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一等奖》属于教学反思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一等奖
11ieüeeryeyue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üe的拼音,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二、教学重点:
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ieüe和yeyue,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üe的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用卡片指名认读复韵母aieiuiaoouiu,读后说说复韵母发音的口形特点。
2.我们学过哪些整体认读音节?
3.指名认读音节:nülü和juquxu,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的儿歌。(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二、提出教学任务
上一课我们学了3个复韵母,进一步掌握复韵母发音时口形的特点。还学会了带复韵母的三拼音。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2个复韵母和2个整体认读音节,看谁学得最好,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还会带调读。
三、教学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看插图说话,引出ie:图上画着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椰树”,板书ie。
2.教学ie的发音,记清形。
ie老师是怎么读的呢?(先发i,紧接着向e滑动,i重e轻,就成了ie。)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板书ye,教师讲解:ie是复韵母,不能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ye跟复韵母ie的读音一样,写的时候,要把i换成声母y。
4.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的四声练习。(自由读、抽读、组词读)
yē椰树yé爷爷yě田野yè叶子
四、教学复韵母üe及整体认读音节yue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2.教师范读üe,出示复韵母üe。
3.看老师念üe,谁能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ü音,很快地向e滑动。ü重e轻,就成了üe。)
4.读准音。(范读、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板书yue,yue与üe的读音相同,复韵母üe,整体认读音节yue。写yue时,要把üe的两点去掉,前面加上声母y。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去掉ü的两点?(大y来带头,小ü擦掉眼泪笑嘻嘻。)
6.ü不但和大y在一块儿把眼泪擦去,回忆一下,ü见了谁也把两点给藏起来了?(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7.练习üe与声母的拼音。
8.四声练习:quē(缺点)qué(瘸子)què(退却)(喜鹊)
五、巩固练习
1.看卡片认读:ieüeyeyue
2.打乱次序认读带调ieüeyeyue
3.做“摘星星”的游戏。
六、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复韵母ieüe,学习特殊韵母er。
2.能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老师读音节,说说韵母是什么,是第几声
写xiě谢xiè雪xuě学xué耳ěr
2.找整体认读音节
把拼音卡片ieyeüeyueer放在黑板上,指名学生找整体认读音节,并领读一遍。
3.拼读音节
二、拼读üe构成的音节,使学生掌握ü上去点的规则
1.n------üe-----nüejjue
llüeq-----üe-----que
xxue
(复习jqx碰上ü,两点省略规则。)
2.练习lüenüejuequexue的四声,并组词。
lüè(掠起)lüè(简略)nüè(虐待)
juē(撅起)jué(感觉)qué(瘸子)juè(倔强)
三、教学特殊韵母er
1.出示插图,这是什么?(这是耳朵。)
2.教师范读er,出示特殊韵母er,讲解它是由e和r合在一起,但不是复韵母,它发音时舌头要往上卷。
3.读er,练习er的四声。ér(儿童)ěr(耳朵)èr(第二)
小结:er发音时舌头往上卷,是个卷舌音。它只能单独做音节,不和声母相拼,用法很特别,所以叫它“特殊韵母”。
四、巩固练习
1.比一比,读一读
ie-----eiei------eriu-------uiie-------üe
2.读一读,用音节口头组词
yē椰子yé爷爷yě田野yè树叶
ér儿童ěr耳朵èr一二三四
3.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
拿出自制的复韵母卡片,老师找一位同学读韵母,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五、看图拼读音节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拼拼读读图中的音节,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3.拼拼读读图下面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六、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月儿弯弯》,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你知道还有什么是弯弯的?你也能来编一句儿歌吗?(什么弯弯怎么样。)
6.课后能够背诵儿歌。
七、认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
2.出示生字:家、飞、机、有、儿、河、入、校。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八、巩固练习
跟录音读课文,试着背诵儿歌。
九、小结
教后反思:在教学中“ie”的过程中,我请大家拼读dié,”你们会叠什么?以此引出句子“课后,大家一起叠飞机、做贴画、捏泥娃娃,有趣极了。”在这里我觉得把拼音、句子还有生字教学整合起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我由叠飞机引出了飞机这两个生字的教学,我先问学生“你看见过飞机吗?飞机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大家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有时候,教师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但可以使教学环节出彩,更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学生听见感兴趣的问题,立刻会回过神听老师同学讲课,这也是教师备课特别要备的提问问题之一。接着我请大家自己到课本上找,小朋友除了叠飞机,还做了什么?在找的过程中其实在培养孩子自己阅读句子的能力,这里我只是请大家自己读,其实可以大家合作讨论一下再读。接着我们做了猜一猜的游戏,学生拼老师出示的音节,然后把动作做出来,在做动作时,其实就是结合了课中操,满足了孩子动一动的愿望。我提示的这些活动也为后面做了铺垫。后面我设计的是句子的改写,“课后,大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趣极了。”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一下子请学生说,他们不能说出三个活动那么多,有的句子也不能说完整。这就是教学要拔高学生就要设计有剃度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先自己说说课后还有哪些活动,然后四人小组说说,来填填这个句子。这样事先分层次的学习了,后面再请大家说句子效果会理想得多。由于前面的时间太长了,er的教学虽然引入的不错,但学生已经没有精神来学习了,感觉学习er比较匆忙,学生写得不怎么扎实。我还引入了儿话等的说法,请孩子自己说儿话音,这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了!
今天总体我觉得过度衔接比较自然,但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再作适当调整,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新拼音的教学。
2、《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11ieüeeryeyue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üe的拼音,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二、教学重点:
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ieüe和yeyue,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üe的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用卡片指名认读复韵母aieiuiaoouiu,读后说说复韵母发音的口形特点。
2.我们学过哪些整体认读音节?
