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8《看菊花》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一年级上册8《看菊花》教案一等奖
设计说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篇课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9个生字,学会“放、点”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写本课9个生字。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教学准备:
1.课件。
2.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去看菊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许多客人,虽然天气很冷,但校园里盛开的菊花就像我们此时的心情一样,在热烈的欢迎客人们的到来。你们喜欢菊花吗?喜欢它什么?
2.课件出示小芳一家出门去的画面:瞧,星期天早晨,芳芳一家也出门了,他们去干什么呢?
3.揭题,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课题“8.看菊花”,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看”字?师做手势帮助理解
4.指导读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看菊花?芳芳看到了什么样的菊花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生自由读文,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3.初学生字。
(1)课件出示一组生字(都会读了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
(2)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3)去音节读,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菊花爸爸妈妈紫红的开放离去许多一点儿
(4)开火车读;齐读。
4.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文,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第一自然段。
1.谈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你的心情怎么样?瞧你说得多开心呀!能不能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带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来试试。
2.指名读第一段;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要到公园看菊花了,多高兴呀,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2.课件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________呀,公园里的菊花_________。
公园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说……指名说。
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画面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3.指导读,你也想这样说吗?指名读,说一说“好看极了”什么意思;再读读看。
4.课件出示: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
师: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愿意来试着读读看。
5.扩展: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
6.指名读,齐读。
7.导入下一句:它们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8.课件出现一组画面,板书“朵”,请学生上来用“朵”数最上面一幅;再数下面一幅,数不过来呀,怎么办呢?板书“丛”,别着急,老师送你一个词,再数;数第三幅,一丛丛也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片”了,板书“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数都数不过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数吧,齐读。
9.谈话:咦,这儿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来它们都怕冷,有的谢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名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10.看着这么美的,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人们怎么舍得离去呢?指名读: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1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齐读。
12.尝试背诵(师范背,你能学着老师这样吗?)。
(三)三、四自然段。
1.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我们来听听爸爸是怎么说的,放录音。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4.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好“更好看了”。
四.学写生字,掌握写法。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读后用生字口头组词。
2.自学书后笔顺,指名说,课件出示笔顺,帮助记忆。
3、师范写生字,讲清书写要求。
4、在书上描红。
5、完成《习字册》。
自我评析: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中就注重了新课标的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经历这种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
2、一年级上册8《看菊花》教案
设计说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篇课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9个生字,学会“放、点”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写本课9个生字。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教学准备:
1.课件。
2.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去看菊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许多客人,虽然天气很冷,但校园里盛开的菊花就像我们此时的心情一样,在热烈的欢迎客人们的到来。你们喜欢菊花吗?喜欢它什么?
2.课件出示小芳一家出门去的画面:瞧,星期天早晨,芳芳一家也出门了,他们去干什么呢?
3.揭题,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课题“8.看菊花”,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看”字?师做手势帮助理解
4.指导读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看菊花?芳芳看到了什么样的菊花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生自由读文,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3.初学生字。
(1)课件出示一组生字(都会读了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
(2)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3)去音节读,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菊花爸爸妈妈紫红的开放离去许多一点儿
(4)开火车读;齐读。
4.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文,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第一自然段。
1.谈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你的心情怎么样?瞧你说得多开心呀!能不能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带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来试试。
2.指名读第一段;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要到公园看菊花了,多高兴呀,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2.课件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________呀,公园里的菊花_________。
公园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说……指名说。
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画面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3.指导读,你也想这样说吗?指名读,说一说“好看极了”什么意思;再读读看。
4.课件出示: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
师: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愿意来试着读读看。
5.扩展: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
6.指名读,齐读。
7.导入下一句:它们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8.课件出现一组画面,板书“朵”,请学生上来用“朵”数最上面一幅;再数下面一幅,数不过来呀,怎么办呢?板书“丛”,别着急,老师送你一个词,再数;数第三幅,一丛丛也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片”了,板书“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数都数不过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数吧,齐读。
9.谈话:咦,这儿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来它们都怕冷,有的谢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名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10.看着这么美的,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人们怎么舍得离去呢?指名读: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1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齐读。
12.尝试背诵(师范背,你能学着老师这样吗?)。
(三)三、四自然段。
1.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我们来听听爸爸是怎么说的,放录音。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4.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好“更好看了”。
四.学写生字,掌握写法。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读后用生字口头组词。
2.自学书后笔顺,指名说,课件出示笔顺,帮助记忆。
3、师范写生字,讲清书写要求。
4、在书上描红。
5、完成《习字册》。
自我评析: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中就注重了新课标的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经历这种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
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菊花》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篇课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9个生字,学会“放、点”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写本课9个生字。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教学准备:
1.课件。
2.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去看菊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许多客人,虽然天气很冷,但校园里盛开的菊花就像我们此时的心情一样,在热烈的欢迎客人们的到来。你们喜欢菊花吗?喜欢它什么?
