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从诗的结构来入手,给课文分段。
4.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5.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
资源
【补充资料】“中国”名称的由来
“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古人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极星看作是“天中”。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而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人君的国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传说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并定都洛阳,其用意是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己团聚合拢,此地后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以后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叫“中国”了。
【学生认知】
曾经学习、阅读和观看了一些与祖国大好河山有关的文章,了解祖国的成长历史的影片,对祖国有一定的认识。
预习
设计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下列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脊(ji) 帕(pa) 硕(shuo) 盎(ang) 醇(chun)
傣(dai) 巍(wei) 峨(e) 魄(po) 拓(tuo)
2.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题。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最有感触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
5.搜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对祖国有个初步的了解。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3分钟)
1. 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
2.明确学习内容。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1分钟)
● 预习作业1
1.展示——《习字册》
2. 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练写一至二遍。
4.同桌点评。
●预习作业3
1.投影学生作业,集体评议。
2.指名说说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预设: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盎然:课文中指春色很浓的样子。
恢弘:课文中的意思是宏伟壮观。
巍峨:形容山火建筑物的高大。
绚丽:灿烂、美丽。
3.“伟岸”的近义词:高大。
●预习作业4
1.指名朗读展示。
2.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3.自由练读。
4.学生评价。
5.预设:我们爱你,中国!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0分钟)
2.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单1〕
①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②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③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④自学时间:5分钟
3.合作探究。(2分钟)
4.展示。(4分钟)
预设:(1)可爱之处: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众多民族
文化灿烂 历史悠久
(2)分段: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3)主要内容: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5.学习反思。(1分钟)
可以利用段意进行概括,但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通顺。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5分钟)
1.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
3.“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的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第五板块:课堂作业(10分钟)
1.习字册词语部分。
2.《一课一练》第一、二、四题。第六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1-2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1)出示“脊”、“瓷”。
(2)教师示范写。
“脊”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之间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瓷”要写得上小下大。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 预习作业3
1.交流《补充习题》第1、2题作业。
2.解释词语意思。
3.给“伟岸”找近义词。
●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评价,示范朗读。
5.交流《补充习题》第三题中1.。
出示:诗中贯穿全文的一句是 。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过渡:祖国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从诗的结构来入手,指导学生分段。
(3)选择一名学生作例子,知道如何把段意连接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5.组织反思:
想一想,根据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
1.齐读。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引发期待:
课文围绕“啊,我们爱你,中国”,从哪些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下一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吧!
第五板块:课堂作业
1.习字册词语部分。
2.《一课一练》第一、二、四题。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1.朗读全诗,尽量能够背诵。
2.先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再有感情地诵读!
我们爱___ ______的桂林山水,我们爱____ _____的杭州西湖,我们爱____ _____的黄山、庐山,我们爱________的长江、黄河,我们爱_______ ___的龙井茶,我们爱________的茅台酒,我们爱__________的江南丝绸,我们爱___ ____的景德镇陶瓷。
教学内容
1 . 我们爱你啊,中国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
资源
【仿写诗句】
我们爱你啊,中国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六(3)班 高天
当一轮洁白无暇的明月爬上天空, 我们爱你——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艳阳高照; 壶口瀑布的汹涌澎湃,
当南土飘溢着阵阵杏花香的时候, 无锡太湖的清澈明亮,
北方却依然纷飞着晶莹的雪花。 华山、泰山的雄壮巍峨,
啊,我们爱你,中国! 海南、三亚的海上日出。
我们爱你—— 我们爱你——
碧螺春的清爽, 历史长河的滚滚波涛,
五粮液的香醇, 各代伟人的思想道德。
海南椰子的肉甜汁美 孔子的《论语》、孙子的《兵法》,东北貂皮的温暖舒适。 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说》。
我们骄傲,我们尊敬,
我们学习,我们开拓。
你是我们慈祥的母亲,
你是我心中的最美的赞歌,
我们爱你啊,中国!