3.指名认读音节:nülü和juquxu,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的儿歌。(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二、提出教学任务
上一课我们学了3个复韵母,进一步掌握复韵母发音时口形的特点。还学会了带复韵母的三拼音。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2个复韵母和2个整体认读音节,看谁学得最好,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还会带调读。
三、教学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看插图说话,引出ie:图上画着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椰树”,板书ie。
2.教学ie的发音,记清形。
ie老师是怎么读的呢?(先发i,紧接着向e滑动,i重e轻,就成了ie。)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板书ye,教师讲解:ie是复韵母,不能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ye跟复韵母ie的读音一样,写的时候,要把i换成声母y。
4.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的四声练习。(自由读、抽读、组词读)
yē椰树yé爷爷yě田野yè叶子
四、教学复韵母üe及整体认读音节yue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2.教师范读üe,出示复韵母üe。
3.看老师念üe,谁能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ü音,很快地向e滑动。ü重e轻,就成了üe。)
4.读准音。(范读、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板书yue,yue与üe的读音相同,复韵母üe,整体认读音节yue。写yue时,要把üe的两点去掉,前面加上声母y。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去掉ü的两点?(大y来带头,小ü擦掉眼泪笑嘻嘻。)
6.ü不但和大y在一块儿把眼泪擦去,回忆一下,ü见了谁也把两点给藏起来了?(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7.练习üe与声母的拼音。
8.四声练习:quē(缺点)qué(瘸子)què(退却)(喜鹊)
五、巩固练习
1.看卡片认读:ieüeyeyue
2.打乱次序认读带调ieüeyeyue
3.做“摘星星”的游戏。
六、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复韵母ieüe,学习特殊韵母er。
2.能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老师读音节,说说韵母是什么,是第几声
写xiě谢xiè雪xuě学xué耳ěr
2.找整体认读音节
把拼音卡片ieyeüeyueer放在黑板上,指名学生找整体认读音节,并领读一遍。
3.拼读音节
二、拼读üe构成的音节,使学生掌握ü上去点的规则
1.n------üe-----nüejjue
llüeq-----üe-----que
xxue
(复习jqx碰上ü,两点省略规则。)
2.练习lüenüejuequexue的四声,并组词。
lüè(掠起)lüè(简略)nüè(虐待)
juē(撅起)jué(感觉)qué(瘸子)juè(倔强)
三、教学特殊韵母er
1.出示插图,这是什么?(这是耳朵。)
2.教师范读er,出示特殊韵母er,讲解它是由e和r合在一起,但不是复韵母,它发音时舌头要往上卷。
3.读er,练习er的四声。ér(儿童)ěr(耳朵)èr(第二)
小结:er发音时舌头往上卷,是个卷舌音。它只能单独做音节,不和声母相拼,用法很特别,所以叫它“特殊韵母”。
四、巩固练习
1.比一比,读一读
ie-----eiei------eriu-------uiie-------üe
2.读一读,用音节口头组词
yē椰子yé爷爷yě田野yè树叶
ér儿童ěr耳朵èr一二三四
3.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
拿出自制的复韵母卡片,老师找一位同学读韵母,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五、看图拼读音节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拼拼读读图中的音节,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3.拼拼读读图下面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六、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月儿弯弯》,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你知道还有什么是弯弯的?你也能来编一句儿歌吗?(什么弯弯怎么样。)
6.课后能够背诵儿歌。
七、认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
2.出示生字:家、飞、机、有、儿、河、入、校。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八、巩固练习
跟录音读课文,试着背诵儿歌。
九、小结
教后反思:在教学中“ie”的过程中,我请大家拼读dié,”你们会叠什么?以此引出句子“课后,大家一起叠飞机、做贴画、捏泥娃娃,有趣极了。”在这里我觉得把拼音、句子还有生字教学整合起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我由叠飞机引出了飞机这两个生字的教学,我先问学生“你看见过飞机吗?飞机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大家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有时候,教师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但可以使教学环节出彩,更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学生听见感兴趣的问题,立刻会回过神听老师同学讲课,这也是教师备课特别要备的提问问题之一。接着我请大家自己到课本上找,小朋友除了叠飞机,还做了什么?在找的过程中其实在培养孩子自己阅读句子的能力,这里我只是请大家自己读,其实可以大家合作讨论一下再读。接着我们做了猜一猜的游戏,学生拼老师出示的音节,然后把动作做出来,在做动作时,其实就是结合了课中操,满足了孩子动一动的愿望。我提示的这些活动也为后面做了铺垫。后面我设计的是句子的改写,“课后,大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趣极了。”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一下子请学生说,他们不能说出三个活动那么多,有的句子也不能说完整。这就是教学要拔高学生就要设计有剃度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先自己说说课后还有哪些活动,然后四人小组说说,来填填这个句子。这样事先分层次的学习了,后面再请大家说句子效果会理想得多。由于前面的时间太长了,er的教学虽然引入的不错,但学生已经没有精神来学习了,感觉学习er比较匆忙,学生写得不怎么扎实。我还引入了儿话等的说法,请孩子自己说儿话音,这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了!
今天总体我觉得过度衔接比较自然,但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再作适当调整,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新拼音的教学。
3、《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师:课件出示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师: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有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头战象嘎羧被人们救走治好伤,在村子里养了起来,26年过去,它预感到自己的死期,于是它就一个人走到了埋葬战友的地方,并没有回到祖先留下的象冢里去。
师:说得好。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谁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战象嘎羧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课件出示:这是一头──的战象。)
生1:这是一头忠诚的战象。
生2:这是一头英武豪迈的战象。
生3:这是一头受人尊敬爱戴的战象。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对嘎羧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悉心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请同学们打开书121,默读课文5-23自然段,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嘎羧的这些品质,让你感动,就把它勾画下来,并在一旁写上你的感受。在读书之前,请同学们注意,这篇课文很长,我们要用一定的方法去读书,那就是快速浏览和用心品读相结合,谁来说一说什么地方应快速浏览呢?
生1:我觉得比如像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可以快速地浏览,然后第三句话开始描写它的内心活动了,就要仔细地去品读,用心体会。
师:这是举例子来说的,还有吗?谁来概括地说一说?
