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养生谚语有哪些

《小暑养生谚语有哪些》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暑养生谚语有哪些

1、小暑养生谚语有哪些

小暑节气的养生民谚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各地小暑民谚中就有很多凝聚了养生保健的智慧,下面跟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小暑多吃面食

江苏等地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这糕屑就是炒面;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人们有吃饺子、面条的食俗。古时面条又称汤饼,张岱《夜航船》中就有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之语。《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小暑酷热难耐,为什么还吃令人淌汗的热汤面呢?《荆楚岁时记》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辟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此时节新麦方熟,吃上两碗新小麦做成汤面,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是何等快意!且传统医学认为,小麦味甘,性凉,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和五脏,调经络,利小便之功效。

六月六饮羊肉汤

六月六,请姑姑,晋南地区称是日为回娘家节,据说与狐偃的传说有关。农村的风俗是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民谣云: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羊肉鲜嫩,味甘性温,《本草纲目》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中医学认为,夏天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保护胃肠,这与《黄帝内经》所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是相契合的。故徐州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小暑时节多晒霉

川北旺苍六月六,晒红绿的民谚流传甚广。这一天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乡村人家多会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好好消毒一番,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乡间还有晒水的习俗,将暴晒热的水给小孩洗澡,说对皮肤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黄瓜茄子来解暑

六月热得哭,黄瓜茄子来解暑,凉拌黄瓜、茄子是川人小暑时节的最爱。《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有解毒消肿,生津止渴作用。《本草纲目》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亦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

常吃藕和绿豆芽

小暑吃藕精神旺。莲藕脆而微甜,可生食也可做菜。藕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在清咸丰年间还被钦定为御膳贡品;生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的功效;熟藕能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肌止泻。暑天吃藕还有安神和帮助睡眠的作用。

吃了绿豆芽,再热都不怕。《本草纲目》载: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绿豆芽性凉味甘,不仅能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还能补肾、利尿、消肿、滋阴壮阳,调五脏、美肌肤、利湿热,适用于湿热郁滞、食少体倦、热病烦渴、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目赤肿痛、口鼻生疮等患者。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四川广元民谚。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容易受潮,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人在上面坐久了,易受湿邪侵袭,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热天莫发火,发火是自作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易烦躁不安,然发火则心神受损。《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所以炎热夏天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

薏米冬瓜黑芝麻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喜燥恶湿,一旦受到湿邪入侵,就易脾虚生湿,故夏天应多吃健脾胃之物。如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肿,消暑解毒;黑芝麻,性味甘平,补肝肾,润五脏。所以蜀地有薏米冬瓜黑芝麻,去湿开胃人人夸的说法。

小暑黄鳝赛人参

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进补。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等三经,可补虚损、强筋骨、祛风湿,《名医别录》亦将其列为鱼中上品。

2、小暑谚语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十四节气——小暑谚语

露一露,下个够。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

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

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谷秀。

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谷打苞,水满腰。

拖泥秀谷。

拖泥带水看秀谷。

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卡脖旱,少干饭。

六月稻,大水泡。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梨旱枣。

入伏不种黍和豆。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稻耥三遍串串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豆锄三遍荚成串。

豆锄三遍粒儿圆。一遍扁,二遍圆,三遍四遍天鹅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暑谚语。

3、小暑谚语大全

小暑谚语大全:

露一露,下个够。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

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

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谷秀。

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谷打苞,水满腰。

拖泥秀谷。

拖泥带水看秀谷。

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卡脖旱,少干饭。

六月稻,大水泡。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梨旱枣。

入伏不种黍和豆。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稻耥三遍串串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豆锄三遍荚成串。

豆锄三遍粒儿圆。一遍扁,二遍圆,三遍四遍天鹅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4、小暑的谚语

一夜起雷三日雨。

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当头雷无雨。

干打雷,不下雨。

早雷当日晴。

闪光西北天,大雨下连连。

立闪风雨急,横闪雨来迟。

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

闪光强转弱,有雨来不到。

朝虹雨,夕虹晴。

对日虹,不到明。

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过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干河底。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雨。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摸鲶鱼。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溜溜;晚霞红丢丢,明天好日头。

早上放霞,等水烧茶;晚上放霞,干死青蛙。

早霞备雨具,晚霞行千里。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雾露不收,细雨淋丘。

早晚雾不散,有雨不过天。

三日雾蒙,非雨即风。

三日雾,起东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服。

早晨有雾,尽管晒裤。

早晨雾浓一日晴。

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十雾九晴,不晴沟满壕平。

久晴雾阴,久阴雾晴。

久雨大雾晴,久旱大雾雨。

朝雾消,晒衣帽;朝雾延,阴雨天。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平时无露突然增,近日就要雨星星。