【图片资料】与文本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成PPPT。
预习
设计
1.朗读诗歌,能背诵。完成填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个民族,课文讲到了傣族、 、 、 等少数民族。你知道的少数民族还有 、 、 。
2.搜集、阅读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光辉历史、民族文化的材料。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回忆课文(3分钟)
1.听写词语。
2.齐读第一 小节。
第二板块:探究目标(1分钟)
明确学习内容
第三板块:学习第三至六小节(19分钟)
【学习单1:】
1.从二——六小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反复读读,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想一想:你有些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2.学习时间:5分钟。
1.自主朗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彼此的感受或想法,教师有选择性地参与到某个小组的交流中。
3.(1)指名朗读
(2)看课本插图,用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这美丽的景色。
(3)深情朗读这段文字。
(4)答案预设:
我们爱你——风景如画的九寨沟,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步移景换的圆明园,世外桃源的花果山。
(5)朗读,背诵。
预设:
第3节:着重赞美闻名世界的祖国名产。
第4节:着重体会对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兄弟民族的热爱之情。
第5节:着重体会对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的热情赞颂。
第6节:着重体会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赞美和对民族品性的讴歌。
(7)朗读。
第四板块:学习第七小节(6分钟)
1.朗读第七节。
2.理解“骄傲、自豪” “奋发、开拓”的含义。
3.预设:奋发、开拓——保护壮美的自然风光,让这些自然文化遗产永远闪耀光芒;秉承民族的品性,始终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牢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
4.预设: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5.有感情朗读
6.答案预设
(1)诗歌的第二——六小节,都以“我们爱你——”为起句,句式整齐,层层递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第五板块: 仿写(10分钟)
1.自由仿写。
2.交流。
预设:
我们爱你——
万里长城的蜿蜒起伏,
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
敦煌莫高窟的惟妙惟肖。
我们爱你——
碧螺春的清香,
五粮液的醇美,
海南椰子的甘甜解渴,
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
我们爱你——
北京烤鸭的香脆,
山西陈醋的醇香,
无锡泥人的巧夺天工,
苏州刺绣的美妙绝伦。
我们爱你——
老区建设吹响的号角,
新区开发涌动的春潮,
教育水平的连年提高,
农村面貌的日新月异。
第六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听写词语。
2.祖国是一个神圣的名称。但他不是空洞的。在作者的眼中,“祖国”一词意味着辽阔的疆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雪景、南国春色。让我们拿起书,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小节。
第二板块:探究目标
课文围绕“啊,我们爱你,中国”,从哪些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吧!
第三板块:学习第二至六小节
1.任务驱动。
2.引导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相互补充,教师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感悟。
3.第二小节交流预设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适当补充出示文本中相关图片。
(3)深情朗读这段文字。
(4)你还欣赏过祖国哪些美丽的风光,能仿照文中的诗句说一说吗?
(5)深情诵读这一小节,并背诵。
(6)用同样的方法交流3-6小节。
适当出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7)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感情朗诵。
(8)教师小结:学到这儿,在我们的眼中,祖国真的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爱祖国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她有着太多太多的内涵。因此,作者最后发出了这样的呼唤——。
第四板块:学习第七小节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2.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3.我们该如何“奋发、开拓”?
