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做人的故事教案一等奖

《18做人的故事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8做人的故事教案一等奖

1、18做人的故事教案一等奖

18做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缓、潺、莉、醉、剩、撕、屑、垃、圾”等9个生字。正确描摹并记忆“缓、醉、屑、垃、圾”等5个生字,注意结构匀称。积累“缓缓、需要、沉思、疲倦、停止、撕碎、垃圾”等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区分“沉醉、沉思、沉睡”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句子提问题,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运用课文中的语言,选一个故事演一演。

3、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好品质,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积累字词。

教学难点 通过读句子提问题,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媒体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板书:做人

问:小朋友,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个小故事,这两个故事会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课题:做人的故事

3、齐读课题。

过渡:我们先学习第一个故事。

(二)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 板书故事题目: 为什么要说“谢谢”

2、 读题目质疑。

3、 仔细听课文录音,听清故事中讲谁谢谢谁?“为什么要说‘谢谢’”这句话是谁问谁的?

(三)学习第1、2小节,认识生字新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1、2小节,要求读正确,边读边思考:爷爷为了什么事谢谢小河?

2、 指名一人一句接龙读第1、2小节,相机正音。

3、 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爷爷谢谢小河,是因为( )。

4、 指导朗读句子:天很热,他们多么想喝口水呀。注意读出渴望的语气。

5、 学习生字词语。

学生小组自主识字,教师随机指导:

huǎn

缓 缓 音:注意读准三拼音。

形:熟字换部首(暖、援)。

义:找找意思相近的词(慢慢)。

chán

潺潺 音:注意读准翘舌音。

形:右边三个“子”中,第二个“子”的一“横”改为“提”。

义:流水声,注意三点水与字义的联系。

再说几个带“氵”的字。

6、 小组合作,读读比比:

(1)河水流动,发出潺潺声。

(2)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发出轻轻的潺潺声。

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指导读好第2句句子。

(四)理解小男孩说的话。

1、自由轻声读第4小节,边读边思考:小男孩认为不用对小河说“谢谢”的原因是什么,用“ ”划出有关句子。

2、用上“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的句式,说说小男孩认为不用对小河说“谢谢”的原因。

3、多种形式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五)理解爷爷说的话。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5小节,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做个记号。

2、出示爷爷说的话:

“是这样吗?孩子,如果狼喝了小河的水,它是不会说‘谢谢’的。而我们不是狼,我们是人。你知道吗?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好好想一想,谁需要这个词?”

指名读。

3、组内交流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4、小组汇报:提出问题,说说理解。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重点解决:人和狼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人要说‘谢谢’?

谁需要‘谢谢’这个词?

……

5、多种形式指导读好爷爷的话。

6、分角色朗读小男孩与爷爷的对话。

(六)理解词语,练习说话。

1、 指名读第6小节。

2、 读词语:沉思

3、 理解“沉思”的意思。

“思”是“思考”的意思,查字典解决:“沉”在这儿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沉思”的意思。

4、 听了爷爷的话,小男孩沉思起来,他会想些什么?

小组讨论,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七)指导写字。

指导学生描写生字“缓”,注意左窄右宽。

学生写字时,教师注意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练习说话。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做人的故事《为什么要说“谢谢”》,谁能看着填空说一说?

出示填空:

爷爷喝完水,对小河说 ,又告诉小男孩: 喝了水是不会说 的,而 是需要这个词的。小男孩听后,懂得了 。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二个做人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 板书故事题目: 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2、 说说与“羞愧”意思相近的词。(惭愧)

3、读题目质疑。

(三)听师讲故事,学习部分字词。

1、仔细听老师讲述故事(第1、2小节的内容),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刚才老师讲的内容就是课文的第1、2小节,自己轻声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3、 指名读第1、2小节,注意正音——“沉醉”(翘舌音、平舌音)。

4、小组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莉 组词:茉莉花,形声字上形下声的特点。zuì

沉醉 熟字换部首记忆(碎、翠)。

5.理解“沉醉”的意思

(1) 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醉”在词中的意思,进而理解“沉醉”的意思。

(2) 找出文中带有“沉醉”一词的句子读一读,找找句中奥莉娅与莉达沉醉在歌声中时的具体表现。

(3) 想象奥莉娅与莉达沉醉在歌声中时,还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练习说话。

(4) 说说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沉醉过?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后交流。