2.课件出示小芳一家出门去的画面:瞧,星期天早晨,芳芳一家也出门了,他们去干什么呢?
3.揭题,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课题“8.看菊花”,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看”字?师做手势帮助理解
4.指导读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看菊花?芳芳看到了什么样的菊花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生自由读文,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3.初学生字。
(1)课件出示一组生字(都会读了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
(2)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3)去音节读,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菊花爸爸妈妈紫红的开放离去许多一点儿
(4)开火车读;齐读。
4.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文,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第一自然段。
1.谈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你的心情怎么样?瞧你说得多开心呀!能不能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带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来试试。
2.指名读第一段;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要到公园看菊花了,多高兴呀,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2.课件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________呀,公园里的菊花_________。
公园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说……指名说。
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画面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3.指导读,你也想这样说吗?指名读,说一说“好看极了”什么意思;再读读看。
4.课件出示: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
师: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愿意来试着读读看。
5.扩展: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
6.指名读,齐读。
7.导入下一句:它们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8.课件出现一组画面,板书“朵”,请学生上来用“朵”数最上面一幅;再数下面一幅,数不过来呀,怎么办呢?板书“丛”,别着急,老师送你一个词,再数;数第三幅,一丛丛也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片”了,板书“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数都数不过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数吧,齐读。
9.谈话:咦,这儿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来它们都怕冷,有的谢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名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10.看着这么美的,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人们怎么舍得离去呢?指名读: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1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齐读。
12.尝试背诵(师范背,你能学着老师这样吗?)。
(三)三、四自然段。
1.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我们来听听爸爸是怎么说的,放录音。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4.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好“更好看了”。
四.学写生字,掌握写法。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读后用生字口头组词。
2.自学书后笔顺,指名说,课件出示笔顺,帮助记忆。
3、师范写生字,讲清书写要求。
4、在书上描红。
5、完成《习字册》。
自我评析: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中就注重了新课标的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经历这种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
4、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5、一年级教案:《国标本第一册《看菊花》》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篇课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9个生字,学会“放、点”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写本课9个生字。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教学准备:
1.课件。
2.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去看菊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许多客人,虽然天气很冷,但校园里盛开的菊花就像我们此时的心情一样,在热烈的欢迎客人们的到来。你们喜欢菊花吗?喜欢它什么?
2.课件出示小芳一家出门去的画面:瞧,星期天早晨,芳芳一家也出门了,他们去干什么呢?
3.揭题,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课题“8.看菊花”,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看”字?师做手势帮助理解
4.指导读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看菊花?芳芳看到了什么样的菊花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生自由读文,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3.初学生字。
(1)课件出示一组生字(都会读了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
(2)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3)去音节读,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菊花 爸爸 妈妈 紫红的 开放 离去 许多 一点儿
(4)开火车读;齐读。
4.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文,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第一自然段。
1.谈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你的心情怎么样?瞧你说得多开心呀!能不能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带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来试试。
2.指名读第一段;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要到公园看菊花了,多高兴呀,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2.课件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________呀,公园里的菊花_________。
公园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说……指名说。
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画面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3.指导读,你也想这样说吗?指名读,说一说“好看极了”什么意思;再读读看。
4.课件出示: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
师: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愿意来试着读读看。
5.扩展: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
6.指名读,齐读。
7.导入下一句:它们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8.课件出现一组画面,板书“朵”,请学生上来用“朵”数最上面一幅;再数下面一幅,数不过来呀,怎么办呢?板书“丛”,别着急,老师送你一个词,再数;数第三幅,一丛丛也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片”了,板书“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数都数不过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数吧,齐读。
9.谈话:咦,这儿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来它们都怕冷,有的谢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名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10.看着这么美的,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人们怎么舍得离去呢?指名读: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1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齐读。
12.尝试背诵(师范背,你能学着老师这样吗?)。
(三)三、四自然段。
1.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我们来听听爸爸是怎么说的,放录音。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4.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好“更好看了”。
四.学写生字,掌握写法。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读后用生字口头组词。
2.自学书后笔顺,指名说,课件出示笔顺,帮助记忆。
3、师范写生字,讲清书写要求。
4、在书上描红。
5、完成《习字册》。
自我评析: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中就注重了新课标的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经历这种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
6、一年级上册《看菊花》教学设计
导语:菊花的种类非常多,颜色也十分艳丽,姿态多变,在百花凋零的深秋迎着寒风开放,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下面是《看菊花》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3自然段。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1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舍不得”、“离去”等。
3、激发学生想象走入课文的意境,感受菊花不怕寒冷的高洁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菊花不怕寒冷的高洁品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课文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菊花不怕寒冷的高洁品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几盆菊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每天上学经过学校大厅时能看到什么花呢?
