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洞》》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教案《洞》
课程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积极探索A4纸如何变成圆圈的方法。
2、能独立制作圆圈,并能够大胆进行猜想与尝试。
3、体验“钻洞洞”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课程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对应的儿童安全剪刀。
2、A4纸若干。
3、PPT。
课程过程:
1、引出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小玩偶,想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钻洞洞,可以钻什么洞洞呢?
幼儿思考。
出示A4纸,幼儿思考如何用A4纸制作洞洞供小熊钻呢?幼儿思考,并大胆进行尝试。
引导幼儿观察如何可以剪出更大的洞洞,小结:边留的越细、越窄,洞洞越大。
2、出示更大的布偶,表示也想参与游戏,可是A4纸那么小,哆啦A梦怎么样才能钻过去呢?
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学习制作圆圈的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
3、幼儿回到座位进行操作。
幼儿独立进行制作,并大胆进行尝试。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4、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
对于成功的幼儿进行表扬,并体验穿过洞洞的乐趣。
对于没有成功的幼儿,在旁指导,并鼓励幼儿进行多次尝试。
2、大班教案《哪里有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找出大书图片中的“洞”。
2、知道大书中有些洞的用处。
3、尝试用完整的一句话概括图片内容。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大书《哪里有洞》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小猪储蓄罐有个洞,老师这些图片上也都有洞,你能找出来吗?”
二、观看大书,理解内容
1、观看第1—4页,概括内容
(1)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概括图片内容。
(2)教师归纳。
2、观看第5—7页,理解内容。
(1)“什么洞要赶快补好,为什么?”
(2)“在什么洞里工作要小心,为什么?”
(3)“为什么空空的洞能变出小白兔?”
(4)“从哪里的洞看进去,就知道没有生病?”
(5)“什么洞可以吹出好听的音乐?”
(6)“还有哪里有洞?”
三、再次看书,完整讲述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让幼儿仔细地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洞”,在这过程中,幼儿都在争先恐后的举手,快乐地寻找着“洞”。可见他们对此的兴趣浓厚,在找到“洞”后,幼儿也能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图片的内容,真的很不错呢。
3、大班健康教案《钻洞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能创造性地用报纸和身体钻过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能主动与同伴协商合作,配合协调,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简单的运动项目。
2、物质准备:音乐《向前冲》、《我和你》;幼儿每人一张报纸。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谈话引入:你喜欢做什么运动?请你来模范动作;
2、准备运动:结合音乐,模仿不同运动动态进行热身活动。
(二)合作学习阶段
1、用报纸钻洞
(1)出示报纸,引导幼儿思考:“你会用身体来搭出大小不同的洞洞吗?你能用报纸去钻过同伴搭的各种洞洞吗?”
(2)分组活动:幼儿相互合作,共同游戏。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变换搭洞和钻洞的不同方法。
(3)交流并小结:“你是怎么搭洞和钻洞的?用了什么不一样的动作和方法?当洞洞变小的时候,你是怎么让报纸钻过去的?”
2、用身体搭洞和钻洞
(1)集中讨论:如果让你用身体去钻同伴搭的洞洞能钻过去吗?你有什么办法?
