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有趣的黄瓜》

《中班教案《有趣的黄瓜》》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有趣的黄瓜》

1.中班教案《有趣的黄瓜》

游戏目标:

  1、有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黄瓜的长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游戏准备:

  观察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黄瓜若干。

游戏过程:

  一、测量引发兴趣

  1、这个蔬菜叫什么?在哪儿见过?你们发现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黄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办法告诉他们?

  二、准备测量工具

  1、讨论: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测量出黄瓜的高度呢?

  2、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如:水彩笔、长纸条、筷子、数学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请老十伙小朋友帮忙。)

  三、测量黄瓜并作记录

  1、幼儿带好测量工具和材料,进行现场测量。(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测量,并在测量范围内准备一些工具,便于又需要的幼儿调换。)

  2、交流测量经验,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的起点在哪里;测量工具和黄瓜不一样长怎么办等。

  3、再次测量并作测量纪录。

  4、讨论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幼儿继续测量黄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四、交流、分享

  1、介绍各自选用的工具及测量结果。

  2、与幼儿共同总结:使用了哪些材料作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纪录的。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测量结果会怎样。

  2、比较黄瓜的高矮,并尝试分析原因。

2.中班教案《丝瓜和黄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看、摸、闻、捏、尝等多种方法来感知丝瓜和黄瓜的不同特征。

  2.尝试用简单的记录方法比较两种蔬菜的不同。

  3.能愉快大胆地和同伴交流探索结果。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每张桌子上黄瓜、丝瓜各两条。小刀三把,水彩笔两盒。

  2.记录纸人手一张,方法示意图各一张(看,闻,摸,捏,尝);红绿大篮子各一个。

  3.丝瓜和黄瓜实物各一。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瓜、丝瓜,讲述故事,引起活动。

  师:前几天,蔬菜幼儿园来了两位新朋友,看一看,这是谁啊?

  最近他们很不开心,因为蔬菜幼儿园里的好多小朋友经常把他们俩喊错,真苦恼!你们说,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长长的、绿绿的,细细的)

  师:其实,只要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的不同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

  二、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丝瓜黄瓜的外形特征。

  师:老师已经在后面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黄瓜和丝瓜,等会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好吗?

  好,小朋友们就开始吧。

  (教师语言提示:找到了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大家可以讨论讨论。重点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比较。)

  三、集体交流,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师:谁想来说说?

  你是怎么发现黄瓜上有刺,丝瓜没有刺的。(用眼睛看)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用了看一看的方法?你还看到了什么不同呢?

  师:还有谁找到了和他不一样的地方,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依次贴鼻子 、嘴巴、手、捏等图示)

  四、运用方法,再次探索并记录。

  1.教师总结,提出任务。

  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原来我们可以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尝一尝这么多的方法来找不同呢。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找到的不同记录下来呢?

  2.出示记录纸,交代要求。

  师:好,那等会我们就用这些方法再去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好吗?

  五、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个别幼儿介绍。

  师:谁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的记录?

  3.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记录。

  六、幼儿操作:分辨黄瓜和丝瓜。

  师:你们看,桌子上的黄瓜和丝瓜已经被混在一起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区分开来,把桌子整理好,好吗?

  七、提出下次探索内容,结束活动。

  师:你们可真棒,已经把丝瓜和黄瓜都找出来了!那你们知道丝瓜和黄瓜是怎么长大的吗?

  师:小朋友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这样吧,大家回去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一些丝瓜和黄瓜的种子,回去种一种,观察观察他们是怎么长大的?以后我们再来说一说。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让他们边操作边探索,边探索边收获。孩子们对活动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在仔细触摸比较,有的在细细品尝味道,有的在认真观察外形…不久,他们就都有了自己的发现:颜色不同,味道不同,长短不同,手感不同等等。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喜悦, 感到骄傲。回顾整个活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了解幼儿,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恰当。

  通过了解后发现,对于刚刚进入中班一个月,从未接触过操作-记录的小朋友来说,运用各种观察比较的方法和学习如何将自己感知到的各种特征记录下来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只是将”比较黄瓜和丝瓜的不同”作为教育的契机,目的是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共同总结和提升出看、摸、闻、捏、尝、咬等多种观察比较的方法,并逐步养成科学记录的习惯。

  2.尊重幼儿,过程设计满足孩子需要。

  还记得每次和别的老师交流备课体会时,大家都会感到:一次活动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就是看孩子是否喜欢,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时,我通过试教后就发现,当小朋友们探索有了发现时,都非常激动,最想做的就是告诉别人。了解到这一点后,通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就按照幼儿的需要来设计活动的过程:即自由感知-交流感受-再次比较-交流记录。这样,让幼儿在每次的探索后都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从而满足他们“说”的愿望和需要,并且孩子们在听的同时也能获取别人的经验,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愿望。

  这次活动也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如现在黄瓜和丝瓜已接近尾声,价钱比较贵,因此可将活动的时间提前一个月。还有在对幼儿进行小组指导时,教师应顾及全体幼儿,不能在某一组逗留时间过长。我想,在下次活动中,应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更成熟一些,让缺憾更少一些!

