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牛牛的牙齿》反思

《大班教案《牛牛的牙齿》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牛牛的牙齿》反思

1.大班教案《牛牛的牙齿》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体验乐曲诙谐的特点。

  2.创编歌词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3.了解换牙的常识,消除换牙带来的恐惧心理。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

  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

  学习唱歌曲中的节奏型 X XX | X X 0。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了解本班幼儿换牙的情况

  2. PPT课件 音乐

  3. 图谱 节奏型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以谈话方式引出歌曲中的节奏型让幼儿练习,为下面的学唱歌曲做准备。

  2. 逐一播放课件PPT图片,通过师幼多种形式的互动,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歌词内容,初步感受歌词的诙谐有趣。

  3. 在幼儿表达换牙情绪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换牙的常识,知道换牙是一种长大的表现,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4. 对照图谱,完整的欣赏歌曲,知道:

  (1)歌曲的名字?

  (2)歌曲中的间奏部分?

  5. 对照图谱,跟随音乐学唱歌曲。

  (1)集体轻声跟唱。

  (2)引导幼儿将“牛牛”改为正在换牙的幼儿乳名,激发幼儿复习演唱歌曲的兴趣。

  (3)鼓励幼儿在演唱“大家哈哈笑了…….”时,用自己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充分体验歌曲的诙谐有趣。

  6. 创编歌曲。

  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言:牙掉了,哪些东西吃不动?替换掉歌曲中的“排骨”和“苹果”进行演唱,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7.结束部分。

  小朋友的牙齿会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小的时候会掉牙吗?他们掉牙时会是怎样的想法呢?还有,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小动物它们也会掉牙吗?请小朋友们回到家里找一找答案,下一次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在教学支持策略上有几个亮点。1、故事《牛牛的牙齿》贴近幼儿的生活,与他们的经历相同,为幼儿较快的掌握歌词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图谱。图谱中“牛牛”诙谐可爱的表情让幼儿很快的掌握歌词,快乐的学唱歌。2、这首歌曲特别适合幼儿进行创编,创编的难度也可以逐渐提高。一开始由于幼儿歌曲少熟悉,所以创编的难度是把“牛牛”换成幼儿的名字,并根据幼儿的性别分别替换“老公公”或者“老婆婆”。歌唱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2.大班教案《牛牛的牙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体验乐曲诙谐的特点。

  2.创编歌词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3.了解换牙的常识,消除换牙带来的恐惧心理。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

  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

  学习唱歌曲中的节奏型 X XX | X X 0。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了解本班幼儿换牙的情况

  2. PPT课件 音乐

  3. 图谱 节奏型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以谈话方式引出歌曲中的节奏型让幼儿练习,为下面的学唱歌曲做准备。

  2. 逐一播放课件PPT图片,通过师幼多种形式的互动,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歌词内容,初步感受歌词的诙谐有趣。

  3. 在幼儿表达换牙情绪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换牙的常识,知道换牙是一种长大的表现,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4. 对照图谱,完整的欣赏歌曲,知道:

  (1)歌曲的名字?

  (2)歌曲中的间奏部分?

  5. 对照图谱,跟随音乐学唱歌曲。

  (1)集体轻声跟唱。

  (2)引导幼儿将“牛牛”改为正在换牙的幼儿乳名,激发幼儿复习演唱歌曲的兴趣。

  (3)鼓励幼儿在演唱“大家哈哈笑了…….”时,用自己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充分体验歌曲的诙谐有趣。

  6. 创编歌曲。

  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言:牙掉了,哪些东西吃不动?替换掉歌曲中的“排骨”和“苹果”进行演唱,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7.结束部分。

  小朋友的牙齿会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小的时候会掉牙吗?他们掉牙时会是怎样的想法呢?还有,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小动物它们也会掉牙吗?请小朋友们回到家里找一找答案,下一次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在教学支持策略上有几个亮点。1、故事《牛牛的牙齿》贴近幼儿的生活,与他们的经历相同,为幼儿较快的掌握歌词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图谱。图谱中“牛牛”诙谐可爱的表情让幼儿很快的掌握歌词,快乐的学唱歌。2、这首歌曲特别适合幼儿进行创编,创编的难度也可以逐渐提高。一开始由于幼儿歌曲少熟悉,所以创编的难度是把“牛牛”换成幼儿的名字,并根据幼儿的性别分别替换“老公公”或者“老婆婆”。歌唱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3.大班教案《认识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牛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牛的反刍现象。

