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一等奖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一等奖

1、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会用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淳朴的亲情。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一束玫瑰花、生字卡片、《爱的协奏曲》的音乐带。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一束玫瑰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说说玫瑰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永不凋谢的玫瑰。

3、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工具书帮忙。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开火车认读生字。(矫正字音)

4、抽读新词。(玫瑰、婴儿、 气愤、观赏、甚至、制止、奖状、颤动、凋谢、纯洁)

5、重点指导“愤”“甚”“制”的书写。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玫瑰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交流,老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小女孩摘了一朵玫瑰花, 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给她两朵玫瑰花)教师相机板书:小女孩、摘花、校长、奖励。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感悟文本

(一)引导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1、围绕板书,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为什么小女孩摘了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励她?

2、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二)探究问题、品味语言。

1、 文中怎么描写玫瑰花的样子的?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玫瑰花很美丽,很惹人喜爱)

2、 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读这些句子。(个别读,齐读)

3、 这么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竟然把最大的那一朵摘下来了,在一旁看见的同学是什么反应,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 是啊,美丽可爱的玫瑰花被摘下了,怎不令人心疼,怎不令人气愤呢?可校长为什么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她呢?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学生交流时,相机出示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现在你们来做校长,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问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亲切的语气来说)为什么校长用这样的语气?(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紧张)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我们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她是为了让奶奶高兴而摘花,还心想着让奶奶看后再送回来。 校长被小女孩的善良美好的心灵打动了,所以奖给她两朵玫瑰。

8?齐读校长赞扬小女孩的话。

9?出示最后一段,自由读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总结:是啊, 小女孩送的玫瑰花里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一份孝心。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像芬芳的玫瑰一样美丽动人,永远不会枯萎,永远不会凋谢。

五、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读到这里,几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女孩说吧?

2、老师也被这一位纯真懂事的小女孩感动了,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永不凋谢的玫瑰清晨,玫瑰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最美的一朵,轻轻放在奶奶的枕边。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奶奶的脸上漾起了微笑。艳艳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美好的心灵不正是那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3、齐读小诗。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玫瑰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1)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2)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朵朵带着清香的花。

附:板书设计

32、永不凋谢的玫瑰

小女孩 → 摘花校长→ 奖花

美好的心灵永不凋谢

2、西师版三年级上册32《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会用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淳朴的亲情。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一束玫瑰花、生字卡片、《爱的协奏曲》的音乐带。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一束玫瑰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说说玫瑰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永不凋谢的玫瑰。

3、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工具书帮忙。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开火车认读生字。(矫正字音)

4、抽读新词。(玫瑰、婴儿、 气愤、观赏、甚至、制止、奖状、颤动、凋谢、纯洁)

5、重点指导“愤”“甚”“制”的书写。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玫瑰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交流,老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小女孩摘了一朵玫瑰花, 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给她两朵玫瑰花)教师相机板书:小女孩、摘花、校长、奖励。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感悟文本

(一)引导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1、围绕板书,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为什么小女孩摘了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励她?

2、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二)探究问题、品味语言。

1、 文中怎么描写玫瑰花的样子的?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玫瑰花很美丽,很惹人喜爱)

2、 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读这些句子。(个别读,齐读)

3、 这么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竟然把最大的那一朵摘下来了,在一旁看见的同学是什么反应,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 是啊,美丽可爱的玫瑰花被摘下了,怎不令人心疼,怎不令人气愤呢?可校长为什么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她呢?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学生交流时,相机出示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现在你们来做校长,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问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亲切的语气来说)为什么校长用这样的语气?(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紧张)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我们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她是为了让奶奶高兴而摘花,还心想着让奶奶看后再送回来。 校长被小女孩的善良美好的心灵打动了,所以奖给她两朵玫瑰。

8?齐读校长赞扬小女孩的话。

9?出示最后一段,自由读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总结:是啊, 小女孩送的玫瑰花里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一份孝心。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像芬芳的玫瑰一样美丽动人,永远不会枯萎,永远不会凋谢。

五、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读到这里,几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女孩说吧?

2、老师也被这一位纯真懂事的小女孩感动了,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永不凋谢的玫瑰清晨,玫瑰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最美的一朵,轻轻放在奶奶的枕边。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奶奶的脸上漾起了微笑。艳艳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美好的心灵不正是那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3、齐读小诗。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玫瑰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1)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2)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朵朵带着清香的花。

附:板书设计

32、永不凋谢的玫瑰

小女孩 → 摘花校长→ 奖花

美好的心灵永不凋谢

3、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会用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淳朴的亲情。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一束玫瑰花、生字卡片、《爱的协奏曲》的音乐带。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一束玫瑰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说说玫瑰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永不凋谢的玫瑰。

3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工具书帮忙。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开火车认读生字。(矫正字音)

4抽读新词。(玫瑰、婴儿、 气愤、观赏、甚至、制止、奖状、颤动、凋谢、纯洁)

5重点指导“愤”“甚”“制”的书写。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玫瑰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交流,老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小女孩摘了一朵玫瑰花, 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给她两朵玫瑰花)教师相机板书:小女孩、摘花、校长、奖励。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感悟文本

(一)引导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1围绕板书,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为什么小女孩摘了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励她?