3.中班教案《有趣的黄瓜》

游戏目标:

  1、有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黄瓜的长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游戏准备:

  观察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黄瓜若干。

游戏过程:

  一、测量引发兴趣

  1、这个蔬菜叫什么?在哪儿见过?你们发现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黄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办法告诉他们?

  二、准备测量工具

  1、讨论: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测量出黄瓜的高度呢?

  2、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如:水彩笔、长纸条、筷子、数学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请老十伙小朋友帮忙。)

  三、测量黄瓜并作记录

  1、幼儿带好测量工具和材料,进行现场测量。(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测量,并在测量范围内准备一些工具,便于又需要的幼儿调换。)

  2、交流测量经验,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的起点在哪里;测量工具和黄瓜不一样长怎么办等。

  3、再次测量并作测量纪录。

  4、讨论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幼儿继续测量黄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四、交流、分享

  1、介绍各自选用的工具及测量结果。

  2、与幼儿共同总结:使用了哪些材料作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纪录的。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测量结果会怎样。

  2、比较黄瓜的高矮,并尝试分析原因。

4.中班教案《有趣的纸棒》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纸棒,充分感受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2、尝试探究纸棒的多种玩法,提高创造力和动作协调力。

  3、利用纸棒练习走、跳、钻、平衡等基本动作。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重难点:

  能利用纸棒练习走、跳、钻、平衡等动作。

  能与朋友合作玩各种纸棒游戏。

活动准备:

  用废旧报纸做成的纸棒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纸棒操

  ——组织幼儿站成做操队伍,练习纸棒操(器械绳操)

  二、幼儿各自探索纸棒的各种玩法。

  1、跳纸棒:将纸棒放置地面,幼儿练习向前、后、左、右跳纸棒。

  2、抛纸棒:将纸棒往上抛,并接住纸棒等。

  三、请两人结伴玩纸棒,教师巡回观察。

  ——请部分幼儿示范纸棒的不同玩法,然后请全体幼儿两两练习(根据班上幼儿玩得具体情况而定)。如:

  1、独木桥:把两根纸棒平行摆放,做成窄窄的独木桥,幼儿过桥练习平衡。

  2、小秤砣:一位幼儿下蹲,一手握住纸棒,左右来回摆动纸棒,另一位幼儿一句纸棒摆动的方向连续向上跳起,不使纸棒碰到自己的脚,两人交换练习,速度可由慢到快。

  四、探索纸棒的多人玩法。如

  1、跨跳练习(三人):两名幼儿一手握住纸棒一端,平行蹲下,另一位幼儿连续两次跳过,三人轮流进行。

  2、分合跳(四人):两名幼儿面对面蹲下,各自握住纸棒一端,边喊口令边

  把纸棒不断分开、并拢,另两名幼儿站在两根纸棒中间,跟着口令练习分

  合跳,两人轮流玩。(由于游戏难度较大,可以规定幼儿先念“合拢”再

  念“分开”,跳的幼儿则先分开跳再合拢跳)

  五、游戏:钻山洞

  ——全体幼儿成两排面对面站好,双手各握住两根纸棒的同一端(低于肩膀)搭成山洞。游戏开始,从指定的一对幼儿开始,一前一后钻过山洞到另一端时搭成新的山洞,依次进行,直到全班幼儿都钻过山洞。

  六、放松运动、收拾材料,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放松身体各部位。

5.中班健康课教案《认识蔬菜―黄瓜》含反思

活动准备

  1、黄瓜若干。

  2、瓜知识相关图片。

活动目标

  1、了解黄瓜秧的结构。

  2、我们食用黄瓜的功效。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瓜

  ——看这盘里装的蔬菜,你们都认识黄瓜吧!

  ——你们知道黄瓜的知识多少那?我们来一起学一学吧。

  1、黄瓜长在瓜秧上,通过图片可以看到黄瓜秧和叶的外形,身上有白色柔毛。

  2、黄瓜的生长过程中都是绿色的,只有开花时,花是黄色的。

  3、黄瓜成熟时,身上有白色的小刺。(教学时出示相关图片)

  二、食用黄瓜的功效

  ——小朋友们在家和幼儿园都吃过炒或凉拌得黄瓜,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吃黄瓜吗?