  2、通过图片、视频和游戏活动,进一步获得与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意见。

  4、对牛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过程再现:

  播放牛的叫声,激趣,导入——幼儿两两合作,观察牛的照片,交流牛的外形 —— 师幼共同小结——观看牛咀嚼的视频,了解牛吃东西的习性——在游戏“考考你”中,了解牛的相关知识——了解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观摩反思:

  1、科学活动分为两类: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实验操作性的科学活动(即做中学)。活动《认识牛》是典型的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

  2、从活动过程不难看出,此活动的大环节和以往认识动物的科学常规活动大同小异,都是先观察外形、再了解生活习性等,最后了解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从细节上来看,这堂课还是有挺多新意的。

  3、游戏“考考你”中,当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时,幼儿基本上都答出来了,分不清谁先谁后,因此每人得到一块糖果奖励。教师非常睿智,及时调整了游戏规则,即:会的人先举手,由第一个举手的人先回答,回答正确可得到奖励。在这样的状态下,竞赛的实质才得以体现,幼儿才更有动力开动脑筋。人人获奖的竞赛就不是竞赛。

  4、活动体现了综合性,它渗透了语言、数学领域。例如:在幼儿两两观察牛的照片时,教师提出了观察的方法——从头到脚观察,并按从头到脚的顺序进行讲述,渗透了语言;在幼儿介绍牛的外形前先要指出自己观察的是PPT上第几行、第几张的照片,渗透了数学。

  5、这堂课还比较有时代气息,因为牛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个名词,它已经衍变出了形容词,“牛”就是“棒”的意思,体现了这个时代语言的一个特点。

借鉴之处:

  1、采用两两合作观察照片的方式,而不是集体观察投影上的图片,优势在于:一方面,这样可实现较短时间内观察对象的多样性,大大提高了一定时间内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增加了同伴间的交流机会。

  2、将牛的生活习性常识设计成“考考你”的游戏,幼儿在抢答的过程中,愉快地了解到了关于牛的一些知识。在游戏中学习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3、这次科学活动中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始终是平等和孩子对话,充当了一个好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的学习动机被较好地激发了出来。这一点是我目前比较欠缺的,作为新教师,我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反馈还不是很积极、有效,非常值得我学习。

4.大班教案《跳芭蕾舞的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角色的表情、动作等图片信息,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大胆表达自己对图画故事的理解。

  2、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牛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初步萌发做事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3、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节课幼儿能够根据人物的表情推测心理并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师的大书,幼儿的小书及书袋。

  2、 经验准备:

  (1) 观看芭蕾舞光碟,初步了解有关芭蕾舞的知识。

  (2) 教师和幼儿交流在幼儿园或家里就如何学习本领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引出绘本内容

  1、出示芭蕾舞的图片,引发经验联想。

  2、 引导尝试用脚尖跳舞,感受芭蕾舞的特点。

  3、 引出绘本内容。

  二、 共同阅读,理解绘本内容

  1、 阅读封面。

  (1) 出示大书,指读故事题目。

  (2) 猜测故事主角。

  2、 逐页阅读。

  3、 自主阅读。

  (1) 幼儿自主阅读小书。

  (2)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选择画面,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三、 完整阅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1、 再次带领幼儿配乐完整阅读一遍故事。

  2、 加深幼儿对主题的理解。

教学反思

  1、 选材适宜,看图讲故事对大班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丰富了幼儿词汇,学到了牛的一些精神。

  2、 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5.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牛牛的牙齿》含反思

【教材简解】

  《牛牛的牙齿》歌曲的歌词诙谐有趣,充满童趣,寓卫生教育科学知识于歌曲中。大班有部分孩子正开始换牙,换牙给他们带来了的种种不方便,生理上的变化和一些其他因素也都会影响孩子心理产生变化。这首歌曲结合牙龄的科学活动,教学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需要。

【目标预设】

  1、在谈论自己换牙经历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诙谐的情趣。

  2、迁移生活中换牙的经验,创编记忆歌词。

  3、通过演唱歌曲感受成长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歌旋律,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难点:利用跳音和连音演唱出歌曲的诙谐情趣。

【设计理念】

  1、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表演,让幼儿在游戏表演中学唱歌曲,激发幼儿的积极。

  2、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尽量启发幼儿自己多想、多动、多体验。

【设计思路】

  升入大班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和各种能力有所提高。在日常交流中,他们经常谈论到生长中的一些问题,关心自己的变化。而这一时期的幼儿处于换牙时期,换牙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不方便,在主题活动《不一样的我》中,让幼儿知道换牙是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般人6—8岁开始换牙,12—14岁全部换完。通过《牛牛的牙齿》这首歌曲演唱牛牛掉牙的感受,让幼儿充分体验成长的喜悦。

【教学准备】

  1、图谱;

  2、事先编排好的情景表演;

  3、丰富幼儿有关换牙的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

  1、集体练声《大家哈哈笑》。

  师:小朋友们,上次老师教了一首《大家哈哈笑》,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别忘记唱跳音时,就像玻璃珠掉在盘子里声音很清脆,很跳跃哦!

