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读写100以内的数》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教案《读写100以内的数》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十几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知道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操作和交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难点】
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理解几十几的意义,掌握几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2捆10根、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
他是按什么顺序说的?还可以怎样说?
这里最大的数是几?20后面还有很多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板书课题)
二、操作研究。
1.今天的学习中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数出23跟小棒,把它们摆在桌上,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比一比。(两位小朋友上台展示)
问: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更喜欢哪一种?
比比看,谁摆的又对又清楚?(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说明:1捆是10根,2捆是20根,再添3根是二十三根。
提问:看着大屏幕,你能过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3吗?
指名回答。
小结: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2个十,3根是3个一,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
现在老师请你拿出23根小棒,想想看怎样最快?
学生再次练习摆小棒。
2.刚才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按要求摆出指定的数,看谁摆得最清楚!
摆24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4?
摆29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9?
3.刚才我们已经摆出2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出示动画)
仔细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
说明:29根再添上一根是30根,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延伸: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指名回答。
4.谈话:小朋友说得非常棒,现在你能很清楚地摆出八十五根小棒吗?试试看!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现在请小朋友接着一个一个数到九十九。
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教师巡视。
下面请小朋友看着小棒一起来数一数。(集体数数)
下面我们不看小棒,谁能从八十五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指名回答。
刚才小朋友已经摆出了九十九,想一想,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99再添上1是100,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了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了。
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10个十是一个百(板书)
现在你能10个10个地从10 数到100吗?
现集体数一数,再指名数一数。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数了吗?
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数一数我们教师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把椅子?
你有什么好办法,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有道理即可。
集体交流: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数出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还可以通过班级的人数知道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小朋友爱吃香蕉吗?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香蕉,仔细观察,你知道有多少根吗?
怎样数最简便?你会5个5个地数码?
学生数数。
那么我们能不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现在没有图了,你会数码?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
我们刚才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的)
你能2个2个地数吗?谁来试一试。
谁还能5个5个地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一桶羽毛球:你知道里面有多少个羽毛球吗?
出示第一张图片,提问:谁来说说这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出示第二张图片,提问:第二幅图里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合起来是多少呢?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棒,老师准备了一些糖果送给大家,你知道这里有多少颗吗?
引导这么多的糖果,怎样数才会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生:每数10个就圈一圈。
请小朋友自己圈一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
指名回答。
6.猜猜看。
同学们,猜猜看,老师今年多少岁?
根据学生的回答,说猜的结果是大了还是小了。
你们还想知道谁的年龄?小朋友们回家去了解一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今年各多少岁?
四、全科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数,想想看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这些数?
(指名交流)
小结: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哪儿还有这些数,请你告诉老师或者同学们。
活动反思:
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课件感受具体的事物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其中重点问题“‘33’的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让学生对数位的认识更多深入清楚。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5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
在教学100的读写时,先通过复习100的认识,再结合课件演示100的组成,接着通过计数器认识数位“百”,紧接着学习关于100的读写。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学生对100的认识由浅入深,对100的读写印象深刻,成功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每个例题讲过后的紧跟练习不够多,练习内容也不够深入。课后作业没有给学生充分动笔的时间。另外,课堂提问面还不够广,有一些同学没有被问到,课堂生成的问题不够,也没有细致处理。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再细致些,再考虑全面些。争取进一步提问课堂效率,做好高效课堂。在教学100的读写时,先通过复习100的认识,再结合课件演示100的组成,接着通过计数器认识数位“百”,紧接着学习关于100的读写。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学生对100的认识由浅入深,对100的读写印象深刻,成功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每个例题讲过后的紧跟练习不够多,练习内容也不够深入。课后作业没有给学生充分动笔的时间。另外,课堂提问面还不够广,有一些同学没有被问到,课堂生成的问题不够,也没有细致处理。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再细致些,再考虑全面些。争取进一步提问课堂效率,做好高效课堂。
2、大班教案《读写100以内的数》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十几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知道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操作和交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难点】
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理解几十几的意义,掌握几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2捆10根、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
他是按什么顺序说的?还可以怎样说?
这里最大的数是几?20后面还有很多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板书课题)
二、操作研究。
1.今天的学习中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数出23跟小棒,把它们摆在桌上,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比一比。(两位小朋友上台展示)
问: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更喜欢哪一种?
比比看,谁摆的又对又清楚?(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说明:1捆是10根,2捆是20根,再添3根是二十三根。
提问:看着大屏幕,你能过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3吗?
指名回答。
小结: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2个十,3根是3个一,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
现在老师请你拿出23根小棒,想想看怎样最快?
