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1篇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走跑交替,锻炼动作的灵敏性。

  2、乐意参与活动,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小塑料圈每人一个。

  2、了以参与活动,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3、在操场上画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幼儿在教师带领手持小塑料圈模仿开车的动作小跑步进入场地大圆圈。

  2、幼儿游戏:

  教师启发:“今天我们做交通警察,你们做小驾驶员,驾驶员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

  幼儿按“红灯停,绿灯行”的信号,练习“开车”、“停车”。

  幼儿根据不同的指令,变换不同的交通工具游戏。

  “小司机分散在大圆圈内,根据教师出示的(红绿灯)自由四散跑,同时,还要遵守交通规则。

  游戏反复进行,每进行一次,幼儿变换一种交通工具。

  3、讲评结束:

  教师简单讲评,表扬按信号要求活动的孩子。

  “小司机们,开车回停车场了!”

  活动反思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到游戏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健康活动的兴趣。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2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学习分享的经验。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

  难点:—现实生活中分享好东西。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物质准备—教师与自己朋友的合影、幼儿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家长在家为幼儿讲故事《小主人和小客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有朋友吗?他(她)是谁?

  二、展开

  1、教师出示与朋友的合影,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讲一讲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与幼儿讨论:什么叫做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样,知道朋友要好东西一起分享。

  3、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4、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进行分享(注意引导幼儿能和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

  5、请幼儿说一说与朋友分享有什么感受?

  三、结束请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游戏、生活中遇事要多谦让、与朋友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通过分享这个行为也可以让幼儿之间自发地发生一些社会性的交往,这对孩子学会交往、进行友好相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3篇

  活动思路

  让幼儿明白噪音也是一种污染,我们保护环境可以从减少噪音开始做起。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知识,找到快乐。明白保护环境,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做到。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想办法控制噪音的兴趣。

  2、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探索,引导幼儿想办法减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具备乐音与噪音的生活经验。

  2、椅子、桌子、杯子、碗、铁桶、双面胶、透明胶、海绵、布条、棉花、小地毯、废报纸及各种软硬材料;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倾听噪音,导入活动

  1、请助教老师隐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制造噪音,让小朋友注意听。

  准备一些很嘈杂的噪音,钢琴曲以及欢快的儿歌等等,让孩子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

  2、提问:你听到了一些什么?

  这些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听了这些声音后你有什么感觉?

  你们有什么办法减少这些噪音?

  二、引导幼儿进行两种物品相碰撞操作

  1、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东西,想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哪些东西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很吵很大?哪些东西相碰撞是发出的声音很小?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哪些物品与任何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小?

  哪些物品与别的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大?

  你们喜欢听哪种?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分小组讨论减少噪音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1、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噪音?

  2、启发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噪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请孩子们自己动手,将自己的想法用行动表示出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教育幼儿区分乐音和噪声迫在眉睫。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同时还让幼儿从自己发现中来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中。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4篇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水能解渴,应多喝开水。

  2、让幼儿讲述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了解自来水的来源。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初步培养幼儿节约的行为。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的作用

  2、ppt课件:如果没有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

  1、教师拿着水杯喝水。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喝水吗?

  2、请幼儿拿水杯喝水。

  提问:喝完水有什么感觉?我们喝的是什么水?

  二、了解自来水的来源。

  1、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出示自来水净水过程图片,向幼儿介绍自来水的净水过程

  2、江河里的水我们能直接取出来饮用吗?

  江河里的水不清洁,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厂把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净化、消毒,变成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

  三、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1、ppt课件:水的作用,了解水对人们的作用

  2、ppt课件:如果没有水我们人要喝水,要洗衣服、洗菜、洗米做饭,没有了水,我们就没有水喝,就会口渴,没有了水我么就不能生活。 3、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1)教育幼儿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不要随便把水浪费掉。

  (2)水的用处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提示幼儿讲出:

  我们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看到水龙头滴水应马上关起来

  四、活动结束

  1、教育幼儿多喝开水。

  2、水对人体有好处,对人们也有很多用处,所以,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节约用水,好好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取水量(淡水)为5255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国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亿立方米还高。由于人口众多,当前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5篇