夜晚露水狂,明日好太阳。

露水越大,天气越好。

阴天夜无露。

大风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日晕雨,月晕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一天风。

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有晕下满盆。

晕圈到中午,风雨都解除。

日晕蓝、红、绿,很快就有雨。

太阳披蓑衣,明天雨凄凄。

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圈儿套月亮,大风满天扬。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星星眨眼,大雨不远。

星星挤眼,大风临前。

久雨见星光,来日雨更狂。

北斗星打闪,隔雨不多远。

星星红蓝,近日雨灌。

星星稀,披蓑衣;星星密,晒脱皮。

日若当午见,三天不见面。

5、小暑养生谚语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若刮西南风,农家忙碌一场空。

小暑小禾黄。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小暑南风十八朝,吹得南山竹叶焦。

小暑头上一声雷,四十五天野黄梅。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黄鳝赛人参。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收大麦,大暑收小麦。

雨搭小暑头,二十四天不断头。

大暑前小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小暑无雨十八风,大暑无雨一场空。

小暑过后十八天,庄稼不收土里钻。

小暑头上一点漏,拔掉黄秧种绿豆。 

6、小暑的谚语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小暑谚语。

配图

小暑谚语:

一夜起雷三日雨。

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当头雷无雨。

干打雷,不下雨。

早雷当日晴。

闪光西北天,大雨下连连。

立闪风雨急,横闪雨来迟。

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

闪光强转弱,有雨来不到。

朝虹雨,夕虹晴。

对日虹,不到明。

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过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干河底。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雨。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摸鲶鱼。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溜溜;晚霞红丢丢,明天好日头。

早上放霞,等水烧茶;晚上放霞,干死青蛙。

早霞备雨具,晚霞行千里。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雾露不收,细雨淋丘。

早晚雾不散,有雨不过天。

三日雾蒙,非雨即风。

三日雾,起东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服。

早晨有雾,尽管晒裤。

早晨雾浓一日晴。

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十雾九晴,不晴沟满壕平。

久晴雾阴,久阴雾晴。

久雨大雾晴,久旱大雾雨。

朝雾消,晒衣帽;朝雾延,阴雨天。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平时无露突然增,近日就要雨星星。

夜晚露水狂,明日好太阳。

露水越大,天气越好。

阴天夜无露。

大风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日晕雨,月晕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一天风。

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有晕下满盆。

晕圈到中午,风雨都解除。

日晕蓝、红、绿,很快就有雨。

太阳披蓑衣,明天雨凄凄。

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圈儿套月亮,大风满天扬。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星星眨眼,大雨不远。

星星挤眼,大风临前。

久雨见星光,来日雨更狂。

北斗星打闪,隔雨不多远。

星星红蓝,近日雨灌。

星星稀,披蓑衣;星星密,晒脱皮。

日若当午见,三天不见面。

7、中医养生谚语有哪些

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德靠自修,神靠自养。

乐靠自得,趣靠自寻。

忧靠自排,怒靠自制。

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有病最怕乱投医。

针灸拔罐,病去一半。

常用中医养生谚语:

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表壮不如里壮。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有钱难买老来瘦。

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感冒是百病之母。

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英雄只怕病来磨。

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

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能忍者长寿。(常山)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8、小暑养生谚语有哪些

小暑节气的养生民谚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各地小暑民谚中就有很多凝聚了养生保健的智慧,下面跟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小暑多吃面食

江苏等地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这糕屑就是炒面;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人们有吃饺子、面条的食俗。古时面条又称汤饼,张岱《夜航船》中就有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之语。《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小暑酷热难耐,为什么还吃令人淌汗的热汤面呢?《荆楚岁时记》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辟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此时节新麦方熟,吃上两碗新小麦做成汤面,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是何等快意!且传统医学认为,小麦味甘,性凉,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和五脏,调经络,利小便之功效。

六月六饮羊肉汤

六月六,请姑姑,晋南地区称是日为回娘家节,据说与狐偃的传说有关。农村的风俗是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民谣云: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羊肉鲜嫩,味甘性温,《本草纲目》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中医学认为,夏天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保护胃肠,这与《黄帝内经》所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是相契合的。故徐州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小暑时节多晒霉

川北旺苍六月六,晒红绿的民谚流传甚广。这一天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乡村人家多会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好好消毒一番,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乡间还有晒水的习俗,将暴晒热的水给小孩洗澡,说对皮肤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黄瓜茄子来解暑

