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黑猫警长》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第27课《黑猫警长》教案一等奖
《黑猫警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2.会认10个生字。
3.学习童话,向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的黑猫警长学习。
教学重点
会认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学习童话,学习黑猫警长勇敢、坚强、睿智的性格。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通过做游戏学习课文。
课前准备
1.游戏道具如头饰、纸盒等。
2.动画片《黑猫警长》 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森林里的坏蛋们最怕谁?那还用问,最怕赫赫有名的黑猫警长,摩托车飞到那里,那里的坏蛋就乖乖投降黑猫警长是坏蛋们的克星!黑猫警长是和平与安宁的保护神!
(板书课题)播放《黑猫警长》动画片片段。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自由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读课文。
2.同桌之间互相读,相互纠正读错的地方。
3.抽学生朗读。
4.教师纠正学生读音。
5.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听听是否与自己读得一致。
6.全班齐读,边读边拍手。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撮 挺 钢 留 侧 搜 索 蔽 逃 埋
2.对于不认识的字,采用联想法,换偏旁法记住每个字的音、形。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4.学生齐认生字,教师组词。
5.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三)做游戏学习课文。
1.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老师扮演黑猫警长,部分学生扮演白猫警士。
2.“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猴大伯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玉米, 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查一下敌情,记住侦查敌情时不要惊动老鼠。”
注意对老鼠和警长、警士的描述要以课文为参考。
3.晚上,白猫警士与黑猫警长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查后报告敌情。分角色扮演老鼠们得意的话语。
4.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士们快去抓老鼠吧!”
白猫警士们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
2、第27课《黑猫警长》教案
《黑猫警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2.会认10个生字。
3.学习童话,向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的黑猫警长学习。
教学重点
会认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学习童话,学习黑猫警长勇敢、坚强、睿智的性格。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通过做游戏学习课文。
课前准备
1.游戏道具如头饰、纸盒等。
2.动画片《黑猫警长》 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森林里的坏蛋们最怕谁?那还用问,最怕赫赫有名的黑猫警长,摩托车飞到那里,那里的坏蛋就乖乖投降黑猫警长是坏蛋们的克星!黑猫警长是和平与安宁的保护神!
(板书课题)播放《黑猫警长》动画片片段。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自由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读课文。
2.同桌之间互相读,相互纠正读错的地方。
3.抽学生朗读。
4.教师纠正学生读音。
5.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听听是否与自己读得一致。
6.全班齐读,边读边拍手。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撮 挺 钢 留 侧 搜 索 蔽 逃 埋
2.对于不认识的字,采用联想法,换偏旁法记住每个字的音、形。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4.学生齐认生字,教师组词。
5.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三)做游戏学习课文。
1.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老师扮演黑猫警长,部分学生扮演白猫警士。
2.“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猴大伯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玉米, 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查一下敌情,记住侦查敌情时不要惊动老鼠。”
注意对老鼠和警长、警士的描述要以课文为参考。
3.晚上,白猫警士与黑猫警长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查后报告敌情。分角色扮演老鼠们得意的话语。
4.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士们快去抓老鼠吧!”
白猫警士们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
3、第五册《27黑猫警长》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2.会认课后的10个生字。
3.学习童话,向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黑猫警长学习。
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讲故事,会写aabb形式的词语。
教学准备
头饰、动画片《黑猫警长》、纸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森林里的坏蛋们最怕谁?那还用问,最怕赫赫有名的黑猫警长,摩托车飞到哪里,那里的坏蛋就乖乖投降……黑猫警长是坏蛋的克星!黑猫警长是和平安宁的保护神!
二、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参加的人数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学生人数的2~3倍),其中一只大老鼠作为“鼠大王”。
2.创设环境:老鼠偷粮打劫场面。
内设粮仓(纸盒)制,粮袋数个,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张,这些物体的上下左右布满老鼠,“鼠大王”在中间指挥。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老师扮黑猫警长,部分学生扮演白猫警士。
2.“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猴大伯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玉米,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察一下敌情,记住,侦察敌情时不要惊动老鼠。”
注意对老鼠和警长、警士的描述要以课文为蓝本。
3.晚上,白猫警士与黑猫警长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察后报告敌情。
分角色扮演老鼠们得意的话语。
4.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土们快去抓老鼠吧!”