2、是啊!秋天到了,菊花都开放了,你们想去看菊花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和菊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8、看菊花
(指名读、齐读课题。)
4、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各种类菊花开放的情景。同学们问得真好,
程老师准备了菊花给你们看。
要求:看菊花时,要认真看,不准发出声音。能做到吗?看了菊花,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菊花真好看,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程老师示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要做到,仔细听。
3、下面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来体会菊花的美。
要做到:读通顺,读流利,不读错字,不换字,不添字。
4、程老师看哪个小朋友读得最认真,能把课文里的字词读好。
看,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爸爸:第二个爸要读轻声,谁来读一读开放:花儿开放了,是件非常开心的事,该怎么读好。哪个小朋友你觉得自己读得比他好,也想来读读的?
许多:许多是什么意思?怎样读好它?一点儿这里有个儿化音请小朋友跟老师读,谁能读好。
(抽读、开火车读。)
5、齐读这些字词。
6、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这些词语带进课文里,看看是否也能读好。
⑴指名一段一段读,读出停顿。
(师生评议,掌握朗读技巧,改进朗读。)
⑵男女生读,集体读。
⑶学生学习表演读。
⑷全班齐读课文。
三、识写生字
过度:同学们的课文读得真好,相信大家的生字识写也不错啊!
1、出示生字:
公 开 不 点 也 听
什么结构?组词。
2、让我们来记住它们的笔画和书写顺序吧:
⑴教师示范书写,同时言语强调:
“公”的第三笔是撇折。
“不”第二笔是撇,从竖中线起笔。
“点”上下结构,下面四点,第一点是朝左的方向,四点要分开,托住上面的字。
“也”的第一笔是横折钩,略微向上倾。最后一笔竖弯钩要钩出去。
⑵学生练习描红、独立书写。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布置作业
1、把习字本上的这课生字认真写好。
2、朗读课文。
〖附板书〗
8、看菊花
公 开 不 点 也 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9个生字,学会“听、放”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到公园──看菊花,读题。
2、去公园之前,我们要把门票准备好了,瞧![出示第一段]齐读(让我们一起来得到这张门票,读)
二、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过关了,让我们拿好它,赶快坐上汽车去“看”菊花吧!嘟嘟──,嘀嘀──
⑴学习第一句话:
①公园到了,你看见了什么?
(指名说。)
②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出示。)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公园里的菊花”要词儿连读。
③指导读:
你也想这样说吗?
(指名读)
菊花真美呀;你真喜欢菊花。
(让喜欢菊花的小朋友齐读。)
⑵学习第二句话:
(出示: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图。)
①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在哪儿呢?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想一想。
②引出句子“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指导朗读。)
是呀,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引读──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来数一数?
(指名读。)
颜色真美呀;一口气就说出了四种呢;还在一边欣赏一边说呢!
真是越数越高兴,越数越开心!
(表达出惊喜的心情来。)
一起读。
③扩展:
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这么多美丽的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色色俱全)
(引读,齐读。)
④真是好看极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
(出示。)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导入下一句:参加比美的菊花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⑤(课件出现一组画面,三四朵菊花。大家一起数。)
小朋友,公园里的菊花一朵接一朵抢着开。谁来读这个词语宝宝:一朵朵。这一朵朵的菊花聚在一起,就是一丛,这一丛又一丛的菊花谁来读好它?