(四)学习第3~7小节,识字明理。

1、自由轻声读读第3~7小节,想想吃完东西后,奥莉娅与莉达各自是怎样做的,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并圈出其中表示动作的词。

2.指名交流所划的句子及动词。

3.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小组自主识字,教师随机指导:

shèng

剩 注意读准翘舌音及后鼻音。

撕碎 注意读准平舌音;部首表意。

再说几个带有“提手旁”的字。

xiè

面包屑 注意正音;正确理解字义。

lā jī

垃圾 部首表意;形声字特点。

4、再读第6、7小节,想想奥莉娅与莉达为什么会这样做。

5、用上“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的句式,说说奥莉娅与莉达为什么会这样做。

6、重点理解莉达的话。

(1)出示莉达说的话:“可当着夜莺的面……我感到羞愧。”

指名读。

(2)小组合作,提提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3)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句子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莉达的什么话?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中领会讲卫生应该自觉,不能因为没人看见就忘记的道理。

(4)多种形式指导感情朗读莉达说的话。

(五)选词填空。

1、引导学生用理解“沉思”、“沉醉”的方法,自己试着说说“沉睡”的意思。

2、自己完成填空后,交流评议。

(六)小组合作,选一个故事演一演。

小组准备后表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评议。

(七)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整体结构。

学生写字时,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八)推荐课外阅读:《不翼而飞的海螺》中的《方方爱吃碎饼干》

教学效果反馈 这篇文章是在第三单元,而本单元的6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旨“孝敬长辈、学会做人”。让学生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这篇《做人的故事》是本单元的第5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中主人公的讲礼貌、讲文明的好品质来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学生们通过前4 篇课文的学习已经懂得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进行一个巩固性的归纳复习。可以进行课题与懂得的道理连线。

《我给奶奶送阳光》 子女应尊敬、关心长辈

《只有一个儿子》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在家里也该是个好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然后进入这篇课文的教学, 告诉孩子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我们小朋友写了两个小故事,故事中又会让我们懂得做怎样的人才是好孩子。

2、18做人的故事教案

18做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缓、潺、莉、醉、剩、撕、屑、垃、圾”等9个生字。正确描摹并记忆“缓、醉、屑、垃、圾”等5个生字,注意结构匀称。积累“缓缓、需要、沉思、疲倦、停止、撕碎、垃圾”等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区分“沉醉、沉思、沉睡”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句子提问题,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运用课文中的语言,选一个故事演一演。

3、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好品质,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积累字词。

教学难点 通过读句子提问题,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媒体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板书:做人

问:小朋友,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个小故事,这两个故事会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课题:做人的故事

3、齐读课题。

过渡:我们先学习第一个故事。

(二)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 板书故事题目: 为什么要说“谢谢”

2、 读题目质疑。

3、 仔细听课文录音,听清故事中讲谁谢谢谁?“为什么要说‘谢谢’”这句话是谁问谁的?

(三)学习第1、2小节,认识生字新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1、2小节,要求读正确,边读边思考:爷爷为了什么事谢谢小河?

2、 指名一人一句接龙读第1、2小节,相机正音。

3、 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爷爷谢谢小河,是因为( )。

4、 指导朗读句子:天很热,他们多么想喝口水呀。注意读出渴望的语气。

5、 学习生字词语。

学生小组自主识字,教师随机指导:

huǎn

缓 缓 音:注意读准三拼音。

形:熟字换部首(暖、援)。

义:找找意思相近的词(慢慢)。

chán

潺潺 音:注意读准翘舌音。

形:右边三个“子”中,第二个“子”的一“横”改为“提”。

义:流水声,注意三点水与字义的联系。

再说几个带“氵”的字。

6、 小组合作,读读比比:

(1)河水流动,发出潺潺声。

(2)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发出轻轻的潺潺声。

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指导读好第2句句子。

(四)理解小男孩说的话。

1、自由轻声读第4小节,边读边思考:小男孩认为不用对小河说“谢谢”的原因是什么,用“ ”划出有关句子。

2、用上“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的句式,说说小男孩认为不用对小河说“谢谢”的原因。

3、多种形式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五)理解爷爷说的话。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5小节,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做个记号。

2、出示爷爷说的话:

“是这样吗?孩子,如果狼喝了小河的水,它是不会说‘谢谢’的。而我们不是狼,我们是人。你知道吗?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好好想一想,谁需要这个词?”

指名读。

3、组内交流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4、小组汇报:提出问题,说说理解。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重点解决:人和狼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人要说‘谢谢’?