(2)提出活动玩法和要求:自由分组,相互合作,有创造性地搭洞和钻洞;注意保护自己和同伴的身体安全。
(3)幼儿自行结伴游戏。教师及时表扬搭洞和钻洞有创意的幼儿,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小结: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5)结合第一次合作游戏的情况,引导幼儿第二次游戏,重点引导幼儿多人合作搭洞游戏。
(三)集体游戏: “城门城门几丈高”。
1、学习儿歌并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部分幼儿手拉手围成大圆圈搭成城门,随着儿歌城门的洞越变越矮,其他幼儿按顺序依次从城门的洞洞钻过被城门套住的幼儿要模仿一个体育项目的动作。
2、提出游戏要求:钻洞的幼儿要根据城门的高度变化来调整自己钻洞的方法;遵守游戏规则,注意钻洞时的安全。
3、师生共同游戏。
(四)舒展身心
1、交流小结,萌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放松:随音乐旋律做放松运动,并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捶捶背,捏捏肩,放松身体。
活动反思:
孩子们非常的喜欢这个活动,因为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乐的积极游戏。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身体操”一上来就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老师让他们把自己的身体作为朋友请出和自己一起游戏,拟人化的方法让小班孩子在游戏前活动自己的身体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因为他们带着一种快乐的情感来活动,就非常的投入和积极。
“钻洞洞”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用手臂做洞洞,开始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做,很拘谨,于是老师用“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多的办法鼓励孩子们模仿尝试,因为模仿是小班孩子最大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模仿老师的动作的基础上首先理解了什么是洞洞,洞洞的要求,接着开始了自己做不同的洞洞,孩子们做了十几种洞洞,老师还用大小不同的球鼓励孩子做大小不同的洞洞,孩子们的上肢得到了充分的活动。第二个环节是用腿和脚做洞洞,这个时候孩子们知道要做与别人不同的洞洞,同时为最后做大洞洞最做铺垫。最后一个环节是做让人也能钻的过的洞洞,当一个孩子用双脚分开做出一个大洞洞后,其他孩子马上进行了模仿,小班孩子最喜欢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造,于是双手撑地的大洞洞,手脚组成的大洞洞都变了出来。再接着,孩子们变出了双手单脚和单手双脚的洞洞,最后高难度的单手单脚洞洞也做了出来。孩子们的能力在一个一个环节的递进中得到锻炼。这个部分活动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他们不停的在同伴做的洞洞里钻来钻去,在自己做洞洞的时候他们也不断的变化着,当洞洞倒下时有努力的支撑起,不断的挑战自己,让自己获得成功。
有个叫齐盈灵的孩子她先把身体弯曲呈弓形,双手撑地做了一个洞洞,接着她慢慢放开左手用右手支撑地面,当这个动作稳固后,她把左右手进行了互换,这个动作她坚持了一会,再接着她放下双手又尝试抬起一只脚,变成双手单脚的洞洞,最后她完成了高难度的单手单脚的洞洞。在做后两种洞洞的时候她小心翼翼的抬起手和脚,经常是抬一点点然后放下,然后再抬一点点,好不容易完成动作,由于坚持不住,“洞塌人倒”,在尝试了几次失败后她会做回原来已经成功的动作,但老师的鼓励同伴的成功又促使她再次的尝试,她就是在一次次反复的过程中不断的挑战着自己的身体,锻炼着自己的身体,最后获得可成功。
教师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有不少的欠缺之处。
首先当教师看到孩子们能够用单手或者单脚支撑起身体后,教师犹豫是否要引导鼓励孩子同时用单手、单脚支撑身体,这是否超越小班孩子的能力范围。其实这是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不足。
4、大班教案《洞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找出大书图片中的“洞”。
2、知道大书中有些洞的用处。
3、尝试用完整的一句话概括图片内容。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大书《洞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小猪储蓄罐有个洞,老师这些图片上也都有洞,你能找出来吗?”
二、观看大书,理解内容
1、观看第1—4页,概括内容
(1)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概括图片内容。
(2)教师归纳。
2、观看第5—7页,理解内容。
(1)“什么洞要赶快补好,为什么?”
(2)“在什么洞里工作要小心,为什么?”
(3)“为什么空空的洞能变出小白兔?”
(4)“从哪里的洞看进去,就知道没有生病?”
(5)“什么洞可以吹出好听的音乐?”
(6)“还有哪里有洞?”
三、再次看书,完整讲述
【活动评析】
在这节课中,我让幼儿仔细地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洞”,在这过程中,幼儿都在争先恐后的举手,快乐地寻找着“洞”。可见他们对此的兴趣浓厚,在找到“洞”后,幼儿也能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图片的内容,真的很不错呢。
5、大班教案《洞》
教学意图:
在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发现许多的洞洞,他们对这些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明白“围集”这样的概念,体验游戏的快乐。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1.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柔韧性。
2.用合适的方式钻爬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教学准备:
1.每人两张报纸。
2.会玩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会念儿歌。
3.了解运动会比赛项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幼随音乐边拍手边走进活动场地。
2.幼儿四散站立,师生以运动会各项比赛的情景进行热身活动。
(二)合作学习
1.报纸钻洞。
(1) 教师用身体搭洞,引导幼儿发现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能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2) 幼儿用报纸钻教师搭的洞,教师不断变化洞的大小、形状,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
(3) 幼儿用身体搭洞,教师一边用报纸钻洞,边用语言表述幼儿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搭的洞,引导幼儿搭出与别人不同的洞。
(4) 分组活动,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钻洞,然后交换。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提醒始终保持某一动作的幼儿变换动作,以免疲劳。
2.合作钻洞。
(1) 两两一组,一搭一钻,教师引导幼儿搭一个让小朋友能钻过去的、牢固的洞。
(2) 怎样搭洞小朋友才能钻过去,怎样钻小朋友才不会碰到洞?
