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学会谦让》反思

《中班教案《学会谦让》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学会谦让》反思

1.中班教案《学会谦让》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谦让,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2、让幼儿在实验中感知谦让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谦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广口瓶、带线的乒乓球。

  2、视频《小羊过桥》。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视频——《小羊过桥》

  提问 :小黑羊和小白羊过桥了吗?他们为什么没有过去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反思继续欣赏故事)

  二、师幼共同做实验——《闪光的小球》,在游戏中了解谦让的重要性。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闪光的小球》,(教师出示乒乓球,)这个小球为什么闪光呢,小朋友做完游戏就知道了。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1)、把幼儿分成五组,每组一个广口瓶,每人一个拉好线的乒乓球。

  (2)每组幼儿听口令,把乒乓球放入和拉出广口瓶,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2、戏实录:教师喊完口令,每组幼儿都争着抢着把球放入和拉出瓶子,导致有些小组往出拽球时,广口瓶摔倒,有 些小组乒乓球的绳子缠绕在了一起,有些小组好几个球拥堵在瓶口,把瓶子悬了起来。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刚才的游戏环节,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问题呢?(教师把球抛给幼儿,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后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4、幼儿讨论后重新游戏:经过刚才的讨论,幼儿学会了小组分工合作,大家自觉排好了一定的顺序进球和拉球,游戏进行就顺利了很多。

  5、教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游戏时,争着、抢着,球不能顺利进出广口瓶,大家通过想办法,分工后,一个挨一个进球和拉球,就能很快完成游戏。一个挨一个,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就是小朋友之间的谦让,也就是这个游戏为什么叫闪光的小球,它闪着的就是谦让的光。

  三、共同探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还需要遵守规则,还需要懂得谦让:

  1、幼儿自由讨论:

  2、结合课件讲述:

  小结:谦让是美德,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懂得遵守规则。

  四、情景表演——《小羊过桥》

  小羊也通过咱们的活动,知道了应该谦让,看,它们又在小桥上相遇了——幼儿分组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演绎新的小羊谦让过桥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的实验材新颖、直观,幼儿通过前后两次对比操作,能从中体会到谦让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并且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问题 ,把更多学习空间留给了幼儿。

2.中班教案《学会保护自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并会拨打119.120.110等急救电话,知道在什么危险时拨打什么号码。

  2、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初步了解保护自己的小常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幼儿认识并牢记119.120.110等急救电话。知道并学会在危险面前保护自己,学会逃生。

  难点: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19、120、110号码片、玩具电话、小动物头饰,小手绢人手一份。

  2、警笛声录音、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逃生录像及图片。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听警笛声,激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1、出示警车警笛声。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早上来幼儿园的路上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你们想不想听听。(出示警笛声)

  2、让幼儿讨论这是一种什么声音,是什么发出的这种声音。

  3、依次出示消防车、救护车的声音。提问:这三种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仔细听一听每种声音的不同并进行讨论。

  4、鼓励幼儿大胆进行猜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什么

  5、出示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警笛声代表了什么?让幼儿了解每种车发出的警笛声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

  第二个环节:认识110.119.120急救号码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车上的号码。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注意在不同的车上有三种不同的数字。(出示图片)

  2、鼓励幼儿说一说这些数字,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

  3、出示号码片加深幼儿的认识。

  4、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连线

  师:小朋友,咱们刚才认识了110.119.120三种不同的急救号码,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记清楚了哪种车上是哪种号码,哪种号码代表了哪种救护方法。(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连线)

  5、请幼儿做评判看一看连线对不对,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三个环节:加深印象,幼儿分组进行场景表演

  1、设置场景,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并一名幼儿回答讨论的结果。

  (1)、小鸭花花发现小兔家失火了,花花应该做些什么?

  (策略)拨打火警电话119,说清楚发生火灾的位置,请消防员帮忙。

  (2)、小牛噜噜发现小狐狸偷了母鸡家的两个鸡蛋,该怎么办?

  (策略)拨打报警电话110,请公安叔叔来抓坏人。

  (3)、小松鼠在路上发现了受伤的山羊公公,应该怎么做呢?