谁需要‘谢谢’这个词?

……

5、多种形式指导读好爷爷的话。

6、分角色朗读小男孩与爷爷的对话。

(六)理解词语,练习说话。

1、 指名读第6小节。

2、 读词语:沉思

3、 理解“沉思”的意思。

“思”是“思考”的意思,查字典解决:“沉”在这儿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沉思”的意思。

4、 听了爷爷的话,小男孩沉思起来,他会想些什么?

小组讨论,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七)指导写字。

指导学生描写生字“缓”,注意左窄右宽。

学生写字时,教师注意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练习说话。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做人的故事《为什么要说“谢谢”》,谁能看着填空说一说?

出示填空:

爷爷喝完水,对小河说 ,又告诉小男孩: 喝了水是不会说 的,而 是需要这个词的。小男孩听后,懂得了 。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二个做人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 板书故事题目: 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2、 说说与“羞愧”意思相近的词。(惭愧)

3、读题目质疑。

(三)听师讲故事,学习部分字词。

1、仔细听老师讲述故事(第1、2小节的内容),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刚才老师讲的内容就是课文的第1、2小节,自己轻声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3、 指名读第1、2小节,注意正音——“沉醉”(翘舌音、平舌音)。

4、小组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莉 组词:茉莉花,形声字上形下声的特点。zuì

沉醉 熟字换部首记忆(碎、翠)。

5.理解“沉醉”的意思

(1) 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醉”在词中的意思,进而理解“沉醉”的意思。

(2) 找出文中带有“沉醉”一词的句子读一读,找找句中奥莉娅与莉达沉醉在歌声中时的具体表现。

(3) 想象奥莉娅与莉达沉醉在歌声中时,还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练习说话。

(4) 说说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沉醉过?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后交流。

(四)学习第3~7小节,识字明理。

1、自由轻声读读第3~7小节,想想吃完东西后,奥莉娅与莉达各自是怎样做的,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并圈出其中表示动作的词。

2.指名交流所划的句子及动词。

3.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小组自主识字,教师随机指导:

shèng

剩 注意读准翘舌音及后鼻音。

撕碎 注意读准平舌音;部首表意。

再说几个带有“提手旁”的字。

xiè

面包屑 注意正音;正确理解字义。

lā jī

垃圾 部首表意;形声字特点。

4、再读第6、7小节,想想奥莉娅与莉达为什么会这样做。

5、用上“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的句式,说说奥莉娅与莉达为什么会这样做。

6、重点理解莉达的话。

(1)出示莉达说的话:“可当着夜莺的面……我感到羞愧。”

指名读。

(2)小组合作,提提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3)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句子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莉达的什么话?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中领会讲卫生应该自觉,不能因为没人看见就忘记的道理。

(4)多种形式指导感情朗读莉达说的话。

(五)选词填空。

1、引导学生用理解“沉思”、“沉醉”的方法,自己试着说说“沉睡”的意思。

2、自己完成填空后,交流评议。

(六)小组合作,选一个故事演一演。

小组准备后表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评议。

(七)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整体结构。

学生写字时,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八)推荐课外阅读:《不翼而飞的海螺》中的《方方爱吃碎饼干》

教学效果反馈 这篇文章是在第三单元,而本单元的6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旨“孝敬长辈、学会做人”。让学生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这篇《做人的故事》是本单元的第5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中主人公的讲礼貌、讲文明的好品质来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学生们通过前4 篇课文的学习已经懂得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进行一个巩固性的归纳复习。可以进行课题与懂得的道理连线。

《我给奶奶送阳光》 子女应尊敬、关心长辈

《只有一个儿子》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在家里也该是个好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然后进入这篇课文的教学, 告诉孩子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我们小朋友写了两个小故事,故事中又会让我们懂得做怎样的人才是好孩子。

3、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案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案

在小学的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 能有条理地、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 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有趣,吸引人。

3. 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引入话题

1. 主题回顾。

教师口述:在本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个有趣的故事,它们分别是——《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这些故事简直是妙趣横生,引人发笑,耐人寻味。

2. 引导交流: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一定读过不少课外书吧!都看过哪些书?

