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周11单元《大海》教案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周11单元《大海》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第 8 周教案(时间)
一、 周学习内容:《大海》、
周学习重难点:1.生字:(1)、重视在语境中识字。认识“住、亮、湾”等19个汉字。
(2)、认识笔画“提”和偏旁“提手旁” “横撇”、“ 竖弯钩”。会写“住”、“打”等
二、 周学科融合:学唱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小螺号〉〉.
周学情分析:1、《大海》这个单元以“大海”为主题,编排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海水》两篇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本单元的“金钥匙”标志着学习听读识字方法的收尾,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并在以后自觉运用这种识字方法。
三、
课题 〈〈海水〉〉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海之美、海之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指导朗读法
语境识字法
学生学法 自由讨论 学唱歌曲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2.积累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生字目标:继续培养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认识8个汉字。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生字
2.细读感悟点:(1)、指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指导语气朗读
(3)、学习生字。(4)、做“语文天地”中的E、D。(5)、抽读字卡。
3.能力训练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4.拓展延伸点:拓展阅读—《大海的歌》组诗。
板书设计 海 水
蓝: 抱着天
为什么? 咸: 流了汗
课后反思
课题 《外面的世界》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本单元是一个开放性单元。重点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和态度,养成乐于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自检与反思意识。安排的内容有:集中展示“外面的世界”的彩图、“外面的世界”识字实践活动和“金钥匙”以及自检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口语练习
学生学法 引导观察法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2.积累目标:(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掌握一两种在外面识字的方法,培养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阶段自检的好习惯。
(3)认识人民币,懂得保护人民币。
3.生字目标:(1)识字9个,结合实际体会“精彩”的意思。
(2)会写:7个生字“外、多、门、
元、角、分、市”;2种笔画“横撇、
竖弯钩”。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2)出示画面,指导观察。
2.细读感悟点:(1)学习课文,阅读图中话语。“外面”是哪里?“留心看”看什么?
(2)认读生字,多种方式读。
外面 世界 道路 车站 卫生所 商店
3.能力训练点:学习“金话筒”,除了从路边建筑物上认字,小朋友还可以从什么地方认字?
(1)把从报纸、广告上学来的字展示给同学看(以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2)把学会的字教给本组同学认读。
(3)指名起来读自己学会的字。
4.拓展延伸点:
板书设计 外面的世界
精彩
留心
↙ ↘
发现 认识
课后反思
2、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周11单元《大海》教案
一年级第 8 周教案(时间)
一、 周学习内容:《大海》、
周学习重难点:1.生字:(1)、重视在语境中识字。认识“住、亮、湾”等19个汉字。
(2)、认识笔画“提”和偏旁“提手旁” “横撇”、“ 竖弯钩”。会写“住”、“打”等
二、 周学科融合:学唱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小螺号〉〉.
周学情分析:1、《大海》这个单元以“大海”为主题,编排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海水》两篇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本单元的“金钥匙”标志着学习听读识字方法的收尾,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并在以后自觉运用这种识字方法。
三、
课题 〈〈海水〉〉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海之美、海之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指导朗读法
语境识字法
学生学法 自由讨论 学唱歌曲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2.积累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生字目标:继续培养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认识8个汉字。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生字
2.细读感悟点:(1)、指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指导语气朗读
(3)、学习生字。(4)、做“语文天地”中的E、D。(5)、抽读字卡。
3.能力训练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4.拓展延伸点:拓展阅读—《大海的歌》组诗。
板书设计 海 水
蓝: 抱着天
为什么? 咸: 流了汗
课后反思
课题 《外面的世界》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本单元是一个开放性单元。重点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和态度,养成乐于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自检与反思意识。安排的内容有:集中展示“外面的世界”的彩图、“外面的世界”识字实践活动和“金钥匙”以及自检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口语练习
学生学法 引导观察法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2.积累目标:(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掌握一两种在外面识字的方法,培养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阶段自检的好习惯。
(3)认识人民币,懂得保护人民币。
3.生字目标:(1)识字9个,结合实际体会“精彩”的意思。
(2)会写:7个生字“外、多、门、
元、角、分、市”;2种笔画“横撇、
竖弯钩”。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2)出示画面,指导观察。
2.细读感悟点:(1)学习课文,阅读图中话语。“外面”是哪里?“留心看”看什么?
