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鼻孔的故事》反思

《小班教案《鼻孔的故事》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教案《鼻孔的故事》反思

1.小班教案《鼻孔的故事》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鼻孔的作用。

  2、学习擤鼻涕的方法,同时培养幼儿爱护鼻子的意识。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PPT《鼻孔的故事》、餐巾纸、垃圾桶、香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封面(两个黑点)。师:宝贝们,这是什么呢?猜一猜?你们猜的都有可能。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出示两个小朋友的画面。师:找到了吗?黑黑的圆点在哪里啊?原来在这儿。这个叫什么?这个叫鼻孔。一起说一说。看看你旁边的小伙伴,我们都有几个鼻孔啊?

  2、认识人的鼻孔。

  (1)两个小朋友是一对好朋友。女孩叫小美,男孩叫小帅。小帅说:和小美比起来,我的鼻孔比较大,但是和爷爷一比较,我的鼻孔就没那么大了。是不是等我长到和爷爷一样老的时候鼻孔就会那么大呢?

  师:每个人的鼻孔都是一样大的吗?那你觉得鼻孔会越长越大吗?有的小朋友说会长大,有的小朋友说不会,那我们想想,小帅年纪小,鼻孔也小,爷爷年纪大,鼻孔也大。哦,原来小朋友的身体在慢慢长大,鼻子也会慢慢长大,鼻孔当然也会慢慢长大。而且我们每个人的鼻孔大小都是不一样的。

  (2)师:那鼻孔的形状会一样吗?我们来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鼻孔?有圆圆的,有长长的,原来我们鼻孔的形状也不一样。老师的鼻孔你们想不想也来看看。老师的鼻孔是什么样子?宝贝,我们来看看你小伙伴的鼻孔是什么样子的? 走过来看看。

  3、了解鼻孔的作用。

  师:原来鼻孔有这么多小秘密。那你知道我们的鼻孔有什么用吗?(闻味道、呼吸)你闻过什么味道?你最喜欢闻什么味道?轻轻闭上眼睛,闻闻这是什么味道?(洒香水)刚刚你闻到了什么味道?闻到香味,我们的鼻孔就会用力吸一吸。鼻孔不仅可以闻味道,还可以帮助我们呼吸新鲜空气。我们一起用鼻孔深吸一口气,当你紧张不安的时候可以做深呼吸来让自己不紧张。

  4、了解怎样样保护鼻孔。

  (1)师:我们的鼻孔有时候也会遇到麻烦事。瞧,小帅怎么了?(感冒、流鼻涕)原来小帅感冒了,鼻涕越来越多,糟糕,要流出来了,怎么办?那应该用什么擦?(手帕、毛巾、纸巾……)

  (2)指导幼儿学习擦鼻涕。

  师:“怎样擦呢?老师先做给小朋友看看”。(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小纸巾捂住鼻子,先按住一边的鼻孔,轻轻擤另一侧的鼻涕;“一、二、三” ,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最后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巾,每个小朋友拿一块跟老师一起做给小帅看看吧!擦完鼻涕的纸巾应该放到哪里呢?” 引导幼儿说出垃圾桶。

  师幼一起练习擦鼻涕。

  (3)师:我们的鼻孔有时还会流鼻血,我们又该怎么办?

  师:流鼻血时,小朋友不要慌张,安静的坐在椅子上,头微微上仰,用干净的纸或棉球止血。还可以用块湿毛巾敷在额头。我们一起看看正确的止血方法。

  (4)师:我们平时该怎么保护我们的鼻孔?(不挖鼻孔、不塞东西到鼻孔里、玩耍时不要用力碰撞鼻孔。)

  5、了解动物的鼻孔。

  师:除了人有鼻孔,还有谁会有鼻孔?原来动物也都有鼻孔。瞧瞧,这里有谁?它有几个鼻孔?还有谁?大部分动物有两个鼻孔,不过还有的动物只有一个鼻孔。这是谁?(海豚)鼻孔在哪里?