生2:一些不重要的、叙事的就可以快速地浏览,然后写出了嘎羧的某些精神、品质的语句就要用心地读。
师:结合小朋友的回答,你们认为重点的部分就应该用心去品读,其余叙事的部分就可以快速地浏览,现在小朋友开始默读。注意,还要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你的体会。
(师巡视,纠正同学们写字的姿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写好后,把你勾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说?
生1:令我感动的句子是第23自然段。(出示句子: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生读。这里可以联系15、16自然段显现出嘎羧的忠义。因为毕竟有26年了,26年前的事情它还记得那么牢,说明它把每一个战友都记在心里,它把自己埋在了土里,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师:这句话最能体现嘎羧的什么品质?(生:忠诚)(师板书:忠诚)
师:忠诚于谁呢?
生1:它的主人。
生2:它的战友。
师板书:
战友
师:学习这一句时,还得联系上一段的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师:谁来读?
生读。
师:这一段话是通过什么在描写嘎羧的?
生齐答:动作和神态。
师: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生: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师:嘎羧睁大了眼睛凝望着天空,它好象在说什么呢?它此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你知道吗?
生1:我想它会死不瞑目,想回到当年那浴血奋战的战场,杀死那些伤害它主人、朋友的敌人。
生2:我想它可能会想祖宗你不要怪我,我只是为了忠诚,我要和我的同伴、和我的主人躺在一起。
师:有一些遗憾。你体会得非常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生2读)
师:它还可能会想些什么?
生3:我想它可能还会想起这26个春秋过去了,它都没有见到那一场战争中同伴们,它会想同伴们我终于来看你们了,虽然我对不起我的祖宗们,但是我为了来看你们,我用尽了我自己的全力。
师:又有一些欣慰,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生3读)
师:多么的悲壮,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段话的?(出示课件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首先我们找到这个重点的句子读,然后抓住重要的词语体会嘎羧的内心活动,然后在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样学习方法来学习同学们勾画的句子。除了这段话,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1:第6自然段。(生读)我觉得这段话有两个重点的词语“亢奋”和“轻”,我们可以联系下文知道嘎羧非常怀念当时的战友和他当年辉煌的时刻,虽然非常怀念,但从“轻吼”这个词语知道它的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了,它的眼睛都烧得通红,但它为了得到自己的象鞍,还是用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用尽自己的全力让波农丁知道它要得到象鞍,要和并肩作战的同伴们躺在一起。
师:现在嘎羧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着急。
师:还有呢?
生:兴奋。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齐答:亢奋和急促。
师:理解“亢奋”吗?
生:亢奋就是特别兴奋的意思。
师:这里能用“兴奋”这个词语吗?
生:不能,因为它非常想得到自己的象鞍,而且毕竟过了26年,它都没有见到过象鞍,所以它非常希望得到象鞍。联系第五自然段,嘎羧50多岁了,要摇晃它的鼻子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看一眼,现在的嘎羧突然十分兴奋了,说明非常想得到象鞍。
师:它非常希望得到象鞍,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嘎羧的理解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段话。
师:它想得到什么东西呢?
生:象鞍。
师:(课件出示句子: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有谁勾画到了这个句子。
生:读。这一段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写出了嘎羧当年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情形。我是从这几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久久地摩挲着”“久别重逢”
师:刚才她读得怎么样?
生1:她读得很有感情,她读出了什么地方要重一些,什么地方要轻一些。比如她在嘎羧很安静的时候,她就读得很轻、很形象,也读出了当时的情形。
生2:她把当时嘎羧的内心活动读出来了,她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让我们感受到开始嘎羧是比较急噪的,非常想得到它的象鞍,后面它安静下来了,心里比较欣慰,得到了曾经浴血奋战的象鞍。所以我认为她读得不错。
师:把它的焦躁转为安静的过程读得很好。心情大家体会到了,但是它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才会产生这样的心情变化呢?
生1:它可能想到了从前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现在已经老了,它看到象鞍就想起以前和以前的战友。
生2:它可能会想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英武豪迈,在战场上杀敌的情景。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泪光闪闪”“久久地摩挲着”
师: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嘎羧想到的不仅仅是象鞍。
师生:想到的是曾经的战场,曾经的战友。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第9自然段。(生读)这一段话讲了披挂上象鞍的嘎羧有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斑斑血迹”“英武豪迈”两个词体会到以前嘎羧是一头很光辉很勇猛的战象。
师:读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这段话最能体现嘎羧的什么品质?
生齐答:英武豪迈。
师:谁能读出嘎羧的英武豪迈?
生读。
师: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的语速和语调都读得很好,但是最后一句话应该读得更雄壮一些。
师:来,你来把最后一句再读一读。
生再读最后一句。
师:这次怎样?
生:很好了。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是12自然段。(生读)我从一些词语读出了村民十分爱嘎羧,嘎羧也很留念村民。从“泣不成声”这个词语可以读出村民们在这26年的光阴中对嘎羧十分的关心、照顾、很爱护它;从最后一个分句“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体会到嘎羧是不愿意走的,非常留念这里,这里有它美好的回忆,村民十分爱它,它希望能够留在这里,不想回去。从“长了翅膀似的”说明了全村人知道嘎羧要走的消息,都很关注,都很担心,他们一传十、十传百,每个人都希望能见到嘎羧的最后一面,这里体现出人们非常关注这头战象,也体现出了人们对它的敬爱和尊敬。
师:体会得非常好,最让我感动的是小朋友很会联系上下文读书。刚才周可馨读到第九自然段时联系了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徐一帆读12自然段时联系了前面3、5自然段的内容。小朋友很会读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也是我们学习文章的方法。如果你就是在场的一个村民,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1:我会非常的伤心,因为嘎羧要走了,我们全村人都这么爱它,所以我很伤心。
生2:我感觉心里有些遗憾。因为毕竟26年都和它在一起,忽然一夜之间它就走了,我感到心中有一些缺憾。
生3:我感到非常留念不舍,回忆起嘎羧的往事,对它非常舍不得,非常伤心。
师:就让我们带着遗憾、带着伤心、带着留念、舍不得的心情来送一送嘎羧吧!
