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树叶》反思

《中班音乐教案《树叶》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音乐教案《树叶》反思

1.中班音乐教案《树叶》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

  2、尝试使用音乐符号来替代他物并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红色和黄色的小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秋天的秘密(关注:幼儿的想象力)

  1、教师:深秋到了,你们在路边发现什么多了?

  2、教师:树叶宝宝都飘落了下来,你们觉得树叶宝宝会飘到哪里去了呢?

  师总结:树叶宝宝飘到了这么多地方,他们感到非常的快乐.

  二、游戏(关注:幼儿反应的敏捷性)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小黄叶和小红叶来做客,我们用歌声来欢迎他们好吗!

  2、小红叶说我的颜色是红红的,我和mi宝宝是好朋友,小黄叶说我的颜色是黄黄的,我和sol宝宝是好朋友,请你仔细听一听钢琴妈妈和谁做好朋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如果你听到的是mi宝宝请你站到小红叶那边去,如果你听到的是sol宝宝请你站到小黄叶那边去.

  师生合唱歌曲《秋天》,最后弹到mi或sol音上,幼儿站到相对应的树叶前.

  3、请你找一个树叶宝宝做朋友,并向他们打个招呼.

  第一遍:我们再听听看这是是谁的朋友来了.歌曲《秋天》,mi,mi,mi,这是谁的朋友啊(小红叶),小红叶和mi宝宝是好朋友,那让我们手拉手围个圆圈圈,一起数数有几个好朋友.

  第二遍:幼儿手拿树叶边飘边唱歌曲,sol,sol,sol.......

  教师总结:今天钢琴妈妈找来的小黄叶和小红叶是一样的.

  4、教师:请你找一个跟自己不一样颜色的树叶宝宝,想想你要飘到哪里去? 幼儿回答自己飘到了哪里. 重复一遍

  三、送树叶回家(关注: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

  教师:天已经很晚了,小黄叶和小红叶该回家了,你们准备用什么交通工具来送他们?

  教师:我们请两位司机来送他们吧.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不像语言那样有非常具体和含义明确的句子,但它有时却能胜过及超越任何一种语言,成为一种人类都能理解的,无需翻译的,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这就是音乐独有的特殊表现手段。在这节课中,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来进行,孩子们的表现也很积极,特别是在变树叶、认识树叶的环节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我尽量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活动欲望,我觉得他们学的很快乐,玩的也很快乐。

2.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树叶》。

  2.尝试按歌曲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和情感,富有表现力地演唱。

  3.尝试用动作表演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叶子从树上飘落的情景。

  2.红、黄、绿三种树叶和相应的筐子,树叶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模仿树叶飘动

  1.幼儿戴上树叶头饰,在《树叶》的乐曲声中,模仿随风飘散的叶子“飘”进教室。

  2.教师引导幼儿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表现出树叶飘来飘去的感觉。

  重点: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做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动作。

  二、学习歌词,体会歌词中树叶飘落的优美情景

  1.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欣赏散文诗《我是一片树叶》,熟悉歌词。

  2.请幼儿与教师一起朗诵歌词。

  三、学习歌曲《树叶》

  1.教师带领幼儿分段学习歌曲。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在句与句之间提气、换气。

  2.教师请幼儿分组进行歌表演,巩固所学歌曲。提问:“你唱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

  重点:启发幼儿思考用怎样的声音演唱“秋风吹落我呀,飘呀飘呀飘”。

  四、游戏:送小树叶回家

  请幼儿一人选一片树叶,边唱边模仿树叶飘落的姿态飞来飞去,当歌曲结束时,将手中的树叶按颜色送到对应的筐中。

活动建议

  利用学习的歌曲在表演区进行歌表演或玩律动游戏。

附歌曲:《树叶》

  1=C 2/4

  1 2 3 4 ︱3 2 1 ︱5 6 5 6 ︱ 5 — ︱5 6 5 4 ︱

  我 是 一 片 树 叶,一 片 树 叶。 秋风 吹 落

  3 1 ︱2 3 2 3 ︱ 2 — ︱1 2 3 4︱3 2 1 ︱

  我 呀, 飘呀 飘呀 飘。 一 片 一片 树 叶,

  5 6 6 ︱6 —︱5 6 5 4 ︱3 1 ︱2 4 3 2 ︱ 1 — ‖

  吹在 一 起, 变成 许多 树 叶,许 多 树 叶。

活动反思

  树叶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孩子对于飘落的树叶也比较的感兴趣,有时会捡上几片玩弄一番。《树叶》从内容的选择、导入的手段、展示的方式等方面来看,还是比较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至始至终都能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