  (评析:练声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将跳音和连音结合着练,为接下去学新歌做好准备,是有针对性的。同时在练声前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孩子很快掌握了跳音的唱法。)

  2、观看《牛牛的牙齿》的情景表演,感受有趣生动的气氛。

  (1)教师与一名幼儿表演《牛牛的牙齿》的情景表演,讲述牛牛掉牙的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掉过牙吗?

  师:幼儿园有个孩子叫牛牛,他也掉牙了。在吃午饭时,大家哈哈笑了起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咱们一起去幼儿园看看吧。

  (评析:让一名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了《牛牛的牙齿》情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情景。表演贴近幼儿的生活,与他们的经历相同。通过情景表演,为幼儿较快的掌握歌词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2)幼儿结合自己换牙的经验,讨论牛牛掉牙的感受及不方便的地方。

  师:牛牛的牙掉了,遇到了哪些烦恼?

  (3)教师用歌词中的语言小结。

  小结:牙掉了,说话漏风了,吃的东西也咬不动了,像一个老公公了。

  (4)师生共同讨论如何安慰牛牛,让牛牛懂得换牙是人成长中必有的。

  师:这么不方便,牛牛很烦恼,那我们应该怎么安慰牛牛呢?

  小结:对!换牙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方便,但我们不要害怕,这是正常的现象,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说明我们要长大了,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评析:幼儿对于换牙己经有一定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谈话、讨论,让幼儿勇敢对待,不要恐惧,知道这是正常的现象,是长大了的表现。)

  3、学唱歌曲《牛牛的牙齿》。

  (1)幼儿倾听教师范唱,并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

  师:张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

  (2)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歌曲内容,引导幼儿用歌词回答。

  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评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图谱。图谱中“牛牛”诙谐可爱的表情让幼儿很快的掌握歌词,快乐的学唱歌。)

  (3)幼儿看图谱跟念歌词,感受歌词诙谐的情趣。

  师:那我们跟着琴声一起来念一念《牛牛的牙齿》的歌吧。

  (4)幼儿听着钢琴伴奏完整地演唱。

  师:你们念的这么棒,想不想一起来试着唱一唱呀?

  师:唱的真不错。刚才你们在唱的当中,有没有发现哪一句有困难呢?

  (5)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诙谐情趣。

  师:你觉得这首歌听起来怎么样?(很有趣、好玩、搞笑……)

  师:那我们唱的时候应该怎样?(开心)

  师:对,歌曲中用了跳音来表现歌曲的有趣,我们再来演唱一遍,这次要把跳音和连音都要唱出来哦。

  (6)幼儿完整演唱。

  (7)幼儿分角色来演唱。

  师:刚才我们是一起唱的,那这一次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牛牛,演唱牛牛这一段,其他小朋友来表演“大家”这一段,好吗?

  师:那牛牛掉牙后很烦恼,演唱的时候要怎么表演呢?

  4、替换牛牛这一角色,进行创编。

  师:除了牛牛掉牙了,我们班里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换牙了?我们把他唱到我们的歌里去,好不好?

  师:请XX上来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大家”这一段。

  (评析:让幼儿将自己创编到歌曲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演唱的欲望,将活动推向高潮。)

  5、讨论、总结。

  (1)知道换牙是人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2)教育幼儿多关心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教学评价】

  1、注重从生活中生成教学资源。大班的幼儿正值换牙的年龄,有的孩子在换牙时会感到害怕,通过这首歌曲孩子懂得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诙谐的歌曲中消除害怕的心理,并让孩子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安慰的情感。

  2、良好的师幼互动,形成一套比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在活动中孩子明白老师的每一个眼神、动作、体态等,他们会跟随老师的语气、姿态来表达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过渡语也比较简洁明了,幼儿容易领会,每个环节幼儿都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充分发挥老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作用。幼儿无论在表现歌曲方面还是在讨论掉牙的经历都能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来。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6.大班优质语言教案《爱吃水果的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了解一些水果名称,知道水果有营养和吃水果的好处。

  2、学习爱吃水果的牛关心别人的优秀品质。

  3、感受故事的有趣,乐意随教师和同伴一起看看说说。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你们猜猜是什么动物?是一头牛,牛喜欢吃什么?可是这头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老师要讲的是什么故事呢?《爱吃水果的牛》

  二、看课件理解故事。

  1、看,这头牛为什么爱吃水果啊?这是什么地方,山坡上都是什么?

