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儿水中游》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一条鱼儿水中游》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儿、中、羊、走、三”五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儿、中”。
2. 正确认读声母y、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读成诵。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体会小动物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儿、中、羊、走、三”五个生字。
2.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小羊、小白兔、小松鼠头饰。
2. 学生准备:拼音卡片。
第一课时
一.媒体演示,揭示课题。
1. 播放课文动画,说说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2. 揭示课题,跟读课题,齐读。
二. 读儿歌,学习生字。
1. 一听录音,轻轻跟读,注意读准生字宝宝的字音。
2. 二听录音,轻轻跟读,注意生字宝宝的字形。
3. 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4.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儿、中、羊、走、三。 读准字音。
(2)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交流。
5.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滚雪球”游戏。
由一位学生读儿歌,读完后全班学生齐唱:“滚雪球,滚雪球,滚到谁,一起来。”这一位学生找到一个朋友后再一起读儿歌。一人变二人,二人变四人,四人变八人,依此类推。
(2)戴上头饰表演儿歌。
(3)师生配合表演读。
(4)尝试背诵儿歌。
第二课时
一.学习拼音。
过渡:看到字宝宝和小朋友交朋友这么开心,声母宝宝也想来和大家交交朋友,你们愿意吗?一起来看看!
1. 学习声母y、w。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编顺口溜。
如:一个树杈yyy,波浪波浪www。
2.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注意音节“yu”,这个老六非常有礼貌,尊敬大y,每次见到这个大y都要脱帽敬礼。
(3)读yi、wu、yu的四声。
3. 同桌合作,互相抽读拼音卡片。
4. 做“邮递员送信”的游戏。
5.完成课后连一连练习。
二.习与延伸。
1. 听音取卡片。
2. 认读词语:儿歌、中医、山羊、走来走去、三条鱼、上山、儿子
3. 补充儿歌:《婆婆和伯伯》
老婆婆,拔萝卜,拔出三只大萝卜。老伯伯,变魔术,变出五条小金鱼。
三.指导写字。
1.师示范写“儿”、“中”。学生书空。
2.学生描写。师巡视指导。
2、第一册《一条鱼儿水中游》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儿、中、羊、走、三”五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儿、中”。
2. 正确认读声母y、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读成诵。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体会小动物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儿、中、羊、走、三”五个生字。
2.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小羊、小白兔、小松鼠头饰。
2. 学生准备:拼音卡片。
第一课时
一.媒体演示,揭示课题。
1. 播放课文动画,说说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2. 揭示课题,跟读课题,齐读。
二. 读儿歌,学习生字。
1. 一听录音,轻轻跟读,注意读准生字宝宝的字音。
2. 二听录音,轻轻跟读,注意生字宝宝的字形。
3. 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4.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儿、中、羊、走、三。 读准字音。
(2)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交流。
5.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滚雪球”游戏。
由一位学生读儿歌,读完后全班学生齐唱:“滚雪球,滚雪球,滚到谁,一起来。”这一位学生找到一个朋友后再一起读儿歌。一人变二人,二人变四人,四人变八人,依此类推。
(2)戴上头饰表演儿歌。
(3)师生配合表演读。
(4)尝试背诵儿歌。
第二课时
一.学习拼音。
过渡:看到字宝宝和小朋友交朋友这么开心,声母宝宝也想来和大家交交朋友,你们愿意吗?一起来看看!
1. 学习声母y、w。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编顺口溜。
如:一个树杈yyy,波浪波浪www。
2.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注意音节“yu”,这个老六非常有礼貌,尊敬大y,每次见到这个大y都要脱帽敬礼。
(3)读yi、wu、yu的四声。
3. 同桌合作,互相抽读拼音卡片。
4. 做“邮递员送信”的游戏。
5.完成课后连一连练习。
二.习与延伸。
1. 听音取卡片。
2. 认读词语:儿歌、中医、山羊、走来走去、三条鱼、上山、儿子
3. 补充儿歌:《婆婆和伯伯》
老婆婆,拔萝卜,拔出三只大萝卜。老伯伯,变魔术,变出五条小金鱼。
三.指导写字。
1.师示范写“儿”、“中”。学生书空。
2.学生描写。师巡视指导。
3、《一条鱼儿水中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条、鱼、羊、果。
2、能认读声母y、w,能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和它们的四声。
3、正确朗读儿歌,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调,熟读成诵。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鱼、羊、过”。
过程方法
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
情感态度
能有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师:秋天到了,小动物都来到了森林里准备过冬的食物。
2.听课文录音,你听到了什么?
3.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一条鱼儿水中游指导朗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再听录音,听仔细,儿歌中共写了哪些小动物?