(出示。)
一丛丛
最后越开越旺,放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到处都是,一片又一片,公园成了花的海洋。)
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宝宝吗?
(出示。)
一片片
⑥谁能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读好呢?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读吧!
(齐读。)
⑦引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导朗读:
A、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放呀?
(出示。)
深秋
B、深秋的时候,天气转冷了,你们看,菊花还是开得那么美丽。
(出示菊花图。)
C、老师看到我们小朋友现在美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愿意当一回菊花吗?
(表演读,手在下巴下做花状。)
D、啊呀,刮风了,好冷啊!菊花们,深秋的寒风吹来了,你们怕吗?
E、我看到了某某菊花抬起了头,某某菊花也挺起了胸,你们为什么不躲起来?
F、是呀,菊花多么勇敢呀,迎着寒风,尽情地开放,谁来读?
(出示。)
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哪个词最能说明菊花不怕冷?
(“迎”)
那该怎么读?
G、师范读。
H、分大组赛读。
⑶朗读第一、二句话:
(出示。)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小朋友,你们看,这满园的菊花真像一幅多彩的图画!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它们。
(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⑷学习第四句话:
①看着这么好看、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你们舍得离开吗?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引读。)
②指导朗读:
你能把人们舍不得离去的心情读出来吗?
(脚步再放慢些;再多留恋些;听出来了,连你都不想离开呀!真想留下来呀!)
⑸指导背诵:
①齐读第二段:
快要离开公园了,还没看过瘾呢?让我们再回过去欣赏一番吧!
②菊花美得让人陶醉,让我们看着图把美丽的菊花牢牢地记在心里。
(背诵第二自然段。自由背,齐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度:看到美丽的菊花在公园里开得这么旺盛,爸爸喜爱吗?他是怎么说的?
⑴指名朗读。
(出示第三段。)
⑵为什么这样喜爱它呢?
(出示。)
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
①现在的天气已经渐渐凉了,你们知道其它的花都去哪儿了吗?
(谢了!枯萎了!躲起来了!)
②那么菊花又怎么样了?
(引导学生说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着呢。)
(板书。)
不怕冷
③老师也希望那你们像菊花那样不怕冷,做操、踏步、写字的时候勇敢地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再来夸夸它。
(齐读。)
④爸爸也觉得菊花坚强。所以爸爸说的这句话除了要读出喜爱之情,还要读出赞美之情。
(指导读这句,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
(板书。)
⑵菊花的种类非常多,颜色也十分艳丽,姿态多变,在百花凋零的深秋迎着寒风开放,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菊花还可以药用,可以酿酒,可以制茶作为饮料,还可以当菜吃,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⑶让我们再一起夸夸这美丽的菊花,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
三、课外拓展相关诗
过渡:不光是我们觉得菊花好看,很多人都喜欢它,他们还写了好多诗来赞美菊花勇敢呢!让我们来看看陈毅爷爷写的一首诗:
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领读)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请你们把今天课上看到的菊花美景,用自己的话告诉爸爸妈妈。
7、一年级上册《看菊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9个生字,学会“放、点”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写本课9个生字。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教学准备:
1.课件。
2.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去看菊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许多客人,虽然天气很冷,但校园里盛开的菊花就像我们此时的心情一样,在热烈的欢迎客人们的到来。你们喜欢菊花吗?喜欢它什么?
2.课件出示小芳一家出门去的画面:瞧,星期天早晨,芳芳一家也出门了,他们去干什么呢?