  6、结束活动。

  师:我们的鼻孔如此的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来,宝贝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绘本导读:

  如果你还没看过「鼻孔的故事」你可能会这么想,鼻孔不就是黑黑的两个洞吗?但是,如果你看了柳生弦一郎的「鼻孔的故事」你就会明白,原来,鼻孔的功能真不少、鼻孔的形状真正多、鼻孔不只是黑黑的洞,它里面住着鼻毛和鼻屎,你还可以看到不同动物的鼻孔、鼻孔里面长什么样子…… 在「鼻孔的故事」一书里,作者柳生弦一郎运用了幽默风趣的表现手法,成功的将深奥严肃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亲切有趣的生活常识,替小朋友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健康教育。

  和小美比起来,我的鼻孔比较大。

  但是,和祖父一比,我的鼻孔就没有他的大了。

  每一个人,鼻孔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

  大部分的动物,都有两个鼻孔,不过,有些动物,只有一个鼻孔。海豚的鼻孔只有一个,它长在头顶上。

  海豹的并鼻孔可以闭上。这样,它潜水的时候,水就不会跑进鼻孔了。河马的鼻孔也一样 。

  当它浮出水面,鼻孔会张开;当它潜入水底,鼻孔就闭上。真方便。

  我们用鼻孔吸入和呼出空气,这是鼻孔的重要功能。当然,我们也可以张开嘴巴呼吸空气。

  如果鼻孔塞住了,我们就闻不到气味。

  鼻孔塞住时,说话会含混不清。因为鼻孔塞住了,我们就没办法把“a.e.o.ye.ai.ao.ou”这些声音念清楚。你可以自己捏住鼻子试试看。

  鼻孔里有鼻毛,它会挡住空气中的灰尘,让脏东西跑不进我们的身体。鼻孔里有鼻屎。鼻屎是由灰尘和鼻涕混合成的,像个小圆球。

  鼻孔里经常有水分,所以是潮湿的。感冒的时候,鼻水比平常多,有时就会自已流出来。如果你乱挖鼻孔,是会流鼻血的!

  流鼻血,有许多原因。鼻子碰伤了,会流鼻血。有时候,你静静地不动,也流鼻血。通常流鼻血,最多十分钟就会自动停止。假如一直流个不停,你就应该去看医生了。

  鼻子里面是什么样子?我们有两个鼻孔,所以鼻子里头也分成两条通道。鼻腔和口腔最后会连在一起。鼻子里面布满许多形状奇怪的颗粒,凹凹凸凸的。空气就从这凹凸不平的表面通过。

  鼻孔很重要,所以不要把豆子、铅笔等东西塞进鼻孔。耳朵的洞、嘴巴的洞、屁股的洞、小便的洞等等。这些洞对我们的身体都很重要,所以要常常保持清洁。

  如果鼻孔变成这样子,就完蛋了。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围绕鼻子展开,我的提问把重点引导到知道冬天预防感冒的一些简单常识和方法上。活动结束后经过老师提醒,我才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应该着重的讲感冒会引起一些疾病,如鼻窦炎,鼻炎等,让孩子预防感冒,保护鼻子。

  最后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学一学真确的挤鼻涕的方法。并通过游戏听词猜物,进一步知道鼻子能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这是我第一次上课,可以说准备的还是较为充分,但是还是有些紧张,所以我把教案放在地上,如果突然忘记接下去的环节,就能依靠教案的帮助继续下去。但是我发现过于依赖教案,显得不自然,不自信,而且在忘记环节是根本找不到相应放入文字。

  在孩子的语言要求方面,我只注意了孩子们的答案而忽略了语言的完整性。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语言的要求也应加大,而我却忽略了这反面的问题,在下次活动中我会注意的。

2.小班教案《挑食的故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2、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画信息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节的发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活动准备

  三只小熊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观察,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胖瘦不一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3、组织幼儿讨论。

  ①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②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③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因为它不挑食,身体不胖不瘦。)

  ④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

  ⑤怎样才能像棕熊那样漂亮呢?

