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主动见人打招呼》反思

《小班教案《主动见人打招呼》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教案《主动见人打招呼》反思

1.小班教案《主动见人打招呼》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感受与人打招呼的快乐。

  2.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能大胆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难点:

  懂得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感受与人打招呼的快乐。

  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能大胆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好习惯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播放小羊的叫声,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二、 基本部分:

  1、听完故事《有礼貌的小山羊》,学会说礼貌用语。

  ² 教师:小山羊分别和谁打招呼?它是怎么说的?

  ²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打招呼的语句,并引导幼儿练习说:“您好”、“再见”。

  ²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主动打招呼的好处。

  ² 教师小结: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会把好的心情带给大家。

  2.师幼观看动画,知道主动打招呼是有礼貌的行为。

  ² 教师:我们在路上见到认识的人应该怎样做呢?

  ² 幼儿观看完动画,教师启发幼儿思考:

  教师:宝宝在路上遇到了谁?他是怎样打招呼的?

  教师:李奶奶为什么夸宝宝?

  ² 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多种打招呼的方式。

  ² 教师小结:见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及时做出回应。

  3.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图片,学会向不同的人打招呼。

  ²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自由观察画面。

  ² 教师:宝宝在向谁打招呼呢?

  ² 请幼儿判断哪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是有礼貌的行为。

  4.玩《找朋友》的游戏,鼓励幼儿主动、大胆地与同伴打招呼。

  ² 教师边唱儿歌边示范游戏玩法:根据歌词做敬礼、握手、拥抱等打招呼的动作。

  ² 组织幼儿玩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² 幼儿自由表述游戏感受。

  三、 结束部分:

  1.教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遇见人 笑眯眯 弯弯腰 问声好 人人夸我 有礼貌

  2.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路遇长 疾趋揖 ——《弟子规》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结合传统的礼仪教育,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小养成见人主动问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貌习惯,将会让孩子们受益一生。将我们的传统德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2.小班教案《甜甜的招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大胆的参加活动,对用甜甜的打招呼的方式接近他人感兴趣。

  2.尝试用多种方式与同伴打招呼,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3.能克服心理的胆怯与陌生的客人打招呼。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电视机 电脑 <<天线宝宝>>碟片 录音机 <<找朋友>>音乐 图片若张

  2.幼儿人手一个彩色眼罩

  3.邀请部分家长和园内老师

活动过程实录

  一.师生问好.鼓励小朋友大胆的介绍自己.

  1.鼓励幼儿有礼貌的和客人们集体打招呼.

  指导语: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后面的这些客人吗?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鼓励幼儿大胆地单独向客人们介绍自己,并送上小星星以示奖励.

  指导语:客人们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做好朋友,可是他们不知到你们叫什么名字?谁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

  二.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式与同伴打招呼.

  1.播放动画片<<天线宝宝>>.引导幼儿说说天线宝宝们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

  (1)指导语:还有几位小客人看见你们都会大方地介绍自己,它们也想想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是谁?

  (2)播放动画片<<天线宝宝>>.

  (3)交流讨论.

  指导语:天线宝宝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听到朋友甜甜的招呼,你心里怎样?

  2.听音乐尝试与同伴打招呼,共同探索多种打招呼的方式.

  (1)幼儿初步尝试与同伴打招呼.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天线宝宝的样子和朋友打招呼吧!

  (2)交流讨论,利用图示梳理记忆.

  指导语:你们刚才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幼儿说,教师一边用图示表示,帮助幼儿记忆和整理.)

  3.幼儿尝试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打招呼.

  指导语:让我们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们一起来玩玩打招呼.

  三.游戏:蒙眼行走,体验寻找伙伴后的惊喜.

  1.出示彩色眼罩,帮幼儿戴上眼罩,体验蒙住眼睛后的一些紧张心理.

  指导语:这是什么?猜猜它可以做什么?如果把它蒙在眼睛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听音乐与同伴共同体验蒙眼合作游戏的乐趣.

  指导语:现在我们都戴上了漂亮的眼罩,来和朋友玩游戏”甜甜的招呼”.当你听着音乐蒙眼找到一个新朋友时,自己拉开眼罩,和他来一个甜甜的招呼.然后又蒙上眼罩.继续找新朋友.

  四.结束活动

  用甜甜的招呼和客人道别.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打招呼的生活经验,对熟悉的同伴有了一定的亲切感,所以设计此次活动,希望通过创设一个同伴互动,场景变化的交流空间,让幼儿探索多种打招呼的方式,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以增强幼儿在其它变化场景与对象的情况下的适应能力.从实际的活动效果中,我们也同样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教育目的,孩子们在开心的氛围中学会了许多与同伴打招呼的方法,轻松的游戏情境让他们感觉其乐无穷.同时,这一活动,能够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尽快融入到集体中,体验和大家一起玩耍的快乐,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这是一次充分利用了家长和别班老师资源的社会活动.