  (策略)拨打急救电话120,请医生来救护山羊公公,并在医生来之前先陪伴山羊公公。

  2、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头饰,进行场景表演。

  3、请几组幼儿为大家进行表演

  在进行情景表演时老师可提醒幼儿如何正确拨打求救电话,叙述事情时尽量要完整,准确。

  第四个环节:观看自然灾害图片及逃生录像,学会逃生。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已经学会了发生危险时的求救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应对危险,知道发生危险时该如何撤离危险地带、如何保护自己,现在咱们来观看一些自然灾害图片(出示幻灯片)。

  1、引导幼儿观看并说出这是什么危险。

  2、鼓励幼儿说出遇到这种危险时该怎么做。(幼儿集体讨论)

  3、观看逃生录像,在观看中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小朋友的动作。

  4、让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请幼儿进行模仿。

  5、全体师生开展游戏:逃生。拉响警笛,幼儿进行逃生演练。在演练中要提醒幼儿听到警笛后,立刻停止一切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抱头或用小手绢捂住口鼻)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在跑的过程中不要推挤,防止摔倒。可多练习几次

  第五个环节:活动结束,到户外进行演练

  小朋友咱们今天不仅认识了不同的求救电话,还在室内进行了火灾、地震逃离方法,现在咱们去户外练习一下吧。

教学反思

  《教学纲要》指出,要培养孩子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幼儿不是被动的“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护幼儿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习生活中的自理技能。为了让中班幼儿掌握发生危险时的保护,逃离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好的健康成长,因此我设计和组织了《保护自己我知道》这个教育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活动中采用了综合性、趣味性、直观性较强的视频,图片,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危险及求救方法。在创设故事情景时选用了幼儿较喜欢的小动物来做故事主角,幼儿更容易理解并接受。通过幼儿分组表演及逃生演练让幼儿更深的了解了这些安全知识常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安全知识。在幼儿进行思考过程中,我始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幼儿角度进行思考,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及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得到满足。

3.中班教案《学会等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等待的意义。

  2.通过交流讨论,探讨等待的多种方式。

  3.逐步养成安静有序等待的好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卡通小闹钟、时钟音乐、等待标志、情境图,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师:叮铃铃……是谁在唱歌?(小闹钟)

  师:小闹钟第一次来做客,我们都是小主人,来,带着小闹钟一起前进吧!

  (师幼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钟摆动作。)

  二、运用多种方式,了解一日活动中的等待

  1.借助图片,理解上课中的等待。

  师:现在是几点钟?这个时间,我们在干什么?(出示上课的画面)上课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幼:认真听讲;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讲课不插嘴……

  师:老师讲话、同伴发言时该注意些什么?

  幼:要认真听。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幼:能学到很多知识和本领、能听到别人的回答。

  师:为什么不能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大家一起回答呢?

  幼:听不清楚;太吵了。

  小结:倾听是一种礼貌,学会倾听更是等待的一种方式。别人讲话时,小朋友要养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你们听:小朋友,守秩序。老师讲话认真听,同伴发言我安静,会等待,会倾听,才能学到真本领。

  2.组织讨论,体验午间时的等待。

  (1)餐前等待

  师:看,现在指针停在什么地方?(11点)午餐前,我们做了哪些事?

  幼:玩手指游戏、上厕所,洗手等。

  师:小便、洗手时人很多,我们该怎么办?(等一等、排队)

  教师利用肢体模拟情境:我是一个水龙头,你们怎样来洗手?

  请几个小朋友示范排队轮流洗手。

  师:为什么不能大家一起来洗手?

  幼:你争我抢反而洗不到,还会摔跤。

  小结:排队、轮流也是等待的一种方式。你们听:小朋友,守秩序。上厕所,洗小手,人多的时候要等候,不推不挤会轮流。

  (2)餐后等待

  师:吃午饭、散步、午睡的这段时间,我们还有什么地方需要等待?它们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幼:我先吃完安静坐着;我睡醒了安静躺着;我走路快了,停下等一等……

  师:对了,我们应该这样做:吃东西,慢慢嚼,等待大家都吃饱,睡午觉,醒来了,不吵不闹很重要。

  3.观看视频,学会安排放学时的等待方式。

  师:小闹钟,真听话,滴答滴答向前走。现在小闹钟走到几点啦?

  师:看,他们在做什么?这些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播放视频①:幼儿奔跑、吵闹等)

  等待爸爸妈妈来接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师:现在,他们学会等待了吗?(播放视频②)

  小结:合理地安排活动也是学会等待的一种方式。你们听:小朋友,守秩序。放学以后不乱跑,爸妈没来会等候,安全游戏又快乐。

  三、认识等待标记,将等待延伸到生活中

  师:除了在幼儿园,生活中还有哪儿需要等待呢?