3.揭题,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课题“8.看菊花”,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看”字?师做手势帮助理解
4.指导读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看菊花?芳芳看到了什么样的菊花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生自由读文,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3.初学生字。
(1)课件出示一组生字(都会读了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
(2)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3)去音节读,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菊花爸爸妈妈紫红的开放离去许多一点儿
(4)开火车读;齐读。
4.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文,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第一自然段。
1.谈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你的心情怎么样?瞧你说得多开心呀!能不能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带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来试试。
2.指名读第一段;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要到公园看菊花了,多高兴呀,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2.课件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________呀,公园里的菊花_________。
公园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说……指名说。
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画面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3.指导读,你也想这样说吗?指名读,说一说“好看极了”什么意思;再读读看。
4.课件出示: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
师: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愿意来试着读读看。
5.扩展: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
6.指名读,齐读。
7.导入下一句:它们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8.课件出现一组画面,板书“朵”,请学生上来用“朵”数最上面一幅;再数下面一幅,数不过来呀,怎么办呢?板书“丛”,别着急,老师送你一个词,再数;数第三幅,一丛丛也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片”了,板书“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数都数不过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数吧,齐读。
9.谈话:咦,这儿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来它们都怕冷,有的谢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名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10.看着这么美的,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人们怎么舍得离去呢?指名读: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1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齐读。
12.尝试背诵(师范背,你能学着老师这样吗?)。
(三)三、四自然段。
1.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我们来听听爸爸是怎么说的,放录音。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4.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好“更好看了”。
四.学写生字,掌握写法。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读后用生字口头组词。
2.自学书后笔顺,指名说,课件出示笔顺,帮助记忆。
3、师范写生字,讲清书写要求。
4、在书上描红。
5、完成《习字册》。
自我评析: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中就注重了新课标的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经历这种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
8、一年级语文上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心字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
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本课学习采用以景激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式,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让学生带着心中向往,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课前准备】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就要放寒假了,如果爸爸妈妈想在寒假里带你去外地旅游,你最想去哪里?(自由发言)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我们一起学一学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齐读)。
1、多想什么意思?(特别想,非常想)
2、他那么想去看看,到底要看什么?听老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识字。
1、看拼音,轻声自由读这首诗,遇生字把它画下来,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2、看汉字读课文,遇生字把它画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3、检查生字:同桌之间──开火车──组词领读──怎么记住它的。
1、课件出示:大家读得这么高兴,小蜜蜂也来凑热闹了,看,几只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都采到了她们的篮子里去了,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生字是什么。
2、出示生字,学生自己练读。(课件)
同桌检查。指名读。听一听电脑老师是怎样评价的。(课件)
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3、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什么生字?
学生畅所欲言,相机教学方字旁。学生讲得好的奖励玩猜字谜游戏。(课件)
4、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巩固生字学习情况)(课件)
三、再读课文
看,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新词送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
指名读课文。朗读擂台赛。听一听学习伙伴怎样评价。(课件)
四、生字书写
1、学写生字。注意升的第一笔。(课件示两次撇的笔画。)
2、你看清楚广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吗?(点靠近竖中线起笔。)
3、走和足: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才会觉得舒服呢?(竖在竖中线上。)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4、注意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描红并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
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投影)
五、作业
收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图片和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北京风光,培养学生热爱京 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北京风光图、教学课件。
教学理念:
在学习的课堂里,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通常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充满智慧的天真想法。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天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游戏、旅游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用标出。
2、小组合作读。小组长带领着同学们合作着学习,合作着读一读课文。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汇报合作情况。在刚才的学习中,谁能勇敢地告诉老师,你什么地方得到过同学的帮助?或你帮助过谁?都可以说说。
4、指名读。谁来试试,能把这些字词读准。(告诉、能、走出、大山、北京城、升旗、仪式、壮观)
5、范读。我多想读读这篇课文呀,你们欢迎吗?(老师范读)
6、比读。谁敢跟老师比一比。其它同学仔细听,注意字音是否读准确,读得是否有感情。
7、小组赛读。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的同学读得最认真,最有感情。
二、感悟交流,探究内容。
1、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点什么?联系我们开始学课文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想一想,现在读明白了吗?
1)我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随机板书:大山里的孩子)
2)北京城离大山里的孩子非常非常远。理解:遥远。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再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几夜的时间。(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
3)我多想去看的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随机板书:天安门、升旗仪式)
五、创设情境,强化感受。
1、你想看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吗?(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实况录像)
2、现场采访:看了你们这入神、激动的样子,我想现场采访一下几位小朋友: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随机板书:壮观)
2)看图当你看到国旗升起来时,你会想些什么?我们来读读这句话。国旗美丽!我爱祖国,我爱北京。
3)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多想去看看)
4)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 星红旗。 )
3、听音乐休息。《国旗,国旗多美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这么壮观,我作为一名中国人觉得非常非常骄傲、非常非常自豪,非常非常想亲眼看看,你呢?把这种急切的心情再读出来。
三、说话训练。
遥远的北京城, 有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四、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共同表这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热爱北京,热爱祖国,表达爱方式有很多,可以画一张画,可以唱一首歌,可以编一首小诗,回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向你的爸爸妈妈妈表达一下你对北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9、一年级上册《一年级》教案
课文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三句话,写出安安上了一年级的喜悦心情,第一句写安安脸上高兴的表情。第二句写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第三句写出安安内心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安安读书图。介绍本书主人公之一安安。(课本中有三个主人公,即安安、宁宁、云云,教师要用好教材这样的设计,使每个孩子都感到有三个和他们一起学习的好朋友,使学生和主人公一起成长)
小朋友,今天,老师介绍一位新同学跟大家认识。(出示安安图)这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叫安安。小朋友们跟他打招呼吧!老师表演安安和同学们打招呼。安安是语文课本中的主人公,正上一年级,(板书课题)他会和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和小朋友一起长大。
(二)观察课文插图。
1.请小朋友打开书,观察图画,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安安在学校做些什么?(让孩子们充分想象,大胆说话)
2.指名说一说。(多让一些孩子说一说)
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并逐步表达得生动、具体一些。
3.猜一猜,安安在学校还会做些什么?(激发孩子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去想象,去说话)
老师小结过渡: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呀!我们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多么幸福呀!