4.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5.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6.组织反思:诗歌的第二——六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五板块: 仿写
1.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2.交流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第三题。
2.修改、完善课上仿写的内容。
3.《一课一练》第五题。
作业
设计
1.《补充习题》第三题。
2.修改、完善课上仿写的内容。
3.《一课一练》第五题。
2、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教学内容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从诗的结构来入手,给课文分段。
4.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5.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
资源
【补充资料】“中国”名称的由来
“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古人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极星看作是“天中”。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而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人君的国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传说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并定都洛阳,其用意是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己团聚合拢,此地后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以后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叫“中国”了。
【学生认知】
曾经学习、阅读和观看了一些与祖国大好河山有关的文章,了解祖国的成长历史的影片,对祖国有一定的认识。
预习
设计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下列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脊(ji) 帕(pa) 硕(shuo) 盎(ang) 醇(chun)
傣(dai) 巍(wei) 峨(e) 魄(po) 拓(tuo)
2.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题。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最有感触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
5.搜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对祖国有个初步的了解。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3分钟)
1. 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
2.明确学习内容。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1分钟)
● 预习作业1
1.展示——《习字册》
2. 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练写一至二遍。
4.同桌点评。
●预习作业3
1.投影学生作业,集体评议。
2.指名说说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预设: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盎然:课文中指春色很浓的样子。
恢弘:课文中的意思是宏伟壮观。
巍峨:形容山火建筑物的高大。
绚丽:灿烂、美丽。
3.“伟岸”的近义词:高大。
●预习作业4
1.指名朗读展示。
2.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3.自由练读。
4.学生评价。
5.预设:我们爱你,中国!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0分钟)
2.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单1〕
①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②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③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④自学时间:5分钟
3.合作探究。(2分钟)
4.展示。(4分钟)
预设:(1)可爱之处: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众多民族
文化灿烂 历史悠久
(2)分段: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3)主要内容: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5.学习反思。(1分钟)
可以利用段意进行概括,但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通顺。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5分钟)
1.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
3.“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的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第五板块:课堂作业(10分钟)
1.习字册词语部分。
2.《一课一练》第一、二、四题。第六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1-2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1)出示“脊”、“瓷”。
(2)教师示范写。
“脊”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之间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瓷”要写得上小下大。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 预习作业3
1.交流《补充习题》第1、2题作业。
2.解释词语意思。
3.给“伟岸”找近义词。
●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评价,示范朗读。
5.交流《补充习题》第三题中1.。
出示:诗中贯穿全文的一句是 。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过渡:祖国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从诗的结构来入手,指导学生分段。
(3)选择一名学生作例子,知道如何把段意连接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5.组织反思:
想一想,根据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
1.齐读。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引发期待:
课文围绕“啊,我们爱你,中国”,从哪些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下一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吧!
第五板块:课堂作业
1.习字册词语部分。
2.《一课一练》第一、二、四题。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1.朗读全诗,尽量能够背诵。
2.先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再有感情地诵读!
我们爱___ ______的桂林山水,我们爱____ _____的杭州西湖,我们爱____ _____的黄山、庐山,我们爱________的长江、黄河,我们爱_______ ___的龙井茶,我们爱________的茅台酒,我们爱__________的江南丝绸,我们爱___ ____的景德镇陶瓷。
教学内容
1 . 我们爱你啊,中国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
资源
【仿写诗句】
我们爱你啊,中国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六(3)班 高天
当一轮洁白无暇的明月爬上天空, 我们爱你——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艳阳高照; 壶口瀑布的汹涌澎湃,
当南土飘溢着阵阵杏花香的时候, 无锡太湖的清澈明亮,
北方却依然纷飞着晶莹的雪花。 华山、泰山的雄壮巍峨,
啊,我们爱你,中国! 海南、三亚的海上日出。
我们爱你—— 我们爱你——
碧螺春的清爽, 历史长河的滚滚波涛,
五粮液的香醇, 各代伟人的思想道德。
海南椰子的肉甜汁美 孔子的《论语》、孙子的《兵法》,东北貂皮的温暖舒适。 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说》。
我们骄傲,我们尊敬,
我们学习,我们开拓。
你是我们慈祥的母亲,
你是我心中的最美的赞歌,
我们爱你啊,中国!