2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二)探究问题、品味语言。

1 文中怎么描写玫瑰花的样子的?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玫瑰花很美丽,很惹人喜爱)

2 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读这些句子。(个别读,齐读)

3 这么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竟然把最大的那一朵摘下来了,在一旁看见的同学是什么反应,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 是啊,美丽可爱的玫瑰花被摘下了,怎不令人心疼,怎不令人气愤呢?可校长为什么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她呢?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学生交流时,相机出示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现在你们来做校长,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问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亲切的语气来说)为什么校长用这样的语气?(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紧张)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我们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她是为了让奶奶高兴而摘花,还心想着让奶奶看后再送回来。 校长被小女孩的善良美好的心灵打动了,所以奖给她两朵玫瑰。

8齐读校长赞扬小女孩的话。

9出示最后一段,自由读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总结:是啊, 小女孩送的玫瑰花里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一份孝心。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像芬芳的玫瑰一样美丽动人,永远不会枯萎,永远不会凋谢。

五、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读到这里,几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女孩说吧?

2老师也被这一位纯真懂事的小女孩感动了,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永不凋谢的玫瑰清晨,玫瑰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最美的一朵,轻轻放在奶奶的枕边。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奶奶的脸上漾起了微笑。艳艳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美好的心灵不正是那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3齐读小诗。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玫瑰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1)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2)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朵朵带着清香的花。

附:板书设计

32永不凋谢的玫瑰

小女孩 → 摘花校长→ 奖花

美好的心灵永不凋谢

4、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馒”“饼”等10个生字。
2 知道对事情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得到了礼物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读准下面的生词:
馒头 烙饼 迫不及待 饱满 保存 麦囤
粮食 防止 舔嘴唇 自豪 收获

四、 学习课文
1 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课文,想一想: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反馈。
(1)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迫不及待”“各种各样”中,你感受到什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6段。
(2)同样的方法交流: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牛和小猴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7、8、9段。
3小猪、小牛和小猴中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4要是你收到这份礼物,你会怎么做?

附: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小猪吃光了
小牛剩一半有备无患
小猴堆满囤有远见

5、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学校》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结合工具书和生活见闻理解“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里学校环境的美和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进一步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带、教学挂图或课件。

2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

3城市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见面交流或书信,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读激趣

1谈话: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来,打个招呼。(出示教学挂图或打开课件)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提问

2来,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二、自读感知

过渡:山里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特别写了这篇文章,叫《我们的学校》。来,我们一起学一学。

1读课文题目:比较去掉“我们的”前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出自豪感。

2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讨论词义,老师巡视。

4检查学习情况,相机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

三、品读欣赏

1同学们,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的环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根据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用彩色笔画出学校的草图。

2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山里的孩子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根据学生对重点句的欣赏,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归纳:

(1)快乐游戏。

(2)与大自然交朋友。

(3)认真学习。

3这么美的环境,这么难得的学习条件,山里的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1)自读第5~9段,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

(2)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四、读写延伸

过渡: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学习,山里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幸福、自信和自豪,让我们也投入大山的怀抱,和山里的孩子一起,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1美美地读课文。

2让我们也来向山里的孩子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吧!

请学生说,并鼓励学生将自己说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6、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家乡的红橘》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红橘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教学难点

能学着本文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红橘的文章,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红橘是怎样的?
师出示课题:家乡的红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自读课文,把红色音节的字音读准,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注意:翘舌音:畅、束
平舌音:素
前鼻音:嫩
后鼻音:竞
多音字:骨(骨气、花骨朵)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一共几段?
(2)谁来说说课文的几段各讲了什么?
学生汇报:
第一段: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第二段:春天时,橘子树叶长得很茂盛。
第三段:四五月时,橘子花开了,花香醉人。
第四段:秋天,橘子树上结满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枝头。
第五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第六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什么?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钩。
3师范写“骨”字。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9个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红橘的可爱
1出示第1段,自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家乡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
2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段,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第2段写了春天时,橘树叶长得很茂盛)师板书:橘树叶。
作者用哪些词来写橘子树的叶子可爱?把它们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学生汇报:茂盛、四季常青、闪着绿油油的光)
理解“茂盛”的意思。
4指导朗读、背诵。
那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在阳光下闪光,多美呀!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自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试背。
5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生: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师板书:橘子花。
6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学生汇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绽放、醉倒)
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7指导朗读、背诵。
(1)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2)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8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师板书:青色的橘子。
9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学生汇报:肥实、压弯了枝头、又酸又涩)
理解:肥实。
10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11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请生自读第5段。师板书:成熟的果实。
1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颜色:红色金黄色的瓤
形状: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13指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自背、抽背、引背、齐背)
14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板书:让人喜爱。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下边就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完成课文第2题,读一读。
出示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再写()的青色果子,最后写()的成熟的果子。
2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四、作业
1模仿第5段写一种水果,注意要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附:板书设计
8家乡的红橘春天橘叶:茂盛、闪着绿油油的光
四五月橘子花:竞相开放
秋天青色果实:压弯枝头
十一月果子成熟了:像小灯笼让人喜爱

