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出处】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解释】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比喻:培养教育一个人才,靠学生自己努力,培养要经过老、中、少三代人的参与才能将一人培养成功,比喻培养人才过程。也比喻培养人才才是长久之计。还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翻译】
人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十年树木(寒窗10年苦读的学子),百年树人。
【赏析】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后代,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早承家担,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至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是故有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2、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早风晴,晚风雨
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早风晴,晚风雨气象谚语。
白天刮风不像晚上刮风那样有明确的指示性意义。在稳定少变的情况下,晚上要么无风要么风力很小,如果晚上刮大风,一般都说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即将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要转坏。
白天则不一样。白天刮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处于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没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影响,只是由于白天地面增热快发生对流而刮起来的风。这种风有时也比较大;另一种情况则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而造成的大风。两种情况形成的风在白天是不容易很好地区别开来(如果配上云的观测可能会好区别些)。
但是有一点,如果是在稳定的天气系统控制下,仅仅是因为白天热力对流作用而造成的大风,不论其风力多大,太阳西沉后,也就是到晚上风都应该逐渐变小止息。如果白天刮大风到晚上没有停止趋势,就说明这种风不是热力对流作用而产生的,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比如北方冷空气南下,台风北上,低槽东移等等而造成的。
随着天气系统主力移来风力将会大增。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就是说明这种情况。早风晴,晚风雨也是一样,单单是在白天刮风可能是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好天气,晚上起风表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影响,当新的天气移来时会造成阴雨天气。
3、楼梯云,晒破砖。楼梯云,晒破沟。
楼梯云指的是滚轴状的层积云或高积云。这种云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一定高度上存在稳定的逆温层,而在逆温层底部的冷空气内水汽易于集中经常处于近饱和状态。这时如果逆温层底部存在波动气流的话,波峰处由于空气抬升,绝热冷却水汽凝结成云;波谷处绝热下沉,增温水汽蒸发不易生云。
于是就生成楼梯一样的一层云隔着一道蓝天,一层云隔着一道蓝天向远处伸展开来。这种云由于上面有逆温层存在,因而不可能再向上发展,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下雨,而波动气流一旦消失,云就可能趋于消散,所以有“楼梯云,晒破砖,晒破沟。”之说。
4、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便是风。
当太阳快落山时,西北部天空中的云彩被太阳照射呈现红的彩霞。它是一种透射霞。它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大气中的水汽、尘埃较多,而且大气中已经有云生成,降水可能性就更大了。
我们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天气系统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样西北部的天气形势经过一段时间也就会到达或影响本地,所以就流传着“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便是风”的谚语。
5、星星眨眼,离雨不远;闪烁星光,雨下风狂。
这主要是指晴朗无云的夜间,我们看到与天空中星星闪烁不定,也就是所谓星星眨眼。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层结相当不稳定,有乱流、湍流存在。当上升气流加强时,就把低层空气中尘埃、水汽带向高空集中,挡住了部分星光,这时星光就显得比较暗淡;当上升气流减弱时,尘埃、水汽就下降或散开,星光又复明亮。当空气不稳定现象往复进行时,就产生了星星眨眼现象(特别是晚上)。这种现象多处于低压区或低压槽前,所以它说明未来低压系统将要移来,天气可能转坏。
当空气发生扰动或受热力影响产生对流,或受外来空气影响使空气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密度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引起星光不断发生折射改变方向,于是看上去星光也似乎发生眨眼现象,这种现象也说明空气层结不稳定,或许有新的天气系统影响,一般也预示天气将转坏。
6、花菜云,晒死人。担云翁,起大风。
淡积云发展到浓积云由于上升气流较强,且有多股分支,因而顶部像花菜一样,有时看上云又像个老头子似的,因而称为“花菜云”、“担云翁”。
淡积云发展到浓积云,如果不再继续向上发展,一旦到了傍晚空气趋于稳定,对流减弱,浓积云也就会慢慢地消退,消亡,因而浓积云一般不会造成下雨,最多 引起局部性大风天气。这种情况一般是发生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空气层结不十分稳定,但又不是很不稳定,对流可以发展甚至可以发展到浓积云程度。但是不可能再继续发展下去成为积雨云。因而天气总是晴好,“晒死人”就是晴好之意。
7、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不过三.云势若鱼鳞,来日风不轻.