(3) 幼儿再搭、再钻,教师个别指导,鼓励能较好控制身体的幼儿。
3.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教师与一幼儿手拉手搭成城门状,其他幼儿鱼贯钻过。
(三)舒展身心
1.做深呼吸调整气息,坐下捶腿和手臂,同伴间互相捶背。
2.激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
教学结束:
我们变了这么多洞洞,是不是都累了,随音乐做放松动作,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发展幼儿身体柔韧性技能。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大小不同的“洞”,充分的利用孩子“崇拜”的心理,让孩子感觉老师好棒,跟老师就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和好玩的游戏。体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科,希望体育给幼儿带来的不仅是愉悦,而是心灵的成长。活动中探索钻爬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体验与同伴游戏的无穷乐趣。为孩子今后奠定释放运动的激情。
6、大班教案《神秘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想出洞洞的不同玩法,发展走、跑、跳、钻、爬、投掷的能力。
2、学习在竞赛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自主探索洞洞玩具玩法的快乐。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各种有洞的体育活动器具,如大纸箱、布袋、拱形门、套圈、铁圈、篮球架、沙包等
分散放在场地四周;自制的有洞碉堡六个;音乐两段(一段较有力度,节奏鲜明,一段较抒情)。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听音乐做洞洞
以洞洞魔术师的身份带幼儿在音乐中做动作,音乐响时,老师结合口令带领幼儿做踏步、上肢、下肢、扩胸、体转、跳跃等运动,音乐一停,请幼儿马上用身体做成各种洞洞并定格,老师简单讲评,启发幼儿要想出不一样的身体洞洞,还可以和好朋友合作做身体洞洞。
(评析:选择的背景音乐节奏鲜明,力度较强,音乐本身就能感染幼儿动起来,加上语言提示,指令清晰,充分让幼儿的四肢、腰、背等部位的关节及肌肉得到锻炼,为下面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让孩子们用身体自由做洞洞,活动开始就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在和同伴结合做身体动作时他,提高了幼儿的合作性。)
2、探索各种洞洞器具的玩法
○1自由玩洞洞玩具,初次探索不同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导语:刚才我们用身体做了各种各样的洞洞,老师这儿有很多有洞洞的玩具,请你们选一种,想想这种玩具可以怎么玩,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还能注意安全。
○2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老师请幼儿在两排之间介绍并演示玩法,同时让其他孩子学一学。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师:谁也玩的这种玩具,你是怎么玩的?