  (幼儿回答,教师介绍标记和场景图。)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你们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待就把标记贴上。贴好后和同伴说说为什么要贴在这儿?

  (请幼儿相互检查。)

  四、放松活动,舞蹈《小闹钟》

  找到了这么多需要等待的地方,小闹钟要来夸夸我们呢,它想邀请我们一起来跳个舞。

活动反思 :

  在中班进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去自觉地理解、接纳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呢?我们课题组推出的这个活动,执教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幼儿在回忆经验、交流讨论、观看视频等过程中理解了等待的意义。

  本次活动体现了两个特点:

  1.以“小闹钟”为主线,串联活动过程。

  一个小闹钟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不同时段配上海顿的经典乐曲《切分时钟》,幼儿学着小闹钟的钟摆随乐起舞,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带来的快乐。孩子们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等待的方式。

  2.以“儿歌”作总结,凸显活动目标。

  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提问,都能激发幼儿的经验回忆,少了教师的机械讲授,多了一些轻松与自然。同时,老师还适时地加入儿歌进行总结,琅琅上口的儿歌生动地概括了等待时需要懂得的秩序,让抽象的规则变得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4.中班教案《学会谦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谦让,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2、让幼儿在实验中感知谦让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谦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广口瓶、带线的乒乓球。

  2、视频《小羊过桥》。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视频——《小羊过桥》

  提问 :小黑羊和小白羊过桥了吗?他们为什么没有过去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反思继续欣赏故事)

  二、师幼共同做实验——《闪光的小球》,在游戏中了解谦让的重要性。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闪光的小球》,(教师出示乒乓球,)这个小球为什么闪光呢,小朋友做完游戏就知道了。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1)、把幼儿分成五组,每组一个广口瓶,每人一个拉好线的乒乓球。

  (2)每组幼儿听口令,把乒乓球放入和拉出广口瓶,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2、戏实录:教师喊完口令,每组幼儿都争着抢着把球放入和拉出瓶子,导致有些小组往出拽球时,广口瓶摔倒,有 些小组乒乓球的绳子缠绕在了一起,有些小组好几个球拥堵在瓶口,把瓶子悬了起来。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刚才的游戏环节,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问题呢?(教师把球抛给幼儿,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后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4、幼儿讨论后重新游戏:经过刚才的讨论,幼儿学会了小组分工合作,大家自觉排好了一定的顺序进球和拉球,游戏进行就顺利了很多。

  5、教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游戏时,争着、抢着,球不能顺利进出广口瓶,大家通过想办法,分工后,一个挨一个进球和拉球,就能很快完成游戏。一个挨一个,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就是小朋友之间的谦让,也就是这个游戏为什么叫闪光的小球,它闪着的就是谦让的光。

  三、共同探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还需要遵守规则,还需要懂得谦让:

  1、幼儿自由讨论:

  2、结合课件讲述:

  小结:谦让是美德,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懂得遵守规则。

  四、情景表演——《小羊过桥》

  小羊也通过咱们的活动,知道了应该谦让,看,它们又在小桥上相遇了——幼儿分组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演绎新的小羊谦让过桥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的实验材新颖、直观,幼儿通过前后两次对比操作,能从中体会到谦让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并且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问题 ,把更多学习空间留给了幼儿。

5.中班社会详案教案《谦让是美德》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由于现在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往往唯我独尊,不懂得谦让。<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本节活动就是结合幼儿社会领域目标——知道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会分享、轮流、谦让,自觉遵守生活常规和游戏规则而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谦让,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2、让幼儿在实验中感知谦让的重要性。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广口瓶、带线的乒乓球。

  2、视频《小羊过桥》。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视频——《小羊过桥》

  提问 :小黑羊和小白羊过桥了吗?他们为什么没有过去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反思继续欣赏故事)

  二、师幼共同做实验——《闪光的小球》,在游戏中了解谦让的重要性。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闪光的小球》,(教师出示乒乓球,)这个小球为什么闪光呢,小朋友做完游戏就知道了。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1)、把幼儿分成五组,每组一个广口瓶,每人一个拉好线的乒乓球。

  (2)每组幼儿听口令,把乒乓球放入和拉出广口瓶,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2、戏实录:教师喊完口令,每组幼儿都争着抢着把球放入和拉出瓶子,导致有些小组往出拽球时,广口瓶摔倒,有 些小组乒乓球的绳子缠绕在了一起,有些小组好几个球拥堵在瓶口,把瓶子悬了起来。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刚才的游戏环节,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问题呢?(教师把球抛给幼儿,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后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4、幼儿讨论后重新游戏:经过刚才的讨论,幼儿学会了小组分工合作,大家自觉排好了一定的顺序进球和拉球,游戏进行就顺利了很多。