(2)认读生字,多种方式读。
外面 世界 道路 车站 卫生所 商店
3.能力训练点:学习“金话筒”,除了从路边建筑物上认字,小朋友还可以从什么地方认字?
(1)把从报纸、广告上学来的字展示给同学看(以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2)把学会的字教给本组同学认读。
(3)指名起来读自己学会的字。
4.拓展延伸点:
板书设计 外面的世界
精彩
留心
↙ ↘
发现 认识
课后反思
3、一年级语文上册第7 周教案:《大海》《外面的世界》
一年级 7周教案
一、 周学习内容:《大海》、《外面的世界》
二、 周学习重难点:
生字:1.生字:(1)、重视在语境中识字。认识“住、亮、湾”等19个汉字。
(2)、认识笔画“提”和偏旁“提手旁” “横撇”、“ 竖弯钩”。会写“住”、“打”等12个字。
积累: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作文:
三:周学科融合:学唱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小螺号〉〉.
四:周学情分析:1、《大海》这个单元以“大海”为主题,编排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海水》两篇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本单元的“金钥匙”标志着学习听读识字方法的收尾,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并在以后自觉运用这种识字方法。
2、《外面的世界》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注重了从课本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的延伸,围绕主题“外面的世界”,开展开 放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并对“外面的世界”发生兴趣与乐与观察。
课题课题〈〈我家住在大海边〉〉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
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海之美、海之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指导朗读法
语境识字法
学生学法 自由讨论 学唱歌曲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海之美、海之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积累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生字目标:认识“住、亮、湾”等10个汉字,认识笔画“提”和偏旁“替手旁”。会写“住”、“打”等5个字。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听歌曲,齐朗读。
2.细读感悟点:(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2)、同桌合作,检查课文。(3)、指导观察课文中插图(4)、学习生字。(5)、抽读字卡。
3.能力训练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4.拓展延伸点:把大海的美景画下来
板书设计 我家住在大海边
月亮湾 ———— 住
打鱼船—————打
老爷爷————位
课后反思
4、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台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出处。
(2)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3) 能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2、方法与过程:
(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2)运用比较方法,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父亲艰苦创业“有志气”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文章语言精美,含蓄蕴藉,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
2、质疑法与探究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想】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要抓住“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个文眼去把握情节,探究“父亲”形象的意蕴,理解“台阶”的内涵。制作课件时,选取
农民图像引导学生感悟或对比父亲形象,加深对 “父亲”的理解。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教学中更不能忽视的是“人文性”,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加深理解。当然,教师“情”的投入也相当重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感召力,与学生的互动才能更有成效,效果才会更好。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朗诵《写给父亲》导入:
都说风/能让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惟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千磨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
(这是一首赞美父亲的诗,诠释了父亲任劳任怨的一生。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辨音识义,补写课内其它生字词,并注音。
(1)认读以下字词。
凹凼(āo dàng) 涎水(xián) 淌汗(tng) 揩汗(kāi) 嘎嘎(gā)
黏性(nián) 掺水(chān) 蹿上(cuān) 胯骨(kuà) 舀米(yo)
尴尬(gān gà) 聊天(liáo) 撬石板(qiào) 硌(gè)了一下
(2)解词:
凹凼:凹陷,水坑。
尴尬:神情、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2、请学生交流搜集的李森祥的相关知识,交流、补充、归纳。
作者:李森祥(1956-- ):浙江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教师出示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都,父亲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思考后班内交流:
明确:
(1)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父亲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人物呢?
(板书:线索——台阶、人物——父亲)
3、我们可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故事情节:叹台阶——造台阶——坐台阶
4、现在大家对故事情节大都有所了解,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下呢?【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
明确;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着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5、追问:建新屋,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详细,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明确:文章的详略由中心定。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略写,造台阶详写。
四、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悟父亲。
1、叹台阶
提问:父亲造屋原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从这,看出父亲是怎样的人?