(《故事大王》《格林童话》《伊索寓言》……)

3. 谈话激趣:老师发现,你们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你喜欢哪些故事 ? 在你喜欢的故事中哪个故事最有趣?你敢不敢在大家面前把这个故事讲出来?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开一个趣味故事会吧。

4. 明确交际要求: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选一个有趣的故事,记住故事情节,再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们听。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1)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

交际方法

1. 精心选择是基础。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同学们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么在选择故事时就要做到:

(1)选择内容清楚、情节完整的故事。

(2)选择短小精悍的故事。

(3)选择生动有趣、利于表达的故事。

2. 用心练习是关键。

(1)对故事进行分析,包括故事里的角色有哪些,对话语言有哪些?

(2)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速适中。

(3)仪态大方,语言富有感染力。考虑故事中每个角色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

(4)讲故事时投入感情,才更吸引人。

(5)配上合适的动作,才会使故事中的人物活灵活现。

3. 认真倾听很重要。

(1)须静听,认真看着讲故事的人,不要一边听一边玩。

(2)听懂故事的来龙去脉。

(3)有问题等听完以后再提出来。

4. 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看同学讲的内容是否有趣,讲故事时是否绘声绘色,仪态是否自然大方。综合评议后,评选出讲故事最棒的同学。

5. 欣赏范例。

狐狸孵蛋

狐狸肚子饿了,便到处找东西吃。他在河边的草丛里东翻翻,西找找,竟然看到一个大鸭蛋! 狐狸一个箭步跳上去,把蛋抱住,迫不及待地把蛋放到嘴里。这时他的脑袋里有个声音说:“你想吃鸭蛋,还是肥嘟嘟的小鸭子呢?”

狐狸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再大吃一顿。他一屁股坐在蛋上,但是立即又跳起来:“这样不是会把蛋压破吗?” 他想到一个好主意,于是在地上挖起洞来。狐狸把蛋放在塞满干草的洞里, 用前爪和后爪紧趴在洞的前后方,只把软软的肚子轻轻地覆在鸭蛋上。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 鸭蛋既能保暖,又不会被压破,可是这个姿势太难受了,不到五分钟,狐狸的四条腿便痛得受不了了。

狐狸又想到一个好主意:把蛋含在嘴里不是就可以随意走动了吗?他正得意呢,没想到在追兔子的时候,差点把鸭蛋吞进肚子。

狐狸正在发愁,谁知这时候他听到“嘎嘎”的声音,难道小鸭子要出壳了?紧接着,蛋的顶端露出了小鸭子扁扁的嘴巴,小鸭子孵出来了,是一只健康活泼的小鸭子。更没想到的是, 小鸭子忽然朝着狐狸的鼻尖冲过来:“妈妈!妈妈!”

狐狸被吓呆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你妈妈,我,我是男的,只能做你爸爸。”“爸爸!爸爸!”小鸭子爬上了狐狸的鼻子。狐狸给小鸭子抓来好几条小虫子。小鸭子吃得肚皮圆滚滚的, 把头钻到狐狸的爪子底下,撒娇地说:“谢谢您,爸爸。我好爱您,爸爸。” 狐狸叹了口气说:“少了一顿大餐,多了一个儿子,这就是我的命吧!”

评议:这个故事内容短小,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一波三折。故事中的角色只有狐狸和小鸭子, 讲述起来比较简单。而且故事中有角色的对话、角色的动作,讲述时如果把握好角色说话的语气, 再加上适当的动作,一定会活灵活现。

分组交流

1. 教师口述:现在,我们的故事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趣味故事比赛, 讲故事的同学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同学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尽量不要打断。听完后有礼貌地提出你没有听明白的地方或是提出你不同的意见与同学商讨。

2.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1)普通话标准,语速不能太快,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故事情节完整,条理清晰,内容生动有趣。

(3)仪态自然大方,动作恰当得体。

(4)结合故事内容注意表情的变化。

3.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故事比赛,看看谁讲的故事情节最生动,故事内容最有趣。教师参与一部分小组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4. 组员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优秀的讲故事能手。

全班交流

1. 全班交流:邀请小组最优秀的讲故事能手为全班同学讲故事。

2. 学生上台讲故事,教师进行指导评议。

预设(1):学生站得不直,没自信——老师打断你一会儿,好吗?讲故事呢,首先要站好, 目视听众,当然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适当调整注视的方向。这样,才能达到用眼睛向听众传递

信息和用眼睛与听众交流的目的。

预设(2):声音不洪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洪亮一点,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了! 预设(3):语言、动作或表情不够生动——你可以像演员一样用语言、动作或表情的变化, 让我们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感受。

评选故事大王

1. 全班交流: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 全班评比,选出故事大王,奖励故事大王。

课后作业

放学后把自己认为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上面就是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案,希望对你们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关注。

【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案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案】相关推荐文章: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学案2

口语交际《即席讲话》学案

口语交际《应对》表格式教案4

4、小蓝裙的故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学习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学习课文,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3、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课堂小结

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录音范读。

出示提示,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老师亲自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令人高兴的变化。)

课文讲了一见什么事?