3.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风中的童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

  3、学习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被风吹落飘动的样子,倾听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与幼儿共同讨论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心情。

  2、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1、激趣

  观看课件《两片树叶的故事》。

  2、指导认知

  1)教师手拿一片树叶深情的讲述“小树叶”的故事: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小树叶一片片从大树上落下来,离开了树妈妈。小树叶,小树叶,你要飘向那里?你可害怕?小树叶沙沙沙,勇敢的说:“春天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教师讲完故事就唱起“小树叶”的歌,将歌曲介绍给小朋友。

  2)出示图谱,教师指导幼儿随音乐朗读歌词。

  3)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一起唱歌。

  3、复习巩固

  指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师导语:“第一段讲小树叶离开妈妈多么难过,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连贯、缓慢)第二段讲小树叶勇敢坚强,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断顿、跳跃)

  4、迁移运用

  鼓励幼儿变换演唱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指挥他人演唱。如:第一段由一个小朋友唱,表现对小树叶的亲切关心,第二段全体唱,突出坚定勇敢的情绪。

  教师导语:“《小树叶》这首歌除了大家一起唱,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唱?”

  5、扩展放松

  请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4.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在理解歌曲《小树叶》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自由编排简舞蹈动作;学习小碎步;

  2、对音乐活动感兴趣,能在集体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我。

  3、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1、钢琴、幼儿自己做的小树叶每人两个、大树头饰一个、风爷爷头饰一个;

  2、摄像机、投影仪、手提电脑、电视机、VCD机、音乐光碟、音乐磁带、录音机;

  3、拱形门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律动进入教室,找座位坐好;

  2、发声练习《老师弹琴我唱歌》:教师弹琴,和幼儿一起进行发声练习。提醒小朋友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来唱。

  3、复习歌曲《小树叶》。

  师:上次音乐活动我们学唱了歌曲《小树叶》,这首歌一共几段?每一段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幼儿回答)

  老师弹琴,幼儿演唱;请另一位老师把幼儿唱的过程录下来,用投影仪播放给幼儿看。看后,教师用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把这首歌编成舞蹈好不好?”激发幼儿创编舞蹈的兴趣和愿望。

  二、创编舞蹈:

  1、师头戴大树头饰扮演大树,幼儿双手各拿一个树叶扮演小树叶;启发和引导幼儿根据《小树叶》这首歌的歌词和所表达的情感,一句一句地创编舞蹈动作。

  如:老师启发孩子:“秋风起来了,小树叶会怎样动?它是怎样离开妈妈的?什么样的动作表示心里害怕更形象呢?春天小树叶会回来,我们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呢?……每一句都分别请几名幼儿将自己编的动作跳给大家看,大家共同选出一些动作一起来学跳。

  (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跳)

  2、有人做小碎步的动作后,请这名幼儿做示范,告诉幼儿这个动作叫“小碎步”,大家一起学习这个动作;教师根据幼儿学习情况做适当的讲解和指导。

  3、编好后,请幼儿分组表演这个舞蹈。每次请3—4名幼儿,共请3—5组幼儿表演,其他幼儿演唱。

  4、集体表演:大家一起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这个舞蹈,并将幼儿的表演拍摄下来。

  5、欣赏:播放录像,请幼儿欣赏自己的表演。欣赏后,老师说:“我们请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欣赏一下你们跳的舞,好不好?”