(三)朗读课文。
齐读课题:一年级
1.老师范读(2遍)。
范读时,第一句可以读得慢一些;第二句可读得稍轻快些;第三句可以读得欢快,表现出安安的喜悦心情。
2.老师领读(3遍)。
同样注意由句到文。全文分三句领读。
由于学生是刚接触课文,孩子内心的感触不一样,语言表达也不一样,教师的范读只是为给学生提供范例,教师不要让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语调。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喜悦的心情。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小组读,小组内互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配乐朗读,可采用多种形式,穿插学习竞赛或游戏。
做到保证学生朗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读的遍数要多。让学生在反复练读的基础上感悟安安喜悦的心情,达到熟读成诵。(读得好的小朋友送给他一份安安带来的礼物)
(四)拓展。
1.告诉安安:你叫什么名字?你喜欢你的学校吗?你在学校做些什么?什么事最有趣?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
(五)作业。
1.自己动手,为安安做一个礼物。
2.背诵课文。
10、一年级语文上册《我多想去看看》公开课教案
预设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发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天安门图片和升旗仪式录象片。
预设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我们学校每周一早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国的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每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那局面,你见过吗?你想去看看吗?有一个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非常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于是,他不停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停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呢?读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交流:指名读喜欢的句子,检查字音。
3、你读懂了什么?
(1)小男孩住在大山里,特别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2)理解遥远(从大山里到北京城要坐上几天的火车,与远比较);
(3)理解壮观,通过观看录象理解(人多、解放军叔叔的威武)难怪这个小朋友要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指名读这句话。(提倡个性朗读)
三、再读课文,指导背诵。
1、小朋友们很会学习,读懂了课文,你认为怎样能把这篇课文读好,你就怎样读?能背诵的就背诵。(自由尝试)
2、指名朗读,评价交流。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课文。
四、练习读我会读中的句子。
刚才课文读得这么好,这些句子你会读吗?(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五、写一写。
指导同学写四个生字。
六、课外延伸。
1、你对北京除了想看天安门广场上隆重的升旗仪式,还想看什么?
2、课件展示北京的图片,更加激发同学爱国热情。齐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11、一年级上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13个会认的生字;
2、学会“广、升、足、走”4个生字;
3、会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笔顺写字、会组词。
教学难点:
正确地书写:“广、升、足、走“,选词说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黑板出示上节认识的13个生字。
A、指名认读B、小组开火车认读C、全班读D评价、奖励
2、再读课文。
3、复习声母:ɡshz韵母:uanɡenɡou
二、识字,写字,组词、说句
(一)识字
1、在认识的生字里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2、拼一拼、读一读。
①师带拼读。②生自拼读。③齐读。④小组读。⑤个别读。⑥评价、奖励。
(二)写字
1、学生先观察田字格里生字的位置。
2、师范写,学生一笔一画跟着写。(书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试写两个。
(师巡视辅导、展示、奖励)
(三)用字组词,说句
1、指名组词,齐读。
2、选词说话。(师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找朋友。
心诉不场
告路升能
走想长旗
北京广城
2、看拼音写汉字。
zǒushēnɡguănɡzú
()路()旗()场()球
3、比一比,再组词。
广()升()足()
厂()开()走()
4、照样子,我会说。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爱北京。
_____爱__________。
四、小结。
五、作业。
每个田字格里的汉字写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