生齐读12自然段。(师纠正“系”,这里应该读“jì”不读“xì”)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第14自然段。(生读)这段可以从“久久凝望”“亲了又亲”这些词语看出嘎羧非常怀念它的战友。
师:说得好。抓重点词语谈出了自己的体会。
课件出示句子: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有哪三个重点词语呢?
生:“久久凝望”“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谁来读第一个词语?
生读。
师:“凝望”理解这个词语吗?
生:“凝望”就是饱含着感情地看。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久久凝望着江水,它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1:浮现出了26年前人们把几十头战象抬上岸的场面。
生2:还可能看到了它和它的同伴们英勇杀敌的场面。
生3:它也可能看到战争结束的时候那一片尸体,有鬼子的尸体、有同伴的尸体,还有自己主人的尸体,人们把那些战象的尸体都埋在了土里面,他就一直记着那个埋战象的坑,他就想到那里去。
师:非常悲壮的一个场面,嘎羧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他又走到一块礁石上(生齐读:亲了又亲)一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去亲?
生1:怀念的东西。
师:想想平时在家里边爸爸妈妈是怎样对你的?
生1继续说:关心孩子。
师:这是一块怎样的礁石呀?嘎羧这样亲了又亲?
生1:或许这一块龟形礁石就是当时救起它的地方,嘎羧对它充满了感情,所以亲了又亲。
生2:这块礁石也可能撒满了同伴们的鲜血,所以它非常的怀念,它亲了又亲。
师:你来读一读这个词。
生2读。
师:饱含着多么深的感情呀!所以嘎羧发出了(生齐读:震耳欲聋的吼叫),发出了(生齐读:震耳欲聋的吼叫),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生齐读: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这样的吼叫,那是他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1:他在告诉人们那块礁石救了它,日蔻是多么地可恶杀了自己的同伴。
生2:我认为他可能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他对日蔻的愤怒在骂他们一样;还有一种是它在对战友们说它来陪伴它们了。
生3:他在为战友们的死感到悲哀,感到伤心、难过。
师生:“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带着对战友的无限怀念,嘎羧离开了打洛江畔,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20自然段(生读)这里可以联系23自然段,它和自己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他毕竟很久都没有吃东西了,就因为他快要死了,筋疲力尽,可是它为了要和战友们躺在一起,它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用自己全身的力气,用自己最后的力气来挖掘埋葬自己的坑。
师:有一种怎样的信念在支持着它?
生1:忠诚。
生2:它想着自己的同伴们。
生3:一种长达50多年的怀念在支持着他。
生4:思念着自己的同伴,想早点见到他们。
生5:对同伴有着怀念、对敌人有着憎恨,对战场还有着凭吊,这三股力量在促使着它用最后的力气来挖掘埋葬自己的坑。
师生:充满了怀念,充满对战友深沉的爱(板书:爱)。
师:爱着他的战友所以才会对礁石(生齐答:亲了又亲),爱着他的战友所以才会来到打洛江畔追忆往事,爱着他的战友他才会批挂上象鞍,更带着对战友的忠诚,它才会来到百象冢自掘坟墓,带着一丝遗憾,更带着对战友的忠诚,它死了──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面对着此时此刻的嘎羧,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呢?
生1:我认为嘎羧是一个英雄,它忠诚于它的战友,她爱它的战友,它憎恨日蔻,我觉得它就是一个英雄,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英雄。
生2:嘎羧它非常得忠诚而且英武豪迈,我们有些人是达不到的,它在我的心里就像一位伟大的英雄一样,我会永远记住它。
生3:嘎羧你是那么忠诚,那么英武豪迈,你是一位英雄,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生4:嘎羧完全就像一个人一样,我们人类可能都做不到这些,所以我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语眼来表达的。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师:带着我们对嘎羧的崇敬,怀念以及深深的爱一起再来读一读最后一个部分。
生齐读20~23自然段。
师:如果说《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它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老师推荐一些书,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这些书里又将讲述怎样的动人故事呢?
4、《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研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进《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的哪几个场景呢?
师板书: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二、品读感悟
1、指导品读嘎羧告别场景:
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心品读了嘎羧寻找战象的场景,并为之感动。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那告别的场景。请仔细读读相关段落,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联系插图,神态、动作等。)
出示: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
师:是呀,人们是如此舍不得,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有?有?有?(老人、小孩、妇女。)
师:老人会对战象说些什么?小孩会对战象说些什么?妇女会对战象说些什么?
师:而人们的一举一动中更是饱含着依依不舍。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还可能会怎么做?
生答。
师小结:泪眼蒙胧中,26年前的那场战斗仿佛又浮现在人们眼前,透过嘎羧,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战象,更多的已经失去的亲人!人们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师:此时,它想干什么?想看什么?为什么一圈又一圈地走?
生答。
师引读:
是的,这一切让嘎羧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是的,这一切让嘎羧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是的,这一切让嘎羧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师: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2、合作研读“凭吊战场”:
过渡:当他走了整整一夜,来到打洛江畔,又在做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来研读“凭吊战场”一段。
自读“凭吊战场”,边读边交流,你有什么体会?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
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想到什么?它对着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什么?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想说什么?
