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案案例反思教学一等奖》属于教学反思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摄影师教案案例反思教学一等奖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 ”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小摄影师,希望对你有帮助!
2、小摄影师教案案例反思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 ”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小摄影师,希望对你有帮助!
3、小摄影师教案案例反思教学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摄影师精品教案二_案例反思_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6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二,小摄影师,希望对你有帮助!
4、小摄影师教案案例反思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一,小摄影师,希望对你有帮助!
5、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二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二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我尝试用以下四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师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在激趣引题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小村庄说说画画,学生非常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中了。接着就课文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了:1)“一切”是什么?2)小村庄为什么消失了?
第二步:解疑引导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让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基本上把问题解决了。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我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深入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通过探究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学会了联系其他知识展开想象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按这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基本上体现出探究的意味。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6、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五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学
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环境被破坏的有关图象和文字资料。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b.读准多音字。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过交流材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班内汇报:(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在谈体会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找出深层的原因,明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
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调查周围关于环保的一些问题,亲自做有益环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七、拓展练习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五,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四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8、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六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读读议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品读句子,体悟自得
1.自读体悟。
(1)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现实体会,感悟。
(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
(4)多媒体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1“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裸露的土地指什么?
2“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引导:指的是大量树木被劈柴后烧掉了。
3“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引导:指的是小村庄的人们仍旧在不断地砍伐树木,靠自然的给予过着安逸的生活。
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2.悟情感,明主旨。
(1)看到树木不断的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的扩大,你是什么心情?(惋惜,难过)把你们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练读,教师指导,指名读,齐读。
(3)如果时光能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三.回顾全文,课外延伸
1.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说明
2.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珍惜,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5)宣传环保知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地球,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上的人类说说?
(1)小组展开讨论,综合小组的意见,写出一句忠告的话语。
(2)小组汇报自己的话。
(3)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四.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信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如果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六,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9、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案例教学反思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三_案例_教学反思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设计板书,练习表达。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个板书,然后给大家讲解自己所设计的板书。
板书一:
树木被斧头一棵棵砍倒,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柴火等。突然有一天洪水来临,使人们辛辛苦苦用树木换来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板书(二)
斧头使树木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等,而由于洪水的来临,使这一切以及他们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无影无踪。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