学习生字:读生字,重点指导。

抽读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指定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

你能理解什么是“贡献”吗?

老师在学期结束时,亲手做了一条小蓝裙给了一个对班级贡献最大的小女孩。下面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去了解。

读课题。

质疑课题。

听录音。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口述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小女孩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贡献”就是为集体做的事情,为班级着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讲读第二部分

拓展,深化主题

总结

听写生字、新词。

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板书:9、小蓝裙的故事

小女孩梳洗——漂亮极了

变化母女收拾屋子——焕然一新勤劳的双手能改变一切

爸爸整理庭院——整洁亮丽

人们整理街道——整齐清洁

5、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东城区花园小学 李敏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

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资料提供者:

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老树的故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植物中的《老树的故事》。课本20-2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了解大树的一般知识,学会向老树提问题;借助课件,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理解课文内容;认识15个字。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大树的一般知识。

2、会认15个字。

3、掌握边阅读边想象边加动作的方法。

教具准备:

认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你们看(课件演示)他是谁?(老树)你们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老树爷爷的样子吗?

2、老树爷爷的年龄可大了,他懂得许许多多的故事,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一听——老树的故事吧。(板书课题:老树的故事)

3、老树爷爷的脸上总带着笑容,可慈祥了。所以呢,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喜欢围着他问许多事情。小动物们都问些什么呢?(课件配乐,范读课文。)

二、质疑解难,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小动物们都向老树问了哪些问题?老树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

2、反馈交流情况。

3、过渡:小朋友们肯定也有不少的问题要向老树请教。不过,在提问题之前,老树爷爷想先了解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三、自学生字,读懂课文。

1、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要认的生字,自己读一读。还有不懂的请身边的同学教教你或请老师帮助。

(2)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互相纠正字音。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这些字。

(4)检查自学情况,课件点击生字,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

2、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谁字音。

(2)小组内互相帮助读课文。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5)请愿意读的小组都来读一读,教师加以指点。

(6)课件配乐,学生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强化感受。

1、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一人扮演老树,其他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向老树提问题。

2、请小组上台表演。

3、教师总结:老树爷爷经历了许许多的事情,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其实呀,老树爷爷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五、丰富课外,巩固知识。

1、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下来。

2、把今天上课了解到的关于大树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五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学

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环境被破坏的有关图象和文字资料。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b.读准多音字。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过交流材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班内汇报:(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在谈体会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找出深层的原因,明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

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调查周围关于环保的一些问题,亲自做有益环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七、拓展练习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五,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8、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四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9、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六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读读议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品读句子,体悟自得

1.自读体悟。

(1)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现实体会,感悟。

(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

(4)多媒体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1“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裸露的土地指什么?

2“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引导:指的是大量树木被劈柴后烧掉了。

3“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引导:指的是小村庄的人们仍旧在不断地砍伐树木,靠自然的给予过着安逸的生活。

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2.悟情感,明主旨。

(1)看到树木不断的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的扩大,你是什么心情?(惋惜,难过)把你们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练读,教师指导,指名读,齐读。

(3)如果时光能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三.回顾全文,课外延伸

1.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说明

2.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珍惜,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5)宣传环保知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地球,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上的人类说说?

(1)小组展开讨论,综合小组的意见,写出一句忠告的话语。

(2)小组汇报自己的话。

(3)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四.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信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如果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六,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三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设计板书,练习表达。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个板书,然后给大家讲解自己所设计的板书。

板书一:

树木被斧头一棵棵砍倒,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柴火等。突然有一天洪水来临,使人们辛辛苦苦用树木换来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板书(二)

斧头使树木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等,而由于洪水的来临,使这一切以及他们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无影无踪。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1、0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二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17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ǒ)露、扩(kuò)大、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chè)、造犁(lí)、咆(páo)哮(xiào)

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有──郁甚──湛果──裸

三、检查预习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3.各自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②“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③“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

③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

②“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

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的森林

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斧头→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清新甜润的空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