  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们就要像小棕熊一样,又吃蔬菜,又吃肉,这样身体才健康。 结合三只小熊,我另外请了三个胖瘦不一的宝宝,我想这样更利于宝宝们直观的了解胖和瘦,同时对于挑食的、瘦瘦的宝宝来说更是一次直接的教育,所以效果比预期的好。最后请小朋友看课文里的洋洋挑食的下场是怎么样的呢?使孩子们认识到人的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吃饭不能挑食,这样对身体健康才有好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先从孩子们喜欢方式看图片开始,设疑:小熊为什么胖瘦不一?结合课文洋洋的故事,从而认识到挑食的危害。

  我班有好多孩子有挑食的现象,他们主要是不喜欢吃蔬菜,而且饭也吃的很少,在家也这样。通过这次活动以后,当天吃饭时,就有孩子吃蔬菜了,而且还一口菜一口饭吃得很好。最可喜的是莫继凡小朋友还很快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饭菜呢?为了让他们天天如此,我特地在班里表扬了他们,让他们继续发扬下去。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孩子吃饭时经常提醒他们,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让他们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3.小班主题教案《我上小班啦》含反思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宝宝有礼貌(社会)

  2.点点爱上幼儿园(语言)

  3.小手真干净(健康)

  4.参观大班的画展(美术)

  5.拍手点头(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二周

  1.保健老师,你好(社会)

  2.我能,我会(语言)

  3.玩具找家(科学)

  4.神气的画笔(美术)

  5.亲亲(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三周

  1.我是xx组小朋友(社会)

  2.开火车(美术)

  3.你是我的好朋友(语言)

  4.我上幼儿园(音乐)

  5.我要上厕所(健康)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拼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应该泰然处之。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别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4.小班教案《毛毛虫的故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2、会比较连贯地学说短句:我吃了**。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积极参与活动, 学说短句:我吃了**。

  难点:乐意运用语言交流,学说完整话。

活动准备:

  1、三首音乐(游玩、睡觉、讲故事)

  2、场景苹果树(苹果贴图)、香蕉树(香蕉贴图)、小树(树叶贴图)

  3、毛毛虫头饰每人一个

  4、故事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幼儿头带“毛毛虫”头饰,随音乐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进场。“ 今天天气真好,小毛毛虫们快和姐姐一块出去玩儿吧。”(播放游玩音乐)

  (二)幼儿游戏

  1、观察小树林

  2、游戏“毛毛虫的故事”

  (1)教师示范

  (2)幼儿尝试

  (3)幼儿再次尝试(巩固练习)

  (4)幼儿休息

  3、结合幻灯片讲述故事(故事见附后)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做什么?毛毛虫都吃什么了?

  (2)毛毛虫吃饱以后睡着了,接着变成了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

  4、音乐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附:《毛毛虫的故事》

  我小的时候不喜欢吃东西,一直都长不大,妈妈很着急,就对我说:“宝宝,你要吃很多东西,长大才能变漂亮的’。听了妈妈的话,(边翻书边讲述)我来到苹果树下,阿乌,阿乌,我吃了一个红苹果,又来到梨树下,阿乌、阿乌我吃了一个黄梨子,接着又来到长满绿树叶的小树下,阿乌、阿乌我吃了一片绿树叶,这回,我真的吃饱了,我要美美地睡上一个很长很长的觉,我呀变成了一只蛹,把自己包在里面,不让别人去打搅我睡觉,等我睡醒了,换了件漂亮的衣服从蛹里出来了,你们猜我变成什么拉?(幼儿自由发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在天空飞舞呢。

教学反思: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毛毛虫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种各样的反应。然而,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知道毛毛虫最终会变成美丽的蝴蝶。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帮助小班幼儿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同时让幼儿会比较连贯地学说短句,使幼儿在一边游戏一边讲述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故事,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小班孩子年龄小,具体形象更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了让孩子能够融入到整节课堂当中,我精心准备了教具:为每位幼儿准备了毛毛虫头饰,布置场景(三棵果树),果树上的果子要能够方便摘取并能粘在自己的肚子上,还能确保不会容易掉落等等。

  在做好教具后,开始找适合活动所需的音乐。在三段适合不同场景的音乐,如:爬行时活泼、有趣的音乐,睡觉时舒缓的音乐,讲故事时舒缓的音乐,还把奥尔夫音乐《毛毛虫和蝴蝶》融入贯穿到游戏当中,使幼儿能根据听到不同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在找音乐时,首先考虑节奏是否适合,还要听旋律是否适合每一个活动过程。一节活动的效果怎么样,配乐和活动准备都很重要。根据故事,我还制作了幻灯片,边讲故事,还能边给孩子看,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我觉得这节活动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了。