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也就高——文眼。台阶——地位——尊重,父亲——要强、不甘人后。
(板书:叹台阶——有志气、不甘不后)
2、造台阶
提问:
(1)父亲为建九级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准备?
明确:捡砖、拾瓦、塞角票,积铢累寸。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
(2)、出示图片一、二,猜猜内容,与课文造台阶部分的哪个段有关。
A、渴慕图,写了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
提问:这是什么描写?为什么不用心理描写?你来说说父亲的心理。
明确:神态描写。专注的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 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早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传神。分析人物描写,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瞧瞧人家的,那才叫气派。这辈子,我也要建一栋九级台阶的房子,叫大人小孩都神气神气。咱身体好,有的是力气,拼命干,早晚都有攒够钱的那天!
B、高兴图。动工时,父亲忙前忙后,干到半夜,不辞劳苦,乐在其中。台阶造好了,他那个高兴劲当然是别提了。
提问:不过,课文写的高兴与这幅图相同吗?课文是怎样写的?(尴尬的笑)。体会一下,他的这种神情有什么特色?
(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了,新屋就要完工了,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板书:造台阶——不怕艰辛 乐在其中
3、坐台阶
(1)提问: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不对劲、不自在。台阶低、地位低,父亲因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感到处处不习惯、不对劲了。)
追问:那他最后坐到了哪?(门槛上——多朴实的人啊,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农民,特谦卑。)
(2)提问:那他的身体呢?(累跨了)。有什么表现?(挑水闪腰,很少跨了家门,若有所失)
(3)出示图三:失落图。品析:若有所失 这人怎么了?
明确: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 觉若不所失。
这人怎么了?——没怎么,奋斗一生,愿望实现,心满意足,但不经意间,曾经体壮如牛的自己却老了,从不知苦累的自己竟不能干活了,连水也挑不动了,一时间,精神支柱也倒了,内心有着许多的失落、惆怅、沮丧,真是无法言说。但从中,我们分明可看到父亲的倔强、不服老!——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本色!
板书:坐台阶——不自在 若有所失。
4、总结父亲形象: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敢想敢做、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朴实厚道、和善谦卑、倔强)
(2)小结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 好意思坐上去。
五、课堂小结
父亲是一个非常 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 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六、同步达标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低眉顺眼: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专注:专心注意。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说。
B 筹划:筹措准备。晌午:下午。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儿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C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镶嵌: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的凹处的装饰。
D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若有所失: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
2 、选词填空
(1)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抬、托、举)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驮、抬、背)到家,不收石料钱。
(2)他的脚板(长大、宽大、阔大),(露出、开着、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塞着、堵着)沙子和泥土。
(3)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闷、沉重)的叫声。
(4)那黄泥加了石灰和泥浆,……被早晨的阳光照着, (亮亮的、红红的),红得很耀眼。
3、纠正下列句子的错别字。
A 等父亲从厨房里出来,他那张古桐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
B他忽然醒悟,台阶式水泥磨的面,不经瞌。( )
C 这种粘性很强的黄泥搀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 )
4、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明确:父亲低眉顺眼一辈子习惯了,此刻忽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让他很不适应。渴望被尊敬,又一时不能接受尊敬。由此可见他骨子里的卑微是无法改 变的
七、同桌相互批阅完成的同步达标,并反馈信息,及时订正。
第二课时
一、深入挖掘——回首台阶 探 究父亲
师:的确,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亲,发展中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为了台阶,付出了岁月、青春、健康,但他一辈子的奋斗,所得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子,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
1、提问:
(1)造房子为何用了大半辈子?(穷——创业艰难)
(2)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勤劳、要强的父亲这么艰难?(建一栋房子建到人老,说明经济发展缓慢,建材是捡来的,钱是一角角存起来的,辛苦卖一担柴1.5元,这一切说明经济落后。)
2、师总结:小说告诉我们,父亲的创业之所以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人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局面,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3、那么作者在这篇小说里寄予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父亲的优秀品质——崇敬。对父亲一辈子的艰辛和中国农民特有的谦卑——怜悯。对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寄予了希望。)
二、拓展延伸——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一)引发思索
1、师:请大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为了让大家在表达时能够有章可循,老师为大家举一个例子。如:第五自然段中的“父亲洗脚”的片断,“他 的脚板宽大……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其中的“裂”,“嵌”,“刷”及“一盆泥浆”,“一层沙”表现了父亲脚板的粗糙,进而体现父亲劳动的艰辛。脚如其人,质朴敦厚。
请大家依据这种形式谈谈你对文中细节刻画的认识
A、说片断位置
B、读课文内容
C、扣字词分析
D、探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展开讨论,答案不求统一。但教师更应该发挥其示范性、引导性,让学生能够有章可循】
2、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的父亲是一个“穷爸爸”,但他的梦想却是“高台阶”。对于这个梦想,他是怎样渴望的呢?