生交流研读。
师: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在底下讨论,说得多好啊。让我们来进行交流。
出示,交流: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___,看到了___。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___,也许是___;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___,也许是在___,也许是在___。
师: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请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读这一段,你们读课文,老师读补充部分。
出示: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日军)。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地);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是在(诉说对战友的思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将来陪伴它们)。
3、诵读“庄严归去”:
过渡:嘎羧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它走啊走,终于找到了战友们安息的地方。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坟墓的场景。
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20~23段。
出示: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
师:文中提到了几次怎样的“挖”?普通人会是什么反应?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
出示: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师: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而你看,(师引读出示部分。)
师:你们读得也很让老师感动。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做到了。请同学们齐读这一句。
师:战象嘎羧有情有义,带着对英雄的崇敬,再次深情朗读20~23自然段。
三、感受形象
过渡: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是。
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引读片断1。
而战场上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引读片断2。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引读片断3。
师:课文学到这里,嘎羧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印象?
生答,师板书:
善良、忠诚、坚强、怀旧。
师:面对这样一头善良、忠诚、坚强、怀旧的战象,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自由说。
四、课文总结
嘎羧走了,从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五、布置作业
如果说,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回去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纪录下来。
【板书设计】
英雄垂暮 善良
重披战甲 忠诚
最后一头战象
凭吊战场 坚强
庄严归去 怀旧
【课后反思】
今天的语文课与学生们共同阅读了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本课课文比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并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分别让学生体会嘎羧的怀旧、英勇、善良育忠诚等,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师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5、《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研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进《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的哪几个场景呢?
师板书: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二、品读感悟
1、指导品读嘎羧告别场景:
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心品读了嘎羧寻找战象的场景,并为之感动。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那告别的场景。请仔细读读相关段落,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联系插图,神态、动作等。)
出示: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
师:是呀,人们是如此舍不得,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有?有?有?(老人、小孩、妇女。)
师:老人会对战象说些什么?小孩会对战象说些什么?妇女会对战象说些什么?
师:而人们的一举一动中更是饱含着依依不舍。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还可能会怎么做?
生答。
师小结:泪眼蒙胧中,26年前的那场战斗仿佛又浮现在人们眼前,透过嘎羧,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战象,更多的已经失去的亲人!人们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师:此时,它想干什么?想看什么?为什么一圈又一圈地走?
生答。
师引读:
是的,这一切让嘎羧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是的,这一切让嘎羧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是的,这一切让嘎羧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师: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2、合作研读“凭吊战场”:
过渡:当他走了整整一夜,来到打洛江畔,又在做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来研读“凭吊战场”一段。
自读“凭吊战场”,边读边交流,你有什么体会?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
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想到什么?它对着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什么?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想说什么?
生交流研读。
6、《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导课
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
[第一课时的教学,已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四个精彩片段──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同时学习第一片段。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是后面的三个片段。]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由句而意而词,感悟英武豪气
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 “烧得通红” “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平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 “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由句而意而词,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动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师可抓住“焦躁举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为了体会战象对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象鞍的怀念,对见到旧时“战友”的激动。预设答案:还可能扇动着它的大耳朵;我觉得它可能焦躁地甩着尾巴;嘎羧还可能会用它那硕大的身躯去撞象房……]
4.如何朗读这些语段? (可让学生练习读一读;然后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
[本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切合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这样教,简单、自然、扎实。]
三、合作研读“凭吊战场”──由意而句而词
1.嘎羧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合作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卡设计为:1.和组员交流一下,学习完这部分你们有什么体会?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出来的?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它对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到什么?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是想说什么?从前面教师指导品读“重披战甲”到学生自己合作研读“凭吊战场”,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学生想象补白,“在读这些语句的时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预设(学生可能的补白):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恋着这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在感谢那些救过它的人们;发出吼叫,似乎想说再见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战友!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与自己浴血搏杀的战友和四处逃窜的日寇;它对礁石亲了又亲,好像听到战友在战场上搏斗时的吼叫声;发出吼叫,似乎想说您好,我又回来了,战场!
语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进行想象补白,利于深刻感受战象形象。]
3.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师:刚才的回答说明你们已经进入到嘎羧的内心世界,那么,你们能把这个片段朗读一下吗?(朗读精彩片段;评价;再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我填补想象,你们与我一起合作朗读。(配乐,师生一描一读预设如下。)
生: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战友们奋勇搏杀,在枪林弹雨中,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
生: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师:──那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那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生: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
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唤,呼唤着战友的灵魂,也在告诉战友:我将来陪伴你们!
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生:不!这是一位英雄!
生:我觉得嘎羧是个令人敬佩的军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军人!
[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上悟意悟情,再由意而句,由句而词,接着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补白,一般的教学到此已是很不错了。然而我们并未仅止于此,而是在学生补白的基础上进而补充、完善、提升,形成教师优美动情的独特描绘,师生一描绘一朗读,“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动,出神入化,定会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课堂景观。
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说、说、说……教师就是不说或不敢说或不会说,那种水平相近、思维相似的说来说去,学生的认识、理解、感悟、情感往往总在原地兜圈子。利用这一巧妙的讲解、引领、提升,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诵读“庄严归去”──深沉吟诵升华情感
1.这位垂暮的英雄来到百象冢旁,一“镐”一“镐”地挖掘着埋葬自己的坟墓,寻找自己的战友,寻找自己的归宿的时候,同学们又有什么体会呢?