2.交流板书:一条鱼儿
两只小羊
三只小白兔
五只小松鼠
3.学习生字:条鱼羊果
条:找朋友,还有“一条……”
鱼:找朋友,书空
羊:你有好办法吗?
果:复习“木”部(树,林,校)
4.准词语
5.师:那么多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听老师读读课文,小朋友打开书听仔细了。
6.交流,补充板书:
水中游,
树下走,
拔了四个大萝卜,
扛了六只大苹果。
指导朗读:师生引读,要求:把数字读清楚
自己读,有感情的朗读
7.学习生字:苹果
谁会读?读准后鼻音
苹:复习“”部(花蔬菜草……)
果:找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
它的拼音谁会拼?guo
8.齐读课文,试着背一背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2、试一试读儿歌。
四、描一描
描写生字:鱼、羊、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集体读儿歌,背诵儿歌。
二、学习拼音
1.复习拼音:i u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声母,她的读音和他们两个差不多
出示:y w
y :衣领衣领yyy
w:屋顶屋顶www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练习四声
yu的识记方法:小u见到大y ,脱帽行个礼
拼读音节:
ma yi wu ya li yu xia yu
三、游戏巩固生字
1、送字宝宝回家
2、抢读比赛
3、拓展练习
一( )鱼三( )树五( )花
六( )米四( )灯两( )黑板
4、总结
四、课堂小结
1.熟记生字
2.认读:ma yi wu ya li yu xia yu
板书设计
15、一条鱼儿水中游
一条鱼儿水中游,
两只小羊树下走,
三只小白兔拔了四个大萝卜,
五只小松鼠扛了六只大苹果。
4、《一条鱼儿水中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儿、中、羊、走、三”五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儿、中”。
2. 正确认读声母y、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读成诵。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体会小动物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儿、中、羊、走、三”五个生字。
2.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小羊、小白兔、小松鼠头饰。
2. 学生准备:拼音卡片。
第一课时
一.媒体演示,揭示课题
1. 播放课文动画,说说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2. 揭示课题,跟读课题,齐读。
二. 读儿歌,学习生字。
1. 一听录音,轻轻跟读,注意读准生字宝宝的字音。
2. 二听录音,轻轻跟读,注意生字宝宝的字形。
3. 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4.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儿、中、羊、走、三。 读准字音。
(2)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交流。
5.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滚雪球”游戏。
由一位学生读儿歌,读完后全班学生齐唱:“滚雪球,滚雪球,滚到谁,一起来。”这一位学生找到一个朋友后再一起读儿歌。一人变二人,二人变四人,四人变八人,依此类推。
(2)戴上头饰表演儿歌。
(3)师生配合表演读。
(4)尝试背诵儿歌。
第二课时
一.学习拼音。
过渡:看到字宝宝和小朋友交朋友这么开心,声母宝宝也想来和大家交交朋友,你们愿意吗?一起来看看!
1. 学习声母y、w。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编顺口溜。
如:一个树杈yyy,波浪波浪www。
2.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注意音节“yu”,这个老六非常有礼貌,尊敬大y,每次见到这个大y都要脱帽敬礼。
(3) 读yi、wu、yu的四声。
3. 同桌合作,互相抽读拼音卡片。
4. 做“邮递员送信”的游戏。
5.完成课后连一连练习。
二、复习与延伸
1. 听音取卡片。
2. 认读词语:儿歌、中医、山羊、走来走去、三条鱼、上山、儿子
3. 补充儿歌:《婆婆和伯伯》
老婆婆,拔萝卜,拔出三只大萝卜。老伯伯,变魔术,变出五条小金鱼。
五.指导写字。
1.师示范写“儿”、“中”。学生书空。
2.学生描写。师巡视指导。
5、《鸟儿飞 鱼儿游 小虫爬》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鸟”“儿”“飞”“鱼”“虫”5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正确书写。学会新笔画“提”。
2、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爱护小动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鸟”“儿”“飞”3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韵母ɑo、ou、onɡ、er,整体认读音节yu。
2、熟字“乌”“田”“云”等。
3、笔画乚、乙、横撇、提。
二、看图说话。
指导学生从上到下有顺序地看图说话,如:天上小鸟飞,水中鱼儿游,地上小虫爬。
三、拼拼读读。
1、拼音重点读准niǎo和chónɡ。
2、看看哪几个字跟学过的什么字相近,可以怎么记。
3、自己书空试写。
四、字词教学。
鸟:跟哪个字相近?(乌)仔细看有什么不同?用象形方法记忆:一“点”是鸟的眼睛。乌鸦因为羽毛是黑的,眼珠也是黑的,这一“点”就看不见了。你还知道哪些鸟?(喜鹊、麻雀、黄鸳、啄木鸟、猫头鹰……)给学生看各种乌的图片。
儿:“儿”也是“儿子”的“儿”。组词,如“乌儿”“花儿”“小孩儿”等。乌儿能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鸟。
飞:样子像一只展开翅膀的小鸟。让学生做“飞”的动作。还有什么会飞?(靖蜒、蝴蝶、飞机……)
五、书写指导。
六、复习巩固。生字认读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鱼”“虫”3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正确书写。学会新笔画“提”。
2、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爱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认读生字卡片。
二、字词教学。
鱼: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撇、横撇,中间是“田”,下部是横。你知道哪些鱼?(金鱼、带鱼、黄鱼、卿鱼……)给学生看各种鱼的图片。
虫:注意读准字音。你知道哪些虫?虫分为益虫和害虫。益虫对人们有好处,像蜜蜂。害虫对人们有害处,像蚊子、苍蝇,我们要消灭它们。
三、书写指导。
四、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
2、抄写生字。
6、《鱼儿捎来的信》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目的:
1.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母语基础,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和1个新的偏旁部首。会写7个生字。
2通过读图,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
3. 感悟漫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幽默感。
教学重点:
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的漫画家——卜劳恩所创作的漫画《鱼儿捎来的信》。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题目中哪几个字我们没学过?
