吗?给大家读一读。(学生汇报)
师:“詹尼犹豫,嘴唇都有些颤抖”是因为他害怕献血时会疼吗?詹尼的犹豫恐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内容说一说)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詹尼的心理活动。(板书)学生谈如何朗读(老师适当点拨)指名读,学生分角色读。
3 教学献血时。
师:詹尼带着献血后会死的恐惧被推进了医院的房间,文中是怎样描写病房中的兄妹二人?指名读一读。
学生用“瘦弱”“强壮”造句。
师:虽然两人都没有说话,其实两人在内心深处却在对话,你知道他们都在说什么吗?詹尼为什么会“露出了微笑”?
学生联想,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师:当护士把针头插进詹尼的手臂时,詹尼的表情为什么那么痛苦?(出示挂图)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去掉死死一词可以吗?(指导朗读)
师:正因为詹尼恐惧到了极点,因此他询问医生的声音才颤抖,指导读。
4 教学献血后。
师:最后医生告诉詹尼献血是不会死的,詹尼的表情又如何?(齐读结尾段)
5 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师:你愿意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学生分段读全文。
师: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引导从朗读,知识收获,受到教育等方面谈)
四 知识积累
出示文中原句后,让学生仿写句子。
由于( ),( )便成为了( )的最理想人选。
五 课外延伸
收集一些亲情类的文章,课后认真阅读,感觉人世间的美好真情。
六 板书
为了妹妹
献血
詹尼 ———————— 妹妹
害怕 -微笑 -高兴
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相关知识。
2 体会本文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说明抽象事物的写作方法。
3 感受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巨大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物候现象和物候学的说明;物候现象决定因素的说明。
2 说明顺序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烂漫,冬梅的傲岸,真实“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东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二、了解作者和积累字词。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1.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竺可桢(张福春)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关于标题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3.给下列生字正确注音。
连翘( ) 落( )叶 落( )枕 观( )测
翘起() 丢三落( )四 玄妙观( )
差( )异 差( )遣 差( )劲 参差( )
衰( )草连天 翩然( ) 孕育( ) 农谚( )
萌发( ) 销声匿迹( )
次第 草长莺飞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课文朗读。合作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1-3)齐读,(4-5)女生读(6-10)男生读(11-12)老师读
2.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①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②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大自然的语言”吗?文章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又有什么作用?
不是。文章介绍的是物候学。
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③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1-3)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4-5)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6-10)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11-12)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四、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生讨论: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读6-10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先后顺序:知道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物候学研究的对象,了解了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还了解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我们还了解到写说明文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
8、语文七年级上: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1.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时间 内容 备注
2003.9.11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且):想要,打算。
郑国 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先自度其足 (duó)量长短
(duó)量长短 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 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四、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一、检查反馈。
1.齐读课文。
2.抽查同学的作业情况(到展示台上展示)
3.师生评价。
二、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
1.启发学生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句式。
教师示范:文中郑人有欲买履者而小学教师材中选用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不一样,由此可见:欲与且、买与置意思相近。请在活页夹上备注栏上记下来。(见上)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个词语的意思,想想他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包含这个词的成语有哪些,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项等。(学生自主研究)
3.请同学谈自己的发现。
4.师生评价。(尊重学生的发现,鼓励创新,把握不准的问题存疑,课后研究。)
三、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1.请同学说说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完成)
2.思考:《刻舟求剑》原文中省略了几句话: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请同学思考:这几句什么意思?为什么省略呢?
3.结合介绍《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9、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梦溪笔谈 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岁穰患贻履等,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之其以悉等。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幻灯片。
2.学生预习:
(1)简介作者作品
(2)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试着翻译全文。
(3)朗读课文,读清句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梦溪园--沈括--《梦溪笔谈》为话题导入。
二、学习《以虫治虫》
1.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记下疑难词句。
3.小组提问,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点拨。
4.理解、探究
(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
(出示图片,加强直观感)
(2)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吗?
(3)说说以虫治虫给我们的启示。
5.出示幻灯片,检测重点词句的解释。
(1)方为秋田之害。
(2)其喙有钳。
(3)如途中狗蝎。
(4)千万蔽地。
(5)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6)土人谓之傍不肯。
(7)则以钳搏之。
(8)悉为两段
6.小结课文
三、布置作业
1.分类积累文言词汇。
2.预习《梵天寺木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实物模型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听写字词(包括第一则)
2.朗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记下疑难词句。
四、小组提问,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可有教师进行点拨。
五、理解 探究
1.讨论探究、练习二
2.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的高超技艺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结合课文谈谈两篇课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六、出示幻灯片,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
1.患其塔动
2.故如此
3.贻以金钗
4.但逐层布板讫
5.匠师如其言
6.盖钉板上下弥束
7.人履其板
8.人皆伏其精练
七、小结课文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词汇(尤其注意多义词及语境义的使用)
2.借助工具书,课外阅读《喻皓的〈木经〉》。
1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背影(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多角度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特点。
3.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读为主,通读、选读、品读、析读、诵读贯穿课堂,分不同阶段理解父子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在特定环境下感受到的父爱,感受文中的人性美。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父亲的背影一点都不美,不够潇洒。为什么不捕捉生活中父亲美的一面、美的事物去写?会有很多素材啊,为什么要选不美的背影?