白猫警士们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
每位白猫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长面前报告,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5.小结。
黑猫警长:“紧急集合,白猫警士们,你们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抓住了老鼠,黑猫警长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四、说说你表演后的感受。你觉得黑猫警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唱一唱歌曲《黑猫警长》。
板书设计
仔细察看
找到证据 连夜破案
27*黑猫警长 一个手势 一网打尽
发出攻击令
4、《黑猫警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2.会认课后的10个生字。
3.学习童话,向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黑猫警长学习。
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讲故事,会写AABB形式的词语。
教学准备
头饰、动画片《黑猫警长》、纸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森林里的坏蛋们最怕谁?。那还用问,最怕赫赫有名的黑猫警长,摩托车飞到哪里,那里的坏蛋就乖乖投降……黑猫警长是坏蛋的克星!黑猫警长是和平安宁的保护神!
二、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参加的人数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学生人数的2~3倍),其中一只大老鼠作为“鼠大王”。
2.创设环境:老鼠偷粮打劫场面。
内设粮仓(纸盒)制,粮袋数个,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张,这些物体的上下左右布满老鼠,“鼠大王”在中间指挥。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老师扮黑猫警长,部分学生扮演白猫警士。
2.“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猴大伯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玉米,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察一下敌情,记住,侦察敌情时不要惊动老鼠。”
注意对老鼠和警长、警士的描述要以课文为蓝本。
3.晚上,白猫警士与黑猫警长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察后报告敌情。
分角色扮演老鼠们得意的话语。
4.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土们快去抓老鼠吧!”
白猫警士们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
每位白猫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长面前报告,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5.小结。
黑猫警长:“紧急集合,白猫警士们,你们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抓住了老鼠,黑猫警长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四、说说你表演后的感受。你觉得黑猫警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唱一唱歌曲《黑猫警长》。
板书设计
仔细察看
找到证据 连夜破案
27*黑猫警长 一个手势 一网打尽
发出攻击令
5、人教版三上第27课《狮子和鹿》公开课教案
一、课前谈话: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狮子和鹿》这则寓言故事吧!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10页。
1、大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逼近 犹豫 精美别致
撅起 抱怨 使劲一扯
匀称 挣脱 撒开长腿
3、小朋友生字新词掌握得真不错,现在请你快速地默读这个故事,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4、通过这件事小鹿有了怎样的感叹呢?
出示句子: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美丽 难看
(2)让我们一起正确地读读这个句子吧。
三、 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鹿角的美丽,哪些地方写了鹿腿的难看呢?请小朋友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并用“——”划出角美丽的句子,用“﹏﹏”划出腿难看的句子。
(一)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美的呢? A、啊B、多么,多么C、精美别致D、欣赏E、美丽的珊瑚
(二)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里感受到难看的呢?A、唉B、太细了C、怎么配得上D、撅、皱
(三)对比读,体会腿的作用
1、(出示两个句子)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鹿角的美丽和鹿腿的难看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比比谁读得更棒!
2、通过小朋友们的朗读,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小鹿对角的欣赏,对腿的抱怨,可是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
师引读第五、六自然段: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犹豫……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过渡:小朋友们,在这危急关头,美丽的鹿角和难看的鹿腿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呢?
板书:送命 逃生
3、怪不得,经历了这次灾难以后,小鹿有了这样的感叹!
A、出示:“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B、可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前,
他曾那么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齐读)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那么抱怨自己难看的鹿腿,(齐读)出示:“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现在,他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出示:“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说话写话练习
1、此时此刻,你是小鹿,你明白了什么呢?请你把你明白的道理写到纸上去吧!