学生再次练习摆小棒。
2.刚才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按要求摆出指定的数,看谁摆得最清楚!
摆24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4?
摆29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9?
3.刚才我们已经摆出2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出示动画)
仔细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
说明:29根再添上一根是30根,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延伸: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指名回答。
4.谈话:小朋友说得非常棒,现在你能很清楚地摆出八十五根小棒吗?试试看!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现在请小朋友接着一个一个数到九十九。
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教师巡视。
下面请小朋友看着小棒一起来数一数。(集体数数)
下面我们不看小棒,谁能从八十五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指名回答。
刚才小朋友已经摆出了九十九,想一想,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99再添上1是100,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了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了。
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10个十是一个百(板书)
现在你能10个10个地从10 数到100吗?
现集体数一数,再指名数一数。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数了吗?
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数一数我们教师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把椅子?
你有什么好办法,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有道理即可。
集体交流: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数出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还可以通过班级的人数知道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小朋友爱吃香蕉吗?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香蕉,仔细观察,你知道有多少根吗?
怎样数最简便?你会5个5个地数码?
学生数数。
那么我们能不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现在没有图了,你会数码?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
我们刚才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的)
你能2个2个地数吗?谁来试一试。
谁还能5个5个地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一桶羽毛球:你知道里面有多少个羽毛球吗?
出示第一张图片,提问:谁来说说这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出示第二张图片,提问:第二幅图里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合起来是多少呢?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棒,老师准备了一些糖果送给大家,你知道这里有多少颗吗?
引导这么多的糖果,怎样数才会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生:每数10个就圈一圈。
请小朋友自己圈一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
指名回答。
6.猜猜看。
同学们,猜猜看,老师今年多少岁?
根据学生的回答,说猜的结果是大了还是小了。
你们还想知道谁的年龄?小朋友们回家去了解一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今年各多少岁?
四、全科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数,想想看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这些数?
(指名交流)
小结: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哪儿还有这些数,请你告诉老师或者同学们。
活动反思:
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课件感受具体的事物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其中重点问题“‘33’的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让学生对数位的认识更多深入清楚。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5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
在教学100的读写时,先通过复习100的认识,再结合课件演示100的组成,接着通过计数器认识数位“百”,紧接着学习关于100的读写。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学生对100的认识由浅入深,对100的读写印象深刻,成功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每个例题讲过后的紧跟练习不够多,练习内容也不够深入。课后作业没有给学生充分动笔的时间。另外,课堂提问面还不够广,有一些同学没有被问到,课堂生成的问题不够,也没有细致处理。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再细致些,再考虑全面些。争取进一步提问课堂效率,做好高效课堂。在教学100的读写时,先通过复习100的认识,再结合课件演示100的组成,接着通过计数器认识数位“百”,紧接着学习关于100的读写。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学生对100的认识由浅入深,对100的读写印象深刻,成功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每个例题讲过后的紧跟练习不够多,练习内容也不够深入。课后作业没有给学生充分动笔的时间。另外,课堂提问面还不够广,有一些同学没有被问到,课堂生成的问题不够,也没有细致处理。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再细致些,再考虑全面些。争取进一步提问课堂效率,做好高效课堂。
3、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10以内数的序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指定的方向和序数找出相应的物体并涂色。
2、能按指定的方向,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3、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方向卡
2、动物图片
3、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若干
4、幼儿操作卡片,蜡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数字师:今天刘老师带来了可爱的数字宝宝,看,他们是谁生:齐说出1-10的数字师:数字宝宝可想和大家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
师:看谁表现最好,就把数字宝宝发给谁(分发卡片)请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看谁又对又快
二、检查幼儿的操作并表扬幼儿
三、师: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特别喜欢你们,老师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有谁?
生:小兔、小狗、小鸡i、小鸭……
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生:……
师:谁能说出按箭头方向数,排第一的是什么……
师:一直数下去第六个是什么动物?
生:……师:谁可以说一说小鸡排第几?
四、小结:
师:小朋友我们数物品或数字时,先要看从哪里数,排第几个是什么。
五、出示图片:
1、请幼儿观察并说说有什么?一共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去第⑤个是什么,并在下面圈出相应的物品。
3、小结:圈东西时,先看清楚从哪里数起,再看要找第几个,最后把它圈出来。
六、出示图形:请幼儿观察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1、先请幼儿看看有什么颜色的图形,数数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来,排第④个是什么颜色的图形,并在下图涂上相应的颜色
3、叫一位幼儿出来操作,其他幼儿做练习4、检查并小结八、检查作业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4、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以内数的序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指定的方向和序数找出相应的物体并涂色。
2、能按指定的方向,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方向卡
2、动物图片
3、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若干
4、幼儿操作卡片,蜡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数字师:今天刘老师带来了可爱的数字宝宝,看,他们是谁生:齐说出1-10的数字师:数字宝宝可想和大家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
师:看谁表现最好,就把数字宝宝发给谁(分发卡片)请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看谁又对又快
二、检查幼儿的操作并表扬幼儿
三、师: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特别喜欢你们,老师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有谁?
