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雾不收,晴天可求;雾收不起,细雨不止。》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晓雾不收,晴天可求;雾收不起,细雨不止。
解释见“早雾晴,晚雾雨”,这里晓雾不收只是说雾很浓,太阳刚出来不会立即消散,而是要经一段时间的意思。
2、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早风晴,晚风雨
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早风晴,晚风雨气象谚语。
白天刮风不像晚上刮风那样有明确的指示性意义。在稳定少变的情况下,晚上要么无风要么风力很小,如果晚上刮大风,一般都说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即将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要转坏。
白天则不一样。白天刮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处于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没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影响,只是由于白天地面增热快发生对流而刮起来的风。这种风有时也比较大;另一种情况则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而造成的大风。两种情况形成的风在白天是不容易很好地区别开来(如果配上云的观测可能会好区别些)。
但是有一点,如果是在稳定的天气系统控制下,仅仅是因为白天热力对流作用而造成的大风,不论其风力多大,太阳西沉后,也就是到晚上风都应该逐渐变小止息。如果白天刮大风到晚上没有停止趋势,就说明这种风不是热力对流作用而产生的,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比如北方冷空气南下,台风北上,低槽东移等等而造成的。
随着天气系统主力移来风力将会大增。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就是说明这种情况。早风晴,晚风雨也是一样,单单是在白天刮风可能是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好天气,晚上起风表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影响,当新的天气移来时会造成阴雨天气。
3、晓雾不收,晴天可求;雾收不起,细雨不止。
解释见“早雾晴,晚雾雨”,这里晓雾不收只是说雾很浓,太阳刚出来不会立即消散,而是要经一段时间的意思。
4、霜重见晴天;严霜毒日头;霜露多,则天晴;霜打红日晒。
这些谚语都指明有霜的天气一般都是晴好天气,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辐射霜说明本地一般处于高压区,夜间天清月朗,碧空无云,由于强烈辐射冷却形成霜,当然第二天天气仍然晴好。即使是平流霜、平流辐射霜也都说明本地将要受到或已经受到北方来的强冷高压控制,只要锋面一过,本地立即受高压控制,天气也可望晴好。而且霜越重说明有效辐射越强,天气情况越好,或者说明冷空气很强,当然天气也越好。霜重、严霜、霜多都是这个意思。
5、昼雾阴,晚雾晴;早雾晴,晚雾雨。
这两谚语看起来是有矛盾的,其实这里只不过早晚所指的含意不同,道理是相同的。昼雾阴,晚雾晴,是指雾生成的时间而言,它是指晚上或者凌晨生成的雾预示着晴天,而白天生雾肯定会是阴雨天气。而早雾晴,晚雾雨指的是清晨我们看到雾可能预示着一个晴天,但是如果此雾不收(晚雾是指此雾一直延迟到晚上还不收,是喻雾维持时间之长)可能就会转成阴雨天气。
晚上或凌晨所生成的雾大部分都是辐射雾。它形成于晴朗无云的夜晚,大多处于冷高压控制之下,多预示晴天。但是白天生成雾可不是这种情况,白天地表面受太阳光照射是增热的,根本没有辐射散热的可能(指整个热量收支而言),另外在白天也不可能在近地层形成一个稳定的逆温层(锋面过镜除外)。同时白天乱流比较强烈,在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下,互相影响,在白天根本不可能形成辐射雾。
因此,白天所以能生成雾大部分都是平流引起平流雾。最典型的要算是锋面雾。锋面雾包括锋际雾、锋前雾、锋后雾三种。锋际雾本身就是贴近地面的低云,它只有在暖湿空气异常潮湿情况下形成,在它的上面是一个又厚又广的云层(锋前雾本身就是阴雨天气中降水的产物,只是此种降水在未到达地面里被蒸发后又凝结而成的),锋后雾是暖锋行经冷地表时凝结而成的雾。所有这些雾都与锋面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说这些雾的生成,不但不是好天气的象征,相反却是坏天气的征兆。从这方面来看昼雾阴,晚雾晴是很有道理的(锋后雾天气可能易于转好)。
清晨当我们看到迷天大雾时,如果太阳出来不久这雾便消散,是辐射雾的一个特点,当然是一个晴好天气。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晴朗无云的夜晚,微风徐徐,它是生成辐射雾的良好环境,地面迅速辐射冷却,在微风、乱流作用下,近地层空气在地表作用下也相应冷却,多余的水汽被迅速凝结成小雾滴,于是迷天大雾迅速形成。之后,如果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在天空中铺盖上一层厚厚的云层,这样就形成了下面是迷天大雾,上面是厚厚云层的局面。
早晨太阳出来后,由于上面有一层厚厚的云层阻挡阳光,地面就不能迅速增热,雾滴也不可能迅速蒸发或抬升,因此就造成大雾不收的情景。如果云上不收都有可能,晚雾阴指的也就是这种情况,所以说早上看到雾如果太阳出来后雾还一直不收,可以预见天空中已经存在一层厚厚的云层,未来天气转阴雨可能性很大。早雾晴,晚雾阴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6、明星照湿地,下雨无定期;雨后见星,难望天晴。
这两条谚语均是指下雨之后,夜晚天空中偶尔看见几颗星星,这是由于下雨的云层中的厚薄不均匀所致。当云层厚的时候看不到星星,当云层比较薄时就可能看到星星,而云层之间有间隙存在,在间隙之间可能无云也可以看到星星。
看到这种星星不能说明下雨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是说明这种不下雨只是暂时现象,当薄云或间隙移过,又会下雨,或许晚上不会下雨到了白天,地面温度升高,空气中不稳定因素加强,对流加强又可能形成降水。因此谚语说:“明星照湿地,下雨无定期;雨后见星,难望天晴。”
7、花菜云,晒死人。担云翁,起大风。
淡积云发展到浓积云由于上升气流较强,且有多股分支,因而顶部像花菜一样,有时看上云又像个老头子似的,因而称为“花菜云”、“担云翁”。
淡积云发展到浓积云,如果不再继续向上发展,一旦到了傍晚空气趋于稳定,对流减弱,浓积云也就会慢慢地消退,消亡,因而浓积云一般不会造成下雨,最多 引起局部性大风天气。这种情况一般是发生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空气层结不十分稳定,但又不是很不稳定,对流可以发展甚至可以发展到浓积云程度。但是不可能再继续发展下去成为积雨云。因而天气总是晴好,“晒死人”就是晴好之意。
8、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不过三.云势若鱼鳞,来日风不轻.