出示:小鹿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3、师总结:孩子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看待事物。
附板书:美丽 难看
送命 逃生
6、课《荷叶圆圆》课《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案
精品课《荷叶圆圆》
第一课时教案(一案)
教学目标的确定:
⑴知识目标:
①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能力目标:
①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⑶情感目标:
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体会夏天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⑴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教学难点:
识记一些较难的字。
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结合一年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思想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的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指导
本课时主要是识字和朗读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识字、阅读教学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进行识字教学。
教学流程:
一、课前三分钟说话:说说夏天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刚才说话的同学给大家带来的礼物是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荷花、荷叶。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同时多媒体出示荷叶)
2、认读“荷叶”并给“荷”组词。
3、荷叶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刚才有位同学给大家背了一首有关荷花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写荷花和荷叶的诗句和词语吗?学生回答完教师多媒体展示让孩子欣赏有关荷叶的美丽画面,朗读感悟优美词句。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如: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争奇斗艳、清香四溢——)
三、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荷花和荷叶很美,写荷花荷叶的诗文和词语也很美,我们要学的课文更美,让我们一起欣赏吧?(课文情境朗读)
2、孩子们,美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吧。你也美美的读读吧,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拼两遍,标出自然段。
3、汇报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用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体会长句子的读法。
4、出示本课的生字,你从课外已经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5、不认识也没关系,学完课文相信你就认识了。看,这些生字宝宝加着拼音出来了,快去和他们打打招呼吧。先自由拼一拼吧!指名领拼,教师教读易错字音。
6、把这些淘气的生字娃娃又跑回课文中了,他们想考考你们,你们可一定要努力认准她们啊!把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多读一读你慢慢就会认识他们的。
7、读你喜欢的自然段,一定要读通读顺。
8、逐段指名读文正音,读每段后出示画生词,让学生标画。出示该段的字词强化认记。
9、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注意我们刚才纠正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
他吸引来了哪些小伙伴?
10、同桌轮读课文画出小伙伴说的话。学生汇报读。教师相机出示画好的让学生对照。
11、读读伙伴们说的话,说说荷叶的伙伴们分别把荷叶当做什么?教师随机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
12、你喜欢哪个小伙伴自己读一读他说的话吧!指名读。
13、师生接读文。小组内分角色读。(配乐)指名分角色配乐读。
四、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
1、检查字词的认读。
2、猜字谜
3、阅读拓展巩固生字的认读。
五、书写指导:
1、组词
2、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六、作业自助餐:
1、结伴表演课本剧。
2、画美丽的夏日荷塘。
板书设计: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
蜻蜓荷叶停机坪
青蛙歌台
小鱼儿凉伞
7、第8课《看菊花》公开课教案(第一册)
教材分析:
《看菊花》是一篇赞美秋菊的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况,着重描写了满园菊花五彩纷呈,争奇斗艳的繁盛景象,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贵品质。教学中,重点在于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营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看看五颜六色的菊花,感受菊花的颜色美、气质美。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还没有完全形成认真听、认真看、认真写的习惯,如果采用平淡枯燥的教学手段必定使他们感到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进行思考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达到以“趣”促学,唤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菊花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知道人们喜爱菊花,不仅因为菊花好看,更因为菊花不畏寒冷,体会菊花勇敢、坚强的精神。
3. 正确拼读本课的8个生字,绿色通道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词语 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喜爱菊花。
教学难点:
1. 理解词语 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2. 感受菊花勇敢、坚强的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师: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瓣儿红,瓣儿黄,斗狂风,战严霜,秋风一起扑鼻香。 (菊花)
师:小朋友猜猜老师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吗?(菊花) 你见过菊花吗?你见过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2.有个小女孩上周末刚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观赏了菊花,写下了一篇美丽的文章。今天我们追随着小女孩的脚步,一起去公园看菊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字源识字
二、检查朗读
1.师:想要看到更多更美的菊花,必须要赢得门票。老师这里有三种票,一种个人票,一种双人票,一种团体票。
个别读,开火车读,小老师读,同桌读,全班读
2.师:小朋友的生字词掌握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大家一起来当小老师,一起来听小朋友读课文。(指名读课文,请学生来纠正读错的音)评价:声音响亮,不拖不唱,字字准确,感情丰富。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师:小朋友去公园看菊花都什么时候去啊?(生答)
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什么时候,谁,去哪里看菊花? (分问题回答,再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标出关键词: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我,公园 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练习:什么时候,谁去哪里干什么?