[文中反复出现一个关键用语,“挖”,嘎羧的“一直挖”“不断挖”“继续挖” “埋头挖”“还在挖”……通过一个“挖”字,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品析这样写的用意。]
2.战象嘎羧有情有义,带着对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读20—23自然段。
[配乐朗读课文片段。本片段的教学以读代讲,学生通过之前两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已经深刻感悟到战象的情感,这时候师生深沉吟诵,以声悟情,以读传情,情溢于衷,言于表,定将收到极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从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地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这部分教师的总结,教师以独特的音乐,配乐朗诵结束教学,课件缓变展示战象生前驰骋沙场的画面,以精练的语言,动情的演讲,来概括嘎羧辉煌的一生,营就一个深沉的基调,一个撩人的氛围,一定会给人深深震撼而余味无穷的深刻感受。]
4.战象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用手中之笔去继续描绘这些动人的场面。布置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也十分感人,请想象嘎羧当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长文短教并不意味着只教重点,删除其余,而是应当抓住重点片段,教给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地拓展学习剩余部分。所以,在教学的最后,应当读写结合,布置其他感人场景的练笔,努力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同时,也为第三课时做好准备。]
7、小语六上:《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导课
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
[第一课时的教学,已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四个精彩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同时学习第一片段。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是后面的三个片段。]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由句而意而词,感悟英武豪气
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平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由句而意而词,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动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师可抓住“焦躁举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为了体会战象对当年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象鞍的怀念,对见到旧时“战友”的激动。预设答案:还可能扇动着它的大耳朵;我觉得它可能焦躁地甩着尾巴;嘎羧还可能会用它那硕大的身躯去撞象房……]
4.如何朗读这些语段?(可让学生练习读一读;然后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
[本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切合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这样教,简单、自然、扎实。]
8、《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课时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评:高段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已养成,本课课文较长,教学易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直奔重点语句进行学习,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内容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评: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评: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再次体会具体、细致的描写体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表达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评与思:这是一篇很典型的长课文短教的范例,文章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但在教学时我们则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这一重要环节的实施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谈感悟再朗读,可以读代讲,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9、《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实录
13angengingongying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能够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老、师、文、朵、鹅、条、雨、天、桥”9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二、教学重点:
学会四个后鼻韵母,拼读带有这些后鼻韵母的音节。
三、教学难点:
en—eng、in—ing的读音容易混淆。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四个后鼻韵母:angengingong,上节课我们学了前鼻韵母的韵尾是“-n”,发音时舌尖抵住哪里?(上腭的前部。)齐读前鼻韵母,问:发“-n”的时候,口开得大不大?
今天我们学后鼻韵母,用什么记号呢?我们在-n后面加上一个字母g,在这里它不念g,和n合在一起念“-ng”。发-ng的时候,口要开得大一些,舌尖的后面部分要往后靠,下巴要放下来。(用手指示意)指名读、正音、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
1.-n有几个好朋友?(五个)复习已学的知识
教师讲解:-ng有四个好朋友。(在第一个-ng前面加上a,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拼读后鼻韵母engingong。(范读、指名读、正音)
教师讲解:后鼻韵母中aeo实际发音跟单韵母aeo的实际发音有所不同。
3.教学后鼻韵母的发音
(1)大家听过寺庙的钟声吗?敲钟的声音是怎样的?念ang音。
(2)你知道有哪些灯?念eng音。
(3)在-ng的前面加上i你会念吗?
(4)ong像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蜜蜂的叫声、苍蝇的叫声、蚊子的叫声)
(5)齐读四个后鼻韵母,谁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四个后鼻韵母?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g
出示老鹰的挂图,“鹰”老鹰的“鹰”,板书ying。这里的ing加上了大y,成为了整体认读音节ying,它们的读音相同。
练习四个后鼻韵母和一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
三、课中操
念儿歌,并配上动作表演:放羊娃,喜洋洋,
挥动羊鞭去放羊。
青青草,满山岗,
羊儿吃得肥又壮。
四、拼读angengingong与声母构成的音节
五、书写指导
后鼻韵母都是由三个字母组成的,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和以前相同。要注意的是,虽然是三个字母但组成的是同一个韵母,因此在书写的时候要靠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2.会拼读带有angengingong的三拼音。
3.能够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老、师、文、朵、鹅、条、雨、天、桥”9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anangenenginunünyiyin
说说哪几个是前鼻韵母,哪几个是后鼻韵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
2.对比读:an—angen—engin—ingun—ong,说说每组有什么不同?
3.拼读音节练习。
二、三拼音练习
q—i—āng→qiāng(手枪)ch—u—āng→chuāng(窗户)
x—i—óng→xióng(熊猫)x—i—àng→xiàng(飞翔)
三、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1.自由拼读句子,说说句子讲了什么?
2.拼读句子。(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3.你会用电脑画画吗?画过什么?有趣吗?
四、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彩虹》,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你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时候?你了解彩虹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补充。)
6.课后能够背诵儿歌。
五、认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开双人列车)
2.出示生字:老、师、文、朵、鹅、条、雨、天、桥。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六、巩固练习
1.看谁听得清,找得对,读得准。
黑板上站着五个前鼻韵母和四个后鼻韵母的卡片,老师读其中一个韵母,请一名同学上台摘下它,并带领全班同学读一遍。
2.拼读音节:dàxiàngbāngmángxìnfēngfēngzheng
xīngxingdēnglongyínghuǒchóng
3.跟录音读课文,试着背诵儿歌。
七、小结
教后反思:在后鼻韵母的教学,关键在于“ng”的发音,我在教学中对本课难点进行准确的定位。首先出示“ng”,教师说清楚发音的方法,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利用小班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ang、eng、ing、ong、ying”的发音,以点带面,面向全体。这种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中,教师逐个指导后鼻韵母的发音相比,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教者在教学后鼻韵母时,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0、《最后一头战象》课堂教学实录
【小编寄语】《最后一头战象》课堂教学实录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优质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最后一头战象》课堂教学实录
师:这堂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的最后一堂课,同学们,你来猜猜,咱们这堂课、咱们这个班,为什么会被安排在最后一堂课?
生1:我们班可能是因为压轴吧!
师:说得很好,谢谢你的鼓励我们一起在努力
生2:我们今天上的这节课题目是《最后一头战象》,所以我们也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
师:真好,你真会联系想象《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堂课还有同学想猜吗?
生3:也许我们班表现好吧,所以留在最后!
师:说得真好,精彩的课留在最后谢谢你的鼓励同学们,现在是下午的1:20,通常这个时候也是人最容易犯困、打瞌睡,让我们用精彩的课堂和师生之间智慧的对话来吸引我们全场的听课老师,让他们赏心悦目、精神抖擞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上课!(上课哨声响)
师:同学们好!
生:胡老师您好!