  2、主人每天都会喂它吃各种水果,第一天,吃的是什么水果?我们都吃过吧?什么味道的?西瓜能清热解暑,夏天很热的时候,吃上一片西瓜就会感觉很舒服。牛吃了西瓜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第二天呢?木瓜有丰富的营养,被称为"长寿果",经常吃木瓜,可以健康身体,活到很大的年纪都不会生病,像寿星爷爷一样呢!主人到书上摘了好多木瓜给牛吃,牛吃完后是什么表情?

  4、第三天,主人又喂它吃了什么水果呢?这个水果长得很好看,像星星一样,这叫杨桃。杨桃吃起来有点酸酸的,但是杨桃可以预防和治疗咳嗽、咽喉疼痛,牙痛,经常吃就不会感冒,不会牙疼,还帮助消化呢。看看牛吃了杨桃又做了什么动作?

  5、我们猜猜,主人还会喂它吃哪些水果呢?

  6、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冷风,气温突然下降了,会发生什么事情了呢?主人生病了。牛看见主人生病了,心里怎么样啊?你怎么看出来的?

  7、还有谁生病了?猜猜只有谁没有生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8、小朋友生病的时候,你爸爸妈妈怎么照顾你的?你想怎么照顾别人的呢?牛会怎么照顾主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会对主人说什么?(主人请喝草莓牛奶)我们一起来学说。说话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9、牛还给会给主人喝了什么奶?请小朋友学说"主人,请喝**奶"。主人喝了水果牛奶身体好了,牛还会把水果牛奶送给谁喝呢?邻居们喝了牛奶怎样了?

  10、大家知道多吃水果能增强体质,不生病,所以邻居都喜爱吃水果了。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水果1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果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认识吗?

  12、水果不仅有营养,还能做成各种水果娃娃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是什么水果娃娃?你们想变成健康的水果娃娃吗?

  三、音乐游戏《认识你呀真高兴》,你贴上什么水果,就是什么水果娃娃,介绍自己时就说"我是什么水果娃娃"。

活动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相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则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主要部分。

  小班的幼儿接受能力稍弱,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些,使幼儿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夸张的变化,这样不仅吸引幼儿的注意,还对幼儿用肢体语言弥补口语表达能力不中足起到示范作用。在上《爱吃水果的牛》这一课时,我这两方面做得都不够到位,语速稍快,影响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肢体语言不够夸张,没能充分调动幼儿听故事的积极性。

  故事教学中往往要讲述多遍,而且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积极性。我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时,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与挂图,逐图指导幼儿看图理解,正如一老师所说,影响了幼儿对故事的完整欣赏。在第二遍完整讲述时,幼儿注意力有所分散,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活动目标完成稍显勉强,幼儿虽知道多吃水果身体健康,但并未理解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助人也是一种快乐。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从大班下来的原因吧,此次活动我设计的问题有点难,稍脱离幼儿的实际能力。如:你的朋友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幼儿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还没有照顾病人的经验,答非所问,问题的设计没有起到帮助幼儿巩固理解故事作用,反而打击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再一次体会到,每个活动的选材与组织都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让孩子们跳一跳能够得着,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7.大班教案《你最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rap的说唱风格。

  2、学习演唱歌曲,尝试用夸张的动作里表现rap的演唱风格。

  3、感受流行曲风的热情奔放,体验师幼合作表演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rap的说唱风格,学说rap

  教学难点:学习演唱歌曲rap的演唱风格

活动准备

  课件 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牛》

  小朋友同教师做健身运动,提问小朋友,这个你最牛是什么意思?(最棒,奶牛。。。)

  二、欣赏音乐《你最牛》

  学习A段,会用rap的说唱方式,唱出歌曲中牛的名称及相关词语。

  提问: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你最牛》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受?(欢快,活泼,动感。。。)$3