【图片资料】与文本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成PPPT。
预习
设计
1.朗读诗歌,能背诵。完成填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个民族,课文讲到了傣族、 、 、 等少数民族。你知道的少数民族还有 、 、 。
2.搜集、阅读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光辉历史、民族文化的材料。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回忆课文(3分钟)
1.听写词语。
2.齐读第一 小节。
第二板块:探究目标(1分钟)
明确学习内容
第三板块:学习第三至六小节(19分钟)
【学习单1:】
1.从二——六小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反复读读,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想一想:你有些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2.学习时间:5分钟。
1.自主朗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彼此的感受或想法,教师有选择性地参与到某个小组的交流中。
3.(1)指名朗读
(2)看课本插图,用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这美丽的景色。
(3)深情朗读这段文字。
(4)答案预设:
我们爱你——风景如画的九寨沟,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步移景换的圆明园,世外桃源的花果山。
(5)朗读,背诵。
预设:
第3节:着重赞美闻名世界的祖国名产。
第4节:着重体会对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兄弟民族的热爱之情。
第5节:着重体会对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的热情赞颂。
第6节:着重体会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赞美和对民族品性的讴歌。
(7)朗读。
第四板块:学习第七小节(6分钟)
1.朗读第七节。
2.理解“骄傲、自豪” “奋发、开拓”的含义。
3.预设:奋发、开拓——保护壮美的自然风光,让这些自然文化遗产永远闪耀光芒;秉承民族的品性,始终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牢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
4.预设: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5.有感情朗读
6.答案预设
(1)诗歌的第二——六小节,都以“我们爱你——”为起句,句式整齐,层层递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第五板块: 仿写(10分钟)
1.自由仿写。
2.交流。
预设:
我们爱你——
万里长城的蜿蜒起伏,
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
敦煌莫高窟的惟妙惟肖。
我们爱你——
碧螺春的清香,
五粮液的醇美,
海南椰子的甘甜解渴,
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
我们爱你——
北京烤鸭的香脆,
山西陈醋的醇香,
无锡泥人的巧夺天工,
苏州刺绣的美妙绝伦。
我们爱你——
老区建设吹响的号角,
新区开发涌动的春潮,
教育水平的连年提高,
农村面貌的日新月异。
第六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听写词语。
2.祖国是一个神圣的名称。但他不是空洞的。在作者的眼中,“祖国”一词意味着辽阔的疆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雪景、南国春色。让我们拿起书,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小节。
第二板块:探究目标
课文围绕“啊,我们爱你,中国”,从哪些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吧!
第三板块:学习第二至六小节
1.任务驱动。
2.引导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相互补充,教师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感悟。
3.第二小节交流预设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适当补充出示文本中相关图片。
(3)深情朗读这段文字。
(4)你还欣赏过祖国哪些美丽的风光,能仿照文中的诗句说一说吗?
(5)深情诵读这一小节,并背诵。
(6)用同样的方法交流3-6小节。
适当出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7)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感情朗诵。
(8)教师小结:学到这儿,在我们的眼中,祖国真的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爱祖国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她有着太多太多的内涵。因此,作者最后发出了这样的呼唤——。
第四板块:学习第七小节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2.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3.我们该如何“奋发、开拓”?