3、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进行分析。
4、把握主题:
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5、体会写法:
讨论归纳: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要注意详略得当。要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把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要想很好的阅读一篇文章,先抓住关键句,然后再细细感知,会比较顺利。
(二)总结升华
师:“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穷爸爸”,但是他却能够艰苦创业,不惜用毕生的精力去铸就一个象征着他的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所以我们说:父亲是一个的人。
生:……
师:父亲仿佛是那逐日的夸父,尽管倒下去了,但是仍不失为一个悲壮的英雄,台阶则是他一生志气的丰碑。
三、写作技巧探究:(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的重要)
1、提问:对老屋三级青石板的描写能删去吗?
明确:来 历——体壮如牛(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粗糙——经济条件差
我跳上跳下——年幼,盖好新屋时,已长大。说明建屋所用时间长。
脚板——终年辛劳,家庭贫困。
2、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明确:(1)相同之处: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2)不同之处:《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 强烈地感受父爱。《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3、写作特色
(1)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情节。
(2)“父亲”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3)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四、迁移延伸
师:好的文章具有感染力,能打动人,亲爱的同学们,你被课文里的父亲感动了吗?你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了吗?
1、我说我父:引导生说自己的父亲,了解父亲的人生经历、生活故事,能体现父亲的追求、品格、做人原则,或是讲讲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要求:抓住父亲某个令你感动难忘的特点,讲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
2、作业:小练笔《我的父亲》。注意选材立意。
3、总结全文: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眼里,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 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让我们说声:父亲,您辛苦了,感谢您。把这首歌送给他们,好吗?
4、播放音乐:刘和刚《父亲》,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后小记】
5、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天》教案
一年级第一周教案
一、 周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秋天》
二、 周学习重难点:
1. 生字:认字24个,写字16个,学习多音字“转”。
2. 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背古诗《山行》;独立阅读《露珠》,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3. 作文: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愿望,继续学习观察。
三、 周学科融合:
暑假刚过,秋季刚刚开始,大自然开始呈现秋天的特点。本单元的学习与时令基本吻合,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方便安排各项学习活动。
四、 周学情分析:
秋季共有三个月的时间,在秋季开始时安排这一主题单元的学习,有助于指导学生在今后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观察方法认识自然。
秋天到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秋天到》按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具有秋天典型特征的几种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学法 教师导法 趣味识字法;边读边想象;春秋对比法
学生学法 1.以朗读、想象、背诵为主。
2.用换部首的方法识字。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生字目标: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识13个字。指导“转”“黄”“歌”“降”的写法。学会多音字“转”。
学习重点 一、 初读感知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3、把你读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讨论:春天和秋天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二、细读感悟点: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理解秋天天气凉的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想象大雁飞行的动作和变换的队形,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小组比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能力训练点
1、背诵课文
(1)齐背课文。
(2)指名分小节汇报背。师生评议。
2、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
3、指导书写。
四、拓展延伸点:
1、练习对对子,体会诗歌严整的格律。
(1)老师举例:天对风,凉对爽。
(2)老师出对子,学生抢答。
鱼虾对()枫叶对()肥对()
蟋蟀对()田野对()红对()
2、练习。
(1)、换季节续编课文。
(2)、换景色改编课文。
板书设计 八月:天转(凉)、风变(爽)
九月:鱼虾(肥)、瓜果(香)
十月:枫叶(红)、菊花(黄)
(喜爱)秋天
课后反思
火红的枫叶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通过叙述“我”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过程,表达了“我”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之情。
学法 教师导法 组织学生自主识字、合作探究;引导感情朗读
学生学法 大胆试读、猜读、借助拼音正音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积累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2.细读感悟点: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训练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读一读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4.拓展延伸点:发散思维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板书设计
我 (找)火红的枫叶 (做)贺卡
我 (爱)老师
课后反思
6、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周教案:《家》《我的家》
语文教案
一年级 第五周教案9.27—10.10
一、 周学习内容:《家》、《我的家》两课。