  2、在这首有动感的音乐中,你还听到了什么?(奶牛、黄牛、、、)$3

  3、小结:告诉你们,这种像说话一样的歌曲,现在可流行啦!大家都叫它rap。因为是从国外引进到我们中国的,所以rap是它的英文名,它的中文名字叫说唱乐。$3

  师:那在这首rap《你最牛》歌曲里面,你都听到了些什么牛呢?(奶牛,黄牛。。)

  师:到底有哪些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这是什么牛?(牦牛)

  师:哇!这牦牛生长在高原地区,身体可强壮了!就想歌曲里些的一样健健康康像头牦牛。幼儿学说第一句

  师:接下来是什么牛?(奶牛)奶牛是怎样的?快快乐乐像头奶牛。

  师:下面有是谁呢?(黄牛)

  师:黄牛在一直在田里工作,拉犁可勤恳啦!所以我们可以说勤勤恳恳像头黄牛。

  师:那最后一个是谁呀?(蜗牛)

  师:虽然它不是牛,但是它的名字里也有一个牛字。那蜗牛是怎么样的呢?(蜗牛身上有一个贝壳,走起路来慢吞吞的)

  师:所以我们要快块做事别像蜗牛。

  师:你们喜欢rap吗?那让我们一起把它连起来说一遍吧!

  4、幼儿集体说唱第一遍师带领,第二遍幼儿自己说,女分开来说$3

  师:其实rap还可以一边跳一边说唱呢!你们想不想来跟我一起跳一跳? 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吧!

  现在我们来进行PK你们指导什么PK吗?PK就是比赛的意思。幼儿分组PK 哇!谁最牛?

  师:那我们再来一遍比比看到底谁最牛!

  师:这样吧!我们大家都牛!那牛的小朋友我们把第一段连起来跳一遍!

  三、学说B段,感受各种牛。

  师:你们喜欢rap 吗?老师这里还有一段rap,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你们都听了些什么牛?

  幼:吹牛,红牛。。。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牛?(出示课件)

  师:看第一只牛在干嘛?斗牛。(谁来做动作表示斗牛)我们小朋友之间也会出现斗牛的现象,所我们要心平气和不要斗牛。(幼儿一起说唱)加上动

  作师:还有什么牛?吹牛你们有没有吹过牛?加上动作说吹牛师:哈哈!吹牛可不好,所以小朋友我们还是认真做事不要吹牛。我们要怎样?幼儿一起说。

  师:接下来是什么牛?肥牛

  师:谁来用动作表示肥牛?和老师比一比谁更肥?哇!你真肥!所以我们要怎样才能不做肥牛?

  幼:要经常锻炼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经常锻炼不做肥牛

  师:最后一句是什么牛呢?

  幼: 红牛

  师:什么是红牛?你们喝过红红牛吗?

  师:喝了红牛会劲头十足,那些熬夜加班的人就会喝点红牛。

  师:就像歌词里写的尽头十足像喝了红牛。我们能不能用动作表示?幼儿加上动作说唱最后一句。

  师:这段歌词呀比较难,让我们再快来听一遍。

  师:现在我们来练一练。说唱几遍。

  师幼表演师:我们把两段连起来说一说

  四、结 束

  好!现在让我们加上身体动作用rap 的形式再表演一次吧!

教学反思

  在此活动中,我选择了一节音乐说唱活动《你最牛》这个活动对于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和尝试。面对这些,心里真有点没底。不过还是决定一试,挑战一下自己。

  “你最牛”是节说唱活动,结合当前流行的RAP演唱风格。活动一开始,用热身来在调动孩子的兴趣,很成功的引入到我今天的主题“牛”。在欣赏RAP唱的部分“你最牛”,大家积极性非常高。歌曲比较难唱,但是孩子还是很积极地跟着音乐做出动作。在教授过程中,发现孩子的积极性高,但是对于孩子的现有水平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说唱的录音是语速、节奏比较快,孩子有点跟不上,还是有一点难度,尽管孩子兴致很高,但无形中还是小小打击了孩子的学习信心。RAP的新颖形式,还是很受孩子喜欢的。活动结束后,发现孩子还是沉迷在RAP的夸张节奏和动作中

8.大班优秀游戏教案《憋死牛》含反思

  游戏目标:

  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

  一个"区"字的棋盘;各种棋子。

  游戏玩法:

  先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区"字作为棋盘,再在"区"字右侧的两个角之间画一个圆圈作为"井",这眼"井"在后面的走棋过程中是不可以逾越的。对弈双方各执两枚棋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棋子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你用两片贝壳,我就用两块瓦片;你用两片树叶,我就用两粒石子,总之是有所区别就行了。每人所执的那两枚棋子就是所谓的"牛"。

  游戏开始前,两人先将棋子摆好。具体摆法是:一方将两枚棋子摆在"区"字左侧那一竖的两端,另一方则摆在右侧的两个角上,只留出"区"字中间的交叉点作为走棋的空当。通过"包袱剪子锤"分出谁先走棋之后,游戏就可以开始了。"区"字状的棋盘上总共有五个交叉点,而棋子就占去了四个,所以每人每次只能沿着"区"字里面或横或竖或斜的线段挪动一个位置,(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而落棋必须在交叉点上。该游戏并不以吃掉对方棋子为目的,而是以"憋死"对方为赢。两个人在轮流走棋过程中,什么时候一方被另一方的棋子全部堵住了去路,那么走投无路的一方就算输了。

9.大班美术优秀教案《爱吃水果的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多吃水果有利健康,初步建立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

  2,尝试用圆,方,三角等形状表现几种常见水果的特征。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范例大奶牛背景一幅,小奶牛操作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一个长满水果的果园里,住着一头神奇的牛,它能产奶,又很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喝它的奶,大家一起快乐地生活。可是有一天,村里的人都得了一种病,吃什么药都没救。后来医生说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吃水果,要用水果奶才能拯救村民。

  二, 抛出问题:“怎样能产出水果奶?”

  三, 幼儿思考,得出答案:

  1, 出示大奶牛图片,老师演示:如何能让奶牛产出水果奶?

  2, 得出答案:给奶牛吃水果,就可以产出水果奶了

  四, 为奶牛吃水果:尝试添画水果,运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形状表现不同的水果

  1, 一起给大奶牛吃草莓,提炼出草莓的形态特征, 让幼儿观察发现草莓的形态特点:红色,三角形,小黑点,小叶子

  2,请幼儿说一说,还可以给奶牛吃什么水果?

  根据生活经验回忆出水果的种类:草莓,苹果,梨子,橘子,葡萄,樱桃,

  3, 请幼儿观察,归纳总结出说过的基本特征,并画水果

  比如:圆形的苹果,很多圆组成的葡萄,黄色的橘子,让幼儿充分感知水果的形态特点

  五, 拯救大行动:喂奶牛吃水果

  1, 师:“村里生病的人实在太多了,奶牛实在没办法产出那么多的水果奶,于是它请了很多奶牛兄弟一起来帮忙。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给奶牛们吃很多很多的水果吧!”,

  2, 每个幼儿在自己的奶牛肚子里任意画各种水果,由幼儿自己决定水果的种类,水果的数量。

  3, 画好水果的形状后进行涂色,并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奶牛涂色。

  六, 交流与分享:

  a) 欣赏作品。幼儿说一说:我给奶牛吃了哪些水果?

  b) 完成故事讲述:奶牛吃了水果,挤出了水果奶,村民们喝了水果奶,病都好了,大家也爱上了吃水果,从此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活动反思:

  在一系列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了绘画,手工,泥工等活动,我班幼儿对操作性强的活动很感兴趣。比如撕,粘贴,折叠,团纸的动作很感兴趣,只要有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都显得很感兴趣。对于单纯的绘画活动,有的幼儿则表现出没有坚持性,没有兴趣。所以我决定上这个有故事情境的绘画活动。

  先以一个《爱吃水果的牛》的故事做导入,幼儿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很想知道奶牛怎样救了村庄的人。幼儿能够很积极主动地思考有哪些种类的水果,并回忆水果的形态。在喂奶牛吃水果的环节,老师游戏化的形式进行了示范,画出了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在游戏化的示范过程中,更利于幼儿认识基本的图形,并抓住水果的基本特征。

  在幼儿画水果的过程中,我分组进行了观察,发现通过之前的活动,幼儿画出了一些水果的基本特征。比如点状的西瓜籽,苹果和樱桃的水果把子。但他们比较难画出三角形的西瓜,只能画出大致接近的方形。但还是比较形象的,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在牛肚子里画出很多水果,并且尽量地画满了整个肚子。