鱼鳞天指的是天上的云细小如鱼鳞,整齐地排列在天上,它是一种高云,亦是我们平常称之为卷积云的那种云。这种云应与“鲤鱼斑”有所区别,鲤鱼的鳞片很大,而一般鱼的鳞片却很小,云块的大小是这两种云之间区别的重要标志,农谚却形象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形成“鱼鳞天”与“鲤鱼斑”云的天气形势却迥然不同,预兆的天气也大不相同,前者天气变坏,后者天气晴好 。
我们知道地球上水汽分布一般集中于近地层空气中,这是因为水汽的来源主要是靠江、河、湖、海蒸发作用而把水汽引进空气之中的缘故。而上层空气中的水汽主要靠空气扰动而把低层空气中水汽带入上层空气,很明显上层空气中水汽只能是越来越少,高空中水汽更少,因为一般的空气扰动是不足以把水汽带到很高的空中。没有水汽就不可能生成云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既然在很高的天空中(6000~9000米)出现密布的卷积云,说明有很强的扰动或抬升作用(不论是本地或远离本地的地方),把空气中的水汽输送到很高的空气层中,这种情况一般产生于离本地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有一强辐合带(如低压槽或气旋中心)或锋面(如暖锋)的作用。另外卷积云的生成还说明高空中处于不稳定状况存在着扰动或波状气流,这种不稳定能量也会慢慢地给中层、低层空气以强烈影响,使整层空气都不稳定起来。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本地有一定距离的强辐合带或锋面都会慢慢移来,同时空气层结在上层不稳定层影响下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使天气逐渐转坏,风雨也随之影响本地,鱼鳞天不雨也风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鱼鳞天,不过三”是说出现鱼鳞天后不出三天天气即要转坏,从鱼鳞天的出现到天气转坏一般是用不了三天的时间。
“鱼鳞天”是指布满全天(即使不布满全天,也须布满大部分天空)的卷积云,而且一般是有系统侵入的。这不应与局部地区,天空个别部分出现少量卷积云混为一谈,因为少量的而又没有系统性的卷积云只是说明高空中有局部不稳定状况,这种不稳定状况是否会发展波及整层空气尚不很清楚,因而不能把这种情况下的卷积云也看成风雨的前兆。另外卷云、卷层云消亡之前也可能蜕化为卷积云,这种卷积云很薄而且也正在消散,因而也不能看成是风雨前兆,相反它却是晴好天气的标志。冷锋后部也可能产生卷积云,它也是处于消散阶段。因而出现卷积云是否是象征坏天气的鱼鳞天,主要还应当看云的发展情况,要看云的发展全过程,决不能只看一时一地的情况,就作出武断的判决,如果这样,在预报上是要摔跤的。
8、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
气象谚语: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是说白天刮风不像晚上刮风那样有明确的指示性意义。在稳定少变的情况下,晚上要么无风要么风力很小,如果晚上刮大风,一般都说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即将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要转坏。白天则不一样。白天刮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处于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没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影响,只是由于白天地面增热快发生对流而刮起来的风。这种风有时也比较大;另一种情况则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而造成的大风。
两种情况形成的风在白天是不容易很好地区别开来(如果配上云的观测可能会好区别些)。但是有一点,如果是在稳定的天气系统控制下,仅仅是因为白天热力对流作用而造成的大风,不论其风力多大,太阳西沉后,也就是到晚上风都应该逐渐变小止息。如果白天刮大风到晚上没有停止趋势,就说明这种风不是热力对流作用而产生的,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比如北方冷空气南下,台风北上,低槽东移等等而造成的。随着天气系统主力移来风力将会大增。
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就是说明这种情况。早风晴,晚风雨也是一样,单单是在白天刮风可能是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好天气,晚上起风表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影响,当新的天气移来时会造成阴雨天气。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出处】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解释】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比喻:培养教育一个人才,靠学生自己努力,培养要经过老、中、少三代人的参与才能将一人培养成功,比喻培养人才过程。也比喻培养人才才是长久之计。还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翻译】
人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十年树木(寒窗10年苦读的学子),百年树人。
【赏析】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后代,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早承家担,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至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是故有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