  5、教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游戏时,争着、抢着,球不能顺利进出广口瓶,大家通过想办法,分工后,一个挨一个进球和拉球,就能很快完成游戏。一个挨一个,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就是小朋友之间的谦让,也就是这个游戏为什么叫闪光的小球,它闪着的就是谦让的光。

  三、共同探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还需要遵守规则,还需要懂得谦让:

  1、幼儿自由讨论:

  2、结合课件讲述:

  小结:谦让是美德,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懂得遵守规则。

  四、情景表演——《小羊过桥》

  小羊也通过咱们的活动,知道了应该谦让,看,它们又在小桥上相遇了——幼儿分组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演绎新的小羊谦让过桥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的实验材新颖、直观,幼儿通过前后两次对比操作,能从中体会到谦让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并且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问题 ,把更多学习空间留给了幼儿。

6.中班优秀社会教案《谦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幼儿的劳动观念。

  2、引导幼儿学会互相帮助。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叠衣服图一张,幼儿扔衣服图一张。

  2、幼儿穿衣图一张,幼儿找衣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第一组图,教师根据图意讲故事。

  图上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喜欢哪个小朋友?

  你为什么喜欢第一个小朋友而不喜欢第二个小朋友?

  2、出示第二组土图,教师根据图意讲故事。

  第二个小朋友为什么哭呢?

  我们小朋友早上来园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都来教他,帮助他好吗?

  3、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叠衣服。

  4、教师讲解,教幼儿正确的叠衣方法。

  5、开展“大帮小”活动,使幼儿学会互相帮助。

  小班的弟弟、妹妹都很小,不会叠衣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都学会了叠衣服,去帮助他们吧。

  【活动延伸】

  经常带领幼儿到小班帮助他们叠衣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意识很好,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认识到排队、谦让的必要性。不过谦让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甚至是一次教学活动就能使幼儿自发产生的,需要老师、家长在以后的生活、活动中不断强化,才能使幼儿养成自觉遵守次序的习惯。

7.中班安全教案反思《学会保护自己》

  设计背景

  近年来,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严重,幼儿园事故也频频发生,有的歹徒冲进幼儿园进行行凶,校车超载事故,也有的老师不负责任的伤害孩子,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所以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保护他们的健康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位。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较少,面对危险发生时自我保护,自我逃生的能力弱,所以我们在保护他们的同时更应该让他们去了解这些危险,孩子发生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逃生能力。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比较差,所以要求老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如何拨打急救电话、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等)。因此我结合我们本学期的教育目标及我班幼儿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并会拨打119.120.110等急救电话,知道在什么危险时拨打什么号码。

  2、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幼儿认识并牢记119.120.110等急救电话。知道并学会在危险面前保护自己,学会逃生。

  难点: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19、120、110号码片、玩具电话、小动物头饰,小手绢人手一份。

  2、警笛声录音、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逃生录像及图片。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听警笛声,激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1、出示警车警笛声。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早上来幼儿园的路上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你们想不想听听。(出示警笛声)

  2、让幼儿讨论这是一种什么声音,是什么发出的这种声音。

  3、依次出示消防车、救护车的声音。提问:这三种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仔细听一听每种声音的不同并进行讨论。

  4、鼓励幼儿大胆进行猜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什么

  5、出示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警笛声代表了什么?(教案出自:快思老.师课件网)让幼儿了解每种车发出的警笛声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

  老师进行小结:每种不同的警笛声代表的急救方法是不同的,它们的车型也是不同的。

  第二个环节:认识110.119.120急救号码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车上的号码。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注意在不同的车上有三种不同的数字。(出示图片)

  2、鼓励幼儿说一说这些数字,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

  3、出示号码片加深幼儿的认识。

  4、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连线

  师:小朋友,咱们刚才认识了110.119.120三种不同的急救号码,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记清楚了哪种车上是哪种号码,哪种号码代表了哪种救护方法。(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连线)

  5、请幼儿做评判看一看连线对不对,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三个环节:加深印象,幼儿分组进行场景表演

  1、设置场景,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并一名幼儿回答讨论的结果。

  (1)、小鸭花花发现小兔家失火了,花花应该做些什么?