  设计思想

  在一次大班组的火箭发射活动中,我们托班在观看过程中,由于火箭发射时的巨大声响,好几个孩子被吓哭了。如何如何借助有效的手段,帮助幼儿克服害怕心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考虑到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在活动中利用二次心理实验,进行有效的心理迁移,从而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

  活动目标

  1、老师引导下,愿意克服害怕心理,大胆尝试。

  2、愿意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心理体验。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挖有各种洞的大箱子两个(内装各种玩具)、音乐

  活动过程

  一、营造轻松气氛,带幼儿来到草地上。

  二、一次探宝。(伴有恐怖的声音)

  1、发现宝贝,引导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摸。

  2、大胆表述自己的心理感受。

  3、揭示箱子,发现宝贝,体验快乐。(紧张心理的释放)

  三、二次探宝(实验验证)

  1、发现第二个箱子,愿意自己去摸吗?

  2、幼儿尝试自己伸手摸宝贝。

  3、体验成功的快乐。四.欢庆舞,带着宝贝回家了。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箱子内恐怖的声音的播放,进行种种猜测,从而引发幼儿的害怕心理,教师通过打开箱子,揭示秘密。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幼儿的害怕、紧张心理。通过第二次的实验活动,验证了前面实验的效果,幼儿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克服了自己的害怕心理,活动比较成功。

  有几处细节需要完善:

  1、幼儿在对第一次探宝活动中的心理体验,还可以让幼儿更多的表述。

  2、幼儿围坐的形式应该还可以更开放些,可以坐成一圈,这样便于幼儿观察、倾听和交流。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6篇

  活动目标

  1. 观察自己和爸爸妈 妈的相似点,初步感知遗传的现象。

  2. 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请幼儿准备一张爸爸妈妈的照片。

  2. 请父母以书信、录音、录像等形式,用温馨的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与今后的期望。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观察爸爸妈妈的照片,说说自己的相貌与家人相似的地方(五官、身材、动作等)。

  2.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遗传现象。

  3. 请幼儿倾听爸爸妈妈的寄语。

  4. 分组讨论:怎样回报爸爸妈妈的爱?鼓励幼儿互相出主意,提建议。重点引导幼儿认识“我是个好孩子,我能做……,我如果再……就更好了。”

  5. 老师建议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给父母写封信,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回报父母的爱与期望。

  活动评价

  初步了解遗传现象。

  能较完整清楚地进行表达。

  活动反思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却很少。活动的开展引发孩子关心、爱护自己的父母,不依赖父母,萌发独立活动的意识。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7篇

  活动目标

  1. 把家居用品分类摆放,培养爱整理收拾的好习惯。

  2. 分享收拾整理家居用品的经验,能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不同种类物品的图卡、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评价事先布置好的情境,向幼儿提问:

  你喜欢把家中的物品随处乱放吗?(自由回答。)

  如果不把物品放好,猜猜会发生什么事。(自由回答。例如家人会被物品绊倒;妹妹可能把扔到地上的图书撕破。)

  2. 请幼儿说说,你会怎样整理这些物品。

  3. 请幼儿按照讨论结果动手把娃娃家的物品按不同的类别收拾好。

  4. 请幼儿回家帮家人收拾家里的物品,第二天回到幼儿园分享收拾物品的经验。

  活动评价

  能把家居物品分类收拾。

  能与小朋友分享整理家居物品的经验。

  活动反思

  将物品随意的乱放,是每个孩子常会有的习惯,怎么讲,效果也不理想,但是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图片的对比,能立刻发现自己平时的不良行为习惯。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并结合给物品的分类,将整理提升一个台阶,初步根据物品的使用方法进行区分。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8篇

  活动目标

  1. 了解节约用纸的方法,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2. 利用废纸进行创作,培养节约用纸的意识和习惯。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布布手偶、布布的信件。