  三、游戏:风爷爷和小树叶

  老师戴“风爷爷”头饰扮演风爷爷,小朋友手拿“树叶”扮小树叶。场地的一侧放一个拱形门(做山洞)。

  游戏开始,音乐响起,“小树叶”自由飞舞;音乐停,“小树叶”要保持姿势,原地不动;音乐再次响起,“风爷爷”开始“扫”树叶,“扫”(碰)到谁,谁就飘过门洞(拱形门)回到座位上。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 ,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小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动作和歌声表现秋天和春天小树叶的不同状态。

  2、在音乐游戏中能听辩音乐信号并用形体进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听辩乐音的高低、快慢、变换不同的动作进行律动练习,训练幼儿的听觉。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幼儿对春秋季植物的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2、已初步会唱歌曲《小树叶》。

  (二)材料准备

  1、小树叶头饰每人一个,“秋风姐姐”头饰一个。

  2、不置小树林场景。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出小树叶飘落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高低、快慢做出相应的动作变换。

  (二)、练声、复习歌曲:

  (1)引导幼儿用轻松自然的声音与教师互相问好,并练唱《慢慢飘落小来》,要求唱出连音和断音的区别。

  (2)复习歌曲《小小树叶》2遍,要求幼儿把歌词唱清楚,并注意音准,边唱边表演形象动作。

  (三)、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1、教师又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做游戏的兴趣,指导幼儿欣赏音乐第一遍,要求听听音乐共有几段。,!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2、分段欣赏游戏音乐。

  (1)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轻声哼唱歌词并进行情绪引导。

  (2)第二段要求幼儿倾听音乐后说出感受,启发提问:谁来了?小树叶们怎么样了?

  (3)第三段要求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完整欣赏第三遍音乐,请个别幼儿边听音乐边与教师一起示范游戏的玩法。

  4、教师讲解玩法,强调规则:

  (1)“小树叶”先跟随伴奏表演唱一段歌词,听到风声后开始做飘的动作

  (2)风姐姐经过声边拂过小树叶时,小树叶应根据音乐信号的变化,随风姐姐做动作,直到风声停息。

  (3)听到第三段音乐时边表演边回大树妈妈身边造型。

  5、师生共同游戏2 3次,根据游戏情况及时调整规则,强调规则。

  (四)、放松律动出室,所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做放松动作出室,并与新教师告别。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6.获奖教案中班音乐游戏《小小树叶》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动作和歌声表现秋天和春天小树叶的不同状态。

  2、在音乐游戏中能听辩音乐信号并用形体进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听辩乐音的高低、快慢、变换不同的动作进行律动练习,训练幼儿的听觉。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6、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7、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幼儿对春秋季植物的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2、已初步会唱歌曲《小树叶》。

  (二)材料准备

  1、小树叶头饰每人一个,“秋风姐姐”头饰一个。

  2、不置小树林场景。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出小树叶飘落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高低、快慢做出相应的动作变换。

  (二)、练声、复习歌曲:

  (1)引导幼儿用轻松自然的声音与教师互相问好,并练唱《慢慢飘落小来》,要求唱出连音和断音的区别。

  (2)复习歌曲《小小树叶》2遍,要求幼儿把歌词唱清楚,并注意音准,边唱边表演形象动作。

  (三)、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1、教师又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做游戏的兴趣,指导幼儿欣赏音乐第一遍,要求听听音乐共有几段。

  2、分段欣赏游戏音乐。

  (1)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轻声哼唱歌词并进行情绪引导。

  (2)第二段要求幼儿倾听音乐后说出感受,启发提问:谁来了?小树叶们怎么样了?

  (3)第三段要求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完整欣赏第三遍音乐,请个别幼儿边听音乐边与教师一起示范游戏的玩法。

  4、教师讲解玩法,强调规则:

  (1)“小树叶”先跟随伴奏表演唱一段歌词,听到风声后开始做飘的动作

  (2)风姐姐经过声边拂过小树叶时,小树叶应根据音乐信号的变化,随风姐姐做动作,直到风声停息。

  (3)听到第三段音乐时边表演边回大树妈妈身边造型。

  5、师生共同游戏2 3次,根据游戏情况及时调整规则,强调规则。

  四、放松律动出室,所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做放松动作出室,并与新教师告别。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