2. 师:星期天,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带你起看菊花,你是什么心情?现在马上就能看到菊花了,你又是什么心情?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3. 师: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也,开,不独体字
公,点,上下结构,学习四点底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师:来到公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菊花?
(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菊花?
除了这些,你还见过哪些颜色的菊花?说明菊花的颜色非常多。(板书:颜色多)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菊花的颜色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看到这么多颜色的菊花,你最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2. 师:菊花不仅颜色多,数量也多,小朋友来数数菊花吧!
(课件出示图片)
我们用一朵一朵来数(师生同数)。啊,那边还有,数不过来了,我们换个词来数吧。(一朵朵)
我们一丛一丛地数(师生同数)啊,还有那么多啊,一丛一丛也数不过来了,再换一个词。
我们一片一片地来数,一片,两片,三片?菊花多不多啊?公园简直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了!(板书:数量多)
让我们从课文中的找一找这三个词再来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一”的读音不一样。“一片片”中的“一”读第二声。
师小结:菊花开得太多了,一朵又一朵,一丛又一丛,一片又一片。向四处铺开,真是好看极了。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菊花的美吧。(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 师:深秋的寒风吹在小朋友脸上,什么感觉?(生答)
是呀,现在天气冷下来了,我们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可是菊花却不怕冷,我们来看看这些菊花吧。请大家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菊花不怕冷。(指名读) (课件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请小朋友做一做菊花“迎”着寒风的动作?(生动作:抬头挺胸)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迎着寒风开放的菊花吧!(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菊花,欣赏菊花的人群。)
4.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看迷了,如果现在让你离开,你舍得走吗?(不舍得) 是呀,人们也舍不得走。菊花开得太多了,都看不过来了。
(课件出示句子: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指名读。
师指导:要用缓慢的语气读,表现出人们舍不得的心情。师示范读,再指名读。
5. 师:美丽的菊花,勇敢坚强的菊花,人们看不够啊,开得太多了,人们舍不得走啊。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第三—四自然段
1. 师:看到这样美,这样勇敢的菊花,爸爸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师:听了爸爸的话,有什么感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师:听了爸爸的话,为什么觉得菊花更好看了呢?(生答)
师:其它花“谢”了,动画理解“谢”,菊花却“开”,对比。
师:菊花不仅长得好看,更可贵的是它不怕冷,在其他花儿害怕寒冷都凋谢了的时候,菊花却迎着寒风,昂首怒放,它是多么坚强勇敢呀,所以人们都很喜欢它。
4.师:看完菊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课件出示句子:因为__________,所以我喜欢菊花。
我喜欢菊花,是因为____________。 二选一)
5.师:菊花带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它的坚强勇敢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再去看一次菊花吧。(生齐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许,听,放
师:谁来读一读? “听”的后鼻音一定要读准。谁来说说这三个字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
2. 师:我们先来看“许”,这里面有一个新的笔画:横折提,仔细看怎么写的?谁已经用火眼金睛看出来了?(生用手比画横折提)
师:小朋友真棒,已经会写了。跟老师一起来写。(师写,生书空)
师边写边说:向右上横着行笔,再向下直着行笔,再提上去。这个笔画加上一点,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言字旁。
师: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师:现在,伸出小手指和老师写一写“许”字,(师范写,强调:点与横折提要在一条线上,右边顶天立地,右边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竖要写直,是悬针竖。)
师:开始写“许”这个字吧,请注意“三个一”。还记得吗?(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生描红、临写“许”,师巡视指导。
3.师:还有两个字,“放”,小朋友们要注意什么呢?(左右等宽)
和老师书空这个字的笔顺。
师:“听”跟“许”一样,左窄右宽,口字旁,写在横中线上方,右边第一笔是平撇,竖撇写在竖中线上,横比平撇长。和老师书空这个字的笔顺。 师:大家也来写写这两个字吧。
生描红、临写“放”跟“听”。 师巡视指导。
8、三年级教案:第23课《王二小》教案
23、王二小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哨”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六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整个故事;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
3、学习王二小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一):
1、将文中的四幅插图以投影的形式出示,同时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此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王二小是什么人?
