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凑十法》反思

《大班教案《凑十法》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凑十法》反思

1、大班教案《凑十法》反思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 、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10+1=( ) 10+7=( ) 10+3=( ) 10+8=( ) 10+5=( ) 10+6=( ) 10+2=( ) 10+4=( ) 10+9=( )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 12个。

  (4) 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 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教学反思: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2、大班教案《凑十法》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 、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10+1=( ) 10+7=( ) 10+3=( ) 10+8=( ) 10+5=( ) 10+6=( ) 10+2=( ) 10+4=( ) 10+9=( )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 12个。

  (4) 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 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教学反思: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3、大班教案《凑10游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培养幼儿的运算能力。

  2.激发幼儿学习10以内数字加法的兴趣。

  3.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

  难点: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扑克牌5-6副,并将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示范玩法。

  幼儿分成5人一组玩石头,剪子,布游戏,确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来指定也可以)。

  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1.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轮流摸牌,每人摸5张。

  2.从桌上的牌中再翻开5张摆放好。

  3.确定出要凑的数目(如凑10)

  4.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寻找是否有可以凑成“10”的牌(用两张或三张牌凑成“10”均可)。

  5.由能凑成“10”的幼儿出牌,并将凑成“10”的牌收为已有;不能凑“10”的小朋友可随意出一张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后,再轮流摸牌,将手中的牌补齐始终保持5张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张牌。

  7.根据以上规则继续玩游戏,最后得牌多的为胜。

  结束部分:

  小朋友分组按以上玩法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在家庭或活动区中继续玩此游戏。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属于游戏型活动。这一游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定出要凑的数目,按对幼儿年龄特点,一般从5开始比较合适,以后逐渐增大到10;在游戏中可启发幼儿用多张牌凑出规定的数目如,3和2凑成5,也可用两个2和1凑成5,以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儿的运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这节课也可以做减法游戏,方法与其相反,另外,把这节课用别的教材来讲也可以,如;用各种水果模型来玩也可以,反正,无论用哪种方法来讲,幼儿理解而实际生活中运用每节课所学的内容,才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4、大班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凑十法。

  2、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 、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10+1=( ) 10+7=( ) 10+3=( ) 10+8=( ) 10+5=( ) 10+6=( ) 10+2=( ) 10+4=( ) 10+9=( )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 12个。

  (4) 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 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活动反思:

  凑十法题型是我们大大班数学活动的一项附加内容,要上这一节活动也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应我们家长的要求而添加的。刚开始我们年级组要上这堂课时也经过了研讨,可是我们并没有决定要设计哪个游戏。

  数学课是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的,于是在决定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

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含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设计: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凑十法。

  2、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1、说图意、提问、列式。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教学反思:

  凑十法题型是我们大大班数学活动的一项附加内容,要上这一节活动也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应我们家长的要求而添加的。刚开始我们年级组要上这堂课时也经过了研讨,可是我们并没有决定要设计哪个游戏。

  数学课是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的,于是在决定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

6、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含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设计: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小猴子图片 、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10+1=( ) 10+7=( ) 10+3=( ) 10+8=( ) 10+5=( ) 10+6=( ) 10+2=( ) 10+4=( ) 10+9=( )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 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 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活动反思:

  凑十法题型是我们大大班数学活动的一项附加内容,要上这一节活动也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应我们家长的要求而添加的。刚开始我们年级组要上这堂课时也经过了研讨,可是我们并没有决定要设计哪个游戏。

  数学课是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的,于是在决定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

7、大班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设计: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1、说图意、提问、列式。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活动反思:

  凑十法题型是我们大大班数学活动的一项附加内容,要上这一节活动也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应我们家长的要求而添加的。刚开始我们年级组要上这堂课时也经过了研讨,可是我们并没有决定要设计哪个游戏。

  数学课是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的,于是在决定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