4.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5.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6.组织反思:诗歌的第二——六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五板块: 仿写
1.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2.交流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第三题。
2.修改、完善课上仿写的内容。
3.《一课一练》第五题。
作业
设计
1.《补充习题》第三题。
2.修改、完善课上仿写的内容。
3.《一课一练》第五题。
3、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教学内容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背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从诗的结构来入手,给课文分段。
3.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给课文分段。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的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
教学资源
教材开发:
可以把课程实施的最后环节提到的朗诵会,与练习1中“诵读与欣赏”结合,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交流。
相关材料: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学生经验:
学生在以往的诵读中,接触过一些歌颂祖国的诗歌,可以让他们在收集一些,进行一次歌颂祖国的诗歌诵读会。
预习设计
1. 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画出不理解的词(洋溢、盎然、伟岸、恢弘等),查字典写好解释。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最有感触的地方多读几遍。
4.在感受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3分钟)
1.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3分钟)
● 预习作业1
1.展示——《习字册》
2. 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练写一至二遍。
4.同桌点评。
●预习作业2
展示词义
预设: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盎然:课文中指春色很浓的样子。
恢弘:课文中的意思是宏伟壮观。
巍峨:形容山火建筑物的高大。
绚丽:灿烂、美丽。
“伟岸”的近义词:高大。
●预习作业3
1.指名朗读展示。
2.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3.自由练读。
4.学生评价。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6分钟)
1.自主学习。(7分钟)
任务驱动
【学程单1】
①默读全诗,想一想课文分几个小节,各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②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③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④自学时间:5分钟
2.合作探究。(3分钟)
3.展示。(5分钟)
(1)可爱之处: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2)分段: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表达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3)主要内容: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4.学习反思。(1分钟)
可以利用段意进行概括,但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通顺。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8分钟)
1.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透过时空和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
3.“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的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4.背诵第一小节。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今天咱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展示优秀的写字作业。
2.导学。
(1)出示“脊”、“瓷”。
(2)教师示范写。
“脊”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之间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瓷”要写得上小下大。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预习作业2
1.指名学生解释词语。
2.给“伟岸”找近义词。
●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评价,示范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过渡:祖国有哪些可爱之处呢?出示学程单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各部分主要内容,发现诗歌的构段特点。
2.合作探究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从诗的结构来入手,指导学生分段。
(3)选择一名学生作例子,知道如何把段意连接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6.组织反思:
想一想,根据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
1.齐读。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中国海陆总面积约1260万平方公里。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3)“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引发期待:
课文围绕“啊,我们爱你,中国”,从哪些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下一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吧!
1. 简介:“中国”名称的由来。 “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古人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极星看作是“天中”。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而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人君的国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传说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并定都洛阳,其用意是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已团聚合拢,此地后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以后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叫“中国”了。 2.交流:你眼中的中国(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祖国的知识一一交流)
3.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地图
作业
设计
★新的练习册还没到,到时再选择。
★★诵读与欣赏(《补充习题》第五题)。
★★★课外收集歌颂祖国的诗歌,并深情诵读。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资源
【仿写诗句】
我们爱你啊,中国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六(3)班 高天
当一轮洁白无暇的明月爬上天空, 我们爱你——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艳阳高照; 壶口瀑布的汹涌澎湃,
当南土飘溢着阵阵杏花香的时候, 无锡太湖的清澈明亮,
北方却依然纷飞着晶莹的雪花。 华山、泰山的雄壮巍峨,
啊,我们爱你,中国! 海南、三亚的海上日出。
我们爱你—— 我们爱你——
碧螺春的清爽, 历史长河的滚滚波涛,
五粮液的香醇, 各代伟人的思想道德。
海南椰子的肉甜汁美 孔子的《论语》、孙子的《兵法》,
东北貂皮的温暖舒适。 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说》。
我们骄傲,我们尊敬,
我们学习,我们开拓。
你是我们慈祥的母亲,
你是我心中的最美的赞歌,
我们爱你啊,中国!
【图片资料】与文本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成PPPT。
预习设计
1.搜集爱国诗歌,自主诵读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诗作者是从壮丽的山河、、、
和伟大的成就这五个方面来抒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的。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个民族,课文讲到了傣族、、、等少数民族。你知道的少数民族还有、 、。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回忆课文(2分钟)
1.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
【学程单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诗作者是从壮丽的山河、、、
和伟大的成就这五个方面来抒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的。
时间:1分钟
预设答案:物产丰富 民族多样 光辉历史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第二小节(6分钟)
1.朗读课文。
2.想象画面,全班交流。
3.欣赏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4.交流: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5.背诵。
第三板块:学习第三小节(5分钟)
1.齐读。
2.交流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欣赏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
4.说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些物产?