  2. 图画纸、彩笔、杂志纸、废纸。

  活动过程

  1. 出示布布手偶,他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老师问布布为什么不高兴,布布拿出一封信,原来是小松鼠写给布布的信,老师把信的内容读出来。

  亲爱的布布: 我们要搬家了。这两天有一大群人带着像怪兽一样的锯刀来砍伐我们的家。听他们说树木是制造纸的材料,因为人类需要大量的纸张,所以要砍伐很多很多的树木,森林里的树木变得越来越少。我家住的那棵大树昨天也被人类砍倒了,整个森林就快被砍伐完了,变得光秃秃的,我和森林里的动物们只好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你在人类的社会里生活,请为我们做点事,提醒人类节约用纸吧。

  小松鼠上

  2. 布布与幼儿讨论:

  为什么小松鼠要搬家?

  纸是用什么制造的?

  没有了森林,对动物有什么影响?对人类也有影响吗?

  3. 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节约用纸的方法。(一张纸两面书写、用手帕代替纸巾、礼物的包装尽量简单。)请幼儿在图画纸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下来。

  4. 请幼儿分别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

  5. 向幼儿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废纸,请幼儿利用废纸自由创作,例如做拼贴画、剪纸、折飞机等。

  活动评价

  能用绘画方式表达节约用纸的方法,懂得珍惜用纸。

  能利用废纸进行创作。

  活动建议

  讨论节约用纸的方法时,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加以提示和引导。如: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在使用这些纸制品时,有什么办法能节约用纸?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从引导启发幼儿感知废纸的用途,进而引出故事,揭示故事中蕴涵的利用废纸、爱惜废纸的情感教育,逐渐过渡到让幼儿自主探究尝试利用废旧报纸。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9篇

  活动目标

  1. 与同伴分享使用购物袋的经验。

  2. 乐于演唱歌曲,并能即兴表演。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幼儿搜集塑料袋带到幼儿园。

  2. 不同款式的购物袋。

  3. 歌曲《购物袋》(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活动过程

  1. 幼儿出示带来的塑料袋,一起讨论:

  这些塑料袋是从哪里来的?

  家人怎样处理这些塑料袋?

  你有什么方法减少使用塑料袋?

  2. 出示不同款式的购物袋,请幼儿互相分享与家人用购物袋购物的经验。

  3. 播放歌曲《购物袋》,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4. 再次播放歌曲,请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

  活动评价

  能与小朋友分享使用购物袋的经验。

  能演唱歌曲《购物袋》。

  活动建议

  幼儿做的动作可以是在活动 8 中创编的动作,也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节奏和旋律即兴创编适宜的舞蹈动作。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社会环境教案中班10篇第10篇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

  2. 分享高兴的事,喜欢做快乐的孩子。

  3. 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 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5.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 乐曲《欢乐颂》(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2. 笑脸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

  1. 播放乐曲《欢乐颂》,请幼儿分享欣赏乐曲的感觉。

  2. 出示四张笑脸图卡,向幼儿提问:

  这是什么表情?请模仿给小朋友看看。(笑。)

  什么时候你会出现这种表情?(高兴的时候。)

  什么事会让你高兴呢?(自由回答。)

  3. 老师说出一些欢乐情景,例如和爸爸妈 妈到游乐场玩、吃自助餐、和小朋友玩游戏等,请幼儿在四张图卡中,挑选一张笑脸表示开心程度。

  4. 把笑脸图卡放在篮子里,幼儿听音乐传篮子,当音乐一停,拿到篮子的幼儿抽一张图卡,并说一件高兴的事情。

  5. 请小朋友将高兴的事情画下来并向小朋友讲述。

  6. 鼓励小朋友都做一个高兴的孩子。

  活动评价

  能了解自己的情绪。

  乐于与小朋友分享快乐的经历或事情。

  活动反思

  微笑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表情,在孩子们的交往中,都需要对别人微笑,因为微笑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的表示。微笑能让自己和别人都感觉开心。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微笑可以说是他们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在设计这个活动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通过动手的操作、语言的表达等来进行活动。并运用了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微笑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幼儿感觉到微笑的重要性,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微笑来对待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