  找朋友音乐: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抱一抱,亲一亲,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笑一笑,问声好,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优点,开始时采用观看视频导入活动,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实际的和其他老师、保健医、门卫爷爷等打招呼,可以增加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减少活动的枯燥。不足的地方有,一开始可以利用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想自己早上来幼儿园的情况和下午离开幼儿园时自己的表现,会更贴合实际,更有利于幼儿的发挥。让幼儿与不同的人打招呼时,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秩序有点混乱,有待加强这方面的能力。面对幼儿的积极参与,要及时给予幼儿反馈,多表扬鼓励孩子,并做到关注到每一个小朋友。

3.小班教案《主动见人打招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感受与人打招呼的快乐。

  2.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能大胆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难点:

  懂得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感受与人打招呼的快乐。

  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能大胆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好习惯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播放小羊的叫声,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二、 基本部分:

  1、听完故事《有礼貌的小山羊》,学会说礼貌用语。

  ² 教师:小山羊分别和谁打招呼?它是怎么说的?

  ²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打招呼的语句,并引导幼儿练习说:“您好”、“再见”。

  ²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主动打招呼的好处。

  ² 教师小结: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会把好的心情带给大家。

  2.师幼观看动画,知道主动打招呼是有礼貌的行为。

  ² 教师:我们在路上见到认识的人应该怎样做呢?

  ² 幼儿观看完动画,教师启发幼儿思考:

  教师:宝宝在路上遇到了谁?他是怎样打招呼的?

  教师:李奶奶为什么夸宝宝?

  ² 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多种打招呼的方式。

  ² 教师小结:见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及时做出回应。

  3.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图片,学会向不同的人打招呼。

  ²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自由观察画面。

  ² 教师:宝宝在向谁打招呼呢?

  ² 请幼儿判断哪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是有礼貌的行为。

  4.玩《找朋友》的游戏,鼓励幼儿主动、大胆地与同伴打招呼。

  ² 教师边唱儿歌边示范游戏玩法:根据歌词做敬礼、握手、拥抱等打招呼的动作。

  ² 组织幼儿玩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² 幼儿自由表述游戏感受。

  三、 结束部分:

  1.教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遇见人 笑眯眯 弯弯腰 问声好 人人夸我 有礼貌

  2.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路遇长 疾趋揖 ——《弟子规》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结合传统的礼仪教育,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小养成见人主动问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貌习惯,将会让孩子们受益一生。将我们的传统德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4.小班主题教案《我上小班啦》含反思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宝宝有礼貌(社会)

  2.点点爱上幼儿园(语言)

  3.小手真干净(健康)

  4.参观大班的画展(美术)

  5.拍手点头(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二周

  1.保健老师,你好(社会)

  2.我能,我会(语言)

  3.玩具找家(科学)

  4.神气的画笔(美术)

  5.亲亲(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三周

  1.我是xx组小朋友(社会)

  2.开火车(美术)

  3.你是我的好朋友(语言)

  4.我上幼儿园(音乐)

  5.我要上厕所(健康)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拼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应该泰然处之。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别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5.小班语言领域教案《小手打招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招手、拍手、握手、摆手等与词相符的动作,使幼儿知道交友中最简单的礼貌用语和行为。

  2、对学习游戏儿歌感兴趣。

  3、体验模仿的乐趣。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木偶小鸡、熊猫、小弟弟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和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礼貌用语

  (一)木偶表演儿歌内容。

  1.(出示木偶小猫)"叽叽叽!我是谁?我的名字叫小鸡!现在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小朋友早!""小鸡早!"

  2.熊猫:"小鸡,你好。""你好,你好"招招手。

  3.熊猫说:"小鸡,小鸡,我做你的朋友好吗?"小鸡说:"欢迎,欢迎,拍拍手。"熊猫听了真高兴。

  4.熊猫:"我请你吃虫子。"小鸡看到熊猫请它吃虫子,有礼貌地说:"谢谢,谢谢,握握手"。

  5.熊猫和小鸡一起做游戏,"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他们成了好朋友。(同时配以动作-亲亲、抱抱)

  (二)表演后问

  1.谁和谁成了好朋友?(熊猫和小鸡成了好朋友)

  2.你从哪里看出它们成了好朋友?(握手、亲亲、抱抱)

  二、示范朗读

  (1)它们成了好朋友,高兴地唱起了歌,"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拍拍手","谢谢、谢谢,握握手。"(速度可稍慢些)