  在涂色的环节,很多幼儿都用了不同的颜色。我看到悠悠把苹果涂了绿色,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涂红色,我就问了她。悠悠说:“因为我画的是青苹果。” 并且她还把梨子,西瓜都涂了橙色和桃粉色,看起来很特别。于是我称赞了她的大胆想法,另一个组的王梦恒还画了一串葡萄,涂上了漂亮的紫色。妞妞在牛肚子里画了大量的樱桃和苹果,都涂上了红色和绿色。环顾了一周,才发现班上的幼儿画的水果都不一样,不光是数量,形状,大小,颜色,都各不一样。还发现孩子们涂颜色都能在线内涂色了,比较均匀,比以前有了进步。另外很多孩子都能选择不一样的颜色涂色,学习更换颜色,使今天的作品看起来颜色很显眼。相比以前的绘画活动,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次活动使我发现了美术活动前半段时间的有效性利用,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导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并以喂奶牛吃水果的游戏结合示范,使幼儿更专注地发现水果的形态特点以及构图关系,都是老师用平淡的语言讲述达不到的效果。所以,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如何通过故事,游戏,或者操作材料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有效性,是我需要更多思考的内容。

10.教案《小蜗牛牛牛和鼻涕虫丑丑》大班语言反思

  设计意图

  展现童话教学主张的“三扬三忌”:扬童话逻辑美忌一一求实;扬审美情趣忌道德规则;扬儿童天性忌认知灌输。童话是简单的,因为童话与孩子的认识和精神一致,孩子本身就是一部最完美的童话;童话是美好的,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用荒诞、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与现实若即若离的虚拟的美好世界。童话是孩子们的书,童话是写给孩子们读的,所以老师更多的是做一个点灯人,在童话教学中,尊重儿童对童话故事的阅读视野,尊重儿童对童话的个人反应。引领孩子走进童话,通过阅读简单的童话语言,发现童话情节、童话形象和童话的审美情感;让孩子们在虚拟的童话世界里感受真挚、美好、善良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发现自身及周围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懂得珍惜、悦纳自己。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理解故事内涵,懂得珍惜并悦纳自己。

  活动准备

  桌面教具蜗牛、自制图画书、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谜语:蜗牛有个蜗牛壳

  1.没有脚, 没有手, 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3.你知道蜗牛为什么要背着重重的壳吗?

  4.出示桌面教具:今天也有蜗牛来到了我们这里,瞧,它们是谁?你们知道,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分段欣赏:蜗牛兄弟去旅行。

  (一)背着蜗牛壳出发

  1.听出来了吗?牛牛和丑丑这是要去干什么?

  2.出门前,妈妈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是什么?

  (二)初次丢弃蜗牛壳

  丑丑觉得身上的衣服怎么样了?你猜它会怎么做?

  (三)再次丢弃蜗牛壳

  1.这一次兄弟俩到了什么地方?

  2.丑丑会怎么做?为什么?

  3.认为会脱掉的请举手,认为不会脱掉的请举手,到底谁猜对了呢?我们继续往下听。

  4.丑丑最后还是丢掉了这件重要的衣服,而且脱了以后还特别轻松,走起路来快多了。可是旅行还没有结束,你们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三、完整欣赏:丑丑成了鼻涕虫

  1.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一下这个《小蜗牛牛牛和鼻涕虫丑丑》的故事,看看旅行途中还发生了什么。

  2.丑丑为什么会变成鼻涕虫的?

  3.丑丑是第几次把衣服脱掉的?为什么?

  4.每次丑丑要脱衣服的时候,牛牛是怎么对丑丑说的?

  5.谁愿意来表演这可爱的蜗牛一家?

  四、自由讨论:××对我很重要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故事里的牛牛和丑丑吗?为什么?

  2.你觉得蜗牛壳对牛牛和丑丑他们来说重要吗?为什么?

  3.我们小朋友身上也有很多重要的东西,你能找出来吗?

  4.除了身上的东西以外,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很重要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五、延伸活动:蜗牛故事真有趣

  将故事图画书与幼儿共同分享,鼓励孩子与更多的同伴分享、交流故事。

  活动反思

  《小蜗牛牛牛和鼻涕虫丑丑》是我本人的原创文学作品,属童话体裁中的文艺性童话故事。整个作品以“蜗牛兄弟俩背着壳去旅行”为线索,以小蜗牛丑丑对“蜗牛壳”的意义经历全新的一个认识过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蜗牛”作拟人化的描写,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整个故事不仅语言通俗易懂,且角色较为单一,对话多以重复性方式推进,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除此以外,作者在文字创作的同时配有形象生动、鲜明的电脑制作插图。不仅充分展现整个作品的美感,而且是整个作品更显生命力和立体感。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自己身边有很多看似不起眼但很重要且值得珍惜的东西。

  附:原创作品:

  小蜗牛牛牛和鼻涕虫丑丑

  天阳幼儿园吴倩

  青青的草丛里住着幸福的蜗牛一家,有蜗牛爸爸、 蜗牛妈妈、蜗牛奶奶还有一对可爱的蜗牛兄弟。哥哥叫牛牛,弟弟叫丑丑,他们俩是一对双胞胎。

  一天,妈妈对兄弟俩说:“孩子们,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你们也长大了,想不想出门旅行呀?”