  活动开始以毛毛虫妈妈带着宝宝出去游玩的时候进入小树林里,发现了红苹果、黄梨子、绿树叶开始了活动。开始部分,宝宝都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宝宝的兴趣一直很浓厚,当我说我们吃饱了的时候,突然有位孩子说,那我们就睡觉吧,对于孩子突然的发言,我觉得有点意外(这可能和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关系),而我在课中也没能接过孩子的话。活动中总是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教师要考虑得更广泛,不仅要备教案更要备孩子,关注到孩子的言行并能及时地引导。活动过程中我尽量启发、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我吃了一个xxx”,大部分孩子都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来,有个别孩子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话。

  后面蝴蝶姐姐出来时,小朋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了,活动进入一个小高潮。在后面听故事时,因为有多媒体的介入,加上故事讲述,有的虫宝宝还能看图跟着讲!故事结束后提问:“猜猜我变成什么啦?”虫宝宝都知道是蝴蝶了。通过后面的提问情况,反映出宝宝对故事内容已经理解,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整节活动我觉得和宝宝都比较融洽,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但是,同时也出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没有接应孩子的提问,忽略了孩子,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尽量避免,争取做到最好!

5.小班健康教案《鼻孔的故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鼻孔的作用。

  2、学习擤鼻涕的方法,同时培养幼儿爱护鼻子的意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PPT《鼻孔的故事》、餐巾纸、垃圾桶、香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封面(两个黑点)。师:宝贝们,这是什么呢?猜一猜?你们猜的都有可能。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出示两个小朋友的画面。师:找到了吗?黑黑的圆点在哪里啊?原来在这儿。这个叫什么?这个叫鼻孔。一起说一说。看看你旁边的小伙伴,我们都有几个鼻孔啊?

  2、认识人的鼻孔。

  (1)两个小朋友是一对好朋友。女孩叫小美,男孩叫小帅。小帅说:和小美比起来,我的鼻孔比较大,但是和爷爷一比较,我的鼻孔就没那么大了。是不是等我长到和爷爷一样老的时候鼻孔就会那么大呢?

  师:每个人的鼻孔都是一样大的吗?那你觉得鼻孔会越长越大吗?有的小朋友说会长大,有的小朋友说不会,那我们想想,小帅年纪小,鼻孔也小,爷爷年纪大,鼻孔也大。哦,原来小朋友的身体在慢慢长大,鼻子也会慢慢长大,鼻孔当然也会慢慢长大。而且我们每个人的鼻孔大小都是不一样的。

  (2)师:那鼻孔的形状会一样吗?我们来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鼻孔?有圆圆的,有长长的,原来我们鼻孔的形状也不一样。老师的鼻孔你们想不想也来看看。老师的鼻孔是什么样子?宝贝,我们来看看你小伙伴的鼻孔是什么样子的?走过来看看。

  3、了解鼻孔的作用。

  师:原来鼻孔有这么多小秘密。那你知道我们的鼻孔有什么用吗?(闻味道、呼吸)你闻过什么味道?你最喜欢闻什么味道?轻轻闭上眼睛,闻闻这是什么味道?(洒香水)刚刚你闻到了什么味道?闻到香味,我们的鼻孔就会用力吸一吸。鼻孔不仅可以闻味道,还可以帮助我们呼吸新鲜空气。我们一起用鼻孔深吸一口气,当你紧张不安的时候可以做深呼吸来让自己不紧张。

  4、了解怎样样保护鼻孔。

  (1)师:我们的鼻孔有时候也会遇到麻烦事。瞧,小帅怎么了?(感冒、流鼻涕)原来小帅感冒了,鼻涕越来越多,糟糕,要流出来了,怎么办?那应该用什么擦?(手帕、毛巾、纸巾……)

  (2)指导幼儿学习擦鼻涕。

  师:“怎样擦呢?老师先做给小朋友看看”。(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小纸巾捂住鼻子,先按住一边的鼻孔,轻轻擤另一侧的鼻涕;“一、二、三”,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最后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巾,每个小朋友拿一块跟老师一起做给小帅看看吧!擦完鼻涕的纸巾应该放到哪里呢?”引导幼儿说出垃圾桶。

  师幼一起练习擦鼻涕。

  (3)师:我们的鼻孔有时还会流鼻血,我们又该怎么办?