生答:捎 信
⑶师:“捎”这个字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捎”字的部首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提手旁”的字。 (打 抱 抓 扑)
写在黑板上,请一名学生读。
师:读了这几个字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回答。
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提手旁”的字多数与手有关。
学生拼读捎。注意读音是翘舌音.
师:捎是形声字.捎=扌+肖
师: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生:我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肖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它是一个多音字 .一声(姓肖)四声(生肖)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下一个生字.
生读.
师:猜字迷,言字旁边站一人.(信)
师:信拆分出来的言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师:你在哪见过这个字.
生答:我们语言课的言字就是这个字.
生读.
二、赏析漫画,指导学生观察漫画。(课件 出示6幅漫画。)
1、先观察:共有几幅图?
2、再看看:每一幅图上都画了什么内容?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第一幅图:父亲和儿子坐着小船在钓鱼,父亲悠闲地抽着烟,儿子在拿着笔写着什么。
第二幅图:儿子写好了字,跳下了水。
第三幅图:父亲还在耐心地钓鱼,儿子潜下水,找到了鱼钩。
第四幅图:父亲把写好的卡片挂到了鱼钩上。
第五幅图:父亲以为鱼儿上钩了,赶紧往上拉线。
第六幅图:父亲钓上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今天不想来,
鱼儿。
师:说一说这组漫画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儿子通过鱼儿给父亲写信的幽默方式,阻止父亲钓河里的鱼。
师:啊,原来儿子不想让父亲钓鱼,要保护鱼儿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人伤害小动物,破坏环境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答:
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学习生字
师:谁愿意读一读书中的书信.
我们来一同读一读这封信。
我们今天不想来,致礼!鱼儿
师:你找到了哪个字是生字.
生答:致 礼
师:致的偏旁是反文儿而不是折文儿。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注意“至”最后一笔变成 提.
至+攵——致 至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它是一个独体字.师;你在哪见过这个字.
生:我做车去长春时,在火车上见过,吉林至长春的列车中的至,我是这样把它记住的.那你知道至是什么意思吗?
生答:“至”——到达的意思
师;礼字的偏旁是示字旁+竖弯钩,注意是示字旁而不是衣字旁。
找两名学生读一读.
师:致礼在书信的结尾处,书信中出于礼貌,尊重对方的一种书信体书写形式.
师:以后我们在错了事,不好意思跟爸爸妈妈或老师承认,可以用书信的这种形式来表达.可以仿照书信这种格式来写.我们又学会了一种表达方式.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卡片,这些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
找学生读.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生答:形声字的方法,如捎 拆分的方法,如言 肖 至
猜谜语.
用记成语的方法记住了言行一致的致.
师:老师把这些字变成了词,你还认识吗?
生肖 捎信 语言 写信 至少 礼花
致电 礼貌 大致 肖像 言行一致
同学们读的真好.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卡片,听要求,读字并组词.
肖 捎 言 信 至 致 礼
生自由组词.