○3小结:不同的洞洞玩具有不同的玩法,同一样洞洞玩具也有不同的玩法。
○4幼儿第二次玩玩具,启发幼儿想出新的玩法,并能和同伴合作玩。
导语:请你们选一个刚才没玩过的玩具或方法再去玩一次,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玩的时候注意安全。
○5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请有新创意的幼儿介绍玩法。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洞洞玩具玩法的过程中明白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玩法,而同一玩具也有不同玩法的奥秘,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主探索出洞洞玩具新玩法后的快乐,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锻炼了幼儿的体能。)
3、综合练习:游戏:炸碉堡。
○1告诉幼儿魔术师变成了jiefangjun,要去完成炸敌人碉堡的任务
○2介绍游戏场地及玩法:跳过雷区,爬过隧道,钻过山洞,最后用炸药投向敌人的碉堡,比比哪对投中的炸药多就胜利。
○3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六队,进行比赛
○4揭晓比赛结果并颁奖
(评析:选用幼儿喜欢的jiefangjun角色,进行炸碉堡游戏,不仅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游戏加大了活动量,发展了幼儿钻、爬、跳、投掷等动作,让幼儿在娱乐时得到了身体锻炼,活动也推向了高潮。)
4、结束
○1随轻柔的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放松运动
○2老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器具,结束。
(评析:让幼儿参与场地的收拾整理,有助于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兴趣和良好品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和洞洞做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充分投入到了游戏情景中,加上我为幼儿准备的活动器具是纸箱、布袋、圈等材料都来自于幼儿身边,是幼儿较熟悉的,孩子们玩时比较放得开。活动中,我能注重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索。在活动中孩子们想出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玩法,如在玩纸箱时,有的想到了将纸箱当山洞爬,有的当滚筒滚,有的提着纸箱跳……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能,而且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大脑和肢体同时得到了发展。在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和合作精神也得到较好的培养和体现,我的指导作用也能恰到好处的融合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7、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奇怪的洞》
本次语言活动《奇怪的洞》是幼儿看图根据在已有经验讲述的基础上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学习图中动物之间的语言对话,丰富讲述的内容,活动属于讲述活动中的看图讲述。
1、请你根据讲述活动的特点谈谈本活动蕴含的语言教育价值。
在活动中我根据讲述活动的特点,从培养幼儿的独白语言和思维想象出发,设计活动各环节。通过对话框的引导和应用,让幼儿学习生动地讲述,本次活动我分成了四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是出示部分图片,猜测故事情节(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第二环节是出示全部图片,推理故事发展(已有经验讲述);第三环节是运用“对话框”,丰富讲述内容;第四环节引出“奇怪”对话框,引进新的讲述内容(第三、第四环节引进新的讲述内容);最后的延伸出示新的图示框(迁移新的讲述内容)。
从试教活动后来看,部分环节的安排有阻碍幼儿独立思考、想象及讲述的发展。
调整前调整后
环
节
安
排1、集中讲述
2、个体讲述
3、分享交流1、个体讲述
2、分享交流
3、集中讲述
如:在第二环节中,原本安排幼儿先集体完整看图理解情节,再幼儿个体讲述,从实际试教来看并不利于幼儿独立的思考和讲述理解,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学习,现在改了一下学习顺序:个体讲述——交流分享——集中讲述,在这里我只要求幼儿能够简单地讲出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通过小结,使幼儿理解图片中小老鼠拿蛋、钻进大象鼻子、被甩到草地上的故事内容,让幼儿先自由讲述,是符合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让幼儿在先独立讲述思考的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理解,这更符合讲述活动的特点,体现语言教育的价值。
2、请你根据讲述活动的指导要点谈谈本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运用及效果。
a、教具运用的适宜性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运用“对话框”,引进新的讲述内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的教具演示方法,从最初的实物图片演示(操作不方便)——媒体加图示(影响幼儿的观察)——媒体的直接运用,效果各不相同,最后还是选择了媒体演示的方法,让幼儿更直接、清晰地观察到图片,并学习讲述。
b、思维想象的培养方式。
我们提供给幼儿的图片,仅仅只是一些直观的形象,幼儿在讲述时还需要依靠想象力进行加工,就是要把画面中的人、物、事、景想象成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事,也是由表及里,由静态到动态、由零碎到完整、由无声到有声的加工过程。想象是语言发展的内动力,幼儿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促进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看图讲述中,我们要给幼儿提供一个想象的平台,让每个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想象,要千方百计地唤起幼儿的想象。所以在第三环节,我提供对话框来支持幼儿的合理想象空间。幼儿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通过提问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他们发现自己讲述中的不足。让幼儿想象一下,大象和小老鼠它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在幼儿想象回答的基础上,我出示对话框,通过一个空白的对话框的引导,(快思 www.banzhuren.cn)让幼儿继续想象大象回答的话,这时小朋友就能很积极很自然地参与想象并大胆地进行讲述了。然后我再引导幼儿把对话框应用到其他图片中,迁移幼儿的想象。
c、对话学习的方式策略。
本次活动的重心是让幼儿通过理解图意,合理想象动物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框“奇怪”这个词的应用,幼儿讲述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让他们思考可以把“奇怪”放在哪张图里,还要把奇怪的事情告诉大家,在“奇怪”对话框的应用下,小朋友就能更主动细致地去观察,让幼儿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行独立构思,找找图片上奇怪的事情,这样他们就很愿意把奇怪的事情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每个幼儿想法不同,讲述时表达应用的词汇也不同,所以讲述出来的故事内容就更丰富生动了。所以通过“奇怪”这个对话框的应用,幼儿能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图片中进行讲述,通过倾听同伴的讲述,他们也发现了原来相同的事情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出来,这样有利于发散幼儿的思维。
以上是我对这个语言活动解说,活动在我们的反复探讨、试教、反思过程中不断突显讲述活动的特点和价值,使幼儿通过讲述,将语言、思维、想象的能力得以提高,当然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8、大班科学《钻洞洞》教案
课程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积极探索A4纸如何变成圆圈的方法。
2、能独立制作圆圈,并能够大胆进行猜想与尝试。
3、体验“钻洞洞”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课程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对应的儿童安全剪刀。
2、A4纸若干。
3、PPT。
课程过程:
1、引出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小玩偶,想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钻洞洞,可以钻什么洞洞呢?