六月热得哭,黄瓜茄子来解暑,凉拌黄瓜、茄子是川人小暑时节的最爱。《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有解毒消肿,生津止渴作用。《本草纲目》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亦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

常吃藕和绿豆芽

小暑吃藕精神旺。莲藕脆而微甜,可生食也可做菜。藕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在清咸丰年间还被钦定为御膳贡品;生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的功效;熟藕能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肌止泻。暑天吃藕还有安神和帮助睡眠的作用。

吃了绿豆芽,再热都不怕。《本草纲目》载: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绿豆芽性凉味甘,不仅能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还能补肾、利尿、消肿、滋阴壮阳,调五脏、美肌肤、利湿热,适用于湿热郁滞、食少体倦、热病烦渴、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目赤肿痛、口鼻生疮等患者。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四川广元民谚。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容易受潮,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人在上面坐久了,易受湿邪侵袭,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热天莫发火,发火是自作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易烦躁不安,然发火则心神受损。《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所以炎热夏天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

薏米冬瓜黑芝麻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喜燥恶湿,一旦受到湿邪入侵,就易脾虚生湿,故夏天应多吃健脾胃之物。如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湿;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肿,消暑解毒;黑芝麻,性味甘平,补肝肾,润五脏。所以蜀地有薏米冬瓜黑芝麻,去湿开胃人人夸的说法。

小暑黄鳝赛人参

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进补。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等三经,可补虚损、强筋骨、祛风湿,《名医别录》亦将其列为鱼中上品。

9、中医养生谚语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德靠自修,神靠自养。

乐靠自得,趣靠自寻。

忧靠自排,怒靠自制。

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有病最怕乱投医。

针灸拔罐,病去一半。

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表壮不如里壮。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有钱难买老来瘦。

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感冒是百病之母。

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英雄只怕病来磨。

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

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能忍者长寿。(常山)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以上这篇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谜语网!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10、关于养生的谚语_具有哲理的养生谚语大全

关于养生的谚语

1、治病治不了命。

2、早把甘脂勤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3、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4、有什么别有病;缺什么别缺钱。

5、有钱难买老来瘦。

6、有病乱投医。

7、饮食清淡,热量平衡保健康。

8、一天吃数枣,终生不显老。

9、一日清闲一日仙。

10、药补不如食补。

11、心不静身不安。

1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13、夏吃罗卜冬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14、无功不受禄,有病莫瞒医。

15、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

16、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17、未病先防,未雨绸缪。

18、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19、外科不治喘。

20、痛则气不至,麻则血不通。

21、痛轻麻重木难医,长久不治必残疾(风湿病)。

22、贪多嚼不烂。

23、四条腿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肉食的营养)。

24、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常过恐成殃。

25、瘦是疾病之窗。

26、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卫生。

27、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亦闲。

28、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

29、三分食七分饮。

30、人老先从腿上老。

31、人老弯腰把头低,树老绞梢叶儿稀,黄瓜老 了一包籽,茄子老了尿臊气。

32、人见白头恼我见白头喜。

33、青菜豆腐保平安。

34、千金难买老来瘦。

35、气大伤身后悔难。

36、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

37、宁吃飞禽半两,不吃走兽半斤。

38、年老心未老,人穷行莫穷。

39、脑一脑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40、内不治喘外不治癣,治了就丢脸。

41、莫道桑愉晚,彩霞撒满天。

42、妙药难医冤孽病。

43、美味不可多用。

44、罗卜上市,药铺关闭。

45、六十六不死掉块肉。

46、老不老要看脑。

47、节食无疾,择言无祸。

48、健康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坚持经常。

49、健康在于营养;营养在于全面适量。

50、健康在于平和;平和在于无忧无虑。

51、健康在于欢乐;欢乐在于排除干扰。

52、健康在于除病;除病在于防微杜渐。

53、健康是幸福的源泉,药品是健康的保证。

54、健不健走路看。

55、花不花,四十八(眼睛)。

56、恨病吃苦药,割痞不嫌疼。

57、害病全因不卫生,病了就得请医生;千万不要叫巫神,吃亏上当害死人。

58、恭敬不如从命,施药不如传方。

59、耕牛无宿草,仓鼠有余粮。

60、风前烛瓦上霜,来日短去日长。

61、饭后平平胃,活到一百岁。

6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63、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64、得病容易去病难。

65、愁白头,笑年。

66、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

67、长愁成细腰。

68、不怕生坏命,就怕得坏病。

69、病有轻重药有加减。

70、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71、病靠三分养。

72、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73、饱吃罗卜饿吃葱。

74、饱不剪头,饿不洗澡。

75、白痰轻黄痰重,红痰要了命(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