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数立方体》》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教案《数立方体》
活动目标:
1. 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 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 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 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2、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3、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畅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既然活动的名字叫“蓝色畅想”,那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应该重点体现出来,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个情境,让幼儿在这三个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畅想,说出自己的畅想,再将想的东西表现出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活动的重点。
3、大班教案《数立方体》
活动目标:
1. 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 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 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 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4、大班教案《有趣的的立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3、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二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三、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四、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五、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畅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既然活动的名字叫“蓝色畅想”,那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应该重点体现出来,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个情境,让幼儿在这三个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畅想,说出自己的畅想,再将想的东西表现出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活动的重点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立方体》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立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6、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数立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 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 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 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活动准备:
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 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 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7、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立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及名称。
活动难点:
了解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神秘盒一个,卡纸做的大正方体一个,一样大的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6张,小正方体每人一个。
2.卡纸做的大长方体2个,一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一个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同样形状的小长方体每人2个。
3.正方体和长方体废旧纸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利用“神秘盒子”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1)教师出示6张一样大的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并一一放入神秘盒子中。
(2)教师从神秘盒子中取出一个正方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告诉幼儿正方体的名称。
2.通过操作探究、观察、比较,发现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正方体,请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正方形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正方形只有一个面,而正方体有很多个面。
(2)请每个幼儿取一个小正方体,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教师注意提醒幼儿:要记住开始数的那个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才能数对。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
(3)通过探究操作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正方形。教师提出问题: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吗?(www.banzhuren.cn)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请幼儿用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操作验证正方体6个面的大小,教师对幼儿的验证方法进行观察指导。
小结:正方体不仅有6个面,而且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3.教师让幼儿从神秘盒子中变出长方体,引导幼儿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请幼儿将正方体和长方体放在一起作比较,说说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告诉幼儿新的几何形体的名称是长方体。
小结:正方体和长方体看下去都是方方的,都有6个面。不过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的6个面不都是一样大。
4.引导幼儿每个拿一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仔细观察,并说说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原来你们手里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5.教师出示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请幼儿仔细观察后提问: 个形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的?这样的形体也是长方体吗?
小结:这样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6.请幼儿分成两组做游戏,巩固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
(1)请两组幼儿分别到教师面前的筐子里只选择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纸盒,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检查各组选择的图形对不对,若有选错的及时纠正。
(3)视情况可以互换形体再玩一次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8、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好玩的立方体》含反思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正方体、长方体是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有时是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比较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个,内装有正方体1个、长方形体2个(一个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一个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
3.幼儿操作用小正方体、长方形体。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教师: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须用指定的形体,我们要想帮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来认识一下用什么样的形体。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导入活动。
放入6张一样大小、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取出一个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
(2)幼儿取一个小正方体,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验证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小结:正方体不仅有6个面,而且6个面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师放入神秘袋中6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分别两两相同大小),变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引导幼儿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个面。不过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的6个面不都是一样大。
(2)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6个都是长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都是长方形的。
(3)教师从神秘袋中变出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提问帮助幼儿认识这种长方体的特征。
这个形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有6个面,4个面是长方形的,2个面是正方形。
(4)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样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3.请幼儿分成两组做游戏,帮小兔子搭房子,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我们认识了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下面就开始为小兔子搭建房子。
(1)请两组幼儿分别到老师前面的筐子里只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检查各组选择的形体对不对,若有选错的及时纠正。
4.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9、大班数学活动《数立方体》优秀教案
如何把幼儿园的数学课上得更吸引幼儿,如何做到高效教学?一起来看看这节由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数立方体》,希望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立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10、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反思
《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有趣的的立方体》的教案 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
活动流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畅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既然活动的名字叫“蓝色畅想”,那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应该重点体现出来,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个情境,让幼儿在这三个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畅想,说出自己的畅想,再将想的东西表现出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活动的重点。