同学们把字和词认得不错
师:我们再次欣赏一下这幅漫画吧!看了这个漫画,你不想对漫画中的父亲和儿子说点什么吗?以后做事时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总结:我们要热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
师:本课有七个字要求我们正确书写,现在我们写一写
我们先写致和礼
强调写字姿势,注意写字的三个步骤。
① 看
先整体看致和礼字,请小组同学合作说一说,写字时应注意哪几笔(至的最后一笔变成了提,礼字的示字旁一个点.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② 写
范写:师在虚宫格里一笔一画写致和礼字。
生练习写:先观察虚宫格里的字,再练习写两遍。
③对照
对照虚宫格里的致和礼字,看看哪一笔写得不漂亮,改正以后再写一个。
写完以后交流展示.。
四、小结
五、拓展
学生互相说一说生活中的笑话或幽默故事。
板书设计:
生肖 捎信 语言 写信 至少 礼花
致电 礼貌 大致 肖像 言行一致
7、《鱼儿游游》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鱼。
2、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装饰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1、情境导课
以“美人鱼”形象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看录像,让学生了解各种形态的鱼,激发兴趣,并提示课题。
2、教师引导
通过谈话、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怎样用绘画与剪贴结合的方法制作鱼。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作业。
4、作业讲评
先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教师再作总评。
5、课后小结,整理用具。
8、《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 东北特产
二、 作者介绍
三、 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 整体介绍
五、 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 文章结构
七、 问题讨论:
1、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 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 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 “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 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 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 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 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丰子恺作品欣赏
3、 丰子恺简介
二、 课文学习
1、 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 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 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 小结
四、 拓展
五、 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 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 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欣赏(老虎)
2、 有关老虎的成语
3、 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 写作背景
5、 作者介绍
二、 预习检测
三、 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 角色分析
1、 观众
2、 “我”
3、 华南虎
五、 小结
六、 拓展
9、《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
10、《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
11、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赤壁》教案《过零丁洋》教案《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1、注意动词、形容词、叠音词、象声词等;2、注意语序;3、语言特点。主要有:清新,即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饰,平白易懂;绚丽,即词藻富丽、有文采;明快,即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即不直接叙述,而曲折倾诉,言此而意彼;简洁,即干净利落,言简意赅。4、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我们从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据景物的组合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明确特殊意象的含义,如梅、竹、菊、柳、蓬、鸟、子规、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及诗人的身世来理解主旨2、主旨有爱国忧民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身世类:诗人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特点大多是忧郁、悲愤。羁旅思乡、贬谪愁思等也属此类。爱情类:歌颂爱情的美好;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压迫;征人思归、思妇念夫。闲适类:隐逸生活的闲适;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园的美好来反衬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友情类: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友人之间的友谊。其他类:叹光阴易逝、感物是人非、蕴含哲理等。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1、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2、古代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虚实相映: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衬托、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汪思琪)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教后记:
古诗词教学人物,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12、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天上水中 地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天”“上”“水”“中”“下”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能区分上、中、下,认识飞机、潜水艇、地下铁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天”“上”“水”“中”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抽读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开火车”认读:大、小、十、口,基本笔画一丨丿乀乛亅。
二、看图说话。
可以这样说:天上有飞机。水中有潜水艇。地下有地铁。人的本领真大呀!
三、拼拼读读。
注意:三拼音tiān(天),翘舌音shuǐ(水),后鼻音shànɡ(上)、zhōnɡ(中)。
四、字词教学。
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哪个字自己能学会?怎么学的?谁来当小老师说给大家听听。
天:比“大”多一横,写的时候先写上面一横,再写“大”。“天上”的“天”。
上:它的笔顺是怎样的?(竖、短横都在长横的上面,就是“上”。)
下: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怎么记?(竖、点在长横的下面,就是“下”。)
水:先写中间再写两边。注意横撇是一画,右边的撇、捺是两画。教师可用象形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古时候,人们看到水是这样流的,(边说边画)把它写下来,到现在就成了这个“水”字。
中:怎样写?怎么记住呢?(先写一个口,再在正中间写一竖,这就是“中”。)
五、指导书写。
天:第一横短些,第二横长些,一撇要碰着第一横。
上:一竖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一短横在横中线的上面一点。下面一横写长些。
水:先写中间“亅”(竖钩),写在竖中线上,再从左到右。左边是一画,右边是两画。
中:“口’的下面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写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六、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下”,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能区分上、中、下,认识飞机、潜水艇、地下铁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组词。
二、学习生字“下”。
1、看图说话引出“下”。
2、比较上——下,识记字形。
三、理解“上”“中”“下”。
1、看图说说哪里是上、中、下。
2、让学生看着教室里的东西,说说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什么在中间。还可以用三层的文具盒,逐层打开,让学生说说上层、中层、下层各有什么。
四、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组词。
2、说说天上、水中、地下还有什么。如天上小鸟飞,水中鱼儿游,地下蚯蚓在钻洞。
3、做“猜字”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写几个生字。
教师:我请××来猜字。(被叫到名字的学生就上来面对大家,教师轻轻地用教棒点黑板上的字,示意大家看清楚。)
众学生:猜中就是好孩子。
一学生:它是水,水中的水。
如果猜对了,大家就说:“猜对了,猜对了!就是水,水中的水。”然后教师请第二个同学继续猜字。要是没有猜对,大家就说:“不是水,不是水中的水。”让他继续猜。整个游戏边做边拍手。
五、指导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