2、揭题
导入(二):
1、揭题,读题
2、学习“王”的字音、书写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
3、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学习生字并检查掌握的情况。
4、汇报:
(1) 出示卡片,指名读,正音,想办法记住这个字。
(2) 开火车读,给生字找个朋友。
三、品读感悟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3)句式训练:一边 ┈┈ 一边 ┈┈
(4)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2)小组讨论,汇报。
(3)出示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4) 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5)(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四、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板书设计: 王 二 小
边放牛边放哨
给敌人带路
带进埋伏圈
消灭敌人
9、第10课《松鼠和松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小语在线作者:实小语文组
10、松鼠和松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教师板书:松鼠)
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如总
(1)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2)用“如果”说一句话。
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练读。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可以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质疑解疑。
(1)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戴上头饰表演。(松树、松果、松鼠)
四、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提示: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扩展练习
1.师:以后这里会是怎么样的呢?
2.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3.看看在我们学校的哪些地方栽上什么树木会让学校更加美丽?(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
七、布置作业
1.把你刚才的想法在图上画出来。
2.除了松树和松鼠,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和动物?回家之后,运用各种方式调查了解。
板书设计:
10.松鼠和松果
吃
松鼠松果
生活成长
松树
资料提供者:
10、三年级教案:第10课《松鼠和松果》教案
10、松鼠和松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教师板书:松鼠)
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 )学生齐读课题
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1) 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2.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 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如 总
(1) 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2) 用“如果”说一句话。
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
三、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指名分段读课文。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练读。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可以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 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 质疑解疑。
(1)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 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 戴上头饰表演。(松树、松果、松鼠)
四、 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提示: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 指导书写
“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 扩展练习
1.师:以后这里会是怎么样的呢?
2.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3.看看在我们学校的哪些地方栽上什么树木会让学校更加美丽?(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
七、 布置作业
1. 把你刚才的想法在图上画出来。
2. 除了松树和松鼠,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和动物?回家之后,运用各种方式调查了解。
板书设计:
10.松鼠和松果
吃
松鼠 松果
生活 成长
松树
1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提高感悟文章意境的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力?
4、背诵短文。
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习得《答谢中书书》文章布局之巧妙。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激趣导入。
二、整体把握
1.题解
答:回复,答复。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 、教师配乐朗诵(出示相关图片),学生听读,识记生字词。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 (lín)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2) 、重点实词提示(投影),感知文意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
复:再。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考一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歇,消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3)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学生再读课文。(投影)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1. 学生合作交流,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全篇文章围绕哪句话在写?
2) 哪个字概括了全文中心?
3) 《答谢中书书》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全文围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重点突出“美”这个特点。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首尾呼应,叙议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2. 学生思考讨论:
山川之美,美在 。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
A、山水相映之美(板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B、色彩配合之美(板书)。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则更为绚丽动人。
C、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作者观察极细,笔致极纤,把握了事物特征,描摹山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晨景热烈欢跃,暮象清静幽寂,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
D、动静相衬之美。客观景物不会单调划一,散文写法也切忌呆板凝滞。作者很注意动与静的变幻与配搭。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
四、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A、学生各抒己见
B、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学生背诵课文
1). 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2).背诵中再次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较阅读
比较本文与《与朱元思书》选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不同之处?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谢中书书》:热爱自然,娱情山水
《与朱元思书》:避世退隐,鄙弃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