二、 周学习重难点:
1. 生字:
学习认识22个生字,学习“撇、捺、横折”三个笔画名称,会写“人、八、个、口、天、土”七个生字。学习“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继续关注每位学生的写字姿势,督促其作到“三个一”。
2. 积累:
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我的家》,背诵。听老师读,〈〈给小鸟安家〉〉,激发学生爱家的朴实情感。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
三、 周学科融合:童谣与小诗。
四、 周学情分析:
由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试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抢答游戏,提高了学习氛围。
《我的家》 课题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告知学生,自己是祖国的一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巩固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方法。可根据祖国的标志及祖国的名字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
学法 教师导法 问题导入、谈话、领读、指读
学生学法 跟读、图文穿插、分散巩固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结合祖国的标志,及祖国的名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积累目标:
巩固听读和指读练习,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背诵小诗,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
3.生字目标:
指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继续复习“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渗透爱家的教育。
2.细读感悟点:从渗透爱家的教育、爱父母的教育,到爱祖国、爱大自然的教育。
3.能力训练点:指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熟读、背诵小诗。
4.拓展延伸点:渗透爱国、爱大自然的教育。
板书设计 家
蓝天——白云
树林——小鸟
小河——鱼儿
泥土——种子
我们——祖国
课后反思
《家》 课题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幸福、温暖”的语意比较抽象,可以依托指导观察插图、询问学生家庭生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无须逐步讲解,只须指导学生充分的读,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介绍自己的家庭,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学法 教师导法 谈话、讨论、听读、指读
学生学法 跟读、领读、开火车、讨论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
2.积累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认读11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和捺,学写4个生字。
3.生字目标:
学习“撇、捺”两个笔画名称,学写“人、八、大、个”四个字,学习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继续复习巩固前一单元学习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激发学生爱家情感。
2.细读感悟点:整体认识家的幸福与温暖。
3.能力训练点:激发学生爱家、爱父母的纯真情感。
认识11个汉字,学习两个笔顺名称,学写4个生字。进行完整说话练习。
4.拓展延伸点:
教学中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教育。
板书设计 我的家
爸〈-----〉爱〈-----〉妈
快乐
人 八 个 大
课后反思
7、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周教案.:《小小的船》《太阳》
语文教案
第六 周教案
一、 周学习内容:《小小的船》、《太阳》两课。
二、 周学习重难点:
1. 生字:指导学生认识28个汉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三个新笔画和一个新的笔顺规则。学习一个多音字“只”。
2. 积累:学写“点.竖钩.竖折”三个笔画,学会一个新的笔顺规则。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作文:听老师讲故事,并能够讲给别人听。
三、 周学科融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知道笔顺规则和字应。
四、 周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经有了对笔顺规则的认识,所以学起来会容易一些,重点学会笔顺规则和字对应。
课题《小小的船》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写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月亮的美丽形状,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看作小小的船,“我”坐在小船一样的月亮上,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 。
学法 教师导法 问题导入 、领读、指读
学生学法 跟读、图文穿插、分散巩固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积累目标:学写“点、竖钩”两个笔画.一个多音字和“先中间后两边”笔顺规则。
3.生字目标:指导学生认识10个字,写4个生字。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从说月亮的形状导入新课
2.细读感悟点:月亮的样子像什么,我坐在小船里看到了什么.到热爱大自然的教
育。
3.能力训练点:指导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学习新笔画“点、竖钩和“先中间后两边”这个笔顺规则;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多音字,体会句子意思熟读、背诵小诗。
4.拓展延伸点:1.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画下来,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背诵古诗《古朗月行》
板书设计 小小的船
弯弯的 两头尖
闪闪的 蓝蓝的
先中间后两边
只(只看见)(一只鸟)
课后反思
《太阳》 课题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跳、冒、叫、唱、照”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可让学生观察插图做动作来帮助理解,欣赏太阳从不同的地方升起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法 教师导法 谈话、讨论、听读、指读
学生学法 跟读、领读、开火车、讨论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使学生感受太阳升起时的美丽景色。
2.积累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说话、读书、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认读9个生字,认识新笔画竖折,学写5个生字。
3.生字目标:学习“竖折”两个笔画名称,学写“从、太、山、出、叫”四个,继续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情感。
2.细读感悟点:太阳在不同的地方升起的美景。
3.能力训练点:讨论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太阳升起,说一说并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下来.