  兄弟俩开心地说:“怎么不想?我们很想出门旅行。”

  妈妈高兴地说:“那好啊,不过有件事可要记住,你们身上的这件衣服很重要,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可以丢掉!”

  “知道了,妈妈!”

  就这样,牛牛和丑丑穿着妈妈说的这件重要的衣服,开开心心地出发了。

  走着走着,牛牛和丑丑渐渐地慢了下来,身上的衣服显得有些沉重。丑丑说:“哥哥,我们把身上的衣服丢了好吗?它太重了,穿着它我走不动。”

  “不行,丑丑,妈妈说过,这件衣服对我们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丢。我们要听妈妈的话。”牛牛坚决地回答。

  丑丑叹了口气说:“哎,那好吧。”

  牛牛和丑丑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片花丛中,正巧看见几只美丽的蝴蝶在忙着采花蜜。只见它们穿着花衣裳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鲜艳的颜色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就像宝石一样,真漂亮!丑丑心里羡慕极了!回头看看自己的衣服,真是越看越糟糕。于是,他对牛牛说:“哥哥,我们把身上的衣服丢了好吗?它太丑了!穿着它我难为情。”

  “不行,丑丑,妈妈说过,这件衣服对我们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丢。我们要听妈妈的话。”牛牛依旧坚决地回答。

  可是,丑丑忍不住了,没等哥哥说完他就开始脱衣服,一边脱一边嘟哝:“不嘛,不嘛,这件衣服又重又丑,穿在身上走都走不快,一点也不漂亮。说它很重要,我才不信呢!哼,我就是要丢了它!”

  牛牛听了丑丑的话,正想劝他几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脱了衣服的丑丑一下子走出好远,根本听不见哥哥说什么。牛牛也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向前走。

  丑丑脱了衣服,可高兴了。没了那件又重又丑的衣服,他走得特别轻松,牛牛落在后头老远的。

  天气暖和,丑丑又走出好远,就在路边的大树下躺了下来。冲着远处的牛牛喊:“哥哥,你还是把衣服脱了吧,像我这样多好呀!”牛牛摇了摇头,“不行,妈妈说过,这件衣服对我们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丢。我们要听妈妈的话。”

  就在这时,天上飘来了大片大片的乌云,刚才还一碧如洗的天空一下子变得黑压压的。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越下越大。这可怎么办呀?幸好,牛牛想到了自己的衣服,于是它缩起身子,把自己整个藏进了衣服里。说来也奇怪,牛牛身上那件原本被丑丑说成是又重又丑的衣服,这时变得很舒适,躲在里面就像一幢房子似的,正好帮牛牛挡住了外面的大雨。可丑丑怎么样了呢?

  雨哗哗、哗哗地下,丑丑就这么一直被淋着,身上全湿透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雨终于停了。牛牛从他的衣服里钻了出来,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原来他刚才在衣服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现在又精力充沛地准备继续出发了。扭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牛牛开心地笑了。心想:妈妈说过,这件衣服对我们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丢,幸好我听妈妈的话。

  这时候丑丑又在哪里呢?原来,淋了雨之后,丑丑得了重感冒,鼻涕挂得老长老长。他一边走路,鼻涕一边拖在地上。只要他走过的地方,就会留下银色的鼻涕印子。大家觉得他好脏,渐渐地叫他“鼻涕虫丑丑”了。丑丑觉得很难为情,不好意思再出现在大家面前,白天他躲在石头后面休息,到了晚上他才出来找东西吃。

  过了几天,“鼻涕虫丑丑”拖着鼻涕回家了。妈妈见了赶紧拿出衣服对丑丑说:“丑丑赶紧穿上衣服吧,妈妈捡回了你的衣服。”这回丑丑可听话了,他马上穿上衣服,并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错了,这件衣服真的对我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丢。以后我一定要听妈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