7、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钉子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课件, 钉子和木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实验激趣,导入课文题目

1教师拿出一块木板和一颗钉子,把钉子钉入木板。接着请一个同学上台拔出。师:同学们,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书:小孔。(顺势过渡)小孔虽小,却凝聚着一位父亲的智慧。

齐读课文题目。

2 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汇报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带着问题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预习中遇到的较难的字词,多读两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要求学生读得正确通顺。

3齐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只要学生说个大概就给予肯定)

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1)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父亲要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不觉得太费时间吗?

(3)坏脾气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

三、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再读课文,针对黑板上的问题,把你读懂的内容、获得的启发、自己的感受讲给全班同学听。

2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一起解决了问题,读懂了课文,学会了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真是受益匪浅。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勾画出启发你的句子。

3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1)用“”把父亲的话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和自己的感受理解父亲的话。

(3)从父亲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4)父亲的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在交流中总结本文主旨:口头的伤害与伤害身体没什么两样。

四、 拓展与升华,运用与积累

1结合实际,让学生谈一谈坏脾气在生活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与懊悔、不便与烦恼。

2教师用搜集的资料说明:坏脾气不但伤害别人,还危害自己的健康。

3积累园:把本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抄写在“采蜜本”上,多读几遍,最好能背下来。

8、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最好的礼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贫民窟”“祈祷”等词。

2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句话的含意。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1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感悟教练与贝利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足球之歌”音乐,有关贝利的图片或视频,相关的足球知识。

学生:搜集有关贝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节日的时候我们都会互赠礼物,你认为什么样的礼物才是最好的礼物呢?

(生自由发言)

2.有一个足球教练却跟我们不一样,他居然把一个树坑当作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最好的礼物》。师板书课文题目,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关于这份“礼物”,你在课前了解到了些什么?把你的了解与同桌分享。

2.

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关于贝利的资料,师相机出示贝利的图片或播放视频,做补充介绍。

这个出生于贫民家庭的孩子,13岁时,进入当地的俱乐部少年足球队,使该队连续三年获该市冠军;未满17岁时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第一次为祖国捧回世界杯。在长达22年的职业足球生涯中,共参赛1364场,射入1282球,被誉为“一代球王”。

3.

你还想了解什么?带着你想了解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4.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5.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教练会认为树坑是最好的礼物?哪几段在写送礼物这件事?

三、品读课文,角色感悟

(一)学习第1、2段。

1.齐读第1、2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

3.从教练主动送球给小男孩,可以看出教练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后,将自己的感受批在课文旁边。(富有同情心而且醉心足球事业)

5.感情朗读第1、2段。

(二)学习第3~6段。

1.圣诞节到了,大家又要互赠礼物了,如果你是小贝利,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1)师生互动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第3、4段,感受贝利母子的美好心灵。

(3)全班交流自己朗读后的感受,并批在课文旁边。

2.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教练从别墅里走出来看见了,贝利会怎么说呢?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段贝利的话。

(2)角色体验,全班交流,感受贝利的美好心灵。

(3)再品读贝利的话,思考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

(4)全班交流收获。(当学生表达不清时,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边读边悟“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1)如果你是教练,当你看到那个瘦小的男孩,满脸的汗珠,为了送你一个树坑,手也磨破了,衣服打湿了、弄脏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体验角色,交流感受。

(2)指名朗读第6段。

(3)师:不过一个树坑罢了,如果你是教练,你也会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吗?为什么?

(4)生自由讨论后全班交流。(老师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予肯定,同时,通过评价给予点拨指导。如果学生情感有所感悟却表达不清,可以鼓励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5)分角色感情朗读第3~6段。

(三)学习第7段。

1师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1.齐读课文。

2.适度拓展,介绍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适当引导,不仅注重技艺的成果,更要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精神品质)

3.师:一个人要想受人爱戴和崇敬,不仅需要出色的才华,更需具备美好的品质。希望同学们能和老师一起,以贝利那最好的礼物——树坑来共勉,感恩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相信世界从此会更加美好。

附:板书设计

21.