认识9个汉字,学习竖折这个新笔画和5个生字。进行完整说话练习。
4.拓展延伸:1。听老师讲《后羿社日》的故事。2.教学中渗透热爱大自然、生活中注意观察教育。
板书设计 太 阳
跳 冒 叫 唱 照
太 从 出 山 叫
城市里,太阳是从楼顶跳出来的.
课后反思
8、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呢容。
3.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三段主要内容。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语句得意思,注意语句之间的联系,领悟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门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心情会怎样呢?对。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副日出的美丽景色,他怎能不高兴呢?作者便及不可待的蹬上了一只海轮,那么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新授:
1.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并且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学生自读。
3.比较句子: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的排列在码头两边。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和巨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4.你是从那个词语看出吊车多,海轮多呢?你从那些词语看出吊车高大,工作繁忙呢?
5.作者看到海港十分繁忙心情如何?书上那句写出了作者当时高兴的心情的?
6.读出来。飞溅起来的浪花会发出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
7.作者站在船头,再阳光的照耀下迎着猛烈的海风,浪花飞溅。作者认为是在唱歌,因为作者不仅看到的自然景物而且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景色,心里为祖国的兴旺景象感到快乐自豪。
8.指导读。读出欢乐,自豪的心情。过度语:船在大海中航行,海的颜色由绿变蓝,由蓝变深蓝,这表明了什么?
9.讲读课文4,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你喜欢那句呢?
比较句子: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2)谁能够读出作者高兴自豪的心情?
3)在原文中找出带有“瞭望”和“极目瞭望”的句子,思考这两个词语可不可以交换?作者看到了什么?
4)这种景色给你什么感受?你好像来到什么地方了?
5)你还喜欢哪个句子?
6)比较句子: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7)指导朗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观察点的变换顺序,讲了自己在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象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借助大海的唱歌,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也要为祖国谱写一曲新歌。
9、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周教案:《上学了》
语文教案
一年级 第一周教案(9月1日—9月4日)
一、 周学习内容:《上学了》
二、 周学习重难点:
1. 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六个生字。
2. 积累:(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自主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生活。(2)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孩子能在自然的心态下进行口语交际。
三、 周学科融合:学唱〈〈上学歌〉〉。
四、 周学情分析: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孩子,比较兴奋,也有些紧张,应有目的的让学生放松下来。
课题〈〈上学了〉〉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本课是教材正式学习内容的准备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熟悉老师、同学,树立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和自信心 。
学法 教师导法 放录音 领朗读 摆卡认字
学生学法 自我介绍 自由讨论学唱歌曲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的与陌生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
2.积累目标:
(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自主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生活。
(2)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孩子能在自然的心态下进行口语交际。
3.生字目标:
进行渗透性识字:学、班、丁、冬、老、师、语、文、包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听录音,齐朗读。
2.细读感悟点:(1)、自主认识学校。(2)、自主交流。(3)、学习生字。(4)抽读字卡。
3.能力训练点: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4.拓展延伸点:放学后自豪的带领爸爸、妈妈参观我们的学校,在校园中找到我们认识的字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上 学 了
欢迎新同学 我在一年级一班
来到新校园 我爱实验小学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