生:小兔、小狗、小鸡i、小鸭……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生:……师:谁能说出按箭头方向数,排第一的是什么……师:一直数下去第六个是什么动物?
生:……师:谁可以说一说小鸡排第几?
四、小结:
师:小朋友我们数物品或数字时,先要看从哪里数,排第几个是什么。
五、出示图片:
1、请幼儿观察并说说有什么?。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一共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去第⑤个是什么,并在下面圈出相应的物品。
3、小结:圈东西时,先看清楚从哪里数起,再看要找第几个,最后把它圈出来。
六、出示图形:请幼儿观察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1、先请幼儿看看有什么颜色的图形,数数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来,排第④个是什么颜色的图形,并在下图涂上相应的颜色
3、叫一位幼儿出来操作,其他幼儿做练习
4、检查并小结八、检查作业
教学反思
本主题活动的关键总体目标是了解1-10 的序数,学习明确物体在序列中的部位和把握序数词,会用几名精确地表明物体在序列中的部位,充分考虑序列是多种多样的,序列的方位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课堂教学中,我开展一些序数转变方法,如:
1.分辨排序方式不一样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竖向排的,
2.从不一样的方位确定序数,如:从左往右是几名?从右到左是几名?从上向下上几名?从下向上是几名?
3.确定同类型物体的序列,哪一个物体排几名?
4.在转变的场景中确定序数,如明确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转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转换后的物体排几名?那样做既有益于产生序数的定义,也有益于发展趋势儿童逻辑思维的协调能力。全部主题活动,儿童从始至终维持了深厚的兴趣爱好,老师与她们相互参加,具有了导向性輔助的功效。这节课教学工具充分准备,游戏体验、挑战性强,课堂氛围活跃性,充足激起了儿童学习主动性。
5、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6、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倒数和顺数》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楼梯图片、数字卡片、小青蛙头饰、荷叶数字卡
活动过程:
1.开火车数数
请幼儿一个接一个进行1-10的顺数。
2.数字阶梯
(1)出示楼梯图片请幼儿给阶梯配上相应的数字,给阶梯图排上相应的数字后练习按顺序数、倒数。
(2)小猴爬楼梯:引导幼儿发现顺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后面的数少1,倒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
3.分组游戏“送小青蛙回家”
(1)请部分幼儿扮演小青蛙,其中一人在地板上放置按照顺数或倒数方式摆放数字荷叶,送小青蛙回家。
(2)教师隔空摆放荷叶,请幼儿把空的荷叶按照顺数或倒数的方式摆放好荷叶让小青蛙回家。
活动延伸
完成幼儿用书p24页“小兔跳跳板”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7、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8、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3、培养观察、比较和逆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图片、扑克牌若张、地垫10块、烟灰壳若个、数字卡若张。
活动过程
1、学习10以内的顺数。
(1)以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楼梯图,引导幼儿懂得观察数字与楼梯砖块数量关系。
(2)教师示范搭楼梯,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上阶梯的时候,砖块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上一级比下一级多1块)教师指着阶梯旁边的数让幼儿练习顺数。
(3)教师小结:1、2、3……10,像这样数数就叫顺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学习10以内的倒数。
出示ppt图片。幼儿边观察小猴吃桃子边结合数字学习倒数10、9、8……1,像这样数数就叫倒数。倒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
3、练习顺数和倒数。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接着往后数到10(或倒数到1)。
4、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熟悉玩法后分组游戏。
第一组:跳房子幼儿从数字1-10或10-1有序双脚、单脚、小兔、蛙跳。
第二组:翻数字卡幼儿俩人合作幼儿一人持有卡片数字1-10放在桌面另一人翻,翻到数字几就顺数到10或倒数到1。
第三组:抽扑克牌幼儿俩人合作一人持有数字1-10的扑克由另一人抽俩次再进行顺数和倒数。
第四组:搭楼梯巩固顺数逐一增加和倒数逐一递减。
活动延伸
数学区:把材料放在数学区让幼儿玩区域时可以继续练习顺数和倒数。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