  (2)玩了一段时间,它们要回家了,它们应该怎么说?对!"再见、再见,摆摆手。"

  (3)小鸡和熊猫也要和小朋友再见了,小朋友对小鸡、熊猫怎么说?(学习第四句:再见、再见、摆摆手)

  三、在交往活动中自然学念儿歌的词句

  (1)(出示木偶弟弟)谁来了?小弟弟说:"我一个人玩真没劲,我要上幼儿园去找好朋友。"让我看看谁最乖,嗯!这个孩子真用心,一定是个乖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你好,你好,招招手。""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那你也要向我问个好。"(与个别幼儿交朋友,请4-5人,同时学第一句,在幼儿呼应后予以表扬,方式:亲一亲、握握手、点点头等)

  (2)木偶弟弟:我想做你们的好朋友,你们欢迎吗?谁愿做我的好朋友,要对我说"欢迎,欢迎,握握手。"这样,我才知道你真的要和我做朋友。(与个别幼儿交往,请4-5人,问:你愿做……请说"欢迎,欢迎……")

  (3)木偶弟弟:你们愿意做我的好朋友,我真开心,"谢谢,谢谢,握握手。"你们开心吗?那么你们怎么说呢?

  (4)木偶弟弟:"现在我要回家告诉妈妈,我在幼儿园找到了许多好朋友,再见、再见,摆摆手。"你们怎么跟我再见?(学说第四句:再见、再见,摆摆手)

  四、学念整首儿歌"小朋友,你能告诉我,小弟弟来幼儿园见到我们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你好你好,招招手)"当你们欢迎弟弟来做客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呢?"(欢迎欢迎,拍拍手)"你们欢迎小弟弟,弟弟很开心的时候就说了一句感谢的话,还记得吗?"(谢谢谢谢,握握手)"小弟弟走了之后还很高兴的很我们说了声再见再见,摆摆手。"

  教学反思:

  打招呼是每个人每天会遇到的事情,对于刚入幼儿园三个多月的小班小朋友来说,学会打招呼也是常规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宝宝,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里,同伴交往的时间比较少,跟别人语言交流的机会也少,所以这时候的宝宝,在人与人之间打招呼的态度上很被动,不知道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更不知道打招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事情,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在宝宝萌芽的状态时就抓住教育的契机,小班的社会活动应以游戏的成分开展,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宝宝的情感体验,达到教育的效果。

6.教案小班社会《我会打招呼》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每天跟不同的熟人打招呼。

  2.学习在打招呼时注视对方的眼睛并面带微笑。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7.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准备:

  1.课件、幼儿用书。

  2.轻松欢快的音乐。

  3.各种打招呼的图片,如挥手、微笑、拥抱等。

  4.请两名幼儿事先排练好进入幼儿园互相打招呼的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1.情景表演引出课题:

  (1)教师请事先排演好的两名幼儿上前表演小故事。教师:你们仔细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他们又说了什么?

  (2)两名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3)教师:他们表演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

  (4)幼儿回答。教师小结:他们表演了早上来幼儿园的情景,两个小朋友见面后互相说了"你早!你好!"(5)教师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模仿对话,并注意提醒幼儿在打招呼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面带微笑:

  2.请幼儿看书。

  (1)教师:小朋友请打开书,看看图上都有谁?她说了什么话?在说话的时候,她又是怎样做的?

  (2)幼儿看书后回答。

  (3)教师完整地讲述一遍幼儿用书中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3.学习儿歌"小可懂礼貌"。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名字叫"小可懂礼貌",请大家仔细听。

  (2)幼儿倾听教师的朗诵。

  (3)教师针对儿歌中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提问。如小可喜欢的表情是什么?她都遇到了谁?和他们是怎样打招呼的?

  (4)教师请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念儿歌。

  4.玩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练习各种打招呼的方式。

  (1)玩法:教师将一些打招呼的方式的图片排列在黑板上,并列上序号。幼儿一边听音乐, 一边拍手走步,等这段音乐结束时,迅速找一个朋友打招呼。依次的,等第二段音乐结束时,必须重新找一个朋友打招呼。有几张图片,音乐就重复放几次。

  (2)调整图片前后的顺序,请幼儿按照图片的新顺序再次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打招呼是每个人每天会遇到的事情,对于刚入幼儿园三个多月的小班小朋友来说,学会打招呼也是常规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宝宝,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里,同伴交往的时间比较少,跟别人语言交流的机会也少,所以这时候的宝宝,在人与人之间打招呼的态度上很被动,不知道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更不知道打招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事情,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在宝宝萌芽的状态时就抓住教育的契机,小班的社会活动应以游戏的成分开展,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宝宝的情感体验,达到教育的效果。

7.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