师:(课件出示课题:23.最后一头战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由动物小说改编的课文来,咱们一起响亮地读课题,齐——
生接:最后一头战象
师:这是一篇很长的课文,有两千多个字,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了吗?
生:有
师:那好,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愿意接受老师考验的请举手非常好,知识总是青睐勇敢的人来,你先你跟大家先说一说,这篇课文前前后后你共读过几遍?
生1:我共读过三遍
师:三遍,好对于这么长的课文来说,至少要花三十分钟老师先请你来读一读课文当中一些比较重要又难读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日寇、摩挲、唏嘘、镌刻、扑喇喇、威风凛凛、势不可当、悠哉游哉、焦躁不安、浴血搏杀、震耳欲聋、炯炯有神)
生1读了一遍
师:哪个同学能响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来,这位男同学
生2响亮地读了一遍
师:读得字正腔圆,非常不错
师:同学们,我们都能读这些词语吗?好,一起朗读这些词语读词语要讲究节奏,不能拖沓,好吗?日寇、摩挲、象冢,齐——(声音短促)
生齐读,很有节奏
师:非常好,声音洪亮整齐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师:同学们,还愿意接受老师考验的请举手
师:你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最为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所感动?
生1:我对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非常地感动这头大象嘎羧并没有到祖宗的象冢里去,它非常忠诚
师:你说得非常好,你能不能对这个场面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说说,或者用小标题
生1:嘎羧没有去它祖宗的墓,而是它自己挖了坑
师:对于这样的场面,你能概括出怎样的小标题?
生2:庄严归去
师:庄严归去,与众不同的小标题,非常好
生3:我概括为“挖坑自葬,和自己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有点长,不过确实它挖了坑,然后埋葬了自己不过,老师觉得“庄严归去”,就把你所有的内容全包括进去了大家说可以吗?(板书:庄严归去)
师:同学们继续来说,你还为课文中哪个场面所感动?
生4:我为大象嘎羧久久摩挲着自己的象鞍,然后对原先的事情非常怀念所感动这件事情非常让我感动
师:请别坐下,你能对这个场面用这种方式——小标题来概括概括吗?
生4无语
师:给你提示一下,它要象鞍干吗?
生4无语
师:它再一次想干吗?它想干吗?
生5:重回战场
师:重回战场前,它要披挂象鞍请坐(板书:披挂象鞍)还有哪个场面让你感动?
生6:嘎羧仰天长啸,叫得很响,我很感动它很怀念它死去的战友
师:你很会读课文对于这个场面,你打算用怎样的小标题概括?
生6:悼念战友
师:老师觉得有个小标题比这更恰当此刻它正在什么地方?战场上,对吧我们可以用“重回战场”(板书:重回战场)
师:还有哪个场面让你感动?
生7:正当嘎羧要走的时候,村子里所有的人都来送嘎羧这么多人来送嘎羧,泣不成声这个场面让我感动
师:你也用小标题形式说说
生7:泪别嘎羧
师:“泪别嘎羧”?现在嘎羧是主人公应该是嘎羧和谁?
生7:泪别村民
师:其实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场面很多,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场面现在你能不能结合刚才同学说的几个场面,综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准备一分钟
生准备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借助板书来说
生8:课文主要写了在战斗以后,大家发现有一只大象并没有死亡,就把它抬到寨子里养伤,然后大家都非常尊重这头大象二十多年以后,这头大象要庄严归去了,大家非常难过,然后大象也非常难过但是大象并没有到它祖宗的象冢里去,而是跟它的战友葬在了一起
师:说课文主要内容一定要简洁、扼要你要利用课堂上的资源,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最令人感动的场面我们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发现,课文主要写了嘎羧临死前怎样?
生9:课文主要写了嘎羧临死前还对和它并肩作战的战友念念不忘,并且想披挂象鞍,重新和这些战友在一起我觉得这些使我特别感动
师:同学们,不着急老师提的问题是,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10:嘎羧在想起当年战场上的时候,它重新披上象鞍,和村民们告别,然后重新来到了战场上,庄严地归去
师:对,你说得很好确实,嘎羧临死前做了许多事,披挂象鞍,和村民们依依告别,重回战场,最后孤独地自挖墓坑,庄严地归去
[三、品读语段,体会本色]
师:同学们,1943年一大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家卫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下人们在埋葬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负伤的战象,它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板书:嘎羧)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齐——
生齐读“嘎羧”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默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嘎羧就是一头战象,而不是普通的大象边默读边发现,发现了及时做上记号
生默读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阅读发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嘎羧就是一头战象?
生1:我从课文的第6小节体会到了“见到波农丁,……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我觉得嘎羧的很有灵性,知道怎样表达饲养员才听得懂,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
师:它到底想要什么东西呢?请你从课文当中找出来
生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它想要以前披挂的象鞍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鼓掌
生鼓掌
师:也找到这一句的请举手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把这句话度准确,齐——
生齐读句子
师:嘎羧见到什么一下安静了?
生2:嘎羧见到象鞍一下安静了
师:象鞍你觉得是做什么用的?
生2:我觉得是人坐在上面,骑着象用的
师:象鞍是士兵乘坐用的,是嘎羧身份的象征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对象鞍的怀念、深情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生3:“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师:“摩挲”(板书)是什么意思?
生4:摩擦
师:换一个更恰当的词语,可以用什么?
生5:抚摸
师:一个“摩挲”让你感受到,象鞍和嘎羧是什么?
生5:关系非常深厚,是战友
师:你想,谁会去和一个陌生人抚摸呢?请你带着你的这份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5读句子
师:给你提个醒,“灰尘”,不是“尘土”“泪光闪闪”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6:不管过了多少年,嘎羧对象鞍的感情是很深的
师:嘎羧见到象鞍眼泪汪汪
生6读句子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生7:我从“久别重逢”、“老朋友”感受到嘎羧和象鞍并肩作战,想起战场
师:久别重逢,多少年?