  师:流鼻血时,小朋友不要慌张,安静的坐在椅子上,头微微上仰,用干净的纸或棉球止血。还可以用块湿毛巾敷在额头。我们一起看看正确的止血方法。

  (4)师:我们平时该怎么保护我们的鼻孔?(不挖鼻孔、不塞东西到鼻孔里、玩耍时不要用力碰撞鼻孔。)

  5、了解动物的鼻孔。

  师:除了人有鼻孔,还有谁会有鼻孔?原来动物也都有鼻孔。瞧瞧,这里有谁?它有几个鼻孔?还有谁?大部分动物有两个鼻孔,不过还有的动物只有一个鼻孔。这是谁?(海豚)鼻孔在哪里?

  6、结束活动。

  师:我们的鼻孔如此的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来,宝贝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绘本导读:

  如果你还没看过「鼻孔的故事」你可能会这么想,鼻孔不就是黑黑的两个洞吗?但是,如果你看了柳生弦一郎的「鼻孔的故事」你就会明白,原来,鼻孔的功能真不少、鼻孔的形状真正多、鼻孔不只是黑黑的洞,它里面住着鼻毛和鼻屎,你还可以看到不同动物的鼻孔、鼻孔里面长什么样子……在「鼻孔的故事」一书里,作者柳生弦一郎运用了幽默风趣的表现手法,成功的将深奥严肃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亲切有趣的生活常识,替小朋友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健康教育。

  和小美比起来,我的鼻孔比较大。

  但是,和祖父一比,我的鼻孔就没有他的大了。

  每一个人,鼻孔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

  大部分的动物,都有两个鼻孔,不过,有些动物,只有一个鼻孔。海豚的鼻孔只有一个,它长在头顶上。

  海豹的并鼻孔可以闭上。这样,它潜水的时候,水就不会跑进鼻孔了。河马的鼻孔也一样。

  当它浮出水面,鼻孔会张开;当它潜入水底,鼻孔就闭上。真方便。

  我们用鼻孔吸入和呼出空气,这是鼻孔的重要功能。当然,我们也可以张开嘴巴呼吸空气。

  如果鼻孔塞住了,我们就闻不到气味。

  鼻孔塞住时,说话会含混不清。因为鼻孔塞住了,我们就没办法把“a.e.o.ye.ai.ao.ou”这些声音念清楚。你可以自己捏住鼻子试试看。

  鼻孔里有鼻毛,它会挡住空气中的灰尘,让脏东西跑不进我们的身体。鼻孔里有鼻屎。鼻屎是由灰尘和鼻涕混合成的,像个小圆球。

  鼻孔里经常有水分,所以是潮湿的。感冒的时候,鼻水比平常多,有时就会自已流出来。如果你乱挖鼻孔,是会流鼻血的!

  流鼻血,有许多原因。鼻子碰伤了,会流鼻血。有时候,你静静地不动,也流鼻血。通常流鼻血,最多十分钟就会自动停止。假如一直流个不停,你就应该去看医生了。

  鼻子里面是什么样子?我们有两个鼻孔,所以鼻子里头也分成两条通道。鼻腔和口腔最后会连在一起。鼻子里面布满许多形状奇怪的颗粒,凹凹凸凸的。空气就从这凹凸不平的表面通过。

  鼻孔很重要,所以不要把豆子、铅笔等东西塞进鼻孔。耳朵的洞、嘴巴的洞、屁股的洞、小便的洞等等。这些洞对我们的身体都很重要,所以要常常保持清洁。

  如果鼻孔变成这样子,就完蛋了。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围绕鼻子展开,我的提问把重点引导到知道冬天预防感冒的一些简单常识和方法上。活动结束后经过老师提醒,我才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应该着重的讲感冒会引起一些疾病,如鼻窦炎,鼻炎等,让孩子预防感冒,保护鼻子。

6.小班主题教案《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含反思

  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幼儿园里真好玩

  晨间活动:

  1、桌面玩具。

  2、晨会:点名。

  活动之二:《和哥哥姐姐一起玩》

  活动目标:

  1、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活动重点:

  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

  活动难点:

  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 师生问好!