  1、黄瓜有健脑安神、减肥强体……

  2、黄瓜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预防疾病。

  ——小朋友们多吃黄瓜能让我们睡得好,少生病。

  ——我们来一起来吃黄瓜吧。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6.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分辨丝瓜和黄瓜》

  【活动设计】

  丝瓜和黄瓜是两种极为平常的蔬菜,也是我们小朋友经常吃的蔬菜。但孩子们对于它们的了解却仅止于餐桌上,大多是在盘子里。现实生活中,幼儿经常把这两种蔬菜混淆起来。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和探索丝瓜、黄瓜的特征,进而比较他们的不同。同时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各种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看、摸、闻、捏、尝等多种方法来感知丝瓜和黄瓜的不同特征。

  2、尝试用简单的记录方法比较两种蔬菜的不同。

  3、能愉快大胆地和同伴交流探索结果。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张桌子上黄瓜、丝瓜各两条。小刀三把,水彩笔两盒。

  2、记录纸人手一张,方法示意图各一张(看,闻,摸,捏,尝);红绿大篮子各一个。

  3、丝瓜和黄瓜实物各一。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瓜、丝瓜,讲述故事,引起活动。

  师:前几天,蔬菜幼儿园来了两位新朋友,看一看,这是谁啊?

  最近他们很不开心,因为蔬菜幼儿园里的好多小朋友经常把他们俩喊错,真苦恼!你们说,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长长的、绿绿的,细细的)

  师:其实,只要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的不同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

  二、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丝瓜黄瓜的外形特征。

  师:老师已经在后面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黄瓜和丝瓜,等会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好吗?

  好,小朋友们就开始吧。

  (教师语言提示:找到了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大家可以讨论讨论。重点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比较。)

  三、集体交流,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师:谁想来说说?

  你是怎么发现黄瓜上有刺,丝瓜没有刺的。(用眼睛看)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用了看一看的方法?你还看到了什么不同呢?

  师:还有谁找到了和他不一样的地方,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依次贴鼻子、嘴巴、手、捏等图示)

  四、运用方法,再次探索并记录。

  1、教师总结,提出任务。

  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原来我们可以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尝一尝这么多的方法来找不同呢。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找到的不同记录下来呢?

  2、出示记录纸,交代要求。

  师:好,那等会我们就用这些方法再去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好吗?

  五、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个别幼儿介绍。

  师:谁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的记录?

  3、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记录。

  六、幼儿操作:分辨黄瓜和丝瓜。

  师:你们看,桌子上的黄瓜和丝瓜已经被混在一起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区分开来,把桌子整理好,好吗?

  七、提出下次探索内容,结束活动。

  师:你们可真棒,把丝瓜和黄瓜都找出来了!那你们知道丝瓜和黄瓜是怎么长大的吗?

  师:小朋友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这样吧,大家回去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一些丝瓜和黄瓜的种子,回去种一种,(快思 www.banzhuren.cn)观察观察他们是怎么长大的?以后我们再来说一说。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让他们边操作边探索,边探索边收获。孩子们对活动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在仔细触摸比较,有的在细细品尝味道,有的在认真观察外形…不久,他们就都有了自己的发现:颜色不同,味道不同,长短不同,手感不同等等。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喜悦,感到骄傲。回顾整个活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了解幼儿,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恰当。

  通过了解后发现,对于刚刚进入中班一个月,从未接触过操作-记录的小朋友来说,运用各种观察比较的方法和学习如何将自己感知到的各种特征记录下来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只是将”比较黄瓜和丝瓜的不同”作为教育的契机,目的是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共同总结和提升出看、摸、闻、捏、尝、咬等多种观察比较的方法,并逐步养成科学记录的习惯。

  2、尊重幼儿,过程设计满足孩子需要。

  还记得每次和别的老师交流备课体会时,大家都会感到:一次活动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就是看孩子是否喜欢,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时,我通过试教后就发现,当小朋友们探索有了发现时,都非常激动,最想做的就是告诉别人。了解到这一点后,通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就按照幼儿的需要来设计活动的过程:即自由感知-交流感受-再次比较-交流记录。这样,让幼儿在每次的探索后都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从而满足他们“说”的愿望和需要,并且孩子们在听的同时也能获取别人的经验,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愿望。

  这次活动也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如现在黄瓜和丝瓜已接近尾声,价钱比较贵,因此可将活动的时间提前一个月。还有在对幼儿进行小组指导时,教师应顾及全体幼儿,不能在某一组逗留时间过长。我想,在下次活动中,应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更成熟一些,让缺憾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