生7:26年
师:26年了,我们经常说酒越陈越香,朋友是越老越好让我们带着这份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应该高兴啊?嘎羧怎么反而流泪了呢?
生8:因为嘎羧见到象鞍,就想起了在战场上拼搏的那段岁月,也就让它想起了跟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已经死去了它也想回到战场上去
师:嘎羧是怎样的心情?
生8:惋惜、悲伤、哀痛
师:你觉得嘎羧流的是什么泪?
生9:有一个成语叫“喜极而泣”,我觉得嘎羧是太高兴了
师:你很会说话嘎羧流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课文中有一段话你发现还是什么泪?
生10:看到了象鞍它想起了战友,它跟战友感情很深,所以他留下了眼泪
师:因为象鞍上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记载着它辛酸的往事(课件出示句子:“象鞍上留着弹洞,……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生齐读句子
师:象鞍上这斑斑的血迹,累累的弹洞,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勾起了它辛酸的回忆
生回读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接读“象鞍上留着弹洞,……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师:26年过去了,嘎所已经老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象鞍预感生命走到了尽头,它要在最后一刻,重新披挂象鞍,重温昔日辉煌,体验当年的豪迈让我们继续交流阅读发现,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1:我从课文的第22自然段看出“嘎羧卧在坑底,……凝望着天空”嘎羧在这时候平静地死去,感受到它希望世界和平,不再有战争发生,不再让更多的动物和人死去
师:你从这里看出了嘎羧是一头战象,真会读书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2:还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到嘎羧不像其他大象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躺在了一起我感受到它是一头高尚的大象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可见出示句子:“它死了……躺在了一起”)
生齐读句子
师:它为什么也能证明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3:因为一般的大象会回到祖宗的象冢里去,而嘎羧和它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师: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不仅能与感到自己的死期,而且会悄悄地来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嘎羧没有这样做,战场才是战士生命的归宿,战友才是一起并肩的伙伴嘎羧老了,它自己选择庄严地归去
生齐读句子
师: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一读这段话(范读句子)
生再齐读句子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4:我从第9自然段感受到了“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雄豪迈的气概”我从“英雄豪迈”这个词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因为战象是很威武的
师:我们来继续交流
生15:我是从14自然段体会到的“这时,它身体膨胀……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句话体现它是一头战象,它很有气势
师:它在哪里?
生15:它被救上来的地方
师:哪里?
生15:战场
师:你找出这一段话非常不容易(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把这段话放出声音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重回昔日的战场,嘎羧表现得怎样?
生16:嘎羧表现得非常激动
师:你从哪里看出嘎羧很激动?
生16:我从“许久又昂起头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你从它的吼叫声中感受到了它的激动还感受到什么?
生17:应该是非常悲伤的因为这里是战场,它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但是它的同伴的生命也在这里结束了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它的悲伤?
生17:课文中“久久凝望着轻波荡漾的江面”,这个“久久凝望”写出了嘎羧望着江面,仿佛回到了过去
师:“久久凝望”把嘎羧所有的心事都包含在里面了,回到昔日的战场,嘎羧异常激动和兴奋,所以——(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重回战场,嘎羧激动不已,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它想起了 ;
想起了 ;
……
生18:它想起了,当年和同伴们背着士兵奋勇杀敌
师:说得真好
生19:它想起了当年多少同伴为了保家卫国,而死在了这片战场上
师:它想起了死去的战友
生20:它想起了26年前那罪恶的枪战和那些可恶的敌人
师:它想起了敌人
生21:它想起了26年前,它和同伴们排山倒海扑向了敌人
师: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22:它想起了它看到同伴身受刀伤、枪伤非常激动,所以它踩死了很多敌人
师:它想起了自己踩死敌人的一幕嘎羧想了很多很多,它想起了夕阳下那被殷红的鲜血染红的江水,它想起了一个个倒下去的同伴但它一定首先想到的是它浴血搏杀的场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浴血搏杀的英勇豪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士兵骑象杀敌……势不可当”)
生齐读句子
师:想到这些,嘎羧一下子变得异常激动,它禁不住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它的热血沸腾起来(课件出示句子“这时,它身体膨胀……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生齐读句子
师:尽管已经老迈,尽管26年过去了,一回到昔日的战场,嘎羧又回到了当年,想起了那份英勇豪迈,当然也想起了那份悲伤往事老师请个同学读一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跳出水面”)
生23读句子
[四、朗读小结,升华情感]
师:真好同学们,怪不得连饲养员波农丁都说——(课件出示句子:“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生齐读句子
师:它还牢记着什么?
生1:它还牢记着26年前与它浴血奋战的队友和自己战象身份的象征——象鞍
师:它还牢记着什么?
生2:它还牢记着自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生3:它还牢记着自己的同伴被日寇杀死
师:它记得,什么都记得,它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头战象的本色(板书:本色)所有的这些难道还不足以体现嘎羧是一头战象吗?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它保留着战象的本色吗?够了同学们,“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让我们一起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课件出示几组句子配乐)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显得很老迈,可他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牢记着它出生入死经历的那个东西——象鞍读——
生齐读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整整26年了,嘎羧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记得自己浴血搏杀的地方,——
生齐读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跳出水面”
师:战场才是归宿,战友才是最亲密的伙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终于和伙伴们躺在了一起
生齐读句子:“它死了……躺在了一起”
师:读着读着着感人肺腑的文字,想着想着这令人心酸的画面,你还觉得嘎羧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是什么?
生1:它是一个重情义的朋友
生2:它是一位英雄
生3:它是威武的化身
生4:我觉得嘎羧拥有人的品质,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它曹植在他的《白马诗》中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师:说得真好(听课老师鼓掌)老师也想加上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本文的作者沈石溪先生说(课件出示句子):“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其目的是乡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下节课,我们将去阅读发现,嘎羧身上一直保留的本色到底是什么?它还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下课!谢谢同学们
以上内容来自《最后一头战象》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11、《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课时一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