  (策略)拨打火警电话119,说清楚发生火灾的位置,请消防员帮忙。

  (2)、小牛噜噜发现小狐狸偷了母鸡家的两个鸡蛋,该怎么办?

  (策略)拨打报警电话110,请公安叔叔来抓坏人。

  (3)、小松鼠在路上发现了受伤的山羊公公,应该怎么做呢?

  (策略)拨打急救电话120,请医生来救护山羊公公,并在医生来之前先陪伴山羊公公。

  2、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头饰,进行场景表演。

  3、请几组幼儿为大家进行表演

  在进行情景表演时老师可提醒幼儿如何正确拨打求救电话,叙述事情时尽量要完整,准确。

  第四个环节:观看自然灾害图片及逃生录像,学会逃生。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已经学会了发生危险时的求救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应对危险,知道发生危险时该如何撤离危险地带、如何保护自己,现在咱们来观看一些自然灾害图片(出示幻灯片)。

  1、引导幼儿观看并说出这是什么危险。

  2、鼓励幼儿说出遇到这种危险时该怎么做。(幼儿集体讨论)

  3、观看逃生录像,在观看中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小朋友的动作。

  4、让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请幼儿进行模仿。

  5、全体师生开展游戏:逃生。拉响警笛,幼儿进行逃生演练。在演练中要提醒幼儿听到警笛后,立刻停止一切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抱头或用小手绢捂住口鼻)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在跑的过程中不要推挤,防止摔倒。可多练习几次

  第五个环节:活动结束,到户外进行演练

  小朋友咱们今天不仅认识了不同的求救电话,还在室内进行了火灾、地震逃离方法,现在咱们去户外练习一下吧。

  教学反思

  《教学纲要》指出,要培养孩子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幼儿不是被动的“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护幼儿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习生活中的自理技能。为了让中班幼儿掌握发生危险时的保护,逃离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好的健康成长,因此我设计和组织了《保护自己我知道》这个教育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活动中采用了综合性、趣味性、直观性较强的视频,图片,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危险及求救方法。在创设故事情景时选用了幼儿较喜欢的小动物来做故事主角,幼儿更容易理解并接受。通过幼儿分组表演及逃生演练让幼儿更深的了解了这些安全知识常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安全知识。在幼儿进行思考过程中,我始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幼儿角度进行思考,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及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得到满足。

8.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中国娃,学谦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理解谦让的意思。

  2.在判断对错、学习手指谣的过程中,学会在生活谦让别人。

  3.观看南京地铁视频,感受农民伯伯谦让的好行为,愿意学习谦让。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PPT、《小羊过桥》手指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礼仪之邦”光荣称谓!中国人在很久以前的古代,就非常注重礼仪啦!中国人讲礼貌在全世界可是非常有名的。你作为中国人是不是也感到很自豪呢?

  二、开始部分:

  1.观察图片,启发幼儿思考图片中的谦让

  师:瞧,《玩美童年》第七页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送水果给爷爷吃。如果妈妈切了好吃的水果给你,你第一个会想到分享给谁呢?

  2.介绍孔融,引入《孔融让梨》故事

  师:我想到了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孔融。他小时候不仅非常聪明,而且还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他是不是很棒呢?你想不想认识他?下面我们来看看发生在孔融4岁时的一个故事吧!

  3.播放故事视频

  问题1:孔融为什么挑最小的梨,他是怎么想的?

  问题2:你还记得孔融的爸爸是怎么夸奖孔融的吗?

  (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是不是很懂事呢?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我们中国人的学习谦让的榜样,也是我们团结友爱的榜样。古代的小朋友懂得谦让,你是不是也懂得谦让呢?)

  4.观看图片、判断是否谦让,提升经验

  师:下面这四张图片,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一看,说一说。图片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做法是否谦让?谦让的好处是什么?如果他们不谦让,会有什么后果?

  提问:就比如图片4《小羊过桥》,你知道小羊们最后都怎么样了吗?下面就和我一起来5.学习《小羊过桥》手指谣吧!

  师:谦让是一种美德!小朋友们,我们不仅要有礼貌的形式,还要有谦让之心。

  三、结束部分: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发生在南京地铁上的一个真实事件。

  师:小朋友们,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收获。也欢迎你把自己谦让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互动交流!小朋友们,我们再见!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的实验材新颖、直观,幼儿通过前后两次对比操作,能从中体会到谦让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并且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问题 ,把更多学习空间留给了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