5.背诵。
第四版块:学习第四——六小节
(15分钟)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程单2】
(1)自由读诗歌第四——六小节,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祖国的可爱,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2)练习背诵。
自学时间:6分钟
2.合作探究(3分钟)
3.展示。(6分钟)
(1)第四小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了解: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
理解“巍峨”。
(2)第五小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
了解战国编钟。
(3)第六小节:“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
能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4)朗读第4~6节,进一步体
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4.学习反思:
(1)诗歌的第二——六小节,都以“我们爱你——”为起句,句式整齐,层层递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古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第六板块:学习第七小节(5分钟)
1.朗读第七节,理解“骄傲、自豪” “奋发、开拓”的含义。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第七版块: 仿写(6分钟)
1.自由仿写。
2.交流。
预设:
我们爱你——
万里长城的蜿蜒起伏,
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
敦煌莫高窟的惟妙惟肖。
我们爱你——
碧螺春的清香,
五粮液的醇美,
海南椰子的甘甜解渴,
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
我们爱你——
北京烤鸭的香脆,
山西陈醋的醇香,
无锡泥人的巧夺天工,
苏州刺绣的美妙绝伦。
我们爱你——
老区建设吹响的号角,
新区开发涌动的春潮,
教育水平的连年提高,
农村面貌的日新月异。
第八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第二板块:学习第二小节
1.引读课文,理解词语: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2.读了这一小节,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想到了哪些名句?全班交流。
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4.你还了解哪些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全班交流。
5.背诵。
第三板块: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齐读。
2.这一节介绍了我国哪些名优物产?你对它们知道些什么?
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
4.说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些物产?
5.背诵。
第四版块:学习第四——六小节
1.过渡:伟大的祖国就是这样的美丽富饶,让我们一起感受吧!
2.出示学程单。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随学情调整)
(1)第四小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2)第五小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3)第六小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4)朗读第4~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6.组织反思:诗歌的第二——六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六板块:学习第七小节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第七版块: 仿写
1.仿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2.交流
第八版块:布置作业
祖国是一个神圣的名称。但他不是空洞的。在作者的眼中,“祖国”一词意味着辽阔的疆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雪景、南国春色。让我们拿起书,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小节。
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学完了《我们爱你啊,中国》,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说说“我心中的祖国”吧!
作业
设计
★《补充习题》第三题。
★★修改、完善课上仿写的内容。
★★★写话:以“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是你的所见所闻《我眼中的中国》;可以是你的奇思妙想《未来的中国》;也可以是你参观或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后的《我的中国行》等等。
4、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我们爱你啊,中国-精品教案教案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简析: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情感浓厚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
设计理念:
由“中国”入手,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读悟结合,引领学生在读悟文本中走进文本,升华主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用自己的方式写出心目中的中国。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流程:
一、交流——我脑中的祖国
1、老师激情演唱《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相信大家的内心都会想起一个词“中国”,因为“中国”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是多么亲切!。 师板书“中国”
师: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的头脑中立刻想到了什么?或浮现出了什么情景?
生:看到“中国”这个词,我立刻想到了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生:看到“中国”这个词,我想到了万里长城。
生:看到“中国”这个词,我想到了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生:看到“中国”这个词,我想到了养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
生:看到“中国”这个词,我想到了泰山、黄山,想到了桂林山水。
师:是呀,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个词,都会像你们一样浮想联翩。此刻,你们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我此刻涌动着激动的感情。
生:我此刻涌动着自豪的感情。
生:此刻,我涌动着骄傲的情感。
师:把你们此刻的情感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请大家一起来读这个词。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是的,每当我们听到“中国”这个词时,内心中总有一种无言的冲动。在升旗仪式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脑海中一定也无数次出现它雄鸡状的版图,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辉煌记忆!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阵阵波澜,想高歌一曲,来赞颂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呢?相信你若读了《我们爱你啊,中国》,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师板书课题。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请大家齐读课题。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特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教师从“中国”一词入手,激情导入交流为学习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调。让学生深情地,高昂地读题,潜移默化地感受诗中的爱国情感,为学生积淀了情感,为学习文本奠定了基础。
二、解读——我眼中的祖国
1、简介:“中国”名称的由来
“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古人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极星看作是“天中”。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而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人君的国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传说武王伐纣(zhòu)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并定都洛阳,其用意是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已团聚合拢,此地后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以后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叫“中国”了。