最好的礼物

9、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认识并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

2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

1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鲁班的故事呢?

2揭示课文题目:鲁班造伞的传说。

3从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通过抽读、抢读、做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4教师抽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生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4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鲁班造伞的故事,各小组再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你们还想对人们现在使用的伞进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个方面的功能?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

10、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有哪些感人的表现,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知京剧艺术,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具体描写盖叫天在一次表演中的言行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盖叫天演出的剧照及有关文字资料。

2.京剧录像或录音片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然后介绍盖叫天其人及其京剧表演成就。引入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自选方式通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字典或与学伴一起以多种形式合作,完成生字、词语的学习。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本文写的是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为避免别人受伤而致自己受重伤并坚持演出的感人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爱的符号标出文中盖叫天受伤后的行为。(盖叫天忍着……)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盖叫天受伤后的言行的句子,让学生想象一下盖叫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此时此刻你想对盖叫天说些什么?

3.对比读。先读盖叫天说的话,再将文中对盖叫天伤势的描写与带伤坚持表演的描写对比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盖叫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言行。(理解盖叫天伤势之重、疼痛之剧、毅力之坚、精神之崇高,体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4.默读课文,说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盖叫天热爱京剧表演艺术。

5.再次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根据课文的描述和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表演一下盖叫天的英姿。(学生的表演可以有一定的创造性)

四、拓展延伸

1.了解了这个故事后,联系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2.你对京剧还有哪些了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脸谱的丰富多彩,知道这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附:板书设计

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

盖叫天

表演…

活灵活现

救人…受伤

决不能倒下

忍痛…坚持

(爱岗敬业精神)

11、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比喻的贴切。

教学准备

教师:卡片、瀑布挂图或瀑布的声像资料。
学生:自主搜集有关瀑布的文字、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有小河、长江、大海。小河的水轻轻地
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地奔腾着,大海更是波涛翻滚。有一种水流,不是大海、长江、小河,它从很高的山上一泻而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你知道哪些有名的大瀑布呢?生上台展示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介绍瀑布的文字。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重庆江津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等等。
教师对学生的介绍作适当的补充。
教师总结:是啊!我国有那么多著名的大瀑布,今天,我们就跟着叶圣陶爷爷去听一听瀑布的声音,看一看瀑布的样子,领略领略瀑布的神奇与美丽吧!(放瀑布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同时,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新词,同桌讨论交流。重点理解:叠叠、涌、仰望。
2再次小声读课文,了解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3请生找出课文中表示“听见”“看见”的词,用“”画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勾出山峰、瀑布和山路的简笔画。
(1) 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游客“听见”“望见”“仰望”瀑布分别在什么地方?同桌讨论,抽生上台贴卡片听见 望见 仰望,并说出这样贴的理由。
(2)教师总结: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瀑布景色的。

三、品读诗句,感悟瀑布的神奇、壮美
1品读第一小节。
(1)自由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讨论,想象朗读,并背诵。
重点理解:“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森林。”
(3)自由读,背第一小节,边背边想象。
(4)师生合作,齐背第一小节。
2品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朗读评议,在评议中加深理解。
①你最喜欢哪一句?(指名读)
②在评议中,重点理解: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啊”表示作者非常惊讶)
教师相机引导:一开始,我们只听到瀑布的声音,这下,我们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请同学们
看图(课件或挂图),面对如此美丽、壮观的瀑布,你会说些什么?抽生回答。
此时此刻,作者简直惊呆了,这般景象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理解“一道白银”“千丈青山”“衬”各是什么意思?
(3)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点评——男女生比赛读。
(4)自由背第二节。
(5)齐背第二节。
3品读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问难。
(3)引导学生讨论释疑,相机指导朗读。
①为什么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指导学生理解“屏”,字典上的“屏”是什么意思?(屏是用来遮挡视线或挡风的用具)
你在哪里见过屏?(绣屏、冰雕成的屏,玻璃屏)
这句诗中的“屏”是什么屏?“珍珠的屏”指的什么呀?那为什么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仰望瀑布时壮观的景象。
②为什么说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当有风吹来的时候,水珠如烟——飘飘悠悠
如雾——朦朦胧胧
如尘——四处飞散
教师总结:这是何等的轻柔,何等的美丽呀!能把作者此时的感情用声音表现出来吗?指导
朗读并背诵。

四、总结全文,背诵全诗
1读全文,思考:三节中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2背诵全文,你的记忆方法是什么?同桌交流。(询问记忆方法,引出理解记忆的方法——根据观察点不同来背诵课文)
3准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特别提醒 “尘”是会意字,即小小的土粒)

五、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某瀑布景点的小导游,请你为游客作介绍。
2假如你是刚从某瀑布景点回来的游客,为自己的同学或亲朋好友做介绍。

附:板书设计
7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