鱼鳞天指的是天上的云细小如鱼鳞,整齐地排列在天上,它是一种高云,亦是我们平常称之为卷积云的那种云。这种云应与“鲤鱼斑”有所区别,鲤鱼的鳞片很大,而一般鱼的鳞片却很小,云块的大小是这两种云之间区别的重要标志,农谚却形象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形成“鱼鳞天”与“鲤鱼斑”云的天气形势却迥然不同,预兆的天气也大不相同,前者天气变坏,后者天气晴好 。
我们知道地球上水汽分布一般集中于近地层空气中,这是因为水汽的来源主要是靠江、河、湖、海蒸发作用而把水汽引进空气之中的缘故。而上层空气中的水汽主要靠空气扰动而把低层空气中水汽带入上层空气,很明显上层空气中水汽只能是越来越少,高空中水汽更少,因为一般的空气扰动是不足以把水汽带到很高的空中。没有水汽就不可能生成云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既然在很高的天空中(6000~9000米)出现密布的卷积云,说明有很强的扰动或抬升作用(不论是本地或远离本地的地方),把空气中的水汽输送到很高的空气层中,这种情况一般产生于离本地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有一强辐合带(如低压槽或气旋中心)或锋面(如暖锋)的作用。另外卷积云的生成还说明高空中处于不稳定状况存在着扰动或波状气流,这种不稳定能量也会慢慢地给中层、低层空气以强烈影响,使整层空气都不稳定起来。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本地有一定距离的强辐合带或锋面都会慢慢移来,同时空气层结在上层不稳定层影响下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使天气逐渐转坏,风雨也随之影响本地,鱼鳞天不雨也风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鱼鳞天,不过三”是说出现鱼鳞天后不出三天天气即要转坏,从鱼鳞天的出现到天气转坏一般是用不了三天的时间。
“鱼鳞天”是指布满全天(即使不布满全天,也须布满大部分天空)的卷积云,而且一般是有系统侵入的。这不应与局部地区,天空个别部分出现少量卷积云混为一谈,因为少量的而又没有系统性的卷积云只是说明高空中有局部不稳定状况,这种不稳定状况是否会发展波及整层空气尚不很清楚,因而不能把这种情况下的卷积云也看成风雨的前兆。另外卷云、卷层云消亡之前也可能蜕化为卷积云,这种卷积云很薄而且也正在消散,因而也不能看成是风雨前兆,相反它却是晴好天气的标志。冷锋后部也可能产生卷积云,它也是处于消散阶段。因而出现卷积云是否是象征坏天气的鱼鳞天,主要还应当看云的发展情况,要看云的发展全过程,决不能只看一时一地的情况,就作出武断的判决,如果这样,在预报上是要摔跤的。
9、天空发布悬,雨丝定连绵;满天一色云,遍地雨淋淋。
天空灰布悬,满天一色云指的都是雨层云。雨层云是一种均匀的云幕,颜色呈灰黑色或白色,满天云的色彩基本一样,因而称之为一色云。另外雨层云底部经常伴有碎雨云,碎雨云也是呈灰暗色的,像灰布悬挂于天空一样。雨层云本身云体也可看成灰布一样铺盖天上。
雨层云一般形成于冷暖空气交汇的锋面地方。在冷暖空气交汇地方,暖湿空气沿冷空气斜面爬升冷却形成云层。云层范围大,厚度很厚,可达很高的高空之中。雨层云中水汽、水滴都很充沛,因此下起雨来就会显得连绵不断,没完没了。要等范围广大的云层移过之后,天气才可能转好,因而要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样下雨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