2、交流:你眼中的中国/article/(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祖国的知识一一交流)
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地图
语文的学习既是课内,更有课外。在教学文本之先,组织学生对“眼中的祖国”进行解读,一方面是对学生相关语文知识的课前预测,以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文本学习的良好铺垫,为有效学习文本奠定基础。如此,使语文的学习变得更广泛、深入起来。
三、聆听——我读懂的祖国
1、初读,感知文本
读书要求:边读边画出生词或不理解的词句;
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写自己的感受。
2、精读,理解文本
(1)理清课文脉络层次;(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为第一部分,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至六节为第二部分,从不同的侧面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第七节为第三部分,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2)读文交流,作者爱祖国的什么?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着重赞美祖国风光明媚可爱,山河雄伟壮观)
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巧夺天工。(着重赞美闻名世界的祖国名产)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着重体会对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兄弟民族的热爱之情)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着重体会对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的热情赞颂)
奋斗书写的史册,汗水浇灌的硕果。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着重体会对祖国悠久历史和对人类贡献的讴歌)
3、积累,内化文本
(1)背诵指导。
(2)迁移练习,保持课文原来的叙述顺序,把课文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语文的学习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并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以读文为主,力求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祖国,在读中强化爱国热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除此,还安排了背诵、迁移的练习,旨在扎实语言文字训练,努力语文素养形成。
四、倾诉——我心中的祖国
1、抒情
学完了《我们爱你啊,中国》,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说说“我心中的祖国”吧!
2、阅读
前不久,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各地方电视节目主持人分别代表各省、直辖市向全国人民送春联。这春联可大有学问,都凸显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南下联: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四川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安徽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3、写话:以“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是你的所见所闻《我眼中的中国》;可以是你的奇思妙想《未来的中国》;也可以是你参观或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后的《我的中国行》等等。
语文课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应该将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统化为读者的情感,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主要通过抒情、写话营造语文氛围,凸显语文综合素养,并辅以阅读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联,加深或拓宽文本。一方面告诉学生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处处皆语文;另一方面通过阅读的补充再次感受祖国的强大、繁荣、富强,力图在学生心中生成强烈的爱国之情。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啊,中国-精品教案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5、《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诗。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学情分析: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本文是诗歌,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面对不太出家门的农村孩子可运用一些音像、语言资料来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祖国的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看雄伟的天安门图片,听《大中国》。
(课前通过音乐、图片创设良好的情景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景。)
一、激情导入
1、老师激情演唱《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因为“中国”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是多么亲切!在升旗仪式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你的脑际一定也无数次出现它雄鸡状的版图,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辉煌记忆!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阵阵波澜,想高歌一曲,来赞颂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呢?相信你若读了《我们爱你啊,中国》,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2、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3、读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师的激情导入为学习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调。让学生深情地,高昂地读题,潜移默化地感受诗中的爱国情感。)
二、配乐范读
1、每当打开课本,看到这激扬的文字,老师都想大声朗诵,想听吗?
2、教师配乐(我爱你,中国)朗诵。
(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情景。)
三、学生齐读
四、学习第一小节
1、多媒体出示第一段,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这小节,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交流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以及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演示文中的画面,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4、试背第一小节。
(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让学生读诗后想象诗中画面,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交流后再看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
五、学习第二小节
1、引读课文
2、读了这一小结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全班交流。
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4、你还了解哪些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全班交流。
5、仿照第二小节写法,创作一段小诗,然后全班交流。
(通过学习诗歌,多媒体演示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再交流自己了解的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为仿写打下基础。模仿诗歌进行创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兴趣,教师要求不高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学生很乐于创作。)
六、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
2、交流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
4、说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些物产?