老境的父亲颓唐、忧伤、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但大家想想如果是个健壮灵活的父亲,健步如飞、干脆利落,还能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那种关爱的深刻性吗?作者写的是真实的再现,那个背影已经深深地长在每个中国人心中。
启示:单有独辟蹊径的精神、角度还不够,还必须有真实的、感人至深的内容支撑,否则会华而不美。
那回答作者为什么用背影做标题?
视角新颖独特
是文章的线索。
是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父子依依惜别时留给儿子最深的印象,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二、买橘子的背影令作者念念不忘,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几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 “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边没人。
① 安慰儿子,也表现自己的坚强。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善良而又坚强的父亲!
② 担心照顾不周。儿子已二十岁,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一个小孩,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深切地体现出了他对儿子的关怀。
③ 担心儿子,怕他渴,怕他累。上了车,替儿子拣定了椅子,铺好了座位,既关照儿子自己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要做的几乎都做了,要说的几乎都说了,但又忽然想到儿子路上口喝怎么办,他怕买橘子回来找不到儿子,又怕车上东西丢失,可看到这位慈父对于儿子的照顾是多么周到、多么细心!
④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关注安危,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分别在即,今后就是关山阻隔、天各一方了,你经常来信吧,好让老父减轻对你的刻骨思念!这一句话所表现的,就是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这样的真挚而深切的期待!
父亲的话语是最朴实无华的了。可正是这朴实无华的的话语,燃烧着火热的情感,请从文中画出父亲说过的每一句话,体会其中潜在的情感。父亲的语言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
5、事事为儿子着想。依依惜别,不胜留恋,担心儿子在车外久立受寒,所以还是叫儿子“进去吧”。可看到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这五句话都很简短,然而饱含感情,有丰富的潜台词,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地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语言朴实,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是伟大的父爱!
二、儿子感受到父亲的爱了吗?表现在哪里?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
四次流泪。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
1、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2、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3、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4、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泪来”,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
第二次的“泪”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激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惜别,感激、同情父亲不容易。哀伤、悲愁的眼泪。
第四次的“泪”,是接读父亲来信时,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
写此文时作者28岁,在清华教书,已为人父。8年前和父亲车站分别的一幕展现在眼前,思念在脑海瞬间打开。
三、看到父爱子,子爱父。但子爱父是有过程的。
.文中第五节一连用了两个“聪明”。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聪明”的?
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父亲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作者自嘲并称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是不理解父亲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作者还是自嘲称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是告别了少年轻狂的岁月之后才意识到的。感情是层层推进的!
“父慈子孝”。对父爱是经过背影的发酵后才理解的。琐事消磨,那封信勾起回忆。 不能忘怀的是背影。不管是自己的学业事业、孩子多烦事多、代沟啊等。都不能消磨对父亲的爱以及他对父亲的理解,最不能忘怀的就在这里。
四、我们该怎么做?关爱父母。
上课了 。老教授让同学们做一项问卷调查,两道题。
1、他很爱她。她美丽动人。可因一场车祸,她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2、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忽然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统计,发现: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做这两题时,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同学们答得很整齐。
“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教室里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青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再统计,两道题,同学们都100%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请同学们关爱父母。
六、小结。
七、作业;熟读课文。
11、二上第19课《摘月亮》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黄狗、黑熊、小猴与小猫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小猫善于动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认真观察事物,勤于开动脑筋。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在小组交流学识字中学习生字。
难点:了解黄狗、黑熊、小猴、小猫为什么会用不同的办法摘月亮。
突破方法: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感悟,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授法。
学生:自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课前导语: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月亮)
师:对,谜底是月亮,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摘月亮》。
一、复习巩固要求会写的生字
1、 自由读记本课生字。
2、 听写要求会写的字。
3、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要求会认的字
sǎ tuǐ gōu shāo cāng
撒 腿 钩子 树梢 捉迷藏
xùn sù zuān jìng
迅 速 钻进 镜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 看看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出示句子,完成说话练习:小猴、黄狗、黑熊和小猫在草地上玩。_
___、___、___和___在操场上玩。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黄狗、黑熊、小猴、小
猫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摘月亮的?他们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
教师点名回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再读读课文里的原句
师小结:
黄狗到山坡上去找,它以为月亮在山尖。
黑熊用长竹竿安上铁钩子去钩,它以为月亮在树梢上。
小猴爬上树梢去摘,它也以为月亮在树梢上。
小猴用镜子去照,它想到天空像镜子。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有关动词:“撒腿、跑(黄狗),“扛、安、钩”(黑熊),“爬、抓住、荡过来荡过去”(小猴),“望、想、跑、捧”(小猫)等词,使学生体会到黄狗、黑熊、小猴没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迫不及待地去摘月亮,结果是劳而无功;而小猫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想出了好办法。
2、你觉得它们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说小猫的方法最好。
师:为什么呀?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说的好的学生
师总结:因为小猫动了脑筋,把天上的月亮“摘”到了镜子中。
黄狗、黑熊、小猴都是迫不及待地去摘月亮,只有小猫是先动脑筋想了后再去“摘”的,所以它的方法最好。
小朋友们,我们要做聪明的小猫,好吗?