  2、 组织幼儿参观。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中班、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

  (坐正仔细听老师讲,(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不插嘴,勇敢地举手发言)

  3、 谈话活动:

  师:“大班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我们来学一学。”

  “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吗?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提醒幼儿发言先举手,学习讲普通话。)

  4、 卫生教育:

  教育幼儿注意穿干净的衣服,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 教师总结:

  师:“大家要做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好孩子。”

  下午活动:

  活动之一:《我会自己入厕》

  活动目标:

  1. 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礼貌教育。

  2. 继续学习正确的上厕所和洗手的方法。继续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和站的姿势。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铃鼓

  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的情绪。

  2、使用礼貌用语,师生互相问好。

  3、复习站与坐的姿势,提醒幼儿站的时候手放在裤子的旁边,要抬头挺胸。

  4、 教育幼儿玩玩具时不与同伴之间争抢玩具,要有好相处。

  活动之二:组织幼儿到图书室学看图书,重点教会翻阅图书的技能。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供了观察、比较的材料,幼儿通过亲手实验,自己观察、分析、比较,然后教师再帮助他们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犹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机会,并使他们体会到"有所发现"的喜悦。

7.小班语言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视频以及故事盒子的串演,能理解故事内容。

  2. 积极主动的学说“大灰狼”与“三只小猪”的对话,并开动脑筋想出帮助三只小猪打败大灰狼的办法。

  3.喜欢听故事,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故事视频(即微课);

  2.故事盒子。

  活动重难点:

  能理解故事内容,积极主动的学说“大灰狼”与“三只小猪”的对话,并开动脑筋想出帮助三只小猪打败大灰狼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三只小猪一家的图片,分别说明角色身份,请幼儿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欣赏故事,启发幼儿

  1.教师播放故事开头,提问:这三只小猪和猪妈妈他们怎么啦?为什么要哭呢?(离开妈妈,要都独立生活);你们觉得三只小猪会盖个怎样的房子?

  2.教师依次引导幼儿观看视频,理解故事内容

  (1)三只小猪在干什么?(盖房子)大猪/二猪/三猪盖的是什么房子?(稻草房子/木头房子/砖头房子)你觉得谁的房子最坚固?为什么?

  (2)三只小猪高兴地住在自己盖的房子里,他们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大灰狼把老大的房子吹倒了)

  教师边播放故事边提问:大灰狼凶恶地会对老大说什么呢?老大会说什么呢?请幼儿学说对话。

  (4)你们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大灰狼把二猪的房子吹倒了)

  教师边播放故事边提问:大灰狼凶恶地会对老大和老二说什么呢?老大和老二会说什么呢?请幼儿学说对话。

  (5)教师边播放故事边提问:大灰狼凶恶地会对三只小猪说什么呢?三只小猪会说什么呢?请幼儿学说对话。

  (6)这一回,大灰狼有没有把三猪的砖头房子吹倒呢?为什么吹不倒呢?(结实、牢固)

  3.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故事盒子讲述故事。

  4.组织幼儿讨论,积极动脑帮助三只小猪想办法打败大灰狼。

  (1)大灰狼吹不倒三猪的砖头房子,吃不到三只小猪,气坏了。他会想什么办法进房子去吃三只小猪呢?幼儿讨论讲述。

  (2)请你们帮助三只小猪想办法,怎样来对付大灰狼呢?幼儿讨论讲述。(3)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三、教师总结

  三只小猪真聪明,大灰狼再也不敢欺负他们了,我们拍拍手表扬一下他们。

  延伸活动:

  阅读区:将故事盒子投放在阅读区,幼儿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我通过故事的进展,围绕三种材料来探讨那种材质建房子更结实。大灰狼一撞草房子,二撞木房子,三撞砖房子,一次比一次费得力气大,并让幼儿触摸三种不同材质来感受他们的不同这才是导致大灰狼的三次撞房子的结果,这三次不同的结果告诉幼儿做事不图省事。也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学习了人物间的对话,这是这节活动的成功之处。对于活动环节的安排设计做了以下修改反思:1、出示实物稻草、木头、砖引入课题,然后通过一吹草房,二吹木房,三吹砖房进行提问来理解故事内容,再到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帮助幼儿寻找砖房结实的原因,这样幼儿就会对故事理解的更深刻。2、准备幼儿人手一份的材料,让幼儿触摸三种不同材质来感受它们的不同,这才是导致大灰狼的三次吹房子的结果,而这三次不同的结果就直接可以告诉幼儿做事不图省事。经典故事可以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寓意、学习人物间的对话,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由浅至深的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提问及做出有效应答等,借助实物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感受故事,期间的种种疑问在自我操作实践中迎刃而解,这是至关重要的。

8.小班语言活动新授故事《小青蛙听故事》教案反思

  《小青蛙听故事》这个内容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小青蛙在听故事时不安静、乱插嘴。整个故事情节有趣、简单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贴切或接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安安静静、蹦蹦跳跳。

  2.愿意安静倾听故事。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喜欢听故事,愿意安静倾听故事,尝试用动作表现安安静静、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

  PPT 课件、故事《小青蛙听故事》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朋友们要安静地听哦!

  二、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月亮婆婆在干什么?谁在听故事?

  2.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三、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故事第一、第二段)

  提问:小鱼是怎么听故事的?(安安静静)安安静静是什么意思?(幼儿做一做安安静静的样子。)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故事第三段)

  提问: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蹦蹦跳跳的呱呱叫),学学小青蛙蹦蹦跳跳呱呱叫的样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部分(故事第四段)

  提问:月亮婆婆怎么了?它为什么会生气?它是怎么做的?

  4.教师讲述故事第四部分(故事第五六段)

  提问: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它说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四、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幼儿跟述故事

  黑黑的夜里静悄悄的,月亮婆婆出来了,它来到了池塘边,瞧瞧池塘里的小鱼儿有没有睡觉。

  小鱼儿看见月亮婆婆,心里面可高兴啦!一群小鱼儿围着月亮婆婆,月亮婆婆给小鱼们讲故事。小鱼儿安安静静地听着。

  忽然,从草丛里蹦出来一只……(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鱼儿在听故事,它是怎么说的?(呱呱呱,呱呱呱,我也要听故事)。小鱼儿听到了对小青蛙说什么?

  (嘘!小青蛙别吵,听故事要安安静静的。)小青蛙没有听小鱼的话,还在蹦蹦跳跳的呱呱呱叫。

  听到小青蛙呱呱叫,月亮怎么啦?小鱼儿呢?(月亮生气了,它皱起了眉头, 躲进了云朵里。小鱼儿也躲进了池塘里不见了)。

  这时候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忙着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会……(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的。小鱼儿、月亮快出来吧!”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睁大眼睛,闭上了大嘴巴。月亮看见小青蛙静悄悄的,月亮怎么啦?小鱼呢?(它从云朵里笑眯眯的钻了出来,小鱼儿们也游回来了)。

  月亮又接着给小鱼儿和小青蛙讲好听的故事了。五、结合生活经验,拓展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结

  1.教师:我们除了听故事的时候需要安安静静倾听外,还有哪些时候也需要安安静静的听呢?