5、仿照第三小节写法,创作一段小诗,然后交流。
(有了前面仿写经历,学生再写时,文思泉涌,在创作的过程中又一次领略到中华大地的物产丰富。)
七、学习四——六小节
1、自由读诗。
2、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3、多媒体演示诗中的画面。
4、仿照课文,创作小诗。
5、全班交流。
(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再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四、五、六小节,小组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创作的诗,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感受到祖国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渊源流长的五千年的文化。)
八、学习第六小节
1、齐读。
2、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齐背。
过渡:学到这你的心情如何?
九、学习第七小节。
1、我们自豪地、骄傲地齐读课文。
2、读了这小节,谈谈你的体会。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文化深厚,骄傲自豪之情溢与言表,这种情感在齐读中得到共鸣。)
十、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
1、听歌曲。
2、读歌词。
(歌曲欣赏,调节了课堂气氛,爱国之情在歌曲中升华。)
十一、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完成自己课上创作的诗歌。
3、我们家乡也有着百年的历史,也有着各种物产,也有着先贤、名人,也有着美丽的风景,你能模仿《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结构,以赞美家乡为主题,写一首诗吗?试试看。
(让学生写赞美家乡的诗,由仿到创,学生经历了课上的学习,创作诗歌有了一定的经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学生比较熟悉,因此,能创作出一定质量的诗歌。同时创作诗歌的过程也是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内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以读为主,先读再想,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让学生仿写,在调动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也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最后通过欣赏歌曲《我们爱你啊,中国》学生的爱国之情在优美的歌曲声中得到升华。]
6、《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7、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内容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拟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按要求写好这7个生字。
3.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
4.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说一段话。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教师示范背诵,并出示课件。
2. 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出示课题。
4. 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爱你啊,中国”?
5. 提问:你有这样的感受吗?能具体说说吗?
6. 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领悟。
二.初读,检查预习
1. 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朗读情况。
3.出示生字词。
4.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5.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6.提问: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7.当场描红习字。
8.齐读生字词。
9.再次轻声自读课文,思考:祖国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去热爱。那么,课文着重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呢?
10.小结: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土地富饶
历史悠久
精神高洁
1.听,看图片。
2.指名交流。
3.指名补充。
4.齐读课题。
5.指名回答。
6.指名回答。
7.指名补充。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指名评议朗读。
4.指名读字词。
5.指名正音。
6.指名领读齐读。
7.指名交流。
8.指名补充。
9.齐读字词。
10。指名交流。
11.指名补充。
12.描红习字。
13.交流展示。
14.齐读。
15.轻声自读课文,思考。
16.指名回答。
17 指名补充。
精彩
创意
搜集
信息
渺——左中右结构,各部件要紧凑,不宜太宽。
脊——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恢 魄 拓——同为左右结构的字,比过天地后,就有了区别。“恢”左右平齐,左瘦;“魄”右小,左部件居中;“拓”是右小祖斜孙的结构。
作业
设计
实践
活动
(1)熟读课文;
(2)默写生字词;
(3)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札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8、六年级教案:第十二册《我们爱你啊,中国》资料
(一)世界遗产在中国
1、文化遗产部分
长城
北京故宫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明清皇家陵寝
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自然遗产部分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3、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部分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二)高山之颠 -- 著名山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位于东经 86.9°,北纬27.9°。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定曰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藏语称 “珠穆朗玛”[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年)编绘的《皇舆全览图》中作“朱母朗马阿林”],意为“神女第三”。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井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三)资源在脚下 -- 万丈盐桥
在约20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中,有一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星罗棋布的盐湖。这些盐湖,有的与雪山为邻,把绵延的山峦和皑皑的白雪倒映湖中;有的静卧在荒漠里,四周围绕着白色的盐带,宛若戴上皓玉似的项圈;有的表面已干涸,结为坚硬的盐石,铁路公路从上面通过。盐石千姿百态,大有云南石林的风采。盐湖水中有多种化学元素,蕴藏着巨大的无机盐 矿产资源。
万丈盐桥是青海格尔木至甘肃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们称其为“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双”。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 和智慧。
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