3、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体会。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在集体交流。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那一部分。并组织学生评议。
(1)“嗖地爬上树”读出小猴的急切心情。
(2)“可是月亮总躲在前面的树梢上,和他捉迷藏。”读出小猴失望的语气。
(3)“想啊想”要轻一点、慢一点,读出小猫认真思考的语气;“哦”语调稍高,表现出小猫恍然大悟的神态。
(4)、第七自然段中有三个感叹号,要注意表达出小猫摘到月亮后高兴、喜悦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也可能摘下月亮?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想象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摘下月亮。
如:打一盆水、用手机拍下等等。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给予表扬:你也是一只聪明的小猫!
五、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那个小动物,为什么?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说明理由。
如:我喜欢小猫,它很聪明,会动脑筋。
师:很好,大家都喜欢小猫,那我们从小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道理呢?
生:(回答不一)
师:对了,做事情要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希望小朋友们都做一个像小猫一样聪明的孩子,好吗?
六、板书设计
黄狗------------------------上山找---------没摘到
黑熊------------------------竹竿钩---------没摘到
小猴------------------------树上摘---------没摘到
小猫------------------------镜子照-----------摘到
(要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我教二年级的时候教过的,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上课的时候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我按照顺序要学生自己从课文里面找到小动物摘月亮的办法,并且找到相关的动词,学生并不是很快找的到,所以我利用表演让学生明白了“撒腿、跑” 等词语是表示动作的,我觉得让学生自己把课文学懂,自己找出相关的词语才是一堂成功的课,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他后记住;课后我让学生自己想像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摘月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及时肯定学生好的想法,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能力,另外,我觉得还要多指导朗读,在学生体会小动物心情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感情地指导朗读,因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要多读,这点我做的不是很好,在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
12、人教版二上18课《称赞》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真诚的称赞所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称赞别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刺猬和小獾之间互相称赞所带来的奇效。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旧引新
1、复习生字新词。
2、复习课文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小刺猬 )和(小獾 )互相( 称赞)的故事。
3、小刺猬和小獾是怎么互相称赞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称赞》。
4、齐读课题。
二、细读感悟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话
(一)、自由读文,用“~~~”画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画出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二)、细读感悟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1、出示句子: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2、指导理解“一个比一个好” 。
3、指导朗读。
(1)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请带着高兴的语气自己练读。
(2)请同学来试读。分组赛读。全班齐读。
4、仿照“一个比一个好”,练写短语。
小练习:一个比一个好
一 比一
(三)、细读感悟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1、出示句子:“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2、指导朗读。
(1)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自由练读。
(2)请同学来试读。全班齐读。
三、细读感悟称赞带来的神奇作用
(一)、细读感悟小刺猬的称赞对小獾的作用。
1、自由读第7自然段,用“——”画出小刺猬的称赞对小獾的作用。
2、出示句子:“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指导理解“泄气”。
3、指导朗读。
4、小獾为什么泄气了?它的板凳做得怎样?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1)出示句子: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2)图文结合,指导理解“粗糙”。
5、小刺猬是怎么发现小獾的优点呢?哪个词能看出?
(1)出示句子: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
(2)指导理解“仔细地”。
(3)指导朗读。
小结: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不仅高兴极了,还学会了做椅子。
6、小组讨论:如果当时小刺猬没有称赞小獾,小獾会怎样呢?
师小结:小刺猬的称赞让小獾高兴,有了自信。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细读感悟小獾的称赞对小刺猬的作用。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画出小獾的称赞对小刺猬的作用。
2、出示句子“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指导理解“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3、指导朗读。
四、升华主题
1、以小练习形式,总结全文。
课文主要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故事。小刺猬的称赞让(小獾)有了( 自信 ),小獾的称赞让( 小刺猬 )消除了(一天的疲劳 )。
2、学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称赞的作用可大了!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赞,更需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去称赞别人。
3、小组内交流:请你称赞身边的人。
五、快乐作业
1、把《称赞》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称赞你的家人。
板书:
18.称赞
自信
小刺猬 ←—————→ 小獾
消除疲劳
发现优点 称赞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