  2.小结:小朋友在老师、爸爸妈妈、小朋友们说话的时候都应该安安静静的听, 这样才是一个有礼貌、会学习的好孩子。

  附故事:《小青蛙听故事》

  黑黑的夜里面静悄悄的,月亮婆婆出来了,它来到了池塘边,瞧瞧池塘里的小鱼儿有没有睡觉。

  小鱼儿看见月亮婆婆,心里面可高兴啦!一群小鱼儿围着月亮婆婆,月亮婆婆给小鱼们讲故事。小鱼们安安静静地听呀、听呀。

  忽然,从草丛里蹦出来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叫到:呱呱呱,呱呱呱,我是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青蛙,我也要听故事。小鱼儿听到了对小青蛙说:嘘!小青蛙别吵、别吵,听故事要安安静静的。可是,小青蛙没有听小鱼的话,还在蹦蹦跳跳的呱呱呱叫。

  这个时候月亮生气了,它皱起了眉头,躲进了云朵里。小鱼儿也躲进了池塘里不见了。

  这时候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忙着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会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的。小鱼儿、月亮快出来吧!”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睁大眼睛,闭上了大嘴巴。月亮看见小青蛙静悄悄的,它从云朵里笑眯眯的钻了出来,小鱼儿们也游回来了。

  月亮又接着给小鱼儿和小青蛙讲好听的故事了。

  活动总结

  一、教学过程反思

  1.个别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仍然是静不下来

  2.回答问题、简评中发现幼儿回答问题活跃,仍然急于表达,欠缺倾听。

  3.借用游戏进行训练过程中,对个别幼儿的指导训练有一定效果。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学会聆听的习惯还待持续训练。

  二、反思自我教学

  1.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引入还待进一步思考,在能尽快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幼儿亦要尽快融入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幼儿的乐于模仿,在幼儿中找出典范,极力表扬也是对别的孩子的一种隐形提示,要充分利用榜样作用激发幼儿效仿有益习惯。

  3.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监督学习,将习惯的培养放在活动中以及活动之外。

  4.进一步研究幼儿心理,对幼儿的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个性特征做进一步学习,让自我教学能更利于幼儿的成长。

9.小班语言故事《甜津津的河水》公开课教案《甜甜的棒棒糖》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知道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理解分享的含义。

  2.学说故事中的语言,能大胆讲述。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甜甜的河水》PPT。

  2.棒棒糖、盛水容器、一次性小纸杯、热水等。

  活动过程:

  一、棒棒糖导入

  1.引导孩子看老师这个棒棒糖的形状、颜色。

  2.教师:这是什么?你们还见到过其他的棒棒糖吗?是什么样的味道?

  3.小结:这是棒棒糖,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味道。

  二、欣赏故事

  故事演示(PPT):幼儿边听故事,边看PPT。

  1.插问:小熊一个人为什么难过?小熊不知水里的朋友在哪儿,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水里的朋友尝到棒棒糖的甜味呢? (引导幼儿想出将棒棒糖放入水里的方法)

  三、实验

  邀请幼儿操作实验(把棒棒糖放在水里)

  1.我们来试一试。把小熊的棒棒糖放在水里

  我们一起叫它快溶化……(幼儿学说:棒棒糖,快溶化吧)。

  2.怎么样让棒棒糖溶化得快点呢?(搅拌:这样搅拌好像在跳舞一样)。

  3.我们来做做棒棒糖吧,一起来跳舞吧,“我是一根棒棒糖,会跳舞的棒棒糖,香香甜甜的棒棒糖,左转转、右转转,跳呀跳、转呀转,化在水里不见了,变成好吃的甜甜水。”

  四、继续欣赏故事(继续看PPT)

  1.追问:棒棒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糖)会怎样呢?水会(变得)怎么样?(甜)

  2.小结:原来糖放在水里会溶化的,水也变甜了。

  3.小结:呀,原来棒棒糖放在水里越来越小真的溶化在水里了。

  4.小结:棒棒糖融化在水里就会使水变甜了。

  五、幼儿复述故事

  六、情感迁移

  今天郑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棒棒糖,下面让我们一起和好朋友们分享甜甜的味道吧!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喜欢的棒棒糖着手,引导幼儿走入《甜津津的河水》这个故事中。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从而引发问题“怎样能让河里的尝尝棒棒糖的甜味?”激发幼儿交朋友的欲望,知道与同伴共同分享才能交到好朋友。帮助幼儿了解糖在水里是可以溶化的,并通过音乐、肢体动作等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不足之处:

  由于经验的缺失,锻炼的机会还不够多,既要克服紧张的情绪按照自己的教案流程进行活动,又要照顾到孩子们的临场反应,还要照顾到孩子们的纪律,使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