幼儿思考。
出示A4纸,幼儿思考如何用A4纸制作洞洞供小熊钻呢?幼儿思考,并大胆进行尝试。
引导幼儿观察如何可以剪出更大的洞洞,小结:边留的越细、越窄,洞洞越大。
2、出示更大的布偶,表示也想参与游戏,可是A4纸那么小,哆啦A梦怎么样才能钻过去呢?
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学习制作圆圈的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
3、幼儿回到座位进行操作。
幼儿独立进行制作,并大胆进行尝试。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4、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
对于成功的幼儿进行表扬,并体验穿过洞洞的乐趣。
对于没有成功的幼儿,在旁指导,并鼓励幼儿进行多次尝试。
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钻洞洞》公开课教案
课程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积极探索A4纸如何变成圆圈的方法。
2、能独立制作圆圈,并能够大胆进行猜想与尝试。
3、体验“钻洞洞”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课程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对应的儿童安全剪刀。
2、A4纸若干。
3、PPT。
课程过程:
1、引出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小玩偶,想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钻洞洞,可以钻什么洞洞呢?
幼儿思考。
出示A4纸,幼儿思考如何用A4纸制作洞洞供小熊钻呢?幼儿思考,并大胆进行尝试。
引导幼儿观察如何可以剪出更大的洞洞,小结:边留的越细、越窄,洞洞越大。
2、出示更大的布偶,表示也想参与游戏,可是A4纸那么小,哆啦A梦怎么样才能钻过去呢?
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学习制作圆圈的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
3、幼儿回到座位进行操作。
幼儿独立进行制作,并大胆进行尝试。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4、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
对于成功的幼儿进行表扬,并体验穿过洞洞的乐趣。
对于没有成功的幼儿,在旁指导,并鼓励幼儿进行多次尝试。
10、教案大班健康教案《牙齿为什么有洞》反思
牙齿对于我们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糖果/奶制品都侵袭着幼儿的牙齿,让幼儿很小就开始有蛀牙,因此设计此次活动,通过谜语导入活动,并请幼儿观看有洞的牙齿,使幼儿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细菌的侵蚀和酸的腐蚀会让牙齿生病。
2.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牙齿谜语、牙齿图片、蛀牙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打一人体器官)
2.出示蛀牙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蛀牙的原因。
我们牙齿上出现小洞是因为有细菌,我们吃的甜食多,就容易产生蛀牙。
3.请有蛀牙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4.幼儿演示自己刷牙的方法,其他幼儿点评。
5.幼儿制作保护牙齿海报。
活动延伸
观看一些关于“牙齿”的幼儿绘本。
活动反思:
幼儿知道健康的牙齿白白的,不疼痛,没缺口;不健康的牙齿会疼、延迟的颜色是黄色或黑色,有的牙齿上虫洞,有的咬不动稍微硬一点的食物。讨论如何保护牙齿时,部分幼儿缺乏轻声讨论交流的习惯,不能按要求倾听同伴的发言,自我意识较强,个别组有争抢发言标志牌的现象,活动常规需要长期培养。总体说来,幼儿知道牙齿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